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理论简介20101028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理论
(2)社会主义国家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产阶级国家和政党的外交中,创立 具有自己品格和作风的外交理论,规定了工人阶级政党 在执政和非执政条件下的外交应该遵循的理论原则、战 略策略、方针路线和目标任务,摆脱了传统外交局限于
政党、地区、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狭隘框框,站在社会进
步和世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的高度进行思考和决策,坚 持反对大党主义、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在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同时,还积极致力于构建和平、 平等、合作、进步的新世界。
4、理论特点——开放的、与时俱进的
尼古拉· 伊凡诺维奇· 布哈林
二、发 展 阶 段
1、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创阶段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思以科学的世 界观剖析世界的阶级划分与对立,“洞悉国际政治 的秘密”,揭示了国际政治基本问题的性质和发展 规律,提出了工人阶级政党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 的基本原则,形成了最初的科学理论体系。
2、列宁、斯大林的继承发展阶段
在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列宁 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国际政治理论为指导,揭 示了世界由阶级划分与对立发展为压迫与被压迫两 大民族的划分与对立所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原则, 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奉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 的新思想。
斯大林继承列宁的思想,分析了世界形成社会主 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两大对立阵营产生的新问 题和新的世界大战的形势,提出了工人阶级政党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新的
世界战争是能够制止的。” 第二阶段,1957年至1963年:提出“存在 着战争可以避免和战争不可避免这样两种可能性”。 第三阶段,1964年至1976年:提出“世界 战争不可避免”,要“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 争”。
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本书简介: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从国际体系出发,在分离和还原的工作基础上,建构了国际政治的系统——结构研究框架,从而提出了华尔兹著名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
在这一理论中,通过精简和细致严谨的推演,华尔兹为我们呈现了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体的位置以及互动关系。
并且指出各行为体的活动是由国际结构所呈现的压力所决定的。
本书是当代国际政治领域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之一,也是引用频率最高的著作之一,已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经典著作。
本书共分9章。
第一章阐述了理论究竟是什么,以及演绎理论较之归纳理论的优点。
第二、三、四章批评了还原主义方法为什么不能够解释国际政治结果,第五章阐明政治结构是如何产生的,第六章考察了无政府状态的特性以及国家在系统中预期的可能变化,第七、八、九章则对国际政治的结构理论进行检验,这三章比较了不同的国际系统,并对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时,行为与结果会有什么样的差异进行了阐述。
按照作者所言,本书试图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试图对已有的重要国际政治理论进行批判性考察;第二,力图建立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理论;第三,对新建立的理论进行检验。
读过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后的一些感想探析单元属性、动机及互动对结构的影响华尔兹在定义系统结构时,抽象掉了单元属性把国家可能有什么样的政治领袖、社会和经济制度及意识形态信仰等因素抛开,且认为结构的决定因素只是S•F•纳达尔所指出的联系的一个方面,即单元在彼此的联系中所处的地位(即如何排列和定位),而忽视了单元的互动。
但我认为,尽管结构是根据单元的排列方式来加以定义的,并且结构是随着单元排列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单元排列方式的形成存在及变动有其本身单元层次的原因,就是被华尔兹在定义结构时忽略掉的单元的属性、动机及单元之间的互动。
本文就单元的属性、动机及互动是如何影响单元的排列方式进而影响结构的存在及变动这一问题发表以下几点认识。
1尽管结构从表面看只是由单元的排列方式决定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造成这种排列方式的原因,这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单元的性质、动机及相互之间的互动。
政治学国际政治理论知识点
政治学国际政治理论知识点国际政治理论是研究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现象的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框架和主要概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国际政治理论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相关议题。
一、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派,其核心观点是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者,追求国家利益是其行为的核心动机。
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是一个无情、竞争激烈的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基于权力和利益的斗争。
著名的现实主义学者有麦金德尔、弗吉尼亚·艾兹、汉斯·摩尔斯坦等。
二、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对立面,强调合作、相互依存和国际法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并非唯一的行为者,非国家行为者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自由主义强调规则、合作和民主价值观的推动力,认为这些因素能够促进国际和平与繁荣。
