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公共政策工具国内外研究进展-精品
公共政策评估方法的国内外对比研究
![公共政策评估方法的国内外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a95f4f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2.png)
公共政策评估方法的国内外对比研究公共政策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够针对特定的公共政策,全面评估政策效果,为政策调整和改善提供决策支持和借鉴。
在国内外,公共政策评估方法的应用也有所差异。
本文将分别从国内和国外的角度对公共政策评估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一、国内公共政策评估方法1.指标评估法指标评估法是一种常用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
该方法将政策效果通过相应的指标体现出来,从多个维度评估一个政策是否有效。
例如,在对扶贫政策进行评估时,可以将指标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人口指标。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指标是否达到预期,来评估政策的效果。
2.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是一种比较严谨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
该方法通常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数据为基础,广泛利用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方法,对政策变化前后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
例如,对教育政策进行评估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估政策的效果。
3.对照试验法对照试验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
对于一项新的公共政策,可以进行对照试验,将相关数据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以此来评估政策的效果。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减少干扰因素,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二、国外公共政策评估方法1.逻辑框架法逻辑框架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国际开发项目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
逻辑框架法将政策的目标、活动、输出、结果和影响分布在不同的层次,以便评价和监督政策实施的各个方面的效果。
2.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一种常用的公共政策评估方法。
该方法通常基于质性研究数据,通过对政策实施背景、政策目标和实施成果的深入分析,来评估政策效果。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深入了解政策实施的情况,提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3.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多指标公共政策评估方法。
该方法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基础,在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评估公共政策的效果。
例如,在评估社会福利政策时,可以比较政策的成本和政策带来的社会效益,以此评估政策的效果。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及PPT课件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cdff9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a.png)
强调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
详细描述
训练与教育型政策工具强调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的作用, 通过课程、讲座等方式向公众传授相关技能和知识。
总结词
适用于需要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领域
详细描述
训练与教育型政策工具适用于需要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 领域,如职业培训、高等教育等。
项目与组织发展型政策工具
总结词
通过项目支持和组织发展来促进目标实现
确保语言准确,避免产生歧义。
练习和优化演讲技巧
熟悉内容
在制作PPT之前,应先熟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避 免在演示过程中出现卡顿或遗忘。
练习演讲
在演示之前多次练习,提高熟练度,优化演讲技巧。
与观众互动
在演示过程中注意与观众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项目与组织发展型政策工具是指政府通过提供项目支持 和组织发展的机会,促进特定目标的实现。
总结词
强调项目实施和组织建设
详细描述
项目与组织发展型政策工具强调项目实施和组织建设的 作用,通过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方式促进项目的实施 和组织的发展。
总结词
适用于需要推动项目实施和组织发展的领域
详细描述
项目与组织发展型政策工具适用于需要推动项目实施和 组织发展的领域,如扶贫开发、科技创新等。
04
公共政策工具的挑战与前景
当前挑战
1 2
政策工具的局限性
当前公共政策工具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 难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利 益诉求等。
实施难度大
由于政策工具的实施需要多方协作和资源投入, 因此其实施难度较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
缺乏科学评估
第四章-政策工具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四章-政策工具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dc6b1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9.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四章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径,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
在执行政策时,选用何种政策工具以及用哪一种标准来评价该政策工具的效果等问题对政府能否达成即定政策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策工具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然而,目前国内的政策工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本章将对政策工具的几个基本问题加以探讨。
第一节政策工具概述当我们研究政策工具时,首先会碰到这样一系列问题,比如什么是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研究从何时开始以及政策工具该怎样分类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从现有的文献中可以查出相当多的资料,然而却找不到一个统一的答案。
下面,我们先从政策工具研究的状况谈起。
一、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对政策工具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可以说政策研究一开始就伴随有着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政策工具的重视源于政府对自身行动及其影响的关注。
对工具的兴趣的增加使得政策制定者们开始根据目标和手段之间的联系来进行思考,这种转变被看成是战后政府治理的最为重要的进步之一。
政策工具研究最早起源于社会科学领域,当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点,即个人或公共组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来有目的地影响和作用于社会进步。
此后,大量的假设和提问都是以这一点作为基础的。
工具研究并不必然的只与一个单一的学科相联系,相反,它存在于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
在经济学领域,工具途径已经流行了相当长时间,为了达到既定的经济利益,工资、价格以及社会福利政策在传统上一直就被当成工具来使用。
