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导学案

合集下载

过零丁洋导学案

过零丁洋导学案

过零丁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6)一、学习目标学习《过零丁洋》,我们首先要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沉爱国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通过朗读和背诵,我们要能够熟练掌握诗歌内容,感受其铿锵有力的语言风格和慷慨激昂的情感表达。

同时,我们要深入剖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理解诗人如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出自己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将这首诗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理解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社会价值。

通过学习《过零丁洋》,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过零丁洋》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

2.诗中“干戈寥落四周星”一句中的“四周星”指的是_______年。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选择题1.下列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理解正确的是()A.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B.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己身世的感慨C.描写了作者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D.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2.诗中的“汗青”指的是()A.一种植物B.史册C.一种颜色D.一种布料三、简答题1.请简要概括《过零丁洋》这首诗的主题。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在表达上有何特点?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四、赏析题1.请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三、全诗译文《过零丁洋》的译文如下: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过零丁洋导学案

过零丁洋导学案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人内心的情感。

3、反复朗诵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难点】1、赏析诗歌名句,理解诗歌内涵。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及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课时课前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历史的长河滚滚而逝,有多少英雄正如翻飞的浪花般无影无踪。

成也好,败也罢,能够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的依旧是那些慷慨正气,一心为国为民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翻开历史的画卷,走进南宋时期的一位民族英雄,一起学习他那悲壮的诗篇,一起感受他那崇高的人格,他就是文天祥。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学生了解)1、简介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

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降在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

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张弘范看后,连声称赞“好人!好诗!”三、诵读,感知全诗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揣摩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2、抽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

师指导朗读技巧。

(把握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3、生齐读。

4、师范读,生思考:(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1)这首诗属于什么体裁?并圈出韵脚。

(2)诗句中使用了什么修辞?体会其特点。

四、精读,了解内容(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1、标题交代了哪些内容?2、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过零丁洋导学案

过零丁洋导学案

《过零丁洋》导学案2学习目标:1.以本诗为例,回顾律诗相关文体常识2.反复有感情地诵读,透过关键字词句领悟诗人所抒情怀3.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做一个有志向有责任的人学习重难点重点:吟诵诗歌,抓诗中哪些关键字词句,从而领悟诗人所抒情怀难点:鉴赏诗歌的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在诗歌赏析中有所领悟知识链接:一、了解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时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

著名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丁洋》,作品集有《文山先生合集》。

二、写作背景: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三、导语: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岳飞、屈原、戚继光、郑成功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学习他的《过零丁洋》。

(板书课题)自主预习案1. 结合导航塔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结合文下注解,初步感知诗文大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温馨提示: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3..选做题:本首律诗你喜欢哪几联?为什么?(温馨提示:1.应从它所述内容,所抒感情及语言特点三大方面赏析,语言特点对大家而言,应从修辞角度和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入手)4.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5. 解释并掌握下列词语遭逢:干戈:风飘絮:汗青:个性修改总结生成合作探究案采取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意思。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及其背景;2. 理解《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3. 分析《过零丁洋》的结构和语言特点;4. 探讨《过零丁洋》对当时社会和人们的影响。

二、导学重点1. 文天祥的生平及其作品;2. 《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3. 《过零丁洋》的结构和语言特点;4. 《过零丁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三、导学内容1. 文天祥的生平及其作品文天祥(1236-1283),字廷野,号称岳阳,是南宋末年闻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军事家。

他在南宋末年抗元护国,为保卫国家尽忠职守,最终被元军俘虏并殉国。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忠臣之歌”。

2. 《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过零丁洋》描绘了南宋死亡前夕,文天祥在困境中仍然坚守信念,不忘国耻,不畏强权的形象。

主题是忠臣爱国,忠诚于国家和民族,是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典范之作。

3. 《过零丁洋》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过零丁洋》共四十八句,每句四字,共一百九十二字。

整首词以平仄相间的七言律诗形式构成,结构周密,语言简练,表达深刻。

其中“过零丁洋”一句,象征着文天祥孤独无助的处境。

4. 《过零丁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过零丁洋》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激励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对南宋抗元的精神起到了重要的鼓舞作用。

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之作。

四、导学讨论1. 你认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在当今社会还有怎样的启迪和意义?2. 你觉得文天祥是怎样的一位爱国诗人?他的爱国情怀对你有何启发?3. 你能否分析《过零丁洋》中的一句诗句,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4. 你觉得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现出了怎样的坚韧和勇气?五、导学延伸1. 请阅读其他文天祥的作品,比如《正气歌》,体会他的爱国情怀和正气精神。

