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智能理论--蚁群算法(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种改进型算法能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更好的解。但是若选 择的精英过多,则算法会由于较早收敛于局部次优解,而 导致搜索的过早停滞。
蚂蚁寻食过程
寻找路径时,在路径上释放出一种特殊的信息素。 碰到没有走过的路口,随机挑选一条路径,并释放出与路
径长度有关的信息素。 路径越长,释放的激素浓度越低。 后来的蚂蚁再次碰到这个路口的时候,选择激素浓度较高
AS改进版
─ 共同点:增强蚂蚁搜索过程中对最优解的探索能力 ─ 差异:搜索控制策略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最初提出的AS有三种版本:Ant-density、Ant-quantity、 Ant-cycle
前两种算法中,蚂蚁在两个位置节点间每移பைடு நூலகம்一次后即更新信 息素。
Ant-cycle中,所有蚂蚁都完成了自己的行程后,才对信息素进 行更新,而且每个蚂蚁所释放的信息素被表达为反映相应行程 质量的函数。
形式存在的数据提供了技术保证。
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的角度分析,群智能理论及 其应用研究都是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从 Dorigo 在 90 年 代 最 早 提 出 蚁 群 算 法 —- 蚂 蚁 系 统 (Ant System, AS),并将其应用于解决TSP问题开始,基本的蚁 群算法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并在其他许多实际优化 问题求解中进一步得到了验证。
─ 与其它各种通用的启发式算法相比,在不大于75城市的TSP 中,它们的求解能力比较理想。但是当问题规模扩展时, AS的解题能力大幅度下降。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其后的ACO研究工作主要都集中在AS性能的改进方面。 较早的一种改进是精英策略(Elitist Strategy),其思想是:
─ 在算法开始后,对所有已发现的最好路径给予额外增强, 并将随后与之对应的行程记为Tgb(全局最优行程),当进行 信息素更新时,对这些行程予以加权,同时将经过这些行 程的蚂蚁记为“精英”,从而增大较好行程的选择机会。
─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对蚂蚁群落食物采集过程的模拟 已成功应用于许多离散优化问题。
─ 微粒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起源于对简单社会系统的模拟。 最初模拟鸟群觅食的过程,后来发现它是一种很好的优化工具。
路径概率相对较大。 正反馈:最优路径上激素浓度越来越大,其它路径上激素
浓度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减。最终整个蚁群找出最优路径。
简化的蚂蚁寻食过程
蚂蚁从A点出发,速度相同,食物在D点。 可随机选择的路线:ABD或ACD。 设初始时每条路线分配一只蚂蚁,每单位时间行走一步 上图为经过9个时间单位时的情形:走ABD的蚂蚁到达终点,而走
蚁群优化算法应用领域
蚁群算法能够用于解决大多数优化问题或者能够被转化为 优化求解的问题。
目前,其应用领域已扩展到
─ 多目标优化 ─ 数据分类 ─ 数据聚类 ─ 模式识别 ─ 生物系统建模
─ 流程规划 ─ 信号处理 ─ 机器人控制 ─ 决策支持 ─ 仿真和系统辩识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背景
群智能理论研究领域有两种主要的算法:
蚁群优化算法起源
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学者Dorigo等人从生物进化的机制 中受到启发,通过模拟自然界蚂蚁搜索路径的行为,提出一 种新型的模拟进化算法——蚁群算法,它是群智能理论研究 领域的一种主要算法。
用该方法求解TSP问题、分配问题、job-shop调度问题取 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虽然研究时间不长,但是目前的研究 显示出,蚁群算法在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特别是离散优化问 题)方面有一定优势,表明它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算法。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背景
