发疹性感染病
发疹性疾病

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嗜血
性流感杆菌等。 (3)心肌炎: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一过性心电图改变;重 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4)麻疹脑炎: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为1‰~2‰。常发生于出疹后 第2~6天。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变化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病死率高,存活 者20%以上留有运动、智力和精神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5)营养障碍:多见于病程中持续高热,胃肠功能紊乱,以及护理不 当,供给各种营养不足的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维生素A缺乏引起 干眼症等。 (6)结核病恶化:患麻疹时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暂时的抑制,使原有潜
麻疹:
病原: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畏光、流
泪)、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
屑并遗留棕褐色色素沉着为特征。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
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通过患者的呼吸、喷
儿科系统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执业医师要求发疹性疾病: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水痘 手足口病
猩红热
病毒感染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和手足口病。 细菌感染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发疹性疾病。
这些疾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带病毒者或病菌者,主要通过呼 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有一定的潜伏期,发病之初常 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获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 者可延至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 2)前驱期:一般持续3~4天。 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热型不定, ②“上感”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结合 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 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出疹前 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直径约0.5~1mm灰白 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 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偶见皮肤 荨麻疹、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小儿发疹性疾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般 不破 溃 , 4d后 吸收 , 2— 干燥 , 结痂 , 留疱疹 , 不 整个病程 5~ 7d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E 。( ) 为 B病毒引 起 , 1% ~ 约 0 1% 出现皮疹 , 5 以斑丘疹 多见 , 常在 4~ 0d出现 , 1 少数可呈猩
疹和大疱 疹。小疱疹 为隆起 皮肤 表面 , 含浆 液呈水 晶样 的疱
疹, 病理变化 为皮肤 乳 头层 血管 扩张 , 渗 出的浆 液浸 入表 其 皮, 产生表层水 晶样 浆液 性水疱 , 即为小疱疹 。常见于 水痘 、 带状疱疹 、 单纯疱疹。大疱 疹为真皮 表皮局 限性裂 开 , 当中含 有液体 , 以移动 。( ) 可 5 红斑疹 : 为斑疹 中较特殊的一种 , 为广 泛的片状 红斑 , 弥散潮 红 , 间无 正常皮 肤 , 疹 皮疹呈 密集稍 高 出于皮表 面的点状充血性红疹 , 俗称鸡皮疹 。压 之褪色 , 为猩 红热特有 的皮疹 。( ) 6 荨麻疹 : 俗称风团块 , 为不规则 团块状 ,
过程中患儿身体上会 出现不 同形 态的疹 子 , 发生在 皮肤上 的
为 皮疹 或外 疹 ; 现 在 黏 膜 上 的 为 黏 膜 疹 或 内疹 。发 疹 性 疾 出
() I 麻疹 : 发热 4d出疹 , 典型斑 丘疹 , 出疹 3— 4d然后退 疹 , 后留有色素沉着 , 疹 出疹前 1~ 2d可见颊黏 膜有麻疹 斑 , 有 助于麻疹早期诊断 。( ) 2 风疹 : 由风疹病毒 引起 , 伏期 1 潜 O
发生 , 因此对此病毒 不能掉 以轻心。( ) 纯疱疹 : 6单 单纯疱 疹 病毒引起 , 分为 I型和 Ⅱ型, 前者病变主要在 身体 上部 和唇 等 处, 后者在身体下部 , 如会阴部 , 后者称 生殖器疱疹 , 于性 传 属 播疾病 。病变为直径 2Fm 左右的疱疹 , l t 成堆 出现 , 破溃后形 成 溃疡 。( ) 7 手足 口病 : 为肠道病毒柯萨奇 1 6型引起 , 少数为
发疹的护理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
(二) 发生机制
感染引起皮疹机制复杂 1、病毒性: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天花、水痘、单纯疱疹、传染
性单纯细胞增多症、肝炎、肠道病毒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 性出血热,登革热、艾滋病。
2、细菌性: 猩红热、流脑、金葡菌感染(SSSS)、伤寒、中毒性
休克综合征(TSS)。
3、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羌虫病。 4、螺旋体 : 钩端螺旋体、梅毒、鼠咬热。 5、原因不明 :川崎病、变应性亚败血症。
2、结缔组织疾病 •主要见于急性播散性红斑狼疮。 •其典型的皮肤损害为鼻梁或双颊出现蝶形红斑,其他皮肤损害如 可出现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丘疹、紫癜、荨麻疹等,同时伴有发热 、皮疹脾肿大、关节痛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沉加快、 血清蛋白降低、抗核抗体试验呈阳 性,狼疮细胞的发现对确诊此病有决定性意义。
