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cb4c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2.png)
教育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一种常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个体或团体的叙事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教育意义,探讨其中的教育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经验。
教育叙事研究法强调个体的经验和感受,在研究中注重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表达,通过对叙事文本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其中的教育内涵和价值,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启示。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核心在于故事的解读和理解。
研究者通过对教育相关的叙事文本进行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和启示,揭示其中的教育问题和困境,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通过教育叙事研究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体验、情感和思考,为教育实践提供更为丰富和全面的认识基础。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各种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体或群体。
通过对他们的叙事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教育观念、教育体验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其中的教育问题和挑战,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教育叙事研究法强调个体的感受和主观体验,在研究中注重对叙事文本的解读和理解,挖掘其中的教育内涵和价值,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教育叙事研究法在当今教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对教育相关的叙事文本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为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研究过程不仅可以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持。
综上所述,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于深入理解和探讨教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教育相关的叙事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揭示其中的教育内涵和教育问题,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应用将为教育研究领域带来新的思路和启示,为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完善贡献力量。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0ee8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9.png)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一种教育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个人教育经历的叙事来了解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个体的视角和经验,将个人的故事作为理解教育过程和结果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介绍该研究法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首先,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核心是个体的故事。
研究者通过面对面的访谈、观察和文献查阅等方法,收集个人的教育叙事材料。
这些故事可以是个体的教育经历、教育目标、教育挑战等,通过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来了解个人对教育的认识、期望和反思。
其次,教育叙事研究法注重个体的主观视角。
研究者通过对个人故事的解读和分析,揭示个体对教育经历的感受、意义和影响。
这种研究方法鼓励个体参与到研究过程中,促进个体的反思和思考,同时也可以促进教育者对自己实践的反思和改进。
然后,教育叙事研究法强调故事的情境和背景。
个人的教育叙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考虑故事的背景和情境,分析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最后,教育叙事研究法注重个体的发展和变化。
个人的教育叙事并不是静态的,它们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发展。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关注个体故事的变化和发展轨迹,分析教育对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总体而言,教育叙事研究法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个人教育叙
事来了解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个体的视角和经验,注重个体的主观视角和背景,同时关注个体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教育叙事研究法,可以深入了解个体对教育的认识、期望和反思,为教育改进和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法模块介绍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法模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85e4f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6.png)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法模块介绍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它通过个体的叙述和讲述来了解他们的教育经验、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实践。
这种方法将个体的经验和观点作为研究的核心,注重深入了解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意义构建过程。
以下是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法模块的介绍。
1.研究目的和意义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个体的教育经验、观点和实践的意义,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他们对教育的看法和体验。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到小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教育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影响。
这对于制定教育政策、改进教学和提升学生学习成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研究方法和步骤教育叙事研究法主要通过面谈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数据。
研究者可以选择以个别学生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访谈,并通过开放式、深度和结构化的提问方式来引导被访者回忆和叙述他们的教育经验。
同时,还可以运用图像、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帮助受访者表达其故事和观点。
具体的研究步骤包括:(1)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明确研究问题;(2)选择研究样本,确定受访者的年龄、性别、学习成绩等信息;(3)进行面谈和访谈,以及其他数据收集方法,收集和记录个体的叙述;(4)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读,从中提取有关个体的教育经验和观点;(5)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和呈现。
3.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叙述内容的分析和解读来揭示个体的教育经验和观点。
分析过程可以采用内容分析和主题分析等方法,将叙述内容归类、编码和整理,并在比较和对比中找出共同的主题和模式。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研究成果的对照和对比来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实践应用和发展趋势未来,教育叙事研究法仍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叙述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其他研究方法来加强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例如混合研究方法和跨文化比较研究等。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1bf356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3.png)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一种用于探讨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方法。
