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我校在校园基础设施及办学条件方面落后于上海市同类高等院校,“十二五”发展中,学校将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因素,抓住上海市着手解决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与校区拓展后续问题的有利机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大学校区,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新校区建设规划用地。至2015年,通过实施上海电缆厂等周边地块动迁置换工程,解决上海理工大学办学资源的土地紧缺问题,学校占地总面积将达到1600亩左右。

2、主要规划建设项目及规模。进一步明确各校区功能定位;完成约19.65万平方米教学用房、实验用房、行政用房;约5.3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约1.56万平方米学生服务、活动中心等。完成建设总面积26.51万平方米的基建任务和建设总面积11.45万平方米的大修任务。

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十二五”建设,进一步完善全校统一的信息服务、文献资源保障与研究以及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智能校园”奋斗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1、全面建设与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1) 通过对各类综合业务信息系统进行资源、应用、业务流程和用户界面的集成,解决跨部门、跨学科、跨校区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2) 建立面向学生的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一个从考前到就业、从考生到毕业生并成为校友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学生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3) 健全资源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一个为师生、管理人员提供直接服务的涵盖学校有形与无形资源管理及使用的综合服务平台。

4) 健全面向校部管理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学校各项事务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服务;为学校内部的考核评估与资源配置,提供客观数据支持;根据学校制定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资源配置方案,从各类综合业务信息系统中,抽取建立相应公共数据库,提供信息共享和分析决策服务。

5) 健全面向学院管理的综合服务。通过研发各类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的学院管理模块,为学院管理本学院的人、财、物以及教学、科研等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2、全面建设文献资源保障系统

1)建设“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主动、网上、学术性和个性化服务,支撑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丰富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使为读者提供电子文献信息服务量占总文献服务量的比重逐年增大;充分发挥CALIS华东南地区中心的作用,并通过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网上参考咨询等服务,使师生对文献资源需求的满足率达95%以上。

2)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未来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十二五”建设,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更趋合理,资源极大丰富,文献保障率进一步提高,充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为学校实施卓越工程教育计划提供更有效的文献信息支撑服务。在完善印刷型文献、本地数字化文献、网上文献信息、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相结合的文献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力争实现文献资源保障率进一步提高。

3)文献资源保障服务数字化建设。完善数字资源整合工作,在统一检索的平台上,提供异构数据库一站式检索服务,简化用户利用数字资源的操作,提高检索效率,使读者能更快捷地在网络环境下检索并获取各种信息。完善数字化学位论文的网上提交、验收、编目、发布和管理功能;完善网上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功能,弥补馆藏文献不足,节省文献采购费用,提高文献保障率。

3、建设内容丰富、服务完善的数字档案馆。依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收齐、管好、用足学校的各类档案资源,履行档案工作存史、资政、服务的使命,最大程度地满足师生员工、校

友和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4、全面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智能校园”建设的保障,我校中长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高效能网络为基本目标,其核心内涵包括:

实现以下业务目标:大规模、多校区、跨城域;高带宽、高性能;多种业务并行;IPv4/IPv6

双协议长期并存;一网多能、各种应用都可在网上实现。

达到以下性能目标:高可用性、高稳定性、高效的网管手段、高安全性、灵活的控制手段。

5、公共服务中心的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

建立学校信息化建设委员会,建立CIO体系,设置校级、各院系部处信息主管和信息员队伍;为适应我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建设一支具有信息技术通晓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综合管理队伍。

三、资金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筹措资金,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保证教师收入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的逐步增长;不断拓展经费来源渠道,提高学校收入的自给水平,扩大学校资产规模,降低学校财务风险。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学校收入总额超过10亿元,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5亿元,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现就“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做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任务。强国必先强教,学校基本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和实施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建立和完善教育基本建设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各级政府对学校基本建设持续投入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科学有序地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建设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加速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和布局发生深刻变化。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结构调整、人口变化更加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学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紧密衔接,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学校建设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大学基础设施建设

