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

合集下载

新高一课本语文必背古诗词

新高一课本语文必背古诗词

新高一课本语文必背古诗词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古诗词的背诵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以下是一些新高一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在考试中经常出现,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7. 《悯农》 -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2.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这些古诗词不仅需要背诵,还需要理解其意境和内涵。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通过阅读和背诵这些诗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句

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句

高一必修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句高一必修一语文的古诗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古诗词句,供同学们学习参考:1.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 《离骚》(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5. 《望岳》(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 《登高》(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9.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0.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2.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3.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14.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5. 《滕王阁序》(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些古诗词句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语言、修辞、思想内容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同学们在学习时,不仅要背诵这些诗词,更要深入理解其意义和背后的文化背景。

2023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必背篇目

2023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必背篇目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必背篇目【#高一# 导语】在高一语文的学习阶段,哪些课文需要背诵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必背篇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必背篇目篇一1、《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3、《阿房宫赋》(唐•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晌,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XX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前赤壁赋》(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5、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必背篇目篇二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

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

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高一必修一课程中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供同学们学习和参考:1.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3.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4. 《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5.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6.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 《赤壁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9.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10.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1.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2.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3.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4.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同学们在学习时,不仅要背诵原文,更要理解其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一第一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高一第一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高一第一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在高一第一册语文教材中,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涵盖了不同朝代的文学作品,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供同学们学习和记忆:1.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离骚》(节选)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洪蒙兮,朕皇考之不群。

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洪蒙。

朕皇考之不群,朕皇考曰伯庸。

3. 《滕王阁序》(节选)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4.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7.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8.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9. 《满江红·写怀》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整理1.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整理篇一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黄昏的雨,下在江边的村子里,绿林小贩晚上才知道。

他不用逃他的名和姓,现在天下半个王。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辛亥元夕何中固执又贪婪,突然走路就自言自语。

寒沙美影路,微微雪飘酒香的村庄。

时机变了,人也幼稚了。

试试街上的灯,也够不到郭西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夕阳苍山远,天冷屋穷。

柴门闻犬吠,雪夜归家。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2.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整理篇二留别王侍御维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南园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来,温柔的春雨洒青山;从小山的高处看,长安城内的建筑层层叠叠。

梦里到家,几个人春回江边。

长安城外,叶原河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的云彩之外,长安城内,宫殿中的宫殿,笼罩在一轮夕阳之中。

又有谁明白我是一个书生,生于乱世,孤身一人,白发苍苍,形容枯槁,在荒无人烟的深山里漂泊徘徊。

3.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整理篇三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必背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必背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必背1.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必背篇一《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2.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必背篇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必背篇三《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高一语文上册必背篇目

高一语文上册必背篇目

高一语文上册必背篇目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看湘江向北逝去,在橘子洲一隅,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江水已全面碧绿,大船争相畅游。

雄鹰振翅于高天,鱼群在水中滑行,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广大无垠的天地呀,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身心蓬勃向上,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那独霸万户的地主弃之若粪土。

记得吗?朋友们,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2.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3.插秧歌南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译文农夫抛起秧苗,农妇接住秧苗,小儿子拔起秧苗,大儿子种下秧苗。

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弄湿了肩胛。

农妇呼唤农夫吃早饭,休息一会儿,农夫弯腰低头劳作,没有答应,只是说道:秧苗根部还不牢固,这块田里的秧苗还没有栽插完毕,你回家一定要提防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栏目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栏目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栏目高一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高一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精选内容:1. 《诗经》选段:-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 《楚辞》节选:-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3.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4. 《滕王阁序》:-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唐代骈文的代表作,其文辞华丽,句式工整,是学生必背的文言文之一。

5. 《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记叙和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6. 《出师表》:-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辞表,表达了忠臣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

7. 《桃花源记》:-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 《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记叙和抒情相结合,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9. 《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10. 《水调歌头》:-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著名的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11.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的这首词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英雄事迹的赞颂。

12. 《将进酒》:- 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豪放的诗,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和对人生的热爱。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材料。

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语言文字的魅力。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归纳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归纳1.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归纳篇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归纳篇二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乎!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背篇目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背篇目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背篇目高一人教版语文必背篇目呀,那可都是宝藏呢。

