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九章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
第九章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1.12世纪下半叶,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和姜夔等词坛主将为代表的“中兴”词人群把词的创作推至高峰。
2.辛弃疾词的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确立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而与苏轼并成为“苏辛”。
3.辛派词人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词不仅可以抒情言志,而且可以同诗文一样议论说理。
4.词的创作手法不仅借鉴诗歌的艺术经验,“以诗为词”,而且吸取散文的创作手段,“以文为词”;词的语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乐节奏的前提下,也大量融入了诗文中的语汇。
5.词人以一种开放性的创作态势容纳一切内容,利用一切创作手段和蕴藏在生活中、历史中的语言,空前的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
(词体地位的正式确立并得到普遍认同,约始于宋南渡前后。
)6.姜夔、史达祖、高观国、卢祖皋、张辑等人另成一派,形成与辛派双峰对峙的局面。
一、辛弃疾的创作道路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今存《稼轩词》、《稼轩长短句》。
2.创作道路(1)英雄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2)“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3)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3.创作主张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传统。
把词当做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
辛弃疾空前绝后地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
辛词情怀雄豪激烈,意象雄奇飞动,境界雄伟壮阔,语言雄健刚健,有一种雄豪壮大之美。
二、辛词的艺术世界(辛弃疾在词境开拓上的贡献)(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1、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崇拜英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抒写出英雄的精神个性,“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霜天晓角·赤壁》);述说英雄的使命:“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课件-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南宋中后期词
下片:邂逅相逢。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女方的情态。
春如旧:与“满城春色”相照应,点明重逢时 间;流露几分感慨:一别多年,春光依旧明媚, 可惜人事全非。
瘦:词人眼中伊人的萧条身影和憔悴的形容, 与“红酥手”对照;含有怜爱慰勉之意,希望 她珍摄节哀,切勿过度悲伤,以免徒然损害健 康。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妙不可言。
下片:抒写自己内心的澄澈。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孤洁自傲的人格。
岭表: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 经年: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 孤光自照:以孤月为伴。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被免职后,泛舟洞庭,气概不减。
绝妙讽刺南宋小朝廷的卖国乞和的无耻行 径。
怀远:讽刺。把偏安小朝廷写成偃武修文、感 化金人,使之归服的盛世强国。
若为情:责问。你们难道不感到可耻吗?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 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写忠愤填膺之气。
南望:将中原父老盼望王师北伐的急迫心情同小朝廷的投降 叛卖行径鲜明对比。
地位:
南渡词人群与中兴词人群之间的过渡人物。
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前后~孝宗乾道四年 (1168):词坛上著名词人。
桥梁:东坡~稼轩。 作诗填词都以苏轼为典范。
学苏轼“豪”、“放”,兼融李白浪漫精神。
风格:骏发踔(chuo)厉。
《六州歌头》(选209):
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十月左右。
熟悉,陌生; 可望,不可即。
当他清醒之后,唐琬已悄然离去。 陆在沈园墙壁上题写《钗头凤》。
据说,唐琬读此词后,悲不自胜,含泪和 了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南宋中后期词教学课件
•
辛弃疾不是传统的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 文人,而是真正具有军事、政治才干,因 而他的词也就不是传统的文人词,而是英 雄之词。 • “东坡是衣冠伟人,稼轩是弓刀游侠” (谭献《谭词评辩》),比较准确地指出 了辛弃疾与苏轼的不同特点。 • “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 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 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辛弃疾既有词人的气质,又有军人的豪 情,他的人生理想本来是做军事将领,在 战场上搏取功名,但由于历史的错位, “雕弓挂壁无用”,转而在词坛上开疆拓 土,将本该用以建树“弓刀事业”的雄才 来建立词史上的丰碑。
•
由于辛弃疾在政治上和艺术上的声誉, 和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及稍后的 刘克庄、刘辰翁等,词风都和辛弃疾近似, 形成了南宋中叶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史称“辛派词人”。
南宋中后期词
•
•
一、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 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因生 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 耻,收复失地。生擒张安国(率领50名骑 兵直奔有五万之众的金兵营地,生擒张) 这一壮举充分表现出辛非凡的胆略勇气。
•
平生以气节自召,以功业自许的辛弃疾,南 归后本来希望尽展其雄才将略,然而,自隆兴元 年(1163)符离之役失败后,南宋王朝甘心向金 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得英雄志士请缨无路, 报国无门。而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南宋时 将从金邦脱身回归南宋的士民称为“归正人”。) 更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 • 从29岁42岁,13年间调换14任官职,且都是 在地方任职,每任时间都不长,使他无法在职任 上有大的建树作为。42岁的壮年,被弹劾罴职, 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十年;50岁起用为福建提刑, 三年后又被人诬陷落职。再度赋闲八年。60岁再 度出山,参与北伐可并未得到重用,66岁的老英 雄又回到铅山故居,68岁含恨而逝。