著名的自由主义学者包括凯特·纳什、约瑟夫·奈等。
三、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国际政治是由各种构建的观念、权力关系和身份认同所决定的。
在建构主义的眼中,国际政治并非纯粹源于国家利益和权力斗争,而是由国际社会中的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所决定,这些交流和行动是在特定的意义和文化框架下进行的。
著名的建构主义学者有亚历山大·文登罗斯、贾基·伊夫斯等。
四、依赖理论依赖理论是一种批判理论,强调国际关系中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依赖理论认为贫穷国家的发展受到富裕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国际体系对其不利。
依赖理论的学者认为,需要通过改变国际现有的经济及政治结构,来解决发展差距的问题。
著名的依赖理论学者有安德烈·弗朗克、费尔南多·亚历山德罗等。
五、国际制度主义国际制度主义强调国际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认为这些规则可以促进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之间的合作和稳定。
国际制度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建立并维护国际秩序和规则,可以减少国际冲突和促进国家利益的实现。
国际政治学理论
《国际政治学理论》(梁守德洪银娴)笔记读书札记2010-03-01 21:25:21 阅读238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导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特色1. 国际政治学主要围绕权利、权力、利益来认识和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
任务:揭示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及其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国际政治学属政治学范畴,但两者根本任务不同。
政治学的特定任务:研究国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的一般规律。
国际政治学的特定任务:研究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的一般规律。
3. 国际政治学不能等同于国际关系学。
国际政治学突出政治角度,以权利、权力、利益为中心,强调的是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重点研究国际社会中政治关系、政治现象和经济、文化的政治影响。
国际政治学的永恒主题:战争与和平。
——国际关系学突出研究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的总和,重点研究国际社会中各种关系的相互关系。
4. 国际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国际社会中政治体系、格局、秩序的形成和演变的规律。
5. 国际政治行为体=国际性阶级政党+世界性民族解放组织+国家[最重要]+国际组织——行为体相互作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体系、格局、秩序。
国际社会就是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总和。
其中世界经济体系、格局、秩序是联结国际社会的纽带,是国际社会运转的基础。
国际社会行为体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相互作用都具有政治性,因此国际政治体系、格局、秩序即国际社会的集中体现。
6. 国际政治主要表现为以权利、权力、利益为核心,以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为依据的种种关系,是战争与和平、强权与民主、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等现象的总称。
|| 国际政治是行为体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有机整体主要表现为体系,也包括其结构(格局+秩序),是[1]国际政治体系、[2]国际政治格局、[3]国际政治秩序的总和。
(国际政治学研究对象的三层次:[1][2][3]—动态范畴)7. 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国际政治学理论解析
国际政治学理论解析国际政治学理论是指对国际政治制度、诸国间相互关系以及国际政治行为影响的研究。
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国际政治理论都基于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思想,以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和谈判为中心,认为国际关系是由各国的自利行为决定的。
首先,实证主义是一个主要的国际政治学理论,以国家实力和实力博弈为基础。
它认为,国家应该开展实力游戏,以期获得自己所希望的结果,一个国家应该努力在世界舞台上取得范围更广的影响力,以实现国家利益和自身安全。
因此,实力主义支持军事行动,鼓励强硬政策,让国家强有力地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呐喊。
其次,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另一个主要流派,也是冷战时期有力的理论。
它认为,国家之间有着持久的冲突。
每个国家都谋求取得其自身利益,受到国际关系政策、政权类型以及安全重点等处于不同环境的制约。
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支持国家道德行动的不平等性,认为一个国家可以采取更强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其他国家只能无奈地接受。
最后,最近出现的反现实主义理论挑战了过去的现实主义观点。
它强调合作和利益的共享,而不是冲突的核心思想,它对军事博弈持怀疑态度,而是更加重视外交手段以追求共同利益。
反现实主义理论同时也认为,政治制度以及其他内部政治变量也可以影响国家间关系,政治系统可以影响国家之间合作的程度。
总之,国际政治学理论中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反现实主义都是主要的思潮。
它们对过去的国际政治事件和当今的政治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政治决策者提供参考,促使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达到共同博弈的目的。
国际政治理论
肯尼斯·华尔兹在1979年出版发行了他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从而拉开了国际政治学新的一页。
这本书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并且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成为该领域被征引频率最高的著作之一。
