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全民的信仰
申论范文---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

申论范文--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
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
知法,守法。
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是否真的信法?法律信仰的表达,是指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自觉自愿的依归;法律信仰的实质,是它对公平正义理念的维护和对公民基本人权的保障;法律信仰的标识,是它深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法律信仰的践行,意味着公民应当知法、守法,并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法治社会的建设。
那么,法律如何才能成为全民自觉的信仰?首先,这信仰源自民主立法的参与。
人民大众是立法的主体,他们的立法参与是立法正义价值的崇高体现和有效保障。
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多元的社会,不同的社会群体,自有其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意志主张。
如何保障民众的民主权利,拓展立法的民主参与,建立通畅的表达渠道和有效的参与机制,在民主法治的框架下,将那些不同的诉求、取向和主张,协调、凝聚、提升为法律规范和国家意志?我们必须清醒,扩大民众的立法参与,既是一个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过程,也是一个将法律精神潜移默化融入民众思想观念的过程。
其次,这信仰源自法治环境的熏陶。
法律信仰不是被灌输出来的,被教导出来的。
人们更多地是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生发深刻的感知、与政府官员的互动中获有现实的引领。
我们不能无视官场腐败对民众心态的伤害:官商勾结,巧取豪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百姓由激愤而无奈而麻木;我们不能无视上访乱象对法治思维的误导:“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直接刺激访民的抗争文化和投机心理;我们不能无视行政暴力对公平正义的挑战:强征土地强拆民宅在城市化浪潮中一再上演,导致群体性事件接踵而来;我们不能无视官员雷语对法律信仰的亵渎:“我就是法!”直接挑战社会的底线和百姓的常识……权大,还是法大?我们绝不能再掉入另一个陷阱:拳大,还是法大?再次,这信仰源自司法公正的彰显。
增强法律意识 提升全民法治素质

增强法律意识提升全民法治素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法治建设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强法律意识,提升全民法治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幼儿相关工作多年的人士,我深知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们的法治观念。
我们要明确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法律是维护国家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
一个具有法律意识的社会,能够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对于个人而言,具备法律意识有助于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预防违法犯罪。
对于国家而言,全民法治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构建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那么,如何增强法律意识,提升全民法治素质呢?一是加强法治教育。
从小培养幼儿们的法治观念,将法治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教学和活动中。
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法治故事,让幼儿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同时,加大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全民法治素质。
二是强化法治实践。
让幼儿们亲身参与法治实践,感受法治的力量。
例如,组织幼儿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法治场所,让他们了解法治工作的运行机制,体验法治的公正和权威。
同时,鼓励成年人积极参与法治活动,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三是打造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着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让法治成为全民的共同信仰。
通过举办各类法治文化活动,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法治教育,培养法治精神。
同时,成年人要自觉践行法治文化,以身作则,树立法治榜样。
四是完善法治保障。
加强法治建设,离不开法治保障。
我们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治体系,确保法律法规的实施。
同时,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提高执法司法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对于幼儿而言,要加强校园法治建设,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增强法律意识,提升全民法治素质,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何让法治成为信仰

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权利
健全法律体系
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的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 权益。
强化法律实施
加强法律的实施和执行力度,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完善司法救济
为公民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渠道,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加强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强化司法独立
01
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机关和个人的干涉。
维护社会稳定
法治信仰有助于维护社会 稳定,使人们能够在一个 和谐、有序的环境中生活 和发展。
法治信仰的内涵
01
02
03
04
法律至上
法治信仰强调法律的至高地位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凌驾
于法律之上。
公正平等
法治信仰要求公正和平等对待 所有人,不因地位、权力或财
富而有所偏袒。
人权保障
法治信仰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权 ,确保每个人的自由、尊严和
全感。
05
当前我国在培养法治信仰 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
析
存在的问题
法律知识普及程度低
我国公民普遍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对法律条款和法律原则的 理解不足。
法律意识淡薄
许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对法律权利和 义务的认识不清。
法治观念不强
一些公民对法治的信仰程度不够,对法律制度的信任度和尊重度不 足。
法治能够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 救济途径,促进公平正义的实 现。
03
如何培养法治信仰?
从小培养法治意识
家庭和学校是培养法治意识的重要场所。家长和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法治意识 ,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以及违法行为的后果。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破 坏公共财物等。
学习决定的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心得体会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
依法治国再一次提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依法治国主题令人期待。
当前,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
首先我认为将依法治国摆在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当前形势,应时而生的。
《决定》中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
正如我党一直紧抓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什么会有腐败和党员作风问题关键在于经过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我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然而反腐败体系以及配套的监管制度上存在不足,要想反腐不断深入,关键还是从法治,制度中汲取力量,依法治国就是依法反腐的重要基础,大力弘扬法治,才能让风清气正的政治新常态固化下来,还有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非法占中问题,很多青年学生并不清楚基本法的规定和人大决定的来龙去脉,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虽说追求普选的朴素愿望,但是最终还是被反对派和一些图谋不轨的国外敌对势力蛊惑成为占中主体。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是法治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广大职工群众既是法治的受益者,也应该成为法治的倡导者和建设者。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广大职工群众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学习各种法律知识,坚定法治信仰,树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精神。
学会运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只有营造一种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才能顺利运转,社会公平正义才不会缺席。
营造这种氛围,人人皆有责。
而一旦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人人皆受益。
让法律成为一种人民信念