在政治学领域,达尔和林德布洛姆在《政治、经济和福利》(1953年)已论及政策工具的基本原理,在此之后,政治学中的政策工具研究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注重对工具的政治属性的研究,它以政治文化及意识形态的研究为基础;另一个发展方向是沿袭结构—功能传统,力求通过对工具的研究来确定公共政策功能。
法学领域同样包含着工具研究途径,20世纪初,庞德(Pond)就提出过法律是一种社会控制工具的观点;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发展也同样为工具途径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公共政策理论前沿和研究进展
![公共政策理论前沿和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b4d88a3c8d376eeaeaa31d3.png)
(一) 公共政策伦理理论(Ethical Theory of Public Policy )
1、西方公共政策伦理研究简述
早期西方政策研究者坚持“实证主义”的观点,即事实与价值分开的观点, 主张政策分析的“价值中立性”,认为价值分析势必影响政策分析的科学性, 政策分析应处理“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应该”的问题。
❖ 在宏观层面,政策研究者将事实与价值相结合, 越来越重视伦理和价值的作用,提出了公共政 策伦理理论和公共政策价值理论。
❖ 在微观层面,加强了对公共政策过程的研究,将政策 过程看成是政策行动主体、实体机构、政策价值和政 策工具构成的子系统的能动过程,提出了——政策执 行风格理论、政策网络理论、政策社群理论、政策倡 导联盟理论、政策漏斗理论、政策窗口理论、政策学 习理论等。
到20世纪70-80年代,公共政策研究进入了一个以价值研究为中心的反思时期, 公共政策价值分析成为新的研究趋势,更加注重公共政策与伦理价值的相关 性。
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有:罗尔斯的《正义论》、詹姆斯·布坎南的《伦理与公 共政策》、高斯·罗伯的《公共管理部门、系统与伦理》等。
2、我国公共政策伦理研究主题 公共政策伦理分析的意义 公共政策中的伦理问题 产生伦理问题的原因 公共政策应有的伦理内容 解决伦理问题的对策
❖ 案例9-2 ❖ 案例9-3
第二节 微观层面的公共政策理论 前沿
❖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即西方公 共 政策科学的拓展时期,以保罗·萨巴蒂尔为 代表的一批学者发展和深化了政策过程的研究。 之后,政策研究者们开始重视对政策过程的研 究并提出了丰富的理论。如:政策网络理论、 政策支持联盟理论、政策社群理论、政策漏斗 理论、政策窗口理论、政策学习理论。
❖ 2、我国公共政策价值研究综述 ❖ 建国欠30年,公共政策价值取向是主张公平,平均主义 ;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执行研究的新视角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执行研究的新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691268f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4.png)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执行研究的新视角
吕志奎
【期刊名称】《太平洋学报》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政策工具的选择是当前西方学者研究政策执行的一种新视角.本文正是基于工具选择的视角来研究政策执行.文章通过提出问题,引出"政策执行中的工具选择"这一研究主题,并说明其研究价值、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进而综述当代西方学者研究政策工具选择的基本途径,并结合新公共管理范式和新治理范式来看待政府治理中的政策工具选择.
【总页数】10页(P7-16)
【作者】吕志奎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
【相关文献】
1.资源流动论能否成为政策执行研究的新视角?——以创新券政策执行为例 [J], 赵绘存
2.政策工具视角下\"双一流\"政策工具选择研究——基于政策工具和建设要素双维度的分析 [J], ZHOU Fujun;HU Chun-yan
3.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政策工具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京某高校公共管理学院为例 [J], 郑璇
4.论我国转型时期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基于公共政策工具的结构分析 [J], 王为民
5.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执行困境与政策宣传——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分析[J], 陈会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环境行为政策工具研究
![国外环境行为政策工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fc37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f.png)
国外环境行为政策工具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出台环境保护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环境行为政策工具被广泛应用,通过激励和引导人们形成环保意识,改变环境行为,从而达到减缓环境破坏的目的。
本文将主要介绍国外环境行为政策工具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并探讨其在中国的可借鉴性。
1. 激励性政策工具(1) 税收政策近年来,不少国家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激励环保行为。
挪威实施高额的车辆购置税和燃油税,同时免收电动车的购置税,鼓励市民购买环保车辆。
瑞典则对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税收优惠,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些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必须建立在对民众环保行为的深入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补贴政策也是常见的环境行为政策工具之一。
荷兰政府通过向居民提供太阳能发电补贴来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加拿大则通过补贴计划鼓励居民购买节能家电和节水设备。
这些补贴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对市民环保需求和行为意愿进行定期调查和评估,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 环保标准和认证许多国家通过设定环保标准和认证制度来引导企业和居民的环保行为。
欧盟对于柴油车的废气排放标准十分严格,强制推行低排放车辆,以降低交通污染。
新加坡实施节水标准认证体系,鼓励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
这些环保标准和认证的设定需要充分考虑环保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2) 环保宣传教育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通过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市民养成环保习惯。
美国的“地球日”活动、英国的“低碳周”活动等,都是宣传环保知识和鼓励环保行为的有效方式。
在实施环保宣传教育政策时,需要注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二、国外环境行为政策工具的应用情况1. 挪威的环境行为政策挪威一直以环保先进而著称,其环保政策多以激励性政策工具为主。
挪威政府实施的电动车补贴政策,使得该国成为全球电动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公共服务的政策工具应用与创新
![公共服务的政策工具应用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eafe311f964bcf84b9d57bbe.png)
公共服务的政策工具应用与创新摘要:结合公共服务的特点,公共服务提供中的政策工具可分为规制类工具、激励性工具、能力建设工具、市场化工具、信息提供工具、志愿性工具等。
湖北省目前在各种工具的利用上都有许多实践,但在应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自主创新少、政策工具变革涉及公共服务的范围上有限、变革动机上更多的是为了摆脱困境而不是更好的服务、部分政策工具的应用上存在经验不足、出现环境适应性问题等。
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创新政策工具的利用,湖北可从争取政策权力空间、摆正政策工具使用的动机、加大把握政策工具的能力、培育政策工具利用的环境、畅通信息交流的渠道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公共服务;政策工具;环境适应性;创新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这实际上充分说明,公共服务的发展是中国政府职能的薄弱环节,是中国政府努力的方向。
