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指
危险源是指1.第一类危险源控制方法: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和隔离危险物质、个体防护、应急救援。
2.第二类危险源控制,提高各类设施的可靠性,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改善作业环境,最重要的是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
一、危险源的分类、分级及辨识方法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就是指可能将导致人员危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毁坏或这些情况女团的根源或状态,由潜在危险性、存有条件和引爆因素形成。
危险源便是范围包括:(一)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企业员工、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人员。
(二)生产过程的危险有毒因素包含:严酷天气、道路状况、车辆技术状况、设施设备、违法违章操作等。
二、危险源的分类公司范围内生产经营及服务管理中的危险源按照影响范围分为道路运输、作业场所、设施设备。
危险源分级,危险源风险级别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两级,危险源依据风险级别分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一) 通常危风险就是指可能将引起轻微伤害事故的危险因素,一般风险的危险源公列入一般危险源。
(二)重大风险是指可能引发一般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可能引发道路交通一般以上事故的危险因素,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危险源。
三、关键性危险源分级作业活动场所类分成三级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
2、二级关键性危险源:可能将引发很大生产安全事故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引起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危险源识别方法评价时应考量现有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环境条件;出现事故影响的范围和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有关人员曝露在该危险环境中的频密程度;法律法规的建议及严格遵守情况;引发事故或者紧急情况的可能性;以往出现事故的掌控情况等因素。
(一)公司各部门、管理科室危险源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辨识方法为1、轻易风险分析法:凡是具有以下条件的应认定为关键性危险源:一是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二就是员工存有合理埋怨和建议的;三是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四就是轻易观测至可能将引致危险的错误并无适度控制措施的。
广义的讲危险源的概念
广义的讲危险源的概念危险源是指潜在引发事故、灾害或造成损害的物质、设备、工艺、作业活动、自然因素、人为行为等,具有一定威胁性和危险性的因素或环境条件。
危险源的分类可以根据其性质、来源、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如化学危险源、物理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机械危险源、电气危险源等。
下面将从广义的角度,对危险源的概念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危险源可以是物质的。
物质危险源指的是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化学物质、毒物、放射性物质等。
这些物质具有爆炸、燃烧、有毒、腐蚀等性质,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储存、运输、使用等控制措施,就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
例如工业中的有机溶剂、燃气、煤矿中的煤尘等都属于物质危险源。
其次,危险源还可以是设备的。
设备危险源指的是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机械、设备,如高压电设备、起重机械、高温设备等。
这些设备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操作和维护,就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故障、火灾等事故。
例如高空作业时使用的吊篮、挖掘机等都属于设备危险源。
此外,危险源还可以是工艺上的。
工艺危险源指的是一些具有危险性的生产工艺,如化工生产中的高温高压操作、高浓度有毒化学品的合成等。
如果没有得到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操作措施,就可能造成事故发生。
例如化工厂中的炉子、反应釜等都属于工艺危险源。
另外,危险源还可以是自然因素的。
自然危险源指的是一些自然因素引发的危险,如地震、台风、洪水等。
这些自然因素具有破坏性、危险性,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防护和预测措施,就可能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例如地震中引发的建筑物倒塌、洪水中的水灾等都属于自然危险源。
此外,危险源还可以是人为行为的。
人为危险源指的是一些人为造成的危险,如交通事故、火灾、恐怖袭击等。
这些人为行为具有意图性,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监管,就可能对社会秩序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例如交通违法行为、火灾引发的人为破坏等都属于人为危险源。
总结起来,危险源是指具有一定威胁性和危险性的因素或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物质危险源、设备危险源、工艺危险源、自然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等。
危险源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危险源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一、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根据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一、由于危险源的存在,就存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是造成任何伤害的根源。
由危险源造成的伤害,可以是人员的伤害或疾病的发生、任何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的破坏等。
在我国的传统管理中,一般将“危险源”理解为“危险危害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类。
其中,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直接原因所作的分类,将危险和危害因素分为六类:一是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二是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三是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四是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五是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六是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二、根据以上定义和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可分为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
1、根源危险源:根源危险源在习惯上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这类危险源是直接引起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能量、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物理本质。
这些能量的存在可以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核能和机械能等。
能量的载体可以是行驶的汽车、运转的机床、高空存放的物体、高压容器等。
危险物质可以是易燃易暴物质、有毒有害物质、自燃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等。