通过叙事的方式,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被研究者的思想、情感和经验,从而揭示出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教育本质。
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1. 研究问题的确定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问题或目的。
研究者应该清楚地定义研究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要探讨的具体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对象和方法。
2. 数据收集教育叙事研究的核心是收集和分析受访者的叙事资料。
研究者可以通过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受访者的思想、情感和经验,挖掘教育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3. 数据分析在收集到叙事资料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通过对叙事内容的梳理和归类,研究者可以发现模式和主题,找出故事中的关键元素和隐含信息,为研究问题提供答案和见解。
4. 结果呈现完成数据分析后,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呈现。
可以通过文字、图表、表格等形式来展示研究发现,向读者传达研究的目的、过程和结果,使研究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
5. 结论与讨论最后,研究者应该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结论和建议。
通过讨论研究的意义和启示,为教育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从而促进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一种富有启发性和深度的研究方法,通过讲述和解读故事,揭示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研究者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时,应当遵循以上基本步骤,全面而系统地进行研究工作,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教育叙事研究法将为我们带来更深入和丰富的教育认识,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校本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
![校本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d6b8349cf84b9d528ea7a70.png)
校本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1、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
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2、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记录与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是记录教师教学生涯和成长历程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
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
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
杜威指出:“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
”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处于教师发展中心位置。
3、教育叙事示例■例1:意外的观察课(根据湖北黄石市广场路小学教师论文改写)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可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从而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今天依然天气炎热。
我正在上第二节语文课,向学生提出“秋风吹黄了什么”的问题,想由此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秋天的树叶。
突然有一个学生小声叫了一声:“小鸟!”这一叫可让教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议论纷纷,目光不住地搜索小鸟的行踪。
我一看,这下课可上不成了,按照常规,应该迅速制止孩子们的举动。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718e1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f.png)
教育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ENR)是一种以叙事研究为理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旨在在教育学习环境中开展关于学习体验的研究。
ENR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混合访谈和归纳研究的综合方法,它构筑叙事的研究议程,以涵盖关于个体和环境的关系的具体和晦涩的概念,从而构建教育研究领域的叙事范式。
本文将讨论ENR有关研究计划,研究范式,选择研究对象,收集研究材料,数据分析和报告,可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计划:1.定义研究课题:以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为基础,明确ENR研究的研究课题;2. 构建研究议程:从教育实践的叙事视角,构建研究议程,细化研究课题;3. 确定研究范式:根据研究课题,确定适当的ENR研究范式。
二、研究范式:1. 叙事范式:根据研究课题,确定一个适当的叙事方式,构筑一个叙事,将其作为一个可理解的叙事数据框;2. 归纳范式:通过将子叙事收集,整理和分析,以确定共同特征,并将之归结为一个总体结论;3. 混合范式:通过将归纳范式与叙事范式进行混合,将其作为研究最终结论。
三、选择研究对象:1. 定位研究受试者:明确受试者属性,如年龄段,文化背景等;2. 调查受试者:了解受试者的行为、意见和想法的背景,对研究信息的取证;3. 确定研究受试者:根据定位受试者阶段,确定研究受试者。
四、收集研究材料:1. 采访:实施访谈与受试者,收集主观性、客观性叙事数据;2. 观察:伴随受试者开展活动,实时观察,收集活动过程及相关信息;3. 文档分析:分析受试者所受教育的活动、文档资料,以获取相关研究材料。
五、数据分析:1. 整合:将收集到的叙事数据,综合分析,总结出反映研究课题的相关特征;2. 对比:分析数据特征,比较各个叙事细节,归纳出研究结论,构建叙事范式;3. 回顾:客观分析叙事范式,概括并重述研究历程和结论。
六、报告:1. 综报:根据研究方法,整理叙事范式,综报出研究过程和成果;2. 探讨:总结研究过程和获得的结论,探讨叙事研究在教育实践中的衍生意义、特殊性、优势和限制;3. 建议:根据具体研究课题,针对教育叙事研究法总结出促进教育情境中学习及其相关因素的建议。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f18d4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d.png)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旨在探索和理解个体或群体在教育过程中的经历和故事的方法。
通过以叙事为基础,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的本质,它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如学生学习经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和教育政策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包括自传体教育研究、口述历史研究和群体叙事研究。
自传体教育研究是一种通过个体经历的叙述来深入理解教育现象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邀请参与者编写自传,或者采用面谈、访谈等方式收集个体的教育叙事。
在这种方法中,研究者需要仔细分析个体的故事,并从中提取出与教育相关的主题和模式。
自传体教育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挑战和转变,以及个体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口述历史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口述历史的教育叙事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与参与者进行面谈或访谈,记录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整理和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教育历史的不同层面,如教育政策的演变、学校文化的变迁等。
口述历史研究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提供有关历史经验和观点的重要信息,从而促进教育的改进和发展。
群体叙事研究是一种将多个个体的叙事整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群体,如教师团队、学生群体或教育管理者等,并收集他们的教育叙事。
