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学科,通过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在语言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语言的起源和形成阶段。
语言作为人类最早的沟通工具,起源于原始社会。
在这个阶段,人类通过模仿自然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模仿鸟叫、动物的叫声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用声音来表示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形成了最早的文字和语法规则。
第二个阶段是语言的演变和发展阶段。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语言也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并开始对语言进行规范和标准化。
不同地区的语言开始形成差异,并逐渐演变成不同的方言和语系。
同时,语言的书写系统也逐渐发展完善,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发展到了今天的字母文字。
第三个阶段是语言的研究和分析阶段。
随着语言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人们开始对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家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和对语言现象的观察,揭示了语言的规律和结构,并发展了许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还对语言的教学和翻译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四个阶段是语言的应用和发展阶段。
在当今社会,语言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语言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频繁。
人们开始意识到多语种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学习和应用不同的语言。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语言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总之,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起源和形成、演变和发展、研究和分析以及应用和发展四个主要阶段。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应用和发展语言。
语言的发展也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它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他们的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逐渐掌握语言的能力,并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分享经验和感受。
本文将从幼儿语言能力的不同阶段、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方法以及家庭和教育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幼儿语言能力的不同阶段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具体包括早期预言阶段、婴儿咿呀学语阶段、幼儿词汇扩充阶段和语法发展阶段等。
在早期预言阶段,幼儿开始通过模仿和感知学习语言,能够辨认和模仿简单的言语声音。
接下来是婴儿咿呀学语阶段,幼儿开始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并尝试模仿成人的语音和语调。
幼儿词汇扩充阶段是幼儿开始学习和使用单词的阶段。
他们掌握了更多的词汇,能够将单词用于表达意思。
最后是语法发展阶段,幼儿能够理解和运用更复杂的语法结构,形成完整的句子和语言表达。
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方法为了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创造语言丰富的环境: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听说环境,如通过阅读书籍、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和与幼儿进行有趣的对话等。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拓展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情境化语言教学:将语言学习与实际情境相结合,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语言。
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流技巧。
3. 鼓励和赞扬:对于幼儿的语言尝试和进步,我们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赞扬。
这样可以增加幼儿对语言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多样化的听说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听说活动,如讲故事、唱歌、朗读等,可以培养幼儿的语感和语音表达能力。
5. 合理规划语言学习时间:将语言学习融入到日常的活动中,坚持有计划地进行语言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学习习惯和养成。
三、家庭和教育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家庭和教育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语言发展的四个阶段
儿童语言发展的四个阶段
本文将介绍儿童语言发展的四个阶段,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
生理需求引起的叫喊
出生后发出叫喊的声音是由饥饿或身体不适等生理需求引起的。
良好的自我感觉表现
约2-3个月时,儿童发出“牙牙学语”的声音,这些声音并不是言语,只是儿童的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的表现。
音组的表达
约半岁时,儿童开始发出音组,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情绪,但这仍然不是言语,只是为言语的发生准备条件而已。
词的意义发生反应
约7-8个月时,儿童开始形成最初的言语活动,逐步过渡到对词的内容发生反应,词开始成为言语信号,但此时词的声音还不是言语信号或信号的信号,而仍然是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儿童语言发展
儿童语言发展儿童语言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人的语言能力的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渐学会借助声音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思,进而参与社交互动、建立语言思维和理解能力。
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能力,对儿童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一、语言发展的各阶段1. 学前期(0-12个月)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儿童开始发出婴儿哭泣声,这是他们最初的语言表达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开始发出不同频率和音调的声音,回应父母的呼唤。
