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新城区建设几点思考
徐州新城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徐州新城区建设的背景和开发现状,对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结合国内外新城建设实践经验,在管理体制、交通引导、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徐州新城区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徐州新城区建设1徐州新城区建设背景与现状1.1徐州新城区建设的背景徐州新城区位于徐州老城(零坐标)东南8公里处。
规划总面积6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40万人,其中起步区面积24平方公里,是新城区的核心部分。
徐州新城的总体规划确定徐州新城的功能定位:区域性的商务、金融、文化中心,徐州市行政办公中心,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1.2徐州新城区开发模式在《徐州市新城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了新城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封闭管理”的开发原则。
徐州市委、市政府在2004年年初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城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全面负责新城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工作。
随着开发建设的深入,2009年徐州市新城区管委会成立,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在新城区范围内行使市政府赋予的有关行政管理职权,管委会下设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建设管理处、征迁处、财务审计处、招商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单位。
1.3徐州新城区开发状况新城自2004年启动建设以来,先后经历了规划设计、征地报批等准备阶段,2005年3月,随着徐州市行政办公中心及基础设施建设开工,标志其正式进入建设段。
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行政办公区基本建成,行政中心一期、二期、规划馆、档案馆等项目及大部分市级部门办公楼项目都已启用,60多家市级党政机关单位入驻办公。
道路交通网络体系,起步区核心区域的道路、桥梁全面贯通。
新城区绿化面积达到600多万平方米,城市生态园林绿化成为一大特色。
房地产开发,已有20多家国内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前来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9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710万平方米。
产业项目主要集中在规划的总部经济园、物流产业园及科教创新园,物流产业园有部分企业建设完工,其它园区处于启动阶段。
关于新城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十
关于新城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城建设已成为众多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新城的建立可以缓解老城区的人口和资源压力,提高城市整体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新城建设也伴随着很多问题,如规划不合理、建筑质量差、管理不到位等。
因此,如何促进良好的新城建设和管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城区的规划应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规划要符合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进城镇化和人口分布的合理化。
同时,在规划中要注重区域协同,强化区域联盟的作用,以共同研究和制定对策,增强规范与可行性。
其次,建筑质量应该得到重视。
新城区的建筑质量关系到城市形象和居住者的安全与舒适,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监管和评估。
同时,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科技和环保的应用,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的问题。
建筑与空间的结合应该以实现多样化、人性化、绿色化为出发点,设计要更有创意,更具功能性。
最后,城市管理的改进是新城建设和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的管理应该注重公正、透明、高效,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不是政治考虑。
城市管理应该创新,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特别是在面对日益增加的城市化问题时,城市管理应该注重资源共享和区域联盟,促进城市发展对外的合作与交流。
综上所述,新城建设和管理离不开多方面的改进。
规划、建筑质量和城市管理应该共同发力,促进新城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后,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使之更加美好、健康和繁荣。
新城区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新城区应严格控制建筑高度近年来,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显现,建设速度快、规模大,在节约城市用地、平衡地价成本、降低市政投入、减少公共支出等方面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但同时我们不难看到,高层建筑的高造价、高能耗、高容积率、高物业费用,加大了购买和居住成本;建筑个体缺乏环境设计,不仅形不成城市景观,其潜在的公共危机隐患(如沉降、风灾、火灾、疫情、停电、停水或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却向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与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我们建议——新城区应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当前,生态城市、节能城市、智能建筑等已经成为城市建设新的发展方向,新城区开发建设应顺应这一趋势,结合当前的经济实力、社会购买力和用地情况,依据新城区控详规,严格控制在建、未建工程建筑高度,除适当建造一些地标性、景观式高层建筑外,尽量少建或不建超高层建筑,真正实现“显山露水”的城市绿色格局。
对已划定的可建高层建筑的片区和地块,要着手制定“高层布局详细规划”,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在建筑限高范围内,综合权衡高层建筑正负效应及与周边环境协调问题,指导建筑采用有序的体量和高度组合,实现城市建筑景观形象,防止因“容积率里出效益”而刻意追逐限高上线。
对重要地块的重要建筑必须做详细、深入的景观分析研究和规划,如沿江地带,不应为追求住宅观江效果而过多开发公寓、住宅,应以标志性的公共建筑组成错落有致、特点突出、和谐有序的城市最佳景观面,形成具有震撼力、通透力的沿江城市风貌。
二、新城区应积极引导停车产业发展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加大,“停车场”供需矛盾日显突出。
由于停车规划和停车管理经营机制滞后,导致城区内停车难、乱停车、城市交通受堵、居民出行受气、城市形象受损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们建议——新城区应做到“停车有位,停车有序”,积极引导停车产业发展。