群智能依靠的是概率搜索算法。虽然概率搜索算法通常要 采用较多的评价函数,但与梯度法及传统的演化算法相比, 主要优点为:
─ 无集中控制约束,不会因个别个体的故障影响整个问题的 求解,确保了系统具备更强的鲁棒性
─ 以非直接的信息交流方式确保了系统的扩展性 ─ 并行分布式算法模型,可充分利用多处理器 ─ 对问题定义的连续性无特殊要求 ─ 算法实现简单
─ ABD的路线往返了2趟,每一处的信息素为4个单位 ─ ACD的路线往返了1趟,每一处的信息素为2个单位 ─ 信息素比值为2:1 ─ 按信息素指导,蚁群在ABD路线上增派一只蚂蚁(共2只),
ACD路线上仍然是一只蚂蚁。
简化的蚂蚁寻食过程
72个时间单位后,两条线路上的信息素单位积累为12和4, 比值为3:1。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背景
群智能方法的易于实现体现在: ─ 算法中仅涉及各种基本的数学操作 ─ 数据处理过程对CPU和内存的要求不高 ─ 只需要目标函数的输出值,不需要它的梯度信息。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背景
已完成的群智能理论和应用方法研究证明
─ 群智能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大多数全局优化问题 ─ 群智能潜在的并行性和分布式特点为处理大量的、以数据库
相似处:优先选择信息素浓度大的路径。较短路径的信息 素浓度高,所以能够最终被所有蚂蚁选择,也就是最终的 优化结果。
区别:人工蚁群能记忆已访问过的节点,在选择下条路径 时是按一定算法规律有意识地寻找最短路径。
如,TSP问题中可预先知道当前城市到下一个目的地的距离。
若按以上规则继续,蚁群在ABD路线上再增派一只蚂蚁 (共3只),ACD路线上仍然是一只蚂蚁。
再36个时间单位后,两条线路上的信息素单位积累为24和 6,比值为4:1。
若继续进行,按信息素指导,最终所有蚂蚁会放弃ACD 路线,都选择ABD路线,这就是正反馈效应。
自然蚁群与人工蚁群算法
人工蚁群中把具有简单功能的工作单元看作蚂蚁。
ACD的蚂蚁刚好走到C点,为一半路程。
简化的蚂蚁寻食过程
本图为从开始算起,经过18个时间单位时的情形: 走ABD的蚂蚁到达终点后得到食物又返回了起点A 走ACD的蚂蚁刚好走到D点。
简化的蚂蚁寻食过程
设蚂蚁每经过一处所留下的信息素为一个单位。
36个时间单位后,所有开始一起出发的蚂蚁都经过不同路 径从D点取得了食物。
蚂蚁寻食过程
寻找路径时,在路径上释放出一种特殊的信息素。 碰到没有走过的路口,随机挑选一条路径,并释放出与路
径长度有关的信息素。 路径越长,释放的激素浓度越低。 后来的蚂蚁再次碰到这个路口的时候,选择激素浓度较高
AS改进版
─ 共同点:增强蚂蚁搜索过程中对最优解的探索能力 ─ 差异:搜索控制策略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最初提出的AS有三种版本:Ant-density、Ant-quantity、 Ant-cycle
前两种算法中,蚂蚁在两个位置节点间每移பைடு நூலகம்一次后即更新信 息素。
Ant-cycle中,所有蚂蚁都完成了自己的行程后,才对信息素进 行更新,而且每个蚂蚁所释放的信息素被表达为反映相应行程 质量的函数。
形式存在的数据提供了技术保证。
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的角度分析,群智能理论及 其应用研究都是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从 Dorigo 在 90 年 代 最 早 提 出 蚁 群 算 法 —- 蚂 蚁 系 统 (Ant System, AS),并将其应用于解决TSP问题开始,基本的蚁 群算法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并在其他许多实际优化 问题求解中进一步得到了验证。
─ 与其它各种通用的启发式算法相比,在不大于75城市的TSP 中,它们的求解能力比较理想。但是当问题规模扩展时, AS的解题能力大幅度下降。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其后的ACO研究工作主要都集中在AS性能的改进方面。 较早的一种改进是精英策略(Elitist Strategy),其思想是:
─ 在算法开始后,对所有已发现的最好路径给予额外增强, 并将随后与之对应的行程记为Tgb(全局最优行程),当进行 信息素更新时,对这些行程予以加权,同时将经过这些行 程的蚂蚁记为“精英”,从而增大较好行程的选择机会。