他们也能逐渐模仿一些简单的音节和词汇。
然而,这个阶段的语言表达主要是通过非语言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实现。
2. 早期语言阶段(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一些基本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他们可以说出一些简单的单词,如"妈妈"、"爸爸"、"喝水"等。
此外,他们还能够通过指着物体来表达与之相关的意思。
儿童的语言能力还不够发达,表达会比较简短,但他们能够理解和遵循简单的指令。
3. 语言爆发期(2-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
他们开始组合单词成短语,构建简单的句子。
儿童的词汇量大幅增加,能够使用数百个单词。
同时,他们开始掌握语法规则,使用动词的过去式和进行时态。
他们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更加清楚和具体。
4. 语言规则运用阶段(3-5岁)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掌握语言的规则,并开始使用更复杂的语句。
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各种语法结构,如名词复数形式、冠词和代词。
此外,他们开始使用连词来连接句子,表达更复杂的意思。
他们表达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日常对话,并参与书写和阅读活动。
5. 建立语言思维能力阶段(5岁后)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逐渐掌握抽象的概念和推理能力。
他们能够利用语言进行更复杂的思考和表达,并能够理解他人的意思和情绪。
此外,他们还能够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提出疑问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1. 与儿童亲密互动与儿童进行频繁的面对面互动,用简单、清晰的语言与他们交流。
文化语言学发展历程
文化语言学发展历程
文化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语言学经历了三个阶段:文化语言学的起源阶段、文化语言学的发展阶段和文化语言学的成熟阶段。
文化语言学的起源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语言学家开始意识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这个阶段,文化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语言如何反映文化,以及文化如何影响语言。
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皮尔和德国语言学家弗朗茨·卡尔·斯特劳斯。
文化语言学的发展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当时的语言学家开始将文化语言学应用于实践中。
在这个阶段,文化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探讨语言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不同的意义。
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语言学家本杰明·李·惠勒和英国语言学家迈克尔·哈尔。
文化语言学的成熟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当时的语言学家开始将文化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在这个阶段,文化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探讨语言如
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不同的意义,并且如何影响文化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语言学家乔治·拉卡夫和英国语言学家理查德·巴特勒。
总的来说,文化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关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到关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再到关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语言学不断发展壮大,为我们深入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阶段。
以下是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古代语言学古代语言学主要集中在希腊和罗马时期。
希腊语言学家,如赫拉克利特斯和克拉提斯塔斯,对词汇、语法和语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罗马帝国崛起后,罗马语言学家,如维吉尔和奥维德,进一步对语言进行研究,也解决了语言的起源和演变问题。
第二阶段:中世纪语言学中世纪语言学的重点是拉丁语,这是当时教育、科学和宗教界的语言。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拉丁语在整个欧洲得到广泛使用,因此,人们对拉丁语的研究增加了。
著名的中世纪语言学家,如致名的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对语法和逻辑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三阶段:文艺复兴语言学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代经典文献的研究和翻译大大增加,希腊和拉丁古典文化被重新发现和赞美。
这些研究促使语言学家对语音、词汇、雅典街道和语法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值得一提的语言学家包括德国维特玛克、意大利卡斯蒂利奥内和法国布鲁齐。
第四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一种流行理论,主要由瑞士学者弗迪南·德·索维所提出。
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语言分析方法,强调语言中的结构和关系。
这种方法基于语言符号和规则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普适的语言原则。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整个语言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受到了批评。
第五阶段:现代语言学现代语言学从20世纪末开始,并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语言学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包括社会语言学、生成语法、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
现代语言学的重点是理解和解释所有语言现象,包括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总结起来,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五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贡献,为我们对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语言学也将不断发展和演变,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语言提供更多可能性。
言语发生阶段的划分
言语发生阶段的划分人类言语发展阶段的划分一、原始阶段在人类言语发展的原始阶段,人类通过简单的声音和手势来进行交流。
这个阶段的人类还没有发展出复杂的语言系统,他们主要通过模仿和示范来传递信息和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个阶段的人类主要依靠直接的感官刺激来进行交流,他们的表达方式非常简单,但也十分有效。
