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下牙槽神经麻醉
口腔局部麻醉之麻醉方法
![口腔局部麻醉之麻醉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689f8fb14e852459fb5713.png)
口腔局部麻醉(Oral Local Anesthesia)就是口腔科最重要基础操作之一,就是完成口外、口内修复的必备技术。
低年资医生往往不能有效掌握技术要领,从而导致麻醉效果差,甚至麻醉失败。
这里谈谈口腔局部麻醉的药物,方法,注意事项及经验。
其次说一下麻醉方法。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一)牙槽部浸润麻醉图5~1牙槽部浸润麻醉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上颌牙槽部的拔牙与牙槽手术。
注射麻醉药于牙槽的唇(颊)侧与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图5~1),注意麻药1~2ml。
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0、5~1cm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
(二)阻滞麻醉在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
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赞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
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5~1。
表5~1阻滞(传导)麻醉方法麻药:2%普鲁卡因麻醉方法穿刺点方向深度剂量麻醉范围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的前庭沟底半张口,注射针与上颌牙的咬合面成15度角,向上、向后、向内方向刺入1、5~2、5厘米1、5~2毫米同侧上颌磨牙、牙周膜、牙槽骨及颊侧牙龈(不包括的近颊根)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 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联线1/3处大口张,从对侧下颌尖与第一前靡牙间,向上、后、外方向刺入约0、5~1厘米0、5毫升同侧上颌前磨牙的腭侧粘膜及牙龈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切牙孔注射) 腭龈乳头基部(腭乳突处)大张口,与牙长轴平行或从侧方刺入约0.5厘米0、2毫升腭侧粘膜及牙龈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颌肌注射) 翼下颌韧带外侧颊垫尖端交界处大张口,从对侧下颌两前牙间,与下颌牙咬合面症行,向后、向外刺入。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78e8987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7.png)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古鸿教你怎么摸在我们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有位牛人,叫邓琴南,现在已经在美国有自己的私立牙科诊所了,我6年前听他讲过一次课,当时他就说口腔科医生无论干到多牛打下牙槽麻醉也有失败的时候,而且失败的频率还不是很罕见。
既然这样那这个东西就很值得研究研究了,今天就把我惯用的几招小伎俩露一下。
当你发现一针打下去病人就是不麻,这时候怎么办?1、如果是年轻男性,先问问他是不是平时经常饮酒,如果是,那直接换必兰或斯康杜尼。
2、其他人群也先问问他以前有没有打麻药不麻的经历,如果有,也直接换必兰或斯康杜尼。
3、看他面型是不是比较特殊。
下面这3条是口外教材上的:(1)下颌升支的宽度愈大,下颌孔到升支前缘的距离愈大,进针深度应增加。
(2)下颌骨弓愈宽,注射针尖应尽量往对侧的磨牙区后靠,即加大与中线所成的夹角角度,以使针头避开下颌骨内斜嵴的阻挡,容易准确到达下颌孔。
(3)下颌角的角度愈大,下颌孔的位置相应变高,注射时进针应适当加以调整。
4、特殊人群,9-19岁正在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的人下颌孔的位置与成年人相比要高而且要靠后。