公共服务的提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央政府主要涉及全国性的以及跨区域性的公共服务,而地方政府则主要体现在地方性的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与本地居民直接接触,其提供的公共服务种类繁多,提供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竞争力,而新时期公共服务提供的政策工具的应用与创新对公共服务产生了重大影响,地方政府提供的政策工具应用与创新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一、公共服务中的政策工具分类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臣(e.s.kirschen)将政府工具识别为64类之后,西方学者对政府工具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西方政府变革一直在进行各种不同的实践。
政府如何提高服务性,如何利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向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保证政府提供服务的效率一直是各国探索的重要方面。
在此基础上,公共管理学者们进一步总结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v.德尔道隆(vonder doelen)认为,政府工具应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强制性工具、财政激励工具和信息提供工具;美国政治学家罗威、达尔和林德布洛姆等人将工具分为规制性工具和非规制性工具两类。
公共政策的工具与手段探索公共政策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公共政策的工具与手段探索公共政策实施的策略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7d356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a.png)
公共政策的工具与手段探索公共政策实施的策略与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的实施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地推动公共政策落地和取得预期的效果,政策制定者需要探索和运用一系列工具与手段。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的工具和手段,并介绍公共政策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一、公共政策的工具1. 立法立法是制定和发布公共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
通过法定程序,政府能够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进而指导和规范社会行为。
立法工具使政府能够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并确保政策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节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实现经济管理和社会公平的一种工具。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支出等手段来调控经济,促进公共政策的实施。
例如,通过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政府可以提高教育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的发展。
3. 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一种通过奖励和惩罚来调动个人或组织行为的工具。
政府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推动公共政策的实施。
例如,设立奖励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或者对违反环境保护政策的企业进行罚款,以实现环境保护政策的目标。
4.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公共政策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分析和传播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政策影响。
同时,政府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与市民进行互动,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二、公共政策的手段1. 调研与分析在制定公共政策之前,政策制定者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了解社会问题、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政策的可行性。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政策制定者能够制定出科学和有效的政策。
2. 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公共政策实施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政府需要在制定政策时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确保各项政策的衔接和协同。
通过进行顶层设计,政府能够提高政策的整体效果和社会效益。
3. 多元参与多元参与是公共政策实施的一项重要策略。
政府应该积极促进公众、利益相关者和专业机构的广泛参与,以确保政策的各方利益得到充分考虑。
政策工具视角下公共数据治理研究——基于省级政策文本的分析
![政策工具视角下公共数据治理研究——基于省级政策文本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9b7a3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b.png)
政策工具视角下公共数据治理研究——基于省级政策文本的
分析
于兴尚;谭洪;罗碧;宋纯慧
【期刊名称】《图书馆》
【年(卷),期】2024()2
【摘要】为探究我国省级政府推动实现公共数据治理的政策目标而构筑的政策工具体系,解析当前公共数据服务中的政策工具选择及内容组成所牵涉的主要问题,文章运用计量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及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对国内31个省(区、市)的公共数据政策进行文本分析,并采用拉斯韦尔的政策工具理论对我国现行公共数据政策的研究重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考究。
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公共数据政策存在不同政策工具涵盖的基本政策内容分布差距较大、职责分工结构失衡、平台运营体系不完备、服务外包不健全等问题,须从增强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影响、挖掘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基础推动力、强化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持久力等方面重塑公共数据政策治理体系。
【总页数】8页(P28-35)
【作者】于兴尚;谭洪;罗碧;宋纯慧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
【相关文献】
1.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数字经济政策研究--基于省级政府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
2.政策工具视角下省域幼小衔接攻坚方案研究——基于对27份省级政策文本的分析
3.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网络安全与治理的政策文本分析——基于2000年到2021年的政策文本分析
4.政策工具视角下“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研究——基于对15份省级政策的文本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 公共政策工具国内外研究进展-精品
![最新 公共政策工具国内外研究进展-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03ada0deefdc8d376ee3252.png)
公共政策工具国内外研究进展摘要:追溯各国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学者们对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很多时候, 造成公共政策运行无效或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不当。