二、语言符号的出现随着人类智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开始创造符号来表示事物和概念。
这是人类言语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人类开始使用声音、文字和手势等符号来传递信息,并逐渐形成了更加复杂的语言系统。
三、语言的规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并开始对语言进行规范化。
这个阶段的人类开始制定语法、词汇和语义等规则,以便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个阶段的语言系统越来越复杂,人类可以用语言来进行更加精确的交流和表达。
四、书面语言的出现随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开始创造书面语言来记录和传播知识。
这个阶段的人类发明了文字,并开始使用文字来记录和传递信息。
书面语言的出现使得人类可以更长久地保存和传播知识,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五、现代语言的多样化随着世界的交流和互联网的普及,人类的语言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的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交流,并且语言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现代语言的多样化使得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六、未来言语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智力的发展,未来言语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人类可能会创造更复杂的语言系统,并使用更先进的技术来进行交流和表达。
未来的言语可能会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使人类能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引言: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古代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生成语法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
第一阶段:古代语言学古代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起点,它主要研究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问题。
在古代,语言学主要以语音学和文字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和描述不同语言的发音规律和文字形态。
例如,古代语言学家波斯尼亚的彼得洛维奇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都对语言的音系和词汇有了深入的研究。
第二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它主要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独立的结构系统,研究语言应该从结构的角度出发。
在这一阶段,语言学家主要研究语言的音位、词法和句法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美国语言学家布鲁姆菲尔德提出的音位学研究和捷克语言学家特拉格尔斯基的句法学研究都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典型代表。
第三阶段:生成语法语言学生成语法语言学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它主要研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生成语法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产物,人类具备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
在这一阶段,语言学家主要关注句子的生成规则和语义结构。
例如,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生成文法理论和意大利语言学家卡拉泽卢的篇章生成理论都是生成语法语言学的重要成果。
第四阶段: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它主要关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了人类的认知能力,通过研究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过程可以揭示语言的本质和特点。
在这一阶段,语言学家主要研究语义、语用和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美国语言学家莱维-斯特劳斯的符号学和美国语言学家拉卡托斯的语用学都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成果。
第五阶段: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近代发展最快的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它主要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学前儿童语言期末总结
学前儿童语言期末总结一、引言儿童语言是指儿童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学前儿童语言的学习是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智力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学期的语言学习中,我通过学习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和方法,加强了对儿童语言学习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儿童语言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本学期的学习总结。
二、儿童语言的发展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任务。
第一个阶段是婴儿期,这个阶段儿童主要学习和使用语音和语调;第二个阶段是早期发展期,儿童开始学习语义和词汇;第三个阶段是中期发展期,儿童开始学习语法和句法规则;最后是晚期发展期,儿童语言能力基本成熟,可以进行复杂的语言表达。
了解这些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对于帮助孩子正确发展语言能力非常重要。
三、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学前儿童语言教学和其他年龄段的语言教学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
在输入方面,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力活动来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和语感。
在输出方面,可以通过模仿和情境角色扮演等活动来让儿童主动运用所学语言。