浅析辛弃疾对宋词创作题材内容的扩展
浅析辛弃疾对宋词创作题材内容的扩展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学生:指导教师:万平摘要:辛弃疾,一位拥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战斗精神的南宋词人,他的创作中主要包括对军旅沙场的描写、对农村田园生活的描写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写以及自身的爱国情怀的抒发,因其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其创作的题材内容对于宋词是个非常大的丰富与扩展。
本文主要通过对辛弃疾词集中的不同词作进行有效分类,从战场、乡村、其自身的爱国情怀三个方面入手,并结合辛弃疾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遭遇进行分析,进而与传统的宋词题材进行分析对比,得出辛弃疾使宋词创作题材内容扩展到战场、乡村,以及创作者自身饱满的爱国情怀的结论。
关键词:辛弃疾;题材内容;扩展The extended analysis of Xin Qiji on poems of subject matter contentSpecialty:Chinese Linguistic Literature Student Number:201110611111Student:ZhangChao Supervisor:WanPingAbstract:Xin Qiji, a southern Sung person with solid love for country and strong fighting spirit, created plenty of masterpieces, containing the description of the battlefield, countryside life, the beautiful land of nation and his love for motherland. Also,the works. This essay reasonably classifies and studies Xin’s different writings from three parts of battlefield, country and love for nation, combining with his different misfortunes in every life period. Then ,this essay compares it with traditional Sung writings to conclude that Xin Qiji’s subject matter of Sung Ci has expanded to these contents including battlefield, country and his love for country.Keywords:xin qiji;Subject content;extension目录绪论 (2)一、“笔作剑锋长”铁马金戈的军旅沙场 (3)(一)年轻时代时的戎马生活 (3)(二)作品之中的铁马金戈 (3)二、“平凡而又新鲜”平常清新的农村田园生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辛弃疾与南宋中期词
戎亲吴昔 杜 马朋楚闻 甫 关无东洞 《 山一南庭 登 北字坼水 岳 ,,,, 阳 楼 凭老乾今 》 轩病坤上 涕有日岳 泗孤夜阳 流舟浮楼 。。。。
坐欲气八孟 观济蒸月浩 垂无云湖然 钓舟梦水《 者楫泽平临 ,,,,洞 徒端波涵庭 有居撼虚湖 羡耻岳混赠 张 鱼圣阳太丞 情明城清相 。。。。 》
评论
据岳柯《桯史· 稼轩论词》记载:“稼轩有词名, 每燕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 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 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 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 何如,皆叹誉如出一口。" "稼轩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排宕,不可一 世。"此词在其狂其豪中,裹胁着抑郁无聊之气。 通篇贯穿知己难求,壮志未酬而百无聊赖之意。
陆游与唐琬
27岁与唐氏在沈园邂逅时作《钗头凤》,46岁入蜀途中作《重阳》诗, 63岁严州行上作《余年二十时》诗,68岁作《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诗, 75岁作《沈园》诗,77岁作《禹寺》诗,82岁作《城南》诗,83岁和 《禹词》诗,84岁作《春游》诗,都深深表达着对唐婉的眷恋。特别值得 一提的是,陆游怀念唐婉的诗作,许多是以沈园为背景的,绍熙三年,陆 游68岁时重游沈园,触景生情写道:“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悠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禅龛一炷香。”庆元五年,陆游75岁时,正值唐婉 逝世四十周年,陆游寻迹沈园,悲从哀来,作《沈园》二首:“城上斜阳 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 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陈 衍在《宋诗精华录》中对此二首诗评道:“无此绝等伤心事,亦无此绝等 伤心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陆游81岁那 年十二月二日,又夜梦沈园,有诗为证,“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 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 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迹犹锁壁间尘。”直到他死去的前一年, 所赋《春游》诗还写道“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 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由此可见,沈园之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 都深深浸透着陆游与唐婉沉挚深厚的情谊。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一、填空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
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一、填空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1、什么是白体?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4、什么是西昆体?三、论述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二、填空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四、论述1、柳永词的体式、内容和语言有哪些创新?2、柳永词的主要艺术表现方法有哪些创新?影响如何?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新一、背诵篇目:《醉翁亭记》。
二、填空1、欧阳修议论文《》揭露批评高若讷的卑劣行为,《》针对保守势力驳斥了其谬论;其记叙文如《》一类历史散文言之有物,其亭台记代表作是《》,其文赋代表作是《》;其散文中《》最为简洁流畅、纡徐委婉、平易自然。
辛弃疾及南宋中兴词人
(1)缪钺评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词为『宋词中之 《离骚》 』,你如何理解?
