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整理精校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高考二轮复习
0324 20:53
::
名句名篇
【高考目标】
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阐释】
名篇名句的默写是高考语文的必考考点,各省市的赋分不等,在411分之间。多数为58分。试题的材料多出自高中语文课本,课外名句的考查有减少的趋势,以减轻考生备考的负担。考查的重点是名篇及名篇中的名句(景中传情的写景名句,富有生活哲理或抒发积极向上情怀的句子)。理解性默写是根据话题或情景,按照要求,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填空。它要求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内容要理解,才能准确选择,比记忆型默写的难度有所增加。这种题型有渐冷的趋势。
【要点精析】
从2002年起,语文高考试卷增加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考点。这是对过去同类考试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1998年以前,高考有“默写中国名言警句”一项。比较这两个相似的考点,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为了引导高中生重视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丰富高中生的人文内涵;要求考生默写的都是“常见”的,知名度高的。不同之处是现在的要求提高了,增加了“篇”的要求。
再从试题的表述看,过去是“写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三句);现在的表述是“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很显然,过去试题着眼于句,而且每小题只要求默写一句;现在的“空缺部分”,从2002年2015届高考模拟的试题看,至少是相连的两句,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五尺应门之童”,多则要求写出四句甚至五句,如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中的五句,这实际上隐含着“篇”的要求了。
从默写的内容看,过去多为“警句”。所谓“警句”,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语句”从当时的具体试题看,多为包含哲理
的句子。现在试题的范围扩展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现的是一种人情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意味深藏的景物描写。默写这样的句子在过去的试题中似乎很少见到。
再从默写的材料来源看,过去默写的名句多来自课本以外,课本内的则比较少。
名句名篇:名句名篇的默写是每套试卷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使更多的考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多数试卷都设置了二选一.四选三或五选四等多种形式的选做题。
【备考园地】
一、默写名句名篇答题技巧规律总结
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识记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突然回忆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要包括引导句在内作“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另外,如果命题是三选二,答题时就应以最有把握的题做起,做了两题就够了。如果三题都做(最好不要这样),要确保前两题完全正确,因为高考阅卷评分有时规定只看你做的前两题,有错误即扣分,即使你第三条做对了也不给分。
另外,在复习和应试时还应注意:
(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
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
以上三句中的“羁”“鹜”“壑”就极易写错,复习中要反复多写几遍,强化记忆。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做到既知其音,更明其义。
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史记》)
以上三句话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为“岸”;第三句中“销”的意思是“熔化”,易误为“消”。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例如:为由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以上三句中,“教”容易误写成与之同义的“叫”,“长”容易误写成“常”,“材”容易误写成“才”。
(四)要留意具体环境
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瓮》)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第一句如果不联系“卖炭的老人虽然衣衫单薄,却愿意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的具体语境,就可能想当然地把“愿”写成“怨”;第二句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就会把“始”写成“使”;第三句如果不联系“晴空”“排云”这两个语境,就会把“霄”错写成“宵”。
(五)要留心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学生不知就里,往往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顺序颠倒,白白丢了分。
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以上这四句,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春色满园”写成“满园春色”,“淡妆浓抹”写成“浓妆淡抹”,“歌诗”写成“诗歌”,“孤帆一片”写成“一片孤帆”。
(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
例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瑀》)
像上面的句子,已经标明了出处,就不能把“路曼曼”写成“路漫漫”了,虽然平时写的是“路漫漫”;也不能把“蝉噪林逾静”写成“蝉噪林愈静”,虽然意思并没有改变;更不能在“疾风知劲草”后接“烈火识真金”,虽然这种说法已成俗语。
诚然,名句名篇主要靠点滴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但高三复习的有限时间里,多些方法,多些技巧,多些归纳,多些总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古诗文默写的六种形式
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文默写题所考内容在朝代上侧重先秦和唐宋,在文体上侧重诗歌和散文,在内容上侧重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其中,湖南卷侧重于课本内容。随着高考的改革,古诗文默写的形式也精彩纷呈,实现了由单纯识记默写向理解识记默写能力培养的跨越,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