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一词多义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马说》

初中文言文《马说》

万 马 齐 喑 究 可 哀 。
九 州 生 气 恃 风 雷 ,
龚自珍《己亥杂诗》 龚自珍《己亥杂诗》
千里马 伯乐 食马者
托物寓意
人才 善于识别和发 现人才的人 愚妄浅薄不识 人才的统治者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比喻贤才 难遇明主,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 难遇明主,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 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 抒发了怀才不遇、 平之情以及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埋没 摧残人才的嘲讽和鞭挞。 摧残人才的嘲讽和鞭挞。
呜呼! 真无马邪?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真无马邪 难道, 其真无马邪:其,同“岂”,难道,表反问语气 表示疑问,相当于“ 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真不知马也:恐怕,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推测语气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言知识过关大考验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 策之不以其道 虽有千里之 虽有千里之能 执策而临之 执策而临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之千里者 把 按照 的 它,代千里马 音节助词, 音节助词,无实义 定语后置的标志
整体感知
文中, 文中,千里马有着 怎样的遭遇呢? 怎样的遭遇呢?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在文章 中找出相关语句。 中找出相关语句。

中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24:马说

中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24:马说

二十四、马说唐·韩愈世有伯乐1,然后有千里马2。

千里马常有,而3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5,骈死于槽枥之间6,不以千里称也7。

[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马之千里者8,一食9或10尽粟一石11。

食马者12不知其13能千里而食也。

是14马也,虽15有千里之能16,食不饱,力不足17,才18美19不外见20,且21欲22与常马等23不可得24,安25求26其能千里也?(食马者通:饲马者)[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27不以其道28,食之29不能尽其材30,鸣31之而不能通其意32,执33策34而临35之,曰:“天下无马!”呜呼36!其37真无马邪38?其39真不知40马也![译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创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

《马说》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练习题带答案

《马说》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练习题带答案

《马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课外阅读训练】②其真不知马也。

:表示推测语气。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指千里马。

食: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shí,吃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通“饲”,喂策①策之不以其道:名作动,用鞭子打②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之①鸣之不能通其意:补足音节,无实义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③策之不以其道:代千里马能①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②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3、判断文言句式:①马之千里者:倒装句,定语后置。

②尽粟一石:倒装句,定语后置。

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倒装句,状语后置。

④策之不以其道。

:省略句,省略主语。

⑤执策而临之。

:省略句,省略主语。

⑥其真不知马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翻译: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3、故虽有名马,辱于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翻译: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5、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翻译: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翻译: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翻译: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8、策之不以其道翻译: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

9、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练习题带答案

《马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练习题带答案

《马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祗】只,紧。

2、【奴隶人】奴仆。

3、【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5、【一食】吃一次。

6、【或】有时。

7、【食(sì)】同“饲”,喂。

8、【外见(xiàn) 】表现在外面。

见:同“现”。

9、【且】犹,尚且。

10、【策之】用马鞭赶它。

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11、【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材:才能、才干。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14、【临】面对。

15、【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二、文言知识积累:1、指出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食.马者:通假字,同“饲”喂。

②才美不外见.:通假字,同“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通假字,“材”通“才”,才能④其真无马邪.:通假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⑤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今异义,古义:有时。

⑥故虽.有名马:古今异义,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

⑦策之不以其道.:古今异义,古义:正确的方法;今义:道路。

⑧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今异义,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

⑨才美.不外见:古今异义,古义:美好的素质;今义:美丽。

⑩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原指马鞭,这里是用马鞭驱赶。

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⑫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⑬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

⑭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

2、一词多义:而: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①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②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细致深入)

《马说》(细致深入)

代词 它 语气词 反问 难道 代词 它的
其真不知马也 语气词 猜测 大概、恐怕
以 而
不以千里称也。 介词,凭借、用
策之不以其道 而伯乐不常有 介词,按照 转折连词,但是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顺接连词,不译
四、词类活用
一食或尽粟一石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
数词活用作动词,行驶千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尽,吃完
走进韩愈
韩愈(768——824)字 退之 ,河阳(现 散文 尤其著 在河南孟州)人,唐代 文学 家, 柳宗元 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与 名,有“ 韩柳 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为 “ 唐宋八大家 ”, 是“ ”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 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 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昌黎先生集 作品都收在《 》里。
即使
二、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其真无马邪 见,通“现”,表 现 邪,通“耶”,语气词 材,通“才”,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三、虚词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之 马之千里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 它 助词 的 定语后置标志 代词 它
马 说
千里/称也。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河南孟州韩园
关于体裁“说”
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 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 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 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 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 在的杂文大致相近。“马说” 即谈马、论马。