一是要完善专项控详规编制与实施机制的对接,保证公共停车场位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切实体现新城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二是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停车指标和配建标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使用;三是以规划引导和支持智能化立体车库的发展,减少停车平面空间;四是以规划促进城市停车管理制度、系统和网络的建立,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规范停车行为和停车消费,引导停车产业发展。
关于建设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与建议_28473
关于建设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与建议最近在研究关于建设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这块,有点心得要说说。
我觉得呢,要想把汉中建设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交通得先搞好。
就好比人身上的血管一样,得四通八达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想去汉中的一个小县城办点事,结果那个路啊,坑坑洼洼的,车在路上晃悠了老半天,这咋能行呢?对于建设中心城市来说,道路建设、公共交通啥的,必须跟上。
公路、铁路、航空都得协同发展。
像西安,交通枢纽那么完善,人来人往的多热闹,经济也就带动起来了。
汉中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多修一些快速路、高架桥啥的。
不过我也知道这不是小钱,但是基础不打好,后面的发展就难了。
哦对了还有,人才也忒重要了。
我感觉现在汉中在吸引人才方面还有点薄弱。
我就认识几个在外面读了大学的汉中孩子,为啥都不回来呢?一问,说是在这边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咱们汉中如果要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得让各行各业发展起来,给出能吸引人的岗位和待遇啊。
可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像给在汉中就业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住房补贴啥的。
这我也是从我老家那边学来的做法,我老家之前也是没多少年轻人回去,后来这么一干,回去的就慢慢多了。
产业发展也不能落下。
汉中这地方自然条件这么好,有好多资源可以利用起来。
我就想啊,能不能发展一些特色农业,再搞深加工啥的。
我曾看到过有的地方把水果做成各种高端的果干、果汁,还卖得特别贵,都卖到国外去了。
汉中可以借鉴啊,把汉中的特色农产品,像茶叶啊、柑桔啊这类的也这么搞一搞,既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又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不过我也知道这中间肯定有很多技术和市场的问题要解决,我这也就是个初步的想法。
环境也得保护好。
汉中这么美的地方,山清水秀的,不能在发展过程中搞得到处乌烟瘴气的。
我有一次去一个旅游景点,就看见周围有一些小工厂在偷偷排污,这真是大煞风景。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做好环保规划,对那些污染企业严格把关。
发展一些绿色产业,像生态旅游之类的。
关于推进新城区建设的建议
关于推进新城区建设的建议1. 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在推进新城区建设时,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城市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建筑风格等方面,以确保新城区的发展有条不紊。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城区建设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新城区建设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留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4. 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新城区建设需要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以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5.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新城区建设应注重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吸引优质企业和投资,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6. 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新城区建设需要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的社区组织和居民自治机制,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7.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新城区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各项建设行为,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8. 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新城区建设需要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听取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9.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和协调:新城区建设需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和协调,推动区域发展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10. 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新城区建设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新城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参与建设。
推进新城区建设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和协调,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推动新城区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果。
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新区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推进新区建设,我们需要思考一些新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设新区所需的新思考:1.环境保护问题:新区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特别是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通过引入可持续发展战略,采用环保材料,提高废弃物的再利用率,以及开发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来确保新区的环保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服务设施:新区的建设需要考虑到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比如公共图书馆、儿童托管中心、医疗保健机构、教育设施等。
这些设施将有助于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3.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区的建设需要高效、可靠、安全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比如卫星通信、5G网络、智能交通系统等,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新区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现代化。