这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体,并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由于这类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
2、状态危险源状态危险源在习惯上称为第二类危险源。
在正常情况下,客观存在的能量、能量的载体以及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条件的限制,处于受到约束或受控的状态,所储存的能量不能意外释放,因此不会发生事故。
一旦这些约束条件遭到破坏或失效,能量及危险物质则处于失控状态,将导致事故的发生。
这些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条件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例如,作业人员失误、系统故障、环境恶化等。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
安全管理/危险源及风险辨识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
1、危险源的定义为: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且危险物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一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此处的危险物可以是能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一种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或结合体;临界量是指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的一种或一类危险物质的使用或储存数量。
2、危险源的分类
按照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将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作用于人体的过量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也就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如生产中涉及的生产、储存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或场所等。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即属这一类危险源。
危险源概念解释
危险源概念解释危险源的概念解释在探讨危险源的概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危险”。
简单地说,危险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而危险源,正是这种危险的源头,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1.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可以被定义为任何可能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地点、人物、事物或情况。
这包括了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社会心理的因素。
例如,一个未经批准的化学物质存储地点、一座高风险的火山、或一位带有潜在传染病的患者,都可以被视为危险源。
2.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其性质和来源,危险源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生产、生活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如建筑工地的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第二类则是那些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出现的,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3.危险源的特点危险源具有潜在性、触发性和可控性。
首先,危险源通常是潜在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实际的危险。
其次,危险源的触发通常需要某种外部因素,如地震或人为失误。
最后,危险源是可控的,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甚至消除其带来的风险。
4.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危险源虽然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但并不是所有危险源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只有当危险源与某种触发因素相结合,才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对危险源的管理和监控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
5.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对于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
首先,应当进行深入的风险评估,识别出各类危险源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其次,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确保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审计,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对于那些无法消除的危险源,应采取适当的隔离和保护措施,以降低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6.结论总的来说,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根源,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保障人员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关键。
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在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准确识别和有效管理危险源,才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本文将从危险源的定义、辨识方法、管理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物质、设备、环境和人的行为等因素。
危险源具有潜在的危害性,但并不一定立即引发事故。
对于不同行业和工作环境,危险源的种类各有不同,如化学品泄漏、机械设备故障、高处作业等。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 现场观察法:对工作场所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包括对设备、环境、工艺等的观察,例如杂乱的工作场所、使用老旧设备等。
2. 工作过程分析法:对工作过程进行全面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可以通过制定工作流程图、安全分析评价等方式,分析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
3. 事故案例分析法:研究历史事故案例,总结其中的危险源,为类似工作场所提供参考。
通过学习他人的教训,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三、危险源的管理措施1. 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优先级。
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目标。
2. 设备维护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定期进行维护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维护情况。
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3. 安全培训教育: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保证员工了解危险源的存在和危害,知晓相应的管理措施。
4. 安全标识标牌:在存在危险源的区域设置相应的安全标识标牌,提醒人们注意潜在的危险。
标识标牌应明确简明,易于理解和辨认。