所以打的时候要注意。
5、以前经常有实习的学生问我:这个病人长得是不是有变异,我给他打的嘴唇也麻了舌头也麻了可就是牙还有感觉。
这个时候多数是颊长神经在作怪,一般出了这种情况,就在患牙远中颊侧骨膜上再加一针浸润即可。
如果什么特殊情况都没有,还不麻,那就是没打准。
好,我们先重新来温习一下教材上正规的下牙槽神经阻滞是怎么打的,注射标志:患者大张口时,可见磨牙后方,舌腭弓(前柱)之前,有一索条样黏膜皱襞,即翼下颌皱襞。
另在颊部有一由脂肪组织突起形成的三角形颊脂垫,其尖端正居翼下颌韧带中点而稍偏外处。
此两者即为注射的重要标志。
若遇颊脂垫尖不明显或磨牙缺失的患者,可在大张口时,以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上与翼下颌韧带外侧3~4mm的交点,作为注射标志。
注射方法:患者大张口,下颌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将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与中线成45度角。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1ed0416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4.png)
禁忌症: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呼 吸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 过敏体质等患者,以及妊娠期妇女, 应慎用或禁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2
下牙槽神经阻滞 麻醉操作步骤
麻醉前准备
检查患者身体 状况,确保无
麻醉禁忌症 1
向患者解释麻 4
醉过程,取得 患者同意并签 署知情同意书
准备麻醉器械 和药物,包括
2 麻醉针、麻药、
消毒用品等
3
确认麻醉部位, 确保准确无误
麻醉操作步骤
患者体位: 仰卧位,头
偏向一侧
麻醉区域消 毒:使用碘 伏消毒麻醉
区域
麻醉注射: 在下牙槽神 经阻滞麻醉 区域注射麻
醉剂
观察麻醉效 果:观察患 者麻醉效果, 确认麻醉成
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麻醉后注意事项
01
保持口腔清洁, 避免感染
02
避免剧烈运动, 防止麻醉效果
减弱
05
整形外科:面 部整形、隆鼻 等
04
神经外科:三 叉神经痛、面 肌痉挛等
发展趋势
微创技术:减 少创伤,提高 手术成功率
01
联合麻醉技术: 提高麻醉效果, 减少副作用
03
02
数字化技术: 提高麻醉精确 度,降低风险
04
患者个性化麻醉 方案:根据患者 具体情况制定最 佳麻醉方案
谢谢
4
麻醉后出现感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 伤口感染、口腔炎症等症状
处理方法
注射部位感染:保持口腔卫 生,使用抗生素
神经损伤:避免过度注射, 使用神经保护剂
出血:压迫止血,使用止血 药物
麻醉效果不佳:调整注射部位 和剂量,使用辅助麻醉方法
预防措施
严格遵循操 作规程,避 免操作失误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7443833a964bcf84b9d57b35.png)
操作 流程
进针方法
进针方法:将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即 第 一 、 第 二 前 磨 牙 之 间 , 与 中 线 成 45 °,注射针应高于下颌平面1cm并与之 平行。按上述的注射标志进针,推进 2.5cm左右,回抽无血注入麻药1-1.5ml 。
无菌观念
整体 评价
人文关怀
操作熟练
操作时间:15分钟
器械取用、开包、戴手套等操作遵循无 菌原则
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训练考核标准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项目
操作 准备
操作内容
评分
医师仪表端庄,态度稳重,着装整洁, 操作者准备准备 带帽子,口罩,戴手套,戴手套前调节
椅位和灯光
患者准备
询问麻醉过敏史、嘱病员大张口,下牙 平面与地平面平行。
考评细则
进针点
1.确定进针点:上下颌牙槽突相距的中 点线与翼下颌皱襞外侧3-4mm的交点。 2.进针点消毒
操作者自我介绍 观察、询问患者不适感及安慰患者 操作后整理复原患者衣物 操作流畅
程序正确完成时间源自总 分:50分第 1 页,共 1 页
下牙槽神经!
