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资料--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高中化学复习资料--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高中化学复习资料--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高中课程复习专题——化学实验

1 中学化学的主要化学实验现象80例

(1)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6)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7) 加热试管中的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8) 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 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 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 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 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 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 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 一带锈铁钉投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 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物质生成。

(20) 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 盛有生石灰的试管中加少量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

(22) 将一洁净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 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液状物质附着。

(24) 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 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溶液。

(26) 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 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9) 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 给固体氧化钠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经过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银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2) 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经过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银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33) 单质碘加入到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色。

(34) 细铜丝在硫蒸汽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 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持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36) 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有黄色粉末)。

(37) 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 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 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40) 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 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刺激新气味的气体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42) 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 纳投入水中:反应剧烈,纳浮于水面,放出的大量的热使钠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气体生成,发出“嗤嗤”声。

(44) 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口:木条复燃。

(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6) 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生成。

(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 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呈棕色,硝酸呈黄色。

(50) 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剧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 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 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 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体附着于内壁。

(56) 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产,立即转为灰绿色,稍等又变为红褐色沉淀。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 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

(60) 向天然水中加入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生成。

(61) 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置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 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 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至170℃,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高锰酸钾的紫色逐渐变浅。

(64) 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 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 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 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 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 苯与溴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 将甲苯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震荡:紫色褪去。

(72) 将金属钠投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 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 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震荡:溶液显紫色。

(75) 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 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 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 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变成黄色。

(79) 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碱:变成蓝色。

(80) 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碱:变成红色。

2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五原则”

⑴“从下往上”原则:装配发生装置要从下往上装配,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位置固定好铁圈→放置好石棉网→固定好发生装置。

⑵“从左到右”原则:装配连续的实验装置要从左到右装配,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性质反应装置→尾气收集和处理装置。

⑶“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印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⑷“先固后液”原则:气体发生装置内的固体试剂应该在固定装置以前放入,以免固体放入时砸坏烧瓶,液体试剂最好用分液漏斗加入。

⑸“先查后点”原则:装配好整套仪器以后,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再点燃酒精灯进行实验。

3 化学实验中的“十五不”

⑴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去接触,应该用药匙取用;不要用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要离瓶口一段距离,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中;不能尝晶体的味道。⑵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能抛弃,也不能放回原瓶,而要放置在规定的容器内以待处理,活泼金属钾、钠用完要放回原瓶。

⑶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应该倒置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不应向下,应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应该向外,以便别人取用。

⑷如果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不得先用水清洗,应迅速用布拭去,再用水清洗;若眼睛里溅入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然后及时就医。

⑸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应该现在两托盘上各放置一张重量相等的纸或容器,然后再放称量物和砝码;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应该把称量物放在左盘上,把砝码放在右盘上;加砝码时不能用手去拿,应该用镊子夹取,用完的砝码放回原盒。

⑹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或者接触容器壁,应把滴管悬空放在容器上方1~2cm处,缓慢滴加。

⑺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体积的2/3,也不得低于酒精灯体积的1/3。

⑻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必须用火柴点燃;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应该用灯罩盖灭酒精灯。

⑼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应该用外焰加热。

⑽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者别人,要冲向无人处;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⑾加热烧瓶时不要忘记垫石棉网。

⑿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物质后,不能用手去拿,应用坩埚钳夹取。

⒀将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烧的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者直接放在桌面上,以免容器破裂。

⒁过滤液体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⒂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瓶壁。

4 化学实验过程中的“22先后”

(1)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 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4) 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收集气体。

(5) 稀释浓硫酸时,现在烧杯中装一定量的蒸馏水后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 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性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 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硝酸后加AgNO3溶液。

(8) 检验NH3(红色石蕊试纸)、Cl2(淀粉KI试纸)、H2S[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与气体接触。

(9) 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 配置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的相应的酸溶液中后稀释。

(11) 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液;滴定管读数时,先静置1~2分钟后再度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的变化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再确定滴定终点。

(12) 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实验后,铂丝先沾上稀盐酸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后,再做下一次实验。