(2)周济评辛弃疾[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词『借水 怨山』,你如何理解?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 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
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苦闷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罗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 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玉鉴琼田三万顷
宋夏竦《雪后赠雪苑师》:“玉界琼田万顷平。” 宋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风清月白 偏宜夜,一片琼田。” 苏轼《前赤壁赋》:“凌万顷之茫然。”
著我扁舟一叶
宋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宋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冻云 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一 客刬 清 又 野
枕 梦( 明 匆 棠
chàn
云, 时匆花
屏
节过落
寒 )。了,
怯
地
,
。东
风
欺
念
书 东
奴 娇
流
村
壁
旧楼此垂曲
游空地杨岸
飞人曾系持
燕去轻马觞
能,别,,
说
。
。
新旧帘行闻
恨恨底人道
云春纤曾绮
山江纤见陌
千流月,东
叠不。
头
。尽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辛弃疾词拓展阅读材料(1)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辛弃疾词拓展阅读材料(1)12世纪下半叶,词坛上大家辈出,名作纷呈。
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姜夔等为代表的“中兴”词人群把词的创作推到高峰。
辛词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
辛派词人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创作手法上“以诗为词”“以文为词”,内容上不仅抒情言志,而且可以和诗文一样议论说理。
从此,词作与社会现实生活、词人的命运和人格更紧密相连,词人的艺术个性日益鲜明。
词人开放性的创作姿态空前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
除了辛派词人外,还有以姜夔“雅词”为典范的吴文英、史达祖、周密、王沂孙、张炎等姜派词人,二派形成双峰对峙局面。
蒋捷融合二派长处,自成一家。
以下主要介绍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一节辛弃疾的创作道路英雄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辛弃疾生于金人占领区,受祖父影响,自幼决心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曾生擒叛将,胆略勇气非凡;曾上奏《美芹十论》和《九议》,可见深谋远虑,智略超群;曾创建飞虎军,具有实干才能。
辛弃疾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诩,南归后本想一展雄才将略,横戈杀敌。
而南宋王朝却向金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英雄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
身为“归正人”(指从金邦脱身回归南宋的士民),加上南宋王朝的用人政策是“重南轻北”(北方人多受歧视而不得重用),辛弃疾更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
所任官职多职位不高、任期不长,且都在地方,难有作为。
辛弃疾积极进取的精神、抗战复国的政治主张本就与只求苟安的政治环境冲突看,而他傲岸不屈、刚正独立的性格更使他常遭人嫉恨谗害和排挤,一生“三仕三已”,68岁含恨而逝。
辛弃疾写词,有自觉明确的创作主张,即用词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行藏指对于出仕和退隐的处世态度)。
他追求雄豪壮大之美。
情怀的雄豪激烈,意象的雄奇飞动,境界的雄伟壮阔,语言的雄健刚劲,构成了辛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主导风格。
《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古代文学2》课程编号:0113006B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32总学分:2开课学期:4适用专业:新闻学先修课程:《古代文学1》开课学院:文学院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古代文学2》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文学性、历史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古代文学2》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对学生完成以下方面的教育:1.通过学习《中国文学史》(三、四卷)和宋至五四之前的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中国古代文化、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特别是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
2.帮助学生获得阅读、分析、鉴别、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与研究能力。
3.将文学史知识与学生人格的培育和趣味的养成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使学生具备新闻学专业所要求的一些重要素质,包括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掌握基本的文学作品知识和文学史常识,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悠久传统和主要特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学生自学、讨论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五、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参照考勤和平时作业)六、课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讲授课时第一章宋代文学柳永2第二章苏轼2第三章周邦彦2第四章2陆游2第五章辛弃疾第一章元代文学关汉卿2第二章王实甫2第一章明代文学《三国演义》2第二章《水浒传》2第三章汤显祖2第四章《西游记》2第五章《金瓶梅》2第六章“三言”“二拍”2第一章清代文学《聊斋志异》2第二章《儒林外史》2第三章《红楼梦》2合计32七、教学内容:第一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2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北宋前期词的发展情况。
