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定西市岷县与漳县交界距离兰州多少公里?231公里。
漳县辖4个镇、9个乡:
武阳镇、三岔镇、新寺镇、金钟镇、盐井乡、殪虎桥乡、大草滩乡、马泉乡、四族乡、石川乡、草滩乡、武当乡、东泉乡。
甘肃省定西漳县武阳镇
漳县武阳镇位于漳河中下游,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10公里,总土地面积72038亩,有耕地面积16870亩,(川水地5121亩,山旱地11749亩),人均占有耕地1.68亩。
平均海拔1964米,年均日照时数2115小时,平均气温7.1—7.9℃,无霜期160天,年均降水量为465—517毫米,蒸发量1228毫米,属温和半湿润气候。
县内主要河流漳河在该镇境内流长18公里,流域面积3.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41亿立方米。
武阳镇辖4村、39社、2个社区居民委会、4个居民小区。
全镇共有6079户,18807人,其中:农业人口2065户,9294人,劳动力37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95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000吨,大家畜存栏1799头,羊800只,猪4100头,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539万元,农业增加值达到2255万元。
农业种植以果菜、药材为主。
漳武公路、文殪公路横穿4村35社,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发展区域经济得天独厚,是漳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武阳镇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当地实际,发挥资源优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甘肃省定西漳县三岔镇
三岔镇位于漳县城西15公里,位居烟坡沟、郗家沟、杂寸沟三岔口处,故名三岔。
全镇面积123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66个合作社,4505户,人口21957人。
有耕地面积43036亩,其中:山地34065亩,水浇地8971亩,人均占有耕地1.96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
该镇地质处于陇西黄土高原区,地形为黄土梁状山地,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海拔1940—2933米,漳河自西向东贯穿境内,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干寒而少雪,夏秋多雨而湿热,降水不稳,年平均雨量350毫米,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在7.5˚C 左右,土壤结冰期短,只有76天,无霜期长达155天。
农业种植以小麦、蚕豆、洋芋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红黄芪、党参、当归及胡麻、油菜等。
该镇212国道横穿而过,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漳县第一商贸大镇。
日用百货种类杂多,批发兼零售,商人云集,是漳县、岷县、陇西三县的中药材交易场所,货源充足,价格合理,市场秩序井然。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小城镇拆迁改建工作,欢迎省内外投资商前来投资开发,全镇两万多干部群众渴望与您携手共进,同谋发展大业。
该镇现有中小学校20所,教职员工211名,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连续多年中考升学率位居全县第一。
漳县新寺镇
新寺镇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东南部,南邻草滩乡、东泉乡、西连马泉乡、武当乡,东北两面与武山县马力镇接壤。
辖区地势北低南高,流域面积90.3平方公里,海拔1640米—2643米,全镇辖10村73社一社区,总人口21485人,耕地面积27791亩,新寺镇曾是闻名陇上的繁华闹市,陕甘宁三省商务会馆所在地。
境内龙川河、榜沙河、南河纵横交错,风景优美的贵清峡是国家级森林公署的组成部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境内三水环绕、八景映衬、气候宜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鱼米之乡,旅游商贸重镇。
新寺镇-概况新寺镇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东南部,南邻草滩乡、东泉乡、西连
新寺镇
马泉乡、武当乡,东北两面与武山县马力镇接壤。
辖区地势北低南高,流域面积90.3平方公里,海拔1640米—2643米,降雨量450—550mm,无霜期166天,境内龙川河、榜沙河、南河纵横交错,风景优美的贵清峡是国家级森林公署的组成部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全镇辖10村(晋坪村、大柳村、新寺村、桥头村、青瓦寺村、骆山村、谭湾村、吴山村、马门村、安沟村)73社一社区,总人口21485人,耕地面积27791亩,其中川水地7106亩,山地20685亩,人均占有耕地1.43亩
镇内有新寺农行营业所、信用社、卫生院、工商所、地税所、
新寺镇
