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论语》原文及译文
《论语》原文及译文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2. 原文: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孔子说:“我每天都要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实?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3.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在实践这些品德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4.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5.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论语》原文及译文6.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7.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8.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
”9. 原文:子曰:“民无信不立。
”孔子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立足。
”10. 原文:子曰:“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译文:孔子说:“仁者关爱他人,智者了解他人。
”11.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够和谐相处,即使意见不同;小人虽然意见相同,却不能和谐相处。
”12.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全 篇朗读原文及译文
《论语》全篇朗读原文及译文第一部分:论语原文及译文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后反复地温习,这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生气,这不是一个君子吗?”2.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之事,不可为也。
”译文:有子说:“一个人要孝顺父母,孝顺兄长,又喜欢做违背上级的事,这种人是不可为伴的。
”3.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应该担心你不了解别人。
”4.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动情色,很少有仁爱的。
”5.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是有了权势就高傲自大,学识太固执。
要以忠诚与诚信为主,没有比自己优秀的朋友。
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6. 原文: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要以忠诚与诚信为主,没有比自己优秀的朋友。
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第二部分:《论语》的讲解与深意《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全书共20篇,其中包含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主张,以及他们对人生、政治、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论述。
《论语》以其简洁、深刻的语言风格和精辟的思想内涵,对我国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尊敬父母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他认为,对父母要尽到孝道,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2. 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提倡学习,他认为知识能够使人改变命运,提高自身素质。
3. 朋友的重要性孔子认为,朋友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4. 仁爱之道《论语》中强调了仁爱之道,认为爱人、善待他人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
5. 忠诚与诚信孔子强调忠诚和诚信的重要性,认为做人要讲信用,对人要忠诚。
论语孟子选读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以身作则。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有言教,更注重身 教。通过严以责己,以身作则来感化学生。 教学相长。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 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 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进行学问切磋。不但教育了学生,也 提高了自己。 总之,孔子是一个“以德服人”的教育家,是中国历史 上教师的光辉典范,他所体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教学精神,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用文献来拓展我的知识,用礼义来约束我的行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树立教师的典范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3.词类活用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1)君子有三乐,而王 天下不与存焉(名词作动词,称王, . 征服) (2)挟故 而问(形容词作名词,故交) .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3)博 我以文(使动用法,使……丰富) . (4)欲罢 不能(使动用法,使……停下来) . 4.古今异义 君子之所以 教者五 .. 用来……的方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论语孟子选读之政者,正也
“为 政 以
治 者 自 身 端 正 , 作 民 众 的 表 率 , 否 则 就 会 带 来 巨 大 的 负 面 影 响 , 流 露 出 他 们 对 当 朝 统 治 者 的 忧 虑 和 不 满 。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面 对 社 会 动 荡 的 局 面 , 孔 子 提 出 了 劝 君 治 世 的 良 策 : “安 上 治 民 , 莫 善 于 礼 ”、“上 好 礼 , 则 民 莫 敢 不 敬 ; 上 好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义 , 则 民 莫 敢 不 服 ; 上 好 信 , 则 民 莫 敢 不 用 情 。 夫 如 是 , 则 四 方 之 民 襁 负 其 子 而 至 矣 。 ”可 见 , 孔 子 是 极 力 提 倡 德 治 的 。 ”的 基 本 判 断 决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 业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 “春秋以降,礼崩乐坏,政权 下 移 , 民 心 不 古 ”。 当 时 周 天 子 权 威 日 下 , 日 益 失 去 驾 驭 各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德 的 作 用 来 缓 和 各 种 社 会 矛 盾 。 他 反 对 统 治 者 实 行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人”的 霸 道 , 反 对 统 治 者 横 征 暴 敛 、 严 刑 峻 法 , 主 张 兴 教 化 , 实行以理服人的王道。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 其 所 而 众 星 共 之 。 ”孔 子 的 为 政 以 德 形 成 了 中 国 政 法 思 想
《孟子》原文及翻译(最新10篇)
《孟子》原文及翻译〔最新10篇〕孟子准备去朝见齐王,恰巧齐王派了个人来转达说:“我本应该来看您,但是感冒了,吹不得风。
