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理工科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人文修养、道德素质、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综合素质,以及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我对于如何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些思考。
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阅读是提升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理工科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也应该注重广泛阅读,涉猎不同类型的书籍。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哲学著作、历史研究等方面的书籍,培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开拓眼界,丰富知识,还可以提高人文修养和文化品味。
参加人文素质培养活动。
学校和社会都会举办各种丰富多样的人文素质培养活动,如讲座、研讨会、文化节等。
理工科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这些活动,深入了解人文知识,增进人际关系,开阔视野。
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亲身体验社会,加深对人文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理工科大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表达能力通常较强,但在人文素质方面的表达能力往往较弱。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参加辩论社团、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写作、发表论文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增强自信,还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传递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提倡跨学科学习。
在理工科的学习中,往往会出现知识的局限性。
要提升人文素质,就需要超越学科界限,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可以选择一门或几门与自己专业不同的课程,了解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培养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跨学科学习,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思维,培养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需要有系统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全面成长,还有利于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为加强对学生地人文素质教育,学校应开办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管理、经济、法 律、伦理等人文学科地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兴趣、性格、思想、信仰等等人 文素质教育,为理工科学生指示全面发展地方向,让他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有
一个全面理性地认识, 并在科技与文化中得到平衡,形成正确地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
不适应社会规律,不懂得人际交往和沟通,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控制力差等.…… 而这种种因素使得某些大学生出现了严重地心理问题,清华大学地刘海洋事件和云南大学地
马加爵事件就是极端地案例.M2ub6
(五)人文素质地缺失使得理工科学生地精神世界单一
人类所追求地精神世界理应是多元化地,而人文精神则是其中最重要地不可或缺地部 分.而如今地现实却是很多理工科大学生空有扎实地专业知识却忽略了自身人文素质地培养 正是缺少了人文精神地熏陶使得如今很大一部分地理工科大学生会学习但不懂得享受生活, 不会发现生活中地美,更不会主动丰富自身生活, 导致了他们地精神世界越来越趋于单一化, 且这种趋势大有不断恶化地态势.OYujC。
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地途径•“人文”,在这里当
为确定地“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
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地•我看所谓地“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地研
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地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地精神一一人地内在品
对于人文课程地考核,有地老师仅停留于考核背诵或者提交论文地形式,有些大学对 文科课程要求很低,甚至考前就把考题告诉学生,或直接开卷考试,并且考试内容十分简单,
(一)人文素质教学地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文化素养
加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思考
2021年3期30加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思考陈婉兰(武汉大学 工业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本文旨在从高校立德树人的必要性,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在特质,探讨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加强的路径。
一、高校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近年来,部分工科大学生思想整体上较为明显地体现出爱国主义情怀弱化、集体观念淡漠、责任与奉献意识缺失,利己主义甚嚣尘上。
(一)爱国主义情怀弱化时下,许多大学生均是90后青年,他们一直生活在和平稳定、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的环境下,以为我们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天经地义的,对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所受的压迫屈辱,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团结一心把一个积贫积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知之甚少。
(二)集体观念比较淡漠、责任与奉献意识不够曾几何时,我们为自己率先当上少先队员戴上鲜艳的红领巾,被推选为班长、组长等班干部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我们梦想长大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人民解放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班级为集体为国家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这样的仁人志士和普通大众数不胜数,使得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时至今日,独生子女逐渐步入社会舞台中心,他们越来越注重个人价值、个性张扬、个人愉悦及个人自由,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与规律。
然而,集体观念、责任与奉献意识与注重个性张扬、个人愉悦、个体价值的实现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
当下,许多工科学生只注重个人论文的发表、学分绩的拔尖、课题项目的参与、推荐免试研究生、出国交流资格的获得……最大限度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对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班委社团学生会任职等公益活动不够关心,进而出现公益职务无人竞争,志愿服务鲜有报名的局面。
二、高校加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的栋梁,必须有理想、有担当,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出发,需要大学生成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文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研究与思考-教育文档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研究与思考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指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科学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早在1995年,时任21 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的雅克?洛德尔先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指出了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准。
[1] 中国人民大学孙健敏教授曾强调指出:“‘文理分驶',‘重理轻文'以及轻视祖国传统文化等造成了当今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不强,值得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 [2] 然而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理工类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往往比较差,学校人文氛围淡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从整体上来看,作为当今社会最具活力、最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群体,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除了具有丰富的理工科专业知识,还具备一定的人文学科常识、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但是,由于各种自身条件的制约、外部环境的限制以及学校教育思想和课程体系的制约,还有相当一部分理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严重的缺陷与不足,对人文素质的内涵不甚理解,对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知识缺乏,对人文素质的内涵理解不清,人文修养浅人文素质指的是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
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