─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对蚂蚁群落食物采集过程的模拟 已成功应用于许多离散优化问题。
─ 微粒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起源于对简单社会系统的模拟。 最初模拟鸟群觅食的过程,后来发现它是一种很好的优化工具。
路径概率相对较大。 正反馈:最优路径上激素浓度越来越大,其它路径上激素
浓度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减。最终整个蚁群找出最优路径。
简化的蚂蚁寻食过程
蚂蚁从A点出发,速度相同,食物在D点。 可随机选择的路线:ABD或ACD。 设初始时每条路线分配一只蚂蚁,每单位时间行走一步 上图为经过9个时间单位时的情形:走ABD的蚂蚁到达终点,而走
蚁群优化算法应用领域
蚁群算法能够用于解决大多数优化问题或者能够被转化为 优化求解的问题。
目前,其应用领域已扩展到
─ 多目标优化 ─ 数据分类 ─ 数据聚类 ─ 模式识别 ─ 生物系统建模
─ 流程规划 ─ 信号处理 ─ 机器人控制 ─ 决策支持 ─ 仿真和系统辩识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背景
群智能理论研究领域有两种主要的算法:
蚁群优化算法起源
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学者Dorigo等人从生物进化的机制 中受到启发,通过模拟自然界蚂蚁搜索路径的行为,提出一 种新型的模拟进化算法——蚁群算法,它是群智能理论研究 领域的一种主要算法。
用该方法求解TSP问题、分配问题、job-shop调度问题取 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虽然研究时间不长,但是目前的研究 显示出,蚁群算法在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特别是离散优化问 题)方面有一定优势,表明它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算法。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背景
群智能依靠的是概率搜索算法。虽然概率搜索算法通常要 采用较多的评价函数,但与梯度法及传统的演化算法相比, 主要优点为:
─ 无集中控制约束,不会因个别个体的故障影响整个问题的 求解,确保了系统具备更强的鲁棒性
─ 以非直接的信息交流方式确保了系统的扩展性 ─ 并行分布式算法模型,可充分利用多处理器 ─ 对问题定义的连续性无特殊要求 ─ 算法实现简单
─ ABD的路线往返了2趟,每一处的信息素为4个单位 ─ ACD的路线往返了1趟,每一处的信息素为2个单位 ─ 信息素比值为2:1 ─ 按信息素指导,蚁群在ABD路线上增派一只蚂蚁(共2只),
ACD路线上仍然是一只蚂蚁。
简化的蚂蚁寻食过程
72个时间单位后,两条线路上的信息素单位积累为12和4, 比值为3:1。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背景
群智能方法的易于实现体现在: ─ 算法中仅涉及各种基本的数学操作 ─ 数据处理过程对CPU和内存的要求不高 ─ 只需要目标函数的输出值,不需要它的梯度信息。
蚁群优化算法研究背景
已完成的群智能理论和应用方法研究证明
─ 群智能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大多数全局优化问题 ─ 群智能潜在的并行性和分布式特点为处理大量的、以数据库
相似处:优先选择信息素浓度大的路径。较短路径的信息 素浓度高,所以能够最终被所有蚂蚁选择,也就是最终的 优化结果。
区别:人工蚁群能记忆已访问过的节点,在选择下条路径 时是按一定算法规律有意识地寻找最短路径。
如,TSP问题中可预先知道当前城市到下一个目的地的距离。
若按以上规则继续,蚁群在ABD路线上再增派一只蚂蚁 (共3只),ACD路线上仍然是一只蚂蚁。
再36个时间单位后,两条线路上的信息素单位积累为24和 6,比值为4:1。
若继续进行,按信息素指导,最终所有蚂蚁会放弃ACD 路线,都选择ABD路线,这就是正反馈效应。
自然蚁群与人工蚁群算法
人工蚁群中把具有简单功能的工作单元看作蚂蚁。
ACD的蚂蚁刚好走到C点,为一半路程。
简化的蚂蚁寻食过程
本图为从开始算起,经过18个时间单位时的情形: 走ABD的蚂蚁到达终点后得到食物又返回了起点A 走ACD的蚂蚁刚好走到D点。
简化的蚂蚁寻食过程
设蚂蚁每经过一处所留下的信息素为一个单位。
36个时间单位后,所有开始一起出发的蚂蚁都经过不同路 径从D点取得了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