(13) 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通H2。

(14)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先用烧杯加溶剂至容量瓶刻度线以下1~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溶剂至刻度线。

(15) 安装实验装置时,原则应该是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后用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溅上其他酸时,先用水洗,后涂上NaHCO3溶液。

(17) 碱液溅到皮肤上,先用水洗后涂上硼酸溶液。

(18) 酸(或碱)撒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或醋酸)中和,后水洗,最后用布擦。

(19) 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 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后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 配置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后溶解,并加入少量相应的金属粉末或相应酸液。

(22) 称量药品时,先在两盘上各放两张质量相同的纸或者容器,后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5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⑴Li、Na、K:隔绝空气,防止氧化,保存在煤油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在玻片上切取,用滤纸吸去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入煤油中。

⑵白磷:保留在水中,防止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用滤纸吸干水分后使用。

⑶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⑷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⑸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⑹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的广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⑺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在冷暗处。

⑻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⑼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⑽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性质不稳定,现配现用,不能长时间存放。

6 化学中各量器中“0”的位置及有效数字

⑴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读数的有效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⑵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读数的有效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⑶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读数的有效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⑷托盘天平:标尺中央数值是0,读数的有效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7 化学实验中水的主要用途

⑴水封:在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液溴极易挥发且有剧毒,它的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比水重,用水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

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汽溢出,又可以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防止其自燃。

⑵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比较精确的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要用温水浴加热。

⑶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此方法进行收集的气体有O2、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些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⑷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以出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O2。

⑸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来进行鉴别。如鉴别苯、乙醇、溴乙烷三种物质,可倒入水中,浮上水面的是苯,溶于水的是乙醇,沉到水下的是溴乙烷。

⑹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装配完成后,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利用水检查其连接部是否漏水。

8 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主要使用方法

9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

10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和放置方法

⑴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气体发生器内的部分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者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制得气体的排出。

⑵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必须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有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气体。

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虽然导管伸入集气瓶或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只伸到口部操作方便而且有利于仪器的选择。

⑷进行气体与溶液的反应实验时:导管应伸到盛溶液的容器的中下部,这样有利于二者的充分接触,充分反应。

⑸点燃H2、CH4气体并验证有水生成时: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会被很快气化,观察不到水滴的生成。

⑹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该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⑺用加热法制得的物质的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必须与试管中的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⑻若需将HCl、NH3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缘稍许没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倒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⑼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于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于排气。

⑽制取H2、CO2、H2S、C2H2等气体,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最好使用分液漏斗。

⑾制Cl2、HCl、C2H4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11 有机化学实验的“八大注意”

11-1 注意加热的方式: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加热方式也不同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以用酒精灯加热。用到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有: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以采用酒精喷灯加热。用到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有: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要用到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60℃),酚醛树脂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70~80℃),糖类的水解实验(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热水浴)。

⑷温度的测量方法:上面已经总结过,不再赘述。

11-2 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

ⅰ浓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

ⅱ稀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实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也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溴苯的制取实验。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11-3 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且副反应增多,影响乙烯的产率。

11-4 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或有毒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⑴需要用冷凝水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脂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溴苯的制取实验。

11-5 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如乙烯的制取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SO2等杂质气体,可将制得的产物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杂质。

11-6 注意搅拌

有机实验中往往会出现生成物或反应过程出现粘稠的情况,为了保证加热的均匀和反应物间的均匀接触,往往需要搅拌。如乙烯制备实验中醇和酸的混合液的配置。

11-7 注意使用沸石

有机实验往往是需要加热的,甚至是强热,所以要注意防止反应物液体的暴沸。需要加入沸石的有机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石油的蒸馏实验。

11-8 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些有害的气体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尾气燃烧掉,溴苯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可用冷凝的方式使挥发物回流。

12 常见的除杂和分离提纯的方法

⑴结晶与重结晶法:利用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大小把混合物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利用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用结晶和重结晶的方法把溶解后KNO3结晶析出。