明早我将上朝处理政务,不知您能否来朝廷上,让我见到您?〞孟子答复说:“不幸得很,我也有病,不能上朝廷去。
〞第二天,孟子要到东郭大夫家里去吊丧。
公孙丑说:“昨天您托辞生病谢绝了齐王的召见,今天却又去东郭大夫家里吊丧,这或许不太好吧?〞孟子说:“昨天生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可以去吊丧呢?〞齐王打发人来问候孟子的病,并且带来了医生。
孟仲子应付说:“昨天大王命令来时,他正生着病,不能上朝廷去。
今天病刚好了一点,已经上朝廷去了,但我不知道他能否到达。
〞孟仲子又立即派人到路上去拦孟子,转告孟子说:“请您无论如何不要回家,而赶快上朝廷去!〞孟子不得已而到景丑的家里去住宿。
景丑说:“在家庭里有父子,在家庭外有君臣,这是人与人出问最重要的伦理关系。
父子之间以慈恩为主,君臣之间以恭敬为主。
我只看见齐王尊敬您,却没看见您尊敬齐王。
〞孟子说:“哎!这是什么话!在齐国人中,没有一个与齐王谈论仁义的。
难道是他们觉得仁义不好吗?不是。
他们心里想的是:‘这样的王哪里配和他谈论仁义呢?,这才是他们对齐王最大的不恭敬.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就不敢拿来向齐王陈述。
所以,齐国人没有谁比我更对齐王恭敬了。
〞景丑说:“不,我不是说的这个方面。
礼经上说过,父亲召唤,不等到应‘诺’,‘唯’一声就起身;君王召唤,不等到车马备好就起身,可您呢,本来就谁备朝见齐王,听到齐王的召见却反而不去了,这似乎和礼经上所说的不大相合吧。
〞孟子说:“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曾子说过:‘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没有人赶得上。
不过,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义。
我有什么不如他的呢?’曾子说这些话难道没有道理吗?应该是有道理的罢。
天下有三样最尊贵的东西:一样是爵位,一样是年龄,一样是德行。
在朝廷上最尊贵的是爵位;在乡里最尊贵的是年龄;至于辅助君王治理百姓,最尊贵的是德行.他怎么能够凭爵位就来怠慢我的年龄和德行呢?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大臣,如果他有什么事情需要出谋划策,就亲自去拜访他们。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
a
12
• 译文: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 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 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 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 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 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 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 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注释: ①不忍人之心:仁心 ②行:施行。 ③运之掌上:极其容易。
a
24
• 译文:每个人都有仁爱之心。先王有仁爱 之心,这才有仁爱百姓的政治。用仁爱之 心,施行仁爱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会 像在手掌中转动它那么容易。
a
25
第七课 智者避危墙
• 是故①知命者不立乎岩墙②之下。尽其道而 死者,正命也;桎梏③死者,非正命也。
a
19
仁者能正君
• 惟大人①为能格②君心之非③。君仁,莫不仁; 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④正君而国定 矣。
• 注释: ①大人:极有品德的人。
•
②格: 纠正。
•
③非:错误。
•
④一:一旦。
•
a
20
• 译文:只有极有德行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 想上的错误,君主仁德,没有人不仁德; 君主行义,没有人不义;君主端正,没有 人不端正。一旦君主自身端正了,国家也 就安定了。
a
17
第五课 风过草必偃
• 上有好①者,下必有甚②焉者矣。君子之德, 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③之风,必偃 ④。
• 注释: ①好 。
•
④偃:伏倒
a
18
• 译文:在上位的人爱好什么,下面的人 就 更加爱好什么。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百 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过草的上面,草 一定会顺风倒伏。
论语、孟子选读译注七
天下国家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①以:用。
②北辰:北极星。
共:同“拱”,围绕。
这句以“众星拱之”比喻国君受到人民拥护。
【译文】孔子说:“国君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环绕着它。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注释】①季康子:姓季孙,名肥,鲁国的医生,鲁哀公时最有权利的人。
“康”是号。
②以:和。
劝:勉励。
③临:对待。
之:他们,指百姓。
【译文】季康子问:“要使百姓恭顺、忠心和相互劝勉为善,应该如何办?”孔子说:“你对待他们态度庄重,他们就会恭顺;你孝顺父母、慈爱百姓,他们就会忠心;你荐举好人,教育能力差的人,他们就会劝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释】①季氏:季孙氏,那个地址指季平子,鲁国的医生。
②八佾(意yì):古代奏乐舞蹈的行列。
佾:行,列。
每佾八人,八佾共六十四人。
周礼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四十八人),医生四佾(三十二人),士用二佾(十六人)。
鲁国的统治者是周公的后代,因为周公帮忙武王、辅佐成王平定天下,对周室奉献极大,为了表彰和报答周公之德,周成王赐给鲁国用天子之礼乐祭天、祭祖的特殊待遇。
那时,鲁昭公因为和季氏矛盾猛烈,离开鲁国逃奔晋国,鲁国的国政由季平子把持。
“八佾舞於庭”,确实是由季平子临时主持祭祀的情形。
③是:此,那个。
忍:忍心,狠心。
孔子从尊君的思想动身,以为季平子不该忍心代替鲁国国君用天子的礼乐主持祭祀。
④孰(赎shú):什么。
【译文】孔子谈论季氏,说,“他用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忍心做出来呢?”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仁义礼智译注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
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
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11【原文】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12【原文】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13【原文】15·33 子曰:“知及之(1),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2)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1)知及之:知,同“智”。
之,一说是指百姓,一说是指国家。
此处我们认为指禄位和国家天下。
(2)涖:音lì,临,到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
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论语孟子选读之古之学者为己
下 : 1. 君 子 应 不 过 多 讲 究 饮 食 和 居 住 。 2. 要 敢 于 批 评 错 误 的 观 点 。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3.孔 子 强 调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导 师
”。
4. 极 力 赞 扬 孔 子 的 伟 大 , 学 问 的 广 博 。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5. 牢 说 :
“孔子说过:‘我不曾被国家所用,所以学
得一些技艺。’” ——《论语· 子罕第九》 6. 孔 子 说 : “我有知识吗?没有哩。有一个庄稼汉问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我 , 我 本 是 一 点 也 不 知 道 的 。 我 从 他 那 个 问 题 的 首 尾 两 头 去 盘问,然后尽量地告诉他。” ——《论语· 子罕第九》