理解晏殊、欧阳修词的特点。
掌握柳永词的内容和主要艺术风格、柳永对宋词发展的主要贡献。
第五章 辛弃疾与南宋词坛
《摸鱼儿》
3、寄托什么? ①寄托对国势衰弱的惋惜,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②寄托作者在政治上失意的悲愤。 二、摧刚为柔,婉约和豪放相结合 1、题材和章法:具有婉约词的特色。 2、内质:有强烈的拗怒之气 。 3、效果 :回肠荡气,将刚劲之气表现得更有力。
《青玉案· 元夕》
一、形象大于思维 二、既是追求,又是自况 三、烘云托月的比衬 1、易见的比衬——灯火、众女与“那人”的对 比 2、不易见的比衬——寻找和发现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二、融沉郁于豪放之中(吞吐回荡中见抑郁不平) 三、豪放而不失蕴藉 ①借景抒情; ②借典言志;
③感情顿挫有致(层层递进;层层转折)。
四、关于词性问题
《摸鱼儿》
一、有无寄托? 1、三处可疑 ①小序 ②词的内容:何以最痛心于春天的消逝? ③词的主人公身份很奇怪。 2、根据什么原则来判断寄托(三条标准) ①作者身世 ;②词意之全部;③词外之本事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旷者,能摆脱之谓;豪者,能担当之谓。能摆脱, 故能潇洒;能担当,故能豪迈。…
境遇之弗遂,心情之苦闷,东坡有力量将他摆脱 掉,稼轩有力量把他担当起来,作用虽不同,其为有 力量则一。
——(台湾)郑骞 《漫谈苏辛词》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1、动作描写 (“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胸有闷 气又急于行动的英雄形象。 2、自我解剖(三层): ①“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反用典)—— 表明自己不愿作隐士 ; 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反用典)—— 表明不愿去经营自己的安乐窝 ; ③“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正面用典) — —感慨自己年华虚度,无力救国 。 3、歌女的反衬(“倩何人”三句):从儿女情长中反跌 出英雄末路的悲愤。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一、填空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
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一、填空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1、什么是白体?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4、什么是西昆体?三、论述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二、填空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着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四、论述1、柳永词的体式、内容和语言有哪些创新?2、柳永词的主要艺术表现方法有哪些创新?影响如何?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新一、背诵篇目:《醉翁亭记》。
二、填空1、欧阳修议论文《》揭露批评高若讷的卑劣行为,《》针对保守势力驳斥了其谬论;其记叙文如《》一类历史散文言之有物,其亭台记代表作是《》,其文赋代表作是《》;其散文中《》最为简洁流畅、纡徐委婉、平易自然。
宋词单元小结与拓展
当年你率十八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害死耿京大哥的张安国 时,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它为什么这样锋利,斩尽一切不平, 锐不可当? 在诗山词海中遨游了许多年,看过了李清照的莲舟,看过了 白的金樽,看过了李商隐的锦瑟,但最夺目的,还是你的剑!剑 气中,我能觉察你那双充满愤怒和期待的眼睛。 ——广东考生《辛弃疾的剑》
5、小结:
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 词风:豪放、粗犷 典型意象: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杰、高山大江 题材: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人民疾苦、个人抱负 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秦观、李清照 词风:婉约、柔美 典型意象: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梧桐芭蕉、杨柳细雨 题材:单一,多写相思、离愁
被安抚的心灵不会永远平静,风再起时,水面也许还会泛起 涟漪。只有真正的释怀,才是恒安之道。失意之时,寻一方净 土,做一件实事,让那飘渺的钟声安抚我们受伤的心灵。 经历乌台诗案,从仕途的巅峰一下子跌入谷底的苏子瞻对清 风明月,看水落石出,听余音袅袅,释千古之愁。当舟客感慨: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当林和靖去寻“梅妻”的“疏影、 暗香”时,苏子瞻却在孤山寺的钟声里听到了更多。那钟声撞击 着他的心灵,撞碎了旧梦,却又启示了前程。 ——北京考生《说“安”》 水光潋滟,山色空蒙,苏轼在政治的漩涡中再一次被卷 入低谷,被迫远离政治核心,来到这西子湖畔。他看到的不是 自己命运的坎坷,他看到的是西湖如美丽杭城的眉目,一旦淤 塞消失,世间就少了一分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 调动民众疏浚清淤。挖出来的淤泥如何处置呢?他的目光落到 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关于辛弃疾的作文片断: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犹见你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让你有如共工撞 击不周山一般,在一次次的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你悲愤,你无 奈,你拍胸,你哭号,你的震天长啸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 鄙弃。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 不见吾狂耳”。然而,稼轩,你是否看见,千百年来,有一位书生 同样意气方遒,要与你同饮杜康,销妆块垒。稼轩,你不是孤独 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气贯虹,将永载青史,千秋万代? ——上海考生《高处不胜寒》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 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那确是一 把好剑。 当年你学成之后,驾骏马疾奔南下,匡扶宋室时,腰中佩的 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和耿京大哥意气相投,举酒起誓要将金人 赶出大宋,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案上放的就是这把剑吧?