⑵蒸馏冷却法:利用混合物中的物质在沸点上差值较大的方法。如:乙醇和水,用蒸馏的方法把乙醇蒸出再加CaO吸收带出的少量水。

⑶沉淀过滤法:分离易溶物和难溶物的方法。如: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

⑷升华冷凝法:分离易升华的物质的方法。如:SiO2和I2的分离。

⑸萃取分液法:利用两种物质分别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如提取碘水中的I2,可用CCl4萃取水中的I2后用分液漏斗分液即可。

⑹溶解过滤法:利用混合物中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与否进行分离的方法。如:铁粉和铝粉的分离,可将混合物投入NaOH溶液中,充分溶解后过滤,烘干后即得铁;滤液再加入酸,使NaAlO2转化为Al(OH)3,灼烧后即可得铝。

⑺杂质转化法: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所需的物质的方法。如: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可通过灼热的CuO,使CO转化为CO2。

⑻洗气吸收法: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的方法。如:除去H2中含有的少量的蒸馏水,将

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即可。

⑼半透膜渗析法:利用小离子可穿过半透膜而胶体微粒无法穿过半透膜的性质除去胶体中的无机离子的方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⑽色谱法:利用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在各种性质的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不同进行分离。如:分离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混合物。

13 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⑴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与水做喷泉实验;

⑵ CO2、Cl2、SO2等酸性气体可与NaOH溶液做喷泉实验;

⑶C2H2、C2H4等常温下可与溴水发生迅速的加成反应的有机不饱和物的气体。

14 能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4- 1 能使溴水或褪色的有机物

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⑵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稀醛、油酸、油酸盐、油酸酯、油等;

⑶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石油等;

⑷苯酚及其同系物;

⑸含醛基的化合物;

⑹含有不饱和键的聚合物: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14-2 能使溴水褪色或褪色的无机物

⑴ -2价的硫元素:H2S及其硫化物;

⑵+4价的硫元素:SO2、H2SO3以及亚硫酸盐;

⑶+2价的铁元素:亚铁盐使溴水变色;

⑷能与溴化合的活泼金属单质:Zn、Mg等;

⑸-1价的碘元素:氢碘酸以及碘化物,使溴水变色(颜色加深);

⑹强碱溶液:NaOH溶液等;

⑺能与溴水中的HBr或HBrO反应,促进溴的分解的物质:AgNO3等。

15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15-1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

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⑵苯的同系物:甲苯、乙苯、二甲苯等;

⑶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⑷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等;

⑸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解石油等;

⑹煤产品:煤焦油;

⑺含有不饱和键的聚合物: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15-2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无机物

⑴-2价的硫元素:-2价的硫元素:H2S及其硫化物;

⑵+4价的硫元素:SO2、H2SO3以及亚硫酸盐;

