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igma标准差效益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sigma 6sigma简介

6sigma简介

6sigma简介

DMAIC五阶段

DMAIC五阶段

DMAIC五阶段

DMAIC五阶段

6标准差效益比较

3标准差公司与6标准差公司之差异

推行6标准差的公司

推行6标准差的公司

推行6标准差的公司

推行6标准差的公司

以6sigma达成企业三目标

6sigma品质指的是在制程、

产品设计、服务或交易流程中,

每百万件中只允许3.4件的不良发生,

然而其目标并非在于达到6sigma水准而已,

真正目的是要透过6sigma活动,

结合公司策略方针,达成消除潜在成本、

创造顾客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1987年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在乔治‧费雪(George Fisher)的主导下,首先提出6sigma,之后1995年联讯(Allied Signal)及奇异(GE) 公司也投入6sigma的推动,以有组织并系统化地结合改善活动与获利的关连,有别于过去只专注品质改善,未直接与利润给合的做法,因此6sigma不但改善了品质相关问题,更大幅提升企业的获利,也形成一股风潮。

以6sigma达成三项目标

⏹6sigma品质指的是在制程、产品设计、服务或交易流程中,每百万件中只允许3.4件的不良、缺失或错误发生,换句话说,长期(Long-term)的DPMO(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是3.4ppm,然而其目标并非在于达到6sigma水准而已,真正目的是要透过6sigma活动,结合公司策略方针,来达成下列三项目标:

1. 消除潜在成本

⏹指第一次未将品质做好,所必须付出的重工(Rework)、报废处理的人工、时间及材料的成本,即所谓隐藏的工厂(Hidden Factory)成本,在公司内是一种毫无价值而且在计算制造成本时常被忽略的部分,如同冰山一角可见的部分,但若是加上冰山下不可见的部分,例如品牌形象受损、交期延误、订单流失、计画重做、库存成本增加、频繁的设计变更等等,合计其不良品质成本(Cost of Poor Quality)约占营业额的15~20%。6sigma就是让这些潜在的成本损失摊开,并予以解决。

2. 创造顾客价值

⏹顾客需求会随着时空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可由顾客的声音(Voice of Customer)去发觉使用者对产品特性、功能的期望,并经由设计转换为具体可行的需求,如此才能创造其价值。依据日本TQM大师,Noriaki Kano对顾客需求做了以下分类:(参见图一)

■Must be:顾客认为必要的需求,若是缺乏该项,必然觉得不满,即使需求被满足,顾客亦不见得满意。

■More is better:代表需求与满意度的关系呈线性的,项目提供愈多,满意度愈高。

■Delighter:这类需求未被满足也不会引起失望与不满,若被满足的话,顾客必觉得特别满意。

3. 提升企业竞争力

⏹6sigma为企业所带来的效益,若以3sigma与6sigma做一比较,将可发现其显著的差异。

(参见表一)

表一

6sigma

⏹所以6sigma除了提升品质、消除损失(Loss)、增加收益外,将量化数据有组织、有系统的分析,建立标准化管理,形成良性的企业文化。相对而言,也就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6sigma可应用于制造流程、设计开发及服务或交易流程,除执行细项内容不同之外,其推展的步骤原则大致相同。掌握推动成功的关键因素

⏹当我们了解摩托罗拉及奇异公司在这几年推动6sigma的效益时,极易陷入「依样画葫芦」的迷思中,因此花大把银子送员工去学习黑带课程,希望回到公司可以带动6sigma的风气并创造效益,然而事与愿违,许多企业都因未仔细评估及营造6sigma基础环境下,贸然行事,最后草草收场。国内企业欲成功推动6sigma须掌握下列关键因素:

关键因素

⏹ 1. 选择理论与实务兼具、经验丰富的顾问,协助公司推展6sigma,可缩短自行

摸索的时间,并弥补不足之处。

2. 最高主管的支持及参与,尤其活动开始之初,由上而下带动较易推展,高阶主

管应改变以往借口充分授权部属,采取不闻不问的方式,如此一来不但无法了解属下项目进度状况,也无法进一步沟通。

3. 谨慎甄选适当的项目经理及项目负责人,除了专业知识、能力外,也要具有适

合的人格特质,例如沟通、协调、领导能力强、受同仁尊敬、对公司忠诚度高……等。

关键因素

⏹4. 让6sigma活动融入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勿让员工产生有额外工作的感觉,或另设专人进行,以免提高人事费用成本。

5. 项目的目标须与公司策略方针结合,否则无法评估对公司的效益。

6. 依项目的问题状况需有跨部门、跨功能的人才参与,以结合众人智能,从不同角度提供突破性的改善构想。

7. 过程须以量化数据呈现,不可使用含糊或抽象的文字叙述,否则无法掌握问题现象,导致无法有对策解决。

带动组织文化变迁的6sigma

企业为什么需要6sigma?

6sigma可以为企业带来何种价值和生机?

如何让持有「抗拒、能推就推」心态的员工,

接受能够带动组织文化变迁的6sigma?

本文藉由几个小故事,

让读者更接近、了解6sigma。

阿里伯的烦恼:

⏹他自认工作勤奋,不论是TQM还是QCC(苦死死),他也都跟着场长一起Q,从不落人后。

但是最近M公司老是退货,「不良率」这个要命的东西已经使他失去信心和干劲。

阿里伯,52岁,长得实在太像原住民了,年轻时候,大家干脆叫他「阿里山」,因为年青力壮如山。就是这样的长像和感觉,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他是生产线上的基层工人。其实他好歹也是高工毕业,在学时还认真得很,进入社会,从黑手做起,因为跟了位车床的老师父,多年的磨练和传承,总算学得了一身好工夫。想当年(其实也有10年了)大家都说他是黑手中的黑手,不管日本人多么引以为傲的自动化设备,只要他看过一眼,所谓「江湖一点诀」马上被他识破,很快地就可以有一条COPY的在台上市。

转行到这家电子公司也10年有余了,到现在还停留在「产一」课长的职务上,眼看着「产二」的阿朗课长在前年景气好的时候,跳到上游公司当生管经理,「产三」的国雄课长,也在半年前出国受训,听说回国后将有新的任务。想到这里,心里头真不是滋味,尤其最近品管处长小马,老找他麻烦,上个礼拜还恐吓说,「产一」的不良率再不降,不但今年大家的年终奖金会泡汤,说不定连明年M公司的订单一张也不会来了。

阿里伯的烦恼:

⏹有这么严重吗?」阿里这样想,前两年因为推动TQM和QCC,生产线的

同仁也都因推动6sigma很努力地透过材料的改良、制程重新设计、专长技术的加强等等,使得要命的不良率和重工减低到最少,现在的DPU不到1%,节省下来的COPQ(Cost Of Poor Quality)少说也有新台币8、9百万元,这样还不够吗?

说不定M公司是受了经济景气的影响才降低产量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