一、我国高校新校区建设主要融资模式 (一)我国高校新校区建设主要融资渠道。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高校的收入按照来源渠道不同,分为传统融资渠道和现代融资渠道,而传统融资渠道包括政府扶持型、资产运作型、贷款依赖型、混合协调型等几种融资模式。 1、政府扶持型。政府扶持型是指在高校新校区建设的过程中,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并辅以银行贷款、捐赠、资产经营等形式。这种模式较多使用财政拨款,其优点是:筹集成本低,学校财政负担小,校园建设不会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还有利于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范围小,只有少数高校有条件实现;二是政府拨款有限,其数额在各高校之间也有差别。所以,在高校新校区建设中,能够采用政府扶持型筹资模式的高校是极其有限的。 2、资产运作型。资产运作型是指高校主要通过整合学校资源,经营学校各类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来筹集新校区建设所需资金,并辅以银行贷款、捐赠等形式。资产运作的方式包括拍卖老校区、出让学校闲置资产、出租设施、转让技术等。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达到社会效用最大化;同时,筹资角度多样化,创新空间大,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灵活把握本校的资产运作方式。 3、贷款依赖型。贷款依赖型是指高校新校区建设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政府拨款、捐赠、资产经营等渠道所筹集资金很少。对高校新校区建设而言,银行贷款最大优点在于资金能够迅速到位。但其缺点也很明显,贷款利息会加大高校财务负担,盲目的缺乏控制的银行贷款甚至会影响学校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转,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采用这种融资模式时,一定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贷款规模进行充分论证,并严格控制在学校财力范围内。同时,尽快开始着手其他筹资方式的运作,如捐赠、资产经营等,形成多种渠道筹资的合理格局。 4、混合协调型。混合协调型是指高校新校区建设所需资金采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来源途径广,包括政府拨款、银行贷款、捐赠、资产经营等多种方式,同时,各种方式融资比例结构合理。 (二)我国高校新校区建设现代创新融资模式。除了以上传统融资模式外,我国已经不断发展出较新型的现代融资模式,具体如下: 1、BOT融资模式。BOT即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当今世界通用的主要运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融资模式。这种方式是由政府授予特许权,利用私人资本来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给予投资者一定的年限经营管理,当特许年限结束后,私人投资者按照约定将该设施无偿或者以极少的名义价格移交给政府。其特点如下:(1)由于BOT项目的建设与使用属于商业运作,因此高校的教学设施、行政设施和教辅设施等非经营性设施不能采用BOT模式,BOT项目的对象主要是开展经营性服务的后勤服务设施和校办产业,如学生食堂和公寓等;(2)高校基础设施的使用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定位相对较低。另外,项目大都处于校园内,要求项目规划要与校园的整体氛围相匹配;(3)BOT项目大都属于常规性项目,成本和收益相对稳定,项目的风险较小。 2、政策性银行融资模式。教育政策性银行融资模式政策性较强,政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政策性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国家干预、协调经济的产物。虽然与商业银行贷款相比,教育政策性银行贷款在审批上要宽松些,但由于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低利率注定会吸引很大的融资需求,这样就容易出现各高校纷纷进行贷款的局面,即使在贷款需求并不是很急迫的情况下,高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会积极进行贷款。因此,教育政策性银行在贷款发放上仍然要严格审批,尽量做到将贷款用于最需要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立教育政策性银行的初衷,保证这一模式在高校融资中的成功运作。 3、资产置换融资模式。资产置换是指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优质资产或现金置换上市公

党政干部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案例一 党政干部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用具购置以及学生入学等方面掌握的权力使得他们有条件去做交易,最新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说,高校已经成为新的腐败重灾区。2001年8月2日,当“无期徒刑”的判决结果由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后,高小栋的表情并没有人们预想中的那么悲戚。贪污公款万元、索取贿赂万元、挪用公款100万元,这样的黑色数据,提前把这位原对外经贸大学基建处处长推进了人生的黄昏。就在高被宣判的同时,南京、大连、广州等地又接连传来一批高校“贵族”到下的消息。检察机关对他们提起公诉的案由都是:涉嫌贪污受贿。上海市徐汇地区检察院检察长吴新田认为,近年来,发生在象牙塔内的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数量之多、金额之巨、情节之恶劣、涉案人员职务级别之高,都是过去所没有的。据权威人士分析,高校腐败的发生和蔓延经历了三个阶段:90年代初期的萌芽;90年代中期的发展;90年代末的大面积爆发。1990年之后的10年,北京市海淀区内32所院校中,一半染上了腐败病毒,24起案件26人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这样的纪录,被陕西省高校一年刷新。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陕西省查办的高校腐败案件36起61人,其中处级干部22人。多渠道筹资提供腐败机会,一位教育界人士在分析高校腐败时指出,党政干部是腐败主力军。“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用具购置以及学生入学方面,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使得他们有条件去做交易,搞暗箱操作。而普通的专职教师则没有这样的腐败机会。”综观高校腐败系列案件,这个结论是站得住脚的。去年8月,重庆市沙坪坝区检察院一连查处了4起高校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涉案人员全部是高校行政管理干部。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高校内的财务制度并没有随之建立起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又使得腐败行为难以被发现,腐败的机会成本大大的降低,这是高校中职务犯罪不断攀升的根本原因。高校“反腐风暴”即将刮起,不久前惊曝的陕西经贸学院腐败案,是陕西省教育系统建国以来最大的团伙经济案件,涉案人员中处级干部11人,科级干部12人。检察机关发现,只要坚持每日对帐、每月核账这些基本的财务制度,一些人的职务犯罪就能轻易被避免。或许因为陕西高校是腐败案件的高发区,教育部直属高校案件检查工作研讨会于2001年4月中旬在西安召开。值得注意的事,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教育纪检委、监察局的高级官员外,还有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6所高校纪委书记、监察处长共41名代表。据悉,二三十所大学的纪委书记一起研讨高校腐败案件的会议,并不多见。外界猜测,一场高校“反腐风暴”即将刮起。 摘自:《南方都市报》 案例二 去年,某单位违反规定,未经公开招标,就擅自将被列为国家卫生扶贫项目的医院住院部大楼改建工程承包给某建筑公司承建。当地检察局研究决定,给予医院负责人行政警告处分。 案例三 2003年1月,某单位职工集资住宅楼工程进行招投标,在开标现场负责监督的监察局领导和专家评委发现参加投标的7家建筑单位所编制的投标文件内容雷同,连错别字都一致,立即决定中止招投标。经查证这是一起典型的串标事件,监察局随即向建设局和国税局发出了监察建议书,建议另行组织招标,并对有关单位及人员进行处罚:一是各招标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写出深刻的书面检查;二是对参与投标的7家建筑单位共处以万元罚款;三是对7名项目经理及8名预算员个人共处以12000元的罚款。同时对上述单位和个人违法行为记录在案,如再次发生,将取消其参加该区工程投标准入资格。 案例四 近日,内江十中原校长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法院经审理查明,1998年11月9日,内江一建筑公司与内江十中签订了修建新教学楼的工程承包合同。随后,该建筑公司将工程转包给张某等4人修建。教学楼于1999年8月30日竣工,张某等人为尽快拿到学校划拨的工程款,于1999年初和2001年1月,先后送给现金共7万元。