2. 了解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深入了解《过零丁洋》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3. 与同砚们一起讨论《过零丁洋》对中国文学史和爱国主义的影响。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课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文天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理解诗歌《过零丁洋》的意境和主题;3. 掌握诗歌《过零丁洋》的基本内容和修辞手法;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人文天祥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过零丁洋》;2. 《过零丁洋》的意境和主题;3. 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1. 教材:课本《文学经典精品》,教参《文天祥全集》;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学生资料:文天祥生平资料、诗歌欣赏材料;4. 教学资源: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开场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关于文天祥生平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对文天祥有初步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诗歌鉴赏(15分钟)请学生阅读《过零丁洋》,并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3. 生平了解(10分钟)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让学生对文天祥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学习《过零丁洋》提供背景知识。

4. 诗歌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过零丁洋》中的意象和主题,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细致品味。

第二课时:1. 诗歌学习(1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深入探讨《过零丁洋》的内涵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诗歌朗诵(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过零丁洋》朗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文天祥的文学价值和《过零丁洋》的审美意义,激励学生继续探索文学之美。

4.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对《过零丁洋》的复述、对文天祥的理解、或者诗歌赏析等,让学生在课外深入学习,拓展文学视野。

过零丁洋导学案

过零丁洋导学案

过零丁洋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课前预习1、认识作者(请你认真查阅资料,把你搜能了解到的关于文天祥的知识点写在下面)2、了解背景(你知道这首是实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翻开历史课本也许你能找到答案)学习过程一、译诗解说内容1、根据课下注释逐字解释并翻译首联。

2、请你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解说首联的内容。

3、请根据以上步骤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二、吟诵传情达意1、读首联思考问题:首联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给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2、读颔联思考问题:这一联用哪些意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你从尾联里读出了世人怎样的感情?三、评说深入赏析示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诗句赏析:(1)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请你任选角度为《过零丁洋》写一句诗评。

四、课堂小结请你用真挚的情感抒写出你读完此诗后的感受。

当堂检测一、默写《过零丁洋》全诗,回答问题。

1.默写。

2.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下句有何联系?答:3.谈谈颈联的“惶恐”“零丁”的双层含义。

答:4.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二、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同学中开个故事会。

答:。

七年级过零丁洋导学案

七年级过零丁洋导学案

七年级过零丁洋导学案七年级《过零丁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过零丁洋》这首诗。

2、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准确翻译诗句。

3、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其爱国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名句。

2、难点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注释法: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中字词的含义,疏通诗句大意。

3、赏析法:对诗歌中的名句进行赏析,品味其艺术魅力。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 年 6 月 6 日-1283 年 1 月 9 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2、写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 1279 年)。

公元 1278 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五、预习导航1、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六、课堂探究1、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了什么内容?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到如今起兵抗元已经四年。

“辛苦遭逢”概括了诗人一生的经历,“起一经”指因精通一种经书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干戈寥落”写出了当时抗元战争的局势,兵力稀少,战事不利。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河破碎比作风中飘絮,身世浮沉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亡和个人命运的悲惨。

《过零丁洋》教案(3篇)

《过零丁洋》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过零丁洋》,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爱国精神。

2. 学会正确朗读并背诵《过零丁洋》。

3. 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过零丁洋》的内容和意境。

2. 学会朗读和背诵《过零丁洋》。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2.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作者介绍、诗歌原文、诗歌意境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文天祥是谁吗?他有哪些事迹?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作者介绍1. 教师通过PPT展示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2. 提问:文天祥是如何表现出他的爱国情怀的?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诗歌学习1. 教师展示《过零丁洋》的原文,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

2. 提问:这首诗中哪些字词不认识?请同学们自己查阅字典。

3. 学生查阅字典,教师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

4.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跟读。

5.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四、诗歌赏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零丁洋”、“干戈”、“山河破碎”等。

5.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过零丁洋》的意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过零丁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六、课后作业1. 学生背诵《过零丁洋》。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过零丁洋》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过零丁洋》,让学生了解了文天祥的生平和爱国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过零丁洋导学案

八年级过零丁洋导学案

八年级过零丁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文天祥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歌的大意,品味诗歌中精妙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背诵并默写全诗,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体会诗人的爱国精神。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难点(1)理解诗歌中用典的作用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感悟诗人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赏析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赏析,品味诗歌的语言艺术。

3、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创作的诗歌——《过零丁洋》,感受他在生死关头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 年 6 月 6 日-1283 年 1 月 9 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2、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兵败被俘后,被押解路过零丁洋时所作。

当时,南宋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军,竭尽全力,但最终还是失败被俘。

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他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蔑视。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听准节奏和语气。

3、学生再次朗读诗歌,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的大意。

(四)精读诗歌,赏析词句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一经”指的是什么?“一经”指儒家经典,这里指文天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六单元 21.诗词五首 过零丁洋》优课导学案_17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六单元  21.诗词五首  过零丁洋》优课导学案_17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古诗。