5. 定期检查验收:定期对危险源的管理措施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总结: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辨识方法,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在管理措施方面,风险评估、设备维护检修、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标识标牌和定期检查验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危险源-相关基础知识
危险源-相关基础知识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事故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物质、设备、环境或行为等先天的或后天的因素。
在生产活动中,危险源是对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直接威胁的源头和根源。
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可以按照种类进行分类,便于对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按照性质分类1.物理危险源:由于物理因素所形成的危险源,如电、高温、辐射等;2.化学危险源:由于物质本身或其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危险源,如易燃、易爆、有毒等;3.生物危险源:由于病原体或害虫等的存在而形成的危险源,如疫情、传染病等。
按照来源分类1.内部危险源:生产活动中的设备、物质、人员等因素;2.外部危险源:天气、交通等自然因素或外来人员、物品等因素。
按照行业分类根据行业不同,危险源也可能会不同,如煤矿、化工、消防等行业所涉及的危险源也不同。
危险源管控要点为了避免危险源造成安全事故,必须对危险源进行管控。
这里介绍危险源管控的要点。
识别危险源首先要从生产活动中识别危险源并记录下来,包括危险源的种类、位置、性质等信息。
行为控制在人员进入高危作业区或接触危险物品前,必须进行行为控制,如佩戴安全带、穿戴防护设备等。
技术控制通过技术手段,对危险源实施控制,如加固、隔离、保护等措施。
管理控制建立危险源管理系统,对危险源进行分类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应急措施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理并减少损失。
危险源是生产活动中的重要问题,如果不加以管控,则有可能发生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
在危险源的管控上,需要通过识别、行为控制、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应急措施等方面来保障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
关于危险源的定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危险源的定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主要是对危险源的识别,对其性质加以判断,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进行提前进行预防,以确保生产的安全、稳定。
危险源辨识常识
危险源辨识常识1、危险源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2、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分类(一)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二)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三)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四)特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五)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六)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七)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3、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目前,已经开发出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
事故隐患隐患,是指隐藏的祸患,即隐藏不露、潜伏的危险性大的事情或灾害。
事故隐患,是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归纳为21大类: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在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中,要注意检查以下较普遍存在的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11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人的主要直接原因。
危险源 名词解释
危险源名词解释危险源是指存在于系统中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它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等三个方面。
一、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存在于系统中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它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等三个方面。
(一)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 Hazard)也叫做危险场所或危险区域,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又称为危险场所、危险区域,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几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有的形成于同一地点,有的则形成于不同地点,但它们都具有同一性质——潜在的危险性。
(二)危险源辨识的意义危险源辨识和分析对于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有重要作用。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或项目的工作人员更好的认识现有的活动及操作过程,提高人员安全技术水平;通过危险源辨识的过程可以评价出那些需要消除的危险源并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将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使员工的操作活动始终处于安全的条件下进行;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评价出那些被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并通过进行改进的方法来改善这些因素。
通过危险源辨识还可以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为最终实现零事故、零伤害的管理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危险源辨识的原则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思想。
在此前提下充分考虑工艺系统的结构、工艺参数、设备材料等因素,保证工艺系统稳定,避免盲目性。
要求充分收集国内外同类型企业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掌握本公司各装置和工艺的实际情况。
在整个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应对评价的风险进行分级,找出关键性的风险,从而制订出安全防范措施,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安全生产。
危险源的基本概念
危险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等环节。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的基本概念,包括危险源的定义、分类、风险评估、管理及应急处理等方面。
1. 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来自于企业的管理、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也可能来自于自然环境或外部环境。
危险源管理就是对这些潜在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2. 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可分为两类:固有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
固有危险源是指由企业的生产过程、设备、工艺、技术等固有特性所决定的危险源,如化工企业的化学反应过程、煤矿的瓦斯等。