于猩红热、风疹、伤寒等。 (4)疱疹为高出于皮肤、粘膜的小水泡,泡内有液体,见于水痘、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病毒性疾病,若合并细菌感染称为脓疱疹。
二、护理评估要点
(二)临床特点
2.皮疹的形态
皮疹按形态可分以下几种:
(5)出血疹又叫瘀点或瘀斑,为局部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的皮下出血 ,若出血斑点直径<2mm的称为瘀点,直径为3~5mm者,称为 紫癜,直径>5mm者,称为瘀斑。特点是局部皮肤青紫、压之不退 色,一般不隆起于皮面,见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等。
发疹的护理
章节目标
2.学会
传染病常见症状 及体征的护理评 估、健康教育的 技能。
1.说出
传染病常见症状及体征。
3.运用
传染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护理 知识,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提出护理诊断、实施合理的护 理措施并进行健康指导。
发疹性传染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022年学习资料

DOIA-麻疹--CHUI NANT脑发疹性传染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流脑发疹性传染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应发疹性传染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隐疹(急性荨麻疹)患者上肢突起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
SFS-For reproduction of slides,acknowledgement of the editors and-their clinical departments is appreciated
风疹-病情较轻,起病即出现皮疹-初为麻疹样疹,第2d躯干部可融合成片-似猩红热样皮疹。病后3d消退。口-颈 及耳部淋巴结肿大。-WBC下降。抗风疹抗体阳性。
水痘-初红斑疹红色丘疹疱疹。表浅似露珠水-滴,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疱疹透明,数小时-后混浊,若继发感染则成 疱疹。数日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分批出现,向心分布。发-疹23后同一部位可见斑、丘、疱疹、结痂同-时存 。口-带状疱疹多见成人。沿某一神经支配的区域皮-肤成簇分布,疼痛剧烈。口
败血症-部分出现皮疹,以瘀点最常见。分布在-躯干、四肢、口腔粘膜。-脓疱样皮疹: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猩红 样皮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道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多发夏秋季,皮疹多样化,可反复出现。-高热持续时间一般较长,上呼吸道 状-轻,可伴腹泻。
药物疹-起病前有服药史。-皮疹多样化,中毒症状轻。痒。停药后-逐渐消退。-嗜酸升高。
二、病因-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斑疹-伤寒、伤寒、流脑、出血热、败血-症、肠道病毒感染。
三、诊断要点-出疹时间和先后次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水(风)、红、花、麻、斑、伤。(虽都有 外)-皮疹分布:常见躯干和四肢。-水痘呈向心性分布,多集中于躯干。-伤寒分布于胸、腹、背,一般10个左右。 麻疹自耳后及颈部始,面胸背最后四肢。-流行病学史
小儿出疹性传染病的鉴别要点

水痘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患儿(唯一的传染源)
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至疱疹全部结痂
①皮疹分批出现,红色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同时存在;②皮疹呈向心性分布;③疱疹可见于口腔、咽等处;④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
发热第一天可出疹
全身症状轻
阿昔洛韦是目前首选药物,24小时内使用有效。
禁用阿司匹林和糖皮质激素
猩红热
A组β型溶血链球菌
患者和带菌者
呼吸道
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
皮肤弥漫充血,有密集针尖大小的丘疹,1周后全身大片脱皮。(皮肤皱褶处可见线状疹,又称为帕氏线)
发热1~2天出疹,发热的高低与热程均与皮疹的多少及其消长一致
全身症状明显,高热,有明显咽痛。杨梅舌、口周苍白圈
首选青霉素,若对青霉素过敏则选红霉素。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病毒
早腺肿大消退后3天
无
部分有前驱症状,高热(可达40℃)
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可见腮腺导管口
自限性疾病,无特殊治疗
疾病
病原体
主要传染源
主要传播途径
隔离时间
皮疹特点
皮疹与发热关系
临床特征
治疗要点
麻疹
麻疹病毒
患者
呼吸道
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①自耳后发际—面部—颈—躯干—四肢—手心、足底,②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③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米糠样脱屑
发热3~4天出疹,出疹期热更高
全身症状重,呼吸道症状明显、体温高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5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6
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传染性较弱,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出疹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01
发热:出疹性疾病 通常伴有发热,体 温可高达39-40℃
04
呼吸道症状:部分 出疹性疾病可伴有 呼吸道症状,如咳 嗽、流涕、咽痛等
02
皮疹:出疹性疾病 的主要特征,皮疹 可表现为斑丘疹、
03
02
保持患儿皮肤 清洁,避免抓 挠,防止感染。
04
观察患儿病情, 及时就医,避 免延误病情。
饮食护理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物
A
营养均衡:保证营养 摄入,增强抵抗力
C
B
多喝水:补充水分, 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D
饮食卫生:注意饮食 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心理护理
01
保持冷静: 家长要保持 冷静,避免 过度紧张和 焦虑
感染情况等
2
