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从基因文库中筛选:
将某一种基因 DNA 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
后,与载体 DNA 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 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 DNA 的种群, 称为G文库(genomic DNA library)。 将某种细胞的全部 mRNA 通过逆转合成 cDNA,然后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 表 达 基 因 的 种 群 , 称 为 C- 文 库 (cDNA library)。C-文库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
(五)克隆基因的表达 不同的目的基因在真核和原核表达体系 中表达结果不同。 真核细胞可用于表达原核基因 原核细胞表达的真核基因产物还需要进 一步加工处理,如甲基化、糖基化、折 叠
六、基因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 应用于医学基础研究 疾病的诊断和基因治疗 生产基因工程药物:既可改造传统制药 工业,提高产量,也可用于新蛋白类药 物的生产。 制造转基因动物:可用于药物蛋白生产、 器官移植 人类基因工程组计划 蛋白质工程:通过基因工程改变蛋白质
(四)目的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遗传学方法、免疫学 方法、核酸杂交法、PCR、核苷酸序列 测定、DNA限制内切酶图谱分析法等。 遗传学法:载体经常带有抗药基因,利 用含有该药物的培养基直接分离。 分子杂交法:利用32P标记的探针与被检 对象进行杂交鉴定。 免疫学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基因表达 产物结合的方法。
三、探针的特征 (一)探针的特征 1、要带有标记物 2、应是单链 3、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4、探针长段不一,短探针杂交速率快且特 异性强 5、标记的探针应具有高度的灵敏性、稳定、 标记方法简便、安全
(二)探针的种类与制备 1、基因组DNA探针——直接从基因组分离 2、cDNA探针——通过逆转录生成 3、寡核苷酸探针——人工聚合成 4、RNA探针——转录生成
的原则延伸,形成两条与模板DNA互补的复制链。
Taq 酶 dNTPS
新合成的链又可作为下轮循环反应的模板。
热变性-复性-延伸的过程就是一个PCR循环 每一循环后的模
板均比前一循环增加1倍。理论上讲,扩增DNA产量是呈指 数上升的,即n个循环后,产量为2n拷贝。而实际上,PCR 的扩增倍数为(1+X)n,X为扩增效率,平均为75%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杂交
核酸分子杂交——依据两条单核苷酸链
之间的碱基互补、变性和复性的原理, 用已知碱基序列的单链核苷酸片段作为 探针,检测待测样品中是否存在与其互 补的同源核苷酸序列的方法。
一、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 探针核酸分子与变性的被检核酸分子复 性,通过碱基互补的原则,形成杂交分 子。 探针必须带有标记,可用于定性和定量 分析
反应过程:模板DNA解旋、引发体的 反应过程:DNA模板变性(解链)、 形成、延长(三阶段) 模板与引物退火 、引物延伸 (三阶段, 多循环)
产物:模板DNA (基因组DNA)拷 贝数增加一倍 产物:目的DNA(特异性)拷贝数增加 2n 倍 .