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作为当代社会的知识精英,理工科大学生具有扎实丰富的专业技能,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相对单,基本人文知识比较薄弱。
工科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
工科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已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作为工科类高校,如何实现人文素质课程的有效实施,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工科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的实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一些高校将人文素质课程安排在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和接受人文素质课程的内容和意义。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
许多人文素质课程只是简单地讲授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难以达到人文素质课程的教育目的。
三、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对人文素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工科类高校缺乏专业的人文学科教师,导致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科类高校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合理设置人文素质课程。
将人文素质课程独立出来,以专门的时间和课程安排,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理解人文素质课程的内容和意义。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互动性和实践性,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互动讨论、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人文素质课程的教育效
果。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工科类高校应该加强对人文学科教师的培养和招聘,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和教学水平,确保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工科类高校应该重视人文素质课程的实施,采取合理的课程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对策,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摘要】现代社会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理工科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质不足的问题。
本文从为什么需要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如何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加强人文课程的设置、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培养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重点强调了人文素质提升对于理工科大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人文教育、培养跨学科能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解决途径。
通过本文的思考,可以更好地引导理工科大学生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强其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跨学科交流、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人文课程、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理工科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变得至关重要。
过去人们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认知往往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了他们在人文领域的培养和发展。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理工科大学生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和变化。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对人文领域的兴趣和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也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1.2 问题提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理工科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往往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提升。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了其在职场和社会中的发展。
如何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的核心在于,理工科大学生在专业知识上可能具有优势,但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工业化的推进,理工类专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因为技术和工程知识短缺现象日益突出。
但是,仅有理工科知识却不足以满足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的素质。
因此,如何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从校园文化建设上入手,通过学校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人文情怀、感受人文价值。
比如,开设文化素养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责任,并积累志愿活动的经验,从根本上提升其人文素质。
其次,要从学科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
学校可以鼓励理工科教师注重人文元素,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人文思维、社会责任、自我成长、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比如,在物理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发明创造的历程以及科技发展对于社会的改变,可以从先进文化中提取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还有,要加强学生的交流活动,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
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创设学生会、校报、班会等渠道提升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同时让更多的人们认识他们;学生与社会之间可以通过科技展览、科技演讲会以及实习实践等途径,加深理解实践应用与社会应用的联系,开拓学生的眼界和视野。
总之,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宏观建设、教师培养和学生交际,需进行综合考虑。
人文素质不仅仅是对科技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是对历史与文化的关注、社会责任的担当、自身修养的积累的集中体现。
当大学生兼具人文素质和专业知识时,才能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
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的思考
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工科院校学生的思考
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现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科院校的学生们在学习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他们却缺乏必要的素养。
一、工科院校学生素养缺失
由于工科院校学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研究上,他们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素养。
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参加文化课程、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因此,他们缺乏对社会道德、文化知识、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
二、工科院校学生素养缺失的影响
由于工科院校学生素养缺失,他们缺乏对文化、历史、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认知,这会影响他们在社会上的表现和角色。
他们缺乏对社会道德、文化知识、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这会影响他们在社会上的行为和态度。
此外,由于他们缺乏对社会的认知,他们也很难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而且能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认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四、改善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措施
(1)学校应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开设更多关于文化、历史、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
(2)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结论
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第一篇: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如今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
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对高等教育的定位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培养专业人才,提倡的是专才教育,关注工具价值和技术价值的实用性,从而相对忽略了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素质培养。