被 累积、被 激 化 , 最终成 为社 会 不和 谐 的根 源。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 依 法 治 国 不 仅 是 我 们 倡 导 的 价 值 理 念 , 更 是 一 种 重 在 躬 行 的 社 会 实 践 。 它 不 仅 要 求 司 法 部 门 , 同 时 也 要 求 权 力 金 字 塔 的 各 个 层 面 , 认 真 对
正 被认 真 对待 。
对 法律信 仰 的呵护 ,不 仅 关乎 个 案公 平 ,更 关 系整 个社 会 生态 。 可 以想 象,
如 果 当 事 人 满 怀 希 望 寻 求 救 济 ,却 被 “ 律 ” 冰 冷 的 面 孔 拒 门 外 ; 如 果 社 会 公 法
平 正 义 的 “ 后 防 线 ” 就 此 失 守 , 人 们 对 法 律 的 信 仰 无 所 附 着 , 那 会 带 来 怎 样 的 最
圆
让法律成为一种人 民信念
范 正 伟
法 律 的 力 量 , 来 自 司 法 的 善 良和 公 正 , 来 自权 力 的 谦 抑 和 自律 , 来 自 由 此 生
成 的社会 理性 和 法律信 仰 。
“ 律 必 须被 信 仰 ,否 则将 形 同虚 设 。” 对 法 律 的信仰 ,是 法治 国家 的题 中 法 应 有 之 义 , 也 是 和 谐 社 会 的 重 要 基 石 。 而 这 种 信 仰 的 生 成 , 则 取 决 于 法 律 是 否 真
来 自权 力 的谦 抑 和 自律 ,来 自由 此生 成 的社 会 理性 和 法律信 仰 。 只有 当法律 成 为
人 们 寻 求 救 济 的 不 二 选 择 , 成 为 人 们 的 日常 生 活 方 式 时 ,社 会 的 稳 定 和 谐 才 能 指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9章第4节 全民守法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4框全民守法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
第九课围绕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重在从微观上说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主要探究了人大科学立法的内涵、要求,政府严格执法的内涵、要求,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内涵、要求,公民全民守法的内涵和要求。
第三框“全民守法”,阐述了全民守法的内涵和重大意义,系统阐释了推进全民守法的总体要求,与前三框一起构成了法治中国的体系,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党和国家统筹和谋划。
一、教学目标1. 必备知识: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标准;理解推进全民守法的要求。
2.关键能力: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通过学习,明确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二、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全民守法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支持司法机关全民守法。
2.科学精神: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意义、要求,明白全民守法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一以贯之。
3. 法治意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通过相关资料和所学,对全民守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4.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履行法律规定的相关义务。
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1.教学重点: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和意义;理解全民守法的要求和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和意义;理解全民守法的要求和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观看《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
【导入新课】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公安部4月3日联合发布依法惩治涉境外输入型疫情防控的3起典型案例。
河南省郭某鹏妨害传染病防治案,郭某鹏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半;宁夏回族自治区丁某某涉嫌妨害国境卫生检疫案;甘肃省胡某某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案。
如何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
作为政法的一名学生,很快我就想到了“法治信仰”,这是出自政法的“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这16个字也是西法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规格。
当然,16字精神也是很深刻体现了我校“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这对一代一代的政法人我们有很好的敦促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要求。
尤其是从内容上来说,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我进一步地加深了对法治信仰的认识,并产生了一定的思考。
应该说,从宏观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是概括的非常到位了。
就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这都是报告的原文,全部摘抄了,因为概括的很精到,所以不便修改,更加重要的是跟法治信仰这个主题是相关的。
当然,上面的是当从高度上概括了法治社会的建立与维护,这里我就再从主管方面谈谈我的简单认识。
主要是从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进行分析。
○1法治信仰是什么?用一种充满激情与理性的口吻来表达,法治信仰就是社会主体对法理性认识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是以理性为基础的主体对法律全身心的理性化了的法的激情和激情化了的法的理性。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3册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四框 全民守法

