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美课件(共126张PPT)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美课件(共126张PPT)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 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 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 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 幅明丽的画图。
学习目标
1.会写“孙”字。(重点) 2.在读中感悟《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重点)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
能,激发对秋天的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理解词语
【暝】 【空山】 【新】 【竹喧】 【浣女】
课文结构
山居秋暝
空山、明月、松间 流、喧、归、动、下 留
静态 动态 归隐
诗中有画
课文主旨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 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 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课堂小结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 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 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 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 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 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 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 然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 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 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词三首ppt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词三首ppt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9-
1.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
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从“误入尘 网中”到“复得返自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 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留”者“居”也, 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 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 了。
-24-
课堂小结: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会有忧 郁哀愁。李白在愁苦时写下了“白发三千丈,缘愁 似个长”,孟浩然在愁苦时也写下了“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的诗句,请大家课后去收集更多有 关愁苦的诗句,用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5-
长相思
“长相思”既是 这首词的题目,也 是词牌名。长相思 分为上阙和下阙两 个部分,内容多为 思念家乡或者思念 亲人。
-16-
解题
夜:夜晚;泊:停泊。 “枫桥夜泊”的意思是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 边。
泊 寺
-17-

-18-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9-
1.再读古诗,用一个字来表达你此刻的感受, 你想到的是什么呢?
愁 2.在诗中找一找,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 么?并用笔把它圈出来。 看到“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 ,听到“乌啼、钟声”。
-26-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儿子,被 称为满清第一词人。他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曾两次随康熙 皇帝远行。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征山海关,祭祀长 白山的途中写的。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

课堂小结
本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 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 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 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 味隽永的诗意美,表达了诗人旅途 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拓展阅读
寒山寺简介
精读感悟 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你是 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身向榆关那畔行。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 月十五,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 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 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 二月二十三出山海关。塞上风雪 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 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精读感悟
(旅行的)道路;一段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那边,指山海关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 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精读感悟
叠用
新课导入 你知道哪些有关秋的古诗?
解读诗题
枫桥夜泊
“泊”: 停泊。
张继简介
生平简介
张继,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诗多登临纪行之作,风 格清远,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 影响。
他人评价
“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jiǒng), 有道者风。”
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有“清代第一词人”之称,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 词三大家”。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 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ppt课件-第21课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ppt课件-第21课
22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看谁说的最好。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 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山石上叮咚流淌。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 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 消逝,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23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 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 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 的 满足心情。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秋雨图。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明月松林图。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图。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浣洗晚归图。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月夜采莲图。 21
这五幅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 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 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 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 的乡村生活图景。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 而得名。 诗意: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 音传到了客船。
3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 的心情?
写了“月亮、乌鸦、秋霜、枫树、渔火”这 些景物,一个“愁”字,写出了诗人未眠的原因,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愁绪。
27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 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漂泊在外的旅客, 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古诗颔联写到“江枫渔 火对愁眠”,你知道诗人究竟为何发“愁”吗?让我 们一起在诗中寻找答案吧!
28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215张PPT)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215张PPT)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
在今江苏苏州。
枫桥夜泊 ▲
点明时间。
[唐]张 继
张继 生卒年不详,唐代诗 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之作,不 事雕琢。有诗集《张祠部诗集》 流传后世,其中以《枫桥夜泊》 一首最著名。
山中的幽静。
() √
2.《枫桥夜泊》中诗人在寂静的夜里听到山寺钟
声,心中感到十分安慰。
( )×
3.《长相思》中词人巧用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
寂凄凉的思乡之情。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 夜泊》。
朗读指导:《山居秋暝》可采用对比朗 读的方式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静态描 写的诗句要读得轻缓一些,动态描写的诗句 要读得活泼一些。
词意: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 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 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 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 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 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 思念。出征塞外,面对“风一更,雪 一更”的荒寒景象,词人自然会想起 京师故园的温暖、宁静,不由得生发 无限乡愁。
所闻
钟声 (动)
以动衬静,表现出 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出诗人怎样的 情感?
月 乌 霜 江枫 渔火 钟声
秋夜的寂静、 烘托 凄清、朦胧
羁旅者孤孑寂 寥、愁绪满怀
所见: 月落、江枫、渔火 所感: 霜满天 所闻: 乌啼、钟声
《枫桥夜泊》通过对深秋江边景物 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忧 愁的情怀。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21 古诗词三首(共19张PPT)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21 古诗词三首(共19张PPT)人教部编版
统编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王维,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 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苏轼称 赞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张晓风《不朽的失眠》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组合作学习 读一读:
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枫桥夜泊
找一找:
【唐】张继
找出景物,描绘画面,组内交流。 想一想:
月落乌啼霜满天, 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
江枫渔火对愁眠。 悟一悟:
姑苏城外寒山寺, 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读出这种情感。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