4.交通网络:新区建设过程中,交通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建设一套现代化、高效、绿色的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共汽车、自行车道等,为居民出行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
综上所述,新区的建设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新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效便捷的城市建设目标。
只有在新问题的思考下,我们才能够在新区建设中不断提高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5.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新区建设需要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包括水、电、气、路、桥、堤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能够完善地覆盖。
此外,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需要贯彻绿色、可持续的理念,建设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
6.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新区建设需要配套高效的产业结构,此举可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进入新区建设。
给当地人民带来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财政收入,这将有助于新区的繁荣和发展。
7.风险防范问题:任何城市建设都面临风险,在新区建设中也是如此,因此,如何建立新区的风险防范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加快大中城市新城建设的思考
加快大中城市新城建设的思考摘要:近年来国内大中城市新城(片区)建设方兴未艾。
但在新城(片区)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针对这些容易出现的问题,本文从坚持规划先行,聚焦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城市的发展,注重节约化用地,正确处理好与老城区的关系,找好定位,定好规模,坚持政策创新、产城融合、突出特色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用新城来推动城市区域的发展。
关键词:新城(片区)建设;系统规划统筹;产城融合;组团发展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主要来自于外延的扩张和内涵的提升,网络化的功能节点(主题片区)打破了城市边界片区开发,成为引领城市发展升级的主要抓手。
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城市和地区,应充分借鉴国内外新城(片区)建设发展的经验规律,建设好新型城镇。
在新城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政策驱动、资本驱动、产业驱动三级驱动力,以产业为核心,争取上级政府政策和资源支持,以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资本形式投资形成园区产业集聚,提速重点片区开发,加快城市更新步伐。
一、坚持规划先行,聚焦顶层设计统筹全盘规划、分步组织实施是国内外新城建设的共同前提。
可以借鉴苏州、郑州等地先进经验,一是注重前瞻性设计。
由高水平专家机构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总体规划,把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新城(片区)规划建设,着眼“协同”,科学布局新城功能,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打造国际化的未来城区。
二是注重一体化统筹。
按照产城一体的模式编制规划,先由产业聚集到生活居住,再到商贸服务的梯度推进,做到“多规融合、一体发展”。
谋划改造或新建连接新老城区的主干道,使每条路段、每座桥梁在每个时段和方位都能发挥快速通达作用。
三是注重分步骤实施。
精准确定以中央商务区、行政中心等为核心的起步区的位置,以竖向、地下、造景山水为先,营造丰富的新城环境来推动产业、人口聚集,持续形成开发建设热潮,逐步带动其他区域发展,达到“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的阶段性目标。
浅析新城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及解决的基本思路范文
浅析新城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及解决的基本思路范文第一篇:浅析新城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及解决的基本思路范文浅析新城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及解决的基本思路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按照“竞争力强、规模大、服务优、环境美、建筑高”的总要求,建设20座“新城”的重大战略构想,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以国际化提升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高起点、多层次、宽领域实施大杭州区域一体化,打造“紧凑型国际化城市”发展模式的样板。
围绕市委市政府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结合桐庐县近年发展实际,对新城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简要阐述如下。
1、新城规划与发展战略决策问题。
如何诸多新城建设的方向,要建设什么样的新城,社会各界有不同的判断和理解,要正确认识和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详细调查和充分论证,且必须把新城放在杭州国际化城市的大范围中,从国际化战略高度去解决这个问题,避免简单的、盲目的建设新城,造成新城不新,功能紊乱,或者小而俱全,真正意义上仅仅是扩大了城区规模,无法满足国际化城市建设要求。
我认为,20大新城必须通过全市统一规划,明确各个新城的发展战略目标、城市规模、发展时序和建设分期,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发挥各自优势,各个新城突出建设一种或几种主导功能,并与现有城区有机融合,高度一体,发挥杭州国际化大都市整体效应。
如商业金融办公类新城、科教文新城、高科产业新城、制造业新城等。
桐庐凤川—江南新城作为大杭州20大新城之一,且是战略中桐庐唯一的新城,其功能定位将对整个桐庐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凤川—江南新城的发展必须充分融入区域环境,并在杭州国际化大都市、长三角区域性合作与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凤川—江南新城的规划建设要从大杭州整体战略决策的高度,适应和推动杭州市国际化大都市整体前进步伐,积极参与大区域职能分工,因地制宜、争时而建、迎难而上、主动发展,摈弃急功近利或消极等待心态,在大区域差异化、协作化、依存化发展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路,找准桐庐新城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尽快将“凤川—江南新城-桐庐县城”建设成为杭州国际化大都市西部重要重心城区。
关于打造新城的建议
关于打造新城的建议
打造新城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首先,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规划新城时,需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居民配套设施、绿地和公共空间的规划等。