体格检查:观察患 儿的皮肤、黏膜、 淋巴结等部位是否 有出疹、红肿、疼
痛等症状
4
影像学检查:进行 X光、B超、CT等 检查,了解患儿的 内脏器官、骨骼等 部位的病变情况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针对不同 的出疹性疾病,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
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清 淡,避免刺 激性食物, 多喝水,保 持大便通畅
01 06
05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抓挠,防止感染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 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等药
物进行治疗
02 03
04
抗过敏治疗: 对于过敏性 出疹性疾病, 使用抗过敏 药物进行治 疗
止痒治疗:使用止痒药物, 减轻患儿的瘙痒症状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麻疹
01
麻疹是由麻疹 病毒引起的一 种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
02
主要症状包括 发热、咳嗽、 流涕、结膜炎、 口腔黏膜斑等。
03
麻疹的传染性 极强,主要通 过飞沫传播。
04
预防麻疹的主 要方法是接种
麻疹疫苗。
风疹
病因:风疹病 毒感染
症状:发热、 皮疹、淋巴结 肿大
传播途径:呼 吸道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接 种风疹疫苗, 保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避免 接触感染源
水痘
01
02
03
病因:水痘-带状 疱疹病毒感染
症状:发热、皮疹、 瘙痒、水疱、结痂
传染性:高,可通 过飞沫、接触传播
04
05
06
治疗:抗病毒药物、 止痒药、预防感染
预防:接种水痘疫 苗,避免接触患者
并发症: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感染、 肺炎、脑炎等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提高 免疫力,预防感
染。
加强锻炼,增强 体质,提高抗病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 病
演讲人
目录
01. 发疹性疾病概述 02.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03. 发疹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发疹性疾病的定义
发疹性疾病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 体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发疹性疾病的症状包括皮肤上出现红斑、丘 疹、水疱、脓疱等。
发疹性疾病的病因包括感染、过敏、药物反 应等。
发疹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抗细菌、 抗真菌等药物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疫苗接种
01
疫苗接种是预防发疹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02
疫苗接种可以预防多种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等。
03
疫苗接种可以减少发疹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小儿发疹性疾病及鉴别教学讲义

风疹
风疹的治疗原则与麻疹相似,主要是 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对于高热、头 痛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解热镇痛药 物。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1
继发感染
小儿发疹性疾病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和继 发感染。为预防继发感染,应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一旦发生继发感 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心肌炎
部分小儿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可 引起心肌炎。对于疑似心肌炎的患儿, 应严密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指标, 及时给予心肌营养和保护治疗。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小儿发疹性疾病的典型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不同疾病的皮疹特点和 出疹顺序有所不同,如麻疹为红色斑丘疹,风疹为淡红色斑丘疹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诊断。如麻疹可通过病毒分离或血 清学检测确诊,风疹可通过病毒抗原检测或血清学检测确诊。
学员应学会运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 段,对小儿发疹性疾病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了解小儿发疹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学员应了解小儿发疹性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提高临床应 对能力。
02
小儿发疹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小儿发疹性疾病是指儿童期常见 的以皮肤发疹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多为病毒感染所致,具有传染 性。
3
脑炎
少数小儿发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可 引起脑炎。对于疑似脑炎的患儿,应立 即进行脑脊液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 及时给予抗病毒和降颅压等治疗措施。
06
预后评估及随访建议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疾病类型
不同类型的发疹性疾病预后差异 较大,如麻疹、风疹等一般预后 良好,而重症手足口病等则可能
常见发疹性传染病概况

盛京医院感染科 邢琳琳
风疹
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全身性皮疹,淋巴结肿
大为特点.
麻疹
发热后四天出疹 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合膜炎,科普 利克斑, 全身性皮疹,疹间皮肤正常.