中国古代文学史2网络答案
1.12.0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b)的主旨。
a《清忠谱》b《桃花扇》c《冬青树》d《桃花扇》的主旨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为的是表达兴亡之感。
1.22.0龚自珍的诗歌内容与他()的思想主张一致。
•a尊情•b大同•c“力破余地”•d龚诗“痴”的一面见于其“尊情”主张。
1.32.0和柳永、周邦彦皆可合称具承前启后作用的词人是()晏几道•b贺铸•c秦观•d1.42.0“元诗四大家”之先导的人物是()•a郝经•b刘因•c戴表元1.52.0南宋中期文坛分()•a三派•b•c两派•d1.62.0以四支曲子围绕自己的字、号展开,表现自己傲岸的人格和刚直的气节的明朝散曲作家是()•a冯惟敏•b梁辰鱼•c王磐•d1.72.0影响清代词坛二百余年的词派是()•a阳羡词派•b浙西词派•c湘湖词派•d常州词派1.82.0《水浒传》的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政治和()两个方面。
•a政治•b经济•c文学•d1.92.0“处处为女子张目”的女性文学特征是()•a弹词小说•b元代杂剧•c苏州派戏剧•d1.102.0词作有现代派气息,尤以著名词学理论在近代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是()。
•a刘熙载•b陈廷焯•c况周颐1.112.0被称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的是()•a《长生殿》•b《桃花扇》•c《清忠谱》•d1.122.0堪称宋代词论第一力作的是()•a吴文英《梅溪词》张炎《词源》c周密《草窗词》•d1.132.0清末诗歌变革运动的同时,宗汉魏派的代表人物是()。
•a曾国藩•b何绍基•c郑珍1.142.0鲁迅称赞说:“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的小说是()•a《官场现形记》•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c1.152.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于()•a王禹偁•b欧阳修•c晏殊1.162.0“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作者是()•a沈德潜•b袁枚•c赵翼1.172.0我国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a《水浒传》•b《西游记》•c1.182.0辽代第一位文学艺术家应是()•a耶律洪基•b耶律德光•c1.192.0中国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是()•b《红楼梦》•c《玉娇李》•d1.202.0被王国维称为“元人第一”的戏曲家是()•a关汉卿•b王实甫•c马致远•d1.212.0脂砚斋所谓的“皴染法”指的是()•a全能叙事•b限知叙事•d1.222.0《四溟诗话》的作者是()•a谢榛•b王世贞•c宗臣•d1.232.0嘉道以降,花部诸剧种得到迅速发展。
辛弃疾词题材的拓宽
摘要: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他现存的六百二十六首词作,涉及到文学创作中的方方面面。
这体现出他已经突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观念,认为词适用于各种题材。
关键词:辛弃疾;内容题材;拓宽辛弃疾的爱国词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
他以一种男儿到死心如铁的强烈的执着抒发着英雄壮士的本色。
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南渡词人对于民族社会的深刻的忧患这一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他词中有着更为深刻的批判性和战斗性,是那个乱离时代的真实记录,因此被后人称为“词史”。
而范开在《稼轩词序》中就曾这样写到:“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名自许,有将相之才,过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
”是说辛弃疾并不是为文学创作而写词,只是将词作为一种抒发思想感情的工具而已。
辛弃疾他自己也曾说:“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
”(《念奴娇》)也是旨在表明自己写词造诗不过就是业余活动,而并非主要的工作,他终其一生都在想着“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健康史致道留守席上赋》)的宏伟梦想。
在他爱国词中总是羡慕那些凛然有生气的人物,他常常以“元龙豪气”,“刘郎才气”自比,足见其志向。
身死国破或许是一种悲哀,但是身未死,国已破,却是更大的悲哀。
当现实残忍的磨平了词人的锋芒时,辛弃疾也不过只是一个“洗尽心机随法喜”(《感皇恩》)的老人。
此时词人不再整天梦想着统一祖国,而是认为“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主。
”(《宋史?辛弃疾传》)因此在他退休带湖、瓢泉二十年间他的词的主题便有意向农村生活拓展。
他在春熙元年(1174年),被任命为江东安抚使参议官,次年迁仓部郎官,紧接着开始辗转两湖、江西等地为官。
虽处处有所建树,但却也无奈不被群臣所容,最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弹劾罢官,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
他的田园词内容大致涉及两方面。
一是写乡村田园的风景与风俗。
这样的词以《清平乐?村居》为代表,生动的描绘出了一幅闲适质朴的乡村生活图景,足可以看出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28第二十八讲辛弃疾及南宋词人
后漫游湘鄂维扬,多次寓居合 肥,长期来往于吴越一带。一生飘 流困顿,在贫病交迫中死于杭州。
附现《《《《《 自存白白白续绛 注词石石石书帖 工中道道道谱平 尺有人人人》》 旁十诗诗歌 谱七集说曲
首》》》
长亭怨慢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 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 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 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 堪! 』此语予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 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 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 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 刀,难剪离愁千缕!
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姜白石系 年》附录《白石怀人词考》,作者流寓 合肥期间,曾与勾栏中的姊妹二人有过 一段恋情,并为她们写过好几首情致缠 绵的词篇,此词即其中的一首。
1.主观感情的浓烈 2.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3.语言技巧的开拓
稼轩词的缺点 有时过分散文化 议论太多 掉书袋
·
水 龙 吟
登 建 康 赏 辛心 弃亭 疾
