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1课时)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通过分组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已有生活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举例说出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

(2)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重难点突破:本节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初步了解、学习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并组织学生设计好探究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加强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使小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在合作中发展各自的能力与个性。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拥有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生活知识,但距构建生物概念还有一定距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四、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预习任务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第1课时2、教学准备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表,笔等。

3、教学过程:课堂反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更多课堂检测试卷:“随堂训练-优教训练”栏目:“课中-课堂训练A--《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或“课中-课堂训练B--《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情感延伸: 进一步探究提问学生思考自己想弄明白的问题。

让部分同学回答。

必修部分第八章第一节生态因素.

必修部分第八章第一节生态因素.
发育 才能萌发
主要作用
实例 寒冷地带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
③影响生物的分布
阔叶林较多;香蕉、凤梨在热带
栽种
④影响生物的习性 ⑤影响动物形态 鱼类的洄游、动物的夏眠和冬眠 极地狐、沙漠狐的差别
3.水的生态作用 主要作用 影响生物生存 影响生物生理 限制陆生 生物分布 影响植物形态 举例 动植物过分缺水导致死亡 生物体内一切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
(
)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菁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图示结果说明菁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
[解题指导] 选 C 因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属于同一
物种,故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的是个 体差异,而不是物种多样性。同一物种间不存在生殖隔 离,个体之间可以杂交。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在海 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株高的差异说明遗传的差异。

关系 名称
数量关系
能量 关系
特点
举例
竞争
两种生物 生存能力 不同,如 牛与羊; 图a所示; 农作物与 两种生物 杂草 生存能力 相同,则 如图b所示
关系
名称
数量关系
能量关系
特点 数量上呈现 出“先增加
举例
捕食
者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
狼与兔;
青蛙与 昆虫
减少”的不
同步性变化
分析捕食关系曲线时,若甲先上升,随后乙上升,
(3)一般来说,影响昆虫昼夜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
是 。
[解题指导] (1)由题图可知,在日照时数为9~12小时条 件下,玉米螟幼虫滞育率最高,日照18小时滞育率约为 10%,不滞育率约为90%。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1、你在什么环境中可以发现鼠妇? 2、当你搬动花盆时,花盆下的鼠妇会有 什么反应?
你可以据此提出什么问题、作出什么样 的假设?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怎么样才知道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做一 个一个有光的实验组够不够? 2、怎么能说明是光这个因素对鼠妇的生活造 成的影响,而不是由于其他原因?
蚯蚓疏松土壤
在沙地上栽种植物, 防风固沙
练习: 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由于在同一季节 里 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4月 就已经凋谢,而 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3(1) (2)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 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由于得 不到土蜂的及时传粉而减少;牛由于缺乏食物而受到影响。
两只羚羊在争斗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适应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般:
绿色植物具有较大叶片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特殊:
仙人掌
叶→叶刺
减少水分散失
茎→肥大、含叶绿素
光合作用 储存水分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 1) 结构组成上
( 2) 外形上 许多动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
3、设计多少鼠妇做实验比较合理?用1只鼠妇
行吗? 4、实验一次够吗? 实验原则: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偶 然因素、重复性实验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练习题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练习题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知识能力全练资源拓展1.(2020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期中)《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所在的羊群家族生活在青青草原上。

以下能影响青青草原上羊群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①草 ②阳光 ③空气 ④狼 ⑤兔子 ⑥土壤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③⑥2.(2020安徽合肥肥东二中期中)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3.(2020广西河池风山期中)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A.得到较多的数据B.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C.实验失败后重新做实验D.得出不同结论4.(2019广东广州中考)菁菁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她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将在各处观察到的鼠妇数量记录下来(如表所示)。

