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说(一)问题小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许地山
许地山(1894——1941), 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 籍贯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 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 驱者之一,著有《空山新雨》 《缀网劳蛛》等。
《缀网劳蛛》: 尚洁说:“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 一切有毒无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 它第一次放出来的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么远, 可是等到粘着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破法。一 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再结 一个好的。” “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 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
2、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
A、“五四”特定时代气氛的感染
五四启蒙运动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重估一切价值”,对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探索与追寻。
“我做小说的目的,只是要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旧家 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才想去改良。”(冰心)
爱情婚姻问题、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问题、妇女问题、儿童问 题、家庭问题、劳动者命运问题、教育问题、战争问题等等都有 涉及。其中最为作家关注的,是对人生意义这一根本问题的苦苦 思索和探究。
2、叶圣陶小说的艺术特点
(1)叶圣陶初期小说较为散文化,有的被视为随笔体 的“即兴小说”。后来情节有所加强,如《潘先生在难 中》在结构上主要截取生活的片断,顺序连接,简明朴 素。情节生动,既有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又使作品紧密 而不拘谨。
(2)坚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对“灰色人生”作冷 静的观察和客观的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 如《潘先生在难中》第一段写逃难,用十来个细节从多 侧面把潘先生的心理刻画了出来,但作者没有将评价直 接表达出来,而是隐藏在作品之中。 (3)语言非常朴实、严谨。叙事时语言平正、明净、 清爽、流畅,和他冷静客观的创作态度一致。在讽刺时 也不露声色,几乎全部用夸张,只抓取其一二言行,用 平静的口吻加以表述,讽刺效果反而更加强烈。
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城中 》《未厌集》《四三集》 代表作品:《潘先生在难中》《校长》 《抗争》《夜》《多收了三五斗》 长篇小说:《倪焕之》 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童话:《稻草人》 与稍后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生》 《隔膜》 《苦菜》
《一个朋友》
表现小市民的灰色人生
《潘先生在难中》: 三个片段: 一是战乱中潘先生带领全家逃难到沪。 二是因教育局长统治而只身返回县城。 三是战后欢迎得胜军阀。
潘先生是上海附近让里县的一 位小学校长。作者通过三个主要情 节,突出描写了潘先生自私而精明 投机、胆怯而疑惧、苟安而卑琐的 性格以及其思想性格中明显的“奴 性”特征,塑造了一个城市小市民 知识分子“灰色人生”的典型代表。
1、独特的讽刺艺术: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 本特色。 (1)一方面在生活的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作者看不惯他 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时不时的要刺他们 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 (2)另一方面作者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 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的把笔锋穿过这些人 而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 到了一定的深度。
《两个家庭》(1919年,处女作):陈太太、亚茜 通过对否定封建家庭培养出来的女子,而肯定资产阶级
教育成人的贤良女性,提出当时家庭、教育乃至社会人生的普 遍问题。
《Baidu Nhomakorabea人独憔悴》:颖铭、颖石
父亲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提出了青年走出家庭参加社会运动受到父亲禁锢 这样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父与子的冲突;
第一节 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一、“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
1、问题小说的出现 • 《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 • 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高潮。