因此, 对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对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对此做一论述性概括总结。
关键词:公共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伴随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兴起, 学术界对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日益增加。
尽管在公共政策的研究初期, 国内外学者也涉及了部分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但实际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 作为政策科学发源地的美国才开始对公共政策工具进行独立性研究。
而目前我国学术界的研究则“仍处于起步阶段”。
这种情况下, 借助工具化视角以完善公共政策领域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概念界定(一) 国外对公共政策工具的概念界定尼达姆 (1982) 最早对公共政策工具概念进行了界定, 他认为公共政策工具是相对于公共主体的可用的具有合法性的治理。
胡德 (1983) 认为政策工具是一种“客体”, 它指的是形成法律和法规的一整套命令和规定。
林格林(1998) 认为政策工具可以被当作一种“活动”,致力于影响和支配社会进步的具有共同特性的政策活动的集合。
詹姆斯 (2004) 将公共政策工具定义为一种政策执行的技术, 政策工具通过命令和控制的途径及经济动力 (市场化) 途径达到目标的手段。
目前, 应用最广泛的概念是欧文·E·休斯 (2015) 在《导论》中提出的, 他将公共政策工具定义为政府的行为方式, 以及通过某种途径用以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
(二) 国内对公共政策工具的概念界定张福成 (2001) 将其定义为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
陈振明 (2003) 提出公共政策工具是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者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在其另一部着作《政府工具导论》(2009) 中, 陈振明将公共政策工具的概念进行了延伸, 他认为除了从狭义字面意义理解, 公共政策本身就是一种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在有效执行政策方案、确保实现政策目标的整个动态过程中所采用的措施和方法的总和也是一种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工具》课件
![《公共政策工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654c7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a.png)
具有限制性和规范性,通过设定标准和规范来限 制目标群体的行为,适用于需要维护公共利益和 社会秩序的情况。
管制型政策工具的例子
行业标准、市场准入、环境保护规定等。
03
政策工具的应用场景
教育政策
总结词
教育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和 提高教育质量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详细描述
教育政策包括扩大教育资源、优化教 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素质和改善教 育环境等方面的措施,旨在提高全民 教育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公共政策工具
目录
• 公共政策工具概述 • 政策工具的主要类型 • 政策工具的应用场景 • 政策工具的效果评估 • 政策工具的创新与发展 • 公共政策工具的未来展望
01
公共政策工具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公共政策工具是指政府为实现特定政 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和途径。
分类
按照政策工具的强制性程度,可以分 为强制性工具和非强制性工具;按照 政策工具的适用范围,可以分为普遍 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
数字化政策工具的挑战
数字化政策工具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基础,同时也面临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等问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法律法规的制定。
智能化政策工具
智能化政策工具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实现政策分析、决策、执行和评估的智能化,提高政策科学性和 有效性。
智能化政策工具的优势
全球化对公共政策工具的效率和公平性的影 响
全球化背景下,公共政策工具的效率和公平性成为关注的 焦点。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也要 关注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利益诉求,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公 正性。
技术发展对公共政策工具的影响
公共政策研究的新进展
![公共政策研究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44867f8aef8941ea76e054a.png)
公共政策研究的新进展∗查尔斯·蓝伯著郁建兴、徐越倩译【内容摘要】近年来,公共政策研究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大量方法和理论,也表现为这些研究分散在各种特定领域的政策中。
国家概念是政策理论的中心,但要将国家理论应用于政策研究却不容易。
“阶段”方法是政策研究中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之一,但它只是一种初级方法。
新制度主义方法将政策制定过程推向了一种重要的比较分析方式,为解释政策的异同提供了制度解释维度,但它太笼统,考虑范围过于宽泛。
而新制度主义者经常选择特定政策领域或部门进行分析,这是一个重要进展,因为政策制定是在特定部门或领域中进行的,仅仅集中关注国家及其行政、立法、司法机构是不够的。
政策网络方法体现了研究者对于政策制定中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更普遍、更早的兴趣,但它除了描述外并不能帮助我们在理论发展中走得更远。
理性方法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当然它不能把理性选择作为对决策的惟一解释。
在合作模式中,国家及其各个层次不再被看作合作的惟一机制,它表明市场和网络作为合作的另一种机制或原则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时下十分流行的治理理论并没有形成真正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它可能仅仅是一个时髦词汇。
如果把治理的要点放在使国家、市民社会、市场、网络这些不同工具和机制的互相协作上,治理就会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和深刻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公共政策研究;理论;方法;新进展[Abstract] The field of public policy studies has become extremely diverse in the recent past, with a very large variety of general approaches and theories, and with perhaps also a fragmentation of research into specific fields of policy. The concept of the state is very much at the centre of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but using this approach in research is not quite so easy.