1. 孔 子 说 :
“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
适 , 对 工 作 勤 劳 敏 捷 , 说 话 却 谨 慎 , 到 有 道 的 人 那 里 去 匡 正 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论语· 为学第一》 2. 孔 子 说 : 除了。” ——《论语· 为政第二》 “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以消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5. 说 明 孔 子
“我 非 生 而 知 之
”的 思 想 。
6. 孔 子 本 人 并 不 是 高 傲 自 大 的 人 。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7. 古 人 与 今 人 学 习 的 目 的 。 8. 孔 子 强 调 在 仁 德 面 前 , 即 使 是 老 师 , 也 不 谦 让 。 9. 阐 述 了 学 习 的 必 要 性 , 即 可 以 防 止 这 些 弊 端 。
论语孟子的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翻译:孔子说:“了解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学问的人,喜爱学问的人不如以学问为乐的人。
”
3.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
二、《孟子》翻译
1.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翻译:孟子说:“行得正道的人会得到众人的帮助,背离正道的人则会失去帮助。
失去帮助到了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得到帮助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
2.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
翻译: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几乎微乎其微,平民百姓丢弃了这些区别,君子则保留着这些区别。
”
3.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翻译:孟子说:“天时的作用不如地利的帮助,地利的帮助不如人心的团结。
”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论语》和《孟子》中的经典语句所蕴含的智慧。
这些语句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对于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现代社会,我们仍需学习和传承这些经典,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良啊,颜回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忧患,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贤良啊,颜回.”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1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1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他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1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18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19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2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文颜渊感慨地叹息说:“老师的学问和人德、仰望它愈益觉得高深莫测,钻研它愈益觉得坚不可破.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觉得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步引导我们,用文化典籍开阔我们,用礼仪制度来约束我们,想停止不学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了我的能力,好像有所成就独立站立.虽然想象老师那样去做,可是又不知道从哪入手了.”2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23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周彡也.”译文孔子说:“天气寒冷了,然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落的.”2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颜渊问仁是什么.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仁的纲领是什么.”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遵照您的话去做.”25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2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讲遵循道的基础上的和谐,而不是盲目的随从,小人讲求无原则的盲目随人与附和而不是和谐.”27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28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译文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不随便说话的人接近于仁.”29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31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孔子说:“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不与他交谈,这是失掉了人;不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与他交谈了,这是失掉了语言.明智的人即不失掉人,也不失掉语言.”32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33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34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35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36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3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38 子曰:“有教无类.”译文孔子说:“教育人不分任何类别.”39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40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41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42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43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4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4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46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47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48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懂天命,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礼义,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人们在走完人生之路时,恐怕连人类知识财富的百分之一也未及领略,而当今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又十分有限。