其次,交通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系统、道路规划、自行车道等。
此外,环境保护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在新城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环保理念,采用绿色建筑材料,推广可再生能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另外,产业结构的规划也是关键。
新城的产业结构应该多元化,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生态平衡和社会效益。
最后,社会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建设新城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及社区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考虑。
总的来说,打造新城需要综合考虑规划、交通、环保、产业结构和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确保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调研报告】加快XX新城区建设推动大城市发展的思考
加快XX新城区建设推动大城市发展的思考为了推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发展战略,加快XX新城区建设,将“新区建设”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对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目前推进新区建设所做的主要工作我们把为新区建设服务列为工作重点,全力支持新区开发。
针对XX新区、荆北新区、XX开发区商务区和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四个重点发展区域,目前做了以下工作。
科学规划,拓展新区空间。
一是将XX新区和XX开发区商务区纳入XX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留充足的建设用地区。
二是抓住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组织专家就新区规划修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追加XX开发区5平方公里规划指标,调整荆北新区建设预留区布局,拓宽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用地扩展区空间。
三是通过规划基础数据调整,拓宽建设用地现状布局近15平方公里,解决了XX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预留指标不足的问题。
利用政策,保障项目用地。
积极争取省级计划。
将新城区范围内的重点建设用地项目上报省政府,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范畴。
计划定向保障用地。
新增土地利用计划由市政府统一调配使用,实行差别化计划供应政策,重点向新城区倾斜。
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将规划修改调整、建设用地预审、用地报批、违法用地查处等相关职能下放到XX开发区。
将建设用地预审部分权限下放到XX区和沙市区,推进项目建设进程。
创新思路,节约集约用地。
一是及时出台有关政策,借鉴增减挂钩政策进行土地置换使用,节约用地。
二是对符合条件的批而未供和批而未用土地采取区位调整、改变土地用途等方式调剂使用,有效腾挪空间。
三是认真研究城郊农民搬迁还建有关优惠支持政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并将有关政策向省国土资源厅汇报,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推进我市城市新区城镇化建设。
四是多途径安置被征地农民,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实行项目全程跟踪,加强协调,为新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证。
关于建设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建设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与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关于建设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经验。
我觉得要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啊,得先把交通给搞起来。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是去个地方堵得要死,或者公共交通特别不方便,那是相当难受的。
汉中也一样,城市交通网络得完善。
我之前去汉中的一些老城区啊,那个路窄得很,还老堵车。
这肯定不行。
所以我觉得一方面城市内部的道路要拓宽、修整,增设一些高架桥或者地下通道啥的。
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系统得大力发展,增加公交线路,提高公交的频次,要是再能有个快速公交或者轻轨啥的就更好了。
哦对了还有,停车场也得规划好,你看现在车越来越多,找个停车的地方太难了,到处乱停影响市容。
然后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感觉汉中不能光靠着传统的农业啥的。
得发展一些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比如旅游产业。
汉中的自然风光不错,像褒禅山啥的。
但是我的困惑就是宣传不够啊。
我去外地跟人说汉中,好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景点。
这就得加大宣传力度,比如说可以找一些网红来做旅游推荐,就像丁真带火理塘那样。
而且旅游配套设施也得跟上,我去过一些所谓的景点周围的酒店啊,条件不咋好价格还高。
要是不改善旅客体验感就差,怎么能吸引更多游客带动经济呢。
再就是人才问题。
我觉得这是重中之重。
要是没有人才,城市发展就是个空谈。
咱们汉中得想办法把人才吸引过来还得留住人才。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之前有个朋友是个搞计算机的小能手,他想回汉中发展,结果发现合适的工作机会特别少。
这就反映出工业科技产业在汉中的匮乏。
政府可以出台些政策,像住房补贴给人才,创业资助啥的。
当然我也知道这可能会面临资金等困难,但不这么做人才留不住啊。
要是把外面在大公司工作的汉中人吸引回来,他们带回大公司的理念和技术,那不比在外面打工强。
还有环境保护问题啊。
保持城市的整洁美观那是必须的。
我有次走在汉中的河边,看到有人扔垃圾,我就想这没人管哪行。
需要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增加清洁和监督人员。
浅谈新城开发建设中的几点见解和建议
浅谈新城开发建设中的几点见解和建议----潘振华建区15年来。
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周边群众克难奋进,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取得了可喜成绩,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区。
深入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城区一、二期现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此,试图从存在的见解入手,就加快城区品位建设发展建议做些探讨。
、几点见解一是规划不到位,发展缺乏蓝图。
开发区有了系统科学地编制出台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在开发建设中时有更改功能,缺失科学性建设,导致区内引进项目良莠不齐,结构不合理;布局随意变更问题时有突出。
二是招商引资质效不高,项目推进速度不快。
开发区成立以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成功引进几十个大项目,引资额达几十亿元。
但在引进的项目中,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的龙头带动型项目偏少,项目产业链延伸空间狭窄;招商引资存在方法单一、地域狭窄、队伍薄弱、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基本限于温州地区。