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approaches has for a long time been the stages approach, but it is a preliminary way. The institution approach does open up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to important comparative analysis, provided institutional factors to explain policy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ut it is too diffuse and wide in what it takes into account. However, this It has been mentioned that writers using new institutional analysis have often chosen a particular policy area or sector to concentrate 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of structuring the field of study. This is because it recognises that, it is not enough just to concentrate on the state and its central institutions of executive, legislature and judiciary. The policy network approach relates to the more general and earlier interes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al organisations in policy-making, but they might not get us too much further beyond descrip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Rationality is a useful approach, but rational choice is the whole explanation for decisions. Modes of Co-Ordination recognised that the state and its hierarchies are not the only mechanism for co-ordination, the market and networks are other mechanisms or principles that are evident in co-ordination. Although some of the general ideas in the governance approach are very important and can be used in particular research studies, there is no established way of doing this, so the concept runs the risk of being merely a fashionable term. If‘governance’ points to collaborative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instruments and mechanisms of the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including markets and networks, this can be an innovative and insightful approach to analysis.[Key words] public policy study; theory; approach; recent developments本文的主题是政策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是关于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这些研究方法的含意。
国内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主题及其演化(1998—2019年)——基于知识图谱的视角
![国内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主题及其演化(1998—2019年)——基于知识图谱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afa6bf6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3.png)
彳检洛讦犬粵学报社鬻欝国内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主题及其演化(1998—2019年)——基于知识图谱的视角*吴宾张丽霞(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以1998—2019年我国公共政策工具研究领域的2219篇CSSCI文献为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挖掘研究热点和演化路径,预测该领域的未来趋势,以期为公共政策工具的理论研究以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
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主题聚焦于政策工具理论研究、政策工具应用研究、政策工具分析方法三个层面,具有主题多元化、鲜明时代性等特点,呈现出研究精细化、纵深化、本土化方向的演化趋势。
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公共政策工具研究体系初步形成,但理论研究滞后于应用研究,尚未建构起本土化理论体系;未来,国家治理与政策工具创新、本土化理论建构将成为研究新的增长点.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政策工具;研究主题;演化路径;知识图谱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5X(2021)03-0084-12DOI:10..6497/ki.I672-335X.202103008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做出重大部署。
公共政策科学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 改革开放以来的各项改革措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大多通过新的公共政策选择和实施来实现;未来也必然要依赖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来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治理。
而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政策工具的正确选择与科学设计是顺利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保证。
[]对政策工具的深人研究有助于实现公共政策科学化,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同时,政策工具研究也是当代公共政策研究的一个主题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策工具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和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在西方学界先后经历了工具至上论、多种研究途径、新公共管理影响下的政策工具研究三个阶段。
政策工具理论的研究状况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政策工具理论的研究状况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1b2648d15a8102d277a22f27.png)
政策工具理论的研究状况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政策工具及其理论的研究随着公共管理改革的深入、公共政策的复杂化已经引起学界和政界的关注,但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来看,政策工具理论的总体研究状况与它的重要性极其不相称,目前它的研究未能形成集聚效应。
尤其在中国,政策工具理论的研究仍任重道远,需要人们根据中国的现实环境来进行研究,建立适用于中国行政体制且能适应中国政府,适应市场与社会发展程度的、本土化的政策工具理论,为中国政策科学的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的改善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政策工具理论;政策工具;公共管理;政府工具20世纪70年代前,公共管理学界对政策工具的系统研究非常匮乏,甚至连关于是否应该研究这一领域的争论都几乎没有出现过。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共管理学及政策科学领域出现了不少关于政策工具方面的论著。
现在,政策工具已发展成当代公共管理学和政策科学研究的焦点,正成长为一个新的学科分支或主题领域。
那么,这一理论的总体研究状况如何,其研究内容究竟怎样,能够在哪些方面适用,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如何,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改善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提高我国的公共管理水平。
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期刊近十年来发表的政策工具的学术论文进行抽样研究,力图归纳政策工具理论的研究状况和发展态势,从中吸取政策工具研究与发展的动力和经验,为我国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和改善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一、样本的选取通过梳理相关的中文文献,我们发现我国学界对于什么是政策工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角度给出的定义各不相同。
