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书声朗朗教案剖析
书声琅琅
书声琅琅 情意融融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宁都一小 刘莉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可见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在朗读教学时,一篇课文花很多时间用在反复让学生诵读上,往往为读而读,至于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读”,朗读究竟应该读出些什么,教师关注得并不够。
结果是一篇课文上下来,我们自己可能已经被课文深深感动,而学生却总是“波澜不惊”。
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触摸文本感情是以认识为前提的。
俗话说:“有感而发”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感情。
但凡成功的朗读都必须先理解文意。
因此,有感情地朗读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触摸”文本,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口、耳、眼、心并用,通过反复朗读,解读文本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甚至每一处标点,因为作者的情感就蕴藏在字里行间。
除了文中字词的音形义,教师还有必要对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作指点。
如教学《掌声》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忧郁的英子可以这么做:1.英子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英子因为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所以是个残疾女孩。
2.此时的英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会说英子是个自卑的孩子。
是啊,身体的残疾使英子内心十分自卑。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3.你能读出英子的自卑?当学生“触摸”了文本,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二、体验文本“体验”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在文中寻找答案,解决疑问。
时时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用心体验作品的情境和情感。
如教学《好汉查理》一课时,我们知道致使查理变化的关键人物是杰西,为什么杰西会让查理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先让学生看看杰西对查理说的第一句话“你想把它拿走吗?”杰西是在看到查理从窗户爬进她的房间,羡慕地望着那把刀时说的这句话,这时让学生体验如果此时查理爬进的不是杰西家而是镇上别人家里,别人一定会以为查理是小偷或不怀好意的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你是谁?你想干什么?马上给我滚出去!而杰西并没有这样说,而且说话的语气是那么的温柔、友好,说明杰西非常尊重、信任查理。
小学书声朗朗主题活动方案4篇
小学书声朗朗主题活动方案4篇小学书声朗朗活动方案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用心投身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潜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
转变教研理念,改善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用心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研促教强质量,培训培养促成长”的宗旨,围绕本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课题研究、网络教研作为数学教研的两大特色。
采用多种措施,多种教研形式,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力求教研工作做到“实、广、活、新”,得以有效落实。
为此,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教学科研工作:(一)扎实推进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教学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把科研工作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紧密联系,在数学教学教研中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校本教研考核制度》等,努力做到以制度为保障,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研工作真正地做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1、继续坚持每周三一个小时的业务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群众备课研讨、专题辅导、课题活动、校本研究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对教师参加业务活动进行量化考核,并记于教师个人教研积分。
2、继续坚持群众备课、周前备课。
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九大要素要齐全。
教案的设计要在群众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
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潜力是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用心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
书声朗朗 -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书声朗朗------还原语文课堂的味道徐翠霞提到校园,提到教室,提到课堂,在我们心灵的深处,最美丽的记忆就是书声朗朗。
语文课堂要有语文的味道。
就必须注重和加强诵读教学。
诵读是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体味语言的重要方法,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方法。
它既是一种理解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读者表现与传达理解的方式,是读者与文本的情感“交融”。
教师要继承“熟读、精思、博览、多作”的学习传统,引导学生多读多背、涵咏体味。
让学生通过诵读,培养语感,增强他们感受语言的能力,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丰富语文积累。
每堂课,诗歌、散文,学生朗读不少于五遍,其它文章不少于三遍,重要的是全班都在读,而不是大家听一个人读。
如果有背诵要求,在背诵完成之前,教师一般不宜做过多分析。
一般文章,学生不读两遍不要分析。
要加强诵读方法的指导,读准、读好、读美,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语文教学呼唤朗读。
在这里,我想强调两个关键词:语文的味道、触摸语言关于语文的味道,在自己上了多年的语文课之后,在有一天一口气听了八节课之后,我猛然想到了“语文的味道”这个词,它来自一个学生的随笔,有位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写道:“语文的味道,好美,我喜欢!”“好美的语文味道”是怎样的?陷入语文“姓什么”迷魂阵的广大教师,也许首先要问这个问题。
在“越来越不会教”的迷茫中,我们在来不及作出高深的理论探讨之前,也许跟着感觉走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简单一些,再简单一些,也许会找到语文的本色——语文就是语文。
“少一点花里胡哨,让学生实实在在接触文本,实实在在的触摸语言,实实在在学会读书和作文(包括听和说),语文是完全可以教好的。
”(钱梦龙《中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是语文的主要活动,是学习语文的根本。
可以说,语文课堂上语文的味道便是让学生接触文本、触摸语言,去听,去说,去读,去写。
谁这样做了,谁的语文课堂的语文的味道也就纯正了。
朗读是文本学习第一渠道,触摸语言第一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朗读。
让语文课堂充满朗朗书声――浅议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实践反思
让语文课堂充满朗朗书声――浅议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实践反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我们上课的时候时常有这样的情形,即使上完一篇课文以后,再让基础不怎么好的同学起来把课文朗读一遍,学生依然会有很多字词不认识,就谈不上流利了,这种现象在文言文学习时特别明显。
所以,就必须加强读的训练。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叶老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
”朗读的形式很多,我们应该根据课堂的需要组织不同形式的朗读,比如: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集体朗读等。
通过朗读,老师可以在其间纠正字音,可以指导朗读的节奏,可以让学生感悟其情感,又尤其是诗歌散文这类文章,更需要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朗诵的过程中,老师的及时评价是很重要的,每一次的朗读要达到什么目的,在评价和朗读中要得以体现,虽然朗读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但不要为了朗读而朗读。