科普利克斑
appearance
水痘
临床特征是分批出现的皮肤粘 膜的斑、丘、疱疹及结痂,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突发高热
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脑膜刺激征
鉴 别
荨麻疹
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
痒性风团
身症状轻微。
猩红热
发热后第二天出疹
始于耳后、颈及上胸部,24h内蔓及全身。
典型皮疹是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
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 有痒感。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 使下颌骨边缘不清。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 由于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疼痛明显。因唾液腺 管的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腺分泌时疼 痛加剧。腮腺肿大2~3d达高峰,持续4~5d后逐 渐消退。腮腺管口早期常有红肿。颌下腺或舌下 腺可以同时受累,有时是单独受累。颌下腺肿大 时颈前下颌处明显肿胀,可触及椭圆形腺体。舌 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及颈前下颌肿胀,并出现 吞咽困难。
发疹性传染病(2018-10-10)(1)

临床表现(重症病例)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 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 • 神经系统损害: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 吐、肢体抖动、颈抵抗阳性 • 脑脊液: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 头颅影像学:无异常 • 大多数痊愈
临床表现(重症病例)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 •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心率、呼吸↑,血压↑,出冷汗, 皮肤花纹,四肢发凉
脑脊液
• 压力升高 • WBC↑(单核) • 蛋白正常或轻 度↑ • 糖和氯化物正 常
诊断依据(手足口病)
临床诊断病例 1. 2. 3. 4. 在流行季节发病(5-7月份) 常见于学龄前儿童(5岁以下,3岁以下多见) 发热,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手、足、口、臀部皮疹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以下三条之一 1. CVA16、EV71中和抗体恢复期4倍以上的升高 2. CVA16 、EV71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3. 分离并鉴定为CV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 病的肠道病毒
特点:无传染性
实验室检查(麻疹)
血常规
• 白细胞↓ • 淋巴细胞↑
血清学
• ELISA • IgM和IgG
病原学
• 核酸检测 • 病毒分离
并发症(麻疹) 常见并发症 罕见并发症
喉炎、气管、支气管炎
肺炎(最常见) 心肌炎
脑炎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单选题
1分
麻疹早期诊断依据? 发热、流涕 红色斑丘疹 Koplic‘s斑 杨梅舌
Submit
A B
C D E
诊断依据(猩红热)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
实验室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猩红热)
• 麻疹
• 风疹 • 药疹
•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几种出疹性传染病的鉴别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水痘
手足口病
药物疹
常见发病年龄
6月—5岁
1---5岁
6月—2岁
2—8岁
6月—3岁
4岁以下
有药物过敏史,服药2--3天后出现,停药2--3天后消失,可见各种类型皮疹,斑疹、斑丘疹、疱疹、荨麻疹或溃疡,分步不一,出疹无规律
发热与出疹关系
发热3—4天出疹
发热1--2天出疹
发热3--5天后,热退疹出
发热1天左右出疹
发热1--2天出疹
发热同时出疹或不发热
出疹顺序
耳后—颜面—四肢,3—4天出齐
面部—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
躯干—全身,1天内出齐,次日疹退
颈部--前胸--躯干--四肢,颜面部无疹,1天出齐
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于四肢,头皮多于颜面
手掌、足趾较多,四肢躯干较少
疹形
口腔粘膜可见柯氏斑,暗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亦可融合
淡红色,细小均匀,斑丘疹,3天左右消退
玫瑰色斑丘或斑丘疹,1—2天消退
皮肤呈弥漫性潮红,点状红疹,压之退色
丘疹--疱疹--结痂,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各期皮疹
斑丘疹--疱疹,圆形或椭圆形,较水痘为小,质较硬
脱屑
糠秕样
细糠样或无
无糠屑Leabharlann 至大片脱皮无无色素沉着
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淋巴结肿大
颈部
耳后、颈部、枕后
颈部、而后、枕后
颈部、颌下
浅表淋巴结
无
并发症
肺炎、脑炎、喉炎
少见
少见
少数于病后2—3周并发肾炎或风湿热