政策工具是指公共政策主体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所能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政策工具是联系政策目标和政策执行之间的桥梁;“政策工具又称政府工具,它是一种明确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集体行动得以组织,公共问题得以解决”。
本文以“政策工具”、“政府工具”为检索项,以CSSCI来源期刊为样本选取抽样框,在华中师范大学电子资源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内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年--2009年。
【公共政策分析】_国内外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
![【公共政策分析】_国内外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0822742cc58bd63086bd17.png)
目前国外大学的公共政策学科的课程内容丰富、 门类齐全。以经济学、政治学、领导学、社会学、 行政学、运筹学和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等近 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政策科学,尤其是 公共政策理论,正在日趋成熟。
日本筑波大学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类人才培养的 专业课中有7门属于公共政策课程,包括科学技术 政策、环境政策、政策决定论、产业组织政策、 能源政策论、国际经济政策、政策模拟、经营政 策科学特别研究等。
2-2-1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主要特点
1. 研究工作以问题为导向,没有严格的学科界限。 2. 研究工作具有独立性。 3. 多数机构都标榜,对于研究人员也要求同
韩国汉城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的MPA教育中, 不仅包含公共政策的一般课程,还涉及各分类政 策的相关课程,诸如:科技政策、人力政策、经 济政策、外事政策、社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 政策、城市政策、文化政策、环境政策、信息政 策、税收政策等。
在泰国国家发展行政学院的MPA必修课中,将 “公共政策计划”与“公共行政理论”的课程并 列。
发展。此后,出现了许多关于政策科学的专业性的研究和 咨询机构以及学术刊物。
公共政策学成为一些发达国家主要大学的进修课程。可以 认为,政策科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 年代以来备受关注的学科之一。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政府乃至工商 企业管理决策的基本方式,以至于形成了所谓未作政策分
2-2 国内外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政策文本量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7cfc8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6.png)
政策工具组合
为了实现复杂的政策目标,通常需要组合使用多种 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的效果评估
需要对政策工具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以检验其有 效性和可行性。
政策工具在科学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05
科学数据管理 的政策目标
包括促进科学数据的开放 共享、保护知识产权、提 高数据质量等。
关联规则挖掘
发现文本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规则,识别 重要因素。
情感分析
对文本进行情感倾向性分析,了解政策制 定者的态度。
文本可视化工具
树状图
展示文本中各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便于 把握结构。
词云图
以图形化方式展示词汇频率,直观展示主 题。
时序图
展示文本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便于了解政 策发展历程。
05
实证分析与结果展示
02
科学数据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数据共享与利用、
提高科研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科学数据管理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
03
策内容、政策演化等方面,缺乏对政策工具的深入探讨。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对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深入探讨各类政策工具的使 用情况及其对政策目标的影响。
启示与借鉴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我国科学数据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启示与借鉴。
04
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
文本预处理技术
1 2
文本清洗
去除无效、冗余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性。
词频分析
对文本进行词频统计,识别高频词汇,把握主 题。
国外环境行为政策工具研究
![国外环境行为政策工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4ff3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9.png)
国外环境行为政策工具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不断推出各种环境行为政策工具,以促进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这些政策工具包括法律法规、经济激励措施、教育宣传等多种形式,旨在引导人们采取更加环保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本文将以国外环境行为政策工具研究为主题,探讨各国在环保政策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对我国环境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一、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各国政府实施环保政策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环保法律法规,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对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监管,并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美国《清洁空气法》规定了排放标准和监测措施,对空气污染作出了明确的限制,并对超标排放实施罚款等惩罚措施。
这一法律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空气污染问题,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欧洲,欧盟对环境保护问题也非常重视,通过《生态设计指令》规范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强制生产商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并推动使用更加环保的材料和技术。
欧盟还通过《废弃电子产品回收指令》等措施,促进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减少了电子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二、经济激励措施除了法律法规外,各国政府还通过经济激励措施来引导人们采取环保行为。
德国实施了“垃圾分类奖励”政策,居民按照垃圾的分类程度进行投放,通过积分兑换礼品或者获得一定的经济奖励。
这一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减少了一般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一些国家还采取了碳排放交易制度,通过对二氧化碳排放额度的交易,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
瑞典的碳排放交易制度通过市场机制,通过提高碳排放的成本来引导企业转向清洁能源,有效地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教育宣传教育宣传是促进环保行为的重要手段。
各国政府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推动环保教育课程等措施,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采取环保行为。