马说

马说

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 请畅谈你的看法,请举出历史与现实生活中 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 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 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 善于发现人才和重用人才。 如:齐桓公——管仲 刘备 ——诸葛亮 周文王 ——姜子牙 党和政府——袁隆平
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
上联:伯乐识良马 下联: 明主觅贤才 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
下联:贤才无辜逢昏君
尼采说的好:“是金子总会发光 的。”但是如果自认为自己不是金子的 话,请同学们不要气馁,我们还有李白 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过,我们都 要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 寒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 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 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因此,即使有 名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 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 的称号称呼(它)。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食 马 者 不 知 , 埋 没 千 里 马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的粟(谷 子)。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 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 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特殊的本领和英 武的体态不能表现在外面,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 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文言文常考字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常考字词—一词多义
3.吾与谁归《岳阳楼记》

1.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2.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1.公输盘服《公输》
2.朝服衣冠,窥镜《邹忌讽齐王纳谏》

1.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2.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3.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2.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马说》
3.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公输》
(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5.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1.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
2.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3.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4.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5.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多义词
例句
义项

1.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3.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1.执策而临之《马说》
2.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文言文常考字词
(一)一词多义
多义词
例句
义项

1.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1.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马说》翻译

《马说》翻译

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字词:然后:这样以后。

千里马:骏马,日行千里,是强调骏马跑得快。

这里是指既有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又被人名为“千里马”的骏马。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原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字词:千里马:这里指那些有素质和本领但没有被人发现的骏马。

而:表转折译文: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

原文: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字词:祗:通“衹”,只是。

辱:屈辱,埋没。

奴隶:受奴隶主役使、地位低贱的人。

译文:所以即使有好马,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原文: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字词:骈:两马并驾。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称:称呼,动词。

译文:(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字词: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或:有时。

尽:形容词用做动词,吃尽、吃光。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一石谷子,原文: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字词:食:喂,现在写作“饲”。

其:回指前文所提及的千里马。

而:连词也:语气词,表肯定的语气。

译文: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去喂它。

原文: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字词:是:指示代词,这。

也:语气词,表停顿,强调“是马”。

能:才能,能力。

才美:才能和优点。

外见:表现在外面。

译文:这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无法显示出来,原文: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字词:且:尚且,况且。

常马:普通的马。

等:等同,一样。

可:能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也: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尾,与疑问代词“安”相配合,表示反问。

马说课文讲解

马说课文讲解

马说课文讲解(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叙事作文、写景作文、抒情作文、游记作文、状物作文、观察日记、书信作文、观后感、申请书、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narrative compositions, landscape writing compositions, lyrical compositions, travel compositions, narrative compositions, observation diaries, letter compositions, observations, applic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马说课文讲解马说课文讲解一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马说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马说

材:
5.执策而临之
执:
临:
第27篇
马说
三、重点实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食之不能尽其材 5.执策而临之
骈: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或: 有时 等: 相等 材: 才能、才干 执: 持,握 临: 面对
第27篇
马说
【虚词释义】
1.故虽有名马
虽:
2.马之千里者
一、一词多义
第27篇
马说
二、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
2.才美不外见
见:
第27篇
马说
二、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才美不外见
祗: 同“衹(只)”,只、仅 见: 同“现”
第27篇
马说
三、重点实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2.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4.食之不能尽其材
第27篇
马说
虚词“且”强化练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所”的意义和用法。
(1)民祭且拜
(2)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
(3)且讨蝗纵不能尽
第27篇
马说
(4)且杀虫多 (5)谷且尽
第27篇
马说
虚词“且”强化练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所”的意义和用法。
(1)民祭且拜 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又”
(2)且河南、河北家无宿藏 连词,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况且”
第27篇
马说
【句子翻译】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 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 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马说》文言现象梳理

《马说》文言现象梳理

《马说》文言现象梳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重点实词
重点虚词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通假字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常见一词多义汇总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常见一词多义汇总

中考文言文常见一词多义汇总1.安①表疑问或者反问,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②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

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其一)》]③养。

衣食所安.(《曹刿论战》)④安稳,稳固。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安逸,安乐。

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防备。

军细柳:以备.胡(《周亚夫军细柳》)3.比①等到。

比.至陈(《陈涉世家》)②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4.鄙①鄙陋、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②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①兵士。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②兵器,武器。

兵.甲已足(《出师表》)6.并①一齐,一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②都。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用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9.诚①的确,实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诚心。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①跟随。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战则请从.(《曹刿论战》)一狼仍从.(《狼》)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人知从.太守游而乐(《醉翁亭记》)②顺从,听从。

民弗从.也(《曹刿论战》)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③顺,随。

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④由,自,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从.此替爷征(《木兰诗》)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⑤堂房亲属。

