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认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认识论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考点解析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一是我们通常说的。二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三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3、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②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注意: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观因素有哪些?(在问答题中怎样运用?)

4、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①规律具有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性为基础和前提。②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方法论】要求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改正易错点:

①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二)经典试题

1、【2006年全国卷I】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

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12分)

【答案】

①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因为规律具有客观

性。我们既要尊重经济增长的规律,又要尊重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规律。

②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条件。

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动地认识相关规律,在实践中创造条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2、【2009年四川卷】

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该市发生了湖泊藻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委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逐步认识到,按照现有环境和资源状况,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方式,本市的经济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受损的是该市人民的长远利益。

结合当地实际,该市市委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新思路,确定了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战略和人才、科技、生态、民生、文化“五个互动”的转型路径,改变了干部实绩考评方法,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创新、富民“五类指标”取代了原先GDP指标在发展中的核心导向地位。目前,该市环境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度”居全省前列。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说明该市市委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10分)

【答案】

①该市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做到了尊重客观

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2分)。

②该市市委正确认识资源、环境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五个一

体化”和“五个互动”等,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做到了正确认识规律,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利用规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5分)。

③该市市委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转变发展思路,从人民

的长远利益出发做出决策等做法,做到了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自觉总结经验,

不断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3分)。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考点解析

1、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二者的区别: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本质是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

二者的联系:①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②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③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2)【方法论】要求人们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3)改正易错点

①真象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

②错觉和假象都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现象和本质都是不断变化的。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二者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阶段。

二者的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到理性认识。

(2)【方法论】要求人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十分丰富而又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形成理性认识。

(3)注意区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

(4)改正易错点

①感性认识是错误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②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③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可以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⑤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3、认识的根本任务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3)怎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①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前提)

②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关键)

4、注意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什么是分析?

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2)什么是综合?

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3)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求人们以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5、认识总是要发展的原理

(1)【原理内容】①复杂事物包含若干层次,整个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由于实践等条件的限制,人们的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总是有限的。②整个世界在广度上是无限的,不同类型的事物、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局限性的。③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应当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而向前推移。

(2)【方法论】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认识,认识,把认识向前。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3)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什么?

①第一次飞跃是:

②第二次飞跃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