日本政府实施了“绿色购物袋”政策,通过宣传推广环保购物袋的使用,大力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效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以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为例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以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d2956a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a.png)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以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为例李翠红【期刊名称】《科教导刊》【年(卷),期】2016(000)009【摘要】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政策工具对政策执行有着直接的影响,并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
因此,政策工具的选择对政策执行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政策工具的相关理论并运用迈克尔·霍利特(Michael Howlett)和拉梅什(M.Ramesh)的政策选择模型,分析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的背景、类型及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通过分析发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政策中倾向于使用强制性政策工具,并能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混合性工具和自愿性工具对北京市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政策执行的促进作用较好。
新时期,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出现强制性政策工具回流,且政策执行效果较差。
因此,政府要统筹多元主体、多层次工具、战略管理等理念促进达成政策执行的最佳政策目标。
【总页数】2页(P169-170)【作者】李翠红【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99.3【相关文献】1.公共生活与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规划: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为例 [J], 丁圆2.基于儿童游乐需求的开放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北京望京社区为例 [J], 王瑾;公伟3.政策工具视角下\"双一流\"政策工具选择研究——基于政策工具和建设要素双维度的分析 [J], ZHOU Fujun;HU Chun-yan4.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陈钢涛;朱丽娜;彭兴艳;宋颖5.大气污染治理的政府规制政策工具优化选择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邢华;胡潆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府工具研究的新进展_对萨拉蒙_政府工具_新治理指南_的评介_卢霞
![政府工具研究的新进展_对萨拉蒙_政府工具_新治理指南_的评介_卢霞](https://img.taocdn.com/s3/m/fecbe988bceb19e8b8f6ba29.png)
专题研究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2 期
共行动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 即使所付成本很少, 这 项公共行动也没有任何意义。按照这项标准, 最好 的政府工具就是能够解决公共问题, 达到其预定目 标的工具。
但是, 政府工具是否有效, 有时很难判断。一方 面由于很多项目本身的目的性就非常模糊, 我们无 法通过具体指标来评价某项公共行动是成功还是失 败。另一方面不同的工具适应不同的环境, 不同工 具有不同的制度基础, 我们不能简单地断定某一工 具有效或无效。
表 1 公共行动工 具的特征
物品/ 行动 物品或服务
工具 直接提供
禁止
规则
公平价格
进入和比率控制
物品或服务
契约和现金给付
物品或服务
付款或现金给付
现金
贷款
现金
贷款
保障
保险政策
现金和激励
税收
商业罚款
税收
社会保护
侵权法
物品或服务
直接提供或贷款
物品或服务
消费补贴
供给系统 政府当局 政府当局或管制者 管制委员会 商业和非赢利组织 下级政府和非赢利组织 政府当局 商业银行 政府当局 税收系统 税收系统 法院系统 准公共机关 政府当局或消费者
21 效率( Efficiency) 。有效性关注的是结果, 而 效率关注的是结果和成本的比率, 最有效的政府工 具不一定就是最有效率的工具。根据效率标准, 最 好的政府工具是能在收益和成本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的工具。而政府工具的成本不仅仅包括政府的直接 成本, 即政府运用工具完成公共行动的成本, 还包括 其行动对象为接受公共服务或 管制所需要付 出的
一、政府工具的分析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工具国内外研究进展摘要:追溯各国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 近年来学者们对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很多时候, 造成公共政策运行无效或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不当。
因此, 对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对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对此做一论述性概括总结。
关键词:公共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伴随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兴起, 学术界对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日益增加。
尽管在公共政策的研究初期, 国内外学者也涉及了部分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但实际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 作为政策科学发源地的美国才开始对公共政策工具进行独立性研究。
而目前我国学术界的研究则“仍处于起步阶段”。
这种情况下, 借助工具化视角以完善公共政策领域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概念界定(一) 国外对公共政策工具的概念界定尼达姆 (1982) 最早对公共政策工具概念进行了界定, 他认为公共政策工具是相对于公共主体的可用的具有合法性的治理。
胡德 (1983) 认为政策工具是一种“客体”, 它指的是形成法律和法规的一整套命令和规定。
林格林(1998) 认为政策工具可以被当作一种“活动”,致力于影响和支配社会进步的具有共同特性的政策活动的集合。
詹姆斯 (2004) 将公共政策工具定义为一种政策执行的技术, 政策工具通过命令和控制的途径及经济动力 (市场化) 途径达到目标的手段。
目前, 应用最广泛的概念是欧文·E·休斯 (2015) 在《导论》中提出的, 他将公共政策工具定义为政府的行为方式, 以及通过某种途径用以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
(二) 国内对公共政策工具的概念界定张福成 (2001) 将其定义为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
陈振明 (2003) 提出公共政策工具是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者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在其另一部着作《政府工具导论》(2009) 中, 陈振明将公共政策工具的概念进行了延伸, 他认为除了从狭义字面意义理解, 公共政策本身就是一种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在有效执行政策方案、确保实现政策目标的整个动态过程中所采用的措施和方法的总和也是一种政策工具。
顾建光 (2007) 从广义角度对政策工具进行定义, 他认为政策工具是被决策者以及实践者所采用, 或者在潜在意义上可能采用来实现一个或更多政策目标的手段。
综上, 笔者认为公共政策工具的定义应具备以下特点: (1) 其运用目的是促成公共政策目标的达成; (2) 其实施主体多元, 既可以是政府部门, 也可以是其他公共组织; (3) 其实施手段范围广泛且在选择上具有较强灵活性。
因此,笔者认为公共政策工具应定义为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为达成政策目标, 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而采取的治理手段或方式, 是公共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一) 国外文献综述早在18世纪, 国外工具主义研究视野就已产生。