国税所、土管所、变电所、水管所、小陇山黑虎林场、新寺派出所、黑虎林场派出所、邮政、电信、移动、联通等16家管理、服务单位。
有学校15所,其中中学1所(漳县二中),完小10所(晋坪小学、大柳小学、中心小学、三宏小学、桥头小学、八龙小学、健力宝希望小学、马门小学、吴山小学、谭湾小学、),初小4所,在校学生有4850人。
镇内设有农贸市场一个、正在新建建材市场一个。
镇内有漳武路、新草路、新东路3条公路通过,客车发往兰州、陇西、天水、武山、马力、漳县、草滩、东泉等地。
新寺镇-农业发展
新寺镇新兴野禽养殖场
新寺镇新兴野禽养殖场现养殖山鸡、鹧鸪、野鸭、丝光鸡、鸳鸯鸭、锦
新寺镇
鸡、孔雀、白鹤、珍珠鸡、贵妇鸡、野兔等,年销售额达329万。
为确保品种更加齐全,养殖场联络周边地区养殖户分散养殖,以达到可调剂性。
新寺镇养殖业以牛、猪、鸡、鸭、兔为主,其中獭兔养殖为新兴养殖业。
其中晋坪村新兴獭兔养殖厂始建于2007年初,为县级“双培双带”示范点,厂内消毒、饲料加工等设施齐全,经营模式为公司加农户的模式。
新寺镇有较大的果园面积,其中晋坪村现有人口1851人,耕地面积1906亩,海拔164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发展苹果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产苹果口感好,品质优良,颇受省内外客户欢迎。
1987年曾荣获“国家农业部优质苹果奖”,一直销往河南、天水等地。
全村现有果园面积260亩,2007年年产苹果550吨,产值66万元,纯收入52.8万元。
新寺镇-经济发展
新寺镇紫斑牡丹基地
新寺镇花卉种植企业奥凯牡丹种植有限公司是从事紫斑牡丹
新寺镇
生产、开发与经营的专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在著名牡丹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成仿云博士的指导下,按其对牡丹紫斑牡丹“色--型--名称”的分类认定系统和产业化发展紫斑牡丹的科学思路,致力于对紫斑牡丹传统品种的搜集确认和保护性产业化开发,坚持进行种内和种间人工杂交育种新品种选育,经过多年在西北干旱、寒冷环境下的选育、驯化,筛选出适合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寒冷、干旱条件下的紫斑牡丹耐寒耐旱品种近100个。
在公司紫斑牡丹原产地建成的150亩繁育圃内,搜集和繁育抗旱抗寒紫斑牡丹品种约200个,芍药品种50个,经过干旱、寒冷驯化的中原牡丹品种50个, 包括四川牡丹
(Paeonia decomposita)、野生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在内的野生牡丹原种6个,引进日本和欧美牡丹品种数十多个。
牡丹种苗已遍布菏泽、洛阳、北京、大庆、齐齐哈尔等地的专业牡丹观赏园和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口到英国、法国、荷兰、瑞典、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种苗,因品质高而受到一致好评。
新寺镇
新寺镇建筑总公司是国家建筑安装三级资质企业,集十几年丰富的设计、加工、安装和管理经验体系,公司拥有专业的钢结构高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作强大后援,先进的加工和生产设备,销售成套彩钢房屋,加工和生产钢结构、C型钢,彩钢夹芯板、压型板、各种形式的门窗等,深得用户的依赖,公司宗旨:以信誉为合作基石,永创一流国际品质。
新寺镇-旅游发展
新寺镇贵清峡
贵清峡位于甘肃省漳县新寺镇贵清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内,是一条南北长
新寺镇
8多公里,东西宽60米的峡谷。
峡谷内奇峰错落,溪流百折,山势险峻、林草丰茂、禽兽奇异、景色迷人。
谷底有溪流潺潺,两边峰峦叠嶂,郁郁葱葱;水流虽不大,但沿势而下,高低不平,拍打着石头,合着回音,也颇有声势。
有诗赞曰:“十里画廓贵清峡,水秀峰奇木葱茏”。
晴日里,清澈的贵清峡水,在石峰如林的山峡里跳跃,时而过岩绕石,喷珠溅玉;
时而在绿荫中轻松信步,无声无息。
峡畔长满小草,一年四季盛开着香气扑鼻的白的、红的、兰的、紫的野花。
峡两岸古木参天,林荫蔽日,密密麻麻的树叶遮着,夏避骄阳,冬挡飞雪。
峡内峰峦百转,群峰高低错落,翩翩起舞。
晴日的贵清峡水秀、林深、峰奇,峡里流着花香,淌着绿色,山随水走,水绕山转,真是“人游山峡里,宛在画图中”。
峡谷口,山地渐渐开阔,青山隐隐水迢迢,银河倒挂三石梁峡口的景色更迷人,有奇峰作笔林为毫的神笔峰;有百米素练如烟云的云崖飞瀑;有姜维饮马滩、拴马石;还有恍入绝境的试胆石。
金钟镇
概述:金钟镇位于漳县县城西部,东径104°43′62″—34°55′05″之间。
距县城40公里,北靠殪虎桥、渭源县会川镇,西与卓尼县柏林乡藏巴洼乡接邻,南连大草滩乡,岷县中寨乡三乡,东接殪虎桥乡光明村。
全镇决面积280.2平方公里,其中林草面积23.61万亩。
地势西高东低,海拔2240米—3941米之间,属典型的高寒阴湿地区。
年最高气温28.9℃,最低气温-22℃无霜期80—120天左右。
全镇有13个村委会,90个村民小组,3660户,总人口17295人。
其中农业产业人口17192人,非农业人口103人,耕地面积35100亩。
2经济状况: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蚕豆、洋芋等,经济作物主要有不当归、红黄芪、党参、柴胡、油料等。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肉质丰富厚的蕨菜,富含维生素的沙棘,珍贵稀有的冬虫夏草、贝母。
金钟镇
等,大车厂森林中有野山羊、野牛、山鸡等1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
全镇草山资源宽广,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现有牧场179个,牦牛4441头,羊25280只。