思路点拨 立法权属于谁?自由和权利是绝对的、没有限制的吗? 解析 公民可以参与立法,但公民没有立法权,②前半句表述错误。推动全民守 法,公民应充分行使自由和权利,积极参与法律实施的监督,捍卫法治,但自由和权 利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故④中“绝对的自由和权利”表 述错误。①③正确切题。 答案 A
(1)坚持党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方向 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 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 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要把贯彻 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有机结合起来。 (2)弘扬法治精神,大力开展全社会法治宣传教育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在全社会开展多种形式 的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把法治宣 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对法律的严格遵守培养成为社会成员的行为 习惯,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逐步深入人心,引导全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对每一个公民来说,他所享有的权利,同时也是他应履行的义务。 ( ✕ ) 提示: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是同一概念,它们具有不同内涵和 特点。权利可放弃,而义务不可推卸。 2.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 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 √ ) 3.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 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1.探究全民守法的内涵,理解全民守法要求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 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 坚定捍卫者。 2.明确全民守法的意义,阐释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 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为 一 种 重 要 的 生 活 方 式 和 行
全 社 会对 法 治 的信 仰 ,为建
设 社会 主 义 法治 国家 奠 定坚
实 的文化 基 础 。
践经验 的高度概括 。第二 ,弘 扬法治精神是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 的 内在 要 求和 精 神 动 力 。弘
味着法治教育是一种全民 『 生 教
育 ,既 是每 一个 国 民应 享 有 的 教 育权 利 ,也是 每 一个 国民应 自觉履 行 的 教 育义 务 ;二 是意
律 的 尊 崇和 维 护 ,对 权 力 实
施 严 格 监 督 和 刚 性 约 束 的 坚
强 决 心 ,对 国 家 治 理 现 代 化
味着法治教育是一种全程性教 育 ,贯穿于基础教育 、高等教
育 、职 业技 术教 育 、成 人 教 育 等 教 育 的不 同阶 段 、不 同类 型
的 教 育 中 ,法治 教 育都 是 必须
的 自觉追 求 和 坚定 自信 。必
须 看 到 ,培 育 法 治 文 化 是 一 个 艰 难 的 过 程 , 人 们 不 会 自
革 命 ,也是 当代 中 国 的新 常 态 。这 个 新 常 态 首先 表 现 为
党 和 国 家 最 高 层 对 宪 法 和 法
境 。第三 ,弘扬法治精神是成
熟法 治 国 家 的标 志 。 一个 成 熟 的法 治 国家 的根 本标 志应 该 是 其 法 治 精 神 和 法 治 文 化 的 成 熟。 推进 依法 治 国 的整个 进程 , 应 该 是 自 觉 以 法 治 规 律 引 领 的过 程 ,同 时也 是在 推 进 依 法 治 国 中精 心培 育法 治精 神 的过 程 。法 治精 神 文神和
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

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福建重宇合众(泉州)律师事务所苏清柱【内容摘要】:“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通过公正审判,使每个当事人受到一次活生生的法治教育,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只有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法治才能成为一种“国家信仰”,法治才有最坚强的支撑。
【关键词】法律信仰法治人治开篇列举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第一、“一位校友在德国留学期间,在一家图书馆,钱包被扒手窃走,包里有20欧元。
他不准备报警,可是图书馆的保安却报了警,不到5分钟,一位女警察赶到现场,问了情况,便请他做笔录,女警察说:“图书馆的自动安全系统已经录下了小偷的尊容,警察局今天就可以将小偷的照片张贴到全区各个警察局。
如果乃找不到小偷,我们会把录像带送电视台反复播放,直到破案为止。
”“我看算了,只有20欧元,不必兴师动众。
即使抓到了小偷,所花费的代价也太大了。
”他对女警察说。
“不!我们是警察,不是商人,只有商人才讲值不值,而法律的尊严不能用金钱衡量。
小偷触犯了法律,就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
”女警察严厉地说。
结果,当电视台播出小偷偷钱录像的第二天,小偷就落网了。
”第二、“相传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
这条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国。
后来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的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的负累。
但孔子却大骂子贡不止,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
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说:“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时能生出恻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
2024年开展“法律七进”工作实施方案七五普法实施方案