华尔兹的贡献在于,首先他将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引入国际政治学研究,并且建立了一套纯粹的系统理论,较之以前的学者,他的结构主义运用的更为精确,从而使得结构与系统的观念成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并为"无政府状态"这一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第二,华尔兹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和理论假设,是继汉斯·摩根索之后现实主义理论的大师;第三,华尔兹的研究引出了80年代国际政治学的大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如基欧汉等人,将结构理论和自由主义传统结合起来,逐渐发展出了新自由主义理论,在随后,由于制度经济学,尤其是博弈论方法的引进,新自由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逐渐与以华尔兹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理论分庭抗礼。
直到90年代初,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二分天下的局面。
而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华尔兹密不可分。
本书可以大致分三部分,首先,在这本书的一开始,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阐明一个符合国际政治学要求的理论应该是什么样子,并且做了大量的说明。
之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也就是结构理论的框架,并结合现实主义的假设发展出一种新的现实主义理论。
在书的最后部分,作者将自己的理论运用于国际经济、军事和国际事务管理,并且考察了结构如何在这些领域中发生变化。
本文重点在于前两部分。
在第一部分,作者首先区分了规律和理论,分析了将理论看作规律的集合所造成的混乱,分析了归纳法在寻找规律时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在理论建设中的局限。
他提出"我们所认识的现实本身只是长久以来在脑海中经过构建和在构建所形成的精巧的概念。
现实产生于我们对无限材料的选择和组织。
如何选取材料以及如何安排,关键的问题在于找出归纳法所必遵守的准则。
"如果说"规律指恒定不变的或可能存在的因果联系"那么,理论的作用是解释这种联系因何存在。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主要理论资料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主要理论【1】四个阶段,四次论战:第一阶段: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论战,20世纪30、40年代第二阶段: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的论战,20世纪50、60年代第三阶段: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论战,20世纪70、80年代第四阶段: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20世纪80年代至今【2】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1)核心要素哲学观:性恶论;冲突论;不变论政治观:非道德追求行为体:国家中心主义互动观:冲突论体系观:无政府状态无法改善(2)思想渊源A、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B、马基雅维利的现实主义思想C、霍布斯的现实主义思想:自然状态与安全困境(3)古典现实主义1、卡尔·尼布尔,《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2、爱德华·卡尔,《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3、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4、主要观点: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政治是受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的;以权力界定利益是普遍适用的,利益直接支配着人的行动,而权力是利益得以实现的保障;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取决于制定外交政策的具体政治、文化环境;道德和政治行为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对立,普遍的道德标准并不能以其抽象的公式运用于国家行为;普遍的道义法则与特定的国家道义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后者是与权力和利益紧密联系的;政治现实主义同其他学说的区别就在于它强调政治领域的独立性,强调权力政治的作用。
(4)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1、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 1930-),《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全球政治经济学》2、肯尼斯·沃尔兹(Kenneth Waltz, 1924-),1959年《人、国家与战争》、1979年《国际政治理论》3、主要观点:A、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三大修正B、结构定义:排列原则、单元的属性和能力的分布。
国际政治理论PPT
主讲人:李京 专业:政治学
作者简介
肯尼思· 华尔兹 名字又被翻译做沃尔兹 1924年6月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 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任教。曾担任美国对 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等职,并荣获"詹姆斯· 麦迪逊 政治科学杰出学术贡献奖"。 1994年退休,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终身荣誉教授。其主要 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对外政策和民主政治》(1967) 《国际政治理论》(1979)。其中《国际政治理论》一书自出版以来便 被誉为"当代经典",迄今为止是国际关系学界影响最大、引用率最高 的著作。
谢谢观看!
第二章还原主义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还原主义理论”:集中讨论了几个采用不同研究方法的理论,来思
索不同类型理论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2 还原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内部力量产生外部后果,国际系统也只不过
被视为一种后果而已。
3 还原方法:为了解释某一集团的行为,从而对其组成成员的心理进行
研究的方法,其实质是通过研究各组成部分来理解整体。
内容要点
1.
