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摘要:加强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就要注意明确目的,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大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进行锻炼。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
体育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内涵及外延极为丰富,体育能力是人的一种素质的重要体现。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实现大学体育课程基本目标的基本途径。

对于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明确目的,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学生们学习好、工作好的物质基础。

要使大学生明确体育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而且对心理和智力也有益,同时运用高校体育中的多种体育活动的途径,做到课内外结合。

只有具备了体育能力,才能在漫长的一生中,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选择锻炼内容,以达到身心健康和终身受益的目的。

兴趣作为体育锻炼的内驱力,与学生的体育需要密切相关,体育需要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

直接的体育需要强调的是体育锻炼本身的吸引力,而间接的体育需要强调的则是体育锻炼的意义及效果。

二者都是产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基础。

可见,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需要,是培养他们体育兴趣的重要前提。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运
用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吸引学生,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学生对体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的教育。

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途径有许多。

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和树立远大理想,应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途径;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增设选项课,让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过程、在实践中提高锻炼兴趣以及开设具有专业特点的体育课是培养高校学生体育
锻炼兴趣的关键。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启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善于保护和引导他们的兴趣,密切观察他们的兴趣变化情况,并总结其规律。

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对体育活动产生正确的认识和价值判断,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乃至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树立崇高的体育价值观念等,这些认知、情感和行为态度的培养,本身就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

引导大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所从事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把现实与未来联系在一起,真正认识到体育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有助于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从而牢固树立起“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必须围绕着“身体、心理、社会”的要求,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重视课程内容的文化含量,并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大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态度,使大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进行锻炼
体育锻炼要讲究科学的锻炼方法,要想取得预期的锻炼效果,必须遵循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如果说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主要靠教师进行组织和指导,那么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是在体育教师精心讲解动作要领、方法和示范后,主要靠自己自觉地、独立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因此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很重要。

1.突出重点,全面锻炼
体育锻炼的内容丰富,项目繁多,每个项目的性质、特点不同,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也完全不一样。

如举重项目可以发展力量素质,但发展灵敏、速度素质就不如球类和短跑项目;篮球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全面,但在发展力量、柔韧素质和身体某一特定的肌肉力量方面就不如体操运动的效果好,发展速度与耐力素质又不如短跑好。

如果我们锻炼身体单纯从兴趣出发,经常从事单一的活动,就易造成身体的片面发展。

因此大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中规定的活动和其他课外体育活动,注意锻炼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全面性。

在此基础上,大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结合自身条件,选择一两项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这样既可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又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还有助于独立思考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

2.持之以恒,注重实效
体育锻炼能对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但个人体质的增强却不是锻炼几次就可以达到的。

根据运动医学工作者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
进行观察后发现,每锻炼一次,大脑和各器官的功能就有所提高,而且这种状态能保持两天左右,这样一次接一次地进行锻炼,身体发生的良好变化便日积月累,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也提高了运动技能和技巧。

如果参加体育锻炼不能持之以恒,那么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肺功能、肌肉和关节的力量就不能得到提高,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降低,原来锻炼所取得的效果也不能保持。

这样,就不能够取得预期的锻炼效果。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体育锻炼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为追求某项运动技术的成绩而急于求成地蛮干。

锻炼时应由简单到复杂,运动负荷应由小到大。

只有这样,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才能逐步得到提高,否则易出现过度疲劳或伤害事故。

此外,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简单动作还没有学会和掌握好之前就开始练习复杂、困难的动作,不仅难以完成,而且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其他活动。

4.加强自我监督,注意安全
自我监督是运用生理卫生和运动医学知识对自身在锻炼前后及
锻炼过程中的变化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其形式主要有注意锻炼前后和锻炼中的感受、食欲、睡眠、脉率和体重的变化情况;在锻炼中身体发育、机能和健康状况的变化以及运动负荷的情况等。

锻炼的目的是增进大学生健康、增强体质。

若场地不适、器械不全、忽视安全,就极易发生伤害事故。

轻者擦破皮肤,跌伤手
脚;重者头破血流,伤筋动骨,这就与体育锻炼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要保证体育锻炼的安全,除认真检查场地、器材外,还应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在运动后做好放松活动,并在锻炼过程中注意自我监督,克服鲁莽从事、麻痹大意和不顾安全的现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解自我监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监督能力。

三、引导大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教师通过规范设计让学生参与课堂准备活动,使他们的体育能力得到提高。

在第一学年体育锻炼的基础上,第二学年开始选项课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在体育理论课中给学生讲授准备活动的作用、编操的方法、注意事项,并对带操时的讲解方法、口令的运用、队形的变换等事项进行说明。

其次,在实践课中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进行准备活动的实习。

课前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诸如带操时间、内容、场地的大小以及器械的多少等,经教师审核修改后方可准予执行。

在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时,有计划地组织简易的队列队形练习、准备活动和体育游戏。

课后教师要向全体学生对带操学生予以讲评,指出优点和缺点,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此种形式使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树立体育锻炼的信心;同时,还能改善课堂学习风气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质量,有利于学生的自立自强,为将来健身奠定基础。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是体育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有无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会有很大的差
别。

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分析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

当然运动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大学生们平时的锻炼与锻炼方法。

如果大学生缺少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搬硬套。

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会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错误的方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解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从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策略与途径还有很多。

工作中,我们要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实际,加强指导,积极运用一些好的实施策略,这样,我们就会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体育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东岗.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
[2]程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j].体育科研,2007(1).
[3]张素霞.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因果关系[j].体育学刊,2006(5).
[4]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6).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