2024年开展“法律七进”工作实施方案七五普法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工作,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对于提升全民法治素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1.全面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使全体人民都能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2.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让法治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信仰。
3.促进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具体措施1.开展“法律七进”活动(1)进机关:加强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进企业:推动企业法治建设,提高企业依法经营水平。
(3)进学校:普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培养青少年法治观念。
(4)进社区:深入开展社区法治宣传活动,提高居民法治意识。
(5)进农村: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6)进军营:提高军人法治素养,维护军队法治建设。
(7)进网络: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拓宽法治教育渠道。
2.实施七五普法规划(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普法工作有序推进。
(3)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普法工作水平。
(4)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注重实效。
(5)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提高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
四、重点任务1.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
将宪法宣传教育贯穿于“法律七进”活动全过程,引导全体人民深刻认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2.加强重点领域法治宣传教育。
围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
3.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
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纵深发展。
4.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实效。
注重法治宣传教育成果转化,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素养。
五、组织实施1.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课时练习

4.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也说,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这两句话主要启示我们()A.法律本质特征在于其强制性B.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有效方式C.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全民知法D.加大宣传提高公民法治信仰2.法律信仰的树立,不是盲从,不是迷信。
法律信仰是蕴含在条文之内的精神内核、法律信仰的养成要具有合理的批判和有效的反思。
这段话说明,树立法律信仰,就要()①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②尊崇法律至上③让法治精神铭刻在我们内心④发自内心地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下列行为属于依法办事的是()A.工人吴某因为单位拖欠工资把单位的机器毁坏B.农民工李某讨要工钱未果,把老板告上了法庭C.小方被小明辱骂,便找人将小明狠狠地打了一顿D.张某觉得领导作风有问题,便在单位大门上贴了个大字报揭露4.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符合依法办事的是()A.小倩上、下学路上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B.小明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同不赡养老人的邻居讲理C.热心律师利用空闲时间,向社会宣传相关法律常识D.解决纠纷,用武力比诉讼解决起来更痛快、过瘾5.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①自觉遵守者②忠实崇尚者③坚定捍卫者④严厉执法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法治的根本意义在于依法办事,下列符合依法办事要求的是()A.有人欺负我,我就欺负他B.拆迁“钉子户”无理取闹C.为增加收入,尽量少交税D.在商场购物时,遵守秩序7.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普遍开发了网上执法办案与监督信息系统,逐步为一线执法民警配备执法现场记录仪,对重要执法实行同步录音录像,努力实现“在阳光下执法”。
这()①体现了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规范公正②不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降低工作效率③有利于保护和促进人权④有利于依法全面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是()A.增强规则意识,遵规守纪B.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C.增强权利意识,严格执法D.增强自护意识,免受侵害9.路××是某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去年以来经常逃课,迷恋网吧,常常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
关于法治的句子

