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整理课件(PPT)

合集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学习ppt课件

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学习ppt课件

精选ppt
6
院前不建议
➢对血糖正常的患者给含糖液体 ➢过度降血压(可以引起低血压、 降低脑灌注、 卒中恶化) ➢过多静脉液体(引起颅内压增高)
精选ppt
7
2、 急诊评价
10分钟
15分钟
判定是否卒中
开放肘正中静脉, 输生理盐水 抽血化验(血常 规、 血生化、 凝 血象) 开取检查: 头 部 CT、 心电图、
精选ppt
42
吞咽困难的处理
➢改进食物性状(软食或者糊状食物) • 采用代偿性吞咽方法(低头或转头) • 功能锻炼(康复治疗) • 如果对糊状食物有持续误吸-鼻饲饮食
精选ppt
43
精选ppt
44
缺血性卒中临床指南
ESO卒中一般处理( 2008)
1. 在患者出现症状的前24小时间断监测神经功能、 脉搏、 血
脑缺血CT的早期征象
➢脑组织密度减低(高密征) ➢豆状核模糊 ➢脑沟变浅 ➢岛叶带消失
精选ppt
11
脑组织密度减低=不可逆脑损害
➢ 缺血导致细胞内钠离子泵 衰竭形成细胞毒性水肿, 进而造成脑组织密度减低
➢ 钠离子泵的衰竭是由于 ATP供应不足
➢ 脑组织含水量升高1 ﹪CT 密度降低2.5HU
➢ 左侧的病人出现右侧大脑
39
3、4 吞咽评价和管理
➢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由于摄食-吞咽过 程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受损而导致吞咽困难的一组临床 综合征。 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 还可导致食物误吸 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 严重者危及生命。
精选ppt
40
筛选试验
筛选试验 ( 1) 任意程度的意识水平下降 ( 2) 饮水之后声音变化 ( 3) 自主咳嗽减弱 ( 4) 饮一定量的水时发生咳嗽 ( 5) 限时饮水实验有阳性表现 有一种异常即认为有吞咽困难存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解读PPT课件
推广远程医疗技术,实现跨地区专家会诊,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治水平。
患者认知度提高途径探讨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多种形式,普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 。
提高患者依从性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指南的认同度和依从性。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诊治过程,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照顾。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调脂稳定斑块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减少脑卒中复发 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危险因素,降 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长期随访管理要求
定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评估患 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 及药物使用情况。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 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自 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高龄、家族史、肥胖等也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 障碍、偏瘫、失语等。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分为轻型卒中、中型卒中和重型卒中等不同类 型。其中,轻型卒中症状较轻,恢复较快;重型卒中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
溶栓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 合适的溶栓药物,如rt-PA、尿
激酶等。
溶栓治疗时间窗
严格掌握溶栓治疗的时间窗, 一般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
溶栓禁忌证
了解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如近 期颅内出血、严重高血压等, 确保患者安全。
溶栓后护理
加强溶栓后护理和监测,观察 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
Hale Waihona Puke 症。介入手术时机与适应证03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课件
33
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二)特异性治疗 静脉溶栓 (1)rtPA:Cochrane系统评估rtPA溶栓的亚组
分析显示,6h内静脉rtPA明显降低远期死亡或残 疾,但显著增加致死性颅内出血率,每治疗1000 例患者可减少55例死亡或残疾。用多模式MRI或 CT帮助选择超过了3h但存在半暗带可以溶栓的患 者仍处于研究阶段。rtPA除出血风险外,有出现 血管源性水肿引起呼吸道部分梗阻的报道。
对血糖浓度超过14mmol/L ,宜采用小剂量普通
胰岛素缓慢静滴或分次静注方法,如50u胰岛素加 入500ml生理盐水,以每小时1ml的速度持续静滴。 或普通胰岛素5-6u每小时一次静注。每2小时测血 糖,调整胰岛素用量。
23
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5、血糖控制
对血糖在14mmol/L以下者,可用5%葡萄糖按3-
34
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二)特异性治疗 静脉溶栓 (1)rtPA: 使用方法:rtPA0.9mg/kg(最大
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min 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1h,用药期间及用药 24h内应严密监护患者。
35
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二)特异性治疗
静脉溶栓
(2)尿激酶(UK):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6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分 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放试验初步证实国产 尿激酶的安全性,确定了尿激酶的使用剂量为 100-150万iu。第二个阶段为多中心随机、双盲、 安慰剂对照试验,将465例发病6h内的急性缺血 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5组,静脉给予尿激酶(150 万iu组155例、100万iu组162例)组,和安慰剂 组(148例),结果显示6h内未用尿激酶相对安 全、有效。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进展ppt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进展ppt课件