⑶双氧水以及过氧化物:H2O2等,其中的氧元素为-1价。

16 有关“五同”的区别

所谓“五同”是指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量物

第1章 第1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doc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课时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3课时 复习课1课时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整体设计 从容说课 本节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入手,主要提醒学生从实验室规则、安全措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等方面重视安全问题。并通过让学生讨论一些实际问题而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初中化学已经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也介绍了过滤、蒸发等分离方法。本节选择“粗盐的提纯”实验,其目的是:(1)学生已经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在此,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既可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降低实验的难度,逐步深入;(2)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包含着较多的分离操作,而且过滤是所有分离方法中最常用的,有必要让学生掌握;(3)粗盐经溶解、过滤后所得的滤液并不只是NaCl的溶液,仍然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需要进一步检验并除去。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实验进一步介绍离子检验的方法。 蒸馏的操作在初中只介绍了简易的方法,在此进一步介绍实验室较正规的操作方法,比初中有所提高。而且本节最后介绍了萃取这一新的分离方法,让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点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基础化学实验I (下) 基本知识问答 1指出下列情况中各会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采取什么方法避免? 答:(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2) 在重量分析中被测组分沉淀不完全: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 (3) 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4)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5) 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通过做空白试验消除。 (6)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偶然误差。 (7) 某人对终点颜色的观察偏深或偏浅:系统误差中的主观误差,通过严格训练,提高操作水平。 (8) 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偶然误差。 (9) 移液管移液后管尖残留量稍有不同:偶然误差。 (10) 灼烧SiO2沉淀时温度不到1000C :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2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答: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方法误差、试剂误差、仪器误差和主观误差。方法误差可 通过对比试验进行消除;试剂误差可通过空白试验进行消除;仪器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来消除;通过严格的训练,提高操作水平予以避免。 3准确度和精密度有何区别?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怎样衡量准确度与精密度? 答:精密度表示分析结果的再现性,而准确度则表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精密度高不一 定准确度高,而准确度高,必然需要精密度也高。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 低,说明测定结果不可靠,也就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4某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土0.2mg,如果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称量 1.000g时,相对误差又是多少?这些数值说明什么问题? 答: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为: E 0.0002 100% 0.4% 0.0500 称取试样的质量为1.000g,相对误差为: E 0.0002 100% 0.02% 1.000 这些数值说明对同一仪器来说,所称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5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土0.02mL ,如果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 2.50mL ,读数的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滴定时用去25.00mL ,相对误差又是多少?相对误差的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0.02 答: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2.50mL,相对误差为:E1 100% °8% 2.50 0.02 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25.00mL ,相对误差为:E2 亦亦100% °.08%这说明使用滴定管时,滴定所用体积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6 化验室常用的普通试剂和指示剂溶液通常采用何种浓度表示方式?如何配制? 答:普通试剂和指示剂溶液常采用质量浓度表示。有的指示剂用量较少,可以质量浓度的分倍数表示。由于它们对浓度的准确度要求不高,所以配制十分方便,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放入烧杯中以适量溶剂溶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总结 一、俗名 1.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2.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酒精、乙醇:C2H5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甘油、丙三醇:C3H8O3 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OH)3红褐色沉淀Fe(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FeS黑色固体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

(完整word)上海市高中化学实验专题

化学实验改革后的实验主要内容如下: [备注及猜想] 化工生产: 工业制硫酸 1.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及工业设备

2.尾气的吸收,可用氨水吸收 2NH 3 + H 2O + SO 2 ??→ (NH 4)2SO 3 NH 3 + H 2O + SO 2 ??→ NH 4HSO 3 将生成物用稀硫酸处理后,可制得化肥(NH 4)2SO 4,并回收了SO 2。 3.生产简要流程 侯氏制碱法原理和简单流程 实验背景:无水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它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还常用作硬水的软化剂,也用于制造钠的化合物。它的工业制法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 一、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是: 总反应为: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制得纯碱产品: 答案:化学反应原理: 32243NH CO H O NH HCO ++→

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饱和 总反应 : 32234()NaCl NH CO H O NaHCO NH Cl +++→↓+饱和 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 ??→+↑+ 二、氨碱法(又称索尔维法) 1.原料: 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 2.步骤: 先把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 32243NH CO H O NH HCO ++→ 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 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饱和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 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 ??→+↑+(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 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 CaO +H 2O → Ca(OH)2, 2NH 4Cl +Ca(OH)2 → CaCl 2+2NH 3↑+2H 2O 其工业流程图为: 其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如图所示:

§1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能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并用比较、观察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学习重点:]各项实验基本操作。(内容如下) [学习内容:](主要知识点)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目的:使仪器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仰视时读出的数偏小(即:实际的>读数);俯视读出的数偏大(即:实际的<读数)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正确放物时读数是: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物码放反时的读数: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整数-小数部分)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二、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2、药品取用量: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3、固体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取块状固体药品操作:一横(先把容器横放);二平(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口);三慢滑(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其缓缓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块状粉末状药品操作:一倾(先使试管倾斜)二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三直立(然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解答.doc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解答(1).doc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解答(1) 考生:考试总分:100分考生选择题总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题) 1.在配位滴定中,要准确滴定M离子而N离子不干扰须满足lgKMY-lgKNY ≥5( B )。 A.对 B.错 2.在实验室常用的玻璃仪器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C ) A.量筒和烧杯 B.容量瓶和烧杯 C.锥形瓶和烧杯 D.容量瓶和锥形瓶 3.使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过程中,加、减砝码或取、放物体时,应把天平梁托起,这是为了( B ) A.程量快速 B.减少玛瑙刀的磨损 C.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D.减少天平梁的弯曲 4.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标准物质中,基准物质的准确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主要用于评价标准方法、作仲裁分析的标准( B )。 A.对 B.错 5.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就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就是碱( A )。 A.对 B.错 6.下列四个数据中修改为四位有效数字后为0.7314的是( C ): A.0.73146 B.0.731349 C.0.73145 D.0.731451