此外,还要注重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语言学习中的问题和挑战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兴趣不高,这需要我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是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相对较弱,这需要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通过语法练习和口语对话等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还有一些学生存在语音和发音问题,需要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五、总结与建议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学习和研究儿童语言学习的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的分期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的分期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末至北洋军阀时期):标志:(1)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2)1906年章炳麟明确提出以“语言文字之学”取代“小学”。
第二阶段(20年代末或30年代初至1949年):方言学以1928年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为起点;语法学以1936年王力《中国文法学初探》为起点;修辞学以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为起点。
一、现代语文运动三大语文运动:白话文运动;汉语拼音运动;国语统一运动。
(一)现代书面汉语的形成1、清末白话文运动:以维新人物黄遵宪、裘廷梁、陈荣衮等为代表。
黄遵宪1887年《日本国志¡¤学术志》:¡°语言与文字离,则通文者少;语言与文字合,则通文者多。
¡±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文字之始,白话而已矣。
¡±¡°文与言判然为二,一人之身,而手口异国,实为两千年来文字一大厄。
¡±¡°《学》《庸》《论》《孟》,皆二千年前古书,语简理丰,非卓识高才,未易领悟,译以白话,间附今义,发明精奥,庶人人知圣教之大略。
¡±1898年现代报刊史上第一份白话文报纸《无锡白话报》创刊(裘廷梁任主编)。
陈荣衮《论报章宜改用浅说》:¡°文言譬如古玩店,浅说譬如卖米店。
一国之中,可以人人不买古玩,不可以一人不买米。
¡±清末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正宗地位,为白话文的登台作了相当的舆论准备。
但没有把废文言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也没有产生像样的白话文作品。
2、¡°五四¡±白话文运动发轫于1917年,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是这个运动的急先锋。
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1918年,陈独秀《建设的文学革命论》,鲁迅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幼儿教师资格中的幼儿语言发展知识点
幼儿教师资格中的幼儿语言发展知识点幼儿语言发展是指幼儿从出生开始,逐渐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作为幼儿教师,了解和应用幼儿语言发展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1. 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幼儿语言发展按照年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咿呀学语期(0-6个月):幼儿开始发出简单的音节,如“啊啊”、“呀呀”。
(2)单词期(6个月-1.5岁):幼儿逐渐理解并能说出一些简单的单词,比如“妈妈”、“爸爸”。
(3)词语组合期(1.5-2.5岁):幼儿能够将简单的词语组合成句子,如“我要喝水”。
(4)语句期(2.5-4岁):幼儿开始能够运用简单的语句进行表达和交流。
(5)流利说话期(4-6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能够使用更复杂的句子进行表达。
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逐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逐步发展的,从最初的简单音节到逐渐掌握单词、语句和复杂表达。
(2)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速度和方式可能不同,有的幼儿较早开始说话,而有的幼儿可能稍晚一些。
(3)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幼儿通过听到和模仿他人的语言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所以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对幼儿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4)语言环境的作用: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对其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3. 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1)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和他们进行对话、朗读故事书、唱儿歌等方式,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
(2)创设语言互动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语言互动的机会,鼓励他们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对话。
(3)注重语言启蒙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意识、语音、词汇以及句子结构等方面的能力。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标签:语言学, 发展史阶段 ] .才小貓、 2009-07-29 15:47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满意答案好评率:85%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早期的希腊学者对语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词源学、语音学和语法学三个方面。
其中语法学所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对传统语言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语言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末期的荀况(公元前335—255年)曾在其《正名篇》中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者就持有与“约定俗成派”相类似的观点。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语言学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1 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2 结构主义语言学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3 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及在语言描写中摒除语义或功能因素等;但在语言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等问题上,乔姆斯基所持的观点与结构主义却大相径庭. 从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来看,乔姆斯基区别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他不赞同结构主义学派将语言研究对象仅限于分析和描写实际话语(即语言行为)的作法.因为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语总是有限的,而人们能说出的话却是无限的;只研究那些实际出现了的有限的话语是很难解释语言的本质的.