如我上《背影》一课时,文中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找出描写背影的句子仔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文中有四处描写我的眼泪,每次流泪我都想到了什么?学生带着体会再读这段话,接着再读,再通过对比朗读,使学生更能体会朱自清的复杂心情,许多学生在读时都带着眼泪,进而理解深深的父子之情。
又如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我发挥朗读的作用,自己范读,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训练学生的朗读有气势有感情,可谓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朗读中体味到了语言的魅力,领会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色,而且能够将自己的看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课堂效果非常好。
再如我在教学文言文《童趣》一课时,反复强调要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来,所以我除了范读,抽生读,还适时出示了趣味十足的小动画,让学生用课文给画面配音,使初次接触古文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韵味十足。
小学音乐读书郎教案
小学音乐《读书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读书郎》这首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描绘的读书郎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 教授学生简单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读书郎》这首歌曲。
2. 理解歌曲的意义,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节奏。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一些较高音的演唱。
2. 歌曲节奏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钢琴。
3. 歌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关于学习的话题,引出歌曲《读书郎》。
2. 教授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教唱歌曲。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4. 歌曲讨论:引导学生谈论歌曲中描绘的读书郎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5. 演唱展示:让学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意义和音乐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读书郎》这首歌曲,让家人感受学校的快乐生活。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读书郎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歌曲,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演唱展示:评价学生在演唱展示中的表现,如音准、节奏等。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看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其他关于学习的歌曲,如《学习雷锋好榜样》等,进行比较学习。
2.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歌曲比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舞台表现力。
十、课程总结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会了演唱《读书郎》这首歌曲,了解了歌曲的意义,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对学习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于课文让课堂书声朗朗的教案
课文让课堂书声朗朗的教案关于课文让课堂书声朗朗的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课文让课堂书声朗朗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那么,在朗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该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巧妙地设境——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方法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1、导语设疑例如,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就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鸟的天堂》,可奇怪的是,这个“鸟的天堂”却没有一只鸟,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一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争个头功了。
此外,还可以利用追问、反诘、幽默等手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借助多媒体如在执教《松坊溪的冬天》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组松坊溪的雪景图。
学生一看到如此雪白晶莹的白雪世界,如此变化多端的溪石,不禁“哇哇”叫出声来。
我顺势问道:“松坊溪的冬天,怎么样?想不想去走走,看看?”学生被这神秘的白雪世界迷住了,迫不急待地翻开课文读起来。
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溪石的美,溪石的可爱,又单独出示溪石的图片,让学生细细欣赏,再读句子时,溪石的特点已融进了学生向往的情怀,深情的赞美,随着声音流淌出来。
3、表演读、赛读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
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
书声朗朗 教案 四年级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读通诗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诗文。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基本弄清诗歌的意思。
3.指导学生看书上附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二.想像意境,体会感悟。
1.在学生初步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诗句来想像诗中的意境。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与诗中哪些句子相映照,想像诗句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通过吟诵加以感悟。
3.朗读吟诵,背诵诗句。
在学生体会感悟的基础上一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
三.作业1.朗读吟诵,背诵诗句。
2.让学生体会、想像诗句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星期二一.整体感知,读通诗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诗文。
2、分组朗读。
3、齐读。
4、指名读。
5自由朗读。
、星期三1、检查朗读,要求读熟。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基本弄清诗歌的意思。
3、指导学生看书上附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在学生初步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诗句来想像诗中的意境。
5、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与诗中哪些句子相映照,想像诗句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通过吟诵加以感悟。
6、朗读吟诵。
星期四朗读吟诵,背诵诗句。
在学生体会感悟的基础上一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
星期五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比赛背诵。
一、教学目标1、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2、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二、教学过程:1、介绍背景。
作者杜甫,《出塞曲》是古代歌曲的题目,内容和《塞下曲》一样,大多是写边境上士兵的战斗生活和思想感情的。
这里选的是杜甫《前出塞》之六。
杜甫是用士兵的口气写这首诗。
2、逐句讲解。
以读激情,以读悟文。
引导学生们弄清全诗的意思,诗句之间的联系后,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读议结合,以读激情,以情捂文,使学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水到渠成的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多种形式朗读古诗4、背诵古诗。