例如:理工科学生往往逻辑能力强但思维能力差;专业技术过硬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学识广泛但缺乏艺术欣赏力;具有社会竞争力但欠缺为人处世之道……这些都在不经意间严重影响了理工科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因此,加强当今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是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在当今社会,人文素质的含义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
2理解人文思想。
3掌握人文方法。
4遵循人文精神。
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
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
人文素质的培养重在培养涵养,培养人性、情感、欲望、情绪、人际关系等做人方面的素质。
[1]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研究的方式及基本成果为了能更直接清晰地了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笔者针对江苏工业学院理工科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同学展开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网络调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参与学生1206,调查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51.3%,女生占48.7%,参与者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因此具有相对的普遍性。
问卷内容涉及文学、历史、道德意识、学习意识等内容。
题目类型分为单选和多选两种。
根据调查结果得到如下结论:(一)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文化素养他们对于人文的接触普遍还是仅限学校教育,只有27.27%的同学在问卷调查中能正确回答《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近年来,我们逐渐意识到,虽然理工科和人文科学各有其独立的领域和优势,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也非常重要。
在高等教育中,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文素质的支持和补充,而传统纯人文学科也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得以更好地发展。
在推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学科交叉与跨界合作学科交叉与跨界合作是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
例如,理工科学生可以选修一些人文科学的课程,如历史、哲学、文学等,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也可选择一些理工类的选修课,如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机械设计等,以掌握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更进一步地,学科交叉和跨界合作不仅仅限于课程学习,研究方向也可以跨领域合作。
例如,应用化学领域的学生可以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同学合作,探讨废水处理等环境相关的问题。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彼此知识的交流,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二、实践体验与社会参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多数时候很容易陷入“学术”的泥潭中,导致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和理解较弱。
因此,实践体验和社会参与是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不可或缺的途径。
除了参加课程设计和实验课程之外,学生还可以加入社会实践团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以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展现公民意识。
实践体验和社会参与还可以为理工科学生提供人文素质提升的机会。
例如,可以担当学校的社团干部、组织活动的策划人员等角色,以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同时,通过与其他领域的人合作,使理工科学生更具包容心和理解力,这对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也有很大的提升。
三、文化教育与学术交流文化教育和学术交流是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另一重要方式。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以人文科学为主题的讲座和文化活动,如艺术节、文化讲座、文化沙龙等,让学生在自己专业的学习之余也接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领域。
同时,学生也可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听取不同领域的学者的讲解和发言,对理解其他知识领域有很大的帮助。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分析【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紧迫课题。
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己成为一个严重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充分认识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提高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一、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首次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世界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中提出,能否进入大学应取决于本人的品行而不是优越的社会地位。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方面的发展,并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
这应成为21世纪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理念。
二、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1.观念仍未转变,仍没有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考虑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必须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变。
我们应培养身心健康、有道德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如果培养的学生道德水平低下,只知道追求个人利益的,不知道为社会、为国家做点事情的,没有社会责任感的,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只有意识到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把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2.人文学科发展仍处于弱势。
我国自1952年开始的大学院系调整采用的是苏联的大学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大学生一年级开始就实行专业教育。
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大学从一开始就缺乏“大学人文教育”的制度和传统;造成了重理轻文、重应用性和技术性学科、轻基础性学科的不合理的学科体系的根源。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内外环境中,自然科学的地位远远高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更加趋于边缘化。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在 当今社 会 ,人 文 素 质 的含 义 是 指 人 们 在
人 文方 面所 具 有 的综 合 品质 或达 到 的发 展 程 度 。 人文 方法 产 生 的世 界 观 、价值 观基 础 ,是 最基
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
本 、最重要 的人文思想 、人文方法 。人文精神
收 稿 日期 :20 0 9年 1 月 2 日 1 8
薛健 飞 宣儒 渊
( 苏工 业学 院 江 苏 常州 2 3 6 ) 江 1 14
摘 要 :从对江苏工业学院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的抽 样调查来看 ,由于专业教育 的偏 向,使得理工科大
学生 的人文素质普遍偏低 ,这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使得他们在文化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 、创新能力 、综合适 应能力 、价值观等方面略逊 一筹 。因此加强理工科大学生 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这可以试 着从 理工科 学生 的培养模式、考核方式及教 师队伍建设 、政策鼓励等方面做 出一定的改进 ,以提高理工科 大学生学习人 文知识
的时间里 ,对 高 等 教 育 的定 位 是 为 国民 经 济 和 艺 术 知 识 、哲 学 知 识 、宗 教 知 识 、道 德 知 识 、 社会 各部 门培养 专业 人 才 ,提倡 的 是专 才 教 育 , 语 言知识 等 。 关注 工具 价 值 和 技术 价 值 的实 用 性 ,从 而 相对
2 .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 思想是 支撑人文 知识
忽略 了对大 学 生 尤 其 是理 工 科 大学 生 的人 文 教 的基本理论及其 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 比,人文 育和素 质 培 养 。例 如 :理 工 科 学 生 往 往 逻 辑 能 思想是有很强 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现状与建议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现状与建议【摘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存在着人文素养教育较为薄弱、单一的情况。