地点鼠妇数量(只)水泥路上0花园的石块下24种花的花盆下18草地里2根据记录表中数据推测,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干燥D.较高气温5.(2018贵州遵义中考)下列实例中,不属于温度对生物影响的是( )A.蛇类在冬季冬眠B.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C.冬小麦不适宜在南方栽种D.柑橘不适宜在北方栽种6.(2018黑龙江鹤岗军川农场学校期中)对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黑龙江漠河(我国最北部)、江西庐山三个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体长(毫米)耳长(毫米)体毛A地区69565浓密B地区54086正常C地区483103稀疏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推测:(1)A地区为 ,B地区为 ,C地区为云南西双版纳。

(2)动物的耳朵大、体毛稀疏有利于 ,而耳朵小、体毛浓密有利于保温,这说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 相适应。

《生态因素》PPT课件 (2)

《生态因素》PPT课件 (2)

这位农民采集到这些人参的环境,很可能是在什么 地方? 【我的思考】阴凉有散射光照射,温度变化和缓, 土壤含较多腐殖质的地方。
基础知识梳理
一、生物圈及生态因素的概念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__无__机__环__境___构成 了生物圈。 2.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 的因素。 (2)组成: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3)温度影响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①寒带地区动物一般体大端部小,而热带地区的动 物体小而端部大,如北极狐比生活在非洲的沙漠狐 耳朵要小得多。 ②动物的冬眠和夏眠,如有些动物通过夏眠来度过 炎热的夏季。
3.水对生物的影响 (1)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从 东到西,植被分布特征是:森林→草原→荒漠→ 沙漠。 (2)影响植物形态,如仙人掌叶变成刺,根系发 达。 (3)动植物过分缺水,导致死亡。 (4)影响生物的生理和生长发育。
二、非生物因素 1.光 (1)光对植物的_生__理__和_分__布__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光对动物的影响也很明显,如:日照时间的长 短能影响动物的繁殖活动。 思考 1.在养鸡场,一进入秋天,晚上在鸡舍里要用 大功率的白炽灯照射,这是为什么?
2.温度 (1)温度对生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2)温度影响生物的_生__长__和_发__育__。 3.水 (1)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生物的_生__长__发___育__有明 显的影响。 (2)在一定地区,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和雨季的分布, 是决定陆生生物_分__布__的重要因素。 【提示】日照时间长短影响繁殖,延长光照时间能 提高鸡的产卵量。
2.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生物需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存,大多数动物 生活在-2 ℃~50 ℃范围内。 (2)温度影响植物的地理分布 ①随纬度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我国从南到北,植 被分布是: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草原荒漠。 ②随海拔高度增加,高山的植被分布由山下到山上 一般依次是: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

1.2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课时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2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课时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0
6.(2019湖北武汉中考)有些海葵附着在寄居蟹蟹壳上生活,海葵借助寄居蟹的运动得以 快速转移,便于获得氧气和食物,而寄居蟹则借身上的海葵掩护自己,同时海葵触手上的
刺细胞也是它们共同的防御武器。据此推测,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是( ) A
A.共生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1
下页
19
12.(2019四川巴中中考)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
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B )
A.阳光 B.水分 C.声音 D.温度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20
1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21
(3)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调节气候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4)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
岩石有腐蚀分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生__物__既__能__适__应__环__境__,_又__能__影__响__环__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6
9.※下列现象,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影响的是( C )
A.蚯蚓改良土壤 B.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杂草和稻苗争夺养分 D.珠穆朗玛峰上温度低,生物稀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优秀课件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 之间的哪种关系?( D )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捕食
5、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 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B ) A营养 B温度 C土壤 D水分
6、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生物 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合作 关系, 生物 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因素,它 竞争 关系;雨水是影 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非生物 响它们生活的 因素。
7.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 组对照实验条件 ( ) A.阴暗、明亮 8.潮湿、干燥 C.明亮、潮湿 D.阴暗、干燥
8.为确保对照实验结果的科学性,除变量外,对影响实 验的其他因素应 ( ) A.相同 B.不同 C.相似 D.随意 9.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 所有变量都不同 D. 所有变量都相同 )
严冬季节,工蜂拥 挤在一起,凭借各 自的热量共同取暖
寄生关系
菟丝子
蛔虫
共生
互利共生
地 衣
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的特 殊结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 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 藻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影响
环境
适应 影响
生物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
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 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
1、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 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 把大小两种的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地生 长,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候,经过16天,其 中的一种全部死亡,而另一种却仍然生长正常,这种现 象属于( )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课件(第1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课件(第1课时)