二、过程(经典操作过程) 1、高温变性(DNA模板变性)
第四节 DNA芯片技术
综合了分子生物学、微电子学、微加工
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 本质:在固定的玻片等载体上的微型生 物化学分析系统,芯片上每平方厘米可 排列成千上万生物分子,能快速准确地 检测核酸,并获取样品中的有关信息。
一、DNA芯片技术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DNA芯片技术——指将大量已知寡核苷
• 转基因动物和植物制造
•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镰刀型红细胞贫血
Chehab等设计一对引物把含有突变的DNA片段(共294bp) 扩增,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 OxaN I 消化,琼脂糖凝胶电 泳后染色观察: 正常人有2个片段,191 和 103bp,
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的
纯合子,仅有一个片段294bp 杂合子有191、103和294bp 3个片段
(二)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方法 Southern印迹杂交 待测核酸是DNA片段,是DNA与DNA杂交,指 将酶切并经电泳分离的DNA片段固定在载体上, 与探针进行杂交。 Northern印迹杂交 待测核酸是RNA片段,指将待测RNA经分离后 固定在载体上,与探针进行杂交。 斑点及狭缝印迹杂交 直接将变性核酸固定在载体上,用探针进行杂 交。优点是一张膜同时可用多种不同探针检测 原位杂交 直接用探针和细胞内的核酸进行杂交
5.利用PCR合成: (聚合酶链反应) 如 已 知 目 的 基 因两端的序列, 则可采用聚合 酶 链 反 应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 技术,在体外 合成目的基因。
(二)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DNA的重组)
主要通过DNA连接酶和双链DNA粘性末端序列互补结 合。 1、粘性末端连接 利用同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开载体和DNA分子,能产生 相同的粘性末端,在T4连接酶作用下遍可互补。
与体内DNA解链过程不同,PCR中作为模板的双链 DNA是通过95℃左右的高温使其发生变性,形成单链
DNA
2、低温退火(模板与引物退火)
PCR 通常需要两条寡核苷酸链作为 DNA 合成时的引物
( primer ) , 这两个引物分别与待扩增模板 DNA 的目标片
段两端的序列互补。在降低温度的过程中(一般为 70-75 ℃ ,通过控制退火条件,引物就能准确地与扩增区域的两 端配对。
热变性-复性-延伸
25-35 次循环
百万倍扩增
尽管PCR扩增DNA非常有效,但目的DNA序列的指数扩增
并不是一个无限制的过程。
在正常的反应条件下,经30次循环之后,酶的催化反应趋于 饱和,就会出现平台效应 (Plateau) ,产物的量不再增加。
“平台效应”出现的迟早还取决于酶的性能、模板DNA的 拷贝数、dNTP浓度等多种因素。
(一)目的基因的 制备: 目的基因的筛选和分离可采用以下方法 进行: 1.直接从染色体DNA中分离: 仅适用于原核生物基因的分离,较少采 用。
2.人工合成:
根据已知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利用遗
传密码表推定其核苷酸顺序再进行人工 合成。适应于编码小分子多肽的基因。
3 . 从 mRNA 合 成 cDNA: 采用一 定的方 法钓 取特定基因的 mRNA , 再 通 过 逆转录酶催化合 成 其 互 补 DNA ( cDNA ) , 除 去 RNA 链 后 , 再 用 DNA 聚 合 酶 合 成其互补 DNA 链, 从而得到双链 DNA 。 这 一 方 法 通常可得到可表 达的完整基因。
——体外高效、快速、特异地扩增 目的基因或DNA片段的技术。
一、PCR 的基本原理
其原理类似于DNA的体内复制,只是在试管中给
DNA的体外合成提供一种合适条件——模板DNA, 寡核苷酸引物,DNA聚合酶,合适的缓冲液系统 和DNA变性、复性及延伸的温度与时间等,使目 的DNA得以迅速扩增
DNA的体内复制:
原料:模板DNA(基因组DNA), 随机小分子RNA引物,dNTPs
酶:DNA聚合酶,解旋酶,引发酶 反应条件:胞液环境,37 ℃
PCR
原料:模板DNA(基因组DNA ,cDNA) 一对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dNTPs
酶:Taq DNA聚合酶
反应条件:合适的缓冲液,三种变化的 温度(94,50-70,72 ℃),一定的循环 数(25-35)
2、同聚物加尾连接 在酶的催化下人为在DNA链3‘末端添加多聚脱氧单核 苷酸,制造粘性末端。 3、平末端连接 在 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直接连接DNA平端末端, 效率较低。 4、人工接头连接 在平端DNA末尾加上人工合成的具有限制性DNA内切酶 的DNA片段,再用内切酶作用产生粘性末端。
