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方艺术设计的本质比较研究

中西方艺术设计的本质比较研究

中西方艺术设计的本质比较研究艺术设计是一种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创作活动,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还可以传递文化、表达情感、传播信息等。

中西方是世界上两大文明体系,其艺术设计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方艺术设计的历史背景、审美观念、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本质上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一、历史背景中西方艺术设计的历史背景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艺术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其审美理念受到古典文化的影响。

在中世纪,由于基督教的传播,宗教题材成为西方艺术设计的主题,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

随后,工业革命的兴起催生了现代设计理念的形成,西方艺术设计逐渐走向多样化和现代化。

而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华夏文明,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设计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

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艺术设计在宗教、宫廷、民间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二、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有着本质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审美追求,追求的是新颖、独特、个性化的艺术设计作品。

西方人注重个人的审美体验,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感受。

而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强调的是整体美和和谐美,以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为审美理念,重视的是审美对象与自然、社会、人类的关系,强调艺术作品的普遍性和共通性。

三、设计理念中西方的设计理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设计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讲究“形随意性”和“功能性”。

西方设计强调的是“Less is More”,即设计越简洁,越能体现其美感和功能性。

西方设计注重创新和实验,鼓励设计师突破传统,寻求独特的设计风格。

而中国古代设计强调的是“形似之美”和“用似之美”,即设计应该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的实际需要。

中国古代设计重视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追求的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重视生活的品质和人的内心体验。

四、共通之处尽管中西方的艺术设计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也有一些共通之处。

论中国建筑现代与古代区别

论中国建筑现代与古代区别

论中国建筑现代与古代区别论中国建筑现代与古代区别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一)从原始社会的半地穴棚居式建筑到夏商周时期建筑雏形的形成旧石器时代,从原始社会的半地穴棚居式建筑到夏商周时期建筑雏形的形成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已原始人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从半穴居住所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并形成聚落。

而在长江流域则为杆栏式建筑。

而在长江流域则为杆栏式建筑。

这便是中国古建筑的创这便是中国古建筑的创阶段。

阶段。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不论在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不论在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不论在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布平布局上,已经基本具备了建筑雏形,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的基础。

局上,已经基本具备了建筑雏形,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的基础。

(二)汉唐成熟期、土木结构的特点(二)汉唐成熟期、土木结构的特点(1)汉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木架结构成熟阶段,公元前木架结构成熟阶段,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建统一六国,修筑都城、宫殿、陵墓、修驰道、筑长城、凿灵渠。

汉代则在秦的基础上,进入大规模建造时期。

汉代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在汉朝中国的木架结构经达到成熟阶段,甚至在东汉时期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

到成熟阶段,甚至在东汉时期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

(2)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两晋、南北朝时传统建筑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佛教建筑的传入,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南北政权时期佛教寺庙盛行,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结合了许多印度、大融合时期。

南北政权时期佛教寺庙盛行,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结合了许多印度、西亚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3)唐代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唐代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唐代因为自身发展原因,唐代因为自身发展原因,经济繁荣,经济繁荣,国力富强,其建筑在继承前几朝的优秀之处的同时也融入了外来的因素,从而自身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同时也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

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和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和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和表现形式作者:李艺来源:《硅谷》2008年第09期[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优秀文化传统和广泛审美情趣的伟大民族,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历炼数千年以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风格,然而我们同时在研究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设计之间,无论是在艺术观念还是在表现形式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共性和相似之处,这些共性和相似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和文化渗透性。

[关键词]彩陶纹饰龙飞凤舞解构重组意念形态中图分类号:J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420141-02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带来了现代艺术设计领域的巨大变化,各种设计风格、思潮流派层出不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艺术的意识观念的丧失,一些传统的、民族的美学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现代设计的文化理念。

我们从大量的中华原始艺术、民族民间艺术、各种工艺绘画艺术以及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分析比较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艺术观念还是在表现形式方面,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设计之间存在如此多的共性和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彩陶纹饰与抽象符号早在原始社会,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纹饰,并非动物人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样,即各种各样的曲线、直线、火纹、螺旋纹、三角形、锯齿形种种。

这些在后世看来似乎只是起“美观”、“装饰”的作用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涵义,当年它们在原始巫术礼仪中具有重要的图腾意义。

巫术礼仪的图腾形象后来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案,并且它的原始图腾涵义不但没有消失,相反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形象更多地布满器身,使这种涵义变得更加强烈。

西方现代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个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的审美观点给后世绘画乃至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设计形象的形式语言以抽象形态的出现来表达艺术家的一种意念、一种审美情趣,追求视觉语言的纯粹,醉心于点、线、面、色彩等的造型要素的纯形式构成,它是一种人的内部世界――情感、情绪、感受、心理和潜意识的倾诉。

中外设计史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中外设计史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设计,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外设计史见证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无限潜能。

