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红娘鱼、绿鳍鱼:背鳍 基部两侧也有一行粗大的 棱鳞
箱鲀:骨板
海龙目:环状骨片
鲀形目:骨刺
19
四、侧线鳞和鳞式
侧线鳞:在鱼体两侧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 侧线上鳞:背鳍起点到侧线鳞的一行鳞 侧线下鳞:臀鳍或腹鳍起点到侧线鳞的一行鳞 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表达式
一般包括三方面: 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第二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一节 皮肤和腺体 第二节 鳞 片 第三节 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1
第一节 皮肤和腺体
一、皮肤(skin)
组成:由表皮和真皮组成
表皮:可分为生发层 和腺层
鱼类表皮的特点: 1.薄而柔软,角质化程度
极低 2.具大量单细胞腺
2
真皮:
起源于中胚层,可分为外膜层、疏松层、致密层
1、外膜层
生长: 上层:围绕着鳞片中心一环一环的生长,
即从原有部分的边缘再生长出一圈新的
下层:一片一片的从中心向外方生长,
新长出的一片总是叠在原有的一片的下面,
鳞片中央较边缘要厚一些
14
15
骨鳞由真皮产生分区:
(1) 前区(基区):朝着头部,埋在真皮中的部分 (2) 后区(顶区):朝着尾部,未被其它鳞片覆盖的部分 (3) 侧区:前区和后区的两侧,朝着背腹方向
盾鳞一经形成,大小就不变,盾鳞的数目可随鱼体 的生长而增加
老的盾鳞会不断脱落,新的不断替代,不断进行
10
11
二、硬鳞
只存在于硬鳞类(包括软骨硬鳞类和全骨 类--硬骨硬鳞类),由真皮形成
硬鳞坚厚,成行排列,不作覆瓦状,鳞片 间以凹凸关节面相嵌合,在接合处有稍能 伸缩的余地
硬鳞对鱼类的行动的灵活性很有妨碍
多数真骨鱼类致密层较薄
*皮下层:通常也归属于真皮,鱼类不明显,高等脊椎动物积累
脂肪的地方(膘)
3
二、腺体(gland)
鱼类的皮肤腺体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包括单细胞腺 及毒腺。
(一)单细胞腺(unicellular gland) 1.杯状细胞 2.颗粒细胞 3.棒状细胞 4.浆液细胞 5.线细胞
4
粘液的生物学意义
1. 可以减少水和鱼体表面的摩擦阻力,增加 鱼的游泳速率
2. 可以减少细菌或寄生虫类对鱼体的侵袭 3. 使鱼体润滑,不易被捕捉,或被捕后易于
挣脱滑逃 4. 能协助调节皮肤表面的渗透作用 5. 有些鱼的粘液还具有类似明矾的净水作
用,可使悬浮于水中的泥沙污物迅速沉淀
5
追星或珠星(Pearl organ):
21
第三节 色素细胞和发光器
鱼类的色素细胞由真皮衍生,主要分布于真皮内, 此外还分布于神经和血管周围以及体腔膜上
鱼类的基本色素细胞有四种:即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 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
1-黑色素细胞
2-黄色素细胞
3-虹彩细胞
22
鱼类的体色
鱼类色泽的变化,是由于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 的扩散与集中所致。可因环境、年龄、性别、 健康状况和生殖活动而变化
我国约有100多种
7
皮肤的功能
润滑→ 润滑剂,减少摩擦 保护→防止寄生物、病菌和其他微小生物的侵袭 调节渗透压→使扩散、渗透过程变慢,适应盐度的变化 感觉→ 感觉芽、感觉丘、神经未梢 吸收→可能有吸收营养的功能 修补→表面创伤
8
第二节 鳞片
鳞片:大多数鱼类的皮肤中由钙质所组成的外骨骼,
被覆在鱼体的全身或一部分,具有保护作用
很薄,由结缔组织纤维均一排列呈片状, 纤维丝可向上伸入生发层,往下深入真皮较深处
2、疏松层
在外膜层内方,也较薄,纤维结缔组织呈海绵状 疏松而不规则的排列,含有色素细胞、成纤维细 胞和变形细胞,血管外丰膜富层