五年级书声朗朗教案
小组讨论:
(1)颈联中谢了诸葛亮那些事情?上下句的关键词的分别是什么?明确:
(1)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侧面映衬)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一位三国人物: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前两句讲功绩,最后一句讲遗憾。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为什么杜甫屡屡写到诸葛亮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
(3)运用了以乐衬哀的手法传达出作者深沉的感慨。
师小结:在士大夫类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可诗人想到和这生机勃勃的一切相衬的诸葛武侯类人物却不复存在,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
诗人用“自”“空”二字表达深沉感慨的事例:(幻灯片)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4.探究交流
(1)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光?
(2)中间四句,引用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前四句,表现形式:描写。
关键词: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
品味:苍凉雄浑,或情感寄托之物,或情感发酵之地。
(请你展开丰富想象:他们叹息的是什么?)
四、小结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与默写
板书设计
书声朗朗
书声朗朗语文阅读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
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通过读,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通过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到出“读”的重要性。
那么。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呢?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全面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朗读方法只能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
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有一次,我教《美丽的公鸡》,起初学生对第一段中“公鸡得意洋洋地唱”这一段怎么也读不出来语气,随后我启发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这只美丽骄傲的大公鸡带着表情唱一唱夸赞自己的歌,看谁的表情最像这只公鸡,于是学生眉飞色舞生动地读了起来。
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使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高兴的读起来。
2做到三个保证2.1要保证读书的时间。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有限,所以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例如:在教《猴子捞月亮》一课,因为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不必在“分析”的旋涡里打转转,所以在初步理解内容基础上,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最后留出读后评议的时间。
这些时间从哪来?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
2.2要保证“层次性”。
每个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
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人而读,对朗读的评估也要因人而评,让每位学生都多一份信心。
又如教学《王冕学画》,“一个夏天的傍晚……那多好哇!”这段话读起来有一定难度,我指名让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读,这样使其他同学也从这位同学朗读中得到启发。
书声朗朗才是语文课堂
书声朗朗才是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上,书声朗朗往往能够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也许是因为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结晶,更是成长的伴侣。
而书声朗朗所传达的信息往往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书声朗朗才是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的生动表现。
作为语文课堂上最直接的声音之一,书声朗朗既是语文知识的传承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助手。
通过书声朗朗,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语文知识的内涵。
在老师朗读一篇文章时,学生能够从老师的语调、语气、语速中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和意境,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章的内涵。
在学生朗读时,通过他们的朗读能够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具体地了解到学生在理解文章、领悟意境等方面的水平,有助于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书声朗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在书声朗朗的浸润下,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在感受语文之美。
当学生们听到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朗读者用动听的声音将文章中的情感、意境传达出来时,学生们会慢慢地被文章所感染,渐渐地产生对语文的向往和热爱。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积极,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也会更加深入。
长此以往,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会随之增加,对语文的学习也会更有动力。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模仿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好地吸收语文精髓。
通过朗读,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语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朗读也是一种对学生们的综合考查,通过学生的朗读,老师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发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表现,有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
而通过朗读,学生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的。
书声朗朗才是语文课堂中应该存在的声音。
书声朗朗既是知识的传承者,也是语文学习的助手,它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悟语文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的语文功底的一种方式。
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案(共5篇)
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案(共5篇)第一篇: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案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案一、诵读内容:《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第六十九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一章。
二、诵读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2、能够判断出停顿,找准重音,读出韵味3、让学生初步理解感悟其中一些浅显的道理。
三、诵读重点:1.、能够读准重音,读出韵味。
2、感悟其中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
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展示一组大树、小嫩芽、高楼、砖墙、远行、脚印的图片,通过它们之间的对比,引导学生来明白天底下不管多么难的事情都要从简单的地方入手,不管多么大的事情都要从细小的地方做起,即“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而导出这节课所学内《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第六十九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一章。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里面有很多名言警句。