3.(2021安徽合肥包河期中)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一项是
()
A.草盛豆苗稀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秋风扫落叶
D.花好月圆
答案 A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
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
4.(2020河北石家庄中考)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中,第一步是 ( )
8.(2020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是受
的影响 ( )
A.温度
B.阳光
C.水
D.空气
答案 C 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
旱缺水,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
9.(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
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
D.表达与交流
答案 A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5.(2020湖北荆门姚河中学月考)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发现,它们经常生活
在阴暗潮湿的地方。鼠妇为什么会生活在这些地方?对此有人作出了以
下四种假设,其中不符合生物学常识的假设是 ( )
A.鼠妇躲避天敌
11.(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莫旗期末,23,★☆☆)在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 的影响”这一实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在花盆下、地上的石块下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捕捉鼠妇 B.本探究实验可提出问题:光照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 的环境中 C.本探究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 暗两种环境 D.实验中鼠妇的数量不能太少,要放10只或10只以上,但也不能太多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时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024版新教材)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时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024版新教材)

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结论,看其与假设是否相符。 表达与交流
与他人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虚心 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探究结 论的科学性。
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 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 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叫做对照实验。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 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其他生 物的影响。
般 过
实施计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开端。 作出假设
假设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计划
围绕假设的问题,选择材料、设计实验方 案,通常实验设计只探究其中一个因素。 实施计划
按照计划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实施计 划要严谨,记录结果要准确。多次重复 实验,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3.下列不属于生物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是( B ) A.温度、湿度 B.害虫、蝗虫 C.水分、阳光 D.土壤、空气
4.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D ) A.附着在蟹壳上的海葵和蟹 B.猫头鹰和田鼠 C.人和血吸虫 D.一块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
课堂小结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
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当你翻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 砖块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 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 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俗称潮虫。这些小动物 似乎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 方很少看到。
探 究 非 生 物 因 素 对 生 物 的 影 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的 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参考课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参考课件

