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整理:江苏泰州贝成科学工作室拜永兵一、单元分析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

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了解他们的用途。

第一课《石头》,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

第三课《沙子与黏土》,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粘土,比较干沙子和干粘土的特征,探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头、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

第二课和第三课构成总分关系,沙子和粘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 喜欢玩石头、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1.石头【教学目标】1. 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全套】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全套】
2:用倒立的玻璃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
3:仔细观察蜡烛及杯中水位的变化并填写实 验记录。
实验记录
观 你看到那些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 察 蜡烛 思 杯中的水位 考 因为
蜡烛
加了颜色的水
水槽
倒扣的玻璃杯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个现象说明了: 蜡烛燃烧时燃烧了杯内的一部分空气,
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我们把这部分支持燃烧的空气叫做氧气
பைடு நூலகம்
课间安全提示语
1、不在楼梯、走廊间追逐打闹。 2、上下楼梯是要靠右走。 3、不能在楼梯上推挤、跑跳。 4、不爬窗户和阳台,不拉爬窗 户防护栏。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我来读一读
“空气,空气,你在哪里?”
“我在你的肺里!”
“我在你玩儿的小皮球里,让皮球跳得 老高老高。”
“我在汽车的轮胎里。有了我,汽车就 能装得多,跑得快。”
苏教版
一年级
(下册)
[精品]
1.1石头 1.2玩泥巴 1.3沙子与黏土 2.1水是什么样的 2.2玩转小水轮 2.3盐和糖哪儿去了
3.1找空气 3.2这里面有空气吗 3.3空气是什么样的 4.1形形色色的动物 4.2多姿多彩的植物 4.3动物、人
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能见到石头,说一说你都在哪里见过石头?
这些气体来 自煤和石油 的燃烧及工 厂的废气
了解 : 大气污染的全球性问题还
有什么?
1.酸雨——二氧化硫 2.臭氧层空洞——致冷剂、飞 机尾气 3.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了解 :
大气污染的防治
(1)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如:改革生产工艺,改善燃烧过程, 减少含硫燃料的燃烧等。
(2)有效转化有害物质
如:植树造林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盐和糖哪儿去了》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盐和糖哪儿去了》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盐和糖哪儿去了》优质教案6.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尝味棒1根,盐水1杯(可食用),加了水的面粉1杯,搅拌棒1根,课件。

学生材料:分组材料一:盐、红糖、沙子各1份,水3杯,搅拌棒3根,学习单1份。

分组材料二:面粉1份,水1杯,搅拌棒1根,加了滤纸的杯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小动画想看吗?(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发现小毛驴背的糖和盐变轻了,那么糖和盐去哪里了?谁能说说?2.同学们有不同的说法,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盐和糖哪去了。

(板书:盐和糖哪去了)二、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1.宋老师今天也带了些盐、红糖和沙子来,大家看看这三种东西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2.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如果我们把这三样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你们觉得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了?什么是分别你知道吗?3.对,那你们觉得放入水中后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4.同学们这是你们的猜想,在科学课上有猜想就要去验证。

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观察盐、红糖、沙子放入水中的变化。

5.课件展示:实验名称:观察盐、红糖、沙子放入水中的变化。

实验道具:盐、红糖、沙子、装有水的烧杯、小勺、搅拌棒。

实验步骤:(1)把盐、红糖、沙子分别放入水中。

(2)用小棒轻轻搅拌后,观察水有什么变化。

你还能看见它们吗?(3)画出盐、红糖、沙子在水中最后情况。

温馨提示:(1)小组长负责要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才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1.石头教学目标:1. 能观察并描述石头的样子。

2. 能简单给石头分类。

3. 知道石头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重点: 观察石头并分类教学难点: 了解石头有哪些用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石头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我们一起来写一首诗吧!老师先来写两句,大家来续写。

(板书标题:石头)2.原来老师要写一首关于石头的诗。

看看我接下来怎么写。

(板书内容:石头,石头。

大石头,小石头)3.老师是先从石头的大小不同来写的,你还可以怎么写?可以从颜色、形状来写。

(生:黑石头,白石头。

圆石头,扁石头......)4.一起来读一遍我们创作的诗歌吧!二、学习新课1.(1)在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石头,同学们用石头玩过什么样的游戏呢?(生:爬假山、堆石头、打水漂......)(2)老师也玩过石头打水漂。

