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宪法根植心中 让法治成为信仰
如何让法治成为信仰

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权利
健全法律体系
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的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 权益。
强化法律实施
加强法律的实施和执行力度,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完善司法救济
为公民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渠道,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加强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强化司法独立
01
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机关和个人的干涉。
维护社会稳定
法治信仰有助于维护社会 稳定,使人们能够在一个 和谐、有序的环境中生活 和发展。
法治信仰的内涵
01
02
03
04
法律至上
法治信仰强调法律的至高地位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凌驾
于法律之上。
公正平等
法治信仰要求公正和平等对待 所有人,不因地位、权力或财
富而有所偏袒。
人权保障
法治信仰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权 ,确保每个人的自由、尊严和
全感。
05
当前我国在培养法治信仰 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
析
存在的问题
法律知识普及程度低
我国公民普遍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对法律条款和法律原则的 理解不足。
法律意识淡薄
许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对法律权利和 义务的认识不清。
法治观念不强
一些公民对法治的信仰程度不够,对法律制度的信任度和尊重度不 足。
法治能够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 救济途径,促进公平正义的实 现。
03
如何培养法治信仰?
从小培养法治意识
家庭和学校是培养法治意识的重要场所。家长和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法治意识 ,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以及违法行为的后果。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破 坏公共财物等。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演讲稿

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姓名:XX学号:XXXXX班级:XXX院系:XXXXXXX专业:XXXXXXX2015年4月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中国共产党在去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发布了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其中有一句话非常吸引我,那就是“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确实,要建立起一个法治中国,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没有人民的拥护与信任是不可能做到的。
公报为什么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在当今中国,法律还并没有得到人民的内心拥护,也并没有得到人民的真诚信仰。
从近年的一些冤假错案的不断沉冤昭雪,也让公众对法律、对政府产生了质疑。
我们时常宣扬的依法治国、依法司法、依法行政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口号。
我们国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成为了“人治”的典范。
甚至出现地方政府以及某些官员直接干预司法,直接关于具体案件的严重违法行为。
就这样的司法环境下,我们并没有一个充分的理由去让法律成为我们的信仰。
因为这样的司法环境会让人屈打成招、让好人含冤、让无罪者偿命。
近年全国关注的冤假错案中,赵作海案、念斌案、张氏叔侄案、徐辉案、余祥林案等案件中被诬陷的案犯算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只是为此付出了几年或者十几年的青春。
而呼格吉勒图和聂树斌就没有那么幸运,他们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司法乱象的阴影下,这样的人生悲剧实在让人为法律的不公而心寒。
司法机关亵渎一个公民的青春也许没那么严重,而漠视公民的生命实太可恶。
他们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应该为这些亡灵偿命。
但换个角度这些案件也可以足够成为中国法治发展史的推动因素。
他们的牺牲是为了在未来不让更多的手足同胞重演他们的悲剧。
他们成了改革的牺牲品。
在一个所谓的法治的现代化国家里竟然会出现这样严重的藐视人权的权的司法犯罪!这样的国家我只能说我们的法律没有尊严、我只能说我们不该相信法律、我只能说我不敢相信政府、我只能说我不能信任司法机关。
国旗下讲话《宪法在我心中》

国旗下讲话《宪法在我心中》国旗下讲话:宪法在我心中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站在这庄严的国旗下,心中充满敬意和自豪。
我想和大家谈谈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铭记于心的主题——宪法在我心中。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中,宪法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它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国家的繁荣稳定。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宪法意识,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我们要尊崇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敬畏宪法、尊重宪法,将宪法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要学习宪法。
了解宪法的内容,理解宪法的精神,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宪法文本、参加法治教育活动、观看法治宣传教育片等方式,不断增强宪法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我们要遵守宪法。
宪法是公民行为的准则,我们要时刻用宪法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我们要维护宪法。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敢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行动中去,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息息相关。
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宪法意识,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法治、公正、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国旗下讲话《宪法在我心中》(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在庄严的国旗下,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宪法在我心中》。
如何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
作为政法的一名学生,很快我就想到了“法治信仰”,这是出自政法的“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这16个字也是西法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规格。
当然,16字精神也是很深刻体现了我校“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这对一代一代的政法人我们有很好的敦促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要求。
尤其是从内容上来说,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我进一步地加深了对法治信仰的认识,并产生了一定的思考。
应该说,从宏观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是概括的非常到位了。
就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这都是报告的原文,全部摘抄了,因为概括的很精到,所以不便修改,更加重要的是跟法治信仰这个主题是相关的。
当然,上面的是当从高度上概括了法治社会的建立与维护,这里我就再从主管方面谈谈我的简单认识。
主要是从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进行分析。
○1法治信仰是什么?用一种充满激情与理性的口吻来表达,法治信仰就是社会主体对法理性认识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是以理性为基础的主体对法律全身心的理性化了的法的激情和激情化了的法的理性。
坚定法治信仰 弘扬宪法精神