《马说》一词多义

《马说》一词多义

《马说》一词多义《马说》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辱:辱没。

例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

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策:名词,马鞭子。

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鞭策,驱使。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3、数量词用作动词:千里:行千里。

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使……尽,竭尽。

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指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指识别人才的人辱——辱没骈——一两马并列称——著称一食——吃一顿食马者——通“饲”,喂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是——这种,作代词策之——用鞭子打马执策——马鞭子道——方法尽——竭尽材——通“才”,才能鸣——鸣叫通——通晓执——拿着临——面对知——识别,了解虚词而——表转折,但是故——因此于——在之——结构助词,的以——凭借虽——即使或——有时其——代“千里马”安——怎么(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以——按照(鸣)之——助词,无意义一词多用:【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名词动用)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它)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介词,难道,表推测语气)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的)策之不以其道(它的,代词)【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助词)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它,代千里马,代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补充音节)虽有千里之能(的,助词)【以】不以千里称也(凭借)策之不以其道(按照)孔夫子何以谓之文也(凭,靠)能以径寸之木(用)【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或】或以为死(有的人)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易】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改变)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交换)【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助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示转折)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中考备考之《马说》 思维导图

中考备考之《马说》 思维导图

《马说》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
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
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
常见虚词

其真无马邪(表示疑问,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其实)以
不以千里称也(因为)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指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无实义)
通假字
才美不外见(“见”同“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
一词多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子)

千里马常有(常常)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的)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古今异义词

古义: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今义:道理

古义: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今义:或者。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马说》(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马说》(解析版)

专题21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马说》(解析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这是作者《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

题目是后人加的。

⑵“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马”交代了本文议论的对象,“拉”提示了文体,意思是“说说、谈谈”。

“马说”即论马、谈马。

⑴[祗]同“衹(只)”,只、仅。

⑵[奴隶人]奴仆。

⑶[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

⑷[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⑸[槽枥]马槽。

⑹[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⑺[一食]吃一次。

⑻[或]有时。

⑼[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⑽[食]同“饲”,喂。

下文“而食”“食之”中的“食”读音和意思与此相同。

⑾[外见]表现在外面。

⑿[见]同“现”。

⒀[且]犹,尚且。

⒁[策之]用马鞭赶它。

⒂[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⒃[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⒄[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⒅[材]才能、才干。

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⒇[临]面对。

(21)[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22)[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⑵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答案】千里马常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⑶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答案】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而著称。

⑷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答案】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答案】喂马的人却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⑹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美不外见。

【答案】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答案】想要跟普通的马同等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⑻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马说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学章
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成材
C.韩信
另寻明主创大业
D.陶渊明 归隐田园其乐悠悠
拓展问题:
“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社 会中是否存在呢?请同学们结合 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马说》中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 千里马”,如果你是 千里马,是否一定要 得到伯乐的赏识呢? 请谈谈你的看法。
韩愈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 代文学家、思想家, 世称韩昌黎,是“唐 宋八大家”之首。有 “文起八代之衰”的 美誉。与柳宗元同为 “古文运动”倡导者, 并称“韩柳”,作品 都收在《昌黎先生集》 里。
他25岁中进士后, 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 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 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 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 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 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 《马说》。
托物寓意: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 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 达出来。如赞美、批判之类
本文主题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 残人才进行讽刺。
当堂检测
1、本文的总领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食因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
读准字音
祗 zhĭ 槽枥 cáo lì 石 dàn
骈 pián 策 cè
shí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 sì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朗诵课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故/虽有名马,z祗hǐ辱于/奴隶人之手,piá骈n 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s食hí/或/尽粟一d石àn ,sì食马者/不知其能

常考一词多义(120个)

常考一词多义(120个)

