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

合集下载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演变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演变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演变撰稿教师:赵利剑审稿老师:李明赞责编:陈敏专题概述中国古代思想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与学术体系,其基本学理和精神都产生于先秦百家争鸣这个伟大的轴心时代。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魏晋时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局面。

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明清之际则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

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专题结构阶段特征内容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产生众多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的学派诸子百家的兴起及“百家争鸣秦汉文化一统时代;儒家逐渐替代法家、道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秦:“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时代;宗教盛行,儒家独尊地位受到冲击道教和佛教兴盛隋唐文化隆盛时代;儒家继续面临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正统地位遇到挑战。

韩愈提出复兴儒学宋元新儒学产生,向内省、精致趋向发展理学兴起;心学产生明清(鸦片战争前)沉暮与开新的时代心学广泛传播;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专题梳理一、儒学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的形成①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即“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学说;针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他又强调以“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号召“克己复礼”,即恢复理想中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实现社会稳定,同时以中庸思想和“和而不同”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他反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出现的苛政暴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

孔子对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扩大的教育对象的范围;他以“成人”、“君子”为教育目标,提出“因材施教”等诸多重要教育原则。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二、陆王心学
陆 此 根 从九心 据 教此 材 材渊理料找:,说出心本其我明答学原学固陆案,说的有 九 。提 被开之 渊创出 称, 的为者“所 理,心心谓 学认”学万 思为就—物 想心是。—皆 是是“《备怎理宇陆于样”宙九我的的万渊。?主物集请张》,的
陆他九提渊出①“理把心“”心即“心是即理封是”与也建理“(道”理本德”说心,存成就在是是于人天心固理,有)是的,人,固有的 王阳宇明宙便②“是知吾行心合,一”吾心即是宇宙。
——王夫之《思问录》
[教你读史] 史料四王夫之 强调“天地之化日 新”,提出了遵循物 质运动规律的自然 史观和社会史观。
表: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共同主张
评价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思想,主张君臣平等 和限制君权,认为“工 商皆本”
顾炎武
批判“私天下”的君主 专制,提出“众治”主 张,提倡“经世致用” 的思想
——林则徐
如何正确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 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 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 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 忠实地坚守着此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 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
考点2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春秋至汉代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示意图
独尊儒术成为正统
孟子、荀子发展
孔子创立
焚书坑儒重创
必修(III)
一、理学的概念、派别及代表人物
理学是以儒家思 想为基础、吸取佛教 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 儒学,它把儒学推进 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列举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

列举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

列举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可以从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等各方面进行探讨。

以下将详细介绍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思想主流的提倡传统儒家思想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传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所提倡和推崇的主流思想。

“儒家”一词本身便是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明朝时期将儒家作为朝廷官学(太学)的正式教科书,并加以强调和发扬,清代更是将儒学视为官方政治信仰。

二、以程朱理学为主导的儒学思潮明清之际兴起的程朱理学成为明清儒学的主流。

程朱理学主张追求“天理”,指导人的实践行为。

理学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相融合,以《大学》、《中庸》为核心著作,强调天人合一、大同世界的观念。

这一学说提出了“性即理”、“格物致知”等思想,将人类的智慧和道德归结为“性”的追求,强调“致良知”和“明心见性”的过程。

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期对政治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重视政治伦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对政治伦理的探讨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儒家思想倡导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和谐关系,政治伦理是维护宗法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明朝经历了农民起义的频繁,清朝则为清兵入侵,这些战乱使得社会秩序不稳。

儒家思想试图通过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塑造廉洁、仁爱、公正的君主形象来维持社会的安定。

同时,儒家思想也重视居民的忠诚和奉献,对民众教化的要求也相对严格。

四、注重教育和学术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对教育和学术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巅峰。

科举制度是明清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科举考试形式的变迁、考试内容、制度等方面均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此外,儒家思想提出的“读书为学,以治学为重”的口诀,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广泛涉猎儒家经典著作,让人通过修身养性达到实践的境地。

五、继承和创新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不仅继承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明代儒家学术界以王阳明的心学为代表,提出了“即心即性”、“知行合一”等重要思想,突出了心性的重要性和个体人格的培养。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不清楚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小编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中国儒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非常明显的阶段,每个阶段它都有它的缺点和优点。

1、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先秦儒学,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是总代表,孟子和荀子可以认为是代表了孔子之后儒学的两大分支,一般认为孟子是正统。

先秦儒学虽然出现在春秋时期,但它维护的是西周的宗法社会制度,从现代的观点看,先秦儒学最大的缺点是“尊尊”、“亲亲”,人格不平等,这个和现代生活是不符合的。

现代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存在个人、个体家庭、社团等等许许多多个社会单位,如果像宗法社会那种把它压成一个等级体系,是行不通的。