你们知道吗,科学其实很有趣,有的科学家还专门研究了如何打水漂才能打得更好。

他们的结论是,要选择扁圆的石头,以20度角将石头打出去。

2.(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页,书上的小朋友正在观察石头。

上学期我们也学习了用感官来观察事物,老师想问问,书上的小朋友是从哪五个方面来描述图中石头的样子的?(2)哪些是用眼睛观察到的?(斑纹,形状,大小,颜色)哪些是用皮肤触摸到的?(表面)(3)聪明的同学们想想,还能从什么方面描述石头?(重量)(4)同学们也带来了自己的石头,请翻到活动手册第一页。

先在中间用铅笔画出你的石头的样子,再从六个方面来描述你的石头。

3.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给东西分类。

比如可以把衣服按种类分成上衣、裤子、裙子等,还可以按颜色分成红衣服、黑衣服、白衣服等。

现在让我们也给这些石头来分类。

你觉得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生:颜色、大小、形状......)现在以前后桌四人为小组,来给四块石头分类。

完成活动手册第1页。

4.(1)石头除了用来玩,还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先来看看在古代,石头被用来做什么?(石斧、石锤、石刀)(2)石头还有哪些用途?请大家看课本第4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 1.石头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 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石头一套、放大镜1个、记录单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 小朋友,这些你们认识吗?(出示石头图片)有的石头很大,有的石头很小,还有的石头漂亮极了!(出示雨花石图片)2. 你用石头玩过游戏吗?都玩过什么游戏?3. 小石头真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石头。

(板书课题:石头)二、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1. 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的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1.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通过PPT了解一下)你还知道石头的哪些用途?六、小结1. 看来小小的石头在我门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和研究关于石头更多更好玩的秘密!板书设计:石头......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三单元8.这里面有空气吗教学目标1. 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

2.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

3.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板书设计:8. 这里面有空气吗有没有教学反思:课题第三单元9.空气是什么样的学生活动,汇报。

4. 好奇怪,空气怎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5. 原来空气的形状是会变的。

【视频】回答问题:空气有固定的形状吗?【板书】(四)认识空气会流动1.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PPT】松开气球口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什么?2.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做一做。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套)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套)

××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班级:一年级任课教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具体如下: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3.地球的构造,有岩石、不同的土壤等,并通过学生玩泥巴,让学生对地球的岩石及土壤有了初步的认识。

4.让学生认识水是一种重要而常见的单一物质5.学生用自己的多种感官认识水的不同特性。

6.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7.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生存。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石头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了解石头的用途。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运用分类结果,学会利用石头。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难点: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石头教学过程一、导入:初步了解石头及其用途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看看它们是什么?(观看各种各样的石头及石制品图片)图片看完了,现在我要考考你们,这些图片中的内容都与一样物体有关,你们知道是什么物体吗?【设计意图】用猜一猜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并利用图片渗透石头的途。

大家的目光真敏锐,没错,就是石头(揭示课题:石头)其实刚才的图片,也为我们展示了石头的用途,你们发现了吗?能再总结下石头都有哪些用途吗?(造房子、铺路……)石头除了有用外,石头能不能用来玩呢?你们都是怎么玩石头的?二、学习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1.师:石头这么有多用途,还这么好玩,看来我们确实应该好好了解一下石头的特点。

2.怎么做才能了解清楚石头呢?(观察)3.该怎样观察?(学生说)都观察石头的什么呢?学生列举观察石头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察,巩固上学期学过的观察方法。

4.(做为难状)哎呀!你们说了那么多,我都没记全?谁能想办法帮我记全这些内容?(写下来)5.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记录的确实是个好办法?怎么记,才能又快又清楚?学习气泡图法。

