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送别诗赏析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是古代诗词中一类重要的题材,往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以下是对送别诗的一些鉴赏:
首先,送别诗通常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达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诗人通过描写离别时的情景、景物和情感,将离别的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李白《送友人》中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诗中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青山、白水、孤蓬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离别的凄凉和痛苦。
其次,送别诗中常常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例如,白居易《南浦别》中写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这里的“南浦”和“西风”象征着离别的悲凉和凄凉,“肠一断”则表现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此外,送别诗中还常常包含着对时间、空间和生命的思考。
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不仅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最后,送别诗作为古代诗词中的一类重要题材,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情眷恋和不舍,也反映了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意识。
通过对送别诗的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完整版)送别诗鉴赏
(完整版)送别诗鉴赏离歌一曲情依依——送别诗鉴赏一、初识送别诗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
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
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好友离别,故友重聚,都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惜啊!其次,唐代士人是很重视漫游的,这也为送别诗提供有利客观的条件。
唐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做过长途旅行,像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早年也曾漫游吴越和齐地;其它文人亦有类似经验,而各地官员又莫不爱好文学。
这种漫游除了开拓视野,增广见识的“少年精神”外,其实更有求荐引,扬声誉的积极意义。
另外,由于举子大量集中于京城应试,无论及第或落第,士人的流动量是很大的。
考试后,来往奔忙;未试时,游历州郡,托名公荐举。
但因录取名额有限,及第者仅少数,大多数的人不是淹留长安,即旅食各地,产生了唐诗中大量的送别之作。
再次,唐代诗人中,有许多情谊深厚,往往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像:王维与孟浩然;杜甫与李白;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彼此留下了不少相知相惜,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二、内容主题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并咏唱友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2024年王之涣《送别》原文及赏析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就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公元725年前后,王之涣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唐朝政府在蓟北置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蓟置州不久,王之涣游历此地,意外和老朋友上官致情相逢,时上官致情携弟子隐居此地。两人相见,唏叹世事。第二日,王之涣辞友还乡,上官致情也将携弟子远行,这首诗便是在这时写下的'(具体细节,将在拙作《神剑啸荒录》录记)。
诗人将最后一杯酒一饮而尽,扭转身,催马而去.他走的.是那样的匆忙.怕是让朋友看到他的泪水早已盈满了眼眶.而诗人的朋友还远远站着,望着诗人远去的方向手臂还不停的挥着挥着~~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说:王之涣此诗因自己离别而想到人世多别,托笔深情无限。
《唐诗评注读本》中说:“此于李白:“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词相反而意同。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2024年王之涣《送别》原文及赏析
王之涣《送别》原文及赏析1
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
1、蓟:jì ,古州名。唐开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
2、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3、稀:少,不多。相见常日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鞍马稀。——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死者尚稀。——清·方苞《狱中杂记》自想此梦稀奇,心下疑惑。——《二刻拍案惊奇》
《唐诗解》中说:离别之多,柳尚不胜攀折,岂人情所能堪!