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我校在校园基础设施及办学条件方面落后于上海市同类高等院校,“十二五”发展中,学校将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因素,抓住上海市着手解决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与校区拓展后续问题的有利机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大学校区,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新校区建设规划用地。至2015年,通过实施上海电缆厂等周边地块动迁置换工程,解决上海理工大学办学资源的土地紧缺问题,学校占地总面积将达到1600亩左右。 2、主要规划建设项目及规模。进一步明确各校区功能定位;完成约19.65万平方米教学用房、实验用房、行政用房;约5.3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约1.56万平方米学生服务、活动中心等。完成建设总面积26.51万平方米的基建任务和建设总面积11.45万平方米的大修任务。 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十二五”建设,进一步完善全校统一的信息服务、文献资源保障与研究以及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智能校园”奋斗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1、全面建设与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1) 通过对各类综合业务信息系统进行资源、应用、业务流程和用户界面的集成,解决跨部门、跨学科、跨校区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2) 建立面向学生的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一个从考前到就业、从考生到毕业生并成为校友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学生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3) 健全资源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一个为师生、管理人员提供直接服务的涵盖学校有形与无形资源管理及使用的综合服务平台。 4) 健全面向校部管理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学校各项事务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服务;为学校内部的考核评估与资源配置,提供客观数据支持;根据学校制定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资源配置方案,从各类综合业务信息系统中,抽取建立相应公共数据库,提供信息共享和分析决策服务。 5) 健全面向学院管理的综合服务。通过研发各类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的学院管理模块,为学院管理本学院的人、财、物以及教学、科研等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2、全面建设文献资源保障系统 1)建设“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主动、网上、学术性和个性化服务,支撑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丰富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使为读者提供电子文献信息服务量占总文献服务量的比重逐年增大;充分发挥CALIS华东南地区中心的作用,并通过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网上参考咨询等服务,使师生对文献资源需求的满足率达95%以上。 2)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未来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十二五”建设,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结构更趋合理,资源极大丰富,文献保障率进一步提高,充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为学校实施卓越工程教育计划提供更有效的文献信息支撑服务。在完善印刷型文献、本地数字化文献、网上文献信息、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相结合的文献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力争实现文献资源保障率进一步提高。 3)文献资源保障服务数字化建设。完善数字资源整合工作,在统一检索的平台上,提供异构数据库一站式检索服务,简化用户利用数字资源的操作,提高检索效率,使读者能更快捷地在网络环境下检索并获取各种信息。完善数字化学位论文的网上提交、验收、编目、发布和管理功能;完善网上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功能,弥补馆藏文献不足,节省文献采购费用,提高文献保障率。 3、建设内容丰富、服务完善的数字档案馆。依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收齐、管好、用足学校的各类档案资源,履行档案工作存史、资政、服务的使命,最大程度地满足师生员工、校

