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s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给药系统研究新技术

徐兵斌2010515010

1摘要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简称TDDs)是药剂学中的一个新型领域,它在新技术、新剂型、新工艺中处于前沿的位置。现代药物经皮传递的概念、内涵、技术和应用范围已经远远地突破了传统的内容。“经皮传递”技术的进步反映了“经皮肤局部”将药物输入体内的最新成就,它可以应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和皮肤局部疾病,有比其他剂型更加安全、有效、稳定和患者依从性好的特优点。现对经皮给药系统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予以综述。

2关键词透皮吸收方法经皮给药系统新型促渗技术

3前言经皮给药系统是指通过皮肤给药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目的的一种给药途径。经皮给药行为主要包括药物释放、穿透和吸收,并直接受药物的理化性质、透皮给药系统和皮肤的影响。当前TDDS主要用于各种长期性和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精神病、过敏性疾病、长期性胃肠疾病等,随着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工艺材料设备的配合,TDDs将会更好地满足治疗的需求。随着经皮给药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对促渗机制的研究向分子水平迈进;实验方法更多更精密;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促渗剂及促渗方法的研究开发更广更深,这就使得更多更好的经皮给药制剂被开发出来。4主体

4.1经皮给药系统严重挑战①.早期的透皮吸收的贴剂主要是“易于传递和吸收”的药物,分子量大多在400道尔顿以下,在高新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起到开拓作用,如今,“难于传递和吸收”的药物(如难溶型药、多肽类生物药等)正是透皮吸收技术面临的严重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打开亲水性药物的经皮传递通道。

②.大量研究和开发压敏胶整体型的贴剂。它不仅限于全身作用的透皮系统,而且已经显示了对表皮及其下的病灶靶向治疗的优越性。从中药透皮贴剂的工艺和技术特点来看,开发整体贴剂是剂型改革的最优选择。

③.开发新的物理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药物经皮吸收生物利用度,如离子导入、大流量输入药物的电子促进药物传递和直接跨越角质的微造微针给药等。使一些过去认为经皮给药难以实行的多肽类、蛋白质类和一些基因或疫苗的传递成为可能,为经皮传递技术展现了美好前景。

④.联合使用新的技术、新的装置或化学促进剂,使其发挥提高经皮给药效率的良好作用。

多样的新技术为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展出了令人瞩目的潜力,深入广泛的研究将为药物经皮传递创造光明的前景。

4.2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和优点①.保持血药浓度水平稳定在治疗有效浓度范围内,是具有更好效能性的药物制剂。②.提高药物在体内的预见性,由于避免了胃肠道及肝的首过作用,透皮给药比口服药给药更稳定地直接进入血流。③③.改善病人的适应性,不必频繁给药,特别是对用药方案不熟悉或记不准的老年病人,显得特别重要。④.提高安全性,如有副作用,易将贴剂移去,减少了口服或注射给药的危险性。

4.3 药物经皮传递的通道①.透过角质层和活性表皮

②.通过皮肤附属器,进入真皮。

此后,药物一部分被毛细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一部分分布于皮肤内或进入其下深部组织。

4.4改善药物经皮通透性的物理方法它包括离子导入法、电穿孔法、超声波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采用通透促进剂难以凑效的药物,如肽蛋白质等大分子药物及离子型药物等。

离子导入法是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离子型药物通过皮肤生物膜转运的一种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方法。阳离子药物在阳性处透过皮肤,阴离子药物在阴极处透过皮肤,不荷电的中性分子也可以通过电渗作用透过皮肤。

4.5皮肤粘贴的特殊性透皮贴剂的生物粘贴从概念上理解是给药时贴剂对皮肤角质层的粘贴。皮肤粘贴和水性的黏膜粘贴有很大的不同。与黏膜表面相对照,人体皮肤不能作为水性生物胶黏剂粘贴良好的基材。同样,黏性的皮肤用胶,通常也不能黏到黏膜上。皮肤脂质在压敏胶中溶解度比水大得多,但是如果不能被很快地吸收,可能产生一个机械内聚力很低的脂质薄膜。因此,对脂质相容性好,吸收又快的胶可以把这些化合物作为增塑剂整合在一起而可能提供好的、持久的皮肤接触。

4.6.1皮肤局部外用制剂作用于局部的药物传递系统是指传递药物到局部而非全身。可用于眼部、耳朵、阴道、肛门直肠、皮肤或口腔和咽喉。局部给药产品已薄膜形式用于皮肤给药后皮肤上无大量残留。通常这种产品为敞开式给药。这类产品与透皮传递系统不同,透皮传递系统是使药物透过皮肤发挥全身作用

4.6.2 局部外用制剂往往应用于下例目的:1.严重炎症的抗炎作用。2.缓解疼痛及瘙痒。3.使免受机械损伤,免受微生物倾袭,免受热、酸及化学品的刺激作用。4.清洁作用,清除灰

尘、渗出物、痂皮、鳞屑及用过的制剂。5.润滑、护肤作用。

4.7 中药经皮给药中药经皮给药是用适宜的方法和基质将中药制成专供外用的剂型施于皮肤(患处或相应穴位),通过皮肤传递进入人体循环或作用于皮肤局部产生药效,及通过穴位效应发挥药效,起相应治疗目的给药方式。中医内病外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依据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中药穴位或病位给药,主要通过穴位经络效应(激经效应)与透皮吸收的药理作用,以膏药、贴剂为代表剂型,而西医内病外治是采用化学药进行对症治疗,其作用主要根据皮肤的通透性而定,以经皮传递系统为代表。随着医学基础研究、制药技术的进步和药用新辅料特别是高分子药用材料的应用,中药经皮给药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中药经皮给药新剂型、促透方法不断进步。中药经皮给药未来发展前途光明。

4.8 经皮给药制剂的评价经皮给药制剂的评价可分为体外和体内评价两部分。体外评价包括含量测定、体外释放度检查、体外经皮通透性的测定及黏着性能的检查等。其中体外释放度和体外经皮通透测定是FDA所要求的。含量均度检查和含量测定,可以根据不同的药物,参照药物有关规定制定相应标准。体内评价主要是指生物利用度测定和体外相关性的研究。5总结经皮给药系统虽然是现代药剂学研究的热点,它以独特的优势代替了其他口服制剂;但也有它的缺点,比如由于皮肤的不透过性,仅有部分活性大的药物合适制成经皮给药制剂,一些患者会在药用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无法继续用药等,因此,在进行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时,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辅料才能完成。绝大多数中药成分复杂、有效成分难以确定和含量低都是一个新制剂开发的难题。如何选用先进的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使其既富集中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减小体积,便于成型,又保持药物疗效,增强药物的透皮吸收,实现成品质量稳定课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7参考文献

(1)郑俊民.经皮给药新剂型.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

(2)郑俊民.经皮给药新剂型.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