人为危险源是指由于管理不善、操作不当、维护不及时等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危险源,如员工违反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不到位等。
3. 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分级和管理的过程。
通过对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各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
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LEC法、风险矩阵法等。
4. 危险源的管理危险源的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和权限;(2)定期进行危险源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不安全因素;(3)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4)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预案制定,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危险源的应急处理对于危险源的应急处理,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流程、应急资源储备、应急演练和培训等方面。
同时,企业应当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的援助和支持。
总之,危险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
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的定义一、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进一步描述,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及其位置、岗位、行为。
危险源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危险源的形式与种类是多样性的,从地域来说,可以是某国家、地区及某个地点,或就行业来说是某危险行业、某个单位(例如,某化工厂冒出有害气体),或就单位来说是某个部位(例如,危险试剂柜就是危险源),或是某件设备仪器其至其中某个部件,或是某个物品某瓶试剂,或是某个样体、某类人、某人的不安全思维、不安全观念、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活动,或是管理缺陷等。
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活动,以及管理缺陷,可能发展为安全隐患(见第二节安全隐患的定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危险源的定义其实是狭义的,仅是以危险源的危险性和负面作用来定义的,否定了一些物品危险源可以造福人类的真实性质及带来的正面作用和实际价值。
许多物品危险源在作用和意义上都有两重性,如果全是负面作用,那人类为什么还要生产它们呢?例如,公安部门管制的一百多种剧毒品,既有剧毒性的一面(危险源),但也是非常有用的物品,没有它们,药物研发生产、农药、日用化工等行业就支撑不起来,没有用这些剧毒品生产出来的药物,人类的基本健康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二、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如果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划分成两大类别。
(一)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事故发生的物理、生物或化学本质。
这里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
危险源是指生产、经营或储存的任何一种物品,如果它们使用不当就有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或对财产造成损失,这样的物品即为危险源。
危险源的具体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危险源定义:危险源是指从事危险作业或操作的人员在进行工作前和工作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物质、能量、环境的状态。
危险源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一旦被激发,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因此必须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极易造成伤亡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甚至可能引起爆炸、火灾、爆炸、火灾、交通运输事故、建筑物倒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众性事件,酿成重大的恶性事故。
危险源包括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导致伤亡事故发生的场所、设施、设备、组织管理、作业活动、人的不安全行为等六类。
2、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第四章危害预防与控制中第十五条规定,危险源是指在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因素,如高处作业、悬空作业、爆破、雷电、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车辆伤害、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意外伤害等。
3、高处坠落是指从高处向地面下落的过程。
高处坠落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脚手架、平台、靠梯、交通工具、简易棚等处坠落;二是上下层处坠落,还有在攀登时发生坠落,如空调器安装维修等。
4、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第四章危害预防与控制中第十八条规定,坠落是指从高处跌落到低处或者地面上的过程。
本次调查的高处坠落事故按照在作业场所进行可能坠落到低处的高处作业分类,共计2人死亡、 4人受伤。
5、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第四章危害预防与控制中第二十条规定,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部件危害的总称。
机械伤害是生产作业环节中经常出现的损伤形式之一,在石油化工生产和建筑安装工程中,有些物体(如电气开关、支架)带电,造成触电事故;有些物体具有一定的棱角,或锋利边缘,可造成机械擦伤、碰伤等机械伤害事故。
同时,高处作业也是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一个主要危险作业。
危险源是指
事故树法也称事故链法,是由于作业环境的条件随时间变化而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从而形成事故链。事故树可以作为辨识危险源的一种方法,但在实际应用时存在着下列缺陷:第一,事故树过长,难以看出;第二,当影响因素复杂时,可能会将没有关系的因素联系起来。事件树是在系统安全工程学中用于辨识危险源的一种数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首先建立描述事故的故障树,然后分析各个故障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事件树分析,找到各类事故之间的内在关系。
危险源是指
危险源是指
危险源就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是指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可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即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三个方面。1)危险源及其分类(1)危险源定义(2)危险源分类(3)危险源的评价标准(4)危险源的控制措施(5)危险源的安全技术(6)危险源的管理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危险源是指
危险源就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危险源分类
2)危险源的类别与特点(1)按能量释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热源性质的危险源如高温、明火、强辐射等;;另一类是机械能源性质的危险源如动力设备引起的危险源,压力容器引起的危险源,起重机具引起的危险源等。
3)危险源的辨识( 1)物质和能量危险源的辨识(2)系统和环境危险源的辨识(3)人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源的辨识(4)管理பைடு நூலகம்善危险源的辨识(5)技术和设计缺陷危险源的辨识(6)设备和工艺缺陷危险源的辨识(7)其他不安全因素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主要有