唐朝送别诗鉴赏【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古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渡口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 里处有一条灞水,汉 文帝葬于此,遂称
灞陵,水边有灞陵
亭。唐代人们出长安 东门相送亲友,常在 这里分手。因此灞陵 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 联系在一起。
灞陵行送别
[唐] 李白
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
古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南浦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人送别习俗三:唱歌送别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诗的感情基调“三”
1.依依不舍的留念、离愁别恨,李 白《赠汪伦》; 2.情深意长的勉励和赞颂,如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
唐朝唐朝送送唐朝送别诗一折柳送别二饮酒饯别三唱歌送别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朝——
送别诗鉴赏
唐朝送 别 诗 鉴 赏
有四个“三”
唐朝送别诗繁荣
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 人人都写过送别诗。李白提到姓名的 赠别诗有400多首。
一、古人送别习俗“三”
一、折柳送别 二、饮酒饯别 三、唱歌送别
古人送别习俗一:折柳送别
谢 谢 观看
南浦别
[唐]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云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 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 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 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
船。“南浦”即南
面的水滨,是著名的 水滨送别地。像长亭 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 处的代名词。
——唐朝——
送别诗鉴赏
三种习俗 三类基调 三个时间意象 三个空间意象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送别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王之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别诗朝代:隋代作者:佚名原文: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翻译杨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杨花漫天飞舞。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赏析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首先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第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
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
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
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东风一作:东门)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译文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注释东门:即长安青门,唐朝时出京城多东行者,多用于送别。
有的版本作东风。
青青:指杨柳的颜色。
御河:指京城护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苦:过于,过份。
别离:离别,分别。
《送别》唐代诗章解析
《送别》唐代诗章解析送别是唐代文学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它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离愁别绪、别离之痛等情感。
本文将对唐代的几首代表性送别诗进行解析,以揭示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
第一首送别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中,登高望远之景烘托了离别之情。
诗人首先描述鹳雀楼高人所难及,隐喻友人的远行;接着,描绘楼台旁的美景、万里江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交融,王之涣既展现了离别的苦痛,又表达了人生万物的无常和离合的感慨。
第二首送别诗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中,杜甫借助月夜的寂静,回忆起已故的舍弟,表达了浓烈的亲情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描写月色和回忆,勾勒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凄凉。
诗中充满了离别之痛和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展现了杜甫对兄弟深深的眷恋与感念。
第三首送别诗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中,王维以送别使者为主题,描绘了途中的艰险和沙漠的荒凉景象。
诗人以行者的身份,抒发了自己对友人远行的祝愿和思念之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行者的感受的交融,王维展示了离别时的别离之痛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第四首送别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中,白居易以古原草为离别的背景,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对古原草原的描绘和自己内心的交融,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表达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唐代送别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大亮点。
通过对《登鹳雀楼》、《月夜忆舍弟》、《送元二使安西》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几首代表性的诗作的解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对离别的感受和思考,体味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和美学价值。
唐代送别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源泉和参照。
李白送别诗解析
李白送别诗解析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晚年流落边疆,写下了许多蕴含离别之情的诗篇。
