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

学习要求

一、资源及资源经济学

(一)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物质世界支撑现代文明社会的三大根本支柱:物质、能量、(信息)

1、资源的概念

“在现代生产发展水平下,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李金昌,1991)

A、狭义,资源等同于自然资源。可见,狭义,指人与自然关系时用。

B、广义,全面,延至社会经济因素与劳动力因素。可见,广义,一般经济学用。

C、定性到定量。定性。只表达其有用性内涵。如广义定义。

[以美国资源经济学家阿兰.兰德尔(Alan Randall,1981)定义分析:“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核心内涵:“由人发现” ,动态。“有用途”,可用性,使用价值。“有价值”,经济理性。“物质”,广义物质含物质、能量、信息属性。一般限于自然性。]

2、资源的分类

若按资源再生与增长机理可分自然资源为

(1)非再生资源(也称可耗尽、可耗竭、限量资源)

含义为“不能运用自然力增加蕴藏量者”(储量一定,越用越少,不能更生)多如矿产资源。

特点为A、强烈的地域性。B、更新再生一代周期特长。C、无生命性。D、具较强独立性,无开发反馈性。E、多为一次性消费。

(2)可再生资源

含义为“可用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者”。又分

①生物资源(不绝对,可增、持平、减量)。含义为“在太阳能、水土条件一定,生物繁殖能力一定,以及人类自我约束的条件下,生物资源可再生。”

特点为A、生命性。B、再生性。C、生命周期相对较短。D、整体性强,开发反馈灵敏。

E、存在食物链关系,种群数量呈递减性生命金字塔。

②可循环利用资源(如流动资源:水、风,或恒定资源:太阳能)。含义为“以其本身的运动及物理等变化而可重复地供给者”。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流过性,不及时利用可能白白流失。另一方面,在一定技术下,其部分资源可转化为“贮存资源”。

(3)可看作可再生与非再生混合者,如土壤。

3、资源的“一般”特征

(1)赋存的自然性

(2)开发利用的社会性

4、资源的作用

(1)功能性:满足人类需要。通过以下方式:

直接消费

作中间加工的原料

中间加工过程中的消费性利用

原位利用

综合利用

(2)价值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活福利及环境。

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

对地区经济结构及布局的影响

对生产经营效果的影响

对环境及人类生活福利的影响

(二)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及其产生

1、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概念

是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开发、改造、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及资源的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经济问题及经济规律的一门兼具理论和应用性、边缘和交叉性的经济科学。

2、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资源的主要经济特点

资源与经济发展、人类福利的关系

资源延续时间、供应特点、替代可能性

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方法、途径及其相关的经济问题

资源利用与经济制度、经济规律、经济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资源利用的历史、现状及未来预测研究等

2、我国资源概况与利用管理

A、我国资源概况

三大特征

1)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主要资源短缺(耕地最大矛盾,北方和部分南方缺水,森林薄弱,少数有色金属、贵金属和个别化肥矿十分缺乏)

2)资源分布不平衡(水南多北少,能南少北多,金属矿主要分布由西部高原到东部山地丘陵过渡地带)

3)资源质量差异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大

B、我国资源管理状况 eg:水资源管理问题改进措施——积累考试

3、资源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古代,适应生存。

二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以来,尖锐矛盾。(“成也××,败也××”)

三是正要和正在开始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相互关联与影响。人与自然资源通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消费过程结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方面,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可替代的物质能量源泉。其数质将决定发展的速度、水平、模式等。

另方面,人类为满足其发展需要,无时不在开发、利用、改造、保护(或破坏)、管理自然资源,并引起自然资源的变化。

4、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

经济原因两个: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A、市场作用与市场失灵

资源产权问题。市场与竞争问题。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交易费用。不确定性和短视计划。

B、政府干预和政府失灵

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的充分条件:

a、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

b、政府干预所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计划、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政府干预而加于经济其他部门的成本)。

政府干预的目的:在于通过税收、管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制度改革来纠正市场失灵。

经济发展应建立的可持续性准则

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

保护重要自然资源

避免不可逆的损害

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

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经济──环境大系统论题之一:物质平衡论的主要思想

经济──环境大系统论题之二:资源配置问题(复杂)的某些特点

第2章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A)

一、资源稀缺的概念

1、资源的有限性:自然界赋予资源要素在数量与质量上的自然属性。

2、资源稀缺:约束于自然属性的经济属性,指竞争取用资源,资源有市场价格。

3、资源短缺:某一资源在市场上的配置供应程度和供求状况。[“长线、短线产品”(依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