关于法治的句子导读:本文关于法治的句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法治的句子1、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彰显法治力量,建设法治中国。
2、德行天下,法治社会,人人用法,和谐中华。
3、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让法治精神成为全民的信仰。
4、学法辨是非,守法践于行,宪法广宣传,社会更安宁!5、以宪为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人为本,共同构建法治社会。
6、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坚决实施依法治国,让宪法走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及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7、学法爱法维护法,知法用法行天下。
8、依宪治国,处处政通人和;依法兴邦,人人安居乐业。
9、古语云:“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只有法律才能保障我们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只有!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母法,也是根本大法。
大学生更是要主动知法、学法,带头做宪法的“代言人”!10、学法以正,普法以诚,明法以精,尚法以恒。
11、积极学宪,懂法明理,规行矩步,一生受益;人人守法,处处和谐,更好明天,同心协力。
12、普法人甘愿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做法治中国的奠基石,致敬!我们和你们一起奔跑在实现法治梦、中国梦的路上。
13、法律知识很重要,学法懂法不可少!学法入心底,不触高压线!首发过生活,幸福有保障!用法维权益,说话有底气!知法守法做表率,家邻和睦安宁在,人人欢乐笑开怀。
14、忠于宪法,服务社会。
15、发挥宪法作用,树立宪法权威,普及宪法知识与价值,让宪法权威深入民心,人民才有法的保障,国家才能更加富强!16、为官者依法,国泰民安;为名者依法,和谐发展;为商者依法,商机无限;为友者依法,高朋满座。
17、知法分清荣辱,学法明辨是非,用法处理纷争,懂法不会吃亏。
手法从我做起,护法人人有责,宣法社会更美。
18、普法的核心在于普宪,依宪治国,发挥宪法作用,树立宪法权威,塑造宪法信仰。
宪法作为最重要之法律,一定要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19、国泰于法正,民安于律清。
“我与宪法”主题征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我与宪法”主题征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我与宪法主题征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我从小生活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每天都经过嘈杂的大街小巷,每一条路都有我留下的足迹。
那时,我想过很多种建设家乡的方式,或许会成为一名科学家,或是一名教师,当这一天终于临时,却是一种我从未想过的可能----是的,我成为了一名城管执法人。
从穿上这身制服起,我不忘服务人民的初心,牢记依法行政的使命,在乍暖还寒的春天,查处滴撒抛漏的违章运输车辆,值守在拆违治乱的现场;烈日炎炎的夏天,顶着似火的骄阳,清运臭味冲天的垃圾,修剪模纹,灌溉植被;落叶纷纷的秋天,伴着凌晨的钟声清扫树叶;滴水成冰的冬天,用冻僵的双手铲除积雪。
说起城管,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小摊小贩蹬起车子赶紧跑的画面,或者是与市民发生口角争执的场景,百姓对我们有误解有偏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不断改进着执法方式。
所谓立良法以行善治,执法就是依法行政,我们的执法水平,直接关系和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们应当做到的。
当然,我们也是这样做的,韩成东,是一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兢兢业业工作20XX年的执法中队长,在xx县乐园五金街拆除违章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紧、任务重,我们平均每天值勤都在10小时以上,徒步巡查5、6个小时,还由于工作不被认同,经常遭受谩骂污辱,甚至拳打脚踢,我们遇到过相对人以跳楼胁迫的方式妨碍执法,遇到过他们声泪俱下的哭诉没有了谋生手段,也遇到过集中上访、恶意举报延缓工作进度,在那漫长而又繁琐的的整治日子里,我的心情一度低迷消沉,心中也悄悄的打起了退堂鼓。
但韩队长顶着身心巨大压力,始终冲锋在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让我看到了一名城管执法人应有的风姿,他带头守法、尊法,坚持法理与情理并用,挨家挨户做工作、送文书,深入了解各户的诉求,宣讲政策法规,耐心沟通,主动化解矛盾,顺利拆除了乐园五金街多达64处的外接棚舍,使群众多年的困扰得以消除,既保证了执法效果,最终也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题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含答案)

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A级---基础训练1.近年,每当有“冤案”新闻,不管法院重审与否,一些评论动辄“拿正义说事”,貌似站在法律或舆论高地,但其立论往往经不起考量。
舆论监督可以追问真相,但不应绑架审判,否则是对正义的曲解,更是对法律的不敬。
这启示我们①要充分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监督权②权利的行使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③公民应坚持把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④应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
为百姓健康提供更强保障,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让网购大军维权更有底气……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盼所需,进一步加快推进民生领域立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这表明①严格执法能够保障公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社②有温度的立法从根本上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③立法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3.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缺席审判程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境外,需要及时进行审判的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人民法院可进行缺席审理。
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①需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②需全国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和决定权③为反腐败追逃追赃提供了司法支持④为人民法院行使检察权提供法律依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将于2023年4月1日正式施行。
该法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防治、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方面做了规定。
此法的颁布①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的具体体现③旨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④将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为推进国家金融战略实施,健全完善金融审判体系,促进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决定。
内蒙古区直2015年遴选公务员面试题解析: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