本报告将对中外设计史进行总结,梳理设计史的发展脉络,探讨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二、中外设计史发展概述1. 古代设计(1)中国设计中国古代设计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玉器,到夏商周青铜器、陶瓷,再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中国古代设计在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外国设计外国古代设计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到古希腊的神庙、雕塑,再到古罗马的斗兽场、水渠,外国古代设计在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 中世纪设计(1)中国设计中世纪的中国设计以佛教艺术和道教艺术为代表。

佛教艺术在雕塑、壁画、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道教艺术则主要体现在道观建筑和道教雕塑上。

(2)外国设计中世纪的外国设计以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艺术为代表。

哥特式建筑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为代表,强调垂直向上的空间感。

文艺复兴艺术则注重对人体比例的把握和人文主义的内涵。

3. 近现代设计(1)中国设计近现代的中国设计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设计逐渐吸收了西方设计的精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2)外国设计近现代的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工业革命到现代设计运动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

三、中外设计史特点及影响1. 中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实用性中国古代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如陶瓷、漆器等。

(2)讲究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设计注重寓意和象征,如玉器、青铜器等。

(3)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设计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外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审美外国古代设计强调审美价值,如古希腊雕塑、罗马壁画等。

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赏析800字

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赏析800字

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赏析800字篇一:建筑与室内设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宫殿、庙宇和亭台楼阁,还是西方古代的城堡、教堂和宫殿,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

在当今世界,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已经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成为了人们审美享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的建筑和室内设计注重对称、平衡和和谐,追求自然、人文和艺术价值。

例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庙宇建筑,都有着严谨的对称结构和独特的装饰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卓越智慧。

而西方古代建筑和室内设计则注重线条、形状和色彩,追求新颖、创新和视觉冲击力。

例如,古希腊的神庙和罗马的竞技场,都有着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装饰风格,体现了西方古代文化的卓越智慧和艺术魅力。

在当今世界,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已经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例如,中国的故宫和兵马俑,已经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而西方的巴黎圣母院和罗马大教堂,也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也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势和风格。

在当今时代,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开始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了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追求绿色、低碳和环保的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

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开始注重科技和智能化,采用了更多的现代科技和智能化设备,追求高效、智能和舒适的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

总结起来,中外建筑与室内设计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代表了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艺术和智慧。

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外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将继续探索和创新,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和文化体验。

篇二:建筑与室内设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文化、历史、价值观和技术发展水平。

中西设计艺术思想比较

中西设计艺术思想比较

2013.10中西设计艺术思想比较楚梵引言设计是人类特有的智慧,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将自然物的改造与自身所需的功利性相结合,创造出使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各类工艺。

千万年来,我们一直在利用设计能力改善与美化着自己的生存环境。

而不同的生存环境又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念与设计理念。

中西方两种不同的哲学价值观与文化背景下所衍生的设计文化带给了中西方人民以不同的审美体验与享受。

以古希腊,古罗马美学为起源的西方美学,和以儒道释为基础的中国美学,我们都能在其中找到现今各种设计观念的盟芽。

中西方设计艺术既有自身艺术形式的独特性,也有审美观方面的相通之处。

下面我就用中西方设计艺术的发展史,来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相通与区别之处。

一.从中西美学思想看中西设计艺术设计发展来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艺术设计推动了社会发展,发展了的社会逐渐在生活中使人们形成了自己民族特有的审美观。

我们首先从民族审美观入手,看看中西方的设计理念区别。

学者陈望衡认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主要有四个要点1.崇尚中和的审美理想(儒家)2.崇尚空灵的审美境界(道家)3.崇尚传神的审美创造(气韵生动)4.崇尚“乐”与“线”的审美意味(音乐与绘画)。

其中的中和、空灵、与传神非常具有民族审美独特性。

无论是儒家追求的天人合一,道德仁义与社会和谐,还是道家追求的人合于天,逍遥无为。

它们重视的都是一种内在精神享受,强调人的内心精神状态,重精神,重伦理的文化开始忽视了对自然,对科技的理论研究。

忽视了人作为个体是应该拥有凭借智慧改善自身生活舒适度的激情的。

因此在中国衣食住行各方面设计理念都大量贯穿着伦理道德教化的痕迹。

尽管古代的帝王权贵们也不忘极尽奢侈的物质享受,但豪华居所与奢华工艺的设计理念主要功能是为了维护封建伦理等级,或是体现民众习俗与祝愿。

如宫殿建筑,突出封建家长制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中轴对称的木结构民居体现了宁静、平和、内向的氛围。

在家具与工艺品,日用品的设计上舒适性也被摆在其次,或繁或简的装饰与造型大量的体现内在精神理念。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设计作为一个广泛涵盖了艺术、科技和商业的领域,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而多样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中外设计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设计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1. 古代设计史在中国,古代设计以汉唐文化为代表,包括建筑、家具、服饰、器皿等各个方面。

古代中国的设计注重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无缝连接。

而在西方,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设计的影响深远。

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具有对称美和比例感,而古罗马的建筑则注重实用性和宏伟壮观。

2. 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文艺复兴时期是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设计从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催生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注重对人体比例的研究,追求对称美和理性的秩序。