坚定法治信仰弘扬宪法精神一、引言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宪法是法治建设的核心。
坚定法治信仰,弘扬宪法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全体公民应当践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法治信仰的重要性和宪法精神的价值,谈谈坚定法治信仰与弘扬宪法精神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做到坚定法治信仰和弘扬宪法精神。
二、法治信仰的重要性法治信仰是对法治理念的坚定信仰和信任。
它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观念的高低。
拥有坚定的法治信仰的社会,能够有效维护公平公正、平等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治信仰是公民行为的基石,它使人们相信法律的力量,愿意主动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只有在法治信仰的引领下,社会才能迈向文明与进步。
三、宪法精神的价值宪法是国家的法律根基和最高法律规范,宪法精神是宪法内容的核心和灵魂,是一国法治建设的指导原则和价值追求。
宪法精神包括以人民为中心、法治为基础、民主法治、平等保障、人权尊重等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安排和政治文化内涵。
弘扬宪法精神,能够促进公民的法治意识,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法治体系,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四、坚定法治信仰与弘扬宪法精神的必要性1.维护社会稳定:坚定法治信仰和弘扬宪法精神,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稳定。
在法治的引领下,公民将根据法律规范行事,不侵犯他人权益,避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
2.推进政府执政合法化:坚定法治信仰和弘扬宪法精神,可以推动政府行为合法化、规范化,提高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推动社会的进步。
3.提升公民权益保障水平:坚定法治信仰和弘扬宪法精神,能够提升公民权益保障水平。
宪法是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础,宪法精神能够引导公民主动维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五、如何坚定法治信仰与弘扬宪法精神1.加强法治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培育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加强对基本法律和宪法的教育,让每个公民都能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法治的价值。
守护宪法,传承法治精神演讲稿

守护宪法,传承法治精神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守护宪法,传承法治精神的话题。
我们要明确宪法的重要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法规,是我们国家治理的基石。
中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生活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了国家权力的范围和限制,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不仅是国家的大法,也是人民的大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宪法的保障下,人民享有诸多的权利和自由,这些权利和自由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让人民心中有底、有信心,也让人民有了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然而,在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下,有些人或组织仍然肆意破坏,挑战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这对于法治社会的建设是不利的,它不仅会损害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也会破坏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要更加强化宪法和法律的意识,守护宪法、维护法治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如何守护宪法和传承法治精神呢?从个人身份入手,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要从事违法违纪的行为。
从社会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活动,培养法治精神,传承社会正能量。
也可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从家庭教育入手,关爱孩子、教育好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从源头上培养和传承法治精神。
我们也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宪法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律素养,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亲爱的同学们,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证和关键,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我们每个人都要始终牢记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坚持以法治国,在法治的保护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想引用一句话:法治是社会公义的水平尺度,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努力,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弘扬宪法精神铸牢法治信仰

弘扬宪法精神铸牢法治信仰作者:张薇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30期关键词新时代宪法精神法治信仰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
在新时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国家治理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加快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必须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一、树立公民法治信仰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实现依法治国必须要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树牢公民的法治信仰,这样才能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形成全体公民的法治信仰,让全体公民成为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这是构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社会基础。
(一)树立公民的法治信仰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这一论重要论断说明了法治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健全的法治是判断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决定了市场主体的行为必须受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基于此完善市场经济需要法治,更需要法治信仰,经济是政治的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与市场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法治作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市场经济走到哪里,法治就需要跟进到哪里,法治可以在法律上确立市场主体的地位,没有法治市场经济必然走向混乱,有了法治才能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规则,通过抑制市场恶性竞争,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树立公民的法治信仰是适应新时代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道德滑坡、人心不古的现象,这是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出现导致了法治不立的尴尬局面。
观时而制法,因事而治礼,法律也必须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不断的与时俱进。
居民群众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演讲稿