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能力,即人们说话时的心理过程. 从语言学研究的目的来看,结构主义学派将语言结构的描写和分类作为语言学的最终目的.而乔姆斯基认为,描写和分类仅仅是语言研究的一部分;语言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种种假说,对人类认知结构中特有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假说,普遍语法假说等都是为试图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而提出来的. 以乔姆斯基为中心,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基地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自从1957年创立以来,经历了经典理论,标准理论,扩充标准理论,修正的扩充的标准理论和管束理论等几个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虽遭受过不同学派的批评,学派内部也屡起争端,先后产生了许多分支流派,如支配与约束理论派,普遍短语结构语法派,词汇——功能语法派等,但至今转换生成语法仍是当代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4 功能主义语言学语言本身存在着形式与功能两个不同的方面.转换生成语法侧重的是对语言的结构(即形式)作出公式化,数学化,形式逻辑化的描写.从60年代末开始,语言研究的重点逐渐由语言形式转向了语言功能,从而拓宽了语言研究的视野. 语言研究中的功能主义方法最早可见于30年代的布拉格学派关于语言内部功能的研究之中,而功能主义语言学作为一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学术思潮,是在70年代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韩礼德(M.A.K Halliday),法国的马丁内(A.Martinet)等人. 功能主义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基本功能是交际和交流思想.因此,语言研究不但要注重语言的结构意义,而且更要注重词句的社会和文化的情景意义,即语言各单位在完成交际中所体现的功能.功能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即描述语言被用来施行哪些社会功能,以及如何被用来施行这些功能的;二是研究语言的本质,即揭示语言的功能是如何决定语言的形式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的两种不同的路子.二者处于互补的关系,对促进现代语言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近二三十年来现代语言学发展了许多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如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篇章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都是由于在不同程度上受了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影响的结果.。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引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语言发展的五个阶段,包括原始语言阶段、古代语言阶段、中世纪语言阶段、近代语言阶段和现代语言阶段。
一、原始语言阶段原始语言阶段是人类语言的起源阶段,约在公元前50,000年至10,000年之间。
这个阶段的语言没有书面形式,主要通过口头传播。
人们使用简单的声音和手势进行交流,表达基本的需求和感受。
原始语言是非常原始和简单的,通常只有很少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二、古代语言阶段古代语言阶段发生在原始语言阶段之后,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500年之间。
这个阶段的语言开始有了书面形式,并且有了更为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古代语言通常用于宗教、文学和法律等领域的书面文献中。
著名的古代语言包括古埃及语、巴比伦尼亚语、古希腊语和古罗马语等。
三、中世纪语言阶段中世纪语言阶段发生在古代语言阶段之后,大约在公元500年至1500年之间。
这个阶段的语言受到了拉丁语和宗教的影响,发展出了一系列的方言和官方语言。
中世纪语言在文学、法律和政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尼伯龙根之歌》等。
四、近代语言阶段近代语言阶段发生在中世纪语言阶段之后,大约在16世纪至18世纪之间。
这个阶段的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科学、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近代语言的特点是词汇丰富、语法规范和表达准确。
在这个阶段,许多重要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家产生,如莎士比亚和牛顿等。
五、现代语言阶段现代语言阶段是语言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从18世纪至今。
这个阶段的语言发展迅速,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现代语言不仅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还包括了电子媒体和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语言形式。
现代语言的特点是多样化、灵活性强和变化快速。
结论: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包括原始语言阶段、古代语言阶段、中世纪语言阶段、近代语言阶段和现代语言阶段。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研究语言的结构、使用和演化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学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起源、主要发展阶段以及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论述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
人类最早的语言是口头语言,用于交流和表达。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并开始对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
最早的语言学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古代文明,他们对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和语法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19世纪,语言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发展,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学者们开始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来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和亲缘关系。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马克斯·穆勒和法国学者弗朗茨·鲍亨斯基等。
20世纪初,语言学进入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到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等方面。