一些作家的看法 周作人说:“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文学的出产 物。这种著作,照名目所表示,就是论及人生诸问题 的小说。”(《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 陈望道、沈雁冰等认为:问题小说就是“以劳工 问题、子女问题以及伦理、宗教等等问题中或一问题 为中心的小说”(《问题小说》)。 鲁迅从《狂人日记》开始的短篇小说,如他自己 所说,“原意其实只不过想将这示给读者,提出一些 问题而已”(《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
《超人》(1921年):何彬 (“爱和怜悯都是 恶”),禄儿的母亲使他悟到“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 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互相 牵连,不是互相遗弃”。
“爱的哲学”是冰心“问题小说”治疗青年精神危 机、苦闷心灵的“备急千金药方” ,小说在当时产生了 强烈的社会反响。但小说形象苍白、说教太重,损害了 艺术感染力。
B、外国文化思潮的冲击
受到欧洲、俄国等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文学的深 刻影响。 “易卜生的问题剧”、《娜拉》所提出的个性 解放与妇女解放问题; 托尔斯泰的“为人生”“写实主义”,俄国文 学是“提出问题的文学”(高尔基)。
定义: 问题小说就是对于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 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 说。
《沉思》(1920):女优琼逸,画家韩叔云。亦强 调“爱”和“美”的“交相融而交相成”,方可改 造社会。
《微笑》(1922):犯人阿根,"他也有些变幻了。 直到出了那个可怕的,如张开妖怪之口的铁门之后, 他到了现在,居然成了个有些知识的工人。"
(三)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 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是文学研究会 创作最有成绩的作家,五四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 义作家。
三、问题小说的衰落:
只提出问题而不能正确的回答问题、解决问题;
艺术上、思想胜过形象,造成问题小说的概念化, 存在着文笔空疏、人物成为作者某种“主义”的 传声筒等弊病。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理论:
• 在文学怎样反映现实的问题上,认为现实主义要求真实地 反映生活,作家应当客观的反应被压迫者的生活和命运。 • 文学也要表现生活的理想,应当一方面描摹现实,另一方
面又要隐隐指出未来的希望,把新的理想信念灌输到人的
心中。 • 强调作家对于所描写和表现的对象应当经过体验和调研之 后,才能表现的深刻。也就是说创作文学必不可少的是观 察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问题小说”的创作主题:
(1)表现下层人民受压迫的悲惨境遇,提出要求改变劳动者命运的 问题。杨振声《渔家》、冰心的《三儿》等 (2)提出妇女问题的小说。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冰心《
两个家庭》
(3)提出青年恋爱婚姻问题,其中包括反对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
爱以及探讨对待爱情的态度。
(4)探讨人生的目的、意义的问题。冰心《超人》、许地山《缀网 劳蛛》等。
浪漫主义小说创作
“自序传”抒情小说,以郁达夫、庐隐、冯沅君、陈翔鹤 、许地山等为作家为代表,小说创作强调主观性和抒情性
,抒发个人苦闷和感伤的情绪。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 梁启超等文学改良主张的影响 • 现代小说赖以生存发展的外部条件 •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促动 • 西方文学的引入对古典文学向白话小说转型的促动
二、问题小说的创作
(一)冰心 冰心(1900.10.5—1999.2.28):原 名谢婉莹,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 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冰心”这个笔名,是她1919年9月在 《晨报副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时首次使用的,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冰心的主要作品 小说:《两个家庭》《超人》《斯人独憔悴》 《去国》《庄鸿的姐姐》《最后的安息》 《陶奇的暑假日记》《秋风秋雨愁煞人》 散文:《往事》《难归》《平绥沿线旅行记》 《关于女人》《还乡杂记》《归来以后》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小桔灯》《樱花赞》 《拾穗小札》《晚晴集》《山中杂记》 诗集:《繁星》《春水》《闲情》 通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三寄小读者》 其他:《记事珠》《只捡儿童多处行》 《忆读书》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一) 1917——1927年
本章主要内容简介: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小说创作发 展的两种潮流: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
“问题小说”,以冰心、王统照、叶圣陶等作家为代表。 乡土小说,以彭家煌、王鲁彦、许杰、蹇先艾等作家 为代表,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和地方色彩。
冰心小说的结构比较单一,不事情节的铺张,但是 她的语言非常的清丽婉约,略微带有一点文白杂糅, 抒情的意味比较浓,是当时的新文艺腔,形成了所谓 的“冰心体”,也被称为是女性作家中的“婉约派”。
(二)王统照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笔名息庐、 容庐。山东诸城人。文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 长篇小说《一叶》(1922)、 主 要 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1919年-1923年)、 作 七幕话剧《死后之胜利》(1924)、 品 诗集《童心》(1925)等。 初期致力于"问题小说"的创作,更突出“爱”与 “美”的观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