以往对工具性的研究倾向于、认识论层面, 当代国外对公共政策领域的工具性研究则主要来源于公共管理和社会实践层面的需要。
1. 国外公共政策工具的发展历程在国外, 公共政策工具的发展与公共行政的变革与发展相辅相成, 互为相关, 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并与当时的、经济、、社会等因素息息相关。
借鉴公共行政的变革与发展历程, 公共政策工具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1) 自由放任时期。
该时期是指20世纪30年代之前, 西方各国普遍奉行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政策, 主张“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
这一时期, 政府对市场运行的干预极少, 在公共政策方面所涉及的也仅是统治职能, 公共部门扮演“守夜人”角色, 其他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
这一阶段, 政府较多采用自愿性的公共政策工具, 强制性较弱。
(2) 行政国家时期。
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 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工具失灵,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盛行。
这一时期各国政府普遍采用和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强制性政策工具对市场经济加以干预, 使得市场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该时期各国政府彰显了巨大权威, 主要采用强制性的公共政策工具。
(3) 新古典主义时期。
20世纪70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以“低经济增长、高通货膨胀、高财政赤字、高失业率”为主要特征的“滞涨”现象。
另外, 政府治理中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加, 民众对其信任感也日益下降。
这种情况下, 新古典主义主张的“限制政府过度干预,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渐发挥作用。
这一时期为了改善日益僵化的官僚政府体制, 提高政府部门的运转效率, 各国政府开始把企业管理模式中的外包、顾客至上、标高管理等方式引入公共部门管理中, 从而为不断变化的公共服务注入新鲜“血液”。
该时期主要采用混合型的公共政策工具。
2. 国外对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划分最早对政策工具进行分类的是荷兰家科臣, 他罗列出64种政策工具, 虽数量庞大但却并未对其进行严格的系统划分。
美国政治学家林德布诺姆等人对政策工具的划分又过于宽泛, 仅分为规制性工具和非规制性工具两类。
萨尔蒙对此分类进行了扩展, 增加了开支性工具和非开支性工具两种类型。
胡德的分类又进一步, 他将系统化思维融入分类框架中, 认为所有政策工具的运用都离不开四种“政府资源”, 即政府所拥有的信息、权威、财力和可利用的正式组织。
加拿大学者迈克尔·霍莱特和拉姆什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三类。
欧文·E·休斯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四类, 这也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分类: (1) 供应, 即政府在财政预算范围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2) 补贴, 即供应的一种补充手段, 政府通过此经济方式资助私人领域的个人生产政府所需的产品及服务; (3) 生产, 即仅指政府生产的在市场上出售的产品及服务; (4) 管制, 即政府运用国家强制力批准或禁止私人经济领域的某种活动。
(二) 国内文献综述我国学者对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是在本世纪初, 由于研究的起步较晚, 目前处于新兴之态, 基础较为薄弱, 取得的成果也极为有限, 需要我们不断的加以丰富和完善。
1. 国内公共政策工具的发展历程在国内, 学者们对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起步较晚, 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 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 适用范围有限;其二, 缺乏对本国情况的系统性研究。
在查阅大量文献后, 笔者发现国内不少学者都是以转述国外研究成果的形式介绍公共政策工具中的一个方面, 鲜有结合中国国情, 对中国的公共政策工具进行独立、系统和全面的深入研究。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2005年之前属于研究萌芽阶段, 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较少, 主要以论文形式或涵盖在公共政策相关教材内容之中;2005年之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 我国学者开始对公共政策工具进行独立性研究, 并且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
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专着包括顾建光教授翻译的《公共政策工具:对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一书及陈振明教授撰写的《政府工具导论》一书。
2. 国内对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划分国内学者对公共政策工具最具权威性的分类主要有三种。
张成福的分类范围广泛, 他根据政府参与市场管理的程度不同将政策工具分为政府部门直接提供财货与服务、政府部门委托其他部门提供、签约外包、补助或补贴、抵用券、经营特许权、政府贩售特定服务、自我协助、志愿服务和市场运作。
陈振明的分类较为简洁, 他将政策工具分为三大类: (1) 市场化工具, 即政府利用市场这一资源有效配置手段达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目的的具体方式;(2) 技术, 即公共部门从企业管理理念中汲取有效经验以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3) 社会化手段, 即政府更多的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实现政策目标。
陶学荣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五类:经济性工具、行政性工具、管理性工具、政治性工具和社会性工具。
三、文献述评综上所述, 现有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是, 在现有的对公共政策工具进行研究的文献中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 公共政策工具分类中存在问题在对公共政策工具进行分类时, 尽管诸多国内外学者都作出了尝试, 有关这方面的成果也不少, 但是现有的公共政策工具分类仍在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有的分类过于宽泛, 不易操作。
有的分类则过于具体, 不具有适用性。
其借助于某一具体的公共事件总结归纳出一套公共政策工具, 适用性极为有限。
有的分类存在重叠交叉部分, 不够严谨, 没有相互区别。
有的分类受企业相关工具分类的影响, 忽视“公共性”。
分类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对工具的观念一成不变。
在现代社会, 随着公共问题的日趋复杂, 如果将政策工具视为静态, 忽略政策工具的微小变化, 则不利于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总之, 对公共政策工具的分类研究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 公共政策工具的创新存在困难当今, 社会环境日趋复杂, 面对一些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原有的公共政策工具已经难以适应, 这就需要我们以发展变化的视角对公共政策工具进行创新, 以适应新需求, 解决新问题。
当前社会背景下, 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兴起, 公共政策工具的创新需要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保持一致。
另一方面, 在全球治理兴起的背景下, 仅仅依靠一个国家或地区很难解决公共问题, 因此对于公共政策工具的研究应融入全球化的新视角, 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
综上, 尽管在公共政策工具研究领域依然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但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上促进了政策工具系统化知识的形成, 并且推动了公共政策的学科建设, 这对于推进国家行政体制改革,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