![下牙槽神经!](https://img.taocdn.com/s3/m/dbf3c71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1.png)
下牙槽神经!做中国最值得信赖口腔科普助力您寻找靠谱的口腔医生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下牙槽神经系下颌神经的最大分支。
下牙槽神经沿翼外肌内侧面下行,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在管内发出多数小支,至下颌的牙齿和牙龈;终支出颏孔,称颏神经,分布于颏部和下唇的皮肤。
下牙槽神经在入下颌孔以前,分出下颌舌骨神经,至下颌舌骨肌的下面,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为运动支。
在进行下颌手术时,可在下颌孔及颏孔处麻醉此神经。
解剖结构:下牙槽神经:是下颌神经的分支,于舌神经后方1cm处,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在下颌骨内分支构成下牙丛,终支自颏孔浅出后,改称颏神经。
其感觉纤维布于下颌牙、牙龈、颏部及下唇皮肤和粘膜;运动纤维在入下颌孔前分出,称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同名肌及二腹肌前腹。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术:适应证:下颌骨体、下颌牙及牙槽突的手术。
麻醉方法:(一)口内注射法:1.体位:坐位、大张口,下牙面与地面平行。
2.注射点:以翼下颌韧带中点外侧3~4mm处粘膜作刺入点。
3.过程:将注射器置对侧双尖牙区与面部中线成45°。
注射针高于下磨牙面1cm并与之平行。
自注射点刺入,再进针约2.5cm,直达下颌升支内侧骨面,回抽无血时,注药2ml。
(二)口外注射法:1.神经沟投影位置:从耳屏前缘至下颌下缘与嚼肌前缘相交点作连线,该连线中点大致为下牙槽神经孔上方的下牙槽神经沟的投影位置,亦即麻药的注射点。
2.进针点:沿下颌下缘,取下颌角至嚼肌前缘连线的中点,作为刺入点。
3.进针行经及深度:刺入点至注射点间的连线,即为进针的行径与深度。
4.过程:用消毒橡皮片套在针头上,按刺入点至注射点的长度作标记。
自刺入点进针,紧贴下颌升支内侧,当皮片至下颌下缘皮肤时,表示针尖已达注射点,回抽无血即可注药3~4ml以麻醉下牙槽神经。
麻醉区域: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双尖牙至中切牙唇(颊)侧牙龈、粘-骨膜、下唇部。
麻醉效果:同侧下唇肿厚、麻木,探刺无痛反应。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9f03c4c60912a2161579295a.png)
一:头部★1。
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4。
下牙槽阻滞麻醉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1。
5cm,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2.5~3。
5cm,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面神经阻滞麻醉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
5cm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6.舌咽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1。
25~2。
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1.25~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二:颈部(3静脉穿刺5神经阻滞)★静脉穿刺定位:★(1)颈内静脉1.前路:①穿刺点:颈动脉三角下端处,触及动脉搏动点外侧旁开0。
5—1cm,相当于喉结水平进针;②方向:指向锁骨上小窝;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40°;④规避:避免气胸,易误伤动脉。
2.中路:(首选)①穿刺点:下段位于锁骨上小窝的中心位置,在其顶端距离锁骨上缘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方向:与中线平行指向下;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试探未成功,针尖向外后偏斜5-10 °指向肌肉锁骨头内侧后缘,常能成功。
3.后路:①穿刺点: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处或锁骨上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体位: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③方向:肌肉深面指向胸骨上窝;④角度:针干一般保持水平位;⑤规避: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易误伤动脉.★ (2)颈外静脉穿刺穿刺时可选在锁骨上方6cm处的胸锁乳突肌浅面至该肌后缘的一段,穿刺方向可沿胸锁乳突肌后缘斜向前下。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453564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3.png)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麻醉过程的智能监控和管理, 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应用前景
扩大适应症范围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范 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涵盖更多
种类的口腔颌面手术。
优化麻醉方案
针对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提高麻醉
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提供优质的麻醉服务,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 意度,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来自 REPORT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神经损伤
注射过程中可能损伤神经,导 致相应部位的感觉异常或麻木
。
晕厥或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晕厥或过敏 反应,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
并发症处理
疼痛处理
可给予口服止痛药缓解疼痛。
肿胀处理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 退。
神经损伤处理
给予营养神经药物,促进神经 恢复。