通过对这些叙事的比较和分析,研究者可以发现群体中的共同主题和模式,了解群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共同经历和观点。
群体叙事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多元的视角和理解,从而促进教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如视觉叙事研究和数字叙事研究等。
视觉叙事研究通过图像、照片和艺术作品等视觉材料来进行研究,数字叙事研究则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记录和分析教育叙事。
这些新兴的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研究目的和需求。
总之,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深入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的方法,凭借着叙事的力量,可以揭示个体和群体在教育过程中的经历和故事。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5ff8f50242a8956bece47a.png)
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叙事研究法来源:虎林实验高级中学发表日期: 2013/11/5 7:17:51 收藏到:内容摘要: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一)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西方教育领域内率先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是西方教师职业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现代主...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一)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西方教育领域内率先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是西方教师职业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提倡向“解释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叙事研究转向”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学和心理学对职业生活的研究存在交叉之处,由此产生了整合各方面的研究以推动职业研究发展的需要,导致社会科学研究中关注实践的叙事研究方式,并运用到了职业研究中,教师的职业叙事也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教育叙事研究引起了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
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小学教师以往所掌握的教育研究方法与“教师成为研究者”“科研兴校”的期待相距甚远。
尤其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工作者深刻感受到了滞后的教学实践和先进的课改理念之间的差距。
因此,要真正改进教师日常教学生活,那种能够表达教师个人思想、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对其受到的效果进行反思的教育叙事研究成为能够为教师掌握的有效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指研究者(主要是教师)以故事为手段,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与诠释,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构建教育生活意义的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平民的思维和话语方式”。
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08cc46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5.png)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与意义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以教育教学中的真实事件为研究主题,通过描述和分析,发掘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将研究重心放在教育实践的具体情境中,强调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反思和总结,从而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从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1.案例选择教育叙事研究的案例应该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可以是教育过程中的一次课堂活动、一次师生交流、一次学生活动等。
这些事件应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教育问题或现象。
同时,案例的选择应该符合研究主题的需要,与研究目的相符合。
2.描述与分析在案例描述过程中,应该注重细节的呈现,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事件的发生过程。
同时,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其背后的教育意义和规律。
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归纳、演绎、对比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对案例进行解读。
3.反思与总结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研究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
反思包括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思考,总结则是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提炼,形成一定的理论或观点。
反思和总结是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1.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叙事研究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真实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能够使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增强教育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叙事研究以具体事件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对真实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能够使研究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更好地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教育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叙事研究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反思和总结,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通过研究真实事件,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章 教育叙事研究
![第十章 教育叙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61f50a4a7302768e993998.png)
15
• “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 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 己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量的研究 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 (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 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 法)、数字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 性统计)等,正是通过这种测量、计算和 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第十章
教育叙事研究
第一节 教育研究中的叙事 第二节 教育叙事中的研究
第三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
1
教育叙事
•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
• 每一个人自己度过的时光,更是让人一生 难忘的故事。 • 教育科学研究,伴随着教师和学生的生命 历程,那是一个个叙事研究的故事……
2Leabharlann 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是研究的“事”,是“故事”或 “事件”。 • 教师叙事研究就是研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 活动中所遭遇、所经历的各种事件。
12