弘利教育遴选网
官网: 遴选行业开拓者清华学霸团队创办
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机关2015
年遴选面试题解析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机关2015年遴选面试题解析题目
法治社会建设的根本是法能印在人民心中,对此你怎么理解?
弘利遴选网毛教授答题解析:
法律葆有尊严,不是因为刻在大理石或铜表上,而是因为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法律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如果没有全民的法治信仰,法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法虽立而难行。
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人民的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但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还存在“信官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的问题;由于“法不责众”思想的影响,还存在“中国式过马路”、“法律老赖”的现象。
只有让法治在人民心中生根、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才能使人民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才能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一要加强法治教育。
知法才可能守法。
培育全民法治信仰必须让法治精神深入到全体公民的血液中,解决当下中国公民信仰缺失的问题。
为此,法治教育是第一步,要大力弘扬以法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
要引导民众正确认识法治,树立权利。
9.4全民守法(教学设计)2024年春高一下学期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必修3)

9.4 全民守法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明白守法是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的利益。
2、科学精神:明白全民守法是—个系统性工程、渐进性工程、持续性工程。
3、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培养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4、公共参与:通过了解和分析法治案例,理解全民守法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1、重点:全民守法的内涵和意义。
2、难点:全民守法的要求和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三、【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四、讲授新课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依法维权全民守法》并提出问题:在中国依法维权全民守法还有多远?如何才能做到?2、【学习过程】总议题:拥抱法治让中国更美好议题一:全民守法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探究与分享:展示图片:展示材料:如何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情境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让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情境二中国青年报社官方微博发起了一项“如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投票,结果显示,如果消费权益受到侵害,33.8%的受访者会向有关部门举报,坚决维护权益,22.1%的受访者会找商家理论,协商解决。
探究1 结合情境,运用“全民守法”的知识,说明全民守法的要求有哪些,全民守法的含义是什么。
探究 2 结合情境二,说明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通过哪些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探究提示:探究 1 提示:①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②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探究2 提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点拨:(一)全民守法的内涵1.内涵: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昆明市第三十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10月份九年级道法试卷