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教育局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领导一上任,就多方筹措资金,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添置教学办公设备,下面是XX整理的,欢迎阅读!, xx大学形成了一校五个区的校园格局。其中,南、北两个校区位于花溪河畔,相距约公里;另外三区位于xx市区,分别为太慈桥校区、小关校区和香狮路校区。新贵大占地面积约3227亩,其中南校区面积1247亩,北校区亩,太慈桥校区亩,小关校区亩,香狮路校区13亩。校舍建筑面积342350平方米。在校普通本、专科生6443人,小关校区和香狮路校区只有成人教育学生。 为了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合并后的贵州大学要加快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达到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10000人,研究生300人,成教生4000人”的要求,20xx年2月,学校成立了由李坚石常务副校长任组长的校园规划领导小组,选择x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校园总体规划工作,并立即开展校园总体建设规划,要求在当年6月底前拿出初步规划方案。3月4日,规划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等规划工作,并在5月底前完成规划任务。同年4月29日,学校召开会议,对市规

划院提出的《贵州大学校园规划方案》进行初审。这个方案的基本内容如下: 规划的指导思想 按照省人民政府要把贵大办成西南地区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定位,以及在近期内全日制在校生发展规模为10000人,研究生300人,成教生4000人的办学规模,将校园规划成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大学风格,成为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贵州精神文化荟萃与传播的场所。 规划原则 1、准确把握现代校园的特点,为教学、科研和生活创造优质、高效的物质环境,力求体现功能上的先进性。 2、立足近期建设,着眼长远发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节约用地,注重生态保护和实施运行的阶段性。 3、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4、塑造符合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内涵的高雅品格和富有艺术性的建筑形象。 总体布局规划 1、北校区按理工学院和人文学院的办学规模进行规划。 2、南校区按农学院、生物技术学院、艺术学院的办学规模进行规划。 3、小关校区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体现依山傍水的校园风格。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总结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总结 要实现基础教育课堂变化,学校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新的思考,贯彻落实。下面是我整理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总结 “***”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教育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契机,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坚持“四个注重”,改革创新、攻坚前行,取得了显著的系列成果,提升了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本报今起开辟“‘***’教育回眸”专栏,展示五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 本报讯日前,市重点民生工程慈溪中学、龙山中学两大迁建工程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并通过验收,为“***”慈溪教育画上圆满的句号。 “***”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市教育局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创建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强市为总体目标,以高质量推进教育内涵发展、高标准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水平实现服务型教育能力发展为主要任务,加快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工程。 按照《慈溪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在市、镇两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基础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五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0.4亿元,新(迁)建学校幼儿园34所,改扩建学校幼儿园56所,新(迁)建校舍总面积48.42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0.43万平方米;建成塑胶跑

道68个,投资1.22亿元,塑胶跑道覆盖率达91%。 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慈溪市学前教育规范提升三年(2020-2020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使用等若干问题意见》、《慈溪市学前教育规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幼儿园基建补助实施办法》,鼓励社会参与,走多元发展之路,明确建设标准,优化网点布局。到去年底,各镇(街道)新(迁)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9所,总投资4.37亿元。同时,带动了民营高档幼儿园的建设,投资1亿多元的安琪儿幼稚园投入招生。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多元发展、优势互补、同质优价的学前教育办学体系。 以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为契机,加大硬件投入,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期间,义务教育学校基础建设投资达7.1亿元,先后建成了慈溪市西门初级中学、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崇寿镇中心小学、崇寿镇初级中学、坎墩街道保德实验学校、观海卫镇卫前小学等,长河镇沧田初级中学、长河镇沧田小学、周巷镇中心小学、碧海学校等扩建工程于去年9月投入使用。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提升,到去年底,全市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95.5%,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100%。 合理布局普通高中。市教育局按照慈溪市域“一个中心、四个片区”空间区域合理布局普通高中,积极创办优质特色高中,扩张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高中资源。2020年、20**年,我市分别启动实施了慈溪中学迁建工程、龙山中学迁建工程。慈溪中学迁建工程项目占地208亩、建筑面积117931平方米,总投资额达5.27亿元;龙山中学迁建工程项目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8448平方米,总投资额达1.6亿元。目前,两个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