晕厥或过敏反应处理
立即停止注射,保持呼吸道通 畅,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物或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未来展望
新技术与研究
新型麻醉药物的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高效、低毒的麻醉 药物问世,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提供更多选择。
精准麻醉技术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现对麻醉药物的精确控制,减少 麻醉剂用量和副作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867973e1e009581b6bd9eb4c.png)
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一)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本法适用于上颌磨牙的拔除以及相应的颊侧龈、黏膜和上颌结节部的手术。
1.口内注射法(1)病员采取坐位,头微后仰,半张口,上颌牙牙合面与地平面成45°。
术者用口镜将口颊向后上方牵开,充分显露上磨牙区。
(2)一般以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作为进针点,对上颌第二磨牙尚未萌出的儿童,则以第一磨牙的远中颊侧根部的前庭沟作为进针点;对上颌磨牙已缺失的病人,则以颧牙槽嵴部的前庭沟为进针点。
(3)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5°,同时向上、向后、向内刺入,进针时针尖沿着上颌结节弧形表面滑动,深约2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醉药液1.5—2ml.注意:针尖刺人不宜过深,以免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的翼静脉丛,引起血肿。
(4)麻醉区域及效果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的牙髓、牙周膜、牙槽突及其颊侧的骨膜、牙龈黏膜。
注意,第一磨牙的颊侧近中根为上牙槽中神经支配,因此在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时,尚需在第一磨牙近中根颊侧相应部位的移行沟黏膜转折处补行浸润麻醉。
一般5—10分钟起效,此时用锐器刺激龈组织应无痛觉。
2.口外法用手指在颊部扪出颧牙槽嵴,指示颧骨下缘与上颌骨颧突形成的交角,选用4~5cm长的注射针,刺入皮肤直达骨面,然后向上、后、内方向推进约2e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醉药2-3ml.(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又称卵圆孔注射法,本法适用于面部疼痛的诊断和射频治疗,如非典型面痛、三叉神经痛等。
1.注射标志及方法(1)先用21号长注射针套上消毒橡皮片垂直进针,直抵翼外板。
以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中点为刺入点,与皮肤。
(2)将橡皮片固定于距皮肤1cm处,标记深度。
然后退针至皮下,重新使注射针向后、上、内偏斜15°,推进至标记的深度,针尖即达颞下窝上壁后内份卵圆孔附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回抽无血,注射麻药3—4ml.2.麻醉区域及效果同侧下颌牙、舌、口底、下颌骨及颌周组织,升颌肌群和颞部皮肤等被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课件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82a15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8.png)
感染:保持口 3 腔卫生,服用 抗生素
过敏反应:停 4 止麻醉,使用 抗过敏药物
晕厥:保持患 5 者平卧,保持 呼吸道通畅
注射部位疼痛: 6 热敷,服用止 痛药
预防措施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严格遵循操 作规程,避 免操作失误
选用合适的 麻醉药物和 剂量,避免 药物过量
保持无菌操 作,避免感 染
临床效果
01
减轻患者疼痛:有效缓解下颌骨、 牙齿、牙龈等部位的疼痛
02
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 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03
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感染、 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04
缩短康复时间:加速患者术后 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发展趋势
微创技术:减 少创伤,提高
患者舒适度
实时监测:利 用影像技术实 时监测麻醉效
04
局部麻醉:将麻 醉药物注射到需 要麻醉的区域,
使其麻醉
麻醉效果
麻醉效果: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供下颌骨、 下唇、下牙龈、下牙槽神经支配区域的支配区域的大部分区域。
麻醉深度:麻醉效果可以达到下颌骨、下唇、下牙 龈、下牙槽神经支配区域的深部组织。
02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患者面 部麻木、感觉异常
03
血肿:可能导致患者面部肿 胀、疼痛
04
感染:可能导致患者面部感 染、肿胀、疼痛
05
气胸: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 难、胸痛
06
过敏反应:可能导致患者皮 肤瘙痒、呼吸困难、血压下
降
处理方法
注射部位肿胀: 1 冷敷,避免剧 烈运动
神经损伤:观 2 察症状,及时 就医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课件
口腔麻醉_精品文档
![口腔麻醉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25e8f2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9.png)
.
36
咀嚼肌神经组织麻醉
• 三叉神经的第三支运动神经分布于咬肌、颞肌、 翼外肌和翼内肌,被称为咀嚼肌神经。麻醉该神 经可用于冠周炎导致牙关紧闭时,增加开口度, 利于疾病治疗。以及治疗某些颞下颌关节疾病时 使用。
• 注射方法: ①一般嘱咐病人咬紧牙关,从咬肌表 面入针至咬肌深层,从各个方面注射,可使患者 的张口度有不同程度改善。②按下颌神经组织麻 醉的注射方法,用21号常针垂直刺入,进针约 2.5—3.5cm,注射4—6ml
•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的毒性比普鲁卡因大, 每次用量不超过0.4g
• 地卡因: 毒性大 ,主要用于粘膜表面麻醉, 临床上不用于浸润和阻滞麻醉。
.