二阶——重点文言词语集训1. 安:①安逸②安身③怎么④哪儿、哪里⑤安全(1)衣食所安.(《曹刿论战》)(2)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5)转危为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 薄:①迫近②轻视,看轻③厚度小(1)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厚此薄.彼(2)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日薄.西山(3)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 从:①跟随②听从,顺从③向④自,由(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2)隶而从.者(《小石潭记》)(3)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从.古至今(4)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论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 道:①道路②说③道理④方法⑤学说(1)伐竹取道.(《小石潭记》)(2)以咨诹善道.(《出师表》)(3)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4)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5)虽有至道.(《虽有嘉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5. 白:①白色②没有功名③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④清楚,明白(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2)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白.头偕老(3)往来无白.丁(《陋室铭》)(4)真相大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6. 备:①详尽②具备③挂着,佩戴④准备⑤副词,表示完全(1)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德才兼备.________________(2)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3)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4)日侍坐备.顾问(《送东阳马生序》)(5)关怀备.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 蔽:①遮蔽②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1)隐天蔽.日(《三峡》)/衣不蔽.体(2)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8. 兵:①兵器②士兵(1)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精兵.强将(2)兵.甲已足(《出师表》)/秣马厉兵.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9. 才:①仅仅、只②才能(1)才.美不外见(《马说》)/江郎才.尽(2)才.通人(《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0. 策:①马鞭②用马鞭驱赶(1)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策.马奔腾(2)执策.而临之(《马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1. 诚:①诚心②真正,确实(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富贵不能淫》)/诚.非所宜(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2. 驰:①疾行,指迅速逝去②纵马奔驰③驱车追赶(1)公将驰.之(《曹刿论战》)(2)年与时驰.(《诫子书》)(3)军中不得驱驰.(《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3. 出:①露出②出去,与“入”相对③发出④拿出⑤指在国外⑥生长出来(1)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出.言不逊(2)皆出.酒食(《桃花源记》)(3)不复出.焉(《桃花源记》)/初出.茅庐(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6)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水落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辞:①告辞②言辞③推托(1)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义正辞.严(2)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不辞.而别(3)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不辞.劳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5. 达:①懂得②显贵③到达(1)达.于汉阴(《愚公移山》)(2)不求闻达.于诸侯2018(《出师表》)(3)知书达.理20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6. 当:①应当,应该②在……的时候③正当④主持,执掌(1)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2)当.奖率三军(《出师表》)/当.仁不让(3)今当.远离(《出师表》)(4)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当.家做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7. 得:①得到②能够,可以③办到④领会⑤同“德”,感恩、感激(1)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得.不偿失(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8. 敌:①攻击②敌方③匹敌,相当(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势均力敌.(2)恐前后受其敌.(《狼》)(3)盖以诱敌.(《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9. 发:①头发②出发③开放④显露,流露⑤兴起,指被任用⑥发作(1)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发.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黄发.垂髫(《桃花源记》)/怒发.冲冠(4)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5)有时朝发.白帝(《三峡》)/千帆竞发.(6)怀怒未发.(《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0. 反:①反思②同“返”,往返③反而④同“返”,返回(1)然后能自反.也(《虽有嘉肴》)(2)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3)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4)始一反.焉(《愚公移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1. 奉:①供给②接受③侍奉④信奉(1)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3)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4)奉.为圭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2. 服:①穿戴②信服(1)众服.为确论(《河中石兽》)/心悦诚服.(2)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微服.私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3. 拂:①违背②飘拂③同“弼”,辅佐(1)参差披拂.(《小石潭记》)(2)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4. 复:①恢复②又③回答,答复。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中考阅读理解选择一、文学常识《马说》作者是,字,河阳人,世称“”,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宋代的、、、、、。

“说”是古代一种性的文体。

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意思为:(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意思为:(3)才美不外见.同,意思为:2.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原意为:完,句中意为:(2)名词作动词策.之不以其道原意为:马鞭,句中意为:(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食之不能尽.其才原意为:完,句中意为:3.其他重点实词(1)故虽有名马名:(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3)不以千里称也称:(4)一食或尽粟一石或:(5)是马也是:(6)食不饱,力不足食:(7)安求其能千里安:(8)策之不以其道道:(9)食之不能尽其材材:(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11)执策而临之执:临:4.一词多义(1)能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安求其能.千里也③先帝称之曰能.(2)食①食.不饱,力不足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主人日再食.④一箪食.,一豆羹三、文言虚词1.骈死于.槽枥之间2.虽.有千里之能3.以①不以千里称也②策之不以其道4.而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执策而.临之5.其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其.真无马邪③其.真不知马也6.之①马之.千里者②虽有千里之.能③策之.不以其道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四、句子翻译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五、问题探究1.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2.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饲养。

本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两个食,都读“sì”,都是通假字;“材”通“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
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也许。

今义:或者。

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例: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食(sì):通“饲”喂养。

食(shí):吃。

例:策之不以其道。

策:
古义:马鞭,鞭策。

今义:策划,策略。

例:虽有千里之能。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编辑本段一词多义
1.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

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3.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自《木兰诗》)。

4.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5.食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动词。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6.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鞭策千里马的方法。

7.以
不以千里称也:因为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8.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尽,竭尽。

9.虽: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故虽有名马:即使
【策】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名词动用)
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它)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介词,难道,表推测语气)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的)
策之不以其道(它的,代词)
【之】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千里马,代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补充音节)
虽有千里之能(的,助词)
【以】
不以千里称也(凭借)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凭,靠)
能以径寸之木(用)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
【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或】
或以为死(有的人)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易】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改变)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交换)
【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助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
【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示转折)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