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话包公上课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话包公

走进包公祠

走进包公祠,走进宋代。其实身体是无法走进宋代的,走进宋代的是我们悠悠的心绪。

那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经济文化都十分繁荣的时代。尽管那个朝代在对外作战中显得有些狼狈,但我们知道,那主要是因为宋的国防政策的先天不足。宋代对于中国文人和中国文化来说,却是难得的一段好时光。宋朝的重文轻武,为广大的读书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大舞台,这也使得宋代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文化盛事。宋代的诗词、绘画、戏剧、小说、评弹等等都曾兴隆一时。散文史上的唐宋八大家,宋代就占了六个。北宋的真宗仁宗时期更是人才济济,出现了三苏、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范仲淹等等一大帮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同时代的包拯虽也有诗文佳作,但很难于王安石欧阳修那样的大家并肩。然而在为官方面,包拯却丝毫不逊于他的那些杰出的同僚。其卓越的政绩和良好的口碑不仅为宋代的官场增添了一抹亮色,也给中国历史增添了一些令人怀念的章节。

毫不夸张地说,包拯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清官,其人其事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千百年来,包公俨然成了中国清官的代名词。我对于这个人物的了解,最初来源于前些年的评书《包公案》,后来再加上一些传统戏曲段子诸如《铡美案》、《陈州放粮》等等。印象中的包拯就是一个断案如神、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传奇英雄。后来长大了,于包公的了解也渐渐多了一些。知道了包公的一些生平事迹,知道了包公本人和文艺作品里人物的差距。也知道了全国各地还有不少纪念这个宋代清官的各种建筑,比如庙宇、祠堂、碑石等等。而在包公祠中,又以开封包公祠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该祠坐落在古都开封城内包公湖西畔,是国家旅游局开发建设的中原地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包拯在北宋时期曾任开封府尹,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其正襟危坐、执法断案的形象成了中国人心目中清官的品牌标志。包公在这里为官多年,断了不少的奇案难案。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畏权贵、为民撑腰,赢得了包青天的千古美名。所以当地人为其建祠纪念就不足为怪了。而合肥的包公祠在规模和影响上可能都不及开封的那座,但因为合肥是包拯的故乡,再加上那里独特的文化历史底蕴,使得这里成为了解包公的又一个不能错过的地方。2005年,我去南方办事,途径合肥,特地去参观了合肥的包公祠,对这个建筑以及包拯这个历史人物又多了一些较为直接的认识。

包公祠全名包孝肃公祠,位于合肥南门外包河中的香花墩小洲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香花墩是包公少年读书的地方,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如此幽雅

的环境,确实是理想的读书之所。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香花墩建起了包公书院以纪念包拯,后来人们把它称为包公祠。包公祠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后在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李鸿章筹巨款加以重建,并增加了东西两院、色正芒寒的横匾以及《重修包孝肃公祠记》的石碑。我们现在看到的包公祠,就是李鸿章当年留下的作品。

包公祠大致由正殿、两厢、廉泉井、流芳亭、回澜轩、包孝肃公墓园等几部分组成。

主建筑是包公享堂,五开间的正殿居中,端坐着高大的包公塑像。但见他一手执笏,一手握笔,神色庄重,似乎正在办案。上方正中色正芒寒的匾额,出自李鸿章之兄李瀚章之手。左右还有两匾值得一提:一块是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山所题的节亮风清,另一块是为光绪年间左锡旋所题的庐阳正气。包拯塑像的两边分列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像。左面还陈列着传说中的三口铜铡:依次为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寒光飞射,令人望而生畏。

右侧墙壁上雕刻的宋包孝肃公遗像也十分引人注目。这方石刻是清光绪年间的作品,是工匠根据开封府的一方石刻画像为蓝本而创作的,据说最接近包拯的真容。画上的包拯头戴乌纱,身着紫袍,脚蹬粉底皂靴,白面长须,潇洒风流。和舞台上的那种圆头墨面月牙印的造型完全不同。左侧一方石碑刻着包公初入仕途时写的一首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另一石碑刻着包拯所立的家训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辟以昭后世。意思是说包家的后人,如有为官不廉者,生不能回家,死不得归葬。看来老包在治家方面确实够狠,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叫从严要求。从历史记载来看,包公的后人也确实争气,鲜有作奸犯科为祖宗丢脸者。两边厢房陈列着包公墓出土文物,包括《家训》及包氏家谱等,还有大量文人墨客的珍贵留存。现抄录两幅对联,也算是表达一下对这位先贤的崇敬和思念:

照辉千秋,念当时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

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享堂东面有一亭,内有古井。亭上雕有浮龙,晴日映照之际,时时能于井中看到雕龙的身影,随水跃动。这就是龙井名字的由来。龙井也叫廉泉井,这其中还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贪

官路过此处,口渴难耐,遂饮此井水。不料饮后即头痛不止。传说的事情大多无法考证,但其中的褒贬不言自明。

讲到包公祠不能不提这里的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代表着朴素,自然,灵动,清洁,纯净。包公祠四面环水,一曲弯清流原是古时庐州的护城河,后为纪念包公而改为包河。包河波光荡漾,荷花游鱼相映成趣。据说这里生长的红花藕和铁面鲤鱼与别处不同:铁面鲤身黑背青,象征包公的铁面冷峻;红花藕断而无丝,寓示包公的正直无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