其中《送别》一首,是李白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离别诗。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人在离别时的无奈与悲怆之情,对于描绘唐代人物形态和离散生活的文学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从意境、语言、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解析。
意境李白的这首《送别》,从第一句便营造出了苍凉和离别的气氛:“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 诗中一字一句,自然铺陈,深入人心。
整首诗无论从描写手法还是诗歌语言,都概括了离别带来的各种情感,折射出了作者的哀思和离愁。
诗中《惟见长江天际流》、《日暮客愁思故乡》、《明月来相照,金樽消旧梦》等句,则将整个作品的氛围推至高潮。
长江天际流淌的是心灵的离别,日暮客愁则刻画了主人公在异乡所感受的孤独,而明月的照耀和金樽的抚慰则细腻地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
语言李白的语言流畅深刻,表现了唐代诗歌的一些特征,如繁琐而有味道的词汇,平仄婉转的韵律和形象思维。
其中“天长路远魂飞苦”一句,意境深远,抒发了主人公离散时心理的内疚和惆怅。
同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深情悠长,表达了主人公的深情与离愁。
整首诗充满了移情和文学韵味,并且篇幅不比长篇叙事诗短,可谓是一篇完整的抒情诗篇。
写作手法李白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和形象思维来表达作者对离别的感悟。
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运用了“春风绿”和“明月照”这两项广为人知的意象和象征,将离别的哀愁和流连的感慨融合在了一起。
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则直接将白发与“缘愁如长”联系在一起,表达了深邃的内涵。
在诗歌结构方面,李白将整个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前两句组成,表达出主人公与恋人的分别,第二部分通过描述主人公沉溺于乡思之中,表达出他的无奈和愁绪;第三部分突然转折,用“明月”和“金樽”两个意象进行撰述,表达了主人公的愁和离别。
结束语李白的《送别》是一篇篇篇哀婉,情感真挚的离别诗。
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卷第12首《送别》
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卷第12首一、原文:《送别》唐代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二、重点词汇解析:1.相送 (xiāng sòng):相互道别。
2.罢 (bà):结束。
3.日暮 (rì mù):傍晚,天色将晚。
4.掩 (yǎn):关闭。
5.柴扉 (chái fēi):柴门,简陋的木门。
6.春草 (chūn cǎo):春天的草。
7.明年 (míng nián):第二年。
8.王孙 (wáng sūn):贵族的后代,这里指被送别的人。
9.归不归 (guī bù guī):回不回来。
三、现代文翻译(直译):在山中我们相互道别后,傍晚时分我关闭了简陋的木门。
明年春天,草儿依旧会绿,但不知你是否会回来?四、现代文翻译(意译):我们在山间小径上依依不舍地告别,夕阳西下,我轻轻关上柴门。
又是一年春草绿,你,我的朋友,明年此时,你是否会归来?四、赏析:1.诗歌背景这首诗是王维在与友人离别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
2.诗歌内容诗中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人以自己的视角,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3.诗歌结构诗歌以送别为线索,分为对离别场景的描写、对友情的感慨和对重逢的期盼三个部分。
结构简洁,情感真挚。
4.诗歌意象诗中的意象如“山中”、“日暮”、“柴扉”、“春草”等,都富有象征意义,既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5.诗歌情感这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
王维通过对送别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6.诗歌艺术特色王维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意境更加深远。
诗人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友情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7.诗歌影响与价值《送别》不仅是王维诗歌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品。
初唐送别诗的诗史意义
初唐送别诗的诗史意义
《初唐送别诗》是唐代梁冀《文人曲》所收入的诗,全文七言格律。
以其风格西风清新,内容持续不断,表达了伤别之情的深刻哀怨,描
绘出“落花春满道,芳草宿雪村”的景象,引发全文的意境。
《初唐送别诗》让人体会到人们面对伤别的宿命悲凉,以及思念之情
的百感交集,表达了抒发的心中困惑和无奈,是唐五代诗歌创作的一
大奇迹。
在此景物之中,诗人形象生动、主题深情,在芳草宿雪村这
样一个美丽而芬芳的背景下表达出满目春色的伤感思念。
此诗歌的史
意义在于,它试图展示了一种“抒情”的文化环境,在其中表达了被时
间“冰封”的思念之情,且不再滋生无奈的悲凉,反而带有几分淡然贵
族式的恬静安宁,这也就是史书上记载关于唐诗人伤别情感的心灵意蕴。
初一语文古代诗词赏析之送别
初一语文古代诗词赏析之送别送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
人们在离别时的感伤和思念之情。
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古代诗
词的赏析。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这首诗共分为两个句子,以押韵的方式表达了离别的感觉和对
归乡者的期盼。
首句“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通过描绘一幅山中离别的场景,
将读者带入到了送别的情境中。
这里的“山中相送罢”指的是朋友亲自
送别,而“日暮掩柴扉”则表达了时间的深夜以及返回的家门紧闭。
整
句诗款款地展现了离别的无奈和辛酸。
第二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
达了诗人对归乡者的思念与期待。
诗中描绘的“春草年年绿”是一种有
节奏感的描写方式,表达出归途中的时间流逝,也预示着季节的更替。
朋友离别,不知归期,诗人充满了对归乡者的希望和忧愁。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古代诗词的形式,表达了离别时的
感伤和对归途的期盼。
它短小精悍,字字珠玑,使读者在几句寥寥数
语中,能够产生共鸣,引发共鸣的深思。
“送别”这首古代诗词,是古人创作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对离别情感的描绘,使文学作品更富有情感和人文关怀。
正是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永远经典流传,并赋予了人们以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应该学习欣赏和赏析古代诗词,体味其中的深意与情感。
唐代送别诗及赏析