居民群众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演讲稿
尊敬的居民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的话题。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宪法吗?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宪法保护下的公民。
因此,了解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宪法精神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宪法来了解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宪法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践行宪法来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尊严。
接下来,我想引用一句名言:“法律不是高悬于头顶的利剑,而是温暖于心底的明灯。
”这句话告诉我们,法律不仅是对我们的约束和限制,更是对我们的保护和指引。
只有坚定法治信仰,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权利和自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治信仰的体现无处不在。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依法办事、依规行事来体现法治精神;我们可以通过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法治精神;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进步来体现法治精神。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今天的演讲:“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让我们一起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谢谢大家!。
让法治信仰植根人

费孝通:传统社会是构建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人口流动很小,人们安 土重迁,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乡土社会。
以血缘和地缘构建的社会体系中,为了维持统治秩序时所 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主要是礼法,乡土社会 是礼治的社会。 礼有时对人的摧残比法还大 。 戴震(清朝):死于法者尚有人怜之,死于礼者其谁怜之 。
对于执政者来说,法治信仰是法治思维和法 治方式的基础,保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最根本的就是信仰法治、坚守法 治,把法治精神当作主心骨。 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只有努力把法治精神、 法治观念熔铸到头脑中,形成遇事找法、解 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觉和习惯, 法治才能不断释放规则的正能量。
孔子: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儒家对这种五伦设定最看重,《中庸》称其为天下达道。 在这种差序格局下,礼对于人由于他和对方社会关系的远 近不同道德规范要求也不同,法律实施的要求也不同。
其次从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党是从革命党通过武 装斗争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一元化领导、群众运动是在 党夺取政权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说: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 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 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 的内心里。法律的尊严,在 于公民的信仰,惟其如此, 法律才能在公民心灵中筑起 光滑的铁轨,严丝合缝、畅 通无阻,否则法律的实施, 不仅阻力重重,而且会被公 民束之高阁、置若罔闻”。
伯尔曼(美国法学家)曾言: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 同虚设”。
2、领导干部缺少法治思维的问题。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人治思维“根深蒂 固” ;二是认为法治思维在于分权,不利 于管理;三是认为法治思维呆板滞缓 ;四 是迷信社会维稳“土方偏方” 。
“我与宪法”主题征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我与宪法”主题征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我与宪法主题征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我从小生活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每天都经过嘈杂的大街小巷,每一条路都有我留下的足迹。
那时,我想过很多种建设家乡的方式,或许会成为一名科学家,或是一名教师,当这一天终于临时,却是一种我从未想过的可能----是的,我成为了一名城管执法人。
从穿上这身制服起,我不忘服务人民的初心,牢记依法行政的使命,在乍暖还寒的春天,查处滴撒抛漏的违章运输车辆,值守在拆违治乱的现场;烈日炎炎的夏天,顶着似火的骄阳,清运臭味冲天的垃圾,修剪模纹,灌溉植被;落叶纷纷的秋天,伴着凌晨的钟声清扫树叶;滴水成冰的冬天,用冻僵的双手铲除积雪。
说起城管,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小摊小贩蹬起车子赶紧跑的画面,或者是与市民发生口角争执的场景,百姓对我们有误解有偏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不断改进着执法方式。
所谓立良法以行善治,执法就是依法行政,我们的执法水平,直接关系和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们应当做到的。
当然,我们也是这样做的,韩成东,是一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兢兢业业工作20XX年的执法中队长,在xx县乐园五金街拆除违章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紧、任务重,我们平均每天值勤都在10小时以上,徒步巡查5、6个小时,还由于工作不被认同,经常遭受谩骂污辱,甚至拳打脚踢,我们遇到过相对人以跳楼胁迫的方式妨碍执法,遇到过他们声泪俱下的哭诉没有了谋生手段,也遇到过集中上访、恶意举报延缓工作进度,在那漫长而又繁琐的的整治日子里,我的心情一度低迷消沉,心中也悄悄的打起了退堂鼓。
但韩队长顶着身心巨大压力,始终冲锋在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让我看到了一名城管执法人应有的风姿,他带头守法、尊法,坚持法理与情理并用,挨家挨户做工作、送文书,深入了解各户的诉求,宣讲政策法规,耐心沟通,主动化解矛盾,顺利拆除了乐园五金街多达64处的外接棚舍,使群众多年的困扰得以消除,既保证了执法效果,最终也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
《宪法是根本法》宪法在心,法治同行