建设项目规模小、项目审批难、建设周期长;有效信息少、重大项目少、利用外资少;项目履约率低、科技含量低、投资强度低,资金到帐慢、竣工投产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对项目的承载力很弱。
XX 年12月受财政压力和融资渠道狭窄的制约,投入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累计约1千多万元,不够复兴路道路改造及新城大道人行道建设、小游园建设、别墅区市政建设、新城商厦建设、王山头开挖回填等工程的资金补给。
故此,城区发展格局和框架无法拉开,基本上是围绕着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绿化、亮化项目配套基础设施。
财政资金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开发区项目承载力很弱,短期内基本无力承接大项目入驻。
四是服务水平和方法有限,不能满足投资者和企业发展需求。
受体制和运行机制制约,宏观调控政策趋紧,各种行政审批权分散在县直相关部门,项目审批条件和要求越来越高难,新城开发、建设前期工作无法向深层次延伸进行“高效、便捷”服务;加上新出台的土地征用政策限制,实行“即征即保”,给新城项目建设资金推进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新城新区开发建设中的问题、对策及思考
Y圆桌论坛UAN ZHUO LUN TAN 新城新区开发建设中的问题、对策及思考吴鸣摘要:我国的新城新区通常被定义为广义上的新城新区,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适应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城市生态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由国家出资规划建设,并独立于旧城区的新的城市空间单元。
据笔者了解,目前我国新城新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对于新城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必须积极思考对策,针对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充分的思考,并从中获得启示。
所以说,本文将主要围绕新城新区开发建设中的问题对策以及思考展开讨论,并根据相关事实情况给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新城新区;开发建设;问题;对策;思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仅仅是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基本实现城镇一体化,在我国内陆地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大量在建的新城新区,极大地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的生活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
由于这些新城新区所处的环境都比较绿色健康,通常都是选择远离旧城区的位置,生态环境条件比较好,那么如何合理地规划新城新区的开发建设,保证其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出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下文将主要讨论这一方面的相关事宜。
一、目前我国新城新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一)新城新区规划发展杂乱泛滥我国的新城建设已经呈现出规划泛滥的问题,这一点是阻碍着我国新城新区建设的关键性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西方国家数十年内城镇化的历程,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但是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
比如它的规划发展杂乱泛滥的现象经常出现,一些奇怪建筑与千城一面共同存在和土地浪费惊人的现象屡见不鲜,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对于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城市规划建设者对于城市建设初期的规划统筹思考不到位导致的,这一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新城泛滥发展成为鸡肋的现象将会逐渐蔓延,最后导致新城发展失控。
做好城市创建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做好城市创建工作的思考与建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创建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如何做好城市创建工作,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做好城市创建工作进行深入探讨,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为这一主题提供一些建议与思考。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是城市创建工作的基础,要做好城市规划工作,首先需要充分考虑城市人口规模、地域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制定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促进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协调发展。
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设,塑造宜居城市的环境品质。
建议: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专业规划团队的作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共商共建,形成共识,使城市规划更符合广大市民的需求和期待。
二、市政设施与公共服务城市创建工作要做好,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至关重要。
城市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跟上,以保障城市正常运转。
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建议:加大对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注重公平公正,让更多的市民共享城市建设成果,实现共建共享的理念。
三、产业发展与就业机会城市创建工作还需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的问题。
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投资引进,培育和发展城市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要关注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建议:要实行产业政策的差异化发展,鼓励和支持有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力需求,以实现经济结构的更新和城市功能的多元化。
四、社区建设与治理做好城市创建工作,还需要注重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
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培育社区文化,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关于城市新城新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城市新城新区建设的若干思考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背景下,对于城市新城新区建设又有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目前国内新城新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就规划、土地利用、配套、投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城新区建设的对策及建议,以期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达到新城新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标签:新城新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以人为本随着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城市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新城新区建设应运而生,从而逐步实现城市的预期发展目标。