早期筛查和干预
高危人群筛查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如年龄、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
预防性治疗
根据筛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措施,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 等。
05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未 来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
抗血小板药物
研究新的抗血小板药物, 以更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 和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 发生。
02
特异性血液检查项目如抗心磷脂 抗体、同型半胱氨酸等对缺血性 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有一定帮助 。
03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 疗进展
药物治疗进展
溶栓药物
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减少脑 梗死的范围。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包 括尿激酶、链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 激活剂等。
抗血小板药物
降纤药物
通过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 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常用的降纤药 物包括巴曲酶、降纤酶等。
可有效改善脑供血。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通过建立新的血流通道,改善脑 血液循环。该手术在某些特殊情 况下应用,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康复治疗进展
康复训练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语言能力和认知能 力等。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
神经调节治疗
通过刺激或抑制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改善脑功能。常见的神经调 节治疗方法包括电刺激疗法、深部脑刺激等。
年龄多在45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影像学诊断
CT
对脑出血敏感,但对脑梗死在发 病24小时内难以显示。
MRI
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更高,可清晰 显示梗死部位、范围及脑水肿情况。
DSA
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可清 晰显示脑血管狭窄、闭塞等病变。
实验室检查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和关爱。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01
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症状 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2
加强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 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CHAPTER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总结回顾
指南更新背景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诊治策略不断更新。本次指南更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 床实践,提高患者预后。
定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 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或中断,使 得脑部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 学改变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大量患者 因此病死亡或留下严重残疾。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 血糖、血脂等,可了解患 者一般情况及病因。
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脏病变,如心房 颤动等,为心源性栓塞提 供依据。
TCD检查
可监测颅内血流速度及方 向,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 侧支循环情况。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且不能用非血 管性病因解释者应考虑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PPT课件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PPT课件

尿激酶(UK)
02
一种非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
酶,降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从而溶解血栓。
替奈普酶(TNK-tPA)
03
一种基因工程改造的rt-PA,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和更强的纤维蛋
白特异性,可能减少出血并发症。
抗凝药物治疗
01
肝素
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止血 栓形成和扩大。
血管再闭塞预防与处理
术中预防
术后药物治疗
在血管内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如 使用保护装置、避免血管内膜损伤等,以 降低血管再闭塞风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抗血小板、抗凝 等药物治疗,以减少血管再闭塞的发生。
定期复查
再次血管内治疗
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血管影像学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再闭塞。
对于发生血管再闭塞的患者,可根据情况 再次进行血管内治疗。
康复指导原则和方法
个体化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 康复目标、锻炼方式、频 率和持续时间等。
早期康复介入
鼓励患者尽早开始康复锻 炼,以减少残疾程度,提 高生活质量。
综合康复措施
采取多种康复措施,如物 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 治疗等,以促进患者的全 面恢复。
长期随访管理建议
06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
患者教育内容
卒中危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等,并教导预防措施,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
血管内治疗相关知识
介绍血管内治疗的目的、方法、风险和预期效果,帮助患者和家属 了解治疗过程。
药物使用指导
详细解释患者所需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和注意事项,强调遵医 嘱服药的重要性。
02
诊断与评估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课件