校园绿化是校园建设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绿化是校园建设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市教育局的精神,倡导绿色校园文明,长期坚持把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当作学校的大事来抓,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美化校园环境,经过多年努力,把我校建成一所鸟语花香的美丽学校,进一步加强我校校园绿化工作,提高校园绿化水平。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以加强学校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以学校一把手抓校园绿化为切入点,以强化校园绿化规范化管理,加强依法治校为手段,以增强校园文化内涵,特色学校为结合点,积极创造适宜、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绿化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校园绿化指标使我校学生生均在10平方米以上,绿化品种以花、果、树合理搭配,校园绿化与种植经济相结合,能达到绿化、净化、美化的目的,通过几年努力,校园绿化面积要达到校园面积的5%以上。 三、具体规划及经费投入: 具体规划: 2011年 1、大门两侧花坛除草、松土、下肥,按规划方案补齐四季桂、红茎木,金叶女贞、黄杨球、红茎木球、蓝叶草,保证图案完整,修整到位。 2、校园内两侧花坛移栽法国冬青,修剪到3.5米高,构筑一条绿色屏障,对5株龙柏进行造型。 3、运动场北侧围墙边种植法国冬青,形成绿墙;东侧学生健身场地种植10棵樟树。 4、新建厕所旁空地种植10棵桂花树。 2012年 整理主教学楼和移民楼前花坛,认真规划两个主花坛,主教学楼前花坛改造黄杨带,新建金叶女贞带,降至20-30cm高,花坛内,火棘球3个进行修剪成型,重新栽种常绿花草。更除红叶落木带,内植红绿植物形成“进取”标志图案。 2013年 主校道花坛改造1、扩大花坛宽度到1.5米;2、降低花坛高度到25cm,改碧柏带为香樟带,栽种60棵香樟树,花坛内植红茎木、四季桂,形成花色带。 2014年 大操场整理,环形路道内新植草坪600平米;东侧杉树、樟树带,内植红绿植物图案带。 2015年 宿舍前樟树之间花坛改造,种植栀子花带。主教学楼与综合楼之间花坛改造。栽种一株迎客松,月季环绕迎客松,形成月季坛。

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分析

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分析 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照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要求,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校园的文化特色,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体现人本原则,合理布局、精细设计,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标签: 吉大南岭校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55 1 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思路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原为吉林工业大学所在地,学校组建于1955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原吉林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汽车、农机为特色的理、工、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15所高校之一。 校园占地面积广,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在校园总体规划上办公区应是务实、高效、勤政的;教学区应是干净,勤奋,宁静,优雅的;生活区应是温暖,舒适,整洁,文明的;运动区营应是轻松活泼,富有朝气,昂扬的。整个校区的自然景观突出特色应该呈现绿色调。功能区的绿化带应该与建筑相协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环境营造上充分考虑师生需求,创造恬宜人静、和谐自然的校园环境。着力改善教师住宿用房及塑胶球场的改造。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不断改善学生食宿条件,作好宿舍调整规划,改善就餐环境。整合现有资源,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聚精会神地谋划学校建设,推动学校建设。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抓住一切机遇,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协调好部门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建设环境,加快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达到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美丽校园。 2 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在校园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为是老校区,又坐落在市中心地带,校园建设用地明显不足。教学楼、学生公寓、公共设施及体育场等不能满足学校建设需求。无法合理安排各功能分区,由于我校建筑多为原有建筑,新建筑地点的选择只能是见缝插针,所以造成功能区划分与使用功能不尽合理的状况。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设也迅速增长,但与之相配套的水、电、气、暖、管网等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管网老化,

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

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 (2017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以下简称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提高决策水平,保证投资效益,促进直属高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结合直属高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直属高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校园规划)的编制,新建、扩建、改建等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直属高校基本建设项目根据资金来源不同,分别实行审批管理或备案管理。直属高校申请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的建设项目,实行审批管理;利用自有资金(包括学校自有、捐赠、地方预算资金等)的建设项目,实行备案管理。 第四条教育部是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申请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指导编制校园规划及五年基本建设规划、审批备案建设项目和监督项目实施。

第五条直属高校是基本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编制报审校园规划和五年基本建设规划,报批报备建设项目、筹措建设资金并组织实施项目。 第六条直属高校基本建设应当遵循基本建设规律,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第二章校园规划编制 第七条校园规划是学校确定建设项目、开展基本建设的重要依据,应当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不得随意变更。 第八条编制校园规划(含新编和修订,下同)应当贯彻保护环境、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基本方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 第九条编制校园规划应当坚持适用、经济、勤俭节约的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新建校区和既有校区的关系。校园建筑规划面积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 第十条直属高校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校园规划,组织专家评估论证,并按照有关规定公开相关信息,充分听取师生员工意见。有条件的应当制定相应的规划设计导则,设立校园规划委员会。 第十一条直属高校校园规划经地方规划部门批准或备案后,在校内公开发布并报送教育部备案。

2017年度学校基本建设改造项目

2017年度学校基本建设改造项目(No:20170140) 监理招标文件 苏州科技大学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七年六月