同时,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也不断涌现,如结构主义、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使其成为一门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学科。
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言学的跨学科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语言学不仅与语言学科相关,还与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了诸如认知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新的分支。
其次,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不断更新和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学家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语料库分析等方法来研究语言,这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再次,语言学研究越来越关注语言使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承载着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古代语言学、文献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
这四个阶段的发展,标志着语言学从对语言的简单描述到对语言本质和规律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语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古代语言学古代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主要是对语言的形态、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描述和整理。
古代语言学家主要研究的是古代语言,如古希腊语、拉丁语等。
他们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整理,创造了一些语言学概念和术语,如音素、语素、语法等,这些概念和术语至今仍在语言学研究中使用。
文献语言学文献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研究语言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关系。
他们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古代语言文献,探究语言的演变和变化规律,如英语中的变音、词汇演变等。
文献语言学家还研究了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后来的比较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家主要关注的是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对语言的比较研究,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比较语言学家还研究了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了诸如语言演化论、语言家族等重要理论,这些理论对后来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语言学现代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的本质和规律,研究语言的认知和心理过程。
现代语言学家还研究了语言的应用,如语言教学、语言翻译等,为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流提供了理论支持。
现代语言学家还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等,为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总之,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简单的语言描述到深入的语言研究,从对古代语言的研究到对现代语言的深入探究,不断地为我们提供语言学知识和理论支持。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语言的不断变化,语言学也将不断更新和发展,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语言提供更加深入的理论支持。
中文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
中文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中文语言学是研究汉语(中文)的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中文语言学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逐步探讨中文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古代中文语言学古代中文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当时,许多学者致力于对古代文献的研究,特别是对经典文献《诗经》、《书经》、《礼记》等的析词释义和音韵规律的研究。
其中,孔子的弟子孟子在《孟子·告子下》中提到了汉语言的四种言辞,即谓、讳、诎、讼。
这些研究对后来中文语言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到了汉代,古代中文语言学进入了新阶段。
当时的学者开始关注讼谏文风的规范和修辞的运用。
同时,书法、韵律和音韵学也成为热门课题,韩愈、柳宗元等人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唐代,中文语言学进一步发展,以《切韵》为代表的韵书问世,更加系统地总结和记录了汉字的读音和韵律规则。
二、现代中文语言学的崛起随着历史的演进,现代中文语言学开始逐渐形成。
20世纪初,研究者开始对话语和交际行为进行探索,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对中文语言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1930年代,中国语言学学会和中国方言学会相继成立,为中文语言学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平台。
20世纪50年代后,中文语言学进入了繁荣期。
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领域迅速发展。
在语音学方面,中国学者给予了重视汉语声调和音韵规律的研究。
在词汇学方面,研究者通过对大量中文词汇的搜集和分析,揭示了词汇的构词规律和意义变化。
三、当代中文语言学的挑战与发展当前,中文语言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为中文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中文语料库的构建和语言模型的训练更加高效。
此外,中文语言学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影响。
随着中文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中文作为外语的教学和翻译需求也在增加。
语言学概论大学期末复习辅导资料
语言学概论大学期末复习辅导资料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导言部分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3、语言学发展的简要历史,大致有三个阶段:(1)语文学阶段(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阶段(成为边缘的、交叉的学科)。
4、语言学的分类:(1)描写语言学或共时语言学;(2)历史语言学或历时语言学;(3)理论语言学或普通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1)语言存在于社会中,是一种社会现象。