3、致密层
丰富的纤维结缔组织排列致密而平行, 以胶原纤维为主,通常不含色素细胞。 在鲨鱼身上致密层特别发达,其纤维有数10cm长
有些鱼类一到生殖季节,由于受了生殖腺激素的刺激, 在头部、鳍等处出现一种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圆锥形突起, 生殖完毕即生行消退。 珠星只限于生殖季节出现,或者在生殖期间变得特别明显, 雄性个体一般表现得粗壮,数量也多 主要是生活、产卵在流水或潮间带的一些鱼类
6
(二)毒腺(poison gland)
表皮细胞的衍生物,包括单细胞毒腺和多细胞毒腺, 有三种类型: 1.因咬伤而使其他动物中毒,如海鳝 2.具有毒性的皮肤粘液腺,如七鳃鳗 3.具毒刺的鱼类,如虎鲨、鳐、蓝子鱼、毒鲉等,
鱼类的体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 保护自己、攻击对方或迷惑对方、 逃避敌害的作用。 性别色:雌雄鱼体色不同的现象。 警戒色:一些鱼类所具有的具有警戒作用的体色。 拟态: 有些鱼类不仅体色与环境一致,而且体态
也象周围的环境的现象
23
发光器
发光器的原理:海洋中层或深层的一些鱼类有发光现象。 有些鱼类是由于自身组织中具有一种能够发光的细菌与 之共生,另一类是鱼类本身具发光器
现生的圆口类体均无鳞片,但它们的古生种类, 体外均被有硬甲。现生真骨鱼类大多数体外被有鳞 片,仅少数种类无鳞或少鳞,属于进化中的次生现象
三种基本类型:盾鳞、硬鳞和骨鳞
9
一、盾鳞
软骨鱼类所特有,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由两部 分构成: 鳞棘:露在皮肤外面、尖端后方的部分 基板:埋在皮肤内的部分 鳞棘外层是类珐琅质,内层为齿质,中央为髓腔。 (类似于牙齿,并与牙齿同源),髓腔内充满结缔 组织、神经、血管,由一孔和真皮相通
发光器结构:系由皮肤衍生而来。 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腺体、水晶体、反射器、
色素体 发光的生物学意义:种类识别信号、照明、引诱
食饵、惊吓敌害。
24
课后思考
名词解释:珠星,圆鳞/栉鳞 1、鱼类的皮肤的结构? 2、鱼类的粘液有何生物学意义? 3、鱼类的鳞片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何特征? 有何特化类型?
25
硬鳞在其演化过程中向骨鳞方向变化-- 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异鳞鱼证明这一点,前 硬鳞,后部骨鳞
12
13
三、骨鳞
由真皮形成,为真骨鱼类所特有,为最常见的一种 呈覆瓦状排列,有利于身体活动
结构:骨鳞可分为上下二层
上层:骨质层,脆而薄,由骨质组成
下层:纤维层,柔软,由交叉错综的纤维结缔组织
组成;是一片一片地从中心向外缘生长
17
百度文库鳞的类型 圆鳞:后区边缘光滑无栉齿 栉鳞:后区边缘密生细齿,为环片的变形物
一般来说,高等硬骨鱼类多具栉鳞,如鲈形目; 低等硬骨鱼类具圆鳞,如鲤形目。但也有两种都有的, 如黄盖鲽,无眼侧圆鳞,有眼侧栉鳞
栉
18
鳞片的变异现象
• 一些鲇形目鱼:鳞片退 化为皮状突起
• 大部分鲹科鱼类:部分 或全部侧线鳞变态为大的 骨质棱鳞(鳞片中央有刺 状突起)
后区
后 区
16
(4) 鳞嵴(环片):鳞片表面形成的一圈一圈的隆起, 是骨质层的突起,多呈同心圆排列, 也有横列的
(5) 鳞焦(生长中心):环片所环绕的中心,是鳞片最先 形成的部分
(6) 鳞沟(辐射沟):由鳞焦向四方发出的凹沟,可增加 鳞片柔软程度,可分为两种类型:
a、初级鳞沟:直接从鳞焦发出的辐射沟 b、次级鳞沟:离鳞焦一定距离发出的辐射沟
20
鲤的鳞式:
32 5 6 36 4 V
或5~6/32-36/4–V
式中:32~36 代表侧线本身的鳞片数 5~6 是背鳍起点与侧线之间的鳞片行数 4-V 表示侧线与腹鳍之间的横行鳞数
少数鱼类没有侧线,这些鱼的鳞片数以体侧纵列鳞数和横列 鳞数来记录 纵列鳞:沿身体两侧中线从头部后方到尾部末端的一列鳞 横列鳞:从背鳍起点到腹部正中线的一列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