3社会总产值
2005年,乡及乡以下农村社会总产值1446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140万元,工农为总产值130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606万元,乡财政收入5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2元。
区域内各级各类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80万元,工商税收总额1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360万元。
4发展的总体思路
金钟镇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抓住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稳定和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重点是要搞好生态环境,抓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巩固优势产业,充实基础产业,发展强化支柱产业。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放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促进全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要以发展为主线,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为核心,以增加科技投入加大作物的科技含量为切入点,以增加群众收入稳定解决群众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为目的。
以党的建设为保证全面实施“畜牧强镇,药材富民,三豆(土豆、蚕豆、小豆)增收”发展特色经济战略。
盐井乡
简介:盐井乡位于漳县西南,距县城2.5公里,古称盐川寨,属城乡结合部。
总面积94.2平方公里,海拔1940—3250米,现辖11个行政村74个社3014户14086人,耕地面积32433亩;年平均气温7.4℃,降雨量450—550毫米,属湿润、半湿润气候。
现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19个,党员465名,其中女党员72名,农民党员363名。
盐井乡文化底蕴深厚。
“宝井便民裕国”,源源不断的卤水滋养了盐川生生不息的子民,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古盐井”文化;元代陇右王汪世显以及他们的子孙“三王十国公”约200余人便长眠于此。
“汪氏元墓群”被誉为“海内之最”;1936年,红四方面军在盐井召开中共中央西北局盐井紧急会议,2005年,县委、县政府设立了“红军长征盐井会议纪念馆”, 2006年,纪念馆被定西市委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级国防教育基地。
近年来,盐井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深化乡情、村情、社情认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集思广益,继承创新,按照依托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盐化工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三大基地”,培育壮大劳务、蚕豆、中药材、草畜“四大产业”,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五大建设”的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乡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有力地推进了全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
殪虎桥乡
殪虎桥乡位于甘肃省漳县西南端,海拔2215——3672米,年降雨量在450—500毫米之间,属寒二阴地区,地貌为秦岭地槽土石山区。
全乡总面积212.14平方公里(31.8万亩),其中林地14.2649万亩,草场14万亩,总耕地面积3.5351万亩,人均2.3亩,全乡辖11个村69个村民小组、3137户、15467人,城镇人口189人(男92人,女97人),人均纯收入1657元。
1简介
殪虎桥乡
殪虎桥乡座落在漳河源头,海拔2841米,无霜期4个月,共有12个村民自治小组,489户,2426人,劳动力1124人,外出务工688人,占61。
2%(其中常年务工人员213人,有组织输出64人,季节性输出411人)。
全村共有六年制小学2个,学生372名,教师15名,其中代课教师4名,校请教师2名。
全村流域总面积58616.9亩,其中林地24763.1亩,草山面积23396.9亩,耕地4992亩,(其中山地4122亩,川地520亩,水浇地350亩),人均耕地2.1亩。
2007年人均产粮319公斤,人均纯收入1480元。
全村共有村组干部9名,其中女干部1名,平均年龄38.2岁,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党员51名,其中女党员6名,
党员平均年龄46岁;全村经济收入来源农业收入占30%,牧业收入占11%,劳务占59%;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冬小麦、春小麦、蚕豆为主,占播种面积的64%,洋芋、油菜、药材等占36%。
