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白塞病3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01月第31卷第1期Jan.2011Vol.31No.1
现代中医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1·
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
外洗治疗白塞病32例
林永
(南江县中医院,四川南江636600)
摘要: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按标准纳入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每次200mL,2次/d。均对照组给予强的松10mg,2次/d,硫唑嘌呤100mg,1次/d,2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部分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改善、减少复发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对白塞病有良好治疗作用。
关键词:白塞病/中医药治疗;甘草泻心汤加味;苦参汤
中图分类号:R275.9R75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0571(2011)01-0021-02
白塞病(BD)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过程。本病属中医学“狐惑病”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详细描述了狐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为后世诊治该病提供了理论基础。临床中笔者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该病,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将60例B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15 54岁,平均30.2岁;病程15天 30年,平均7.6年。对照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11 58岁,平均29.6岁;病程1个月 30年,平均8.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积分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1989年国际白塞病研究小组制定的国际分类标准[1]。(1)反复口腔溃疡:阿弗他溃疡或疤痕,1年内反复发作≥3次;(2)反复生殖器溃疡:生殖器有阿弗他溃疡,尤其是男性;(3)眼病变:前和(或)后色素膜炎,裂隙灯检查时玻璃体内可见有细胞浸润或视网膜血管炎;
(4)皮肤病变:结节红斑样病变、假性毛囊炎、脓性丘疹、痤疮样皮疹(未服糖皮质激素而出现者);
(5)针刺反应阳性。凡有反复口腔溃疡并伴其余4项中的2项者,可确诊为本病。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湿热毒结:多见于急性发作期,下肢红斑结节,症见高热,心烦汗出,口舌生疮,灼热疼痛,关节酸痛,胸胁闷胀,口苦咽干,妇女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脉弦滑数。肝肾阴虚:口、眼、外阴部溃疡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低热缠绵,手足心热,头昏目眩,口干咽燥,遗精盗汗,月经不调,腰膝酸软,舌红少津或裂纹舌、光面舌,脉细数。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甘草泻心汤加味,组成:生甘草30g,黄芩25g,人参25g,干姜25g,大枣15g,半夏30g,前阴溃疡者加地肤子,肛门蚀烂加炒槐角,眼部损害加密蒙花、草决明,口腔溃疡外用冰硼散,肝经湿热明显加龙胆草、黄柏、赤小豆,水煎服,1剂/d,每次200mL,2次/d。同时前后阴蚀烂的用苦参汤熏洗,每日2 3次。对照组口服强的松10mg,每日2次,硫唑嘌呤100mg每日1次,病情稳定后减量,每两周减5mg,维持量为5mg/d,均2个月为1个疗程。
2.2观察指标及方法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症状体征评分变化和随访4个月时复发次数,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量化评分并结合临床症状的主次自拟结果见表1。
2.3临床疗效标准参考吴之伍制定的疗效标准[3]。临床治愈:经2个月治疗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经2个月治疗临床症状消失70%以上。有效:经2个月治疗临床症状消失30%以上。无效:经2个月治疗临床症状消失30%以下或未减
·22·
现代中医药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1年01月第31卷第1期
Jan.2011Vol.31No.1
轻。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xʃs)
组别时间n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眼炎皮肤病变针刺反应发热关节病变治疗组
治疗前325.90ʃ1.894.87ʃ1.622.23ʃ1.224.34ʃ2.511.51ʃ1.521.56ʃ0.701.48ʃ0.60治疗后321.12ʃ1.60△1.13ʃ1.25△0.57ʃ0.64△0.69ʃ1.23△1.11ʃ1.460.25ʃ0.460.41ʃ0.49对照组
治疗前285.35ʃ1.434.54ʃ1.312.89ʃ1.374.89ʃ1.801.61ʃ1.561.39ʃ0.491.79ʃ0.43治疗后282.25ʃ1.81*2.19ʃ1.59*1.49ʃ1.081.89ʃ1.80*1.19ʃ1.490.76ʃ0.45*1.01ʃ0.7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采用《中国医学百
科全书·医学统计学》统计软件包PEM S3.1fo r
W indow s(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
学教研室研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xʃs)表
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V2检验;等级资
料用Ridit分析。
3结果
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
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
94.10%;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6
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1.43%,两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表1示,
在改善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眼炎、皮肤病变、
发热、关节症状方面,两组治疗后积分值均降低,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两组在改善上述症状、体征方面均有
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针刺反应两组治疗前后
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见表2,
治疗后两组ESR、CRP数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
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降低ESR、CRP
方面两组均有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xʃs)
组别时间n ESR(mm/h)CRP(mg/L)
治疗组治疗前1629.29ʃ4.796.00ʃ4.10
治疗后1619.08ʃ4.12*△8.69ʃ3.41*△
对照组治疗前1429.01ʃ4.3520.01ʃ4.89治疗后1423.08ʃ4.61*12.25ʃ3.75*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4两组复发次数比较治疗组无复发者18例,复发1 2次者8例,复发3次者4例,复发>3次者2例,平均复发(0.42ʃ0.76)次;对照组无复发者4例,复发1 2次者6例,复发3次者12例,复发>3次者6例,平均复发(1.69ʃ1.02)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讨论
白塞病类似于中医狐惑病,早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详细描述了狐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明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与湿热化生虫毒有关,与禀赋不足、外感湿热、嗜食辛辣肥甘、情绪不遂、劳倦过度、产后郁热及妇女月经周期等有关[5]。病机多为脏腑功能失调,过食膏粱厚味,辛辣肥甘,醇酒滋腻,或五志过极,肝郁化火,或肝脾不调,导致湿热蕴结,伏藏于内。遇外感湿热之邪,内外合邪,湿热蕴毒,郁滞血脉,湿热毒瘀上蒸下注于诸窍而发病。因此脾虚失健是BD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邪气、内外合邪是BD发病的外在条件,湿热毒瘀胶结,耗气伤津,正气虚弱,无力托毒外出是BD的病机关键。因此,治疗上应以清热化湿,安中解毒为主,甘草泻心汤加味方中芩、连苦寒,清热解毒,干姜、半夏辛燥化湿,佐参、枣、甘草以和胃扶正,共成清热化湿,安中解毒之功,临证根据不同的情况,随证施治,结合苦参汤外洗以局部治疗加快症状的缓解,现代药理学研究[6]甘草泻心汤能显著提高小鼠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机能,BD病的发病机制在现代医学认为多涉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故作者采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病是有其理论依据的,其临床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
参考文献
[1]施桂英,栗占国.关节炎概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47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3.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3-117.
[5]曲丽芳,张再良.《金匮》狐惑病证治源流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1):12-14.
[6]张守峰,郝莉萍.甘草泻心汤对小鼠的免疫机能和常压缺氧耐受力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2): 12-13.(收稿日期:201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