6.讨论记录的方法:(1)首先,在盒子中选一块石头,把要观察的石头的号码填在中间。

(2)颜色利用彩色点记录颜色。

(3)形状利用形状仓库比对,近似描述。

(4)大小比对实物图,确定大小。

(5)斑纹选择符合特征的项。

(6)表面利用五角星个数,表示光滑粗糙程度。

(7)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一年下册科学苏教版《小小工程师》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一年下册科学苏教版《小小工程师》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 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 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 提出问题:天上飞的飞机,地上的高楼大厦,正在运转的大型机械, 他们的出现都离不开一类人,你知道是谁吗? (工程师) 2、出示几幅工作场景图。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科学家的工作,你能在这些图片中挑出哪些是 科学家吗?(采集标本、天文观察、研究水稻、做实验)
4.出示科学家与工程师工作对比图 思考:现在你能说说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有什么不同吗? 5.小结: (1)科学家:是研究事物的人。为了研究清楚一个问题,他们要观 察、实验、采集标本。 (2)工程师:是修建、制造事物的人。他们用科学家的发现来解决 一些问题,为此,他们要设计、制造、调试、维修。
【设计意图】工程师和科学家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在上一 课刚刚学习了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本课如果直接呈现工程师的工作, 对仍然习惯形象思维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有可能会造成认识上的困扰, 因此,有必要增加科学家与工程师工作行为的对比,引导学生自行找出 不同,加深认识。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有没有做“工程师”的经历。如,搭积木、造房 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 交流:你有没有做过类似工程师的工作?做过哪些?都是怎么做的? 小孩子的玩的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 实就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
【意图解析】交流学生做过的类似工程师工作的经历,学生会发现原来 自己曾经玩过的搭积木、拼装模型等活动就是工程师要做的工作,建立 做小小工程师自信心的同时,也为下面将学做小小工程师做好了铺垫。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套课件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植物通过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由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 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这个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变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维持 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03
动物的世界
动物的种类与特征
天文现象与探索
天文现象和探索是学习天文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天文现象是指发生在宇宙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如日食 、月食、流星雨和彗星等。这些现象的发生有一定的 规律和特点,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现象,可以深入了 解天体的运动和变化规律。同时,探索宇宙也是天文 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望远镜、卫星和其他观测手 段,可以深入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历程,为人类认 识自然和探索未知世界提供重要的帮助。
防御行为
动物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如刺猬蜷 缩成团、毒蛇警告敌人。
繁殖行为
动物通过交配、产卵等方式繁殖后代,如 鸟类筑巢产卵、哺乳动物哺乳幼崽。
动物的生存环境
陆地环境
陆地动物生活在各种地形和环境中,如森 林、草原、沙漠等。
淡水环境
淡水环境包括湖泊、河流等,生活着鱼类 、两栖动物等。
海洋环境
海洋环境广阔深邃,生活着各种鱼类、哺 乳动物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 套课件
汇报人:
202X-12-24
CONTENTS
• 引言 • 植物的生长 • 动物的世界 • 地球与宇宙 • 实践与实验 • 复习与巩固
01
引言
课程简介
内容概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物质 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 形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科学素养。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下册《玩泥巴》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下册《玩泥巴》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这么课程,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也渗透着科学知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都强。教学中也应 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本课凸显了一个“玩”字,特别符合一年级 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通过感知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最直接,而且循序渐 进的活动任务,极大吸引学生注意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5.筛泥土:①拣出不是泥土的东西;②把大的土块捻捻碎;③选择合 适的筛子,先用筛孔大的,再用筛孔小的(如果没有进行初步筛选, 大的颗粒很多,会堵住小的筛孔);④筛泥土(土越细越适合做泥塑) ——学生动手筛泥土,教师巡视指导。
(二)做泥塑 1.谈话:这些筛选好的泥土就能做泥塑了吗? ——尝试失败,泥土太干没有粘性 2.和泥:把筛出的土加水和成泥,水和泥土的比例要控制好。 ——尝试水和泥的比例。(水太少,不够粘;水太多,泥太稀。)
板块二、新课学习 (一)筛泥土 1.观察泥土:看看在里面发现了什么? ——石子、小树枝、枯树叶、小虫子、沙子、小砖块、碎玻璃、大颗粒 、小颗粒…… 2.如何除去这些杂物? ——用手简单的挑拣、分离;筛选泥土
3.用什么工具筛泥土? ——筛子(筛网) 4.这里有三种筛子,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筛孔大小不同(筛孔大的筛出的颗粒粗,筛孔小的筛出的颗粒细。)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2.玩泥巴 拣——捻——筛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盐和糖哪儿去了》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盐和糖哪儿去了》优质教案

6.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材分析】一年级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者盐放入水里,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情景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但学生并不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溶解在水里了。

本课从观察盐、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中去,逐步发展对溶解、不溶解特征的认识,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

第一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及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第二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认识到面粉在水里很难溶解。

面粉放入水中是否能溶解是学生前概念中矛盾冲突最大的之一,通过静置、过滤等方法细致观察与比较,建立对“面粉很难溶解在水里”的认识,并对判断溶解现象的特征更加明晰。

第三个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分组材料一:盐、红糖各1份,水2杯,搅拌棒2根,布一块;分组材料二:面粉1份,水1杯,玻璃棒1根;分组材料三:过滤装置2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1.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小动画:播放毛驴过河的动画片段。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发现小毛驴背的糖和盐变轻了,那么糖和盐去哪里了?(学生讨论)2.引导学生聚焦“溶解”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导学生聚焦“溶解”的话题,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二、观察并比较盐、红糖在水中的变化1.老师今天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盐和红糖,大家仔细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2.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如果我们把这两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你们觉得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了?3.学生预测盐、红糖在水中的变化。