第一章投标须知 前附表 一、总则 (一) 工程概况 1、委托监理的范围及内容,见投标须知前附表。

2、业主提供的现场办公条件(包括交通、通讯、住宿等):提供一间办公室及相应的办公桌椅。 (二)投标单位资格要求 1、参加投标的监理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乙级及以上资质。 2、项目总监须具有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 (三)投标费用 投标单位应承担编制其编制投标文件以及递交投标文件所涉及的一切费用。无论投标结果如何,招标单位对上述费用不负任何责任。 二、招标文件 (四) 招标文件的组成 本文及所有按按第(六)条发出的补允通知和投标预备会补充文件。 (五) 招标文件的澄清 l、投标单位在收到招标文件后,如有疑问需要澄清,应于3 天内以书面形式向招标单位提出,招标单位以网上公告的方式予以解答告知招标文件的投标单位。 2、投标单位对招标单位提供的招标文件所做出的推沦、解释和结论,招标单位概不负责,投标单位由于对招标文件的任何推论和误解以及招标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口头解释所造成的后果,均由投标单位自负。 (六) 招标文件的修改 1、投标截至时间3天前,经学校招投标管理办公室核准后,招标单位可能会以补充通知的方式修改招标文件,补充通知将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具有与招标文件同等效力。 2、补充通知经学校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审核后,以书面形式发绐各投标单位及其它有关部门。 3、为使投标单位在编制投标文件时,将补充通知修改的内容考虑进去,招标单位可以延长投标截止时间(延长时间在补充通知中写明)。 三、投标报价 (七) 投标报价应包括完成招标文件所确定的委托监理的范围和监理业务

校园绿化是校园建设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绿化是校园建设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绿化是校园建设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操 为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秉持绿色校园文明,长期坚持把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当作学校的大事来抓,不断扩大城市 绿化面积,整体规划校园环境,经过多年努力,把我校建成一所鸟语 花香的美丽学校,适度加强我校教育工作校园绿化工作,提高校园绿 化水平。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 规划。一、指导思想与中长期思路 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 的可持续发展观,以加强学校校园森林资源建设为重点,以学校一把 手抓校园绿化为切入点,以强化校园绿化规范化管理,加强依法治校 为手段,以增强校园文化内涵,特色学校为结合点,积极创造适宜、 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为提高学校的教育奠定基础。总体目标:校园 绿化指标使我校学生生均在20平方米以上,绿化品系以花、果、树合 理搭配,校园绿化绿化与栽种经济相结合,既能达到城市绿化、净化、美化的目的,又能取得一些经济效益。 具体目标:通过两三年努力,校园绿化面积要降到校园面积的60%以上。三、具体规划及经费投身于:具体规划: 201*年,做好校门内外、教学楼前后进行规划绿化,操场周边绿 化其他工作。种植以白杨树,等树。201*年,对花园内进行美化,种 植业一批花草树木。 绿化措施和经费直接投入:1、学校绿化美化力求规范化、科学化,每月绿化都要设计,并使绿化布局合理,搭配得当。 2、每年确保一定数额的亮化资金用于绿化美化校园,要将在工作 中每年绿化校园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校长亲自抓。

四、实施办法: 1、我校在校园校舍的总体规划布局上,根据本校的地形地貌和本 地区的实际,自然利用本地区的自然优势,尽量做到多出花钱,多办事,要竭尽全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力求做到我校依山而建的特色。 2、充分开掘我校土地我校资源,应积极扩大绿地种植面积,进一 步改观办学条件。 3、校园绿化、美化因地制宜,讲究古典风格和特色,坚持平面神 经网络绿化美化和可视化绿化美化相结合,校园的绿化美化与室内的 绿化美化相结合。校园的绿化美化经过反复推敲,精心养护。以达到 绿化、美化、香化、净化校园的效果,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增强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校园其内有成型的花草树木,操场及教学楼周边地区要覆盖被 绿色覆盖。 5、加强对绿化成果的管理,养护工作,明确责任责任制,特征依 据昆虫的生物学特征,加强绿地清运管理。五、拟定步骤及措施: 1、学习其他学校绿化工作先进经验,对学校绿化工作自查自查, 组织机构健全机构加强社团组织领导。校长总责对校内的绿化工作负 总责,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2、做好宣传,通过各种手段广泛宣传学校校园绿化的意义,动员 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绿化建设。 3、落实校园绿化规划。 4、其他工作建立校园绿化工作协调机制。按照领导抓绿,师生办 绿的原则,建立起体制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 班级全校领师生要认真做好校园绿化其他工作,管理好校园绿化 阶段性成果,早日或使我校成为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的美丽兴大。