新城新区的建设是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部署,在城市现有的建成区外的一定地段内,进行集中成片的、综合配套的开发建设活动。
如最近刚获批为国家级新区的四川天府新区,主要集聚新型城市功能,包括科技、商务、文化行政、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
截至目前,新城新区的建设,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口,同时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除此之外,各地掀起了申报国家级新区的热潮,众多城市都在进行新城新区建设。
一、新城新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新城新区建设的20多年里,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新城新区的大力建设,一系列新城问题随之产生,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产业与城市缺乏合理统一的规划,导致产业、城市布局不合理。
产业、社会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间缺乏有机联系与协调;新区规模论证与交通、就业、用地和布局等相脱节;产业功能的差异性不显著;产业园区、商务区和居住区功能分离。
②土地利用及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土地得不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土地用途不符合用地综合发展趋势;不集约利用土地现象严重。
③新城建设与周边区域发展脱节,新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缺乏,导致人口聚集效应低;新城区域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造成生活不便,运行成本高,人口聚集效应低下,同时也无法支撑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发展,难以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④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加,缺乏后续投资建设,导致产生建设、投资风险。
城市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探讨
城市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探讨城市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过程,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人口流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与周边城市相协调,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规划考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新区规划应该具有长远眼光和可操作性。
新区规划应该与整体城市发展战略相衔接,明确发展目标和定位,科学规划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制定者还应积极引导和吸引相关产业和人才进入新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规划应具备可操作性,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分阶段完成各项建设任务,逐步完善新区功能和配套设施。
其次,土地利用是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环节。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新区规划应做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和不当占用。
规划制定者应科学确定用地总量和用地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用地的效益和绩效。
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规划还应合理设置绿地、湿地和水域,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新区规划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新区规划应充分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和布局,合理规划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为新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同时,规划应注意提前布局和规划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市场等,满足新区居民的日常需求。
此外,还应考虑交通出行的便捷性,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和道路网,提供多元化的交通方式选择。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的核心目标。
规划制定者应注重新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吸引引导发展产业和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新区规划还应积极引入创新创业和科技研发机构,促进城市的创新驱动发展。
同时,规划制定者应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生问题,为新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业务,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区建设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新区建设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本文将对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一、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新区建设必然伴随着土地的开发和建设,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因此,在新区建设中,如何在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新区建设需要满足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的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因此,在新区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且加大环保力度,确保新区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资源高效利用和节约新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土地、能源、水资源等。