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读经典,看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试译: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
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
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1.5 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孟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孟子论语全文及翻译孟子论语原文孟子说:“学而时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以礼乐聊时,乐母父之言;以礼乐学,乐友之言;以礼乐问,乐先圣之言。
”孟子说:“身未动心未热,惟观于已成之功,盖未定之是与?”孟子说:“人生而知之者少,然而可教也;人未有完全无知者,亦未有完全无教者。
言教数,其道存。
”孟子说:“人之所以能,我而能者也。
”孟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吾从之。
”孟子说:“弟子问曰,‘大人有过而不改,可以为仁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孟子说:“不知生之乐者,寿之年也;不知老之苦者,夭之年也。
”孟子论语翻译孟子说:“研究并且及时复,不也是愉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过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而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孟子说:“君子应该有三个戒律:在年少时,要戒色欲;到了壮年时,要戒斗争冲动;到了老年时,要戒得失欲望。
”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在适当的时候,以礼乐来康乐自己的父母;以礼乐来研究,乐于倾听朋友的言辞;以礼乐来提问,乐于追随先圣的言论。
”孟子说:“身体没有动,心不会热,只能观看已经完成的成就,岂不是没有确定的事情吗?”孟子说:“人生而具备一些知识的人很少,但他们是可以被教育的;人生中没有完全无知的人,也没有完全无法被教育的人。
只要授以教导,他们会有所成长。
”孟子说:“人能力有所表现,那是我发挥了人的潜能。
”孟子说:“言语忠诚诚实,行为真实尊敬,哪怕是蛮夷的国家,我也要追随。
”孟子说:“弟子问道:“如果大人有错误但不改正,可以称其为仁吗?” 子曰:“君子遇到困境时会坚持原则,小人在遇到困境时会骚乱。
”孟子说:“不懂得生命的乐趣,是指长寿的年岁;不懂得老年的痛苦,是指夭折的年岁。
”。
《论语》《孟子》选读1
《论语》《孟子》选读从孔子到孟子【夫子自道】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我十五岁时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不会疑惑,五十岁能知道不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人提出的意见,七十岁能从心所欲地做事情,但不会超越礼法。
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我要是有这些车马轻裘,愿意和朋友们共享,即使用坏了,穿坏了也不可……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对于年老的,使他得到安乐;对于朋友,就信任他;对于年少的,就关怀他。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6、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译: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睿智的人不迷惑,勇毅的人不畏惧。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译: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孟子》原文翻译大全
《孟子》原文翻译大全《孟子》原文翻译大全_孟子翻译孟子(前385~前304,另一说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一字子车,子居,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是孔子(孔子名言名句)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原文翻译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孟子》原文翻译大全《孟子》'四书 '之一。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主要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的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孟子三则》原文及翻译鉴赏
《孟子》原文及翻译鉴赏《孟子三则》原文及翻译鉴赏《孟子》三则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②公孙衍:著名的说客。
③张仪:纵横家。
④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6)广居、正位、大道: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参考答案:(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②往之女家()2.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上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 _____.义和。
参考答案1.①的确,确实;②到.往2.富贵不能使他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他节操改变。
威武不能使他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3.仁礼。
三:[注释] ①景春:战国时纵横家。
②公孙衍:魏国人,号犀首,当时著名的说客。
张仪: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连横,为秦扩张势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论语》《孟子》选读(选修)第10课题 01《论语》和《孟子》
孟子
荀子
诸子举要
诸子 老子 核心思想 具体观点/表现 代表作 1.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 2.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 3. 小 国 寡 民 的 理 想 社 有无相生 会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 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 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1. 逍 遥 游( 天人合一 ) 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 《选读》五篇 2.清静无为 尊生 《逍遥游》 3. 齐 物 我 、 是 非 、 生 无用之用 《秋水》 死、贵贱 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 1.兼爱 消除亲疏、贵贱的区别,同等地去爱 《兼爱》 2.非攻 所有的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非攻》 3.节用 反对不正义战争,主张“守”之战。 《尚贤》 4.尚贤 君王应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减少 费用 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 上行下效 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考试题型、分值—怎么考?