本文将从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改进建议和推动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结论中,强调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改进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篇文章的分析与讨论,旨在引起广大理工科院校师生对人文素养教育的关注,促进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意义、现状、问题、建议、推动措施、总结、改进、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背景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背景是指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他们具备广阔的人文视野、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扎实的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理工科院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人文素养教育在理工科院校中备受关注和重视,成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养和情感力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只有不断完善人文素养教育,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一技之长,多才多艺”,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1.2 阐述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素养教育是理工科院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附加的修饰,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当今社会,理工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与此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出来。
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技术知识。
技术的发展需要与人类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相结合,只有通过人文素养教育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把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建设中。
工科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
工科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工科类高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开设了大量的人文素质课程。
然而,实际上许多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也不知道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去。
因此,需要对工科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实施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对策。
目前,工科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实施存在以下问题:
1. 课程设置不合理。
许多学校开设了大量的人文素质课程,但是课程内容雷同,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2. 教学方式单一。
大多数人文素质课程采用传统的讲课方式,缺乏实践和交互式教学。
3. 学生对人文素质课程缺乏兴趣。
由于工科类学生普遍对人文课程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优化课程设置。
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文素质课程,避免课程重复和内容过于抽象。
2. 创新教学方式。
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实践课程和在线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强化课程实践环节。
通过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总之,工科类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实施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对策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理工科为主导的体系,这也导致了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然而,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理工科院校应该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人文学科的了解和认同较低。
在竞争激烈的择业环境下,学生们更加关注在技术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对人文科学的学习。
这种认识的偏向导致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为解决这一问题,理工科院校应该重视对人文科学的教育。
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人文科学知识的内容,并且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人文科学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其次,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还表现在学生思维方式的狭窄。
由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多以计算和实践为主,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往往偏向于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技术性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的狭窄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理工科院校应该强调跨学科思维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拓宽选修课程的范围,鼓励学生在其他领域的学习,并通过项目实践、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推动人文科学与理工科学的交叉融合,鼓励学生跨学科研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后,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还表现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低。
学生们往往过于关注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这种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理工科院校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公益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科技人才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理工科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也应该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对社会、文化、历史、人类精神和价值等方面的理解、认识和修养。
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提升人文素质,既能够使他们更全面地发展自己,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提高人文素质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中,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理工科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应该具备这种品质。
他们应该关心社会上的一切,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培养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走进社会,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提升人文素质需要注重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思想素质。
人文修养是指一个人在思想、道德和品德方面的修养。
一个人的人文修养,决定了他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
理工科大学生应该多读一些人文类的书籍,了解人类的思想和文化传统,培养自己的人文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通过读书,学生可以了解世界的多样性,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提升人文素质需要注重学生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学习。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
理工科大学生应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研究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成就。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领悟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培养自己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升人文素质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
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是一个人在艺术和审美方面的涵养和修养。
理工科大学生应该学习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类的课程,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
当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状况与思考
当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状况与思考摘要: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导致各个企业大幅裁员。
失业人员的急剧增多直接加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许多人抱怨生不逢时,那么在一职难求的背后,是否应该思考,因重理轻文、重利重功的思想而导致人文知识匮乏的理工科大学生,如何能顺应企业的要求与社会的发展?因此,理工科大学生应该加强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从而提高竞争能力。