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语言存在于社会中,是一种社会现象。
因为语言是社会的,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语言。
掌握这个社会的语言才能真正进入这个社会。
(2)语言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语言还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使人与人之间取得联系的手段,是维系社会联系的纽带。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语言不属于哪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所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
2、人类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其他方式?与语言有何关联?语言之外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1)人们自身的面部表情、手势、躯体姿势等可以在人际交往时传递一些信息。
如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挥手表示再见,鼓掌表示欢迎,等等。
(2)还有一些借用其他物质载体的信息传递手段,如文字、旗语、信号灯、数字符号等。
在这类信息传递手段中,文字是最重要的。
但相对于语言而言,文字是第二性的,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语言学发展简史
语言学发展简史
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发展了几千年时间。
以下是语言学发展的简史:
1. 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时期,有许多语言学家,如普罗提乌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等。
这些语言学家开始探讨语言的一些基本问题。
2. 中世纪:在中世纪,欧洲的语言学家开始研究拉丁语和希腊语,这些语言被认为是知识的基础。
3. 文艺复兴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语言学家开始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和结构,他们试图理解语言是如何被创造和使用的。
4. 19世纪:在19世纪,语言学家开始通过收集和研究语言材料来发现语言的规律和结构。
他们将语言翻译为数学公式,并研究语言的历史和演变。
5. 20世纪:在20世纪,语言学家开始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这些研究成为了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称为比较语言学。
6. 当代语言学:在当代语言学中,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方言学和语音变化学等。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计算机语言处理、神经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
总之,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本质和结构的学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取得了不同的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末期的荀况(公元前335—255年)曾在其《正名篇》中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者就持有与“约定俗成派”相类似的观点。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早期的希腊学者对语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词源学、语音学和语法学三个方面。
其中语法学所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对传统语言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8—348年)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的论战中持中立态度。
他认为,有些词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但有许多词,其语音形式与意义之间究竟有些什么联系是无法判断的。
他在分析单词与意义的关系时,把词分为主词和述词两大类(大致相当于名词和动词),是西方语言学史上第一个对词进行分类的学者。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位坚定的“约定俗成论”者。
他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是有规则可循的。
他在柏拉图的词类两分法的基础上把那些既不属于主词又不属于述词的词自成一类(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连词)。
他还注意到名词有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变化等这样一些结构上的特征,并第一次给词下了定义。
后来的“变则论”者斯多葛学派(The Stoic School)又在亚里斯多德的词类三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词分为冠词、名词、动词和连词。
后来又把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他们还对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格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认为名词有主格、宾格、与格、所有格和呼格之分。
在古希腊时期,对传统语言学作出较大贡献的是亚历山大里亚学派(The Alexandrian School)的特拉克斯(约公元前一世纪)。
他在名为《读写技巧》的只有15页的小册子中,把词分为名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和连词八大类。
这本小册子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此后将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欧洲的语法学家在分析其它语言时,仍将词分为八大类,尽管所用的术语略有不同。
特拉克斯对语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法上。
最早对希腊语句法进行全面描写和分析的是公元二世纪在亚历山大里亚从事著述的狄斯考鲁。
他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关系入手,再分析描写其它词类与名词和动词的关系。
同时,对动词与名词或代词在人称和数的一致关系、对一类词代替另一类词的替换关系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
他的句法分析和描写为后来区分主语和宾语、区别主从结构等奠定了基础。
(二)古罗马语言学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希腊的统治地位逐渐由罗马帝国所代替。
到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已相当稳固。
在罗马帝国统治西方文明世界的年代里,研究语言的空气比较活跃,并已经了解到古希腊的两次有名的大论战,也了解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对语言问题的看法和他们的成果。
瓦罗(公元前116—27年)曾对“变则派”和“类推派”的观点进行过详细地叙述和说明,同时也对拉丁语法作过大量的分析。
他把语言研究划分为词源学、形态学和句法学三大部分。
在西方语言学史上是他首次把派生结构和屈折结构区分开来,并发现拉丁语的名词除了有希腊语名词的五个格之外,还有一个夺格。