《宪法是根本法》宪法在心,法治同行《宪法是根本法宪法在心,法治同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我们所忽略。
然而,在众多的法律法规中,有一部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法律,那就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一系列基本制度,为国家的发展和治理指明了方向。
例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由宪法所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使人民能够通过选举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再比如,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规范。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它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我们享有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一系列权利,这些权利都是宪法赋予我们的。
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宪法为我们提供了救济的途径和保障。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如遵守法律、纳税、服兵役等,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是其重要特征。
作为根本法,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这种权威性确保了法律体系的统一和稳定,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保障。
然而,宪法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条文的规定,更在于它的实施和遵守。
只有当宪法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行为准则,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宪法深入人心,让法治与我们同行呢?首先,加强宪法教育是关键。
学校应当将宪法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青少年从小就了解宪法的基本知识和精神。
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广泛传播宪法知识,让宪法走进千家万户。
其次,公职人员应当带头遵守宪法。
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征文

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征文•标题: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在当今社会,法治已经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法治的灵魂,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最高准则。
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弘扬宪法精神,就是要让宪法深入人心,让每一个公民都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坚定法治信仰,就是要相信法律的力量,相信法治的公正和公平。
法治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精神支柱,只有当我们对法律充满信仰,才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宪法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提高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也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宪法教育,让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其次,推进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创新。
同时,也需要加强执法和司法工作,确保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
只有让法律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够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温度。
最后,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
社会各界是推动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需要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例如,加强媒体宣传、开展法律援助活动、鼓励民间组织参与法治建设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更好地推动法治建设进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
总之,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法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让法治成为国民的信仰

让法治成为国民的信仰2013年12月30日第A1版:要闻要论作者:马一德来源:学习时报字数:1643党的十八大将“法治”确定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由此成为我国改革路线图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然而,要真正发挥“法治”的基础性作用,建成“法治中国”,我们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现实中,违法乱纪、权力膨胀与腐败、司法公信力丧失、一些民众信访不信法等问题依然存在。
人民没有法治信仰,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卢梭说过:“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法治作为一种信仰,不仅要求人们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任何行为都恪守法律,而且要求全社会对法治的敬仰和推崇。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所谓法治信仰的树立,是指法治精神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阶层民众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公民对法律有着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并通过法律途径、法律方式来表达利益诉求、化解矛盾纠纷。
让法治成为国民的信仰,首先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法治本质上是规则之治,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一国的根本规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只有牢固确立和尊崇宪法的权威性,才能在国家树立一个最高的是非判断标准,才能建立稳定而可靠的制度预期,才能引导国民对于遵守规则的信心并信仰法治。
要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在宪法框架下发挥惩恶与纠错机制的威力,让国民看到法律是神圣的,谁都不能违反,否则“刑可以上大夫”。
弘扬宪法精神,筑牢宪法信仰倡议书