危险源的概念
危险源的概念危险源的概念一、引言危险源是指生产、作业或者其他活动过程中,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物质、设备、场所或者环境等因素。
危险源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了解危险源的概念及其分类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二、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能量、环境等因素。
它具有以下特征:1. 可能性:危险源并不一定会导致事故发生,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它可能会引发事故。
2. 隐蔽性:有些危险源并不容易被察觉或识别出来,需要通过专业技术和设备进行检测和评估。
3. 多样性: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范围。
三、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类:1. 物理性危险源:包括高温、高压、辐射等能量形式的危险源,以及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物质形式的危险源。
2. 化学性危险源:包括易燃易爆物、有毒有害物质等化学品,以及化学反应等化学过程。
3. 生物性危险源: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动植物的攻击或者毒性。
4. 人为因素:包括人员操作不当、管理缺失、安全意识淡漠等因素。
四、危险源的评估对于各种类型的危险源,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分类。
一般来说,评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危险识别:通过对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的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 危险分析:对已经确定的危险源进行细致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可能引发事故的原因和影响范围。
3. 风险评估:根据危险源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范围,综合考虑其发生概率及后果,确定其风险等级。
4. 风险控制: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防止事故发生。
五、危险源的防范对于各种类型的危险源,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般来说,防范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安全标识: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危险源存在。
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定义及其重要性
危险源定义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中可能对人身及财产造成不利或危害的因素。
它可以是一种物质,如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燃烧物质或者易燃物质;也可以是一种能量,如辐射、电磁辐射、激光辐射等;还可以是一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
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常见的人为危险源包括火灾、污染物、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和电磁辐射等,而自然危险源有地震、台风、洪水、海啸等。
另外,不同的危险源可能产生不同的危害,如:火灾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有毒物质可能造成污染,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癌症等。
危险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还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因此,对危险源的管理和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强对危险源的研究和监测,根据各种危险源的特性和危害性,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其次,要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此外,要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危险源是极其重要的,要加强危险源的研究和防控,为人类
建立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做出贡献。
危险源定义
DOCS SMART CREATE
危险源定义及其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DOCS
01
危险源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危险源的定义与性质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
• 能量或物质的不稳定状态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不安全的环境因素
危险源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
• 偶然性:危险源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但不是必然发生
• 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危险源状态
• 利用大数据分析危险源信息,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危险源管理的大数据应用
• 数据挖掘:分析历史数据,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 数据可视化:将危险源信息以图表形式展示,便于理解和分析
• 数据共享:实现危险源信息的跨部门、跨企业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完善
03
危险源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危险源在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应用
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识别
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危险源控制
•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释放
• 采用自动化控制降低操作风险
• 有毒物质的使用和储存
• 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 化学品泄漏和火灾爆炸风险
• 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
危险源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
•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危险源的信息收集
危险源的报告
• 现场信息:通过现场观察、检查收集危险源信息
• 定期报告:按规定时间报告危险源信息
• 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分析、监测收集危险源信息
危险源定义
2.5.1 危险源定义1、危险源广义的危险源是指危险的根源,包括危险载体和事故隐患。
狭义的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和状态。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若从能量释放的角度分析,危险源可理解为系统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能量释放的危险物质。
2、危险危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强调社会性和瞬间作用)。
危害因素又称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内的积累作用)。
有时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
在通常情况下,并不把两者加以区分,通称为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危险危害因素有如下特性:(1)危险危害因素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
