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科学教育园本课程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科学教育园本课程探究
作者:王丽萍来源:长沙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陈鹤琴先生提出“活教育”思想,其核心就是他的“活教育”理论,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人”。领略陈鹤琴老先生教育思想的基本精髓,我园立足于本园的园情,展开了一系列探索活动。
一、根据“活教育”目的,确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陈鹤琴认为儿童本来就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只要善于启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创造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我们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考虑到3-6岁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特点,在确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时,注重以下原则:
(一)注重确定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科学教育目标
我们主张注重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并优先考虑幼儿的情感态度。
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使幼儿通过主动的探索过程获得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的深层价值,实现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如,我园大班老师在引导幼儿开展有关“电脑”的主题探究活动时,从幼儿对电脑的关注与议论入手,通过引导幼儿谈电脑、观察认识电脑、报告关于电脑的发现和问题、参观电脑城、幼儿玩电脑等一系列活动,始终将目标定位于激发幼儿对现代科技产品的关注,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愿望。
(二)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幼儿好奇、好探索。小孩子个个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好奇、好探索,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的世界。二是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幼儿除了好奇、好问、好探索,关心许多“高深的科学问题”外,还是个勇于行动的实践者,一个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的人。三是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幼儿从对事物的认识和解释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受到其原有经验和思维水平的直接影响,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天真幼稚的理论”和“非科学性的知识经验”。
根据以上特点,在制订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时,我们在幼儿情感态度培养方面,特别强调“激发和发展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周围世界、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在幼儿掌握科学知识方面,要求“引导幼儿学习探索周围物质世界里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在感性认识基础上了解现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表象水平的初级科学概念”,使目标落实更贴近幼儿发展特点。
二、受“活教育”课程的启示,灵活并科学地安排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陈鹤琴的“活教育”主张要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他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对它们学习。受“活教育”课程思想的启示,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在选择和组织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时,我们系统地考虑了下列四种因素:第一,如何实现业已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第二,不同年龄幼儿的年龄特征;第三,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第四,科学知识、经验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幼儿掌握活动的方式。现在,我们都认识到,在幼儿科学教育中,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的获得和科学现象的了解,而且要更重视幼儿是如何获得知识的,即孩子要掌握活动方式。
我们在安排科学教育课程内容时,给老师们留有很大的自由选择与调整的空间。学期初,我们强调年级组老师根据孩子特点及本园、本地条件,按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确定科学教育内容(见《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及各年龄班教育内容》安排)。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又强调关注孩子,在充分观察本班孩子的兴趣与了解其能力发展水平基础上,进行随机调整、选择,灵活安排。
三、吸取“活教育” 思想,科学建构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实施方法
“活教育”的教学不重视班级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参考。“活教育”把直接经验当作人们进步的最大动力,它强调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因此,我们在实施幼儿科学教育中,主要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指导的方式实施科学教育;并通过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在室内、室外观察、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来实施幼儿科学教育;还通过创设富含科学教育内容的丰富环境实施幼儿科学教育;也可以发动家长、利用社区资源在大自然中共同实施幼儿科学教育。不同的实施方式,就有不一样的指导方法。我们在研究中,通过不断摸索、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针对不同实施方式的比较有效的指导模式。
(一)问题生发模式
问题生发模式指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以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引发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内容,随时都可能吸引孩子,引发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通过活动指导,我们总结出“问题生发模式”为:幼儿提出问题;创设活动环境,提供活动条件(物质的和精神的);提供生活经验;激发幼儿、教师与其他媒体间的互动;记录信息;表达交流。
这种指导模式灵活、机动,它完全是从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引导幼儿围绕这个随机或偶然出现的有相当教育价值的问题,步步深入,饶有趣味地投入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与研究兴趣,并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度非常高,获得的经验丰富。但由于这类活动随机性太强,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才能把握好每个活动,挖掘出每个活动的最大教育效能。若教师教育经验不足,就可能在此类活动的指导过程中,因不能处理好孩子随机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使教育效果不明显。
(二)情景引导模式
幼儿园科学教育除根据幼儿兴趣随机生成的活动外,还必需有教师根据学科体系及孩子发展所需安排的观察、实验、探究等主题活动。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科学经验和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态度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一系列此类活动的指导摸索与总结,我们逐步形成的“情景引导模式”为: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记录信息;表达交流。
这种指导模式相对较严谨、全面、系统,能从这个主题所涵盖的各个方面,较系统地引导孩子进行探究,使孩子对有关这个主题的问题得到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教师在指导活动过程中,由于是通过自己设置的情境引发活动,故能更好地把握或预测到活动的结果。但由于此类活动教师较多预成,若对孩子观察了解不够,自己有意设置的情境也可能并不能真正引起孩子的关注与探究兴趣,因此,选择确定主题很重要。
(三)创设富含科学教育内容的丰富环境
“活教育”倡导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及儿童的学习兴趣,创设儿童活动场所,这实际上就是提倡为儿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也认为,良好物质环境的创设,能使幼儿有足够的感知、观察、操作的材料和充分自主的空间。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科学教育时,非常重视为孩子创设一个富含科学教育内容的丰富环境。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落实:1.创设科学宫。为了让幼儿了解更丰富的科学现象,我们将许多科学实验器材集中起来,创设“科学宫”。幼儿园创设科学宫,为孩子从自然科学各方面探究有关科学问题,开展科学游戏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场所,并为孩子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与环境。教师在科学宫可以成为一个观察者,从孩子的探究与问题中,发现孩子的水平与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引发活动。但科学宫的运用若不当,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使孩子片面地以为:“科学”只有在像科学宫一类“神秘”的地方才能产生,“科学”离我们很远。因此,要合理、正确地使用科学宫。
2.班级设立“自然角、科学桌、认知区、种植园”等。为方便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时观察、操作,接触科学,班级设立“自然角、科学桌、认知区、种植园”等。这也是园内“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