昆明市第三十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10月综合素质多元测试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2020年11月4日晚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
关于改革开放,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改革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 2020年上半年,中国不仅在进口需求方面支持了区域内贸易,在出口方面的表现也好于预期。
例如,这一时期,全球个人防护装备出口增长了49%,预计贸易额将达到980亿美元,而中国就贡献了其中的43.8%。
这说明中国()①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②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③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④已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A. ③④B. ②③C. ①④D. ①②3.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要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下列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正确的有()①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②我国落实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③我国坚持以脱贫坚为中心④我国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挑战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 当前,独一无二的“刷脸”时代已经到来:刷脸取款、刷脸支付、刷脸进站、刷脸登录…我国的刷脸技术已经成为全国生物信息识别技术的引领者。
从中我们读出的正确信息是( )①创新改变生活,科技引领未来②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正全方位引领世界潮流,已成为世界科技强国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④生活处处有创新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④D. ②③④5. 无线支付、空无一人的全球最大自动化智能码头、自动驾驶汽车、无人超市;共享经济、“红色物业”、“精准扶贫”等新机制……新事物,新生活!对此,你的认识是(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②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③创新只改变了我们的生活④我国正在坚持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6. 小明学习了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下列是她对民主的一些理解,你认为正确的(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②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③民主就是自由发表意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④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7. 漫画表明( )①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②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③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④在我国,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8. 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①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参与民主选举活动②参加网上评议政府活动③就环境污染问题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建议④在互联网上随意发表自己的言论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9. 某社区举行了居民政治参与的交流活动:甲参加了所在社区居委会成员的选举活动;乙参加了所在地出租车营运价格听证会;丙通过媒体反映所在小区公交太少,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丁说只有人大代表才能行使选举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法治成为全民的信仰
授课对象:全体党员、干部、群众
授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法治信仰缺失的表现及危害,认识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培育法治信仰,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有好的顶层设计,更要有好的社会基础,即要让法治成为全民的信仰。
正如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所说,“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信仰”。
信仰,《辞海》中的解释是:“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法治信仰是发自内心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
对于执政者来说,法治信仰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法治信仰,才能保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只有努力把法治精神、法制观念熔铸到头脑中,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觉和习惯,法治才能不断释放规则的正能量。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虽然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法治信仰还没有在社会层面普遍形成,对法律冷漠、怀疑、排斥甚至肆意践踏的现象并不鲜见。
建设法制中国,首先要注重法治精神的培育,这一方面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制度安排实现良法善治,以公正司法来树立法律的权威;另一方面还要我们每个人都投入其中,自觉守法,共同铸造起依法治国的精神之基。
一、信仰缺位,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孟子,离楼上》只
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
不可否认,由于长期的封建社会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造成了我
国社会法治传统的缺失,公众没有建立起对法治的信仰,现实中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以及以势压法、以权欺法、以言代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漠视法律,无知无畏
(二)小视法律,执意信访
(三)忽视法律,迷信人情
(四)藐视法律,拒不执行
(五)轻视法律,徇私舞弊
(六)无视法律,以权压法
二、全民信法:法治中国的精神基石
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硬的制度约束,更需要软的文化支撑。
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才会凝聚价值共识、情感共识、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才能为法治中国这座大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自觉守法的内在动因
法治信仰是人们守法的内在动因,“因为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如果人们遵守法律,靠的是法律的严酷和冷峻,是外力的强迫、压制与威胁,那只能使社会公众对法律产生敬畏感而不是神圣性,即便是不逾越法律底线,也只是理智的选择,一旦遇到某种刺激失去理智,便会以身试法。
只有出自内心对法治形成真诚信仰,才会产生类似于宗教信仰般的归属感与依赖感,从而让这种信仰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将法律的要求内化为自己从事一切社会行为的动机。
这是,
守法就成为自觉。
党人们普遍对法律拥有信仰的情感时,法律才是永恒的、有效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会顺利进行。
(二)公正裁判的精神指针
法治信仰不仅是社会大众守法的需要,更是执法人员公正执法的需要。
法律制度是相对静止的,社会生活是运动的;条文是抽象的,纠纷是具体而多样的。
在静止和运动、抽象和具体之间,如何准确适用法律,让裁判合乎天理、国法、人情,让当事人胜败皆服,这不仅需要司法人员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更需要司法人员具有坚定的法治信仰。
司法人员只有树立了法治信仰,对法治产生内在的认同感,并对法律的神圣和权威所折服,才能心中充满正义,把托人情和找关系看作是对自身能力的亵渎,把行贿受贿看作是对法律的侮辱,从而在各种诱惑和威胁面前保持威武不能屈,用浩然正气书写法治的公平。
(三)价值多元的共识导向
在价值日益多元化的中国,要确立一种为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体系变得愈加艰难。
法律作为最低限度的道德,有能力成为凝聚社会成员基本价值共识的载体。
法律的真正效力,一定来自于社会主体对法律的认同。
认同不仅仅是对法律规范的遵守,更是在更深层次上对法律所承载的价值理念的认可和向往。
法治信仰,信的不是法律本身,而是法律背后的要素,如正义、公平、平等等价值理念。
这些价值基础与目标,体现了人的尊严与高贵,能保证人权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在这个意义上,法治不仅是国家和政府所关心并努力从事的事情,而且也是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应当主动自觉参与的共同事业。
(四)社会和谐的行为共识
法律就是法则,法治就是规则之治。
在法治社会,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准则,一切矛盾纠纷的解决也都要以法律为标准。
有规则才会有秩序,有秩序才会有稳定,有稳定才会有效益、效率,才会有持续发展。
只有人人都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按法律办事,按规则办事,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有秩序、稳定、和谐。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信任度之所以低,就是因为规则不健全、规则没落实。
只有公民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让法律成为共同的行为规则,社会的信任度才能建立起来,社会的交往成本、交易成本才会大幅度降低,这样我们才会拥有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
三、让法治成为全民的信仰
让法治成为全民的信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制度、行为、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潜移默化,需要法治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长期不断积淀,需要依靠公权力主体与私权利主体协同推进。
(一)传播法律知识,学法知法
(二)弱化信访功能,启访转法
(三)公开司法程序,阳光司法
(四)提高业务素养,公正执法
(五)吸引群众参与,督法践法
(六)规范权力运作,依法行政
结束语:让法治成为全民的信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每个人都付出努力。
党员干部要尊奉法律,依法行事,率先垂
范;每个公民也要遵守法律,把法律当做裁决是非的最终标尺。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每个人的表现,都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的高低。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治于人就如同空气,党越来越多的人能在法治的护佑下畅快地呼吸时,法治才能成为大家内心时时恪守的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