下面让我们以抽卡片的形式,看谁记得最多,背的最好。
(此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卡片,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背诵比赛)学生记得的《道德经》名句。
可能有: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治大国,若烹小鲜。
7.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二、初读读通(一)1、学生试读、自读(先让学生小组内自读,在点四名学生进行试读,要提醒学生注意找出易读错的字音,)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稀,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书声琅琅 情意浓浓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5页
书声琅琅情意浓浓——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功训练之一。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要由教师指导。
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与教材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重视示范,传授技巧教师范读浓缩着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是指导朗读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可以以深情的范读,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动人的表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同时在范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等朗读的技巧。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这件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孩子来说,是陌生而难以想象的。
教师可根据课文中不同段落的内容,在范读时教给学生朗读时语气的变化。
如教师在进行课文开头描写环境的部分的范读时,应该用轻缓、低沉、伤感的语气;读出现幻象的部分,则应该用充满希望、欣喜的语气;当幻想破灭,又回到残酷现实时,又应该转回失望、低沉、伤感的语气。
善于模仿,乐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二、解析重点,读出情感对于重点词、句的解析的教学不少老师已经谈的很多了,我这里不再赘述,我就针对解析标点中所蕴含的情感谈点自己的见解。
各种标点都有它们停顿的时间和语调的差异变化,不同的标点的读法在情感的表达中截然不同,甚至是相同的标点有时侯所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
如《穷人》一课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那个段落中共出现了五次的省略号,仔细去解析这五个省略号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桑娜复杂的心理情感活动过程:在读“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时,我们要读出桑娜的担心;在读“是他来啦?……不,还没有!……”时,我们应该读出桑娜既希望丈夫回来又害怕丈夫回来责骂她的矛盾复杂心情;在读“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时,我们应该读出她觉得增加了丈夫负担的自责;在读到“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时,我们应该读出她的坦然与决断。
小学书声朗朗活动方案
活动形式:阅读分享、阅读 比赛、阅读交流等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促进师生交流与合作
增强校园文化影响力
海报制作费用:包括设计、印 刷和分发等费用
网络宣传费用:包括网站、社 交媒体等平台的推广费用
媒体合作费用:与当地媒体合 作进行宣传的费用
宣传品制作费用:包括宣传册、 小礼品等制作费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小学生: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通过阅读、朗诵等方式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家长: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可以参与活动,也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 社区成员:活动的参与者和观众,可以参与活动,也可以观看和欣赏活动
活动组织形式
班级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 组5-10人
活动时间:每周一 次,每次一小时
活动地点:学校图 书馆或教室
朗读比赛
比赛形式:个人或团队朗读 比赛内容:经典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 比赛规则:限时朗读,评委评分 比赛奖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 比赛目的: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朗诵内容: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文学 作品,如古诗词、现代诗歌等
校园广播:利用校园广播进 行宣传,吸引学生参与
制作宣传海报:设计吸引人 的海报,包括活动主题、时 间、地点等信息
教师动员:动员教师向学生 宣传,提高活动参与度
活动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评估
参与人数:统计 参与活动的学生 人数
小学音乐读书郎教案
小学音乐《读书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读书郎》,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歌曲《读书郎》,理解歌曲的含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3. 培养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读书郎》,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读书郎》歌曲及相关图片。
2. 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3. 歌谱:《读书郎》歌曲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读书郎》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2. 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
3. 歌曲分析: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4. 歌曲演唱:学生跟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发音不准确的地方。
5. 歌曲实践:学生分组演唱,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歌曲《读书郎》的基本演唱方法?他们对歌曲的理解是否深刻?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发挥创意,自编动作或舞蹈,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2. 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比赛,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3.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的歌曲,如《童年》、《快乐阳光》等,进行音乐鉴赏。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八、课程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2. 评价学生在歌唱中的发音、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书声朗朗》全
《书声朗朗》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南湖二小小学20+20语文素养提升工程诵读课教学设计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流程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注释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划动,拨开。
4、全班交流。
A、指名读B、分小组读C、听配乐读D、教师点拨第二课时一、展示读,读中巩固。
二.同桌间互相谈谈对诗文的理解,等待全班交流。
1、交流讨论理解难点2、教师点拨三、悟境读书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
全班配乐读诗;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
四、延伸发散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五、作业: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评价反思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教学周次书写内容《华山》诵读目标1.学习《华山》2.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有节奏、有韵味地诵读,并能背诵。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资料《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