它们对后来的设计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现代设计的基础。

3. 工业革命及现代设计工业革命的到来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随着大规模制造技术的成熟,设计师开始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包豪斯学派是现代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注重简洁、功能性和大众化。

包豪斯学派的设计理念深受现代设计师的推崇,可见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4. 当代设计趋势在当代设计中,人们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性和用户体验。

现代设计师不仅要满足产品功能需求,还要考虑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

用户体验设计(UX Design)在当代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强调将用户置于设计的中心,通过研究用户需求、行为和心理来提供更好的设计解决方案。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设计、平面设计和互联网设计等新兴领域也日益重要,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5. 中外设计师与作品中国有许多著名的设计师和作品,如中国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天安门广场、王澍设计的嵊州博物馆等。

这些设计作品将中国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展现了中国设计的独特魅力。

在西方,有许多重要的设计师和作品,如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作品、工业设计师乔纳森·伊夫的产品等。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园林文化的国家,人们的园林造景确立了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可以称之为中国古典园林。

而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园林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中国古代历经几千年的园林艺术,它不仅仅是对自然山水的利用,而且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山水融入其中,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如下:1. 绿色生态环境: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和生机盎然的绿色环境,园林里面种满了各种植物,山水环绕四周,更具艺术魅力。

2. 文化性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包括了文化、哲学、艺术等多种形式的表达,从琴棋书画到文学、诗词歌赋等多元元素的交织,丰富了园林的内涵。

3. 工艺美术的表现: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工艺美术的表现手法,这主要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工艺品、雕刻、拱门、廊亭的制作上,更加增加了园林艺术的观赏性。

二、现代园林的特点现代园林是根据当代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欣赏、生态环保、经济技术要求等要素而设计的园林。

现代园林的主要特点如下:1. 实用性的考虑:现代园林注重的是园林的实用性和人文特色的融合,其建筑、花卉、水池、雕塑等都是为了更加人性化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2. 简洁大方的风格:现代园林的园林风格主张以环保、简约为主,加上实用性的考虑,园林的外在形式更加简单大方,简单而不失美感。

3. 养眼的景物:现代园林强调的是养眼的景物和室外生活方式的提供。

使得人们在园林里可以舒适地休息、散步,给予更加完善和舒适的户外体验。

三、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历史渊源和风格上都有显著区别。

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比较如下:1.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建设过程中,一个是传承经典,一个是创新发展。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

中外建筑史ppt课件

数字技术与智能建筑的运用
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将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提高设计效率 和精度。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将更加普遍,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和节能减排。
中外建筑史对现代建筑的启示与影响
传统与现代的Leabharlann 合中外建筑史中的优秀传统将与现代技术 相结合,形成更具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
创新性设计
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创造出与传统 建筑风格不同的新型建筑。
中西建筑风格在现代的运用与发展
总结词 中西建筑风格在现代社会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也面临 着一些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中 西建筑风格也需要考虑环保、节 能和绿色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要求 。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中西建筑风格在现代城市规划和 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需要考虑与 周围环境的协调、功能需求和文 化背景等因素。
以帕特农神庙为代表,强调柱式 和比例,追求完美的形式和功能 。
古罗马建筑风格
以罗马斗兽场为代表,注重空间 感和厚重感,大量使用拱形结构 和混凝土。
中世纪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风格
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为代表,强调垂 直性和光影效果,采用尖拱和飞扶壁 。
罗马风建筑风格
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为代表,采用圆 拱和厚墙,强调稳固和防御。
传统建筑的改造与保护 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改造,需 要平衡保护传统文化和满足现代 需求之间的关系。
05
中外建筑史的未来展望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在未来将更加普及,通过采用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和设计,降低能耗和 环境影响。
可持续发展

浅谈中西设计思维之间的差异

浅谈中西设计思维之间的差异

是 在 强 调人 适应 自然 的前 提 下 . 一 步 提 者 终 年 驾 车驰 骋 也 不 会 磨破 衣 裳 。 进 这则 两 得 到 的 , 东 方 人 心 目 中的 世 界 是不 可 视 而 出 的 改造 自然 的原 则 。“ 有 时 、 有气 、 千 多 年 前 的 设 计 标 准 已体 现 出现 代 社 会 的 存 在 于 精 神 心 灵 中。东 方人 的 自我 心 天 地 材 有 美 、工有 巧 ”的造 物 原 则 也 是 整 体 思 “ 体 工 程 学 ” 设 计 主 张 , 映 出我 国古 中有 大 宇 宙 的存 在 . 的 生 命 要融 于 整个 人 的 反 人
维在传统造物 中的具体体现 。 四项原则 代社会充满人文关怀的 人性化”设计风 自然宇宙之 中。 这 由于西方的哲学一开始就 中每一项都是制约整体效能 的关键 , 它们 格 。
相 互 之 间 的 关 系 同 构 于 造 物 的 整 体 观 念
— —
与 中国神秘 的巫术礼仪及宇宙观不同 所
因素使然 . 以宗教为核心 、以神 思维独特 念 。《 , 考工记》强调一切工艺制作都要 以