8
局麻方法
• ⒈冷冻麻醉 • ⒉表面麻醉 • ⒊浸润麻醉 • ⒋阻滞麻醉
.
9
冷冻麻醉
• 应用药物使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温聚降, 此时局部感觉,首先是痛觉消去,从而达 到暂时麻醉的效果。常见为氯乙烷
.
19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
20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 又称腭大孔麻醉法 • 本法适用于上颌双尖牙, 磨牙的腭侧麻醉。
腭隆突休整, 及腭裂手术。 • 注射时患者坐位, 头后仰, 大张口。进针点
为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缘至腭中缝连线的弓 形凹面中点。注射针向上后方刺入, 注射药 量0.3-0.5ml。
.
21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 适应症: 仅适用于粘膜下和皮下前表脓肿的 切开引流以及松动牙的拔除。
• 注意: 表面药物的刺激性很大,故应注意保 护,冷冻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组织细胞的 损伤或坏死。
.
10
表面麻醉
将麻醉剂涂布或喷射于手术区表面,麻 醉药物被吸收而使末梢神经麻痹,以达到 痛觉消失的目的。
规范化操作之口腔常用几种麻醉图(1)
![规范化操作之口腔常用几种麻醉图(1)](https://img.taocdn.com/s3/m/adf301b0700abb68a882fb3b.png)
这是规范化操作的第二篇文章,下面讲述在临床方面,常常在口腔治疗中涉及的几种麻醉方法及注意要点。
回顾和温习下麻醉中的几个规范化操作细节。
我常说“力求于精,精于炼”。
不是会就可以,会的同时反向思考是否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更多,这就是个延伸性的思考…力求精湛,在口腔等更多临床学科卓越发展的今天,患者的多选择性、高要求性等,同时相对临床医务工作着而言,理念的同步与跟进,技术的精湛与提炼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便来说说今天的麻醉,与之口腔中常用几种的规范化操作。
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物的方法,使病人整个机体或部分机体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
而麻醉的方式、手法的运用直接性影响到病人手术疼痛的缓急,作为口腔临床的医务工作者,想必工作时接触麻醉已是手到擒来、家常便饭…今天运用的规范化细节再次回顾,便从图解、理论、操作方面详细步入今天的内容。
口腔临床中拔牙、牙髓病的治疗和固定义齿修复的牙体预备等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局部麻醉方法,以使患者操作区域痛觉消失,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增强患者的合作。
一.局部麻醉常用的麻醉药有2%普罗卡因、2%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75%必兰麻。
常用局麻药物:普罗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必兰麻。
盐酸普罗卡因因其与临床其它药物的对比性差,穿透性和弥散性差,不易被粘膜吸收。
大多区域渐渐淘汰使用。
因麻药都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故加肾上腺素。
麻醉药物在酸性环境下易保存,故加盐酸(盐酸阿替卡因、盐酸甲哌卡因)盐酸利多卡因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麻醉效果快而强,维持时间长,较强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
临床配比主要用含1:100 000肾上腺素的1%-2%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
布比卡因作用时间较长,强度高,适合费时较久手术,术后镇痛时间长。
常以%的溶液与1:200 000肾上腺素共用。
必兰因其优越性能已成大多区域口腔医院、诊所等常用口腔麻醉药物备用。
临床药物运用时临床医务工作者、麻醉术操作者,因当先先行了解麻醉药物性能,适应、禁忌症。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说课稿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3e252d226fff705cc170ac6.png)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说课表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所选用的教材是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口腔外科学》人卫第三版第三章:口腔局部麻醉中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内容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口腔外科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它在口腔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下颌各牙进行治疗的前提,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一节对后期学习拔牙至关重要.这一节内容实践性很强,内容比较细碎,但要结合现场实际操作,就会直观.简单的多了。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A.牢记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步骤及要领。
B.了解病人在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后出现的各种反应2)能力目标A.按照操作要求,能快速.熟练.准确的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B.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人性措施,如安抚老人,诱导孩子的配合。