朗读首联,边读边想象,说一说你 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呼应诗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既点出新近下雨之意,又表现出下雨后清新如洗的感觉
雨后初晴图
朗读颔联和颈联,边读边想象:如果 你身处其中,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我仿佛听到泉水潺潺的流淌声、浣女的欢 笑声我,仿看佛到看渔到舟皎顺洁流的而月下光时洒莲落叶在晃松动林的里景。象。
静态场景
动态场景
静态描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动态描写
先看下面的资料,然后品读尾联,想一
想:此时诗人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中年的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 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 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 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 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除夕夜,虽然已经是三. 更半夜,天气也. 更冷了,医
务工作人员却依然坚守岗位,看到这一幕,即使是
. 少不更事的孩童,也会热泪盈眶,为他们点赞!
2024年2月10日 00:30 删除
1. 这条朋友圈中的三个“更”字,读音依次为__g_ē_n_g_、 _g_è_n_g__、_g_ē_n_g__,意思依次为( ② )(④ )(③ )。 (意思填序号)
边读边想象:这首诗写在什么时间? 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 了什么?
这首诗写在深秋夜半,诗人抬头仰望, 看到月亮逐渐沉落。
诗人听到几声乌鸦的 啼叫,打破了夜的寂静。
诗人感受到霜气降临。
用动景 衬静景
诗人对着江边 的枫树和渔船上的 渔火生出愁绪。
寒山寺的钟声又 悠长地传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授课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授课课件


景 明月、松林 动静结合 清泉、山石






竹喧 浣女 人 莲动 渔舟 以动衬静

课后作业
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下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
21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枫桥夜泊 停泊
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
作者简介
张继 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 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进士。诗多纪 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以 《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翠竹 莲叶 渔舟
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 进一步突出了月夜山村的幽静。
试着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 的画面描绘出来。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资 作者晚年居蓝
料 卡
田辋川,过着 亦官亦隐的悠
闲生活。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 山中的生活悠闲自在,王维决定“随 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从中你体 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那边,这里指山海关
词意: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 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
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思乡之心
故乡
词意: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词人被 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 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听到:乌啼 钟声
孤寂忧愁
思乡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

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 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 人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 钟声传入客船。
听老师范读。试着划分古诗的朗读节奏。
枫桥夜泊
[唐]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品读诗句
自由读诗,思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 受到了什么?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 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读透内心
这首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 兰性德吗?
• 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21 古诗词三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1课时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你能背几句这样的古诗并说一说古诗所 描绘的景象吗?
地点: 山中居所
mínɡ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时间: 秋天的傍晚
结合注释,说说你从诗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初读古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乌鸦的啼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什么时候会有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满天的霜?
“霜满天”其实写的是诗人的感受,是诗人身 处深秋夜里的一种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天气很冷。
面对、对着、陪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人对着江枫、渔火满心愁绪,难以入眠。
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上课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上课课件
朗读链接
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会读

榆树
gēng
五更
pàn
湖畔
guō
聒噪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了解词意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插图,疏通本首词 的大意,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地方。
王维的作品很多都是山水田园诗, 《山居秋暝》就是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即 表达了作者隐居山中的意愿。
初读古诗
山居秋暝
朗读链接
[唐]王维 五言律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颈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词牌名