唐代送别诗及赏析唐代送别诗及赏析唐代时期有不少著名诗人都曾写过送别诗,那么,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几首唐代送别诗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送灵澈上人》年代: 唐作者: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赏析:这首小诗,是描写作者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
作者即景生情,构思精湛。
先描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描写灵澈归去,作者目送。
表达了作者对灵澈的真挚情谊。
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
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这首小诗描写作者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
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后二句即描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作者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
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
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
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
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作者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
三首送别诗简单
三首送别诗简单一、《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的这首诗是经典的送别诗。
创作背景:好友元二即将奉命出使安西,王维赶到渭城为其饯别。
诗句赏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解析:描绘出清晨渭城小雨沾湿轻尘,客舍周围柳色翠绿的景象,清新明朗。
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则是千古名句,诗人在此处劝友人再饮一杯酒,因为友人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再遇到故旧亲朋,深切地表达出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离别的不舍之情。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的这首送别诗别具一格。
创作背景:李白在黄鹤楼为远游的好友孟浩然置酒饯行。
诗句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解析: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烟花三月”描绘出扬州的美丽景色。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更是将离别的情绪推向高潮,诗人久久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船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长江向天际奔流,把对友人的不舍通过这一画面生动地表现出来。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这首送别诗体现出别样的情怀。
创作背景:诗人送友人杜少府前往蜀州任职。
诗句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起笔不凡,意境开阔。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解析:表达出两人都是宦海沉浮之人,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为千古名句,一扫离别的伤感,体现出诗人豁达的情怀,只要是知己,即便相隔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咫尺。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则是劝慰友人不要像小儿女那样在岔路口哭哭啼啼,要洒脱面对离别。
1/ 1。
十首经典《送别诗》诗词赏析
十首经典《送别诗》诗词赏析古代《送别诗》名篇撷拾赏析枯木古人诗词当中,送别诗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通信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因而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常常设酒饯别,或折柳攀杨,或赠物送银,有时还要吟诗作赋,以表深情。
古人外出,有的访亲寻友,有的贩运经商,有的进京赶考,有的从军戍边,有的异地为官,有的告老归乡,贬谪升迁,生离死别,难以一一,然而,无一例外的是离别愁绪,积郁悱恻,忧思愁苦,感慨万千。
何以解忧,唯有诗酒,酒可助兴,诗以寄情。
或感伤,或激昂;或抒情,或向往;或激励,或劝勉;境遇差别,感受迥异,因此诗词表达的意境自然不同。
送别诗第一高手当属诗仙李白,各种情形的送别诗在他那里信手拈来,或者酣畅淋漓,豪放洒脱,或者饱含热情,意境开阔。
篇篇经典,句句绝妙,如有神灵之助,不愧“诗仙”称号。
譬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年轻之时,喜欢结交,仗义疏财,豪放洒脱,气吞如虎,“少年不知愁滋味”,“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势,使得送别犹如英雄会。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此首送别,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告别故乡,梦想建功立业,雄心壮志,志在千里,想象瑰丽,意境高远,思乡之情,深藏心底。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年李白,与友相别,虽然依依惜别,依然志向不改,即便是犹如孤蓬漂泊不定,也有朋友默默惦念之情,当以自勉。
李白东游归来,寓居安陆,岁月蹉跎,结识孟浩然,当是人生一大幸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闻友出游,不能随往,以诗寄情,《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别王维古诗的赏析
送别王维古诗的赏析王维的古诗在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中,蕴含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去阅读送别王维古诗的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送别王维古诗的赏析1送别在王维诗歌中占有不小的比重。
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所辑,王维现存诗四百二十余首,送别有七十余首之多,并且也很出色,有着不容忽视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送别时的离情别恨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具有普适性。