2024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教案

2024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教案
2024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走进科学》单元 1.小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走进科学
课题
小小科学家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1~2年级 ①知道我们周围的人造物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观察和区别身边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态度责任
通过像科学家那样提出问题,初步意识到好奇心很重要。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滚小球的实验体验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 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每组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1个,塑料小球1个,钢珠小球1个,带格子的绒布1条)。
6.学生实验
7.交流讨论:哪个小组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代表展示)
小球从更高的位置上滚下能滚得更远。
8.如果我们将塑料球更换为铁球,都从1号位置出发,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再来动手试一试。
9.学生实验,交流讨论:小球越重,滚得越远。
10.小结:小朋友们太厉害了,就像科学家一样,会观察、会实验、会记录并发现了滚小球的秘密,你们都是小小物理学家。
③举例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一、单元分析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

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了解他们的用途。

第一课《石头》,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

第三课《沙子与黏土》,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粘土,比较干沙子和干粘土的特征,探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头、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

第二课和第三课构成总分关系,沙子和粘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 喜欢玩石头、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1.石头教学目标:1.认识到即使是身边最不起眼的小石头也是有大用处的。

2.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从收集材料,观察,实验,记录,得出结果。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1、石头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石头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你们听过吉尼斯纪录吗?吉尼斯大全纪录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有关第一的事情!我们来一段视频,看看这个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是通过玩什么得到第一的!(观看视频)2、看完视频你发现创造吉尼斯纪录的人他怎么玩什么的得到第一?(揭示课题:石头)3、那你用石头都玩过什么游戏?二、感受石头无处不在1、在我们的周围常常可以看见许多石头,你都在哪里见到过石头?(1)校园假山:知道这是哪里么?假山也是石头做的;(2)公园里面的石头;(3)海边的石头:天涯海角)三、活动一:观察和描述石头特性1、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2、你们会观察么?今天,我教你们用气泡图来观察一块石头。

(PPT出示气1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泡图,请小朋友看1min)看明白了么?3、指点学生说一说: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色彩)(贴板书“色彩”)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4、请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石头。

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你就可以拿出材料盒里面的信封!这个信封是个很有用的锦囊,它可能会帮上你忙!这里面有几张卡,(拿出“大小”卡片),你看,这张卡片上,所有的东西都和生活中的东西一样大小,在描述石头大小的时候,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石头去比划一下。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下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下科学教案

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一、单元分析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

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了解他们的用途。

第一课《石头》,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

第三课《沙子与黏土》,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粘土,比较干沙子和干粘土的特征,探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头、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

第二课和第三课构成总分关系,沙子和粘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 喜欢玩石头、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1.石头【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一年级《科学探索》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年级《科学探索》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年级《科学探索》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主题简介《科学探索》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我们身边的科学”为主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周围的科学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学会用简单的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包含 4 个课时,分别是:第 1 课时:身边的科学第 2 课时:观察与实验第 3 课时:探究与发现第 4 课时:科学小制作四、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第 1 课时:身边的科学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讲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

3. 实践:学生进行观察,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科学现象。

第 2 课时:观察与实验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2. 新课:讲解实验方法,如观察、记录、分析等。

3. 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第 3 课时:探究与发现1. 导入: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探究,提出问题。

2. 新课:讲解探究方法,如假设、验证、总结等。

3. 实践:学生进行探究,总结实验结论。

第 4 课时:科学小制作1. 导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新课:讲解制作方法,如选择材料、设计制作等。

3. 实践:学生进行科学小制作,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单元)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单元)

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1.石头教学目标:1.认识到即使是身边最不起眼的小石头也是有大用处的。

2.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从收集材料,观察,实验,记录,得出结果。

3.从不同的方面将石头分类。

课前准备:准备几颗不同的石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说说与石头相关的游戏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石头能做什么游戏。

2. 学生讲一讲石头还有什么用处。

3.补充说明石头的其他用处。

二、动手试一试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见过石头的样子。

2.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的石头并说一说它的样子并记录下来。

3.同桌之间互换石头观察并说一说这两块石头有什么不同之处。

4.给石头分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三、石头有哪些用途1.学生先说说教材中石头的用途。