3)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建立起学生对患者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意者的自豪感3.重点,难点重点: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的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及注射量及麻醉效果难点:寻找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设计依据:4..教材处理二.教法设计总体教学构想有三点:一是突出操作要领。
二是现场示范教学。
三是一一指导学生互相操作。
一步步强化知识,让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直观,形象的理解知识,亲身体验更能帮助学生增强记忆。
三.学法指导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差,但学生对实际操作课兴趣浓厚,对于形象直观的知识记忆会比较深刻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通过教师示教,让学生能直观形象了解整个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过程.再通过。
【专业好文】常用口腔阻滞麻醉的方法已经术后并发症处理
![【专业好文】常用口腔阻滞麻醉的方法已经术后并发症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97dc4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e.png)
【专业好文】常用口腔阻滞麻醉的方法已经术后并发症处理口腔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颌面口腔相关神经干或主要分支周围,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该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达到全部失去痛觉的效果。
口腔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
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赞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
常用的口腔阻滞麻醉(1)上颌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2)眶下神经阻滞麻醉(3)腭前神经阻滞麻醉(4)鼻腭神经阻滞麻醉(5)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6)舌神经阻滞麻醉(7)颊(长)神经阻滞麻醉一、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法)此法是将局麻药液注射于上颌结节处,因此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
上颌结节位于上颌最后一个磨牙的后方。
一)注射标志1、进针点在上第二磨牙远中颊根相应的口腔前庭沟处。
2、在上颌第2磨牙尚未萌出的儿童,则以第1磨牙的远中。
3、颊侧根部的前庭沟为进针点;在上颌磨牙已缺失的病人,则以颧牙槽嵴部的前庭沟为进针点。
二)注射方法半张口;上牙合面与地面45°;针尖斜面沿着骨膜面向后、上、内推进,深约 2-2.5 ㎝,回吸无血注射 1-1.5ml。
三)麻醉区域除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外的同侧磨牙、牙槽骨、相应颊侧牙龈、粘骨膜。
上颌磨牙拔除术;相应的颊侧牙龈、粘膜和上颌结节手术。
四)注意事项1 、进针过深易发生血肿(翼静脉丛)2 、上颌第一磨牙拔出时还应近中颊根处做补充侵润麻醉。
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又称眶下孔或眶下管注射法。
本方法适用于同侧上颌切牙至前磨牙的拔除,牙槽突修整及上颌囊肿刮治术和唇裂修复等手术。
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0.5~1cm。
二)注射方法1.口外注射法注射时用左手示指扪得眶下缘,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针自同侧鼻翼旁约1cm处刺入皮肤,使注射针与皮肤成45°角,向上后外进针约1.5cm,可直接刺入眶下孔,有时针尖抵触骨面不能进入眶下孔,可注入少量麻药,使局部无痛,然后移动针尖探寻眶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孔,直到其进入眶下孔内,随即注射麻药1~1.5ml).注意注射针进入眶下管不可过深,以免伤及眼球。
口腔科神经麻醉实训报告
![口腔科神经麻醉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19e9d7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9.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口腔科神经麻醉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口腔临床工作中神经麻醉的技能水平,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二、实训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三、实训内容1. 口腔神经解剖知识(1)上牙槽神经:上牙槽神经是上颌骨的感觉神经,由上颌神经分支而来。
主要支配上颌牙、牙龈、牙槽骨等组织。
(2)下牙槽神经:下牙槽神经是下颌骨的感觉神经,由下颌神经分支而来。
主要支配下颌牙、牙龈、牙槽骨等组织。
(3)鼻腭神经:鼻腭神经是鼻腔和上颌骨的感觉神经,由上颌神经分支而来。
主要支配鼻腔、上颌骨、上唇等组织。