7 0—— 理念探索
马王 堆 出土 的 双 层 奁
中 国明 代 家具
符合 自然生态的规律 和特 点为先决 条件 ,
中, 强调辅 的设计应顺木理弯 曲适度而 无
利用先进 的技术手段 , 注重对外部世界 因自身个体化 的需求不断扩大而产 生的创
造 力。中西设计 思维 的差异 归根到底是世 界观 、 价值 观和审美观的差异 , 是传统 文化的差异 。我们应该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设计思维 的创新 ,同时兼容并蓄 , 发展符合现代与未来潮流 的设计新理念 。

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

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

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而西方建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摘要: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质结构,讲究对称美,建筑理念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西方的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同样也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对比,可以发觉出中西方物质文化、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西方古代建筑中西方建筑的差异每一种建筑都是一个地区、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心理和思想的象征,建筑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无论是建造的选取,还是建筑的装饰和造型,都是经过很多的思考而得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域的差异必然导致了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两种所体现出的精神都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

1.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1.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1.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

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体美。

1.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

中外室内设计简史调研报告

中外室内设计简史调研报告

中外室内设计简史调研报告中外室内设计简史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室内设计作为一门与建筑紧密相关的学科,对于人类的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和布置,营造出美观、舒适和实用的室内空间。

本文将对中外室内设计简史进行调研,了解其发展历程和特点,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的设计风格进行介绍。

二、中外室内设计简史1. 中国室内设计简史中国室内设计源远流长,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了精心设计的宫殿、庙宇和园林。

随着历史的发展,室内设计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传统的室内设计注重以自然元素为主,注重平衡和和谐。

比如,在古代富豪的府邸中,常常能看到精美绝伦的屏风、瓷器和红木家具等装饰。

随着现代化的到来,中国室内设计吸收了西方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新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流派,将传统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注重传统的材料和手工艺的运用。

2. 西方室内设计简史西方室内设计受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的建筑和艺术注重对称、比例和几何形状,这些理念也被应用于室内设计中。

中世纪欧洲的室内设计以宗教建筑为主,追求宗教情感的表达和装饰的豪华。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将美学理念融入室内设计中,追求人文主义的思想和自然元素的运用。

18世纪的法国室内设计注重对称和装饰的繁复,宫廷艺术风格的流行使得室内设计更加注重细节和精致。

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为室内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设计师开始注重实用性和技术性的提升。

20世纪的西方室内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设计风格,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装饰艺术等。

设计师们不断探索和创新,运用新的材料和技术,为人们打造出更加舒适和个性化的室内空间。

三、重要设计风格介绍1. 中国传统风格中国传统风格的特点是注重平衡、和谐和自然。

传统的色彩和纹样常常出现在室内设计中,如富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和家具。

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不仅注重美观,还强调功能的实用性。

2. 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兴起于20世纪初,注重简洁、实用和线条的流畅。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原始时期:陶器、玉器的设计,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模仿。

(2)夏商周时期:青铜器设计达到高峰,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体现了精湛的铸造技艺。

(3)春秋战国时期:漆器、丝织品设计日益成熟,图案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秦汉时期:瓷器设计迅速发展,如秦砖汉瓦、画像石等,展现了大一统国家的风貌。

2. 中古设计(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对设计产生影响,石窟、壁画等设计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2)隋唐时期:瓷器设计进入黄金时期,如唐三彩、越窑青瓷等,造型优美,色泽鲜艳。

(3)宋元时期:家具、建筑、园林设计取得显著成就,如宋代家具简约实用,元代园林注重自然和谐。

3. 近现代设计(1)明清时期:瓷器、家具、建筑等领域的设计达到极致,如明式家具、故宫建筑群等。

(2)近现代:西方设计理念传入,我国设计开始融合中西文化,如海派家具、月份牌广告等。

二、外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古埃及:金字塔、神庙、法老陵墓等建筑设计,展现了对永恒的追求。

(2)古希腊:帕台农神庙、雕塑等设计,强调人体美和比例关系。

(3)古罗马:输水道、竞技场、公共浴室等建筑设计,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

2. 中世纪设计(1)拜占庭时期: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建筑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风格。

(2)哥特时期: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线条和光影效果。

3. 文艺复兴时期(1)意大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参与设计,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2)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建筑设计,体现宫廷奢华风格。

4. 近现代设计(1)工业革命:建筑设计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如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

(2)现代主义:包豪斯学派兴起,强调功能主义和简约风格。

(3)后现代主义:设计回归历史、地域特色,如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设计。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三、中国设计史(续)4. 当代设计(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设计开始与国际接轨,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迅速发展。

论古代设计方案与现代设计方案的区别

论古代设计方案与现代设计方案的区别

论古代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区别----纳西东巴文化与现代设计研究初探0 引言纳西族分布在的云南省、四川省及西藏自治区三省区毗邻的澜沧江、金沙江及支流无量河与雅江流域,面积达12个县,约8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约30万,其中大部分聚集于云南丽江地区,约占全国纳西总人口的66.5%,占全市总人口的60%。