关键词:理工科学生人文知识提升意义匮乏现状原因及对策一、丰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的意义1、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未来的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有优良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与高品位的文化素质,而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是提高人文素质的基础。
在社会工作中,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经济、法律、社交等人文知识,来正确处理工作的各方面联系,使企业顺利高效的运作,使自己立足于企业,得到发展。
纵观社会,拥有广泛的知识体系的人才是企业所青睐的。
2、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健康的人格具备一定得人文知识,能够促进理工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心理体系。
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能够丰富个人内涵,提升个人品位,从而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形象。
3、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学校的发展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文化积淀的体现。
许多名校在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如北京大学,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学子。
在校园中,学生是主体,他们人文知识的厚薄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深浅。
学校在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时,如果只一味客观改善校园建设,却没有加强学生们的人文知识提升意识,那么硬性的建设只是一种表面,一种静态的人文摆设。
只有当人文知识在学习与生活中运用,使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流动的知识体系,潜移默化,校园文化便逐渐浓厚。
对于我校,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有利于实现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目标及新校区的建设。
新时代提升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探析
新时代提升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探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理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个问题: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存在欠缺。
这也给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为了更好地提高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需要探索一条适合新时代要求的路径。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人文素养的概念。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基本常识、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伦理和美学艺术等方面的了解和素养。
它不仅包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深入了解,还需要具备广阔的视野和多元思维的能力。
其次,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有全面的教育体系和优秀的教师团队。
大学应该注重招聘和培养有人文素养的教师,他们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广阔的人文视野,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人文知识和基本技能。
此外,大学应该建立鼓励学生参与人文活动的良好环境,比如举办讲座、文化节、社团活动等。
第三,改革课程设置,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融入。
我们应该在理工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一些人文素养相关的课程,比如文学、哲学、历史等。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人文素养,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们也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增强对人类社会及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第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升人文素养教育的效果。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和其他现代技术手段,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人文素养教育。
学校可以建立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通过在线讨论、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最后,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更多支持和关注,共同努力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支持力度,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资源;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人才培养机会,鼓励大学生参与人文活动。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
近年来,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技发展的浪潮,理工科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可
或缺的一支力量。
在追求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很多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却显得匮乏。
如
何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
从培养思想潜力、开拓学科视野、推动跨学科交叉等方面谈谈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
的思考。
要从培养学生的思想潜力出发。
理工科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常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
与实践,这使得他们缺少对于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深入思考。
学校和社会应该引导
理工科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视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辩论赛、
写作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对于思想问题的敏感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解
能力。
应该开拓理工科大学生的学科视野。
在当前知识深度与广度并重的形势下,理工科大
学生的专业知识在保障社会发展的也需要有广泛的学科视野去审视社会问题,并为社会问
题提供解决方案。
学校应该在专业学习之外,开设跨学科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学科,
并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和融合。
可以通过组织学术沙龙、学科交流会等形式,拓展学生
的学科视野,提升他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引导
学生加强思想潜力的培养,开拓学科视野,推动跨学科交叉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理工科人才。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求,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思考最近几年,关于当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的研究和讨论一直都未曾中断。
而从各社会组织和团体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抽样调查来看,由于专业教育的偏向,使得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偏低,这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作用,使得他们在文化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创新能力、综合适应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略逊一筹。
因此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可以试着从理工科学生的培养模式、考核方式及教师队伍建设、政策鼓励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改进,以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和机会,保障人文素质教育在理工科学生中的顺利开展。
如今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
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对高等教育的定位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培养专业人才,提倡的是专才教育,关注工具价值和技术价值的实用性,从而相对忽略了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素质培养。
例如:理工科学生往往逻辑能力强但思维能力差;专业技术过硬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学识广泛但缺乏艺术欣赏力;具有社会竞争力但欠缺为人处世之道……这些都在不经意间严重影响了理工科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因此,加强当今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是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那么,到底哪些是理工科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内涵又会是什么呢?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
“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