7.配制碘溶液时应先将碘溶于较浓的KI溶液中,再加水稀释( A )。 A.对 B.错 8.砝码使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后,应对其质量进行校准( A )。 A.对 B.错 9.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 B )。 A.对 B.错 10.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Fe3+、Al3+今在PH=10的加入三乙醇胺,以EDTA 滴定,用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是( C )。 A.Mg2+量 B.Ca2+量 C.Ca2+、Mg2+总量 D.Ca2+、Mg2+、Fe3+、Al3+总量 11.配制EDTA标准溶液用自来水,在直接滴定中将使测定结果( A ) A.偏大 B.偏小 C.不影响 D.大小不确定 12.浓度≤1μg/ml的标准溶液可以保存几天后继续使用( B )。 A.对 B.错 13.配制HCl标准溶液宜取的试剂规格是( A )。 A.HCl(AR) B.HCl(GR) C.HCl(LR) D.HCl(CP) 14.在实验室中浓碱溶液应贮存在聚乙烯塑料瓶中( A )。 A.对 B.错 15.滴定管中装入溶液或放出溶液后即可读数,并应使滴定管保持垂直状态( B )。 A.对 B.错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不好的高中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将最基础的知识掌握好了,才能进一步有难度的知识。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化学必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H2还原CuO 2、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A,N==nNA NA——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为6.02×1023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m,V==n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b、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c、气体密度公式:ρ==M / Vm,ρ1/ρ2==M1 / M2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n / V,n==CV b、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C==(1000ρω) / M

3、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

无机实验专题 1.为测定石中碳酸钙的纯度(设含杂质SiO 2),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几个方案: 方案Ⅰ 按下图连接好装置开始实验,通过测定装置E 反应前后的质量,计算纯度。 (1)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装置C 中所装的试剂是 ,F 的作用是 ; (3)当样品充分反应完后,缓慢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A 中所装的试剂是 ; 方案Ⅱ 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 g ②将样品充分高温煅烧,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m 1 g (4)该方案中高温煅烧应选用的仪器名称是 ;判断碳酸钙样品完 全分解的方法是 ; “冷却”应如何操作 ,理由是 ; (5)有同学认为方案Ⅱ高温煅烧的过程中会发生CaCO 3+SiO 2=====高温CaSiO 3+CO 2↑, 会导致测定结果有误,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观点正确吗? (填“正确” 或“错误”);请说明自己的理由 。 2.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 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 ② 粗硅与干燥HCl 气体反应制得SiHCl 3:Si +3HCl=====300℃SiHCl 3+H 2 ③ SiHCl 3与过量H 2在1000~1100℃反应制得纯硅 已知:SiHCl 3能与H 2O 剧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粗硅与HCl 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SiHCl 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 SiCl 4(沸点57.6℃)和HCl (沸点-84.7℃),提纯SiHCl 3采用的方法为 ; (3)用SiHCl 3与过量H 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图所示(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1. 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

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

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的化学是理综里面有点文综性质的科目,我们在的过程中 会发现涉及到计算的内容是比较少的,大部分都是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概念。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 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 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 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高一化学实验专题整理必修一