浅谈现阶段高校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谈现阶段高校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要:近年来,高校基本建设为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贡献,但伴随着社会进步,高校基本建设领域面向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基本建设还需规范管理。 关键词:高校基本建设;存在问题;方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基本建设投入随之加大,特别是最近的五六年来,投资额度占整个学校预算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是我国高校办学历史上基本建设规模最大、成果最显著的时期。在过去的这些年中,从事高校基建工作的同志们已经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总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发展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二是高校硬性办学条件普遍明显改善;三是高校教职工的住房条件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一、高校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伴随着社会进步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高校基本建设领域推进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水平已迫在眉睫。目前在高校基建工作的管理方面,特别是有关基本建设的审批、内控、内审、监管等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也不够规范,还有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就是在高校基建领域,贪污、受贿等犯罪现象正在蔓延,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基本建设项目缺乏严格论证。大部份高等院校目前的基础设施多数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甚至更早年代建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与现实需求已不相适应,许多设施已经十分陈旧与落后,为此,加快建设的步伐势在必行。但问题是先建什么,后建什么,如何去建,建成什么标准,很少进行严格论证,全凭长官意志。其次,校园规划有待加强与完善。过去的校园规划往往采用封闭办学的模式——校园内部宿舍、食堂、幼儿园、中小学一应俱全,大学作为一个“单位社会存在”。这种“小而全”的规划建设模式使得校园和城市的资源共享程度较低,而相互都出现硬件设施重复投资和建设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近些年来又存在部分高校在制定校园规划存在盲目攀比的现象,没有注意因校因地制宜。而且有些学校的校园规划老在变,存在一届校领导一个新规划的现象,特别在征地建设新校区方面,存在资源浪费。 2.高校基本建设管理模式与建设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高校基本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建议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水平提升工程的建议 董立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教育事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石。长期以来,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诸因素的制约,造成农村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集中体现在“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配备不齐、思想观念保守、教学效率不高、社会评价不良”等多个方面。因此,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促进城乡教育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稳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达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面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惑 1、政府投资规模不够,办学条件艰苦落后。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县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中小学基础差、底子薄,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总体投资规模严重不够,造成学校教学设施严重不足、管理难度日渐加大等突出矛盾集中表现出来,原有办学规模及教学设施在现代教育新形势下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了。一些学校和重点中学校园建设十分漂亮甚至豪华,教学设施现代化程度很高,一些“窗口学校”有学生公寓、教师公寓、校园网站、图书馆、体育馆等。而当地的农村中小学却是另一片景象:没有图书室,没有像样的操场,没有必要的体育设施;许多学校

缺少基本的音体美教学场地、设施和器材;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条件悬殊大、教师待遇差距大的客观现实,始终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2、师资建设不配套,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由于农村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现有教师的理论培训及能力提高工作也缺乏相应的力度,经费补充困难、激励机制不灵活、教师的工作压力太大,参与业务进修及教研教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农村教师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招生秩序混乱,学生综合素质较差。 在广大农村,由于家庭经济收入的极度悬殊,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往往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得多,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去接受优良教育,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另一方面,很多城市学校凭借优越的办学条件和经济实力,纷纷前往农村学校,采取各种手段争抢农村优秀生源,在农村中小学大部分的尖子生、特长生都被城市学校挖走了,形成了城市学校拥挤不堪、农村学校门可罗雀的强烈反差;广大农村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综合素质较差,这样就给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常规管理

八、关于校园基本建设

八、关于校园基本建设 “十二五”期间,现有校园将新增建筑面积约45.48万平方米。约需政府投入17.57亿元,学校自筹1.9亿元,合计约15.67亿元其中: ——政府投入教学设施项目,包括国际交流学院教学大楼、国学学术研究中心,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约需1.25亿元。 ——政府投入后勤服务项目,包括高级人才公寓、食堂及服务设施、旧学生宿舍片区改造,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约需3.975亿元。 ——政府投入校园改造和配套项目(9个校门、上盖白石路、南校区景观工程、北校区正门地下停车场、地铁接驳口、行政办公、教学、实验楼节能改造),约需5.32亿元。 ——学校自筹学术交流中心,建筑面积10万平米,约需4.5亿元。 自筹途径:学校贷款,企业合作,校友资助和社会捐助。 深圳大学“十二五”期间主校区、填海校区续建项目

深圳大学“十二五”期间主校区、填海校区启动新建项目 主要依据有: 1.我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503人(折合学生数34083人,折合学生数=本科生+学位研究生×2+留学生×3)。按照国家建设部、计划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通知》(建标〔1992〕245号)的规定,综合类大学校舍建筑面积以生均24.23平方米计算。深圳大学现有校舍建筑面积应为8 2.58万平方米,而目前仅为67万平方米,尚缺15.58万平方米(由