就说《沁园春·长沙》吧,这词读起来就特别带劲。

你看那“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就像一幅画儿似的在眼前展开了。

毛主席站在橘子洲头,看那大好河山,心里肯定是豪情万丈。

咱们读的时候,也能感受到那种壮志凌云的感觉。

这就好比你站在山顶,看着漫山遍野的美景,心中也会涌起一股想要征服世界的冲动。

这篇词背起来也不难,只要抓住那种磅礴的气势,就像顺着水流划船一样,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再瞧瞧《雨巷》,戴望舒笔下的那条雨巷,充满了诗意和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你能想象出那个画面吗?一个人在那湿漉漉的小巷子里,周围是淅淅沥沥的雨,心里怀着一种说不出的愁绪。

这就像你在一个阴雨天,独自走在一条古老的胡同里,周围安静得只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种孤独感一下就上来了。

背这篇的时候,你就把自己当成那个在雨巷里的人,去体会那种情绪,记忆就深刻了。

《再别康桥》也是必背篇目中的经典啊。

徐志摩对康桥的感情那是满满的都要溢出来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句子多优美啊。

康桥在徐志摩眼里就像一个美好的梦,他离开的时候是那么的不舍。

这就好比你要离开自己最心爱的地方,那种眷恋的感觉。

背的时候,你就像在回味一场美好的旅行,每一句诗都是旅行中的一个画面,这样就容易多了。

《荆轲刺秦王》里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何等的悲壮。

荆轲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却毅然决然地踏上征程。

这就像古代的那些英雄豪杰,为了大义,把生死都置之度外。

咱们背的时候,要体会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把自己的情绪调动起来,就像你要去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一样,充满了力量。

还有《诗经》里的那些篇章,像《氓》。

它讲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到被抛弃的故事。

这就像是身边发生的那些爱情悲剧一样,让人心生同情。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桑叶的鲜嫩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貌,多形象啊。

新教材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书

新教材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书

新教材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书
新教材高一语文必背的古诗词书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它包含了许多经典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高一语文必背的古诗词,供同学们学习和参考:
1. 《诗经》中的《关雎》、《蒹葭》等篇章,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自然风光。

2.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3. 李白的《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作豪放洒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4. 杜甫的《春望》、《登高》等,杜甫的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5.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王之涣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6.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苏轼的词作情感真挚,风格多变。

7.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辛弃疾的词作充满豪情壮志,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8. 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等,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派风格
著称,细腻地描绘了女性的内心世界。

9. 《滕王阁序》是王勃的代表作,以其雄浑的气势和华丽的辞藻,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抱负。

10.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名篇,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同学们在学习时,应注重理解诗词的意境、情感以及艺术特色,通过背诵和赏析,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语文高一必背内容

语文高一必背内容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
1.《锦瑟》
作者: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登高》
作者: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作者: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观沧海》
作者: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春望》
作者: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ppt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ppt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ppt#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1. 《诗经·关雎》《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赏析:此诗以雎鸠鸟的和鸣比喻男女之间的和谐,以窈窕淑女和君子好逑,表达了对理想伴侣的渴望。

2. 《离骚》(节选)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 原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屈原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

3. 《滕王阁序》(节选)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唐代骈文的代表作,以其辞藻华美、意境深远而著称。

- 原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赏析:此句以落霞和孤鹜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4.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著名的词作,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 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赏析:此句以大江东去的景象,比喻历史的长河,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英雄事迹的赞美。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这首词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而闻名。

-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赏析:此句以明月为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6. 《静夜思》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著名诗作。

-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赏析:此诗以明月为背景,通过观察月光,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7. 《望岳》杜甫的《望岳》是一首描写泰山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 原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赏析:此句表达了作者立志攀登泰山之巅,以俯瞰众山的豪情壮志。

8. 《江雪》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描绘雪后江景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背诵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背诵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背诵高一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以下是一些高一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精选内容,供同学们参考和背诵。

1. 《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苏轼的《赤壁赋》对海而唱之,歌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7.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8.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9. 《孟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 王勃的《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11. 韩愈的《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12. 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沛公曰:“项庄,吾知汝心。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背诵它们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韵味,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深入理解,将这些经典之作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高一语文需要背诵的内容(精选20篇)