丽江市除纳西族外还集居约11个其他少数民族,故纳西族已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

在汉文古籍中,纳西族的别称有“麽些”(“些”读如so)、“摩挲”、“麽沙”、“麽娑”等,近现代汉民族民间亦曾流行以“麽些”(摩梭)称纳西人。

纳西族这个如今不足30万的民族,却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兼收并蓄不同民族文化,形成了为世人所惊叹的东巴文化。

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源于东巴教,属原始宗教文化。

东巴教起始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后来发展为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

原始社会中民族分不清自然力和人力的差别,于是把自然力加以人格化,变成精灵,创造出一系列的天神、星神、风神、山神、水神、火神等,亦衍生了许多集体祭祀活动,如祭天、星、风、山、水、火等。

随着民族的抽象思考力的增强,扩大了祭祀种类,如祭畜神、药神、五谷神等,更把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结合,把自然现象视为有生命意义,进而发展为多神崇拜。

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得知,东巴教中有2400多个神,堪称世界多神崇拜的典范。

伴随着东巴教的发展,在其仪式及口诵经文中创造性的发明了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这是当今世界仅存而仍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字,它与纳西音乐、舞蹈、绘画、手工艺品等一同构成了当今的东巴文化。

1 东巴文化整体中的CIS理念CIS自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70年代盛行于欧美各地,80年代风靡日本,90年代在中国为人接受、认识及应用;但从纳西族的总体文化上去研究及探讨,相信纳西族在几千年前已体现了CIS的系统。

在这里或许我们可把Corporate的“C”引申为广义的Culture,成为Culture Identity System。

中西方建筑艺术文化差别-建筑艺术论文-建筑论文

中西方建筑艺术文化差别-建筑艺术论文-建筑论文

中西方建筑艺术文化差别-建筑艺术论文-建筑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中西方设计艺术文化特点及差异我国的传统崇尚一元论,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西方则是二元论,即主客分离。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以儒道两家思想为基础,将整个世界乃至宇宙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讲究的是整体性、和谐性、关系性和实用性。

而主客分离则强调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突出个体差异,突出开放性。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注定会影响室内外空间的建筑布置。

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加上古时交通的不便,造成了中西建筑互不影响、相对、风格迥异。

中式建筑体现的是封建的儒道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特色,突出建筑形态的互补性和对立统一,表现的是封建社会特有的等级观念、从属观念和临时观念。

西式建筑则受宗教神权的影响,追求主客分离的特色,表现的是地位观念、归属观念和永久观念。

这种差异的实质是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和社会形态上的差异。

1.中国传统设计艺术文化特点中国传统设计源于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整体设计观。

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突出天地人三者的大和谐设计观。

物尽其才、人尽其力、天时地利。

在建筑中强调人、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

其二,散点透视设计观。

由于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写实主义的不同,采用散点透视原理,在绘画艺术中营造出无边无尽的超脱意境,让欣赏者仿佛身临其境,在精神需求上产生共鸣。

在建筑艺术的表达上则形神兼顾,其空间是多方的视点相结合的布局以达到诗情画意移步易景的境界。

其三,以形传神的设计观。

南齐谢赫提出追求“气韵生动”的最高境界,以神似替代形似,不是表面再现物体的外在形态与色彩,而是强调事物内在的生命韵律以及与环境人文的相辅相成。

2.西方艺术设计文化特点在西方设计艺术中,现实性和务实性是两个最突出的特色,用一切能够表现写实的手法对人和自然进行复制,突出人的价值取向,形成了这样几种设计思路。

首先,科技至上的设计观。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异同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异同

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异同在世界各地,古建筑被视为一种文化遗产,现代建筑则代表了当代的科技与文明水平。

当这两种建筑风格相互比较时,不难发现它们的差异之处与相似之处。

一、建筑结构不同古建筑的建筑结构通常采用砖、木、石等天然材料,在建造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它们的建造过程通常极具艺术性,经常需要熟练的工匠手工操作,并使用传统的工具和技术。

而现代建筑则依赖于高科技材料和机器,如钢铁、玻璃、塑料和混凝土等。

它们的建造可以使用机器设备和最先进的技术,大大缩小建造时间,提高建造效率。

二、建筑风格不同古建筑通常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每个时期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佛教建筑中,常使用木料进行建筑和雕刻,以表达出其神秘的氛围。

另一方面,在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中常使用尖顶和窗户,并强调了对宗教的荣耀和一种虔诚的态度。

现代建筑则追求新的设计理念、材料和风格。

现在的设计师喜欢在设计中使用独特的形状和材料,以表达其对未来世界的想象。

现代建筑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与变化,将前沿科技与创造性结合在一起。

三、功能用途不同古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通常考虑的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建筑的用途通常是与宗教、政治或传统文化有关的场所。