考点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可加热的仪器 ①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②可间接加热(加垫石棉网加热、水浴加热等)但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 (2)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①测量物质质量的仪器-------------托盘天平(有砝码镊子与之配套)。 ②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A.粗测量筒、量杯。 B.精测容量瓶(限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③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3)用于物质分离的主要玻璃仪器 ①分液----------分液漏斗、烧杯。 ②过滤----------漏斗、玻璃棒、烧杯。 ③液体分离---------蒸馏烧瓶(必要时要配备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 (4)物质储存仪器①储存气体---------集气瓶、储气瓶。 ②储存固体------广口试剂瓶③储存液体------细口试剂瓶 2.常用试剂的存放 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试剂瓶避光存放(氯水、硝酸银溶液); 钠、钾等活泼金属放煤油中封存;少量液溴、白磷用水封存; 酸碱不能混放且要密封置于凉暗处;易燃物质不与氧化剂、易爆剂混放; 空气中易变质物质不能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碱性物质不用玻璃瓶塞塞盖; 氢氟酸不用玻璃试剂瓶存放。 3.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过滤、蒸发结晶、降温结晶、蒸馏、萃取、分液等方法。(1)、不溶性杂质的去除————过滤、蒸发 A、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 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B、实验用品: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含铁圈、铁夹) C、操作:1、溶解 2 过滤 3.蒸发滤液 (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在进行过滤和蒸发时应注意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出来 ②当出现大部分晶体时就停止加热(液体接近蒸干时) 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高中化学实验所有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实验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 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 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 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 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 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 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 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79065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完整word)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专题习题

专题一基础化学实验 Ⅰ实验基本操作 一、选择题 1.少量下列化学药品应保存在水里的是( ) A.金属钾B.白磷C.硫磺D.苯 2.下列仪器:①烧杯②坩埚③锥形瓶④蒸发皿⑤试管⑥烧瓶⑦表面皿,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的是( ) A②④⑤ B.①⑥⑦ C.⑦④⑥ D.①③④⑥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 B.称NaOH固定质量时。将NaOH固体放在垫有滤纸的托盘上进行称量 C.苯酚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清洗 D.浓硫酸溅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分液漏斗分离除去溴苯中混入的溴 B.用渗析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Cl-离子 C.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用水洗后,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D.用盐析法分离硬脂酸钠和甘油 5.下列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溜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⑦ 6.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下列方法清洗所用仪器:( ) ①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 ③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 ④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 ⑤用氢氯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 ⑥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沾有硫磺的试管 下列对以上操作的判断。正确的是 A.除④外都对B.除⑥外都对C.④⑤不对D.全都正确 7.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8.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别的下列溶液(浓度均为O.1mol·L-1,)是( ) A.CaCl2和Na2CO3, B.稀H2SO4,和Na2CO3C.Ba(OH)2和NaHCO3D.NaA102和盐酸 9.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10.用某种仪器量取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mL,仰视时读数为x mL,俯视时读数为y mL,若X>n>y,

(推荐)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注:由于在一级、二级纯度的水中,难于测定真实的pH值,因此,对一级水、二级水的pH 值范围不做规定;由于在一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可氧化物质和蒸发残渣,对其限量不做规定,可用其他条件和制备方法来保证一级水的质量。 1.1.1 蒸馏水 通过蒸馏方法、除去水中非挥发性杂质而得到的纯水称为蒸馏水。同是蒸馏所得纯水,其中含有的杂质种类和含量也不同。用玻璃蒸馏器蒸馏所得的水含有Na+和SiO2-等离子;而用铜蒸馏器所制得的纯水则可能含有Cu+离子。 1.1.2 去离子水