2、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的主体形式是经学,包括今文经学、古文经学。

汉代出了个有名的大儒董仲舒,他是搞今文经学的。

汉代儒学的主要缺点是与专制政体相结合。

秦统一中国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个大变化。

在秦统一之前,商周社会可以说是贵族本位,贵族是社会的主体,周天子权力范围有限,比起贵族来要小的多。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是在各级封建主手中掌握。

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一直到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汉代儒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与这种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他主张。

汉儒讲“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纲”就是鱼网上那个大绳子,君、父、夫是“纲”,臣、子、妻是“目”,是网上那个小眼,后者受制于前者,社会不平等,而且特别突出专制君主的地位,使儒学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这是西汉儒学的主要缺点。

3、儒学再往后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就是宋明理学,儒学史上也叫它新儒学、新儒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国传统文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宋明理学 四、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分析新儒学提出的背景 和特点。 2、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 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理解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
1、新儒学的内容
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②“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④发挥“仁政”:主张轻徭薄赋.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中央集权的需要 维护统治秩序需要 缓和阶级矛盾需要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统治,巩固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 统治(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的关键
2、评价
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明显的钳制思想的 工具,所以全部都是消极影响,但也有人认为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也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你如何评价? (1)积极方面: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位居正统,逐渐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儒学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有利于打击割据势力,巩 固国家统一。 ③为推广儒学兴办太学、郡学,推动了中国的教育事业 的发展。
(1)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焚书坑儒”,儒学 遭到沉重打击。 (2)汉初以黄老之学为国学,儒学被边缘化。 (3)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道家 “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4)董仲舒抓住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的机会, 大力改造儒学。
1、汉初政策上用黄老思想,与民休息,但在政 治法律制度上,“汉承秦制”,“其遗毒余烈,至 今未灭”,民间陋俗犹存,卑劣嚣顽,好勇斗狠, 欺上罔下,令下而诈起”。这表明 A、时代需要统治思想变革 B、儒学的发展已趋于停滞 C、汉初社会经济日益凋敝 D、法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

经济_文言文翻译

经济_文言文翻译

夫经济之道,国之根本也。

自古圣贤,莫不重之。

故《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三者,经济之道也。

夫明明德者,明于义理也;亲民者,仁爱之也;止于至善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是以经世致用,必先正心诚意,而后能格物致知,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

盖自秦汉以来,经世济民之术,代有变迁。

汉之初,儒术独尊,重农抑商,是以富国强兵。

魏晋之际,玄学兴起,清谈之风盛行,经济之道渐被忽视。

唐宋之世,儒学复兴,经世致用之术重光。

宋儒崇尚理气合一,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明清之际,儒学又有新发展,经世致用之术更为精进。

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经济之道亦渐失其真。

夫经济之道,首在治国安民。

治国之道,必先正己。

正己之道,莫先于修身。

修身之道,在养性立命。

养性者,养其道德之性也;立命者,立其仁义之命也。

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者,仁义道德也;道者,经世济民之术也。

其次,经济之道,在于理财。

理财之道,在于开源节流。

开源者,广辟财源,以供国用;节流者,节省开支,以厚民生。

开源节流,必先察国势,审时度势,然后能理财有方。

理财有方,则国库充盈,民生富足。

再者,经济之道,在于教化。

教化之道,在于培育人才。

培育人才,必先立教。

立教之道,在于兴学。

兴学之道,在于广设学校,培养贤能。

贤能者,国之栋梁也。

国无贤能,则国不治。

最后,经济之道,在于和天下。

和天下之道,在于礼乐。

礼乐之道,在于教民知礼,行礼。

教民知礼,则社会和谐;行礼,则国家安定。

嗟乎!经济之道,博大精深,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

国家欲强盛,必先重视经济之道。

经世致用,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译文(现代文):经济的道理,是国家根本所在。

自古以来,圣贤们无不重视它。

所以《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于彰显光明之德,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

”这三者,就是经济的道理。

彰显光明之德,就是明辨义理;亲近民众,就是仁爱之心;达到至善的境界,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主要特点是批判君主专制