昆提利安(公元35—95年)是一位对教育比较关心的学者,在语法方面也有过一些论述。
他认为语言的正确运用应合乎推理、应仿效权威和引经据典。
在词汇的发展过程中,意义比其形式重要得多,因此词汇的选用应遵循自然逻辑和类推这一基本原则,即应合乎推理。
要判断现行的用法是否正确,则应求助于那些受过教育的权威人士,看是否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
如果学者之间对某一用法意见不统一,就应在古代的经典中查找证据。
这些主张无疑对后来的传统语言学家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制定语法规则、对某一用法进行硬性规定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这些原则。
在所有的拉丁语法学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当属多纳图斯(约公元四世纪)和普里斯基安(约公元五世纪)。
普里斯基安所著的一套18卷的语法书可视为拉丁语法的代表作。
在这部巨著中,普里斯基安运用特拉克斯和阿波洛纽斯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拉丁语法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描写。
他基本上全盘借用了希腊学者的语法体系,只是由于拉丁语没有冠词而将其改为叹词,甚至连瓦罗区分开的派生结构和屈折结构也没有被他接受。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的拉丁语法学家都同普里斯基安一样,注重用希腊语法的模式来分析拉丁语法,而对语法理论少有建树。
他们对语言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建立了拉丁语法。
普里斯基安的拉丁语法虽然没有什么独特的见解,但它对传统语法的传播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后来的好几个世纪中,拉丁语法一直袭用这一模式。
在中世纪,其它语言的语法书相继问世,12世纪中叶就已经有希伯来语语法、阿拉伯语语法、古爱尔兰语语法等。
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几乎所有的欧洲语言都有了自己的语法。
但所有这些语法都是以希腊语法或拉丁语法为模式的。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讨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成就与发展,我们不能忽视古印度语言研究在历史比较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已蓬勃发展,富有成效。
巴尼尼(约公元前四世纪)的梵语语法《八章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讨论问题的深入程度、自身的系统性以及表述的简练性是其他语法书无法比拟的。
在巴尼尼之后,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更加兴旺,先后出现了十多种语法派别,尽管它们或多或少都打上了巴尼尼语法著作的烙印。
古印度的语言研究有两个方面是西方传统语言学望尘莫及的:一是对语音问题研究;二是对单词内部结构的研究。
虽然直到18世纪末西方学者才开始大量接触到古印度学者的语言研究成果,但正是因为古印度学者对梵语语音所作的准确详尽的描写才使得梵语同拉丁语、希腊语和其它日耳曼语言的比较成其为可能。
虽然语言学界公认19世纪是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时期,但早在12世纪,冰岛一位姓名不明的学者就根据词形的类似来确定冰岛语与英语的关系,进行了语言的比较研究。
14世纪初,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俗语论》问世。
虽然这是一本讨论方言问题的著作,但也涉及到了语言的起源问题:不同语言是同一源语经过时间的推移和说话人的移居而造成的。
16世纪的斯卡利格(1540-1609年)和17世纪的莱布尼茨(1646-1716年),都对语言的起源问题感兴趣,并试图将语言分成不同的语系。
到了18世纪,已经有人收集有助于比较研究的各种语言材料,如德国人帕拉斯的《世界语言比较词汇》就是一例。
18世纪末,西方学者开始接触并掌握古印度语——梵语。
通过比较研究,他们发现梵语和欧洲的几种主要语言在某些词汇层次和语法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其中,英国学者W. 琼斯爵士(1746-1794年)在1786年举行的亚洲学会上宣读的论文影响最为显著。
在这篇论文中,他根据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在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的相似性断言,这三种语言源于同一原始语言。
从而正式揭开了语言学史的新的一页。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19世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世纪。
1808年, 施勒格尔(1772-1829年)发表了题为《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的学术论文。
他强调语言内部结构方面的研究,指出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等在词汇及语法关系方面有着亲缘关系,并首次使用了“比较语法”这一术语。
19世纪初从事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学者中,最著名是丹麦的拉斯克(1787-1832年)与德国的格里木(1785-1863年)和葆朴(1791-1867年)。
拉斯克在1811年出版了一本讨论古北欧语的语法书,1830年又出版了一本讨论古英语的语法书。
在这两部书中他首次使用语音对应关系来比较不同语言中的词源形式。
后来的“格里木定律”中的各种对应关系实际上是由拉斯克首先提出并用例子加以证明的。
格里木1822年出版的《德语语法》(第二版),用较大的篇幅来讨论字母,阐述了德语与其它印欧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他所发现的这些语音对应规律被后人称为“格里木定律”。
葆朴的语言研究目的是为了找出语言的原始语法结构。
他在《比较语法》一书中宣称,他的目的在于对有关语言进行比较描写,探索支配这些语言的规律及其屈折变化的起源。
就是在探索原始语法结构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比较语法的原理。
有人在评价他发现比较语法原理时认为他的发现可以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媲美。
19世纪中叶的语言学家几乎都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语言,其中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是施莱歇尔(1821-1868 年)。
在他众多的著述中,最主要的当属《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该书于1861年出版,后来曾再版过四次,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施莱歇尔根据语言的共有特点而将其分为不同的语族,并用谱系树形图来表示语言的历史渊源和体系。
他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认为语言的生命同动植物的生命一样,都有成长期和衰老期,因此语音的变化是严格按照规律进行的,这些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发展史,研究语音的变化规律。
在《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中,他用了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来研究语音。
他的这种观点对后来的青年语法学派的影响尤为明显。
(三)青年语法学派青年语法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叶,并在当时的语言学界占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