1.学习要点 2.作者简介 3.写作背景 4.思想内容 5.作品赏析 6.辑评 7.思考练习
学习要点
思考题:
1.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2.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运用典故阐述“登临意”的?
3.这首词下阕连用三个典故,试结合全词分析其 深沉寓意。
4.此词中“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这两个动作。 揭示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南宋词总论
词至南宋而繁,亦至南宋而敝。
序》)
—— ( [ 明 ] 宋 徵 璧 《 倡 和 诗 余
辛弃疾对词的开拓
辛弃疾对词的开拓
辛弃疾的政治军事大才不能施展,只好把一腔忠义悲愤之气寄托到词里“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八)存词620多首,是两宋词作最多、成就最高的词人,著有《稼轩词》。
辛弃疾在词方面的成就表现在下列三方面:
一、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
辛弃疾塑造了全新的金戈铁马,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他把自身的人生感慨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具有更深厚博大的内涵;他用词描写农村风光、农民生活,也用词抒发哲理等等。
把词的题材扩大到无事不可言、不意不可入的广阔天地。
二、创造了多彩多姿的词作风格。
苏轼词的豪放主要表现为士大夫的旷达飘逸;辛词的豪放表现为政治家、军事家以国家民族兴亡为己任的慷慨沉郁,雄深雅健。
既有气吞万里的雄豪,又能摧刚为柔,悱恻缠绵,清丽明快,诙谐幽默,不拘一格。
三、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辛弃疾把古文辞赋中的章法、问答体、议论等手法运用到词里,从经史和生活中汲取语言,运用典故,使词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力。
第五编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 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 艺术风格。
辛词风格的多样化,嬉笑怒骂,皆成佳篇; 亦庄亦谐,俱臻妙境。
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 就、地位也最高。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 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开拓 性而言,辛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诩,渴望成就英雄的 伟业,成为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形成 了他豪情激扬的创作风格。
辛词有意“要写行藏入笑林”,注重从人物 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 性形象。 因此其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不仅 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 阶段性特征。
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有深广的拓展。南渡 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 民族社会的忧患,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这一 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 人生的苦闷。
诗人刘过(1154—1206) 是有意识地效法稼 轩。名作《沁园春》即是“有意效稼轩体 者”。
辛弃疾对民族苦难忧患的社会根源有着清 醒深刻的认识,《美芹十论》和《九议》 就彻地分析了南宋王朝的社会弊端。
辛弃疾的词世界还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乡村 风景与乡村人物。给词世界增添了极富生 活气息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如 《清平乐》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第九章
辛弃疾和南宋中朝词人的拓展
12 世纪下半叶 (1163—1206),词坛上大家 辈出,名作纷呈。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 陈亮、刘过和姜夔等词坛主将为代表的“中 兴”词人群把词的创作推到高峰。
第一节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历城人。辛弃疾深谋远虑,智略超群。
辛弃疾与南宋江南词派的发展
辛弃疾与南宋江南词派的发展辛弃疾(1140年-1207年)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词人,同时也是南宋江南词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辛弃疾的作品在中国古代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辛弃疾与南宋江南词派的发展,并详细介绍他们在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方面的贡献。
南宋江南词派的背景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江南地区成为了文化中心。
此时,有着与北方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这种独特背景下产生并逐渐形成了以江南地区为核心的文学流派,“江南词派”就是其中之一。
它以愿景广阔、情感深远、语言优美等特点著称。
辛弃疾对江南词派的影响与贡献文学创作风格辛弃疾对江南词派及后来者在文学创作风格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抒发情感,以豪放激昂的词句表达内心世界,对江南词派注入新的血液。
辛弃疾以其刚烈的个性与才华非凡的文学天赋,使得江南词派在艺术上更加多样化、丰富。
主题思想观念辛弃疾在主题和思想观念方面也为江南词派开拓了新的领域。
他广泛探讨了爱国、社会不公、人情冷暖等议题,并通过诗词表达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关切与思考。
辛弃疾的作品中,既有对时事政治的批评与反思,也有对爱情与友谊的歌颂,这种多样性成为后来江南词派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影响力传承辛弃疾逝世后,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并成为南宋文坛及后世文人所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之一。
许多后来者都将他视为榜样,并在创作中汲取启发。