它表示物质自身固有的潜在危险性和破坏力,如油料易燃、易爆的特性。
(2)危险危害因素固有的危险性质决定了它受管理缺陷和外界条件激发转化为事故的难易程度,这种难易程度称为危险危害因素的感度。
感度愈高,危险危害因素易转化事故。
如汽油和润滑油虽然都是可燃的,但两者能量转化的条件不一样,汽油比润滑油容易燃烧,汽油的危险危害因素感度高于润滑油。
(3)有危险危害因素存在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危险因素的能量成正比。
(4)危险危害因素随着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也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如油料是危险危害因素,但它若不与空气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气,爆炸的危险性就小。
(5)危险转化为事是有条件的,只要控制住危险危害因素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事故就可以避免。
如有弥漫的油蒸汽但周围无火源就可避免事故发生。
3、重大危险源1993年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重大危险源定义为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外(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危险源名词解释
危险源名词解释危险源是指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各种物质、设备、环境或行为等,它们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可能导致事故、伤亡和破坏。
了解和识别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管理风险和保护安全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及其解释:1. 生物危险源:指可能引起传染病或疾病的微生物、生物制品或生物体。
例如病菌、病毒、真菌等。
在生物实验室、医院、养殖场等场所存在着生物危险源。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隔离控制和生物安全措施可以减少生物危险。
2. 化学危险源: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爆炸性或其他有害性质的化学物质。
例如有毒气体、腐蚀性溶液、易燃液体等。
在化工厂、实验室、印刷业等地存在化学危险。
合理存储、正确使用、密封包装和排放控制是防范化学危险的关键。
3. 物理危险源:指能够对人体造成机械、物理损伤的各种物理因素。
例如高温、高压、辐射、噪音等。
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医疗设备等领域常见物理危险。
穿戴防护设备、安全隔离和密封控制可以降低物理危险。
4. 人为危险源:指人类活动或行为产生的各种危险因素。
例如不当操作、粗心大意、疏忽等。
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领域,人为危险源常常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培训、监督和强制执行安全规程可以减少人为危险。
5. 环境危险源:指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
例如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
在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要道等地,环境危险源会对人体造成直接威胁。
加强环境监测、合理规划、灾害预警等可以减少环境危险。
6. 电气危险源:指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可能引发的电击、火灾和爆炸等危险因素。
在家庭、工厂、办公楼等场所,电气危险源一直是常见的危险。
维护电气设备、合理使用电力和防止电击是防范电气危险的重要措施。
以上所列举的危险源仅是常见的几种,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危险源。
对于各种危险源,了解其特点、识别其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危险源的定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主要是对危险源的识别,对其性质加以判断,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进行提前进行预防,以确保生产的安全、稳定。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危险源辨识种类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和贮存区两种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生产场所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类物质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 (2005-07-26发布,2005-11-01实施)代替GB 12268-1990,其下表格均引用旧标准GB 12268-1990,具体更新详见《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
a)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1。
表1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表2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表3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d) 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4:表4 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危险源辨识贮存区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具体数值见表1~表4。
危险源辨识范围1.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2.工作场所设施;3.正常、非正常运行以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管理主要包括树形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单审批,专家组评审,按月风险评价等主要功能,它可以输出危险源清单(一般,重要)建立统一危险源档案,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对危险源管理情况可随时了解查看。
该系统还能够与其它模块建立联系,将危险源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档案。
完善的新增、变更、撤销的审批流程;多种辨识方式可选(格莱姆LEC打分法;MES打分法等),浮动打分和在线提示。
规范的表格单据,相关的流程单据,建立完整统一档案;定期的专家组重要危险源评审;符合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外审要求的危险源清单和危险源变更单;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图形化的统计,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遵照23号文件,按月进行的企业危险源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信息化危险源辨识工作比较繁重,人工判断可变动性比较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用软件作为工作模式越来越普及。
其中北京首安信息开发的危险源管理模块旨在建立一套符合体系标准要求和23号文件规定要求的危险源辨识评价流程,主要包括树形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单审批,专家组评审,按月风险评价等主要功能,它可以输出危险源清单(一般,重要)建立统一危险源档案,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对危险源管理情况可随时了解查看。
该系统还能够与其它模块建立联系,将危险源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档案。
系统的主要特点有:1.完善的新增、变更、撤销的审批流程;2.多种辨识方式可选(格莱姆LEC打分法;MES打分法等),浮动打分和在线提示。
3.规范的表格单据,相关的流程单据,建立完整统一档案;4.定期的专家组重要危险源评审;5.符合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外审要求的危险源清单和危险源变更单;6.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图形化的统计,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7.遵照23号文件,按月进行的企业危险源风险评价什么叫因素: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