发病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禁忌症
• 血压升高: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 •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或其他情况 • 24 h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 • 口服抗凝剂且INR>1.7或PT>15 s • 48h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或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 血糖<2.8 mmol/L(50 mg/L)或>22.2 mmol(400 mg/L) • 头CT或MRI提示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多模影像评估
发病时间未明卒中
• 推荐意见: • 对发病时间未明、或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如果符合血管内取栓治疗适应症,应尽快启动血管内取栓治疗 • 如果不能实施血管内取栓治疗,可结合多模影像学评估是否进行静
脉溶栓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 对于轻型卒中的患者,在发病24h内应尽早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 和氯吡格雷)并维持21天,有益于发病90天内的早期卒中二级预防,但应密切 观察出血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
糖尿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史”)
静脉溶栓
• 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 h内(Ⅰ级推荐,A级证据)和3~4.5 h(Ⅰ级推荐,B级 证据)的患者,应按照适应症,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 给予rtPA溶栓治疗。使用方法:rtPA 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静脉滴 注,其中10%在最初1 min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1 h,用药期间及用药24 h内应严密监护患者(Ⅰ级推荐,A级证据)
更新要点
• 静脉溶栓适应症与禁忌症 • 血管介入治疗 • 多模影像评估 • 其他
静脉溶栓适应症与禁忌症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及护理ppt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及护理ppt课件
3
脑血栓形成
4
脑血栓形成
1、定义 2、病因、病理、病理生理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诊断及鉴别诊断 6、治疗 7、护理 8、预后
5
脑血栓形成
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 通常指脑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等
血管病变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形成 血栓,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 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 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超早期(1~ 6小时):病变脑组织变化不明显, 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星型胶质细 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化:
2、急性期(6~ 24小时),病变部位脑组织苍白 肿胀,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呈明 显缺血改变;
8
病理
病理分期 3、坏死期(24 ~ 48小时):大量神经细胞消失、
11
临床表现(一般特点)
1、动脉硬化以中、老年人多见,中青年以动 脉炎多见。
2、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3、多于静态发病。 4、约25%患者病前有TIA史。 5、多数病例症状经数小时至1-2天达高峰。。 6、通常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除大脑大
面积梗塞或基底动脉闭塞病情严重。
12
21
诊断
1、突然发病的中老年病人,有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等病史。
2、发病前有TIA史。 3、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4、症状逐渐加重。 5、发病时神志清醒,而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
统局灶体征。 6、脑CT/MRI发现梗死灶,或排除脑出血、瘤卒
中和炎症性疾病等。
22
鉴别诊断
中年以上高血压及动脉硬化 患者突然发病,一至 数日出现脑局灶性损害症状体征,并可归因于某 颅内动脉闭塞综合征。还应与脑出血、脑栓塞、
20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整理课件(PPT)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整理课件(PPT)

Ⅳ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3)DSA的精确性最高,仍是当前血管病 变检查的金标准,但主要缺点是有创性和 有一定风险。
Ⅳ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三)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 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以便排除 类脑卒中或其他病因。 •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①平扫脑CT或MRI; ②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④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⑤凝血酶原时间内(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⑥氧饱和度; ⑦胸部X线检查。
Ⅳ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二、一般处理 目前对一般处理的高等级研究证据较少,共识性推荐意 见如下。 (一)吸氧与呼吸支持 (1)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2%或血气分 析提示缺氧)应给予吸氧,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 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 (2)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二)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 脑梗死后24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 心电监护,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变并进行相应处理;避 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 (三)体温控制 (1)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明确发热原因,如存在感染应 给予抗生素治疗。 (2)对体温>38℃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
Ⅱ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一、诊断 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尽快进行病史采集 和体格检查(见Ⅳ中相关内容)。
Ⅱ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2.诊断和评估步骤: • (1)是否为脑卒中?注意发病形式、发 病时间,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 、瘤卒中、高血压脑病、血糖异常、脑炎 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等引起的脑 部病变。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见Ⅳ中 相关内容)。 • (2)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除非 特殊原因不能检查,所有疑为脑卒中者都 应尽快进行脑影像学(CT或 MRI)检查 ,排除出血性脑卒中、确立缺血性脑卒中 的诊断。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溶栓时间窗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3小时内,越早溶栓,效果越 好。
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用药时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应尽早 开始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
抗凝治疗
常用药物
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降低血液凝固风险,预防血栓形成。
二级预防策略
01
02
03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和管理,降低脑卒中的复 发风险。
合理饮食和运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适量运动等。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药 物等,预防血栓形成。
生活方式与长期管理
戒烟限酒
戒烟、限制饮酒量,有助 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适用人群
抗凝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高危人群,如房颤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降纤治疗
常用药物
巴曲酶、降纤酶等降纤药物,降低血液 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减少血栓形成的 风险。
VS
适用人群
降纤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患者人群,如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 下进行治疗。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
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与二
级预防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治疗 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减轻残疾 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
义。
康复治疗的方法
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 疗、心理治疗等,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
康复治疗的时间
越早开始康复治疗越好,一般在发 病后2-3周内开始,持续时间因个体 差异而异。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进展ppt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进展ppt课件
胆固醇与脑卒中
近年国内外几项大的临床试验证实,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时(<160mg/dL),可增加出血性卒中死亡的危险。
血脂异常
1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提早10~20 年。
灌注加权成像(PWI)通常在快速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后进行,可提供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相对测量值。
缺血半暗带在MRI上通常表现为有弥散改变但无相应灌注异常的区域(PWI-DWI不一致区)。