辛弃疾对江南词派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艺术风格和主题思想上,也在传承与影响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论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对南宋江南词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他的作品和个人贡献,江南词派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多样化的风格,并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创作上的灵感与参考。
辛弃疾以其杰出的文学才华和卓越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坛上耀眼的一颗明星,至今仍被广泛赞美和追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1.12世纪下半叶,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和姜夔等词坛主将为代表的“中兴”词人群把词的创作推至高峰。
2.辛弃疾词的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确立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而与苏轼并成为“苏辛”。
3.辛派词人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词不仅可以抒情言志,而且可以同诗文一样议论说理。
4.词的创作手法不仅借鉴诗歌的艺术经验,“以诗为词”,而且吸取散文的创作手段,“以文为词”;词的语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乐节奏的前提下,也大量融入了诗文中的语汇。
5.词人以一种开放性的创作态势容纳一切内容,利用一切创作手段和蕴藏在生活中、历史中的语言,空前的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
(词体地位的正式确立并得到普遍认同,约始于宋南渡前后。
)6.姜夔、史达祖、高观国、卢祖皋、张辑等人另成一派,形成与辛派双峰对峙的局面。
一、辛弃疾的创作道路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今存《稼轩词》、《稼轩长短句》。
2.创作道路(1)英雄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2)“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3)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3.创作主张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传统。
把词当做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
辛弃疾空前绝后地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
辛词情怀雄豪激烈,意象雄奇飞动,境界雄伟壮阔,语言雄健刚健,有一种雄豪壮大之美。
二、辛词的艺术世界(辛弃疾在词境开拓上的贡献)(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1、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崇拜英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抒写出英雄的精神个性,“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霜天晓角·赤壁》);述说英雄的使命:“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书写英雄的豪情:“横空直把,曹吞刘攫”,“气吞万里如虎”;也写英雄的幽愤:“狂歌击碎村醪盏,欲舞还怜襟袖短。
”(《玉楼春》)激烈难平的怨愤,高度深沉的压抑,飞动跳荡的生命激情,构成了辛弃疾独特的生命情怀。
2、辛词有意“要写行藏入笑林”,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性现象。
因此其词中的抒情人物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
少年:“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沙场点兵的将帅;中年:“和泪看旌旗”(《定风坡》)、“试弹幽愤泪空垂”(《鹧鸪天》)的失路英雄;暮年:“头白齿牙缺”(《水调歌头》)、“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鹧鸪天》)的衰翁。
(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1、辛弃疾弘扬了南渡词人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的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如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辛弃疾对民族苦难忧患的社会根源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因而他的词作有着更为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
如在名篇《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与抨击。
(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辛弃疾拓展词境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
他在词中,表现了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清新自然,极富生活气息。
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和茅檐低小)。
三、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1、意象:大量军事意象群的出现,使作品充满英风豪气。
诸如“倚天万里须长剑”、“却笑将军三羽箭”、“红旗铁马响春冰”等军事意象频出,表现出了男子汉气概的激扬;2、表现手段:以文为词、用经用史。
(1)以文为词:将古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如《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2)用经用史。
曲折生动地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3、风格:亦刚亦柔、亦庄亦谐的多样化风格。
(稼轩利用谐谑词加以改造,借以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社会种种丑行的不满,是谐谑词具有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四、辛派代表人物的词性特点1.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
有《于湖词》,一作《于湖居士长短句》。
张孝祥是南渡词人群与中兴词人群之间的过渡人物,绍兴末到乾道中词坛的着名词人,首推张孝祥,是辛派词人的先驱。
辛派词人是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而从东坡到稼轩,其间的桥梁则是张孝祥,其着名的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堪称是南渡以来词坛上包容量最大的一首壮词。
