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学与问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学与问》说课稿
一、解读文本,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学与问》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并用“金钥匙”和“铺路石”的比喻,形象地阐释出“问”的重要性,再通过列举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紧接着承上启下,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来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的同时,号召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中外两个名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并善于将“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这样使说理更加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会生字词,读懂课文。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阐述的事理。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弄清文中主要阐述的问题,并展开积极地探究、热烈的讨论。
2、用哥白尼的故事来说明问的重要性,用沈括的故事来说明问与思的关系。
二、遵循理念,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熏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这为我们开展有效地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因此,本课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发挥想象
由扶到放,自主合作
以读代讲,读中促悟
三、培养能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为主,采用读悟法,在自读自悟中了解文章内容,通过读、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会学”的智慧。
《23学与问》教后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作为一篇说理性文章,与我们学过的《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很相似,在文体和结构方面几乎都如出一辙。应该说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但是作为说理性文章的教学,如果只是说理,那么很容易变成思想品德课,所以我在备课的时候,力求从语言文字出发,让学生感悟出道理。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学校教研的主题是有效提问促有效教学。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边听边找中心句。哪些词语看出喜欢问。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 “不懈追求”与下文的联系起来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问这问那,这那指什么?读一读这些问题。抓住省略号让学生明白哥白尼还问了很多问题。补充哥白尼的资料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想结合解开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通过第一个事例的学习,这个事例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去完成练习。恰巧周一李校长在我们六年级组听教研课后讨论时指出,打造高效的课堂,不妨把补充习题或评价手册上的习题,针对文本的,可以在课堂讲读文本的时候完成,同时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们也发现,高年级的阅读,往往课堂上学生所交流的,但是到做作业的时候,还是讲不到重点。我们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也往往会去找一些关键词来检查学生是否学到位。本课,补充习题上就有课文第四小节的练习题,于是设计练习作业上的联系来讲一讲,点一点。这一环节的主要问题是:沈括如何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的。最后补充《梦溪笔谈》在回到本段的中心句,沈括的成就来源于自小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接下来是课文第三小节的学习。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自然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去。(多问)问谁呢?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课末,总结,拓展延伸,补充有关学与问得名言警句,上完课后反思了整节课的教学,我们年级组老师也讨论了下,发现练习的痕迹重了。如何把练习的题目跟巧妙的和文本理解融合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