影像学检查---DSA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应用数字计算与程序将组织图像变成数字信号输入储存,经动脉或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获得第二次图像,输入计算机后减影处理,保留充盈造影剂的血管图像.
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现状
• 发病率: 120~180/10万人口 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 • 死亡率: 80~130/10万人口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患者: 600~0万,死亡率约为60~ 120/10万
但它对小的早期皮质或皮质下梗死,特别是后颅窝病变不太敏感。
影像学检查---颅脑CT
影像学检查---颅脑MRI+MRA+DWI, PWI
常规MRI序列检查在卒中发病最初几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改变不太敏感,仅能在不到50%的患者中发现异常。 由于早期即有缺血脑组织内水分子弥散降低的改变,弥散加权成像(DWI)可在症状出现后几分钟内发现缺血区,能早期确定病灶体积、部位和病灶存在的时间,能检测到相对较小的皮质或皮质下病变,包括脑干或小脑的病变。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 低脑卒中复发的风险。
降纤药物
如巴曲酶、降纤酶等,通 过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 ,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他汀类药物
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 汀等,具有抗炎、稳定斑 块等作用,有助于降低脑 卒中风险。
手术治疗
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临 床医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 治的认知和技能水平。
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为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提供更加 科学和有力的证据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溶栓治疗
通过静脉或动脉注射溶栓药物 ,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
机械取栓
使用机械装置将血栓从血管中 取出,迅速恢复脑血流。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通过手术剥离颈动脉内的斑块 ,改善脑供血。
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
通过建立新的血流通道,改善 脑供血。
其他治疗方式
高压氧治疗
通过高压氧舱治疗,提高血氧含量, 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 管疾病,其诊治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 和规范。
指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评 估、治疗和康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 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旨在 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 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水平。
研究展望
康复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通过 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降低脑卒中复发 的风险。
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手段,促 进患者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04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诊治指南的内容和 特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PPT课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PPT课件