高一语文需要背诵的内容(精选20篇)

高一语文需要背诵的内容(精选20篇)1.高一语文需要背诵的内容篇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先秦·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莫通: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高一语文需要背诵的内容篇二《登泰山记》清代/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通用3篇】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通用3篇】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通用3篇】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篇一1.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晚上,我在浔阳河上向一位客人告别,枫叶和成熟的灯心草在秋天沙沙作响。

我,主人,已经下马,我的客人已经登上他的船,我们举起我们的杯子,希望喝——但是,唉,没有音乐。

尽管我们喝了很多酒,但我们并不感到快乐,正在彼此离别时,河面神秘地朝着满月的方向变宽了。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我们都不快乐,直到天尽头,我们相遇。

我们理解。

熟人有什么关系?。

一年前,我离开首都来到这里,现在是一个生病的九江流亡者。

九江是如此遥远,我已经整整一年没有听到音乐,既没有弦乐也没有竹声。

我的住处靠近河边的城镇,低矮潮湿,房子周围长满了苦涩的芦苇和泛黄的灯心草。

早上和晚上在这里能听到什么??布谷鸟流血的叫声,猿猴的呜咽声。

在繁花似锦的春天的早晨和月光照耀的秋天的夜晚,我经常拿起酒,独自一人喝完。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词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词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少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衍生注释:1.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2.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3.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4. “百舸”:许多船。

“舸”,大船。

5.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寥廓”,高远空阔。

6. “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

二、赏析: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

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了万山红遍的壮丽景色,江水碧绿清澈,船只竞相行驶,鹰在天空翱翔,鱼在水中畅游,这一切都展现出大自然的生命力。

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更是将视野从自然景色拓展到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充满了豪迈之气。

下阕回忆往昔与同学们一起游玩的时光,那时大家年轻气盛,充满理想,敢于批判当时的权贵。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生动地表现出青年们的意气风发。

最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回忆作结,既表现出当年的勇敢无畏,也暗示着要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

三、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词大气磅礴,充满革命情怀,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山,站在山顶眺望远方,那漫山遍野的红叶就像被火烧过一样。

我不禁想起毛泽东笔下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这景色真是太美了,我对朋友说:“你看这景色,就像毛主席看到的一样壮观,咱现在虽然没有身处那个革命年代,但也得有点那种胸怀天下的气魄啊。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文言文及古诗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文言文及古诗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文言文及古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文言文及古诗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文言文及古诗》,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文言文及古诗篇一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一必修一的课程中,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精选:1. 《诗经》选篇-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 《楚辞》选篇- 《离骚》节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论语》选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 《孟子》选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 唐诗选篇-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 宋词选篇-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7. 元曲选篇- 关汉卿《窦娥冤》:冤魂不散,窦娥冤。

8. 明清小说选段- 《红楼梦》选段: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授以“红楼梦”三字。

9. 文言文选篇- 《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出师表》: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 现代诗歌选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思想和历史。

同学们在学习这些作品时,不仅要背诵其内容,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赏析;1.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2.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3. 上阕:“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描绘了湘江的秋景。

下阕:“昔日之游”作者同一个激进的群体发生的关系,追忆了同学时光,抒写了胸襟和抱负4.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

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翻译;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象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雄鹰敏捷矫健,在辽阔的蓝天里飞翔,鱼儿轻快自如,在明净的水底里时沉时浮,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争求自由.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而来的船?《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翻译;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知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和知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凡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认为向老师学习是羞耻的。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众人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于他自己,却认为跟从老师学习是羞耻的,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不能解决的疑惑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1] 。

我没有看到他的明智之处。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这说法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

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

”哎!从师学习的风气不能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君子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可真值得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

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他都普遍地研习了,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2],向我学习。

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正道,写《师说[3] 》送给他。

(《师说》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

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重点背诵句: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写法特点:1、下定义,作结论:作者一开篇就以一个明确的定义确定了老师的职责,由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层层衔接,一气贯通。

2、对比论证:第二段运用三组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择师教子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

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

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

通过对比,作者批判了不从师的社会风尚,而作者的观点也不言自明了。

3、引用论证,事例论证:举出古人从师的例子,引用孔圣人的话,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更增强了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