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曹晓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曹晓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曹晓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曹晓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曹晓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曹晓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曹晓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曹晓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杨采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杨采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杨采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杨采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杨采年级组:一年级备课人:杨采教学流程3.读给同桌听,对读得不同的读音再对照音频诵读确定正确读法。
、指名读B、分小组读C、听配乐读D、教师点拨二、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1. 房室:这里指读书做功课的房间。
教学反思——让朗朗书声充满课堂
让朗朗书声充满课堂黄翠英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读好课文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如何让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让朗朗书声充满课堂,这是当下每位语文老师都需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读为本,这一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只有反复朗读文章,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
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
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一篇文章,只有让学生去诵读,去领会,去涵咏,方能得其妙处。
如果语文教师对于所教的课文进行面面俱到的处理,从时代背景讲到作者作品,从词句分析讲到文章结构,从艺术特点讲到主题思想,却不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去领会,则如面对一盘佳肴而不让食客去品尝,其后果也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们可以说,不读,无法学习语文。
朗读首先要读出情感,前一段时间听了几节省级优质课,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注重课文的诵读,有的教师甚至课文或诗歌烂熟于胸,然后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到情感至深处,催人泪下,不能不说读的水平之高。
当然读出情感,首先必须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深钻细研教材,揣摩作者的心理,假设自己就是作者,文章出自自己笔下,语言出自自己之口,读时方能读出情感,与听众产生共鸣。
其次朗读还要读出重音,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准确确定朗读重音,我们在平时特别注重诗歌朗读指导,在诗歌的节奏、重音、情感等方面给予指导,而现代文则一般忽视,现代文中有一些很有味道的词语,也需要重读,读出意味,体现对课文的细节的理解。
朗读的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
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声朗朗写生阅读教案
声朗朗写生阅读教案教案标题:声朗朗写生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写生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运用写生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写生阅读,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时长:2-3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解释写生阅读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写生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写生阅读,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白板和马克笔。
2. 一些写生阅读材料,如插图、短篇故事等。
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写生画作或播放一段与写生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写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写生阅读的概念,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2. 介绍写生阅读(10分钟)- 使用PPT或白板,向学生解释写生阅读的定义和意义。
强调通过观察和描述细节来理解和欣赏文本。
- 引导学生思考写生阅读的好处,例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等。
3. 演示写生阅读技巧(15分钟)- 展示一段写生阅读材料,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
- 强调观察细节,如人物形象、场景描写、情感描写等。
- 教授学生使用标记笔记的技巧,例如圈出关键词、划出重要句子等。
4. 学生实践(20分钟)- 分发写生阅读材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进行写生阅读。
- 学生可以使用标记笔记的技巧来帮助理解和分析文本。
- 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理解。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回顾写生阅读的定义和技巧,确保学生对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 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在写生阅读中的收获和困惑,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 分发练习册或作业本,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活动(可选):-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写生活动,观察和描绘真实的场景和人物。
- 组织学生参与写生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山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感受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明月是思念的眼,看着你也看着我。
古往今来以明月表相思的诗句有很多,你能说说吗?二、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天宝元年,供奉翰林。
受权贵谗毁,不久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
后因李璘被杀受到牵连,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漂泊困苦,客死当涂。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三、品味诗歌1.教师范读诗文,学生注意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4. 探究交流(1)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光?(2)中间四句,引用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前四句,表现形式:描写。
关键词: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
品味:苍凉雄浑,或情感寄托之物,或情感发酵之地。
(相关例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
”、“浮云游子意”)中间四句,表现形式:议论,用典。
关键词:征战地、不见还。
品味:惨烈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是无尽的伤害。
(相关例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证战几人还?……)后四句,表现形式:描写。
关键词:戍客、思妇、高楼、叹息。
品味:此恨绵绵。
叹息的是戍客是妻子,是儿孙亦是亲娘,也是诗人。