2.
3. 4. 5.
6.
7. 8. 9.
规律与理论 还原主义理论 系统方法与理论 还原方法与系统方法 政治结构 无政府秩序与均势 结构性原因与经济效果 结构性原因与军事效果 国际事务管理
第一章规律与理论
理论定义:
一,它被视为关于某一特定行为或现象的规律的集合或系列。但理论并非 只是规律的集合,而是对规律的解释,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规律指出 恒定不变的或可能存在的因果联系,而理论则解释这种联系为何存在。 二,即理论解释规律,规律有别于理论,区别之一就在于规律可以被发现, 而理论只能被构建。如果假设得到确认,便被称之为规律。而理论只能通过 简化来建立,简化使发挥作用的基本要素得到彰显,并揭示出必然的因果联 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
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摘要】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是一种全面分析国际政治体系的理论框架。
本文从国际政治系统的特点与结构、国际政治系统中的国家角色、国际政治系统的权力结构、国际政治系统的稳定与变化以及国际政治系统的发展与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国际政治系统的系统性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体系中各个国家的相互关系以及全球政治的发展趋势。
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也对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可以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应对国际政治挑战。
在未来,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仍将继续发展,为国际政治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视角。
通过深入探讨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环境。
【关键词】国际政治、系统理论、国际政治系统、国家角色、权力结构、稳定与变化、发展与趋势、重要性、实践启示、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概述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用于分析国际政治领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一理论认为国际政治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其中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各个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在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中,国际关系被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各个国家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些国家之间不仅相互竞争、合作,而且彼此之间的行为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
国际政治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其中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系统理论强调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强调国际政治领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中各种复杂的现象和问题。
通过系统理论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预测国际关系的走向,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国际政治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2. 正文2.1 国际政治系统的特点与结构国际政治系统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系统。
在国际政治系统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小国家、大国家等,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国际政 治理论知识总结
国际政治理论知识总结国际政治,这个看似遥远却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充满了复杂的理论和多变的局势。
它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权力博弈,更是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国际政治的一些重要理论知识。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它强调国家的利益和权力是国际关系的核心驱动力。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威机构来维持秩序。
因此,国家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和生存,必须追求权力。
国家被视为理性的行为体,会权衡各种行动的成本和收益,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权力在这里不仅包括军事力量,还涵盖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例如,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往往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现实主义理论在解释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竞争方面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比如,在资源争夺、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国家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强硬的立场。
然而,现实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过于强调权力和利益,而忽视了国际合作和道德因素的作用。
二、自由主义理论与现实主义相对的是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并非仅仅追求权力,它们也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
自由主义强调国际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多边的国际组织、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可以规范国家的行为,促进国际合作。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就为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一个平台。
此外,自由主义还关注经济相互依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使得它们更倾向于通过合作来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
不过,自由主义在面对国际冲突和一些国家不遵守规则的情况时,其解释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挑战。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新兴流派。
它认为,国际政治的现实并非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实,而是由国家之间的互动和观念建构而成的。
国家的身份和利益并非天生固定的,而是在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中形成和改变的。
(推荐)第十五章国际政治知识点
第十五章国际政治政治学原理2009-10-31 22:08 阅读5 评论0字号:大中小本章知识点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在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通过各种国家政治行为主体的交互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即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国际政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体现在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章和规则之中,并随着国际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掌握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认识主权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和国际政治格局,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政治发展的新规律。