2.你还知道石头有哪些用途。

3.一起讨论,你觉得石头还可以用来干嘛四、小结。

2.玩泥巴教学目标:1.亲身体验身边的泥土,发现泥土也是有用的。

2.利用身边简单易得的材料,能够制作出不同的物品。

课前准备:泥土,不同程度的筛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二、动手做一做1.捡出不是泥土的东西。

2.把大的土块捻捻碎。

3.选择筛子4.筛泥土5.把筛出来的泥土加水和成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

6.成品展示。

让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做的是什么,相互比较挑选出一个自己觉得最好的。

7.你知道吗?把泥塑烧一烧就会变成陶瓷四、小结3 .沙子与泥土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所发现,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不同。

2.通过一个简单的动手活动来比较出沙子与泥土的不同,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将沙子弄进眼睛里面。

课前准备:沙子,黏土,器皿,放大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我们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沙子,小朋友们也喜欢玩耍沙子,那同学们都是怎么玩耍沙子的呢?2.拿出准备好的黏土让学生说这是什么?——沙子,泥土告知他们这是黏土,说明什么是黏土:把筛出的泥土放进瓶里,用铝箔纸封好,用极细的针扎孔;从这些孔里筛出的就是黏土。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水是什么样的》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水是什么样的》优质教案

4.水是什么样的【教材分析】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单元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欲望。

第二个活动是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第三个活动是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感知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第四个活动是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形象认识水的流动。

后两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

2.通过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通过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知道水可以流动。

3.学会用气泡图呈现对谁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水、各种形状的杯子、滴管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谜语: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我来。

(打一自然物)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

那么,水是什么样的呢?2.老师带来了一些水的图片,我们一起看看清晨树叶上的露珠、波涛汹涌的大海、玻璃窗上的雨滴、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有我们矿泉水瓶里的饮用水…3.我们每天都看见水,你能说说我们的生活中哪里都需要用到水吗?同学自由回答4.看来,水的用处真的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水。

看看水究竟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二、活动一:用感官观察找出水1.在认识水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看你们会不会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一、单元分析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

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了解他们的用途。

第一课《石头》,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

第三课《沙子与黏土》,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粘土,比较干沙子和干粘土的特征,探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头、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

第二课和第三课构成总分关系,沙子和粘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 喜欢玩石头、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1.石头【教学目标】1. 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 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 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 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石头一套、放大镜1个、记录单若干张。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 小朋友,这些你们认识吗?(出示石头图片)有的石头很大,有的石头很小,还有的石头漂亮极了!(出示雨花石图片)2. 你用石头玩过游戏吗?都玩过什么游戏?3. 小石头真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石头。

(板书课题:石头)[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在哪里见到过石头,用石头玩过什么游戏,逐步聚焦到本课的研究话题上。

]二、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1. 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的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2. 你会观察么?为了更好地观察,今天,我特地请来了一个新朋友:(PPT 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分钟)看明白了么?3.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4. 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石头。

5. 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6. 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与学生一起梳理常见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斑纹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石头特征的观察。

)7. 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人。

8. (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设计意图:学生对石头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就一块石头展开过仔细观察;他们也许能说出石头的某个特征,但不一定能针对一块石头从各个方面描述其特征。

本活动设计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结构性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气泡图的帮助下,有顺序地、从多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征。

]四、给石头分类1. 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

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男生举手!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2.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

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一分。

3. 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先做点事,给他们分分类!4. 如果你给石头分类,你会按什么来分?5. 请把你手中的石头放回到材料盒中。

记住,每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设计意图:“石头”这个词既可以指石头的个体,也可以指总体。

按照某一个特征将一堆石头分类,给学生创造了在比较中进一步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从而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识。

]五、了解石头的用途1.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通过PPT 了解一下)你还知道石头的哪些用途?[设计意图:这里给学生提供一组石头用途的图片,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石头还有哪些用途,让学生意识到石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六、小结1. 看来小小的石头在我门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和研究关于石头更多更好玩的秘密! 【板书设计】 1.石头1.石头2.玩泥巴【教学目标】1. 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

2. 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合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 做捏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教学重点】xíng zhuàng 形 状 b ān wén 斑 纹 b iǎo miàn 表 面 dà xiǎo 大 小yán sè颜 色 ......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一个捏好的泥塑。