• 题型:主观题(填空题﹢简答题) • 分值:5分(2﹢3)
• 难点:理解原文 • 要点:弄清题意 • 重点:准确表达
典型题例: 2015年浙江
•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 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 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 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 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 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 (1)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 “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2分) • (2)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3分)
• 3.(1)异:“术”是君主应该掌握的,用以考核臣下;“法”是 臣下应该遵循的,用以赏罚惩戒。 • 同:两者都是称王天下必须具备的东西。 • (2)作者的观点是治理国家,“术”和“法”缺一不可。 • 评价:①有了“术”“法”,考核、赏罚就有了依据。②以“ 术”管理官员,以“法”约束百姓,有利于社会稳定,这是历 史的进步。③这里的“法”仅用来约束百姓,法律面前并不人 人平等。④以“术”和“法”治理国家,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 的利益,有其历史局限性。 • 参考译文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教学教材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良啊,颜回!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忧患,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贤良啊,颜回.”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1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1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他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1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18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19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2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文】颜渊感慨地叹息说:“老师的学问和人德、仰望它愈益觉得高深莫测,钻研它愈益觉得坚不可破.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觉得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步引导我们,用文化典籍开阔我们,用礼仪制度来约束我们,想停止不学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了我的能力,好像有所成就独立站立.虽然想象老师那样去做,可是又不知道从哪入手了.”2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23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周彡也.”【译文】孔子说:“天气寒冷了,然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落的.”2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颜渊问仁是什么.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仁的纲领是什么.”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遵照您的话去做.”25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2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讲遵循道的基础上的和谐,而不是盲目的随从,小人讲求无原则的盲目随人与附和而不是和谐.”27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28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译文】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不随便说话的人接近于仁.”29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31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孔子说:“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不与他交谈,这是失掉了人;不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与他交谈了,这是失掉了语言.明智的人即不失掉人,也不失掉语言.”32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33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34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35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36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3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38 子曰:“有教无类.”【译文】孔子说:“教育人不分任何类别.”39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40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41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42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43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4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4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46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47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48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懂天命,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礼义,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论语》原文_翻译_完整版
《论语》原文_翻译_完整版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完整版:《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整理而成,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其言简意赅,文辞优美,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学而篇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为政篇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 八佾篇第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4. 里仁篇第四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5. 公冶长篇第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 雍也篇第六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7. 述而篇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8. 泰伯篇第八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9. 子罕篇第九子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10. 乡党篇第十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11. 先进篇第十一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12. 颜渊篇第十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3. 子路篇第十三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14. 宪问篇第十四宪问耻。
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15. 卫灵公篇第十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 季氏篇第十六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
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
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良啊,颜回!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忧患,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
贤良啊,颜回。
”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1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1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他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1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8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9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
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2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文】颜渊感慨地叹息说:“老师的学问和人德、仰望它愈益觉得高深莫测,钻研它愈益觉得坚不可破。
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觉得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步引导我们,用文化典籍开阔我们,用礼仪制度来约束我们,想停止不学都不可能。
我已经竭尽了我的能力,好像有所成就独立站立。
虽然想象老师那样去做,可是又不知道从哪入手了.”2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23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周彡也."【译文】孔子说:“天气寒冷了,然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落的.”24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是什么.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
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仁的纲领是什么。
”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遵照您的话去做."25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2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遵循道的基础上的和谐,而不是盲目的随从,小人讲求无原则的盲目随人与附和而不是和谐.”27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28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译文】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不随便说话的人接近于仁。
”29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31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孔子说:“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不与他交谈,这是失掉了人;不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与他交谈了,这是失掉了语言.明智的人即不失掉人,也不失掉语言。
”32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33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4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35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36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3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38 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教育人不分任何类别。
”39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40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41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42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
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43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4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4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