皮肤感染、肺炎、脑炎、心肌炎
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见出疹性疾病得诊断与鉴别诊断概述;特异性皮疹常常就是某种感染病得特征之一,近年来由于疫苗预防接种得普及,传统发疹性感染病明显减少,很少引起流行,临床上见到得发疹性感染病多就是散发病例,且皮疹常常不典型,对论断带来一定得难度、ﻩ临床引起皮疹得疾病颇多、常见于传染性疾病,如麻疹、猩红热、水痘、伤寒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亦可见于风疹、幼儿急疹、药疹等。
各种疾病得皮疹都具有一定得特点,这些特点对正确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但就是,皮疹在每个患者身上因个体差异而表现又不尽相同,所以临床医师应该掌握发疹性疾病得时间、季节、规律与特点,才能作出正确得诊治。
现就围绕常见得各种感染病皮疹得形态特点、演变规律、形成机制、诊断思路、鉴别诊断、确诊方法进行进一步得学习。
一、皮疹得定义及感染病常见皮疹得种类、形态特点皮疹(rash)就是由病原体或其毒素直接或间接造成皮肤、粘膜得损害,使得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或出血所致。
见于体表得叫外疹(exanthem),见于体内如口腔粘膜得叫内疹(en anthem)、常见皮疹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淤点、淤斑、荨麻疹疱疹、红斑疹等。
-些感染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常出现不同形态得皮疹,并具有一定得规律性。
因此,对皮疹得形态、大小、数目、分布及出疹顺序、演变、持续时间及退疹情况等全面得认识与了解,有助于疾病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ﻩ1。
斑疹; 表现为局限性得皮肤发红,压之退色,不隆起也不凹陷,可视见而不可触之,直径多在lcm以内。
常可演变为丘疹。
病理改变在表皮或皮乳头层,见于斑疹伤寒等、2。
五疹; 为局限性高出皮面得坚实隆起,大多有皮肤炎症引起,也可由于代谢异常或皮肤变性所致,可见于水痘与天花早期、病理改变在表皮或真皮上层,粟粒大小,形状多呈圆锥形,也有扁平或多角形、顶端有小水疱者称疱丘疹,顶端有小脓疱者称脓丘疹。
ﻩ3.斑丘疹; 为斑疹向丘疹发展得移行状态,为小片状红色充血疹,中间稍隆起,压之可退色,常相互融合,可见于麻疹等。
出疹性传染病鉴别

发热3~4天出 发热与出疹 发热1/2~1天出 发热3~4天,热退 疹,出疹时发 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 关系 疹 出疹 热更高 发热,咳嗽流涕, 发热,咳嗽流 突然高热,一般情 初期症状 耳后、枕、颈部 发热、咽痛红肿,糜烂 涕、泪水汪汪 况好 淋巴结肿大 暗红色斑丘疹, 淡粉红色斑丘疹, 鲜红点状,密集成片, 呈玫瑰红色的丘疹, 疹间有正常皮 较麻疹为稀少, 皮疹先见颈,胸,腋下, 较麻疹细小,发疹 皮疹特点 肤,发疹有一 发疹无一定顺 继而遍及全身,颜面部 无一定顺序,24小 定顺序,约3天 序,24小时后布 潮红而无皮疹2~3天遍 时布满全身 左右出齐 满全身 及全身 口唇周围苍白圈,杨梅 特殊体征 麻疹粘膜斑 无 无 舌,皮肤皱折处呈线状 疹 末梢血白细胞
谢谢!出疹性传染病的鉴别源自全身泛发性出疹性疾病——麻疹
婴儿玫瑰疹——幼儿急疹
畸形儿童制造者——风疹
“烂喉痧”——猩红热
水痘:四世同堂
“蛇盘疮”——带状疱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性传播疾病——梅毒
出疹性传染病鉴别
区别 好发年龄 病原体 麻 疹 7个月~5岁 麻疹病毒 风 疹 1~5岁 风疹病毒 幼儿急疹 6个月~1/2岁 人类疱疹病毒 猩红热 2~10岁 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常见发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分类
一、按发病原因 1.病毒性: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传染性红斑、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 2.细菌性:猩红热、金葡菌感染(ssss) 3.变态反应性:发疹性药疹、泛发性湿疹皮炎 4.二期梅毒疹 二、按皮疹特点 1.麻疹样:疹间有正常皮肤 2.猩红热样:弥漫性红斑 3.玫瑰疹样:黄红色斑丘疹,较稀疏
足底,2~5日出齐。 特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皮疹压
之褪色, 疹间皮肤正常,疹数增多融合呈暗红色 , 少数呈出血性皮疹。皮疹褪后有无色素沉着和脱屑 可以协助诊断 发疹期:全身毒血症状加重,体温达40℃,眼部及呼吸道 症状加剧, 颈部淋巴结及肝脾都可能增大 恢复期:出疹后3-5天开始消退,有色素沉着和糠状脱屑
无皮疹, 1天内布满全身。淡红色斑丘疹,皮疹较稀疏。 常有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 1-3日内消退,常在下肢发疹时面部皮疹已消退
风疹
• 初期:白细胞数降低,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减少,约 出疹5日后,淋巴细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增多,
• 难以诊断时,检测风疹抗体(IgM)可确诊 • 并发症少见 • 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和胎
• 主要与面部丹毒相鉴别 -单侧发病 -具有急性炎症明显的红肿热痛
猩红热
• 病原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 潜伏期:典型病例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
全身弥漫性红疹(疹后脱屑)三大临床特征 • 皮损特点:猩红热样皮疹、口周苍白圈、帕氏线、草霉舌(早