例如印度泰姬陵被设计为巴布尔皇帝莫加尔王朝皇后马哈拉尼的陵墓。

中国的孔庙则是孔子演绎儒学的地方。

现代建筑则更注重功能,建筑的用途更广泛,包括住宅、办公场所、医院、学校和娱乐场所,如迪拜的世界大厦就包括酒店、公寓、写字楼和商场等多种功能。

四、文化价值不同古建筑通常代表着现有文化的价值,越古老的建筑通常历经多种变革,使之成为当下文化的一部分。

如著名的古埃及金字塔,不仅是重要的旅游景点,也代表了古埃及文明的历史和文化。

现代建筑带有更强烈的商业性,设计和建造的主要目的是创造经济效益。

今天的建筑商往往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考虑会平面设计、用户体验以及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当地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这是古建筑和现代建筑在各方面差异之处,不同的建筑设计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浅谈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

浅谈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

浅谈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柳冠中李永春摘要:文章从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谈起,论述设计比较的关键在于:建立内外因素分析的事理学逻辑体系,抓住人为事物演化形式背后的系统关联,揭示更多设计创新潜在的可能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设计西方现代设计比较1 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的问题缘起在西方中心主义思潮影响下,不断产生诸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有没有宗教?有没有设计?……这样一系列的问题。

在问题的背后,反映出的不仅是中西方关于某些概念定义上的差异,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差异,西方科学强调实证主义;宗教强调“一神论”,组织化;设计看重技术更新,但这样并不能否认中国古代文化的合理性与创造性。

归结为存在形式的不同,似乎有一些道理;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基本上回答了人类认知的相对性问题,包括科学发现指的也是相对的真理,何况文化更有“测不准”的问题,想要“测量”“文化”,必然受到测量者、测量环境、测量角度、测量方法等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具有复杂性和非确定性,不存在一种正统、普适的设计文化,更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脱离系统分析的设计比较和评价,是毫无意义的,如同中国西汉的碟形轮和独轮车设计,仅就材料、工艺等内部因素而言,是无法与西方的登月四驱车轮相提并论的,但它们在体现人类的创造性方面谁更领先?又是谁影响了谁?问题似乎并不简单;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无知与漠视,必将导致中国古代设计的虚无主义和莫名的悲观主义。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从整体上看,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浸透着浓厚的生命象征意味与伦理价值观念,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因材施艺,因势利导,适可而止的设计原则。

而西方现代设计更突出科学精神,更强调创造性与个性特征,更注重逻辑分析,更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注重对于外部世界因自身个体化的需求不断扩大而产生的创造力和成就感。

存在于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式中的共性与差异,都需要用比较来验证,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的比较不是笼统意义上的简单的定性比较,比较的目的也并非只为得出几条概念性的结论,他最大的意义在于:比较中建构起的新的设计思维,全部的过程,赋予人类创造力以全新的解释,并尽可能多地揭示设计演化系统潜在的可能性;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的比较不是单纯设计物之间的比较,而是与设计相关的文化系统各要素间关系的比较,是动态的,多角度的,综合性的以设计为主线的文化比较。

中西现代艺术设计的融汇与差异

中西现代艺术设计的融汇与差异

浅谈中西现代艺术设计的融汇与差异摘要:中国现代的设计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这也使得我国的建筑物从外表上异于国外建筑;西方的现代设计理念主要是受到了包豪斯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的影响,他十四年的存在对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现代设计理念的格局。

同时,中西方的现实艺术设计也存在着共同与一些差异。

关键词:中国儒家思想;包豪斯设计;中西设计的异同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60-01一、中国现代的设计理念中国现代的设计理念精神来源于儒学,因为儒学讲究经世治国,讲究入世,所以它的理性影响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灵魂,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结构上,以展现它的严肃、方正和井井有条。

对世界现代设计体系和现代设计风格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一)儒学在儒家思想里有“天人合一”之说,这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它认为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认为宇宙的终极本体与人的道德原则是统一的。

达到人人合一的境界的人方是理想人格。

《文言·乾卦》称:“夫大人者。

与人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

”懂仲舒《春秋繁露》载:“以类合一,天人一也”。

儒家的理想人格既是天人关系的中枢。

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建筑,中国的传统建筑许多都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构建而成的,不论是从审美还是用途上看,都与儒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二)制造等级的“礼”:庄严之美“礼”是中国文化人伦秩序与人伦原理最集中的体现,可以说,儒家的伦理规范就是“礼”的秩序。

“礼”的突出特征就是它有上下等级的顺序和规定。

比如荀子说过的:“礼者。

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荀子·富国》)《礼记·曲礼》说得也很清楚:“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它是一种统治的人伦秩序,并且它整体完成的秩序规定的最高价值取向正是这种规定的“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作者:————————————————————————————————日期:2浅谈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柳冠中李永春摘要:文章从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谈起,论述设计比较的关键在于:建立内外因素分析的事理学逻辑体系,抓住人为事物演化形式背后的系统关联,揭示更多设计创新潜在的可能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设计西方现代设计比较1 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的问题缘起在西方中心主义思潮影响下,不断产生诸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有没有宗教?有没有设计?……这样一系列的问题。