2政府机构
殪虎桥乡蚕种植
殪虎桥党政办公室、殪虎桥组织人事办公室、殪虎桥计划生育办公室、殪虎桥综合治理办公室、殪虎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殪虎桥人民武装部、殪虎桥司法所、殪虎桥财政所、殪虎桥畜牧兽医站、殪虎桥农林水保站、殪虎桥农经站、殪虎桥劳务站。
3文化教育
殪虎桥乡
“福建师范大学支教团希望小学”是由福建师范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筹资11万余元,在原漳县殪虎桥乡风景小学基础上修建的。
从2002年起,由福建师范大学已先后选派4届共22名青年志愿者在漳县开展支教服务工作。
在4年的时间里,支教团全体成员与当地教师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与外界联系,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将东部的爱心传递到西部。
4基础设施建设
殪虎桥乡
漳县殪虎桥乡铁沟村大部分村、社公路都已硬化,但仍有3.5公里村、社道路没有硬化,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委机关争取在两年的扶贫中硬化当地3.5公里的村、社道路,并对道路两边的1000米河堤护坡进行修筑。
由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比较困难,集体经济收入不足,村委会年久失修,因此,帮扶期间打算改善维修村委会办公用房,翻新120平方米的村办公室和会议室,购买两套办公设备和30余套会议桌椅。
加强联系与宣传,转变群众生产生活生育观念。
新的扶贫点确定以后,殪虎桥乡协调组织村社干部并于2008年6月6日带领委机关扶贫工作人员在漳县殪虎桥乡铁沟村召开了帮扶单位与扶贫点人员见面会议了解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情况,殪虎桥乡在扶贫点每年解决一户“二女户”的危房改造,2008年,通过确认,对铁沟村刘庄社计划生育贫困“二女结扎户”实行房屋改建,对其建新住房。
5人文发展
相比农村劳动力比较丰富但劳动技能比较低的特点,打算对帮扶点青壮年劳动力进行进行劳动力适用技术培训,农民技工,使他们掌握一或两门农村实用技能,以便及早脱贫致富,从而带动和帮助周围的群众早日脱贫。
殪虎桥乡劳务输出
长期以来,如何帮扶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时刻牵动着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心。
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县上立足提高农民素质这个根本,多方筹集资金200多万元,整合资源,在全县建立了13所劳动力培训学校,对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和上技校,免学费和管住宿,报车费。
县职业中学开办“1+2”、“1+1+1”、“0.5+0.5”等办学模式,并和山东、广州等技校、企业进行联合办学,招收初、高中毕业生上技校。
同时,还开设了“短、平、快”培训班,先后与广州、山东、北京、上海、福建等60多家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务用工协议,开展定点培训,订单培
训,定向培训。
2007年实施的“智力扶贫计划”使110名贫困学生免费上技校,点亮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希望之路。
农村青年掌握了实用技术,提高了个性人素质,实现了有效就业和自力创业,全县劳务工作实现了“智力型、技能型、高效型”的转轨,基本做到了培训一批,输出一批,稳定一批的目的带动了劳务产业的大发展,催生出了漳县“家政、建筑、缝纫、保安”四大劳务品牌。
6农业发展
殪虎桥乡采取“支部+协会+农户”的形式,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形成协会农户双盈的利益联接机制,协会采用按股分红、盈余返还的收益分配方式。
今年,经过多方努力,全乡蚕豆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占
殪虎桥乡养殖藏獒
全乡总面积的58.2%,而且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建立了两个科技示范点,引进零蚕2号,其中在铁沟村建立了320亩蚕豆宽窄行种植示范基地,东桥村建立210亩蚕豆新品种繁育示范基地。
2006年10月,农村综合发展项目,简称IFAD。
2003年7月成立漳县殪虎桥乡蚕豆产业协会。
农业厅和定西市农业局领导来该县检查指导IFAD项目执行情况时,在殪虎桥乡沙沟台村参观了陇薯3号马铃薯示范点和陇油5号“双低”油菜示范点建设情况,今年沙沟台村在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农业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重点示范推广陇薯3号马铃薯优良品种150亩,通过采取选茬整地、合理施肥、双行垄作、中耕除草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马铃薯生长良好,长势喜人,可望取得较好收成。
漳县殪虎桥乡沙沟台村车厂社农民看准市场,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
村民和兰州狮王臧獒繁殖公司共同出资,在风景秀美的雷公峡口养殖臧獒,已繁育臧獒30多只,向全国各地售出臧獒10只,经济收入达11万元。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2历史沿革