(三)将外源性DNA导入宿主细胞 常用的方法两种: 1、转化 转化——指将质粒或其他外源性DNA导入处于感 受态的宿主细胞,并使其获得新的表型的过程。 包括 CaCl2 制备感受态宿主细胞、法电穿孔法、 显微注射法、基因枪法等 2、感染 感染——以噬菌体进入宿主细胞或病毒进入宿主 细胞中繁殖的过程。 用灭活的噬菌体或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包裹重组的 DNA分子,使其进如宿主细胞。
二、DNA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DNA芯片技术工作流程主要包括: 芯片制备——关键 样品的准备与标记 杂交 信号检测和数据分析处理
(一)、芯片的制备 1、支持物的预处理 支持物包括实性材料和膜性材料 实性材料包括硅芯片、玻片和瓷片等 实性材料需要进行预处理,使其表面衍 生出羟基、氨基等活性基团,并在表面 用光敏材料保护。 膜性材料包括聚丙烯膜、尼龙膜、硝酸 纤维素膜等 膜性材料则要包被氨基硅烷或多聚赖氨 酸。
(三)探针的标记物 放射性标记物:32P、35S、3H、125I、131I 非放射性标记物:生物素、地高辛、荧 光素、酶 (四)标记方法 体内标记法:将标记物掺入培养基 体外标记法:化学法或酶法
第三节 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链反应(PCR)
二、工具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从中间有选择性 地切割DNA分子特异序列。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 逆转录酶多核苷酸激酶 碱性磷酸酶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三、载体 载体必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具有较高的拷贝数 (2)容易进入宿主细胞 (3)具有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单一的酶切位点 (4)容易从宿主细胞中分离纯化 (5)有容易被识别筛选的标志 常用的载体包括:质粒、λ 噬菌体、粘粒、病毒
由质粒与λ
噬菌体构成
四、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
制备DNA片段,并通过载体将其导入受 体细胞,在受体细胞中复制、扩增,以 获得单一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五、重组DNA技术的基本过程 (一)制备目的基因和载体; (二)DNA的重组; (三)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 (四)DNA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 (五)DNA重组体的 扩增和表达
2、原位合成芯片的制备 两种方法:光介导原位合成法、压电打 印合成法 利用排列组合的原理,在一块载体的不 同位置合成不同的寡核苷酸片段
3、DNA微集阵列的制备 包括制备探针、打印、探针固化三个步骤
(二)样品的准备 包括分离纯化、扩增和标记 (三)分子杂交 一般30分钟内完成 (四)检测分析 根据产生的荧光强度分析样品含量及样 品结合的探针类型,最后分析样品核苷 酸序列。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 术及其应用
第一节 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DNA重组——不同来源的DNA分子通过末端共 价连接而形成重新组合的DNA分子的过程。 基因工程——采用人工方法将不同来源的DNA 进行重组,并将重组后的DNA引入宿主细胞中 进行增殖或表达的过程。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 工程、、细胞工程。 克隆——通过无性繁殖所产生的与亲代完全相 同的子代群体。
primers
⑴引物短,不易缠绕;
⑵设计的引物是与模板DNA两端序列互补;
⑶引物的量远大于模板分子的量,引物与模板 DNA形成双
链的几率远远高于DNA分子自身的复性。
3、适温延伸(72 ℃)
在PCR反应体系中的DNA聚合酶,能够催化反应体系中游
离的单核苷酸(dNTPs)由引物5'→3'方向,按碱基配对
RT—PCR 以mRNA为原始模板的PCR,亦称逆转 录PCR。 逆转录反应在42 ℃进行,随后将反应混 合物加热至95 ℃5min,灭活逆转录酶, 取2ul反应产物,按DNA为模板的PCR反 应步骤,进行扩增反应。
三、PCR在医学中的应用
• 对人类遗传信息的认识和研究 • 基因工程药物与疫苗生产
酸或DNA探针(不标记)按特定的排列 方式固化在固相支持物(多用计算机硅 芯片)表面,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与标记的特异的单链DNA或RNA(待测 样品)分子杂交形成双链,通过对杂交 信号的检测分析,得出样品分子的数量 和序列信息。
DNA芯片主要类型 Leabharlann Baidu 原位合成芯片 才用光介导和压电打印等技术在芯片的 特定部位原位合成寡核苷酸而制成的芯 片 DNA微集阵列 将预先制备的DNA片段以显微打印的方 式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而制成的芯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