(3)那么什么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光照 (4)什么是对照试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 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 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 照实验。
实验装置:
阴暗环境
明亮环境
5
鼠妇各5只 湿土
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1、取两个铁盘均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 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 了阴暗、明亮两种环境. 2、将鼠妇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只鼠妇,放入实验装置 的中央,静置2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 10次。
思考问题: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 布因素叫什么? 阅读课本:P13页
回答问题1: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 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小麦能够正常的 生长需要怎么样的环境条件?
问题2: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施肥?这说 明农作物还受到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生 态 因 素
4、实施计划 (如何记录结果)
环 境 明 亮 阴 暗 2 3 4 5 6 7 8 9 10 11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min
5、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探究过程,计算全班同学10次数 据的平均值。
小结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3、制定计划(难点)
注意: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1)根据本实验提出的问题和假设,需要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 提供哪两种环境,来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阴暗和明亮
(2) 除光照外,还有哪些因素也可能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为 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光照不同而引起的,应该怎么设计方案? 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除光照外,湿度、温度等其他条 件都相同。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导 入 新课
明确 目标 讲 授 新
学生齐读三维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 的效率
一、环境的概念 生物圈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那么什么是环 境呢?(幻灯片展示) 阅读课本第 12 页“想一想,议一议”回答 问题: 1. 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
学生观看大熊猫图片, 思考、 讨论归纳出环境的 概念
进一步认识探究的过程
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 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探究实验最关键的问题:设计对照、控制 变量 当 堂 检测 本节课知识点: 1、环境影响生物生活、生存。 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探究的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课本 18 页第 2 题 完成导学案“目标评价” 部分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学生回忆、交流
检验学生课前预习成果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 力
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图片展示光、温度、水等对生物的影响 四、探究实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 影响 (一)认识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14-15 页。 1、 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 讨论, 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 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3、通过引导,让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 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4、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 (二)体验实验探究 1、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②设计和实验方案 ③实验过程注意保护鼠妇 2、说明实验方案改进部分。 3、按照各组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 指导。 4、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5、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汇报,并引导 其他同学发现问题 (三)实验结果的处理及交流 1、引导学生计算出全班各组第 10 次数 据的平均值,得出结论。 2、表达与交流 (四)小结: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版选修6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版选修6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 分在我国存在,故A项错误;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项错误;南方丘陵山区的主 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 C项错误;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 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 样性减少。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典型分布地区
森林破坏严重 次生盐渍化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东北林区、□32 _西__南__林__区___ □33 __华__北__平__原__、东北平原 □34 _黄__土__高__原__地__区___和南方低山丘陵区
以及云贵高原部分地区
西北地区和□35 __内__蒙__古__高__原__
中国森林数量在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 结果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答案】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森林 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 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 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就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开 发要有一定的限度,现在的结果是过度开发,造成了森林的锐 减。
2.森林资源破坏
(1)森林资源破坏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10
__热__带__雨__林____损失尤其严重。
(2)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林木□11 __砍__伐______、林地开荒和 开矿、□12 ___薪__柴_____采集和大规模□13 ___放__牧_____、空气污染是
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①人们对森林的 __乱__砍__滥__伐____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 人 们 对 野 生 动 植 物 的 _过__度__捕__猎___ 、 砍 伐 和 __非__法__贸__易____,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 __环__境__污__染____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④大量引入的 __外__来__物__种____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2019年4月中旬,一场50年不遇的大雪对哈尔滨市 的大棚作物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
6、 2019年初,中国云南旱情严重,耕地受旱面积500余万
亩,农作物受旱死苗达300余万亩。此报道中导致农作
物出现死苗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9、今春与往年同期相比气温偏低,造成冬小麦的成熟
比往年明显滞后,你认为影响冬小麦发育迟缓的非生
物因素主要是( )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空气
10、连线题
(1)猎豹捕杀羚羊 (2)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3)草原上的兔子和牛羊 (4)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5)蛔虫生活在人的小肠里
5、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计算全班各组数据
的 平均值 。 6、做完实验后要怎样处理鼠妇? 放回自然环境 。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知细叶谁裁
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2)旱情严重,农作物受旱死苗,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的非生
物因素主要是( 水 )。 (3)“朵朵葵花向太阳”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 光 ) (4)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Biblioteka 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6)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
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
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 )。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合作关系

七年级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课时 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课时 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分组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体会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2、学习目标涉及课标:(1)、科学探究(2)、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3、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已有生活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举例说出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

(2)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重难点突破:本节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初步了解、学习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并组织学生设计好探究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加强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使小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在合作中发展各自的能力与个性。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拥有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生活知识,但距构建生物概念还有一定距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三、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第1课时2、教学准备(1)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表,笔等。

(2)教师:幻灯片,相关视频,金鱼、玻璃板、镊子、冰等实验器材,鼠妇若干只,实验报告表等。

3、教学过程:②常温20度水:金鱼呼吸平均103次/分钟。

③加热水30度水:金鱼呼吸平均36次/分钟。

结论:温发度对金鱼的呼吸有影响,金鱼呼吸次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观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温发度对金鱼的呼吸有影响,金鱼呼吸次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课堂小结:见板书。

生态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态因素
一、教学目的
1.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2.理解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对生物的影响。

3.理解生物因素(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对生物的影响。

4.理解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影响。

2.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三、教学难点
1.互利共生和寄生的区别。

2.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四、教具准备
1.沙漠中的仙人掌,水中的荷花的挂图。

2.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录像片段。

3.自制的多媒体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阅读、观察、探索、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习兴趣,鼓励竞争为导向。

六、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内容及过程
提问:
②为什么作物播种或栽培不能过密?(答:略。


回答:我家养着两盆杜鹃花,平日生长旺盛,花朵艳丽,突然有几日停水,便日渐枯萎。

这说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也是相对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