•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发生了重 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 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 • 反对那种不顾“人的整体事实”,不从 “整体的人”出发的所谓教育研究的科 学性,主张从人的历史和存在分析入手, 去对人的精神、心灵等内在世界加以体 验、理解和诠释。
13
• 在研究方法论上,从传统的实证主义和 规定性模式,向现象学和描述-解释性模 式转移 • 其核心是批判科技理性、客观主义知识 观造成的非人化境遇,强调人之为人的 精神生活
16
• 法国思想家莫兰把经典科学的理解方式称 为简化范式,与之相对,提出了复杂范式。
• 德国文化教育学的先驱威廉· 狄尔泰认为, 主体与客体是以“体验”的方式相互融合 的,两者构成了一种“生活关系”,教育 研究的真正目的在于把握主体与客体之间 活生生的“生活体验”、“生活关系”, 这样才能透过教育现象看到教育的本质。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af4a4b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3.png)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教育叙事研究法(Educational Narrative Inquiry)是一种以叙事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用于探究教育领域中的问题和现象。
与传统的定量研究方法相比,教育叙事研究法更加注重个体经验和主观感受,能够深入挖掘背后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因素。
本文将介绍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教育研究。
第一步:确定研究目的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
这些目的和问题可能涉及到教育实践、教育政策、教师发展等多个方面。
例如,研究者可能希望了解某个学校改革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或者探究某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第二步:收集叙事数据教育叙事研究法以故事和叙事为核心,因此,收集叙事数据是该方法的关键步骤之一。
研究者可以通过访谈、观察、日志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例如,研究者可以选择对某个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以了解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体验。
另外,还可以观察某个学校的教学活动,并记录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况。
第三步:整理和分析数据在收集到叙事数据之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一步骤可以包括对叙事内容的归类、编码和主题分析等。
通过整理和分析数据,研究者可以发现其中的模式、共性和差异,并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教师叙事的分析,发现某些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或者某些教师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四步:解读和诠释数据解读和诠释数据是教育叙事研究法中的重要环节。
研究者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叙事数据所传递的意义和价值。
他们可以结合相关的理论框架、文献资料和专业知识,对数据进行解读和诠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教师叙事的解读,揭示教师的教学信念和专业发展的路径。
第五步:撰写研究报告最后,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撰写研究报告。
报告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包括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与应用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c09511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9.png)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与应用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以教育实践为中心,采用叙事方式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描述教育实践中发生的事件和故事,来探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和应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实用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概念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它通过对教育实践中的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来探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教育实践的真实性和情境性,通过挖掘故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1.选择研究对象:选择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实践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是课堂上的一个教学案例,也可以是学校或家庭中的一个教育故事。
2.深入观察: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详细了解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和细节,包括事件的发生背景、参与人员、行为表现、情感反应等。
3.分析故事:在对事件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通过与相关人员交流、反思、总结等方式,来获得对事件的深入理解。
4.总结规律:通过对故事的分析和总结,探究教育实践中的规律和特点,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依据和支持。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优势和应用1.真实性和情境性:教育叙事研究以教育实践为中心,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教育故事,来探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研究方法能够真实地反映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依据和支持。
2.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它不需要过多的技术支持和设备资源,只需要研究者具备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即可。
3.促进反思和研究:教育叙事研究通过对教育实践中的故事进行分析和总结,能够促进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和研究能力。
这种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从故事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依据和支持。
四、结语总之,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实用、有效、易于操作的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742db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a.png)
教育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Narrative Inquiry in Education)是一种研究教育领域的方法论,它以叙事的方式探究个体的经验、情感与理解,从而深入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育叙事研究法将讲故事作为一种解释和理解的手段,通过分析和诠释叙述,揭示出教育故事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教育叙事研究法的起源与背景教育叙事研究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研究领域。
在传统的实证研究方法主导的背景下,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反思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认为传统方法难以捕捉到个体的复杂经验和情感。
因此,他们借鉴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叙事理论与方法,发展出了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发展得益于对叙事的深入理解。
叙事作为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基本模式,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和建构自身的身份认同、个人成长和教育经历。
因此,教育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叙事的分析和解读,能够揭示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