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句描写了哪些景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句抓住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 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从所见所闻 所感描写了残月西沉、乌鸦啼叫、清霜满天、火红的江枫、 明灭的渔火这六种景象,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 愁绪,便他不能入睡,越发凄凉难耐了。
单元导思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
2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的意思就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2023/11/22
36
字词解释:
长相思:词牌名。
程:里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高水长。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
帐: 军营的帐篷,千帐是虚数,指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整夜风雪交加。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家园。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霜满天”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 但是却符合诗人的感受——茫茫的江面上, 愁苦的诗人感到冰凉的霜气从四面八方袭来, 包围了自己,也好像弥漫了整个天空。
2023/11/22
28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听到:寒山寺的钟声。
译 文 : 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
这两句是诗人的所闻。“夜半钟声”不仅衬托出 了夜晚的寂静,而且揭示了诗人夜不能寐的烦乱心境。
2023/11/22
37
2023/11/22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词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 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营帐 中都点起了盏盏灯火。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词意: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 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 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 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44
thanks
2023/11/22
45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2023/11/22
1
我会认
yú pàn ɡēnɡ ɡuō
榆畔更聒
2023/11/22
2
我会写
sūn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20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20张PPT)
我仿佛看到了:一轮明月照耀着苍翠的松林。
我仿佛听到了泉水在岩石上淙淙地流动的声 音。
齐读第三联,说说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点拨:“竹喧、莲动”“归浣女、下渔舟” 是动态描写,展现的是山中的人们悠闲自在的 生活、劳动场面。
清脆的竹林在风中发出喧闹的声音,不时传来的 浣女的欢笑声,挨挨挤挤的莲叶轻轻摇动起来,沙沙 作响,有人划着桨,搅得河水哗哗作响,那是渔夫在 捕鱼……
结构梳理
明月松林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清泉岩石
居 秋 暝
浣衣之女
清幽
留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主题概括
此诗描绘了 秋雨初晴 后傍晚时分山村柔 和美好的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 诗人寄情 山水田园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 足心情。
课堂演练
一、《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A )。
漫天寒霜里,月儿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 枫叶摇曳,渔船上的灯火星星点点,诗人忧愁地看着这些 景象久久不能入睡。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钟的声 音传入客船。
再读古诗, 找出诗中描写 的景物。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 乌啼 渔火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这里形容风雪交加,天气恶劣。
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 海关那边进发。夜里,每个 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后,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 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 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 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 这样的狂风暴雪的。
边读上阕边想象“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 讨论交流:诗人“身”在何处?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美课件(共126张PPT)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美课件(共126张PPT)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意: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 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物的女子归 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任凭春 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
读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是课后第2题哦! 看到月亮渐渐落下去。听到了乌鸦在啼叫。
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清冷。
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 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 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 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 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 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 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刚刚。 空旷,空寂的山野。 日落,天色将晚。 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 出沙沙声响。
理解词语
【随意】 【春芳】 【歇】 【王孙】 【留】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春天的花草。 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居住。 任凭。 消散,消失。
全诗围绕“客”“愁”二字,展开了景物
描写和气氛渲染。
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 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
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 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 到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古诗词三首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秋天
《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 色,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
走近作者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 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 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 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课后第2题哦! 翠竹、青莲、渔舟。其中翠竹是静态的。青莲、渔舟
是动态的。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 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学习目标
1.会写“泊、愁、寺”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知道诗句的 意思。
2.在读中感悟《枫桥夜泊》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重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通过对诗句
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重点) 4.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课文结构
山居秋暝
空山、明月、松间 流、喧、归、动、下 留
静态 动态 归隐
诗中有画
课文主旨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 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 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课堂小结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 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 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 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 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 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 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把地点——“山”、时间——“晚”、季 节——“秋”、环境——“雨”全点出来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
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 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 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 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 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 幅明丽的画图。
学习目标
1.会写“孙”字。(重点) 2.在读中感悟《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1 古诗词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走近作者
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 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 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 对后世颇有影响。
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写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 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 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 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 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 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 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重点)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
能,激发对秋天的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理解词语
【暝】 【空山】 【新】 【竹喧】 【浣女】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意: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 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物的女子归 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任凭春 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 然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 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 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明月、青松、泉水。其中明月、青松是静态的。清泉 是动态的。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 山林的幽静。
尾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指导朗读: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认识动静结合的方法
概念:动静结合,就是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有的是静态 的,二者有机地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 作用: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互映衬,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 能更好地突出其特点。 运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照”与“流”,一上一 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把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 融为一体。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刚刚。 空旷,空寂的山野。 日落,天色将晚。 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 出沙沙声响。
理解词语
【随意】 【春芳】 【歇】 【王孙】 【留】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春天的花草。 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居住。 任凭。 消散,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