期)、杨梅舌(晚期); • 全身症状:可轻可重,发热第二天发疹; • 实验室检查:WBC↑,N%↑,咽部分泌物检查; • 治疗:青霉素(有特效)。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oxic shock syndrome, TSS)
出疹性疾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

和田地区传染病专科医院
出疹性传染病
病毒或细菌感染后,以发热及皮疹为主要 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性疾病:麻疹、水痘、风疹、单纯 疱疹、带状疱疹、幼儿急疹。 细菌感染性疾病:猩红热、斑疹伤寒、 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常见皮疹种类
斑疹 丘疹/斑丘疹 疱疹 风团 红斑 脓疱
并发症
1.化脓性并发症:病原菌直接侵犯临近器 官,常见有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鼻窦 炎,肺炎等。 2.中毒性并发症:发生在早期,系由毒素 引起的非化脓性病变,如关节炎,心肌炎等, 病变为一过性,预后好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风湿病;急性肾小 球肾炎;
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数增高,多在10-20X109/L,中性粒 细胞占80%以上。严重者可出现中毒颗粒。 细菌学检查:咽拭子,其他病灶脓液培养可获 A组链球菌。 尿常规:若发生肾脏变态反应,尿蛋白增加, 并可出现红白细胞和管型。
临床表现分型
典型病例的三大特征:急起发热,咽峡炎,皮疹。
1.普通型:多见。发热轫。咽峡炎轻,皮疹輻(范围 尋),疹后脱屑轻,病程短。 2.中毒型:少见。中毒现象很明☾,高热,头痛,剧 烈呕吐︌咽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病死率高。 3.脓毒型:罕见。咽部严重化脓,坏歹,溃疡︌渗出 物多,形成脓性假膜,常波及临近组织,也可侵入血 循环引起败血症。 4.外科型(产科型):病原菌从伤厣侵入而致病。无 咽峡炎,皮喹始于伤口再蔓延全身。
猩红热的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6天。 病原治疗: 首选青霉素,中毒型可加大剂量。 耐药者可选用头胞类抗生素。 并发症治疗: 化脓性:及时调整抗生素,加大治疗剂量。 抗风湿:阿司匹林。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ppt课件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执业医师要求发疹性疾病: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水痘 手足口病 猩红热
病毒感染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和手足口病。 细菌感染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发疹
性疾病。
这些疾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带病毒者或病菌者,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有一定
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般患 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对接触麻疹的 易感者应隔离检疫3周,接受过被动免疫者可延至4周。 (2)切断传播途径:麻疹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患者曾住过的房间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患者的衣物在阳光下曝晒
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护理。给予易消化
富于营养的食物,补充足够的水分。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剂量的退热剂,切忌 退热过猛(脱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烦躁可给予苯巴 比妥等镇静。剧咳时用祛痰镇咳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 生素。麻疹患儿应给予维生素A,有干眼症者,1~4周后 应重复给予维生素A制剂。 (3)并发症的治疗: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
或肥皂水清洗。 (3)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肌注免疫球蛋白 0.25ml/kg,可预防麻疹;若5天后注射者,仅能减轻症状。被动免 疫只能维持3~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 (4)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 按我国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初种年龄为8个月。1.5~2岁儿童应再
肤有糠麸样脱屑并留棕褐色色素沉着。此为后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
般7~10天后痊愈。