不同的只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的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在唐代,诗便是人们表达离情的不二选择。
虽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但交通、通讯条件仍比较落后,一次分别,很可能会经历长时间的跋涉以及种种风险,所以我们的古人常把生离和死别联系起来。
从送别的对象看,王维送别的主要内容是:送人赴边、就任,慰人落第、贬谪,以及送友归山隐居等。
不同内容的送别,王维所表现的具体感情是不同的。
一、凄凉伤感与离情相融与至爱亲朋的离别对人而言是一种情感上的折磨,特别是在交通、通讯不便利的条件下,由离别所带来的空间阻隔,常使人们在面对离别时不禁黯然神伤,“人世死前唯有别”,典型地代表了古人对离别的普遍强烈感受。
凡是送别多少都有一种凄凉之情、伤感之意。
如王维的《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和《齐州送祖三》:“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前一首诗歌以高台送友时的即目所见,经“飞鸟还”与“行人去”相对举,别情自见。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写离情能不露情态,最高。
”[1]徐增《而庵说唐诗》:“此纯写‘临高台’之意。
飞鸟还,则行人可息矣,而犹去不息,日暮途远,在行人恨不得即到,而送者则愿其早歇,念之深,爱之至也。
”[2]徐增说得透彻。
后一首写天寒日暮之际,诗人于湍流侧畔送友,伫立沉思,久久不愿离去,含蓄地表现不舍的别情。
正如刘永济先生所说:“善写情者,不贵质言,但将别时的景象有感于心者写出,即可使诵其诗者发生同感也。
送别诗名篇赏析
送别诗名篇赏析送别诗名篇赏析人生自古伤离别,尤其是在古代,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网络、没有电话,一别之后,真的是这去经年,不知何时再相逢。
因这古人很注重离别,离别之时,不仅备酒践行、折柳相送,更要作诗话别。
很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便由这诞生。
以下是送别诗名篇赏析,欢迎阅读。
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例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这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鉴赏: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
景色廖廓秀丽。
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
这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这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颈联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鉴赏:这诗一改送别诗的凄清缠绵,显得明朗乐观。
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
这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
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
眼见别意凄酸,似将拘于俗套,景物描写仿佛在为抒情蓄势?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都不是,高适却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唐诗《送别》
赏析唐诗《送别》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以下是对《送别》的赏析:
首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诗人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了离别的主题。
这句话意味着无论送别的距离有多远,最终都要面临离别的时刻,强调了离别的不可避免。
接下来的三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山回路转的景象,表达了友人离别后的孤独和惆怅。
雪上空留马行处则暗示着友人已经离开,只留下雪地上的马蹄印,暗示着离别的痕迹。
最后一句“白云深处有人家”,诗人用白云作为背景,暗示着友人离别后将去往一个遥远的地方,而那里也有他的新家。
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福,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悠远的意境。
总之,《送别》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成为了唐代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李白送别诗句赏析
李白送别诗句赏析李白《送别》解析你了解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欢迎借鉴!《送别》(又名《送杨子》)(李白,一说岑参作)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首联“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描写是送别地点以及送别酒宴热闹场景。
诗人以被送行人目地起兴,宕开一笔,铺陈叙述。
李白在送别友人宴席上喝得是酩酊大醉,这是李白对朋友不舍,也是李白个*写照。
酒是李白诗文一大母题,诗人感情或是因酒而生或是借酒浇愁,酒早已成为了李白诗象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或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甚至有直接以酒肆之名为诗题《金陵酒肆留别》,“白门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问取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酒意象在李白诗中大量出现。
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此联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梨花喻雪,在古代诗文中多有出现,同样出名还有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颔联对仗工整,使诗文具有形式、音韵之美。
而“梨花”、“杨叶”意象又具有唐诗典型形象美特点,给人以无尽想象。
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芽迎风摇曳。
然而这美好春景中却蕴藏着对友人即将远行不舍之情,“以乐景衬哀情”,美好春日风光却无人陪伴自己欣赏。
此外,“杨叶”即柳叶,“柳”“留”谐音,古人折柳相送传统由来已久,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李白送别诗歌与众不同,往往能够将分别之情写成普遍化集体感受。
在这首《送别》中,没有提到送别友人到底是谁,却把自己深情厚谊寄托在“梨花”“杨叶”这些意象中,使读者产生共鸣。
颈联“惜别倾壶醑,临分增马鞭”这句是全诗点题之句,诗文明确地交代了举行酒宴目——送别友人。
在送别友人宴席上,诗人“倾壶”一饮,这是男人之间送别方式,没有温婉语言,也没有依依惜别柔情,只是把对友人不舍之情寄于酒中,一饮而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使用反衬手法,
▪
客舍青青柳间色接新抒。情 以哀景衬壮情。
▪ 以喻显劝西情君出更阳(尽关“一无烟花杯故”酒人两,。字点染出柳如体烟现、花了似锦诗的人一派乐春观光,
