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资本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从美国高盛财团“欺诈门”谈起

2011年12月09日《求是—红旗文稿》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周宏

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其实是民众对贪得无厌的大金融资本的怨恨的总爆发。从近两年的一系列事件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金融资本时代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去年的高盛“欺诈门”事件更是一个典型的事例。2010年7月15日,美国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财团同意支付5.5亿美元罚款,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民事欺诈指控达成和解。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由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对金融机构开出的最大一笔罚单。对美国证交会而言,重罚高盛财团,在美国国内和世界面前重塑了自身强力执法和监管者的正义者形象。而在财大气粗的高盛看来,区区5.5亿美元仅仅是两个礼拜的纯收入而已,还不足2009年净收入的5%,用其迅速终结诉讼,消除旷日持久的官司中可能不断爆出丑闻的后患,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交易。所以,这场世界瞩目的金融官司一经了结,高盛的股票在当天美国股市即大涨。就这样,制造了次贷危机、引爆美国金融风暴、造成至今哀鸿遍野的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财团,在一片指责和追讨声中,全身而出,继续干着老行当。在国际金融界焦虑的期待下,这场纷纷扰扰的官司历经三个月落下大幕,人们才发现,不是高盛,而是一大批追逐高盛这样的所谓投资银行,一心想在股市、债市、房市发财的所谓投资者,成了遭受巨额损失的真正受害者,真可谓一家欢乐百家愁。高盛“欺诈门”事件是美国也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一桩非常典型的金融资本欺诈案。通过美国政府放水与高盛财团和解,可以清晰地透视出在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横行世界的时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清晰面目。

高盛公司为美国一家百年老店,成立于1869年,以证券经营为主,是面向全球提供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用民间的老话讲,就是一家专门靠“剪息票”为营生的大钱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高盛财团在世界各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呼风唤雨,斩获巨丰,长期称霸美国乃至世界金融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高盛与贝尔斯登、美林、雷曼兄弟、

摩根大通并称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号称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的贝尔斯登公司和第三大投资银行暨世界最大证券经纪商的美林公司,遭到次级抵押市场危机和信贷风暴的袭击,一蹶不振,先后被摩根大通公司和美国银行廉价收购。同一时期,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也因涉足次贷而遭巨亏,破产倒闭。但高盛财团却在这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顺水顺风,一路走来,利润连连。当世人对高盛的历久弥坚迷惑不解时,北京时间2010年4月16日晚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高盛集团及其一位副总裁欺骗投资者,在一项与次贷有关的金融产品的重要事实问题上,向投资者提供虚假陈述或加以隐瞒。由此,引爆美国和世界金融危机的次贷问题,终于露出了真相。

实际上,高盛财团的骗术还是老一套,尽管由保尔森基金设计的所谓金融产品被层层包装,令人目眩,但万变不离其宗,仍是一手销售,一手做空,通过人为制造买方和卖方的矛盾,从双方的损失中坐收渔利。此事一被揭露,西方媒体纷纷诅咒高盛公司是“邪恶的金融帝国教主”、“世界经济的吸血大乌贼”、“最可怕的银行”。由于高盛的诈骗行为已渗透到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欧盟一些国家的金融机构也深受其害,由此引发了欧盟一系列国家的政府财政危机,更进一步导致民众罢工抗议,社会动荡。当时的英国首相布朗恼怒地斥责其“道德沦丧”,要求追查高盛,赔偿损失。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者克鲁格曼也表示,危机造成的许多损害是华尔街蓄意欺诈的结果,高盛是在“从事打劫的勾当”,华尔街“金融界已成为诈骗集团,少数人坐享优厚待遇,却尽做一些误导甚至剥削消费者与投资人的勾当”。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像高盛集团这样有欺诈行为并得到政府宽容的大银行、大财团、大金融公司不止一家。世界著名的老牌金融巨擘花旗银行,也因隐报次级抵押债券资产,误导投资者,遭到指控。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与花旗财团达成7500万美元和解协议。根据协议,花旗银行既未承认也未否认美国证交会的指控,只是承诺今后不会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此前,花旗是受此次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银行之一,接受了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援助计划中450亿美元的资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在股市制造了巨大的资产泡沫。2000年股市泡沫破裂之后,又把制造资产泡沫的重心

转移到房地产市场,次贷问题由此而来。由于次贷危机持续蔓延,全球次贷相关损失预计高达1.2万亿美元。在这些损失中,住房贷款坏账损失约占50%,不良商业抵押贷款约占15%—20%,信用卡、汽车贷款、商业贷款以及非金融性公司债券的损失也占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这些亏损项目里不难看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生活方式显露出两个日渐鲜明的特点:一个是“借”,一个是“赌”。

所谓借,就是在全社会铺天盖地的鼓吹消费和刺激消费的诱惑下,从国家到民众,在日常消费上攀比成风,为了维持高收入时期的光鲜亮丽生活,不惜寅吃卯粮,大借特借,从国内借到国外,负债经营和透支消费已成为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常态。美国政府在利用国家信誉大肆滥印钞票之时,通过向国内外大举发行和兜售各种债券,借外国的钱,用外国人的储蓄支撑政府及其雇员的高开支和高消费。美国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群在消费攀比的刺激下,通过各类贷款机构,借钱购物、购车、旅游,直至购房,超前消费,满足各种欲望,过起了富足而体面的生活。美国国民由此养成了这样一种生活习性:不储蓄,花的钱比挣的钱多。从国家到相当大一部分民众因此积累了很大的债务,年深日久,习以为常,能借会花,成为社会提倡的一种品德和本事。近20年来,美国的储蓄率逐年下降,2005年之后一直是负储蓄状态。

所谓赌,主要表现在以“赌”为生产方式及获利方式的各类股市、债市、房市,已经成为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全世界财富的一种主要手段和主要方式。资本主义社会发明了股票交易所这样一种机构,经过四百年的发展,股票交易所最初集资建设的目的已沦为次要;通过买进卖出股票,快速实现发财致富成为其主要功能。人们在“投资”这一崇高名誉的掩护和伪装下,摇身一变成为受人尊敬的投资商、投资客,投身股市、债市、房市等,通过股票交易及债市、房市买进卖出、倒买倒卖各类资产,各种交易所实际上已成为不折不扣的超级大赌场。从上世纪下半叶以来,为股市、债市、房市的交易提供各种所谓金融服务的五花八门的证券、期货、房地产等交易所和市场,成了美国第三产业发展的亮点和重点。从国家到企业到个人,纷纷把自己的各种资产拿出来,投向交易所,使之证券化,买进卖出,买空卖空。美国相当大的一群人是股市、债市、房市等各类交易所的常客,甚至以此为营生,所谓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他们是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一支力量,甚至可以说第三产业就是靠他们支撑起来的。他们所从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