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主要特点是批判君主专制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一目为课外阅读 内容。
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1、经济基础:一方面,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对社会形成巨大冲击,人们竞相逐利; 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 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工商业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强烈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 商品经济
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黄宗羲(公元 1610—1695年),字 太冲,号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黄宗羲曾参加过抗 清斗争,后隐居著述。 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 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 客,凡天下亡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材料主要反映黄宗羲的怎样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 有何内在局限性?
另一方面,唐甄对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 的批判,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愤怒,没有上升到制度 批判的层次。在他的思想深处,仍寄希望于贤明君主。 他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政治上: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 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思想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师生探究】
李贽提出“更不言一,亦不言理”;顾炎武呼吁“明学术, 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黄宗羲则说“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请就此概 括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上述言论反映的时 代特点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主要内容:批判程朱理学,死读经书,重农抑商,君主专制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含解析)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含解析)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2)政治:封建王朝统治更加腐败,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3)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4)文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

(5)个人:不少士人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

2.主张(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提倡个性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3.评价(1)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表现了鲜明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

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1.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和特点(1)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2)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三、评价1.体现了时代要求,即反思批判理学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的需要。

2.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1.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局限性(1)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2)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3)没有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

(4)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2.明清之际的民主批判思想未能实现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1)经济: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4)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缺乏群众基础。

[史料探究]材料一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部编版)2020高中历史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部编版)2020高中历史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单项选择题1.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

主要原因是他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C.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答案】D2.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

这表明李贽A.反对尊崇孔子B.提倡独立思考C.反对专制皇权D.批判程朱理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新儒学。

李贽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反对尊崇孔子”与材料“读孔子之书”“学仲尼之精神”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不拘泥于其书”“说其未说之话”“不仿其形态”可知强调要独立思考,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皇权的态度,排除C项;“批判程朱理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A.提倡拜金主义,鼓励发展工商实业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

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武则天当皇帝、商鞅变法、吴起变法以及农民起义等的评价正好与李贽的观点相反,这说明李贽反对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可以排除。

4.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答案】C5.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

【学习延伸】
• 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为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 维新变法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 梁启超为什么有同样的感受。 • 解题关键:了解顾炎武和梁启超的思想共性。 • 思路引领:从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 认识他们的思想感受。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 学思想的发展。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 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 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 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 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 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 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 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 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介绍了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
7、顾炎武所说的亡国与亡天下是一回事吗? 亡国: 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 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 族的命运。
8、顾炎武对后世学风影响最大的主张是什么? 经世致用
9、为什么说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
启迪人们的思维方法
10、以下材料反映了三人怎样的经济思想?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 产,在东南沿海能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识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理解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形成的背景。

评价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1.背景(1)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2)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突出。

(3)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发生动摇。

2.著作:《焚书》《藏书》等。

3.思想(1)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是圣人。

(2)主张自由、自治,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排。

(3)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否定“四书”“五经”的经典地位。

4.影响:引起统治者的震惊和恐慌,将李贽诬蔑为“妖人”。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1.背景: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

2.共同点: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专制主义和民族压迫。

3.黄宗羲(1)著作:《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2)思想①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秩序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主张。

③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4.顾炎武(1)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思想①批判宋明理学,力倡务实之风,主张经世致用。

②反对君主专权,主张地方分权;反对“独治”,主张实行“众治”。

③重视人心风俗的社会作用,认为人心风俗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的治乱。

5.王夫之(1)著作:《读通鉴论》《宋论》等。

(2)思想①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认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的唯物主义观点。

②在认识论上,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的对象引起的。

③在知行关系上,王夫之强调行是知的基础。

④提出“求天理于人欲之中”,把两者统一起来。

⑤提出社会进化论的观点。

6.影响:震动了思想界,对晚清民主思想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易错提醒】(1)道学家不同于道家。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二、背景:明清——封建社会晚期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政治:吏治腐败;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思想:封建传统礼教的禁锢(道学家)
西学东渐
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主要思想 抨击君主专制
经世致用
பைடு நூலகம்唯物主义
其他思想 工商皆本
具体影响
推动反专制 斗争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思想体系 治学目的:都主张经世致用
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合作探究二
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生活背景?
政治: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 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 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原因
不被重视 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
不被重视 受压制
独尊
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 不可能获得重视
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 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 对儒学的改造
危机
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复兴、重新 确立正统
受批判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 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
消极方面: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 兴
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

合作探究四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 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提示:从经济基础、阶级 状况、政治制度和文化等方面思考)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 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公务员行测考试偷换概念题说明

公务员行测考试偷换概念题说明

公务员行测考试偷换概念题说明在行测中,大家常常会看到评判型的题目。

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它的一项重要考点——逻辑毛病。

这类题目在试卷中是十分容易区分的,它的问法为“以下哪项对话方式与上述最为相同?”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偷换概念题说明。

公务员行测考试偷换概念题说明一、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概念是在思维和论辩进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毛病。

主要表现为:(1)利用多义词可以表达几个不同概念的特点,成心把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

(2)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示例1】: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