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的流露了出豁来达) 的胸怀,对
▪ 借酒抒情
友人真诚情谊。
主旨▪在于借寄景托、抒表露情诗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襟。避免终止
延宕感情 沉浸,唤醒,刹那的痛苦喷涌
(1)诗人所“望”者为“物候”,请以“物” ((和 这 作 是32))“ 样 者颔从(•本这候 表 在联江( 朝诗•云清杨了显、阳北诗首”现本以面晨柳迷人霞曙颈折来得中太也人诗分有诗乐对以联射到、、阳遍的分最是别何中景紧,江春春梅 春从抽春外承变南能怎分好表衬日东新色意柳 、“成,强揭海绿一样析 处 达哀美盎物绚忽、 淑海,般烈示表所 ? 出情候烂见景然黄 气面仿),新的早主现“ 来)思升佛,,鸟 、”彩春感。题起梅颈出望 的伤念景来霞的、 晴,柳联情的诗” 思写,江春家色绿 光曙一是益春布南是人的 想思乡光过近喜苹 是色满梅见乍长景伤具 情归的人。东树是候现江 (深春体感之颔方 已归情,物。,就江沉联天经思内情思感云染南反,是际开。气上那归容。宦衬远;花被之。景,游情人,?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 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 送别诗。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 型。
1、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 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 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 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 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 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 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
“风神初振”初唐诗
风 风姿,风度,风范 神 神韵,神气,精神
风格 气韵
在特定写作内容基础上展现出 来的整体风貌、气质、魅力
炼虚词写情怀的典范——
矛盾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物新”而 见时光之
张力
杜审言
飞逝,生
命之消逝。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独有云、偏霞惊出”生海动曙表现,了诗梅人柳宦游渡江江南的春矛。盾心情, 只有淑远离气家催乡、物黄宦气鸟游候在感,外到的既晴游惊光子且才怪转对。绿异乡苹的。新春节
3、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如李白的 《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 或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或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 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离别(送别)诗
▪ 学习目标 ▪ 1、了解送别诗的特点。 ▪ 2、掌握鉴赏送别诗及规范答题的方
法。
▪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1、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 衬托。
(4)明温代暖的胡春应的麟气息称,“似初乎在唐催五促言着黄律莺‘婉独转早有啼宦;游人’ 第一”江南。那请明就媚的第阳二光、,也第使三水两中的联萍的草写颜色景愈特山色写 一段愈鉴绿)赏。性“文催”字和。“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
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炼传神。 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
4、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送《黄别鹤楼诗送孟的浩然抒之情广陵方》 式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故人西辞黄鹤楼,
北风吹雁雪纷纷。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直接抒情 ▪ 抒惟见情长方江《式天送际元流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 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 行役之情。
送别诗往往写得格调悠扬、音韵婉 美、含义隽永。或慷概悲壮,如“壮士 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或情随景迁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的一往情深。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 人的思念。李煜的《虞美人》王维《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 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 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 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谢亭 李白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 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 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送魏万之京》 李颀
▪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 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苑砧声向晚多。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 1、首联、颔联中哪些词语表达了秋季怎样的特征?从 中又表达出诗人什么感情?
▪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 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 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 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 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淡泊的情怀,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常见意象的寓意:
▪ 月思乡、思亲 ▪ 酒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
时之情。 ▪ 秋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
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遇秋而愁。 ▪ 长亭空间意象 劳劳亭歌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