弘扬宪法精神,筑牢宪法信仰倡议书《弘扬宪法精神,筑牢宪法信仰倡议书》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它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弘扬宪法精神,筑牢宪法信仰,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神圣使命和共同责任。
宪法赋予了我们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从言论自由到宗教信仰自由,从人身权利到财产权利,宪法保障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规定了我们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我们在法律的框架内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然而,这些权利并非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和捍卫。
弘扬宪法精神,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宪法知识。
了解宪法的制定过程、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我们尊重和遵守宪法的前提。
我们应当通过阅读宪法文本、参加法律讲座、观看法制节目等多种途径,不断加深对宪法的理解。
只有真正掌握了宪法的内涵,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宪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避免因无知而触犯法律。
筑牢宪法信仰,意味着要将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权利,以和平、公正、合法的方式解决矛盾和纠纷。
在经济活动中,我们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从事违法的商业行为。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教育子女遵纪守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法治氛围。
我们要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推动宪法的实施。
当我们发现违法行为时,应当勇敢地站出来,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举报和监督。
同时,我们也要支持国家的法治建设,积极参与法律宣传和普法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尊重宪法、遵守宪法。
弘扬宪法精神,筑牢宪法信仰,更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逆行;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公共设施;诚实守信,不抄袭作业、不考试作弊。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在践行宪法精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初中生宪法演讲稿】弘扬宪法精神 坚定法治信仰

【初中生宪法演讲稿】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律信仰》,谈谈我对宪法的认识和体会。
我很荣幸自己出生于法律之家,父母亲是备受人民尊重爱戴的人民检察官和人民警察。
因此,我孩提时代在父母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就对宪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认识到宪法是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人民权利的,就如列宁所说:宪法就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
进入学校进行普法教育后,特别是参加“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之后,我更加明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证,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要求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等,这是中国法治进程史上又一重大里程碑。
法治重在“宪法之治”。
如果说法律是治国之重器,那么宪法就是治国之基石。
曾有人形象地把宪法比喻为“国家资格证书”、“政府开张营业的许可证”。
究其深意,宪法精神的价值与意义首先体现在“限权”,即把公权力关进国家最高法律权威铸就的制度笼子里,以保证国家公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其次在于“维权”,即充分运用宪法来维护和保障人权,以确保人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最后在于“扶弱”,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生活面临困境时有权获得国家和社会的帮扶及救助。
因此,“限权”、“维权”、“扶弱”是我国宪法精神的具体体现。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随着普法教育的施行,公民法治意识越来越强,面对因身高不够被企业拒之门外、因患乙肝公考惨遭淘汰、农民工讨薪困难等“社会不公”、“权益侵害”现象,公民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找关系”、“走后门”,而是采取宪法法律的有力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国家宪法日学习心得参考:让法治成为信仰

国家宪法日学习心得参考:让法治成为信仰
今天是12月4日,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开通博客后第一次发博文!挑选在如此一具特别的生活里写本人的第一篇博文,我想,这别仅关于我有个纪念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关于真正的法治已到了急迫期盼的地步了,而124宪法日的设立应该说是顺应了民心。
但是,要想真正步入法治的殿堂,我认为以下两点至关重要。
第一,让法治成为信仰,这是今年宪法日的宣传主题。
我认为,今年的宣传主题有着深刻的意义。
每个民族、每个人都应该有信仰,没有信仰的民族和人民是没有精神和灵魂而仅有躯壳的生物人。
要建立一具真正的法治国家,首先要有法治信仰。
如若连法治信仰都别存在,有人会相信那个国家是一具法治国家吗?我想,答案确信是否定的。
当一具国家信仰法治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为了法治而别断奋斗,那个国家终有一天会走向一具完彻底全没有人治、充满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大国。
第二,建立违宪审查制,树立宪法的权威。
国外不少法治国家都建立了违宪审查制,由相关机构对效力层级低于宪法的法律、行zd规等作出是否违反宪法的审查决定,要紧有三种:宪法法院,宪法委员会、联邦最高法院。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假如一具国家的法律、行zd规有与宪法相抵触的地点,但没有进行违宪审查而作出无效的决定,宪法的权威何以彰显?所以,在一具法治国家,万法之母的宪法必须发挥真正的全然法作用,而这一实现关键在于建立违宪审查制。
我们每个人都憧憬日子在一具自由、民主、法治的国度里,尽管如今还别是,但只要我们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而努力,我相信,这一天到来的要比我们想象的早!为法治而奋斗!。
国家宪法日学习体会:让法制变成 信念