第一节国际政治的含义本节概述: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从本质上讲,国际政治是各主权国家的国内政治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相互作用。
各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性利益要求,是其在国内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益的对外延伸。
各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事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国内政治服务的。
同时,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之间又存在很大区别,两者在是否拥有公共权威、利益构成和政治行为主体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节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并探讨了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点1:国际政治的含义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
它首先和主要发生于国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间。
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
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即国际社会中具有特定的利益和主张、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能力和稳定的组织形态的实体。
第二,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在这些关系中,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基本政治关系,而国际政治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或是由国家之间政治关系派生出来的,或是围绕着国家之间关系产生的,因此,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它影响和制约着其他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国际政治学课件 第二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
• 肯尼思· 沃尔兹 :《国际政治理论》
五、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
罗伯特· 基欧汉
约瑟夫· 奈
• • • •
(一)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假设 1.对人性的乐观态度 2.对国际关系是合作性而非冲突性的确信 3.对进步的信仰
• 根据新自由主义关于合作的国际关系的不同 论点,新自由主义可分为四个派别: • 社会学自由主义 • 相互依赖自由主义 • 制度自由主义 • 共和自由主义
二、现实主义学派(Realism)——一种经久不衰的理论 范式 (一)现实主义的思想渊源 1.修昔底德 2.马基亚维里 3.霍布斯 (二)现实主义理论假设 • 第一、国际体系以国家为基础,国家是国际体系中 主要的和统一的行为体。 • 第二、从悲观主义的人性观出发,国际政治的本质 是冲突,即无政府状态下争夺权力的斗争。 • 第三、现实主义规范性理论的核心是国家的生存和 安全。 • 第四、国家本质上是根据国家利益进行决策的理性 行为体。
第二节 西方国际政治学主要理论流派
• 一、理想主义学派(Idealism)(规范主义理论 Normative theory) 主要观点是: 第一,人性善的哲学基础。 • 第二,强调国际合作。 • 第三,主张充分发挥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的作用。 • 第四,倡导并实践集体安全原则。 • 第五,重视国际道德的作用。
• 二、国际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 国际政治学自形成至今,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 1、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德国学者泽姆比把1919年5月30日视为国际政治学 的诞生日。 • 2、西方完整的国际政治学的确立时期(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初期至60年代) 194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汉斯· 摩根索发表了其 著名的《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一 书 195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昆西· 赖特出版的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 3、国际政治学在全球范围内大发展的时期(20世纪 70—80年代) • 4、冷战结束后的新发展(90年代以来)
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
浅析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摘要:在对经典现实主义等国际政治方面相关理论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肯尼思·华尔兹在其经典著作《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新现实主义(又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国际政治理论》这本书理解的基础上,再对肯尼思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进行评析。
关键词:结构现实主义;系统;权力;无政府状态;古典现实主义华尔兹是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他被视为新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是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提出了国际关系的新结构主义理论。
该书一经出版就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著者凭借该书的精彩内容和影响也被称为国际政治理论的大师。
文章作者试图在通过《国际政治理论》这本书分章介绍的基础上以阐明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的要义,在对其的理论要义总结之后对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再进行批判式分析。
1、肯尼思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的要义《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一共分为九章。
在第一章中华尔兹主要论述了理论是什么。
作者通过使用比较法对理论与规律进行比较,得出了理论的含义、简化理论的四种方法以及对理论进行检验的七个步骤。
在理论的含义方面,作者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理论与规律的不同。
第一,“规律指出恒定不变的或可能存在的因果联系,而理论则解释这中联系为何存在”[1](p6)。
第二,“规律中的每一个描述性术语都是与观察和实验的过程相联,只有经过观察和实验的双重检验,规律才能够成立。
而在理论中,除去描述性术语之外,还包含有理论范畴。
”[1](p6)。
第三,“规律是对事实的观察,而理论是为了解释事实而进行的思辨过程”[1](p7)。
第四,“规律恒久,而理论则变化不定”[1](p7)。
因此,“理论是头脑中形成的一幅关于某一有限领域或范围内的行动的图画。
”[1](p9)。
在简化理论的方法上,作者提出了四种途径,即分离、提取、归并、理想化。
当建构出了一种理论后,还有必要对理论进行检验。
浅析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
浅析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在对经典现实主义等国际政治方面相关理论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肯尼思·华尔兹在其经典著作《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新现实主义(又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是这一学科知识谱系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
而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则是新现实主义(或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力作。
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出现以前,国际关系理论很难称得上是一种真正的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刚刚从传统的人文主义式的思辨中挣脱出来,便马上涌向了科学行为主义的怀抱。
与此同时,系统论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也才方兴未艾,国际关系学界对于国际社会的认知方法和自身理论的构建方法都有了一个巨大的反思。
《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出现以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也很难达到肯尼思·华尔兹所认为的要求。