二、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核心原则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核心原则是以叙事为中心,关注个体的经验、情感和意义。
具体而言,教育叙事研究法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则:1. 微观视角:教育叙事研究法关注个体的故事,强调对个体经验的详细和深入的描述。
研究者通过深入采访和观察,收集个体故事中的重要细节和事件,并通过分析和解读,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主题。
2. 叙事者的主体性:教育叙事研究法认为叙事者是研究的核心,他们的经验和理解对于教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者通过与叙事者的对话和互动,共同构建并解释故事的意义。
3. 多样性和复杂性:教育叙事研究法强调个体经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育叙事研究关注不同个体在不同时间、空间和背景下的故事,通过比较和对照,揭示教育经验的共同特征和差异。
4. 理论和实践的整合:教育叙事研究法支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研究者应该将实际案例与理论框架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
三、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应用教育叙事研究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层面和领域。
教育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法
![教育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a9c734a32d7375a417808f.png)
教育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法一、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从教育学史来看,教育研究从17世纪就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进,试图去寻求客观的、普遍的和中立的标准,强调把自然科学日益成熟的范式运用于教育研究的尝试,力图寻求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关注方法的独立性和普适性。
这种片面追求所谓的“科学化”的研究范式,造成教育研究缺少人文关怀,远离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
”[1]反对那种不顾“人的整体事实”,不从“整体的人”出发的所谓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主张从人的历史和存在分析入手,去对人的精神、心灵等内在世界加以体验、理解和诠释。
在研究方法论上,从传统的实证主义和规定性模式,向现象学和描述-解释性模式转移。
这种转型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哲学意蕴。
其核心是批判科技理性、客观主义知识观造成的非人化境遇,强调人之为人的精神生活。
人们认识到如果仅仅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价值中立性等原则要求教育研究,事实上是否认了其自身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即人自身的生活体验,导致教育研究中的人的物化,也使研究者自身处于自惭自叹的状态。
以改变宏大规划、理想与项目驱动的方式为实践驱动、学校为本和以人为出发点的方式,这正是近年来教育学界兴起一股以描述和诠释社会经验现象为特征的叙事研究热潮的直接原因。
同时自然科学自身的研究关于复杂性一系列重大发现,冲击着经典研究范式,其吸收了过去被认为只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若干方法论原则。
如历史性的时间观;研究主体介入研究过程的不可避免性;可能研究域到现实研究对象之间选择的意义;研究过程的生成构建等等。
[2]法国思想家莫兰把经典科学的理解方式称为简化范式,与之相对,提出了复杂范式。
因为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已经不得不面对复杂,这也促使我们思考:难道对人、对教育的探究只满足于普遍性的、还原的和分离的原则,满足于寻找简单、线性的因果关系吗?在教育研究何以走向生活体验的问题上,德国文化教育学的先驱威廉·狄尔泰认为,主体与客体是以“体验”的方式相互融合的,两者构成了一种“生活关系”,教育研究的真正目的在于把握主体与客体之间活生生的“生活体验”、“生活关系”,这样才能透过教育现象看到教育的本质。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fda9df910ef12d2af9e7a4.png)
概述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背景
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有一种神秘感,觉得 高深莫测;对教育科研有一种焦虑感,有畏难情 绪,甚至成了教师的一种负担和一块心病;对教 育科研有一种疏远感,总觉得它无法融入教师的 日常教学生活。 (一)迷信定量研究 (二)注重理论研究 (三)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脱节 具象永远大于抽象,生活永远大于理论,理论 研究使鲜活的生命僵化,叙事研究就是要还原有 血有肉的生命。
二、教师如何叙事
(一)教育叙事的基本框架 • 1、问题产生的背景。背景是交代故事发生的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须面面俱到, 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 2、问题情境描叙。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 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 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要有细节的生动描 写。描写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描叙+分析。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的描述。 主要内容结构:背景、问题、细节、结果
•
(二)写教育叙事的要求
•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 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 修补,但不能虚构。 •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 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 问题”或发生的某一起意外的“教学冲突”。 • 3、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叙述要有一个从 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突出戏剧性冲突,有人 物的语言、内心活动,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 世界,不是记流水账。叙述要具体、生动 。
叙事研究是适合于教师的研究方式,它倡导、提 醒教师重新珍视个人经验的意义和价值,鼓励教 师在日常教学生活的积累、反思中蕴育个人教育 智慧。 一、教师叙何事 教师的叙事研究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 教学叙事:教师把自己某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叙述出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 生活叙事 自传叙事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bd48a2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9.png)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一种以教育叙事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叙述进行分析,来探索和了解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育过程。
它的基本目标是深入了解教育现象,为教育改革和教育提供实践改进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1. 选择合适的叙述材料: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叙述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教育者的讲述、学生的反馈、教材的分析等。
在选择时要考虑到材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以及对研究问题的相关性。
2. 建立研究框架: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时,需要建立一个适合的研究框架。
这个框架可以包括研究的目的、问题、理论基础等。
通过明确研究框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叙事分析,从而更好地回答研究问题。
3. 叙事分析: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时,需要进行叙事分析。
叙事分析是指对叙述材料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和解读。
可以通过编码和归纳等方法对叙述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主题、情感、教育观点等。
4. 提取关键意义:通过对叙述材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出其中的关键意义。
这些关键意义可以是某种教育观点的体现,也可以是某种教育经验的总结。
通过提取关键意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教育实践中的内涵和特点。