溶栓治疗无效或禁忌
患者无法接受溶栓治疗或溶栓 治疗无效。
预期寿命较长
患者预期寿命较长,能从手术 介入治疗中获益。
围手术期管理与注意事项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神经功能 、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手 术介入治疗方案。
术中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神经功能、影像学等指标,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语言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
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护 理。
家庭护理
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培训,提高家 庭护理能力,以保证患者在家中得 到良好的照顾。
04
药物选择与使用
溶栓药物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治疗首选药物,可改善神经 功能缺损症状,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
尿激酶
MRI检查
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度 敏感性,可发现早期缺血 改变,有助于预后评估。
血管造影
可明确血管狭窄、闭塞或 畸形等病变,为治疗提供 依据。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 相关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 内感染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确 保准确诊断。
定时更换体位,减轻局部皮肤受压,保持 床铺干燥整洁。
处理方法及效果评价
肺部感染处理:根据病原 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 呼吸道通畅。
尿路感染处理:选用敏感 抗生素,多喝水促进排尿 ,必要时进行膀胱冲洗。
下肢深静脉血栓处理:使 用抗凝药物,必要时进行 溶栓治疗或手术取栓。
以上处理方法应根据患者 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并进行效果评价,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修订准绳
• 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 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 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 • 对国内常用疗法,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 ,充分考虑国情和经验达成共识。注意兼 顾疗效、风险、价格和易使用性等多方因 素。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 (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
移动卒中单元及车载CT扫描设备
二、现场处理及运送
• 推荐意见:对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疑似脑卒 中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 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 。
展望:移动卒中单元及CT扫描设备
Ⅱ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 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时间窗窄,及 时评估病情和诊断至关重要,医院应建立 脑卒中诊治快速通道,尽可能优先处理和 收治脑卒中患者。
附加说明
• 指南内容包括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 全部诊治过程。 • 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为脑卒中患者选择当前 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 •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参考本指南原则和 新的进展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 处理。
一、修订准绳
• 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国际规范, 结合国情、可操作性、第1版使用经验和 新研究证据进行修订。推荐强度和证据等 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和常用标准,并结 合国情和实用性制定。 • 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 研究证据(文献检索至2009年11月)的 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和共 识给出推括治疗和诊断措施)
3. 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 ,D级最低): • A级: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 (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高质量); • B级:至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 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准和 盲法评价(较高质量); • 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 • 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 意见。
Ⅳ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一、评估和诊断 (一)病史和体征 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 要。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 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 、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 史等。 2.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体检:评估气 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 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
二、现场处理及运送
现场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 急救处理,包括: • ①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 ②心脏观察; • ③建立静脉通道; • ④吸氧; • ⑤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 • 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 ②过度降低血压; • ③大量静脉输液。
二、现场处理及运送
应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包括: • ①症状开始时间; • ②近期患病史; • ③既往病史; • ④近期用药史。 应尽快将患者送至附近 有条件的医院 (能24h进行急诊CT检查)。
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治指南的三项基本原则
• 循证医学: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 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 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 共识。 • 分层策略: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 进行当前研究证据(文献检索至2009年11月 )的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和 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 中国国情:兼顾疗效、风险、价格和易使用 性等多方因素。
1.推荐强度(分4级,Ⅰ级最强,Ⅳ级最弱 ): • 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 识; • Ⅱ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 Ⅲ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 Ⅳ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 (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
2.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 (分4级,A级最高,D级最低) • 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 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RCT或1个样本量 足够的RCT(高质量); • B级: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RCT; • 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 ,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 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 意见。
Ⅱ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 (3)是否适合溶栓治疗?发病时间是否 在4.5或6h内,有无溶栓适应证(见Ⅳ中 相关内容)。 二、处理 • 应密切监护基本生命功能,如气道和呼吸 • 心脏监测和心脏病变处理; • 血压和体温调控。 • 需紧急处理的情况:颅内压增高,严重血 压异常,血糖异常和体温异常,癫痫等( 见Ⅳ中相关内容)。
I 院前处理
• 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卒中患 者并尽快送到医院。
一、院前脑卒中的识别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 能: • ①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 ②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 ③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 ④双眼向一侧凝视; • ⑤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 ⑥眩晕伴呕吐; • ⑦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 ⑧意识障碍或抽搐。
Ⅱ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 推荐意见:按上述诊断步骤对疑似脑卒中 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 后60 min内完成脑CT等评估并做出治疗 决定(Ⅰ级推荐)。
Ⅲ 卒中单元
•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组织化管理住 院脑卒中患者的医疗模式,把传统治疗脑 卒中的各种独立方法,如药物治疗、肢体 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 组合成一种综合的治疗系统。Cochrane 系统评价(纳入23个试验,4911例患者 )已证实卒中单元明显降低了脑卒中患者 的病死率和残疾率。 • 推荐意见:收治脑卒中患者的医院应尽可 能建立卒中单元,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Ⅰ级 推荐,A级证据)或神经内科病房(Ⅱ级 推荐)接受治疗。
Ⅱ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一、诊断 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尽快进行病史采集 和体格检查(见Ⅳ中相关内容)。
Ⅱ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2.诊断和评估步骤: • (1)是否为脑卒中?注意发病形式、发 病时间,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 、瘤卒中、高血压脑病、血糖异常、脑炎 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等引起的脑 部病变。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见Ⅳ中 相关内容)。 • (2)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除非 特殊原因不能检查,所有疑为脑卒中者都 应尽快进行脑影像学(CT或 MRI)检查 ,排除出血性脑卒中、确立缺血性脑卒中 的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