我看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
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对抗任何试图凌架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进行中事业及预期中目标,对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圣。
现实中,我们可以大致上把“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等同使用。
因为,如同具有“达标”的自然科学能力却不见得具备“达标”的“科学精神”一样,具有“达标”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及处理人文活动的能力,也不见得同时具备“达标”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才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
举个例子: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许多受到主流社会迫害的中上层人士,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来自下层社会群众的同情和关照,这让“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等被专政人士曾大发感激、感慨之情。
而那些对落魄者不歧视不加害的“草民”,虽然缺乏人文科学素养,甚至不具备接收革命教育的起码的文化素养,但他们在那个把人文当垃圾的社会环境中,却是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精英分子。
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文明、进步的“发展”,不可以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
否则,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并且,这些东西发展越快、成就越大,它所制造出的痛苦和灾难就越大。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质的含义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
2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
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
3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
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
4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人文素养的缺乏是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的共性。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呢?(一)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文化素养理工科学生往往是逻辑思维的强者,形象思维的弱者。
由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便能一目了然。
他们对于人文的接触普遍还是仅限学校教育,只有%的同学在问卷调查中能正确回答《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
而从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理工科学生对涵盖人文知识方面的读物或学科并不十分感兴趣,他们习惯与熟识的还是理性的思维和学习。
另外在与调查对象的交谈中得知,大多数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往往倾向于选择宇宙探秘、职业规划、事业管理等专业、兴趣取向明确的课程,而很少会选择大学语文、美术欣赏、影视赏析等人文文学色彩较重的专业,就算选修了这些课程的学生也表示目的是为了学分。
另外,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理工科学生往往偏向于悬疑推理、探索探秘类的书籍,而对中外名著类书籍却无人问津。
这些存在于理工科学生中的实际情况自然使他们很少接触人文方面的知识,对中国的千百年来的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甚少,无法得到情操品格的陶冶,因此人文教学的缺失直接造成理工科学生文化素养的缺失。
而文化素养的缺失就直接表现在语文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偏低,历史地理等知识欠缺。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审阅一篇青年数学工作者的论文后,无不感慨地说:“我给他改病句和错别字的时间比看全文所花的时间还多。
”[2]的确当今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尽如人意,他们所写的文字材料经常出现错别字,语句也时常不通顺,甚至不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而更令许多老师头疼的是很多学生所写的内容也仅仅是死肯教材,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所想。
不仅如此,现今的理工科学生对史地方面的知识的浅薄也着实让人担心。
(二)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的道德修养品质不高现今在大多数的理工科院校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可是这些课程通常无法唤起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未能受到他们的重视,这些课程往往被他们视为副课。
因此很大一部分的理工科学生不能广泛吸收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直接造成了这些大学生道德品质低下、行为粗鄙、学风不正等问题。
从调查表中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公车上能在需要的情况下为他人让座的人仅占%,偶尔为之的为%,而几乎不为之的人有%;对于无用的废纸虽然没有人表示会随意乱丢,但是选择视情况而定的占到%,而一定要找到垃圾桶再处理的人仅有%。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德育教育还有待加强。
迟到早退、旷课、考场舞弊是一直存在于理工科学生中的弊端;而当今社会大学生犯罪、自杀等现象层出不穷更是让人心寒。
(三)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创新能力在问卷调查的16题“你认为实践活动和人文素质的关系是什么”,令人意外的是%的同学认为他们间几乎没有联系。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突出地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可见学科的限制使得理工科学生学习范围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方框中,致使知识面偏窄。
其实,对于偏于理性学习的理工科学生而言,他们长期缺乏形象思维的锻炼,使得创造性思维缺失,其创造力自然无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毋庸置疑,当今社会正是一个提倡创新的社会,而理工科学生本应为创造思维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但是人文素质教学的缺失却严重妨碍了理工科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直接造成了创造性人才的流失。
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四)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综合的适应能力理工科学生经常整日将自己埋于理科逻辑知识的学习演算中,很少有时间和机会来接触人文知识,致使学生缺乏对社会生存、人际交往、历史文明、现实生活的了解。
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文科学生不太会出现的问题。
这就说明理工科学生缺乏综合适应能力。
他们不适应社会规律,不懂得人际交往和沟通,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控制力差等。
……而这种种因素使得某些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清华大学的刘海洋事件和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就是极端的案例。
(五)人文素质的缺失使得理工科学生的精神世界单一人类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理应是多元化的,而人文精神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如今的现实却是很多理工科大学生空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却忽略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
正是缺少了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得如今很大一部分的理工科大学生会学习但不懂得享受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更不会主动丰富自身生活,导致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趋于单一化,且这种趋势大有不断恶化的态势。
当代大学生应该是具有特色、富含创造性的个体。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都应该不断美化自身的精神世界,不断挖掘潜能,充实自我,努力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趋于多样化。
但是现今的理工科大学生往往忽视这方面的修养,造成了他们的学习对象仅限于自身的专业领域而忽略了丰富的实际生活,忽视了自我素养的加强,直接导致其精神世界单一化。
众所周之,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的大学生有以往大学生不可企及的优势和特长,可是也经历着严峻的心理体验和价值困惑,特别是理工科学生。
主要表现在:在实现高考这一人生目标后所出现的目标迷失和动力丧失,在面对求职择业的压力与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时的茫然若失与自我定向的疑虑,在面对五光十色、充斥功利主义、物质攀比的世界时的困顿,在面对追求金钱和追求真理的天平时梳理不清他们内在的关联与矛盾,在对待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问题时容易将自己放大而忽视他人、集体、社会对自我的重要意义……理工科大学生价值困惑的实质是理想信念的疑惑、道德的迷失与存在的迷失。
[3] 而人文素质的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科学正确的理解世界、社会、他人和自我,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人文素质的理工科学生意识中的“缺席”造成了学生的价值困惑并使得他们无法得到自我排解。
人文素质的缺失已经明显成为理工科学生发展的障碍。
因此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刻不容缓的大事,这也就要求高校在增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更要着重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