如何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是新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新区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布局,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能源和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推动绿色发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因此,在新区建设中,需要制定科学的资源利用政策,加强资源的监管和管理,推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三、人居环境和社会治理新区建设一方面需要满足人们对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社会治理机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新区建设中,如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权益,是一项重要任务。
此外,也需要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和参与度,构建和谐、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因此,在新区建设中,需要注重人居环境和社会治理建设,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甘州新城区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
甘州新城区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1、深化人本思想,营造人性化的甘州新城区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城镇生态系统,应该成为新城区规划、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因此,新城区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区居民和周围村庄的农民们各方面的需求,针对老城区中显现出的各种弊病,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的、人性化的规划设计。
新城区不仅是甘州区行政办公的中心,也是城镇居民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同时还是周围农村的农民经常活动的场所。
因此,新城区的规划不仅要满足新城区居民的衣食住行、工作、休闲等需求,而且应适当考虑周围村庄的农民在新城区购物、就医、娱乐等的需要。
2、既要树立超前意识,又要发扬务实精神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
规划的思路要有超前性,要用跨世纪的战略眼光研究预测我区经济发展趋势,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二十年不落后,三十年可操作。
同时,新城区规划还应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注重现实需要与持续发展相结合,使新城区发展建立在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基础上,力求在不脱离实际需要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进行大胆的、创新性的规划设计。
3、突出文化内涵,3.1、挖掘历史文化积淀,延续历史文脉精髓新城区规划设计应结合“本土文化”,突出文化内涵,塑造新城区自己的特色,以便提高新城区的形象,推动新城区建设。
甘州区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历史典故等是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城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在适当的地方,以适当的形式加以体现。
在新城区的规划设计中,运用富含地方文化特色的雕塑来装扮广场和道路绿化,可以成功地揭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2、发掘地域文化内涵,强化地域文化特色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我国形成了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如“山水清佳、风气朴茂”的吴越文化,“地域辽阔、热情奔放”的草原文化等。
每一个小城镇都蕴含着有别十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风貌和社会民俗风情,它们直接构成了小城镇的地域文化特色。
规划师在对新城区进行规划设计时,要以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民俗风情为背景,突出并强化新城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新城区建设的思考
浅谈中小城市新城区开发的几个误区作者:徐承波王韫之来源:网络添加日期:10年03月22日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市场化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更加不可逆转,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更加有活力。
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成为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力量。
在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密度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比较集中,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城市密度小,布局松散,本需要外来劳动力的进入以推动城市发展,而目前的现实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东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小城市新城区开发成为吸引更多资金和劳动力以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同时由于开发中小城市新城区的成本大大地低于旧城区改造成本,并且开发中小城市新城区能够极大的带动城市周边地区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另外,新城区开发使中小城市发展的压力分散到新城区中来,能保证中小城市的发展始终保持在环境承载之内,有利于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中小城市新城区开发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良好效果,新城区日益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中小城市新城区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极大的制约了我国中小城市新城区的开发进程。
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中小城市新区开发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误区一:用地规模“大手笔”新城区开发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是规划,就必须超前,如果按照目前的用地需求进行设计和规划,那么以后突然亟需用地时就会束手无策,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许多中小城市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在新城区开发中超前规划,用地规模越来越大。
同时,建设难度和用地成本也是这些城市的政策制定者考虑的问题。
早期城市开发建设以分散建设、零星插建的方式居多,改革开放初期,以深圳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开始试行以“三通一平”为主的土地综合开发(直到后来海南洋浦的“七通一平”),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保证了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建设良性循环,提高了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新城区建设几点思考根据管委会的统一安排,学习苏荣书记在省委常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结束时的讲话精神。