”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解析】:在这个对话中,司马光夫人所谓的看“人”,看的是过来游玩的行人,而司马光所谓的“人”,指的是府中的人。

可见,司马光与其夫人对于“人”这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知道,所以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毛病。

【示例2】:吉林人遍布世界各地,小王是吉林人,所以小王遍布世界各地。

【解析】:在这句话中,第一个“吉林人”指的是所有的吉林人,第二个“吉林人”指的是小王自己,所以这句话属于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二、循环论证循环论证是指用来证明论题的论据本身的真实性要依靠论题来证明的逻辑毛病。

如证明“鸦片能催眠”,所用的论据是“它有催眠的气力”。

而“鸦片有催眠的气力”,又要借助于“它能催眠”来证明。

这就是犯了循环论证的自证。

【示例1】:KengDie教的经文《KengDie Sutra》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谛,由于在《KengDie Sutra》第一章第二段里面提到了“KengDie所述都是真谛。

”【解析】:示例中为了证明“《KengDie Sutra》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谛”,所用的论据是“《KengDie Sutra》第一章第二段里面提到了‘KengDie所述都是真谛’”可见,论据也是在结论成立的情形下得到的。

所以这句话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毛病。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历程(一)(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晚年整理和编订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五经”。

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

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但也强调小农阶级利益。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

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法并施”的观点,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特点: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三)儒学独尊地位——汉代西汉: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

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承发展唯物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事物是 可以认识的。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 辩法思想。

批判: A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主。 B经济上:提倡“经世致用”。 C思想上: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 继承: A对于民本思想的继承 B探索精神
秦 西汉
天人感应、 独尊 君权神授
魏晋南北 朝
危机
李贽----离经叛道
1、人生经 历: 求学----做官---入狱 2、性格特 征: 正直清廉、 “离经叛道” 3、代表作: 《焚书》 《藏书》
古刻本《焚书》书影 今版《焚书》书影
《藏书》书影
材料一:李贽认为每一个人都应是平等的。尧舜 同普通人一样,每一个人都是圣人。种地、做生 意,一切谋生活动,都是普通人的物质利益,这 些就是道。 材料二:李贽还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 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谓 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 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 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
课标要求: 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 夫之等思想家 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明清之际的社会特征
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 发展。 思想: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程朱理学、八 股取士盛行,束缚思想,阻碍进步;西学东渐,近代科学 技术传入中国,开阔国人视野,注入新的生机。 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 期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上述这两段文字主要反映李贽怎样的思想 观点?
思想主张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 露道学家的虚伪 2、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人可以有正当的私欲。 3、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 性发展,提倡男女平等。
评价: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 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强调个性发展,其思想具有鲜明的 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 求,带有民主色彩宗羲及其主张
(1)黄宗羲其人: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 ,字太冲,号梨洲先生,浙江 余姚人。黄宗羲曾参加过抗清 斗争。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 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是浙东 学水派的创立者。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主要思想及影响:


李贽的离经叛道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 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 性的思想家。泉州是中国古代海外贸 易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李贽的祖父 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 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 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 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 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 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 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 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时年76岁。
王夫之生平及代表作品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 人。1644年,清兵入关,王夫之和 友人一起在衡山起兵抗清。兵败, 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 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 深表不满。不多,他见大势已去, 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 山区。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 努力著述,人称船山先生。著作现 存《船山遗书》288卷,还有一部分 已经散失。 代表作:《读通鉴论》《宋论》
1、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认为“天下惟器”,即世界是物质的, 而物质是发展变化的。他认为一切事 物都可以通过考察研究认识的,一切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 的。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 公也。”
2、王夫之的迚步思想
主要思想: (1)批叛君主专制(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 的最高机构;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 本 黄宗羲思想的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 的思想武器,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2、顾炎武及其主张

(1)顾炎武其人
顾炎武(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原名绛, 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 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 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 家、语言学家。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 献。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开 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2)代表著作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进步思想: 经世致用(实践求真知,解决现实问题) 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 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谓亡在下。”“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谋划之。”“保天下者,匹 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儒家思想地位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时代 春秋 思想内容 仁、礼、 为政以德 地位 不被重 视 原因 社会动荡,不为新兴阶层所采纳
战国
仁政、君 轻民贵
不被重 视 受压制
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 能获得重视 秦尚法家,实行暴政 大一统得到巩黑压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 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促舒对儒学 的改造 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深化探究
归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出现的背景,从中你能得到什 么规律性认识? 政治: a专制统治 b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抗清、反专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济: a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黄宗羲提出重商 思想: a程朱理学思想专制 b“西学东渐” 经世致用,王夫之哲学思想 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 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