2、理解、赏析诗歌精炼概括的语言。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气节和赤诚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赏析诗歌,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气节和赤诚的爱国情感三、教学方法:三段六步法四、教学辅助用具:多媒体、电子教鞭五、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不看不讲)1.明确目标(1)熟读成诵古诗。

(2)理解、赏析诗歌精炼概括的语言。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气节和赤诚的爱国情感。

2.自主学习(1)小组自主学习(2)预习诗文(3)做导学案练习3.检查释疑(1)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做导测情况(2)小组试读全诗(某两组)(一些小组评价)(二)、合作探究(不议不讲)4.合作学习活动一:各组初步熟读诗文,疏通文意要求:(1)大声朗读,注意停顿正确,小组采用喜欢的方式展示。

(2)结合课文注解和工具书自译课文。

(随机抽3个小组)一人朗读原文,一人解词义,一人翻译理解(教师展示)5.探究展示活动二:再读诗文,整体感知(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2)颔联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3)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概括了诗人什么样的经历?(4)尾联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随机抽3、4个小组)拓展延伸结合社会现实,教育学生时刻深怀爱国主义情怀,立德树人!案例:早段时间中国U19男足到德国西南地区参加当地比赛,看台出现“藏独”旗帜,我方要求“藏独”分子和旗帜撤离,交涉无果,我方选择退赛;后德国足协主席认为是言论自由,违法干涉,我方终止本次足球热身系列活动并回国。

(三)、导学测评(不练不讲)6、整理测评(1)课堂小结1)谈学习收获。

(3个小组)2)小组评价。

(2、3小组)3)教师评价。

(2)课堂练习1)下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和个人命运的一句是()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第24课 过零丁洋(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4课 过零丁洋(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4课 过零丁洋(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 干(gān )戈 寥(liáo )活动二 :字词释义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起源于一部儒家的经典。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状元。

干戈寥(liáo )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

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

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

四周星: 四年。

从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

这里特指史册。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2.写作背景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及其背景;2. 理解《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3. 分析《过零丁洋》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 掌握《过零丁洋》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导学内容:一、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正卿,号破山,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闻名的爱国诗人,以其豪情壮志、忠贞爱国的形象为后人所称道。

二、作品背景《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南宋末年。

当时南宋面临着壮大的元军入侵,国破家亡,民不聊生。

文天祥在这种危难之际,仍然坚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

三、作品主题和意义《过零丁洋》主要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爱护之情。

他在诗中写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且将新火试新茅,莫让千载空悲嗟。

”这表明他对国家前途的乐观信心和对未来的期许。

四、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过零丁洋》的语言简练明快,表达深刻,富有音韵美。

文天祥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五、基本内容和结构《过零丁洋》共有五十四句,前后呼应,结构周密。

诗中描绘了国家危难的景象,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挚爱和对人民的关怀,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

导学任务:1. 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宁主要作品;2. 分析《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3. 分析《过零丁洋》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 逐句理解《过零丁洋》的内容,掌握其基本结构。

拓展阅读:1. 《满江红》:另一首文天祥的爱国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2. 《青玉案》:文天祥的古文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为官之道。

导学反馈:1. 你对文天祥的爱国情怀有何感受?2. 你认为《过零丁洋》中哪些修辞手法最能体现文天祥的写作风格?3. 你能用自己的话简述《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吗?。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过零丁洋》的背景故事和作者文天祥的生平;2. 理解《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3. 分析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导学内容:1. 了解《过零丁洋》的背景故事和作者文天祥的生平《过零丁洋》是南宋抗金名将文天祥所作的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词。

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抗金名将,他在南宋死亡后被金军俘虏,但他坚贞不屈,最终壮烈殉国。

《过零丁洋》是他在囹圄中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情怀和不屈的民族精神。

2. 理解《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过零丁洋》表达了文天祥对祖国的深情怀和对抗金复兴南宋的决心。

词中描述了文天祥在囹圄中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不畏强敌、坚决抗敌的意志。

这首词以其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分析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怀和对抗金复兴南宋的决心。

他用“过零丁洋”比喻自己流离失所、伶仃无依的处境,但他仍然心系祖国,不忘国耻,誓要报仇雪耻。

他坚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对祖国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的民族精神。

文天祥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在这首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导学活动:1. 朗读《过零丁洋》,让学生感受文天祥的悲愤之情和爱国情怀;2. 分组讨论《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展示各组的讨论效果;3. 分析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写下自己的感想和理解;4. 小组展示分析效果,进行讨论交流。

