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发表时间:2010-07-02T17:06:45.56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江淮

[导读] 赫尔巴特说过:“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而语文教育的教育性更为突出

江淮(淮安市楚州区教育局,江苏淮安 223200)

人所共知,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具有无可置疑的责任,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又渗透在各科教学中。然而由于各科教学的差异性,它们又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创新教育任务。其中,语文教育作为一个人文性最为浓郁、思辩性最为强烈、基础性最为典型的学科,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可以发挥,也应该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从语文教育的情境入手,解放学生的心灵世界,奠定学生创新的心理基础

赫尔巴特说过:“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而语文教育的教育性更为突出。从其学科特征来说,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以外,还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人文精神的熏陶,审美情趣、学习兴趣的培养。除此,它还有一个很重要任务,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心灵得以自由和解放,个性得以张扬与发展。我们知道,“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个人只有解放自己的心灵,让心灵自由自在,才有条件谈自由地创造。”所以,语文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创造一个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不要给学生太多的精神束缚。这在语文教学中是完全可以得到很好实施的。但这有一个基本要求,即必须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打破僵化、陈腐的教学模式,真正从素质教育出发,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内在优势,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利用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中所渗透的情感、创造的意境、包含的信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巧妙点拨,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活跃的气氛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赞赏,少批评;多鼓励,不打击,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发掘,内在兴趣得到激发,内在意象得到构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被点燃。而创新欲望一旦被点燃,他们所能释放的能量就是无可限量的。

诚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气氛和宽松自由的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紧张、约束、压力。应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有紧张,然而那是一种心理愉悦的紧张;有约束,那是心灵自由前提下的约束;有压力,那是充分实现设定的学习目标应有的压力。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心理是兴奋而不受压抑的,他们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的人格不受侵犯,他们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他们没有一个“怕”字,错了也没关系,从错误中也可以受到启发。也就是说,他们有心理安全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身心理发育的成熟,时间一长,这种感觉就会在他们的心灵中积淀为稳固的心理基础和性格特征。即使某些知识遗忘了,但这种创新的心理基础和性格特征是不会消失的,而且就某种意义来说,这种创新的心理品质比创新的知识、水平重要得多,它是创新最强大的动力。有了良好的创新心理品质,他会由不善于创新而变得善于创新,从而执着痴迷、坚忍不拔地为创新而奋斗。这样的语文教育就发挥了素质教育的作用,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出了贡献。

二、从语文教育的过程入手,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奠定学生创新的智力基础

语文教育的过程,是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的“学习”、“感受”过程的统一,是教师以自己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以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吸纳前人的知识,还要进行再创造。而一个没有基础的人是不可能进行再创造的,这个基础就要通过听说读写来奠定。而听说读写,都要进行思维,如判断、分析、综合、归纳、想象、比较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水平、创新能力,教师需顺其自然地在引导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文创新思维训练。

如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们仅以听说读写的“读”为例来说明。任何一个语文水平高的人,无不是一个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的人,正是“读”,使他激发起灵感、想像力、思维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就不能机械地给学生划框框,而要启发学生去分析、思考、理解、感悟或再创造,学生就是在这样一个认知的过程中发展、优化了自己的思维。

然而创新思维不仅涉及思维方法问题,也涉及思维品质。人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等。创造性思维就是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统一,这就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一旦失衡则难以飞翔和行走。试想,如果一个人仅想像力丰富,这就意味着有创造性的话,那么他的一切想象,哪怕胡思乱想,违背科学、道德、人伦的东西,也能成为创造的根据吗?所以教师还要在语文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使一切创新都有利于社会和自然。

在语文教育中加强创新教育,还在于它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因为语文的形式有极大的丰富性、生动性、形象性,其学习方式和认知过程不同于其它学科,不仅容易学习,也容易激发人的兴趣,引起人的遐想,使人获得美感。从一首诗的优美意境和音乐性,一篇散文的跳跃性思维,一篇小说的巧妙构思,一副对联的工整对仗,都可以使学生得到思维体操的训练。语文学习还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同音乐一样,有优美的旋律;同数学一样,有缜密的思维;同美术一样,有着浪漫的情调;同物理化学一样,有着科学的启迪;同逻辑学一样,有着哲学的思辩;同政治一样,有着道德的熏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智力因素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调动学生的感官和心理体验,使学生心智处于兴奋状态,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有了,学习方法改善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其心灵深处也就埋下了创新的种子。他们有顿悟,有灵感,有想像力,有创造性思维,这一切都会成为他们日后创新的智力基础。

三、从语文教育的内容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奠定学生创新的知识基础

对于我国来说,当今的时代是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时代,在这几种经济中,知识经济应该是引领时代潮流的。既然是知识经济,就要有知识,而要有知识,就要善于积累,包括语文的积累。而积累的目的并非为了重复别人的东西,恰恰是为了创造。如何进行积累呢?这就要求从小学和中学开始,就要进行大量阅读,为将来的创新打好知识的基础。所以,作为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不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阅读选择,以使自己获得最有益于创新的知识营养。

(一)把握阅读方向

从大语文教育的观点看,语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在阅读好语文课本基础上,学生必须阅读大量课外读物。而人的阅读会受主客观两方面的影响,从主观来说,人读书会受兴趣、功利的影响;从客观来说,他们会受外在条件、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对于青少来说,他们不像成人有先前阅读的经验积累和情感体验,会正确进行自我阅读选择,他们往往受社会和他人的影响,盲目找书阅读,不去思考是否对自己的身心有益。不少学生读有害身心的的东西,不可能培养起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不可能增加多少创新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引导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