在问题的背后,反映出的不仅是中西方关于某些概念定义上的差异,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差异,西方科学强调实证主义;宗教强调“一神论”,组织化;设计看重技术更新,但这样并不能否认中国古代文化的合理性与创造性。

归结为存在形式的不同,似乎有一些道理;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基本上回答了人类认知的相对性问题,包括科学发现指的也是相对的真理,何况文化更有“测不准”的问题,想要“测量”“文化”,必然受到测量者、测量环境、测量角度、测量方法等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具有复杂性和非确定性,不存在一种正统、普适的设计文化,更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脱离系统分析的设计比较和评价,是毫无意义的,如同中国西汉的碟形轮和独轮车设计,仅就材料、工艺等内部因素而言,是无法与西方的登月四驱车轮相提并论的,但它们在体现人类的创造性方面谁更领先?又是谁影响了谁?问题似乎并不简单;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无知与漠视,必将导致中国古代设计的虚无主义和莫名的悲观主义。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从整体上看,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浸透着浓厚的生命象征意味与伦理价值观念,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因材施艺,因势利导,适可而止的设计原则。

而西方现代设计更突出科学精神,更强调创造性与个性特征,更注重逻辑分析,更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注重对于外部世界因自身个体化的需求不断扩大而产生的创造力和成就感。

存在于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式中的共性与差异,都需要用比较来验证,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的比较不是笼统意义上的简单的定性比较,比较的目的也并非只为得出几条概念性的结论,他最大的意义在于:比较中建构起的新的设计思维,全部的过程,赋予人类创造力以全新的解释,并尽可能多地揭示设计演化系统潜在的可能性;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的比较不是单纯设计物之间的比较,而是与设计相关的文化系统各要素间关系的比较,是动态的,多角度的,综合性的以设计为主线的文化比较。

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设计研究的是满足人类特定时空条件下各种“需求”的方法,运用发现的“原理”,根据限定的“条件”,进行创造发明,培根在《新工具》中指出:“从许多书籍和许多制造品看来,心和手所产生出的东西是很多了,但所有这些花样乃是出于已知事物的精华和引申,而无关于原理的数目。

”认识设计事物就必须抓住其存在的最本质原因,例如:中国古代辁车轮子的发明与西方现代的磁悬浮列车设计,都是为了克服物体运行过程中的摩擦力,解决出行效率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决不可只站在今人的立场,因技术含量的限制,而主观臆断孰优孰劣;在创造性的层面,评价的标准是综合的,要区分内部和外部因素,考察在设计质变的关键点上,对于限制条件的突破程度;而在历史性的层面,应更深入地分析设计变迁体系中点、线、域的关系,客观地论证其当时乃至未来对于相邻或相关设计创新点的影响。

同样,在“住”与“筑”的一对关系上,中国古代“构木为巢”、“掘地为穴”同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可比性呢?这即是:设计之本——关于特定时空条件下,设计存在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在变化了的居住方式中,又包含了不变的需求之本,在变化了的建筑形式中,又包含了不变的造型之本,在变化了的建筑技术中,又包含了不变的方法之本。

一言以蔽之,在变化了的限制条件中,体现出不变的创新的本质。

2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的内外因素分析设计不是无源之水,其本质是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用以满足源自生活中产生的人类各种需求的计划、行动和结果,任何人为事物,例如建筑、道路、桥、轮子、计时器等等,它们的起源和演进最终都是因主观的或客观的限制与调整、突破,进而归结到一种适当的形式而存在。

导致变化的力来自许多方面,为了加强研究的系统化,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反映了设计物演化的结构、功能合理性的逻辑关系,外部因素着眼于文化、社会、时空环境和演化条件的分析。

二者共同结成需求与满足、限制与突破的矛盾共同体,体现出根本的设计规律。

在不同设计物演化体系的网络中,分布着无数层次不同的内外因素的关键点,通过比较,在脉络的梳理与根本差异的揭示这两个方面都会加深对于设计本质的理解。

经受历史检验的成功设计作为综合因素下的适当形式,是“物顺事理”的必然,也是“人为事因”的结果。

以往的设计分析,多只停留在对于设计物的内部因素分析,即局限在材料、工艺、技术、性能、形式之上,而忽略了设计物外部因素的考察。

以桥为例,如果单单罗列梁桥、拱桥、索桥等在性能、形式或材料、技术上的差异,则无法真正揭示其设计的文化意义,只有结合考察与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的造桥的目的、环境、历史条件、社会伦理需求等等,我们才能理解当时当地桥的设计的根本属性——需求满意程度和限制突破程度。

同样,中国古桥的简便灵活,技术上追求适可而止,因地制宜的品格,与西方现代桥梁设计的大跨度、高技术同样体现了内外因素合理化系统下产生的设计典型特征,不能只停留在个别因素的孤立比较上,而要就整个系统集成的创造性进行客观的分析。