导学延伸:1. 阅读《青玉案·元夕》,比较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探讨两位文学家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2. 撰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文天祥《过零丁洋》的理解和感悟;3. 创作一首类似于《过零丁洋》的词,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过零丁洋》及其作者文天祥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力量,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宏扬民族精神的认识和行动。

过零丁洋学案

过零丁洋学案

过零丁洋导学案文天祥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民族气节。

学习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民族气节。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1、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民族英雄。

2、背景补充:文天祥,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坚持抗元。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自主学习2诵读古诗,朗读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朗读提示:文天祥写此诗时被元军俘获,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他的心里既痛苦又无奈,朗读这首诗时,应该读出无比沉痛的感情,还有一种深深的悲凉。

但诗的尾联与前三联不一样,意在明报国之志,所以应该读出一种高亢激昂的感情,自主学习3(一)诗句研究结合注释,翻译并理解诗句,试着描述一下整篇诗描写了一个什么景象。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一联对仗如何?表现了文天祥的什么感情?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进一步渲染了作者的什么感情?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气节?(二)、试着分析诗歌的写作特色。

二、合作学习(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结合诗句翻译,探究下面题目(1)颔联上下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们有何联系?(2)用词重复乃写作之大忌,但作者在颈联中却连用“惶恐”、“零丁”,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请写出来。

《过零丁洋》名师优质课导学案

《过零丁洋》名师优质课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 (学科)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作者与背景介绍。

2、教师点拨字音、词语。

3、学生交流,赏析与理解诗歌意思。

4、体味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作者简介
文天祥,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宋瑞,号文
山。

他20岁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

元军南下时,
文天祥代表宋朝与元人谈判被扣后来逃脱出来一再起兵
抗元。

兵败被俘始终拒绝元人的威胁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他的诗词和散文激昂悲壮表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2、写作背景。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
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
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
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
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1、自主测评
1、字音
干戈()寥()落
飘絮()惶()恐
_____年级______(学科)导学案(续页)。

过零丁洋 导学案

过零丁洋 导学案

王集镇中初一语文《过零丁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及作品的文学知识。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4、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一.了解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二.写作背景介绍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

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

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三.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情,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四.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2、颔联“风飘絮” “雨打萍”比喻什么?3、颈联两个“惶恐” ,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五.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六.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七.巩固练习1、《过零丁洋》一诗押( )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八.作业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故事或诗词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预习、导学
1、了解作者作品。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

他官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

他在职时,正值元蒙军队大举南侵,南宋处于亡国边缘。

为了救亡图存,他积极组织抗战,不幸兵败被俘,英勇就义。

他在狱中写有《正气歌》长诗,表现了他的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公元1275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江西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帮助朝廷抗敌。

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

后来脱险,冒着九死一生到达福州,继续抗元。

最后兵败被俘,被送往燕京(今北京市),囚禁了三年。

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利诱威胁,要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

终年47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被俘后写下的名句,表明他丹心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遭.逢()寥.落()惶.恐()干戈.()
3、解释下列加点词。

遭逢
..
..寥落
..干戈
..起一经
四周星
..
..惶恐
..零丁
...身世
风飘絮
..
..汗青
...丹心
...雨打萍
4、理解诗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课堂研讨。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2、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式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5、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请你列举两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并概述其事迹。

示例:明将史可法誓死坚守扬州城,以悬殊的兵力苦苦抵御清兵的进攻,拒不投降,最后以身殉国。

《过零丁洋》达标卷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过零丁洋》作者是,(朝代)著名的、。

2、《过零丁洋》中回顾了诗人读经书入仕途、起兵抗元经历的句子是,
;以比喻的手法暗示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变化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的语句是:,
;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的句子是,。

(二)阅读分析。

1、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三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写得很巧妙,试作分析。

(2分)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2、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三题。

(1)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

(2)下面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

B、颔联比喻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

C、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了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遭:(zāo)寥:(liáo)惶:(huáng)戈:(gē)
课堂研讨
1、在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

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已度过四年。

2、⑴比喻(1分)。

把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岌岌可危的形势比作被风吹散的柳絮,把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比作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的形势和个人的家破人亡,孤苦伶仃遭遇(1分)。

3、前者各表地名“惶恐滩”和“零丁洋”,后者各表心绪,“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漂浮在零丁洋,写出自己境况的孤苦零丁”。

(“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指地名,二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惶恐滩头说惶恐”追忆过去,表示自己对当时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零丁洋里叹零丁”感慨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浮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仃)
4、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
中考链接
1、.⑴儒家经典(1分)
(2)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2分)
(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2分)
2、十六、《过零丁洋》
1、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此处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凄凉之景“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凄惨的政治生涯的写照。

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不幸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的心情)
2、A(首联是概述自己的身世)
3、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自己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
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红心,让它永照史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