它们更多的是以一种批判性姿态出现,对于传统的理论进行批评和修补,很难称得上是简约的、抽象的、自洽的和可验证的。
这并不是说《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科学的分析国际政治/关系的理论,而是它指出了一个合格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特征,指出了过去国际关系分析中思维方法上出现的混乱与谬误,区分了单元和结构因素,提出了真正的国际系统分析法应该是怎样构建的。
肯尼思·华尔兹在《人、国家与战争》一书中首次提出对于国际政治问题的分析应当从单元层次(人性和国家)及国际社会环境层次两个方面进行。
而在本书中华尔兹进一步论述,认为单元的排列形成结构,单元和结构共同构成国际社会系统。
全书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从第一章到第六章,作者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合格的理论应当是怎样的?系统分析法和还原主义分析法有何区别?系统结构为什么以及如何对国际政治结果起到限制性作用的。
第七到第九章作者采用系统分析法来论证为什么两极系统是最稳定的国际系统,以及大国是如何利用“极权”对国际事务进行管理的。
作者开篇首先对规律和理论进行了概念上的区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学、历史学和哲学等。
其中,国际政治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结合这一题目,围绕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展开讨论。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际政治观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际政治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它强调了国际阶级斗争的存在。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各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国际事务中发生冲突。
其次,马克思列宁主义强调了帝国主义的存在和作用。
帝国主义被视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对外扩张、经济控制和殖民主义等手段实现利益最大化。
最后,马克思列宁主义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
无产阶级应当团结起来,共同抗击帝国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国际化。
二、国际政治理论与经济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认为,国际政治是国家经济基础的延伸和反映。
国际政治的变化往往受制于经济条件和经济力量的变化。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国家的对外政策和行为都是为了保护国家经济利益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对外扩张和掌控资源来获取经济利益,同时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命运。
因此,经济基础决定了国家的国际政治行为。
三、阶级分析与国际政治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中,阶级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的阶级状况和利益冲突,可以揭示国际事务中的根本矛盾和冲突。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对外扩张和控制经济资源,实现本国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对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造成剥削和压迫。
因此,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成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核心。
四、恢复民族尊严与国际政治在国际政治领域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关注的还包括民族问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是剥削和压迫的源头,损害了各国人民的民族尊严和权益。
因此,恢复民族尊严成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目标之一。
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
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N. Waltz)的《国际政治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
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沃尔兹坚持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假设,忽略个人或国家层次而关注体系层次,提出起着约束性和分配性作用的结构概念,从而构建起国际政治系统理论。
结构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系统理论自产生以来受到众多批评,一部分是源于学界对这一理论的误读,另一部分则是由于理论本身的缺陷。
虽然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存在不足之处,但它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标签:国际政治理论;结构现实主义;体系层次;结构1979年《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出版,引起了国际政治理论界的轰动。
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理论》已成为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著。
而该书也使其作者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N. Waltz)赢得了“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创始人”的地位。
〔1〕全面了解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对研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理解国际政治中一些重要现象。
本文将阐述《国际政治理论》的假设、观点与推论,并选取针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最具代表性又最具争议的批判进行归纳并做出回应。
一、假设、观点与推论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建立起一个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
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沃尔兹首先在第一章对规律与理论进行区分,界定了理论的含义并明确了建构理论的重要性。
第二章到第四章则对一些流行的传统主义理论以及系统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犯了还原主义的错误。
第五章到第六章沃尔兹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系统理论,而在该书的最后三章,将这一系统理论运用到经济、军事和国际事务管理中。
下面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假设与观点,并集中解释为什么沃尔兹忽略国家、个人两个层次,而着重关注国际系统层次作为其建构理论的基础这一问题。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行事奉行的根本 原则是?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 ——帕麦斯顿
华盛顿的名言—“除了国家利益,人们别指望 政府会在任何其它基础上不断地采取行动”。 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解冻,1972年美 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当 他走下飞机,对前来迎接他的中国总理周恩来 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 而来的。”
现实主义 (1),形成的标志:1939年7月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爱德华· 卡尔:《20年 危机——国际关系研究导论》. 成熟:1948年汉斯· 摩根索:《国家间的政治》. (2),内容: A,人的自私本性和生存意识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意志”.国家权力 在国际关系中也表现出这样的权力意志. B,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各主权国家的国家利益和权力不可调和. C,国际关系学应着重研究现状,以寻找国际间权力斗争和利益分配的 规律. 实践:遏制理论和冷战政策,50年代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 策,60年代的灵活反应战略和核威慑理论,70年代尼克松主义,均势战 略和缓和战略.
