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原理研究性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题是《现代教育原理》第二部分“研究性学习”的二篇小论文(只供参考)

谈谈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素质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学校的教师更是备加重视,但是,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它的特征是什么,大家知道一些但并不十分清楚,对此,各抒已见,众说纷纷纭,我也想说谈谈我对些观点的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具有八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教育价值的多元化;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与正确对待以往的基础教育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与改善外部条件的关系;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

注重素质教育思想的实践意义,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任务。目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素质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因材施教,促进所有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育过程中,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中,要改变只重视智育的做法,当前尤其要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理想、伦理道德和文明习惯素养教育,使学生树立起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能力,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从继承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

谈一谈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体现三个方面轨迹和变化的特点,即职前教育由低向高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教育培养模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化。教师教育模式正在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我国师资培养层次已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教师职前培养层次结构重心逐步上移,办学层次和规模效益不断提高。2002年9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努力造就一支献身教育事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个讲话为实现我国教师教育创新,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下面就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势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新型教师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

1、教师教育现状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师资培养主要由师范院校独立承担,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在一定时期满足了我国基础教育的需要,为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也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已不

适应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统一由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旧格局带来了师范教育的封闭性和教师来源的单一性,不利于竞争;教师培养目标定位较低,培养口径过窄,导致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的局限和创新意识的欠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长期隔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完全合理的配置,影响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的协调;师范特色不鲜明,教育学科比重较低,教育见习、实习、教育调查落实力度不够,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问题,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更新缓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的质量。

2、时代呼唤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在经济全球化、学习终身化的时代,国际教师教育日益走向开放,教师培养层次逐步上升。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经历了由中等师范学校向高等师范院校发展,又由高等师范院校向综合大学办教育学院发展的过程,逐步由定向、封闭型向非定向、开放型过渡,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化的要求,我国教师教育必须改革,走开放化、专业化、多样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这必然对教师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9·8”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这也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的要求,要求广大教师不仅具备深厚扎实的学术知识基础,担当起知识传播者的重任,更要具备远大理想,好的人品,教书育人以及科研、创新的能力和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精神,为此要进一步优化教师教育结构、强化教师教育功能,更新教师培养模式,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

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关键是要打破单一、封闭的旧局面,建立多元化的教

师教育新格局。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从我国教育的国情实际和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出发,使教师教育基本形成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的体系,通过良性竞争,提高教师教育整体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