辛派先驱张孝祥,作词以苏轼为典范,一方面学苏轼的“豪,”以“诗人之句法”。
抒壮志豪情。
另一方面学苏轼的“放”,并兼融李白的浪漫精神,以自在如神之笔表现其超迈凌云之气和潇洒出尘之姿。
风格骏发,自成一家。
艺术境界也别开生面,在词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二张:张元干、张孝祥)2.辛派中坚陆游,“有意做诗人”,对作词心存鄙视,认为词是“其变愈薄”之体。
其词主要内容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愤。
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
放翁风格虽多样,但未融成其独特个性,其悲壮似稼轩但无辛词之雄奇,其豪放似东坡却无苏祠之飘逸,其闲适似朱敦儒却缺乏朱词恬静潇洒,有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
3.陈亮词以气势见长,往往直抒胸臆,语言斩截痛快,风格雄放恣肆,与辛词相似。
但过分外露,缺乏内敛而少余蕴。
4.刘过词有意识效辛词而又自成一家,其词的抒情主人公。
是一位自傲自负有自卑自弃、狂放不羁又落魄寒酸的江湖狂士。
他的《龙州词》,第一次展现了南宋中后期特殊的文人群体——江湖游士的精神风度、生活命运和复杂心态,具有独特的生命情调和个性风格。
【名词解释】1.豪放词派:是我国古代词人的两大流派之一。
豪放派取材广泛,常抒写壮志豪情,描绘奇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
苏轼是该词派的开创者。
苏词冲破了晚唐以来词的“艳科”范围,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品和词的艺术功能,境界雄奇阔大,气势吞吐八方,给词坛吹进了一股豪放雄风。
到南宋则词人众多,其中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大师。
辛词回荡着铁马金戈的爱国主义强音,慷慨悲凉。
骏发踔厉,充满豪情。
豪放词派一直延续到晚清,影响很大。
2.苏、辛:指宋代词人苏轼和辛弃疾。
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故经常并称。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七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词至苏轼,为之一变。
辛弃疾,其词风格多样,多抒写爱国主义热情,他以文人词,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说:“苏、辛并称。
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璧甚少。
稼轩则沉着痛快,有辙可循。
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
”3.二安:指宋代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二人同为济南人,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故并称“二安”。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爱情和自然景色,后期则充满国破家亡的沉痛与悲伤。
她的词善用白描,语言清新优美,形象鲜明生动,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易安体”。
她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词人。
辛弃疾,其词风格多样,多抒写爱国主义热情,他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稼轩词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迄今不废。
”4.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
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
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
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
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健诗独立存在。
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包罗万象”。
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论述题】1.论述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答: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即弘扬苏轼的传统,把词当作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
首先,辛弃疾的词拓展了词的意境,展现出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渴望成就英雄的伟业,他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又拓展出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他明确宣称“要写行藏入笑林”,其词中的抒情人物的形象不仅丰满鲜活,富有立体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
稼轩词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丰满的英雄形象。
其次,是对心灵世界的深广开拓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
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这一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如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辛弃疾对民族苦难忧患的社会根源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在词中,他往往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因而他的词作比南渡词人有着更为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
如他在《摸鱼儿》词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抨击。
辛词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不仅拓展了词境,也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
再次,辛弃疾拓展词境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给词世界增添了极富生活气息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词人用剪影式的手法、平常清新的语言素描出一幅幅平凡而又新鲜的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
2.论述稼轩词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