于现有67万平方米中有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系用海沙材料建设,致成危旧用房,目前正在拆除重建)。 2.2015年,我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35000人(折合学生数46500人,折合学生数=本科生30000+学位研究生6000×2+留学生1500×3)。按照上述综合类大学校舍建筑面积生均24.23平方米的规定,深圳大学校舍建筑面积到2015年应达到112.67万平方米,需要新建45.67万平方米。 3.我校现有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中,需拆除8万平方米危旧建筑改建学生宿舍。实际上,到2015年主校区、填海校区新建和改建的校舍面积达到45.67万平方米。 九、关于新校区建设 到2015年,我校将完善主校区的建设,继续完成南校区的建设,开始进行西丽新校区(144万平方米),新校区校舍规划设计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完成一期建设50万平方米。完成学府医院13.5万平方米。其主要依据有: 1.目前校园基本建设已经没有余地。深圳大学建校初期,校园建设无论是规划理念还是硬件建设,都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是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教师规模的逐年增加,深圳大学的办学用地和发展空间明显不足,校园建设规模与办学规模快速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深圳大学建校时校园面积为100万平方米,设计学生规模4000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503人,是建校设计规模的7.4倍,而校园面积只增加了1.9倍。且主校园内,除

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分析

现代商贸工业 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分析 张丽米玉涛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后勤办,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照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要求,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突 出校园的文化特色,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体现人本原则,合理布局、精细设计,充 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吉大南岭校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311/ki. 1672-3198. 2016. 10. 055 1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思路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原为吉林工业大学所在地,学校组建于1955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原吉林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汽车、农机为特色的理、工、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15所高校之一。 校园占地面积广,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在校园总体规划上办公区应是务实、高效、勤政的;教学区应是干净,勤奋,宁静,优雅的;生活区应是温暖,舒适,整洁,文明的;运动区营应是轻松活泼,富有朝气,昂扬的。整个校区的自然景观突出特色应该呈现绿色调。功能区的绿化带应该与建筑相协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环境营造上充分考虑师生需求,创造恬宜人静、和谐自然的校园环境。着力改善教师住宿用房及塑胶球场的改造。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不断改善学生食宿条件,作好宿舍调整规划,改善就餐环境。整合现有资源,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倶进、聚精会神地谋划学校建设,推动学校建设。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抓住一切机遇,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协调好部门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建设环境,加快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达到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美丽校园。 2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校园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 一些问题,因为是老校区,又坐落在市中心地带,校园建设用地明显不足。教学楼、学生公寓、公共设施及体育场等不能满足学校建设需求。无法合理安排各功能分区,由于我校建筑多为原有建筑,新建筑地点的选择只能是见缝插针,所以造成功能区划分与使用功能不尽合理的状况。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设也迅速增长,但与之相配套的水、电、气、暖、管网等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管网老化,容量不足,消防系统存在隐患,缺乏基本的安全保护系统。道路功能不明确,道路与交通组织不佳。缺少地上停车位和地下停车场,缺乏有效的交通组织与管理。照 明、宣传、标识等设施缺少系统规划,环境设施不全。缺少公共环境艺术设施,文化品位与景观质量不高,反映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的人文景观不足。上述问题的存在,有高校扩招造成办学规模扩大与资源紧张矛盾更加突出的原因,有地理位置的原因,有长期投入不足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缺少统筹规划。 3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措施 加强对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校园建设规划是学校一个时期内总的发展建设的依据,是校园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因此,校园建设规划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学校长远总体发展规划,由有关部门共同调研制定规划草案,根据学校总体建设规划进行修改,最后由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各相关职能部门分步组织实施。做到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科学规划校园近期和远期基本建设。校园总体规划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要根据阶段性发展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由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规划设计单位结合学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指向,做出近期和远期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经学校讨论同意,报请省级主管部门批准,使之成为学校校园建设必需遵循的法规性文件。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确 保各项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校园规划建设所需资金主要通过自筹、社会投资合作、项目租赁等方式进行筹措,还可以争取和利用省拨资金和各项减免政策等,以 缓解资金紧张。学校将根据资金和用地紧张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保证重点,分期分批地实施建设工作。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科学决策,充分论证,合理设计,保障实施。校园规划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和管理规范要求,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科学设计、充分利用的原则组织实施,健全有关规划、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工程设计、项目招标、质量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健全议事程序和规则,维护校园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严肃性,确保校园建设规划得到贯彻和落实。 向外拓展校园用地。由于历史原因,我校教学、科研、办公、生活相对集中在老工大校区。而老校区地处城市中心,面积不足,空间到了拥挤无序的困难境地,越来越凸显出校园用地不足造成的发展障碍。因此,我校更应在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上下功夫,突破老校区地域范围上的局限,向周边地区拓展办学空间,从而大力推进办公用地、教学用地楼、学生公寓用地、体育运动设施、大学生文化中心等基本办学条件的规划建设。 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完善功能布局。随着学校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第10期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