利用离子交换剂去除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杂质所得的纯水,称之为离子交换水或“去离子水”。未进行处理的去离子水可能含有微生物和有机物杂质,使用时应注意。 1.1.3 纯水质量的检验 纯水的质量检验指标很多,分析化学实验室主要对实验用水的电阻率、酸碱度、钙镁离子、氯离子的含量等进行检测。 1.电阻率:选用适合测定纯水的电导率仪 (最小量程为0.02μS·cm-1)测定(见表1.1)。 2.酸碱度:要求pH值为6~7。检验方法如下: ① 简易法: 取2支试管,各加待测水样10 ml,其中一支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剂应不显红色;另一支试管加5滴0.1% 溴麝香草酚蓝(溴百里酚蓝)不显蓝色为合要求。 ② 仪器法: 用酸度计测量与大气相平衡的纯水的pH值,在6~7为合格。 3.钙镁离子:取50 ml待测水样,加入pH=1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液1 ml和少许铬黑T(EBT)指示剂,不显红色(应显纯蓝色)。 4.氯离子:取10 ml待测水样,用2滴1 mol·L-1HNO3酸化,然后加入2滴10 g·L-1 AgNO3溶液,摇匀后不浑浊为合要求。 化学分析法中,除络合滴定必须用去离子水外,其它方法均可采用蒸馏水。分析实验用的纯水必须注意保持纯净、避免污染。通常采用以聚乙烯为材料制成的容器盛载实验用纯水。 1.2 常用试剂的规格及试剂的使用和保存 分析化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根据所做试验的具体情况,如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与选择性,分析对象的含量及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等,合理选择相应级别的试剂,在既能保证实验正常进行的同时,又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外试剂应合理保存,避免沾污和变质。 1.2.1 化学试剂的分类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归纳

2013年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归纳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正确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 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正确 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 (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 (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

(7)阳离子和阳离子 错误,这几组不行: (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错误,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 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 错误,比如2H2S+H2SO3=3S↓+3H2O 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 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错误,比如水 12.甲酸电离方程式为:HCOOH===H+ + COOH- 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 COO- 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 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正确 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 数) 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

高中化学实验题专项训练

实验题专项训练1.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 ...的是( ) 现象解释或结论 A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表现漂白性 B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物质且能溶于 浓硝酸 C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 D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 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 将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X一定是SO2 B 向无色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SO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 D 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3.利用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从含碘CCl4溶液中提取碘 和回收CCl4溶剂 B.萃取操作过程 中的放气 C.定量测定化学 反应速率 D.比较KMnO4、Cl2、S的 氧化性 5.分液漏斗中液体为甲、锥形瓶内物质为乙、试剂瓶中液体为丙,利用烧杯内液体吸收尾气。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实验目的或现象都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Na2CO3溶液的pH较大非金属性C Ksp(AgI)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全)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 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 )≤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 能与水形成氢键)。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 2/H 2O )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 、—C ≡C —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 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③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 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① 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 2 + 6OH - == 5Br - + BrO 3- + 3H 2O 或Br 2 + 2OH - == Br - + BrO - + H 2O ② 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2S 、S 2-、SO 2、SO 32-、I -、Fe 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 、—C≡C —、—OH (较慢)、—CHO 的物质 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 (但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2S 、S 2-、SO 2、SO 32-、Br -、I -、Fe 2+ 3.与Na 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 、—COOH 的有机物 与NaOH 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COOH 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 2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 2气体; 与NaH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 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 2NCH 2COOH + HCl → HOOCCH 2NH 3Cl H 2NCH 2COOH + NaOH → H 2NCH 2COONa + H 2O (2)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 和呈碱性的—NH 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HO 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 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 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 3)2+ + OH - + 3H + == Ag + + 2NH 4+ + H 2O 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 3 + NH 3·H 2O == AgOH↓ + NH 4NO 3 AgOH + 2NH 3·H 2O == Ag(NH 3)2OH + 2H 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 3)2OH 2 A g ↓+ RCOONH 4 + 3NH 3 + H 2O 【记忆诀窍】: 1—水(盐)、2—银、3—氨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 + 4Ag(NH 3)2OH 4Ag↓+ (NH 4)2CO 3 + 6NH 3 + 2H 2O 乙二醛: OHC-CHO + 4Ag(NH 3)2OH 4Ag↓+ (NH 4)2C 2O 4 + 6NH 3 + 2H 2O 甲酸: HCOOH + 2 Ag(NH 3)2OH 2 A g ↓+ (NH 4)2CO 3 + 2NH 3 + H 2O 葡萄糖:(过量)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2A g ↓+CH 2OH(CHOH)4COONH 4+3NH 3 + H 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