(2)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多见于有部分免疫者,如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 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以下有母亲被动抗体保护者。此型发 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黏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色淡、消失 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或脱屑,无并发症。病程患者身体虚弱、原有严重疾病或免疫力低 下者。此型中毒症状严重,发热高达40℃以上,惊厥、昏迷。皮疹 呈紫蓝色,皮疹密集或融合成片,有时疹出不透或突然隐退。可伴有 消化道出血、鼻出血、血尿、血小板减少,亦可伴有休克、心功能不 全。此型病死率高。 3)异型麻疹:多见于接种过灭活麻疹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后而再 次感染麻疹野病毒株者。表现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黏膜斑。 皮疹顺序先为四肢远端,而后向躯干、面部发展。皮疹为多形性, 有斑丘疹、荨麻疹、水疱和紫癜等。常并发手足水肿、肺炎、肝炎、 胸腔积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发症治疗
• 麻疹肺炎 • 心肌炎 • 喉炎 • 肠炎 • 脑炎或脑脊髓膜炎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预防
• 管理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 保护易感人群
图 麻疹的免疫预防
存在问题
• 维生素A缺乏——黏膜防御能力降低 • 低蛋白、低能量——免疫功能受损 • 缺乏抗生素——不能有效治疗继发感染 • 预防接种不足——缺少资金和人力、重视不
Mims, Playfair, Roitt, Wakelin and Williams (1993) Med Microbiol
前驱期
• 发热(38~39 ℃)、不适及全身症状 • 眼部症状:畏光、流泪、眼结合膜充血、眼
睑浮肿、眼分泌物增多
• 上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咽部充 血、不适及咳嗽
白组成的核衣壳,囊膜上有血凝素(HA)及溶血素 (HL),但无神经氨酸酶 • 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较稳定 • 在细胞培养中,被感染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巨细 胞,胞核内与胞浆内含嗜酸性包涵体 • 抵抗力不强,热、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能灭活,耐 干燥和寒冷
图 麻疹病毒
图 麻疹病毒结构
多形性
HN/H/G 糖蛋白突起 F糖蛋白突起
传染病常见症状——发疹
麻 疹 粘 膜 斑
皮疹起始的部位和分布
• 麻疹始自耳后、发缘,继而面部,再躯干四肢 • 猩红热从颈部上胸部开始,蔓延至全身 • 水痘由躯干开始可以波及到发际、口腔黏膜 • 天花的疹子多分布于面部和四肢 • 伤寒则在胸、腹部出现,且数量稀疏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 风疹、幼儿急疹主要分布在躯干
等间接途径传播的可能 性小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易感者感染后90%以上发病 •麻疹病后免疫力持久,二次发病者极少
见 •成人多因在儿童时患过麻疹而获免疫力 •6~8个月婴儿因自母体获得抗体故很少
患病
流行特征
•地区:全球分布 •季节:冬、春为主,高峰推迟 •强度:逐渐减弱 •周期:渐不明显或消失 •年龄:儿童发病多,发病年龄后移
肾也可伴有混浊肿胀及脂肪变性麻疹和免疫•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免疫力持久的原因 • 原发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临床表现
• 潜伏期:6~18 日,平均10 日。曾接受被 动或者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
• 典型经过;分三期,即前驱期、出疹期和 恢复期。病程约10~14 日
初次病毒血症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第2次病毒血症 病毒散布全身
发热及卡他性炎症 麻疹黏膜斑出现
皮疹出现- 全身皮疹出齐
发热减退 皮疹开始消退
皮疹尽退 留浅褐色色素斑
糠麸样脱屑
病理改变
• 基本病变 – 多核巨细胞、上皮巨细胞 – 嗜酸性包涵体 呼吸道病变 – 黏膜炎症 – 间质性肺炎 – 麻疹巨细胞肺炎(Hecht’s giant pneumonia) – 少数病例可有脑脊髓膜炎,严重病例肝、心、
传染病常见症状——发疹
丘疹:
是皮肤的小 结状隆起
传染病常见症状——发疹
• 瘀点及瘀斑
–是紫色斑疹 –表皮下小出血
形成瘀点 –较大的出血形
成瘀斑
• 疱传疹染病常见症状——发疹
–是有清晰 液体的小 水疱
–可不规则 的散布在 皮肤上
–或呈簇状 群集分布
传染病常见症状——发疹
• 脓疱
–是皮肤的小 型隆起,内 含脓液
–脓疱可由局 部脓肿直接 形成或由水 泡演变而来
传染病常见症状——发疹
• 结痂
–局部损害的分 泌物在皮肤或 损害的表面凝 结成痂
–结痂是脓疱病 的突出表现
–亦为疱疹演变 的最后阶段
传染病常见症状——发疹
• 荨麻疹
–结节状突出 于皮肤表面
–是过敏性皮 疹的特征性 表现
传染病常见症状——发疹
猩 红 热 帕 氏 线
• 临床上以发热、全身性皮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枕 后淋巴结肿大为特点
• 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发育迟 缓和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
• 对于无皮疹性风疹靠临床难以诊断,检测风疹抗体 (IgM或IgG)可确诊
风疹
孕妇风疹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概述
•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临床特征: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
图
枕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