盐井乡位于甘肃省漳县西南部,漳县总面积2164.4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640-3941米。
漳县于东汉章帝元年(公元78年)始高立县治,因有“西陲屏障”之誉
甘肃盐井乡古迹
而名障县。
唐代更名武阳县,明洪武年间,而“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裕国”而改名漳县至今。
盐井,古称盐川寨,这个有着久远历史的繁华古镇,风华不在,湮没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
早在东汉时期盐川的井盐就得到开采,尤其在明万历年间是井盐的鼎盛时期,年产曾达180多万斤。
明、清两代,北客南贾,往来于盐川之间,车水马龙,带动了盐川商业及各行业的兴盛。
“宝井便民裕国”,源源不断的卤水滋养了盐川生生不息的子民,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古盐井”文化。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盐也孕育了一大批文人雅士,养育了一代代质朴的盐川人。
不过如今的盐井,变成了穷乡僻壤,人多地少,经济落后,伴随着以盐为支柱产业的解体会越来越穷,连周边的乡镇都无法相比。
3行政区划
全县辖1镇16乡,总人口18.5万人。
总耕地面积47.6万亩。
年平均气温7.2度,无霜期15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13小时,年平均降雨500毫米,属湿润、半湿润气候。
而盐井处在漳县的西南方向。
4基础发展
盐井乡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乡域经济发展铺垫基石。
开通了
甘肃盐井乡洋芋种植
程控电话,解决了信息闭塞的问题;投资10.5万元的场镇街道硬化工程已于年初竣工,彻底改善了场镇脏、乱、差状况,并活跃了市场;全长11里的黄岭、盐井村道公路已建成通车;浙江浦江县帮扶、上级大力支持的希望小学已建成投入使用。
盐井乡境内虽有三座水库,但受益面小,采取以奖代拔方式投入到各项水利建设中。
全乡新打人工井1130眼,建集中供水站97处,基本上解决了人畜饮用水和生产用水。
5乡医疗改革
漳县盐井乡以户户参保、人人受益为目标,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医疗保险,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活动开展以来,乡上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成立了管理和监督两个委员会,制定了实施方案,印发宣传单4000多份,张贴标语350张,悬挂横幅2条。
农民从宣传中了解到了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
全乡参合2440户11535人,参合率为90.3 %,参合证和参合券全部发放
到户,全乡已住院报销34人,报销金额53888.4 6 元,门诊报销2275户7089人,报销金额51712元。
6农业发展
盐井乡山场宽,非耕地面积广,乡党委、政府根据这一特点,规划并分步启动农业产业化项目。
现已集中成片开发果品种植3200亩,其中大枣1000亩、柚子2000亩、雪梨200亩;继续建设好山羊养殖基地,力争达到人平一只山羊;巩固发展生猪饲养,争取年出栏生猪8000头以上。
7特色经济
盐井乡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全乡共输
甘肃农村医保使盐井乡农民得实惠
出劳务人员3337人,劳务经济收入达910万元,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为了全面搞好劳务输转工作,乡上充分发挥乡劳务站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为外出的农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利用黑板、宣传单等形式发布就业信息,建立输出信息库,保证了劳务输出的有序性。
盐井乡加大对劳务输出的资金投入,及早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和“订单式”培训,充分发挥返乡创业人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多次邀请他们现场讲解自己的成功经验,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为了给劳务输转人员提供方便,乡上简化外出务工人员手续办理,为群众免费购买从县城至陇西火车站的车票。
同时,加强了与输入地的沟通联系,与北京大红门等服务厂建立双向对接机制,围绕培训、服务、输转开展工作,建立起了一批新的劳务输出基地。
通过政府抓、信息引、典型带,跟踪服务做保障、输出基地做依托,全乡第一季度劳务输出人数已完成全年任务的一半。
8文化发展
漳县盐井乡高度重视“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张旗鼓地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普法工作进展顺利。
全乡普法对象中包括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企事业技术管理
甘肃盐井乡种植业
人员、青少年学生和广大农民群众。
举办普法培训班,培训各级各类普法骨干人员100多人,机关干部、村干部培训率达到100 % ,参考率和考试合格率都在96%以上。
同时开展了“百名干部进千家农户”宣传教育活动,以学政策法律、学科学技术、促农民增收为主要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