5. 整合研究结果: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我们需要将各个部分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并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整合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对教育实践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些改进和提升的建议。
6. 完善研究报告:最后一步是完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对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的回答,以及对研究结果的详细陈述和分析。
在编写研究报告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和理解研究的内容。
通过以上基本步骤,我们可以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法来研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现象。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还能够为教育改革和提升提供实践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教师如何做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是适合于教师的研究方式,它倡导、提 醒教师重新珍视个人经验的意义和价值,鼓励教 师在日常教学生活的积累、反思中蕴育个人教育 智慧。 一、教师叙何事 教师的叙事研究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 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 教学叙事:教师把自己某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叙述 出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 生活叙事 自传叙事
叙事,是讲叙故事,包括故事发生的情境,故事的情节, 故事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或心路历程。
(二)何谓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主张“回到事实本身”,返回日常生活,通过 倾听当事人的声音,追寻当事人的足迹,亲历事件本身, 描述具体情境中个体鲜活、丰富、真实的生活状态,对个 人生活片段或生活史进行自然主义叙述,挖掘故事隐藏的 理念,探询故事背后的价值。叙事研究不仅关注人物 (who)时间(when)、地点(where)、内容 (what),更加关注“为什么”(why)。
第七章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 代的西方,自90年代末以来,越来
越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
第一节 概述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背景
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有一种神秘感,觉得高 深莫测;对教育科研有一种焦虑感,有畏难情绪, 甚至成了教师的一种负担和一块心病;对教育科研 有一种疏远感,总觉得它无法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 生活。
研究者需要较长时间地生活于研究现场,通过多 种方式搜集叙事材料,不要轻易地作出判断。
三、搜集叙事材料,形成现场文本
搜集叙事材料,形成现场文本的方法有: 1.口述史 口述史是搜集当事人或知情人的口头资料。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了解具有历史性的问题,比 如一所学校发展的历史,一位优秀教师成长的历 程等。 2.故事 故事可以由口头讲述 , 也可以撰写成文字。 3.访谈 4.谈话 谈话往往能够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是来自已经发生过的教 育事件,是真实可信的教育故事,不是设计的事件。
• 2、人物性。在教育叙事中,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 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 3、情节性。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 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 4、可读性。阅读者可以从叙事报告的故事情节中看到教育 教学影像,清楚的把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影像化的 故事情节提供给阅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 5、感悟性。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 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 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第二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
一、确定研究问题 什么样的研究问题适合用教育叙事研究呢? 1.特殊性问题 a全校学生或者全省中小学生的课余时间安 排问题。 b了解一个优秀生的课余生活是如何过的。 2.过程性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是怎么开展的? 3.描述性问题 a教师如何控制课堂纪律? b某种控制课堂纪律的方式方法是否有效。
(三)何谓教育叙事研究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学者康纳利(Connelly) 和克兰迪宁(Clandinin)首先把叙事研究引入教 育领域。
教育叙事研究是通过叙述教育事例、讲述教育故 事、记述教育经历、描述教育生活等方式记录发生 在校园中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发掘教育背后 的理念,诠释教育内隐的规律,揭示教育蕴涵的意 义,促进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表达人们对教育的 反思,构建日常教学的意义,改进日常教育教学生 活。
•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的描述。
主要内容结构:背景、问题、细节、结果
(二)写教育叙事的要求
•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 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 修补,但不能虚构。
•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 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 问题”或发生的某一起意外的“教学冲突”。
下面几种方法属于实物资料的搜集方法,搜集到的 是已经形成的文本或物品。
6、日记、书信、自传和传记
7、年鉴和编年史
三、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是对研究结果的 处理,即对现场文本的处理方式。
把现场文本按照个案的方式呈现出来,形成围绕一 个人、一个事件、一个机构或者由多个人、多个事 件拼接成的一个或几个完整的故事。
二、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
选择研究对象的原则: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 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
如要了解一所学校是如何促进教师发展的,应选择哪些研究 对象?
在现场工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研究者要与研究 对象建立平等、密切的合作关系。研究者可以通过 大量地长时间地参与现场的活动,与研究对象相处, 让自己逐渐被研究对象接纳为“自己人”,这样可 以获得更真实的信息。
(一)迷信定量研究
(二)注重理论研究
(三)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脱节
具象永远大于抽象,生活永远大于理论,理论研 究使鲜活的生命僵化,叙事研究就是要还原有血有 肉的生命。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一)何谓叙事
叙事,是用书面或口头的方式陈述一个或一系列已经发生 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包括人物(who)、时间(when)、 地点(where)、内容(what)等要素。
5.现场笔记
研究者在现场中参与或者旁观一些现场活动的过程 中,通过观察、现场对话等方式会获得大量的信 息,需要当时做好描述性记录。
研究者总是参照自己的理论背景去观察,因此总会 有所想,有所悟、这些思想火花要以问题、观点 的形式与现场情况一并记录下来。
上述几种方法都是需要研究者在现场与研究对象共 处过程中获取的,渗透着双方的研究关系这一因 素和双方的经验、体验。
二、教师如何叙事
(一)教育叙事的基本框架
• 1、问题产生的背景。背景是交代故事发生的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须面面俱到, 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 2、问题情境描叙。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 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 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要有细节的生动描 写。描写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描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