只有这样的视野,我们才能跨越古今中外设计物的表面形式障碍,发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都产生过同样伟大的设计文化。

3 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比较的体系建构设计文化是在变迁中适应和发展的,由于时空的转换,在缺失背景和联系的孤立分析中,常常导致错误的结论。

设计比较的目的正是通过对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多元实质、附表:功能•原理•构造材料•工艺•技术 形态•大小•数量需求满足程度 设计目标性质设计目标系统矛盾的综合体 内部因素 设造物 适合 实事行为时间 行为环境行为条件行为对象 行为目的理外部因素复杂秩序、多维联系的有机互动研究,建构设计文化的有机适应性系统的研究框架,“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打破僵化的思维定式,在分析设计形式复杂表象的基础上,认识建立设计分类的新概念;应用系统综合的方法论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抽象、揭示出更多人为事物演化形式背后非线性、非加和性、动态的隐结构。

事实上,设计是方法论,设计的目的是要提供问题求解的方法,轮子的发明,克服了摩擦力,提高了运行效率;桥的物发明,使险阻变通途;墙的发明,使居住的内外空间隔离,防风防寒;门的发明,又使居住的内外空间灵活畅通;而当我们有了轮子,又设计了路,还有桥、屋、伞、等各种器具等,人类在衣食住行用诸多领域不断突破需求增长与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的矛盾。

在有形的设计背后,交织着一个特定文化共享群体中交流和互动的有秩序的社会关系,以及包括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知识、艺术等一切文化要素在内的复合整体。

“物”的背后,是一连串“事”的过程,例如祠堂之后是一系列宗族祭祀之事;轿子之后是一系列婚俗嫁娶之事;设计之“事”的研究,强调外部因素的合理化,以及内外因素的协调。

“事”是“物”的存在方式,“事”也是“人”与“物”发生关系的行为状态,“人”不是直接与“物”发生关系,而是通过“事”与其使用“物”产生联系,因此中外比较的关键在揭示深藏于诸多设计“事”“物”之后的“理”——设计存在与演化的系统联系。

在中外建筑比较研究中,必须筛选有着更多文化价值和可比性的建筑典型,必须区分比较双方是同质异构还是异质同构的比较类型,研究建筑的设计系统目标,演化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在中外历史(哲学史、建筑史、科技史、艺术史等)中相关层次要素的演化关键点和线的分布,包括建筑与交通,建筑与社会,建筑与生态,建筑与人口的关系等等,从中总结出中外设计思维方式的本质差异与相互取长补短的可能性。

4 两个有启示作用的例子例1:谈到有机建筑,我们会想到现代建筑设计大师弗兰克•赖特,他主动从中国道家思想和日本建筑中汲取营养,在设计倾向上将建筑与自然有机融合,他反复强调的有机设计的实质就是: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

很多人在研究时过分夸大了其与东方设计的相似性,并不由自主地生发出一种低级的爱国主义情绪,忽略了一个中外设计比较和相互借鉴的良机。

首先,中国传统的有机建筑思想,是一种起源于复杂的天地崇拜,万物有灵,祖先崇拜的交织渗透的复合观念,天人合一,是人们心灵内化了的一种和谐甚至是同一,抒发了中国人渴望与充满神秘的自然保持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将人为与天命融合,实际上是“顺应天命以为人事”的主观理想,中国建筑大量应用土木等自然材料,是为换取建筑有生命的精神映射,土者,万物之母,木者,土之华也,建筑从动土的那一天起,就和人一样有了生命。

而赖特的有机建筑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设计突破限制的人类智慧的反映,他是站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价值立场上,提出更好的为满足人类的需求服务的理念,它提出建筑的自然化方向,是在他积极的反都市化倾向的背景下提出的,是经过认真的19世纪下半叶工业化进程和建筑哲学反思后提出的,是思想的进步,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

他积极地采用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他的功能主义倾向,他风格中的抽象细节,都是典型的现代主义语汇,这样分析下去,我们会挖掘出越来越多的差异性,譬如,小到大屋顶、采光方式、开窗方式的问题,大到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政治制度的关系问题等等……,需要大量的调查和系统的分析。

然而比较的意义就在于:要揭示模糊人们视线的一类表象,从而认识其本质和系统关联属性。

例2:谈到中国传统建筑的曲线美,很多人津津乐道,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产生和发展的新艺术运动和1930年美国流线型运动中,曲线型的设计风格也一度成为主流,但是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异同呢?西班牙建筑设计大师安东尼•高迪的有机曲线建筑与中国的徽派民居的曲线又有何异曲同工呢?当然,要比较的内容非常多,但是这里可以铺垫一个框架,引发一些思路。

首先,中国建筑思想的主旨是天人合一,崇德重礼,建筑有实用功能外还有精神教化功能,中国建筑不以人工来与自然抗衡,而采取一种内敛的方式,主动与自然达成和谐,表现在建筑风格上是一种含蓄、舒缓的品质,中国徽派建筑以群落布局,表现了对于宗族观念与血缘亲情的执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