苏书记的讲话主要内容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我省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江西崛起的进程这个主题。
整个讲话紧紧围绕“规划、建设、管理”这六个字进行了科学的全面论述,既生动又深刻,既充实又管用,既有较强的系统性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对我们新城区建设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以智慧的眼光进行新城区规划
我们新城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新城区建设得好与坏,规划至关重要。
因此学习借鉴别人经验是收获,能够听到从而吸取别人花了代价得出的教训更是难得的收获。
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把智慧眼光贯穿规划、建设的全过程,把严格规划作为一切项目建设不可动摇的法则。
新城区的规划应长短结合,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要做到一脉相通,高度统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编制规划方案。
根据目前的状况,应认清形势,争取政策,才不会盲目。
先进行8.7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再进行2平方公里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我们在进行规划时就要统筹考虑,要留足公共用地、绿化用地、不仅要注重地面的规划和建设,更要注重地下系统规划和管网建设。
同时要高度重视和全面加强城市生态建设的规划,要下大力气解决好新
城区污染物排放和垃圾处理问题。
关于规划的好坏,是否科学,我看我们新城区就全面所进行的规划方案确定一系列所做的工作是很细致的,因为我们通过了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到秋收起义广场等公共场所现场展示,这种问计于民的做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肯定。
各界精英提出了宝贵意见,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我们通过他们提出的看法取之精华,加以综合考虑,那么新城区的规划将会更切实际,更为人性化、更加经典。
二、正确处理几种关系
一是规划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先应有城市规划,规划是龙头,是技术问题,应该用智慧的眼光、有远见卓识去搞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既力求高远也兼顾效率,规划的核心应该是节约资源、合理利用。
节约资源包括节约资金、人力、土地及基础设施等多方面。
规划的好坏决定他的品位、档次、时代的特色。
规划科学完善,则整体效果好。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新城区的这个整体效果是众多的道路、桥梁、办公楼、住宅楼、广场、绿化、雕塑、喷泉、亮化、小品、背景音乐等方方面面的单体设施组成一个有机协调和谐的建筑统一体,每一个单体建筑的好坏都会影响到新城区的整体效果,所以要使新城区达到好的整体效果,我们必须从单体建筑的设计造型、选材、工程质量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只有众多的单体精品建筑,才能彰显城市个性。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用科学的手段,足够的工期,严格按照规范
所要求的有关规划进行操作。
做出优良单体精品工程以便更好的达到新城区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最适合人们居住和创业发展的整体效果。
二是正确处理地面建设与地下建设的关系:前期不舍得投资,后期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
新城区在有科学的规划、漂亮的地面单体精品建筑的同时,更应该有通畅的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及管网建设。
如电力、通信、供水、煤气、排水、排污、国防光缆等管道建设及预留横穿公路箱涵数量、横断面积、尺寸、具体位置确定等等都要考虑清楚,应该施工在前面,属于前期投资项目。
把这些设施功能一步到位虽然政府买单,但土地升值空间就更大。
土地是城市的重要资源。
土地一升值,城市的开发成本就会降低。
污水和垃圾处理是保障城市运行必需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关于城市民生的重要内容。
既是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又是城市政府为市民的公共利益服务更为重要的职责。
三是正确处理城市建设拆迁与老百姓的关系:城市建设征地拆迁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
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
这一点体现了要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到人民,社会和谐很重要。
真正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竭全力去办好。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理解,变被动为主动。
在安置方面,小区、水、电、气、电视、电话网路、绿化、亮化、硬化、小区幼儿园、社区医疗所、购物
小超市等各种功能应提前作统一安排。
因为老百姓为政府也付出很多,地被征用掉了,房子拆掉了。
在安置方面不给予一个舒适的环境给他们,总是会有矛盾出来。
这些问题最后还是要解决的,社会才会和谐。
关于老百姓后期生存生活,由村民变成市民的过程这是一个社会巨大变迁,城乡关系深刻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期间,要加大力度45岁以下的村民强制免费参加市民再就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推荐到生产密集性企业去上岗,45岁以上的村民由村委会核实确是困难的一律以低保的形势处理。
另有是在同等的条件下,在零星工程用工方面作特殊情况进行照顾。
以帮、带、教的形势,让村民过好渡,达到和谐。
三、以科学的管理体系来管理城市
新城区的管理千头万绪,创造一个美好新城区不仅要靠规划、建设,更要靠管理。
一是依法管理城市。
不仅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强化法治管理,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管理也要强化法治管理。
要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城市管理真正纳入法治轨道。
二是人性管理城市。
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和完善群众文明创建制度,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务,作为提高市民的根本之策。
发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增强共建共管的意识,建立和谐的城管关系,妥善处理好严格城管执法与方便群众生活,促进群众就业创业的关系。
新城区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为提高城市品位、改变萍乡形象
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萍乡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新城区管委会团队经过前期3个月工作,新城区8.7平方公里的美好蓝图已在绘制之中。
不久的将来,一座城市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精雕细作的新城区将展现在萍乡人民面前,让我们乘学习苏荣书记讲话精神东风,结合新城区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新城区美好蓝图变成现实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