2. 口腔神经麻醉方法(1)上牙槽神经阻滞麻醉:采用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法,将麻药注射于上牙槽后神经附近,使上牙槽神经及其分支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2)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法,将麻药注射于下牙槽神经附近,使下牙槽神经及其分支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3)鼻腭神经阻滞麻醉:采用鼻腭神经阻滞麻醉法,将麻药注射于鼻腭神经附近,使鼻腭神经及其分支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3. 口腔神经麻醉操作(1)患者准备: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后仰,张口,放松颈部肌肉。
(2)注射部位消毒:用碘伏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3)注射方法:根据不同神经麻醉方法,选择合适的注射点、注射方向和注射深度。
(4)注射麻药:根据患者体重和麻药剂量,将麻药缓慢注入注射部位。
(5)观察麻醉效果:注射麻药后,观察患者麻醉区域的感觉消失情况,确认麻醉效果。
四、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口腔神经麻醉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在实训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3. 在注射麻药时,注意注射深度和注射速度,确保麻醉效果。
4.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以下问题:(1)注射点定位不准确,导致麻醉效果不佳。
(2)注射麻药时,注射速度过快,患者疼痛感较强。
5.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解剖知识学习,提高注射点定位准确性。
不同方法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不同方法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327b210a45177232f60a283.png)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2019 年1月 第6卷/第3期V ol.6, No.3 Jan. 201934不同方法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与评价李振兴,张会涛,都广艳(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与Akinosi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我校某临床教学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需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8例。
实验组患者采取Akinosi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麻醉程度以及安全性。
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麻醉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回抽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肿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采用Akinosi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较采用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第三磨牙拔除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Akinosi 法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3.34.02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手术前常采用局部阻滞麻醉,包括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Akinosi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Gow-Gates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等多种麻醉方法。
由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手术常需进行翻瓣、涡轮机去骨、劈冠等多项操作,对患者正常牙组织损伤较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对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要求较高。
本文选取256例需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传统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与Akinosi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下颌后牙区使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对比
![下颌后牙区使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4ae9d0128ea81c758f578fb.png)
下颌后牙区使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对比发表时间:2018-11-21T10:00:35.5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7期作者:陈丹[导读] 对比下颌后牙区牙髓炎患者分别使用STA行牙周韧带注射麻醉和使用传统注射器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总有效率陈丹(成都军区机关第一门诊部口腔科四川成都 610011)【摘要】目的:对比下颌后牙区牙髓炎患者分别使用STA行牙周韧带注射麻醉和使用传统注射器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种方式麻醉起效后开髓过程中穿髓时的患者主观疼痛感。