学生材料:每组泥土若干(一次性餐盒分装)、一次性桌布(或旧报纸)1张、一套筛子(3个,筛孔大小不同)、2个塑料盆、一杯适量的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唤起生活经验1. 小朋友们一定都很喜欢大自然吧!因为大自然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趣的事物。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几个好伙伴相约一起来到户外去玩泥巴,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泥巴的?(堆土、浇水活泥巴、捏小乌龟……)2. 你玩过泥巴吗?3. 泥土覆盖在地球表面,不仅为动物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家,还可以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泥巴”(板书课题),捏一个你最喜欢的造型。

[设计意图:交流自己是怎样玩泥巴的,不仅可以调动玩泥巴的经验,也可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二、筛泥土1. 瞧,我用泥巴捏的小章鱼可爱吗?这是我用我家楼下花园里的土。

你们可以直接用它来捏造型吗?(实物投影一些含有石块、树枝的土)生:不行,土里有树枝,有石头,会戳到手。

生:不行,还要倒点水。

2. 没错,树枝、石头等都不是泥土,我们要先把他们挑拣出来。

(板书:拣)有些大的土块要用手捻捻碎(板书:捻)。

这样就行了吗?3. PPT出示两种土(颗粒大小不同)。

提问:要用泥巴捏造型,你觉得哪一种土更适合?为什么?生:第二种,更细一点。

4. 没错,这是老师处理过的土,才这样细,你猜老师是怎么做的?可不可能是一颗颗拣出来的?你有什么好方法?生:……5.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器,它的名字叫做“筛子”。

筛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让比筛孔小的颗粒漏下去。

(板书:筛)(播放PPT或示范)筛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盆接住漏下来的泥土。

筛的时候手臂可以试着左右摇摆,幅度不要太大,不然土就洒出来了。

6. 我正好有2个筛子,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孔的大小不同。

7. 想一想:先用哪一个?后用哪个筛呢?生1:直接用筛孔最小的筛子筛(提醒:如果泥土没有进行初步筛选,大的颗粒很多,会堵住小的筛孔。

)生2:先用孔大的,再用孔小的。

8. 小结一下,想要得到适合做泥塑的土可真不容易呀!(1)(指着板书)“拣”——“捻”——“筛”,筛子从筛孔大的开始用。

3个筛子,2个盆,盆交替使用。

(2)友情提醒:分工合作,人人参与。

筛完坐正,注意卫生。

“筛完”:筛到已经没有太多土漏下来为止。

注意:筛子上的颗粒不要倒,就放在上面,筛子放一边。

下面就请你们来动动手。

发:塑料餐盒分装的泥土、3个筛子、2个塑料盆。

9.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10. 看一看:3个筛子筛得的土有什么不同?生:大小不同,筛孔小的筛出来的土就越细。

11.(PPT出示实验册内容)是的,不同的筛子可以筛出不同的土,请你来连一连,这里有三个筛孔大小不同的筛子,筛孔依次为大、中、小,用他们筛土,分别可以得到下面几号土呢?学生口答12. 原来泥土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粗细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设计意图:这个一个简单的分离泥土、筛选泥土的操作活动。

通过分拣采集来的土壤,将观察目标聚焦于颗粒大小不同的泥土上。

再通过筛泥土,发现泥土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颗粒。

]三、捏泥塑1. 细土我们已经筛出来了,是不是就可以捏泥塑了?你们试着捏一下,行不行。

2. 太干了,太松散了,怎么办?生:加水,像和面一样和泥3. 水怎么倒?一下全倒进去行吗?生:不行,要慢慢倒,水多了就稀了。

4. 时间关系,如果完全自己来筛出合适的泥土,估计得好半天呢,也需要更多的土,所以今天老师提前筛好了一些,补充给每一组。

5. 补充说明:先把盆倾斜过来,把土集中在一边。

先倒半杯水,用手将泥和水搅拌在一起,泥团变大后不断捏一捏。

可以小组共同捏一个,也可以分成四份,每人捏一个。

开始发挥你的创造力,捏个你喜欢的泥塑吧。

6. 学生操作7. 你发现加了点水的泥有什么变化?生:加水后像橡皮泥一样,可以捏。

而干的泥土很松散,不能捏成型。

8. 展示作品[设计意图:干的泥土加水能和成泥,泥会表现出与干的泥土截然不同的特点。

关于这一点,直接告诉学生没有意义,而要让他们去做做看。

本活动就是通过做泥塑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泥的特点。

同时,通过资料介绍,使学生知道泥塑经过烧制可以变成陶器。

]四、总结与拓展1. 大家捏的泥塑不好保存,就需要再加工,就成了陶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