• 进攻性现实主义(offensive or aggressive realism)
进攻性现实主义者强调国际体系的霍布斯主义性质, 在其看来,国际体系中的无政府状态决定了安全的稀 缺性,为获取安全而展开的激烈竞争迫使国家采取进 攻性的战略,结果便常常导致冲突和战争 • 《大国政治的悲剧》 米尔斯海默 国际政治中进攻性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品,核心观 点是,由于缺乏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并能保证彼此不 受侵犯的中央权威,国家总是要保留用来进攻的军事 能力,加上国家永远无法得知其他国家的意图,因此, 国家之间的互相防备以及冲突不可避免。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 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 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证
现 实 主 义
自 由 主 义
马 克 思 主 义
英 国 学 派
女 性 主 义
后 现 代 主 义
解 析
后续课程
政治学概论的国际政治学部分 (每年秋季学期)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史 国际安全 国际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导论 (每年春季学期)
在边缘的坚持:女性主义的挑战
性别(gender )与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Feminism )与性别平等 对国际政治核心概念的重新诠释:利益、理性、 权力与安全 对三大理论流派的挑战:国家力量、个人自由、 市场竞争以及阶级斗争对社会性别的塑造与忽视 以性别、家庭、责任、合作的多元思考挑战对物 质利益的单一追求 走向后现代主义
对传统理论的挑战:概述
传统理论内部的挑战者:马克思主义 传统理论的共同特征 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科学主义 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理性主义 解析流派对传统理论的挑战以理念为基础 国际政治学主流理论的演变: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建构主义
走向主流:建构主义的挑战
物质利益与理念(ideas) 理念-认同(identity)-利益-行为 应用一:国际无序状态的理念基础 应用二:国际安全问题的理念基础 应用三:国际经济合作的理念基础 理念的纵向构成:文化、历史、社会结构 理念的横向构成:国际/社会实践、社会化与规范 建构主义的一般研究方法:过程追踪与历史比较
国际政治理论的“另类”:英国学派
英国学派(the English School)概述 核心概念: 1、源头: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ystem)——国家 间的关系 2、高峰:国际社会(international society)——国家 间的社会关系(共同利益、共同价值) 3、发展:世界社会(world society)——跨国社会、 国家社会与人际社会的融合 研究方法:古典式的人文主义研究传统(反对科学主 义、强调整体主义、展示人文关怀) 连接实证、解析与规范三个维度
国际政治理论简介
《政治学概论》国际政治学第六讲
三大传统理论的基本比较
现实主义
理论背景 国际政治学 理论流派 悲观 国家 政治主导 加强国家实力
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
思潮的一部分; 思潮的一部分;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乐观 个体 政经并存 保卫个人自由 历史观 阶级 经济决定 反对资本主义
基本态度 分析单位 政经关系 政策倾向
国际政治经济学 (隔年春季学期)
比较政治经济学 (隔年春季学期)
朱老师联系方式
tianbiao@ 62767665 办公室:廖凯原楼三层303 本学期答疑时间:每周四14:00-17:00
经典选读
基本阅读: 白云真、李开盛 著,《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概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第五、六、七、八章。 经典选读: 秦亚青 编,《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经典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三、四编。 [美]温特 著,秦亚青 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美]卡赞斯坦编,宋伟、刘铁娃 译,《国家安全的文化:世界政治中的 规范与认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英]布尔 著,张小明 译,《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第2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美]丝维斯特 著,余潇枫、潘一禾、郭夏娟 译,郭夏娟 校,《女性主 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