肝脾肿大(传单)
发热到发疹的大致时间*
发
1日:水痘、风疹、水痘、药物疹(再次用药) 2日:猩红热、风疹
疹
3日:麻疹(3~7日)、幼儿急疹(3~5日) 4日:传单(4~6日)、幼儿急疹(3~5日)
待
5日:斑疹伤寒(4~6日) 6日:伤寒(6~12日)
查
7日:药物疹(初次用药)
诊
发疹顺序及形态 麻疹:耳后发际至全身,红色斑红疹
断
风疹:面部至全身,红斑疹(“一日似麻疹,二日似猩红热”) 水痘:耳前后至全身,先后呈斑疹、红疹、疱疹及结痂四期,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期皮
程
幼儿急疹:热退时全身斑(丘)疹,主要见于躯干部和上臂及大腿 猩红热:颈部至全身,红斑疹,疹间无正常皮肤,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疹、疹后脱屑 • 链球菌感染后的不同表现:咽峡炎、丹毒、猩红
热(对红疹毒素不具有免疫力者发生皮疹) • 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
病原学(1)
• 病原体: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 形态:革兰染色阳性(G+)。有荚膜,无运动力、
– 耳聋 – 癫痫发作 – 精神异常
实验室检查
• 血象:白细胞总数减低,淋巴细胞 相对增加
• 早期诊断:分泌物沉渣检多核巨细 胞和病毒抗原
•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 • 病毒分离:一般不做
诊断
• 易感者 • 麻疹病人接触史 • 临床表现和体征 •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 风疹 • 幼儿急疹 • 药物疹 • 猩红热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肠道病毒感染 • 血清病 • 斑疹伤寒 • 恙虫病
序 药物疹:全身对称分布,皮疹呈多形性,轻重悬殊
图
传单:躯干至上肢和下肢,皮疹呈多形性,用青霉素类后易诱发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细菌感染(猩红热、丹毒等)
外周血WBC总数及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传单及肾综合征出血热
外周血WBC总数及嗜酸性细胞比例增高:药物疹、寄生虫感染
外周血WBC正常或降低:传单和肾综合征出血热以外的病毒感染
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轻度肿大,肺部可 闻及湿性啰音
胸部X线检查: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改变或肺纹理增多
图 麻疹出疹期皮疹
图
麻疹巨细胞性肺炎
Murray et al. Medical Microbiology
恢复期
• 出疹3~5日后,体温下降,全身 症状减轻、消失,皮疹按出疹顺 序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 麸样脱屑,持续1~2周
斑疹 疱疹
丘疹 疱疹
图 皮疹的形态
发疹性传染病的诊断处理原则
• 护理及对症治疗 • 病原治疗,亦称特异性治疗,是
针对病原体的治疗措施 • 中医中药治疗 • 并发症治疗
发热
前驱期 (发疹前) 表现
呼吸道卡他症状(“一把鼻子一把泪”)及柯氏斑(麻疹黏膜斑)
咽峡炎(猩红热和传单)、化脓性扁桃体炎(猩红热)
• 麻疹黏膜斑常见,不典型,持续时间长 • 皮疹粗大、密集、融合, 可为出血性 • 肝损害发生率较高 • 孕妇患麻疹可致流产、早产和死胎 • 并发症少见,预后良好
并发症
• 支气管肺炎 • 心肌炎 • 喉炎 • 肠炎 • 脑炎、脑脊髓膜炎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麻疹脑炎
• 发生率:1/1 000 例 • 后果
• 非典型表现:轻型、重型、成人、异型
临床表现(口诀)
• 民间俗称“庄家”,意为轮流坐庄 • 民间总结本病病程分期为“烧(发热)三天,
出(疹)三天,退(疹)三天”,正好对应了 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三期 • 具体过程为“三齐四透五退七尽” • 民间总结麻疹面容为“一把鼻子,一把泪”
图 麻疹的临床过程
螺旋状核衣壳 (RNA和N蛋白)
脂质双层包膜
多聚酶 M 蛋白
传染源
• 病人为惟一传染源 • 鼻、咽、气管和眼分泌物含病毒 • 发病前2日(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
均有传染性,以前驱期传染性最强 • 尿中也可排出病毒且持续数日
传播途径
•主要藉飞沫气溶胶直接 传播
•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通过衣物、用具、玩具
图 估计全球因麻疹而死亡的病例数:1 000 000/年
发病机制
• 麻疹病毒在全身淋巴样组织和器官中增 殖时致敏T、B淋巴细胞
• 致敏T细胞与受麻疹病毒感染的血管内皮 细胞和其他组织的上皮细胞相互作用, 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造成细胞损害及 局部炎症
麻疹病毒 呼吸道黏膜及眼结膜 引流淋巴结病毒增殖
皮疹出现的时间
• 据过去传染病格局,一般规律出疹是
- 第一日水痘 - 第二日猩红热 - 第三日天花 - 第四日麻疹 - 第五日斑疹伤寒 - 第六日伤寒
• 可按“水、红、花、麻、斑、伤”的次序记忆 • 按谐音的记忆法:“水仙花,莫悲伤”
发疹的分类
发疹 (rash)
粘膜疹
(内疹,enanthem)
皮疹
发疹性感染病
Eruptive Infectious Diseases
概述
• 许多传染病在整个病程中伴有皮疹的发生,统称 为发疹性传染病(eruptive infectious diseases)
• 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 • 发疹(eruption)包括皮疹(外疹,
exanthema)和黏膜疹(内疹,enanthema) 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