(请你展开丰富想象:他们叹息的是什么?)四、小结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与默写板书设计关山月李白明月天山——长风万里——雄伟壮阔引用典故——沙场点兵——关切同情戍客思归——闺怨叹息——哀婉凄凉诗意: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2、《蜀相》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梳理作品脉络,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一位三国人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前两句讲功绩,最后一句讲遗憾。
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为什么杜甫屡屡写到诸葛亮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
二、解题1、诗歌题目“蜀相”向我们暗示了哪些信息?(1)暗示了诗歌题材:怀古咏史诗(诗人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暗示了吟咏的人物政治身份,传达了仰慕之情。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齐读)强调字音:柏(bǎi)好(hǎo)2、朗读指导(1)明确朗读节奏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明确感情基调伤感、叹惋(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学生示范朗读4、全班齐读思考: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明确:“寻”字,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四、品析诗句,把握主题(一)涵咏字句(3分钟)1、结合注释疏通诗歌(请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诗歌内容)2、概括诗歌内容首联:自问自答点明地点颔联:描述景象凄凉冷落颈联:称赞业绩表达仰慕尾联:抒发感慨痛苦伤感(二)品析诗味1、赏析前四句细读诗歌,小组讨论:(1)诗歌写景的句子有哪几句?(2)都写到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3)有人对原诗做一些改动,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讨论明确:(1) 首联和颔联(2) 诗人描写了祠堂、翠柏、碧草、黄鹂等意象,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
(3) 将“自、空”改为“尽、皆”不好。
理由:A、“尽、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传达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B、“自、空”的妙处:(1)“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徒然地的意思。
(2)尽管满院碧草、黄鹂鸣叫,可与生机勃勃相称的诸葛武侯类的人物却不复存在,在赏心悦目的春色上抹上了一层浓浓的寂寞和悲凉。
(3)运用了以乐衬哀的手法传达出作者深沉的感慨。
师小结:在士大夫类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
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可诗人想到和这生机勃勃的一切相衬的诸葛武侯类人物却不复存在,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诗人用“自”“空”二字表达深沉感慨的事例:(幻灯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崔颢《黄鹤楼》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
——[唐] 李华《春行即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 李清照《一剪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宋]陆游《书愤》2、赏析后四句小组讨论:(1)颈联中谢了诸葛亮那些事情?上下句的关键词的分别是什么?明确:(1)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侧面映衬)智敬仰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正面叙写忠济:辅佐刘禅继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
表达了对一代名相无以伦比的敬仰之情。
因此上下句的关键词:天下计,老臣心。
老师小结:上联突出他身为人臣能“尽智”。
下联突出他历刘备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显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原因:①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臣相,杜甫有这样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可惜理想落空,他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
(抒发郁闷和隐痛。
)②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尽忠,没有能臣,让杜甫担忧。
(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大唐江山的处境。
)板书设计首联:寻找祠堂(起)颔联:祠中之景(承)颈联:诸葛功绩(转)尾联:壮志未酬(合)【韵译】: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3、《书愤》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
2、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
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难点:1、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写了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的爱国情怀是何等的执着、真挚!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陆游,体会他那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
二、诗人及背景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
三、诗意理解:1、学生自读诗文,把握诗歌节奏,教师作诵读技法指导。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结句降调)2、诗意的讲解。
3、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诗文。
四、诗歌赏析: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1、“世事艰”指什么?直接道出诗人早年经历的辛酸与坎坷;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挠北伐,使诗人抗金复国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
这也是诗人“愤”的根源。
2、“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正确语序是什么?这句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通过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北望中原气如山”欲图收复失地。
诗人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这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爱国青年。
小结:追述青年时的豪情壮志。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颔联写到了两次战斗,是哪两次?一次是在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关失而复得。
2、诗人写这两次战斗是要表明什么?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也表明了诗人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
这也是上联“气如山”一个表现。
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
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小结:描绘当年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
首联、颔联: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概(叙事)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颈联是写过去还是眼前?眼前。
2、“塞上长城”实际上是运用了一个典故,一个什么典故?诗人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
”表达了诗人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
3、这一联中的“空”字和“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
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
一个“已”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悲愤之情。
这种“愤”多么强烈,多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
小结: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