方法:将下颌后牙牙髓炎需局麻下开髓引流的患者20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使用STA行牙周韧带注射麻醉,B组患者使用传统一次性注射器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分别记录五分钟后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情况,在麻醉有效患者中记录患者开髓过程中穿髓时的疼痛感。
比较A、B两组患者麻醉的总有效率,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评价A、B两组患者开髓过程中穿随时的疼痛感。
结果:A、B两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开髓过程中穿髓时的疼痛评分为3.72±1.01,B组为3.02±1.5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的评分值均较低,计分在“疼痛不明显”范围。
结论:在下颌后牙牙髓炎需局麻下开髓时,使用STA行牙周韧带注射麻醉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总有效率无差异。
两者麻醉效果比较,选择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更好,但两者在开髓过程中穿髓时可能存在的轻微疼痛感均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内。
【关键词】STA无痛麻醉仪;牙周韧带注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疼痛;麻醉效果【中图分类号】R7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057-02 牙周韧带注射麻醉操作简单,麻药用量少,在牙周膜间隙中直接注入麻药,麻醉起效较快,麻醉范围小[1]。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394db4e8ba0d4a7302763ac7.png)
注射量:一般浸润麻醉的注射量为0.5-1毫
升,阻滞麻醉为2-3毫升
麻醉显效时间:局部浸润麻醉3-5分钟,阻 滞麻醉则要等待10-15分钟方有良好效果
麻醉显效后病人的感觉
麻醉范围的检查一般用钝头器械压迫粘膜, 然后观察病人的反应 最好不要问病人痛不痛 注射后要询问病人的感觉(麻木、发肿、蚊 走感等)及这些感觉发生的时间,最后要检 查麻醉的范围大小
进针方法
刺入粘膜要快,这样可以减轻疼痛
到达粘膜下以后,进针应慢,避免急剧动作
沿着骨膜表面推进,一般不应穿刺到骨膜下
在进针过程中,为减少疼痛,可不断推出少 量麻药
回抽
检查有无血液流出,若无血液即可缓缓注射
同时观察病人的反应 若回抽有血,则应退回少许,改换方向和深 度,再次回抽无血时,方可注入麻药
下牙槽神经的临床解剖
下颌骨临床解剖
翼下颌皱襞
为伸延于上颌结 节后内方与磨牙后 垫后方之间的粘膜 皱襞,其深面为翼 下颌韧带所衬托。
颊垫尖
大张口时,平对上、下颌后牙面间颊粘膜上 有的三角形隆起,称颊垫,其尖称颊垫尖, 向后邻近翼下颌皱襞前缘,此尖约相当于下 颌孔平面,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 志。颊垫深面为颊脂垫所衬托。颊脂垫因系 脂肪组织构成,因而颊垫尖的位置有时不恒 定,该尖可偏上或偏下,甚或远离翼下颌皱 襞,此时麻醉点应作相应调整。
谢谢!
颊神经麻醉注射法
深度:1—1.5cm应当深入到颊肌外侧
剂量:0.5ml,可在进针时不断注入 麻醉范围:同侧下颌磨牙颊侧牙龈、骨膜、 颊粘膜、肌肉与皮肤
解剖变异情况
下颌中切牙受双侧下颌神经分支支配
舌神经在舌侧分布有时仅止于尖牙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下牙槽神经麻醉
临床患者面型,骨形存在个体差异。
对于下牙槽神经的麻醉不可依据书本照搬。
否则会经常遇到麻醉效果不良的情况。
应依据患者口腔内据体情况给予良好麻醉效果,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标准的下颌牙弓)
(下牙弓狭窄者)
(下牙弓宽大者)
(侧面正常下颌骨形态)
(下颌角宽大者)
(下颌角狭小者)(舌侧下颌孔位置)
(简易标准型标线示意图)
(下牙弓宽大型)相对两下颌角之间距离宽。
注射器针尖以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mm为固定标点时,那么注射器体部要置于对侧前磨牙区远中向后,外进针方可达下牙槽神经沟附近。
如将注射器置于前磨牙区后果是针尖刺入后的位置在下颌孔的远中,麻醉效果不良。
(下牙弓狭窄型)相对两下颌角之间距离窄。
注射器针尖以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mm为固定标点时,那么注射器要置于对侧前磨牙区近中向后,外进针方可达下牙槽神经沟附近。
如将注射器置于前磨牙区后果是针尖刺入后的位置在下颌孔的近中,麻醉效果不良。
下牙槽神经的麻醉:注射器置于对侧下颌前磨牙区,约与中线呈45"角,高于下颌磨牙合平面1cm,并与之平行;以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mm 或翼下颌皱襞外侧的颊脂垫尖处作为刺入点,水平向后,外进针约
2-2.5cm时触及骨壁,即可达下牙槽神经沟附近..........。
我的注射习惯是以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mm作为刺入点。
从长期临床看来选择翼下颌皱襞的最大优点是和颊脂垫尖相比更稳定。
不会因患者口腔内颊舌部肌肉过于肥厚而移位。
但颊脂垫尖不同,随个体不同或明显或不明显,易随口腔内肌肉量不同而有所变化。
要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麻药,接下来在麻醉之前要观察面型,双手触摸两侧下颌骨宽度走向,以确定进针方向。
(我们不可能用精密的仪器去测算多少多少度角然后一针直刺)当患者口唇松弛度小而下牙弓宽时,我们可以选择把注射器尖部弯曲利用弯曲针尖的角度来取代正个针体后移的幅度
当患者开口度小于注射器直径(1.5cm)可以选择同侧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mm作为刺入点,将注射器旋转向后,外进针实行麻醉。
以上是日常麻醉术中体会,患者口腔各有差异,需视情况而定。
望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