国家宪法日学习体会:让法制变成信念今天12月4日,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也就是我开通博客后第一次发博闻!挑选在那样一个尤其的日子里写自己的第一篇博闻,我觉得,这不但针对是我个留念的使用价值,更关键的是,普通百姓针对真真正正的法制已到迫切盼望的程度了,而“12·4宪法学日”的开设应当说成切合了人心。
可是,要想真真正正踏入法制的圣殿,我觉得下列二点尤为重要。
第一,让法制变成信念,它是2020年宪法学日的宣传策划主题风格。
我觉得,2020年的宣传策划主题风格拥有深入的实际意义。
每一个中华民族、每一个人都应当有信念,没有信仰的中华民族和老百姓是沒有精神实质和生命而仅有身躯的生物人。
要创建一个真真正正的法治社会,最先要有法制信念。
倘若连法制信念都不会有,有些人会坚信这一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吗?我觉得,回答肯定是否认的。
当一个国家信念法制的人愈来愈多,而且为了更好地法制而持续拼搏,这一我国终有一天会迈向一个完全沒有人治、充斥着自由民主和法制的强国。
第二,创建违宪审查制,塑造宪法学的权威性。
海外许多法治社会都创建了违宪审查制,由有关组织对法律效力等级小于宪法学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做出是不是违背宪法学的核查决策,关键有三种:宪法法院,宪法学联合会、联邦最高法院。
宪法学的性命取决于执行,宪法学的权威性也取决于执行。
假如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有与宪法学相排斥的地区,但沒有开展违宪审查而做出失效的决策,宪法学的权威性缘何突显?因而,在一个法治社会,万法之母的宪法学务必充分发挥真真正正的根本法功效,而这一完成重点在于创建违宪审查制。
大家每一个人都向往生活在一个随意、民主化、法制的国家里,尽管如今还并不是,但只需大家能为了这一天的来临而勤奋,我坚信,这一天来临的要比大家想像的早!为法制而拼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设立的首个国家宪法日,这昭示了党和政府重视宪法、捍卫宪法、依宪治国的决心,有助于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提升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性。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对这一根本法的尊重,更是宣传宪法的“最给力”的方式。
宪法日这一天,各行各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宣传活动,今天我们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一起学习宪法,宣传宪法。
宪法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神圣而又模糊的名词。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已对其有初步了解:宪法是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等。
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精神是政治文明的灵魂,是民主观念、法治文化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
在这个经济社会,道德的约束在不断的被人们所淡忘,甚至开始讨论起一些传统美德是否过时的问题。
这促使我们更加呼吁法律来维护我们社会的秩序。
有一条公益广告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田野中欢快的奔跑,手中牵着一根长长的风筝线,随着她越跑越远,风筝越来越高地飞向蓝天。
接着,屏幕上出现了这样几个令人深思的字:约束是为了飞得更高。
是啊,风筝没有了引线的约束,就会随风坠落;航船没有了航向的约束,就会失去目标;人没有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就会轻狂。
在我们周围,我们常会看到听到一些因法制观念不强而锒铛入狱的不
法分子;在我们身边,乱扔废弃物、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甚至打架斗殴等违纪现象偶有发生,这些行为都违背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情节严重者会升格至违法甚至犯罪,究其根源都是因为缺乏纪律法制意识。
在成长道路上我们应如何与宪法、法治同行? 首先要不断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
认识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懂得什么是廉耻,什么是伦理道德,不断规范自己言行,不当法盲,不违纪、不违法,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其次要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和犯罪行为。
打开窗子,进来的不只是阳光和空气,还有灰尘,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垃圾经常渗入到我们的脑子里,不知不觉影响着某些同学的行为。
希望同学们有一双“火眼金睛”,明辨是非黑白,自觉抵制不良文化。
再次要遵纪守法,理智行事。
法律和纪律,都是一条轨道,如果没有这条轨道的有效约束,我们将无法到达预定站点。
作为新时期中学生的我们,在学习中、生活中,都应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牢固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思想,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宪法日不仅仅是宪法纪念日,也应是宪法宣传日、宪法实施见证日、监督日。
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功夫更应在国家宪法日之外。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做起,从主动学习宣传宪法做起,自觉维护宪法的庄严和神圣,让笃行宪法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把宪法根植心中让法治成为信仰,让宪法精神为我们的美好愿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