(1)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
2)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
(3)又称因子。
在科学试验中,影响试验指标的要素或原因,称为因素。
例如考察温度、压力、催化剂的用量对产率的影响,产率是试验指标,影响产率的温度、压力、催化剂的用量,则为因素。
以上皆为狭义解释,从广义上讲:因素是能够通过自身性质和其抽象概念构成事物性质的概念。
危险因素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1.1危险因素定义危险因素是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能影响人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可将危险因素统称为危险因素。
1.2 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危险因素之所以能造成有害的后果,最终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和有害物质意外作用(如泄露、挥发。
因此,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因素和危害产生的根本原因。
能量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
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素。
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等等。
对于电能给人类的好处,我们可如数家珍,但电给我们带来的电失火等灾害也是经常发生的事。
有害物质是指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物质等。
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和窒息性气体等都是有害物质。
危险是指某一系统、产品、或设备或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
危险的特征在于其危险可能性的大小与安全条件和概率有关。
危险概率则是指危险发生(转变)事故的可能性即频度或单位时间危险发生的次数。
危险的严重度或伤害、损失或危害的程度则是指每次危险发生导致的伤害程度或损失大小。
3、国际标准化组织对“风险”定义,2009年11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召开会议,有13O多个国家代表参加,对经过4年多讨论,4易其稿的“风险”概念,进行投票表决,正式发布了ISO 31000:2009标准《风险管理一一原则与指南》等三个标准,明确指出“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是对风险主体目标的影响。
该定义是人类对“风险”这一古老概念的最新认识和理解的总结与概括。
对这一最新、最权威的“风险”定义,可从以下五方面加深理解:(1)、影响是指偏离预期目标的差异,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前者称为“机会”,后者称为“威胁”,从而颠覆了风险全是负面性影响的传统观念。
(2)、目标包括多方面和多层面。
前者如财务、健康、安全、环境等等;后者如战略、组织、项目、产品和过程等等。
(3)、风险具有潜在特征,在风险没有充分暴露出来时,对它难以肯定与否定,包括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后果,或三者结合。
(4)、风险通常用事件后果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结合来表示。
即风险= 事件影响后果×事件发在可能性(5)、不确定性是指与事件的后果及发生可能性有关的信息及完整状态缺乏了解。
对事件是否发生及事件后果如何?不能肯定或否定。
只能用概率来反映认识的程度。
4、新的风险定义与原来的涵义有什么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风险与目标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很少将目标与风险联系在一起。
而“标准”的定义,将“目标”作为风险定义的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风险是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性因素。
没有目标就不存在风险。
目标是风险主体的目标。
从而将“目标、不确定性、影响与风险主体”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风险与目标是相伴终生、形影不离。
一个目标会受多种潜在风险因素影响。
同样,一个风险事件又会影响多个目标。
风险对目标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多样性及延伸性,可能好也可能坏,有机会也有威胁。
风险管理就是要管理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尽可能抓住机会、规避威胁,创造价值为实现目标提供保障。
(2)、风险对目标影响,自古以来我国人们总认为风险就是“危险”,含有遭遇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性。
是纯坏(负面影响)的意思。
而“标准”砌底改变了这一观念,认为风险具有“二重性”,既可能对目标的实现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称为“威胁”,又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有利的正面影响,称为“机会”。
这为风险管理指明了方向,从而改变了世人对“风险”的偏面认识,使人们在面对“风险”时,寻找风险变化的“环境条件”,并创造条件改变风险的性质,变不利于目标实现的风险,为有利于目标实现的风险。
(3)、风险与人关系。
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风险及其形成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认知和改变的,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
如有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过去有些无法治疗的随着技术进步现在能治了,有些危害人类生存的“瘟神”,被送走了。
但不是所有风险都能改变。
人类的一生就是与风险搏斗一生,是创造条件改变风险性质的一生。
人对风险不是无能为力,而是大有作为,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变不利风险为有风险。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换句话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比如某人在一个大雪天,在下班的车流高峰期,骑着他的没闸没铃的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准备去购物中心买皮鞋.不幸半道出了交通事故.这里让我们分析一下:大雪天、车流高峰期、没闸没铃的自行车等属于风险的因素;交通事故就是风险事故;当事人的死亡或残疾就是本次风险事故所导致的损失.原本购物回家的目的与横尸街头的结果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距离.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险事故经常给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总之,风险因素的增加会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而风险事故的发生可能导致损失的出现.这就是风险要素之间的辨证关系.什么是风险事故?风险事故是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害的直接原因.只有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风险事故意味着风险的可能性转化成了现实性.对于某一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它就是风险事故;而在其他条件下,如果它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它便是风险因素.如下冰雹使得路滑而发生车祸,造成人员伤亡,这时冰雹是风险因素,车祸是风险事故.假如冰雹直接将行人砸成重伤,冰雹就是风险事故本身.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安全隐患:安全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从性质上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目录•1什么是风险•2风险的基本属性[1]•3风险的特征[1]•4风险的由来•5风险的解释•6风险的构成要素•7风险发生的过程•8风险的分类•9风险概念综述•10风险的不同学说•11risk辞源•12参考文献什么是风险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