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纤维化检查正常值
肾脏纤维化的检测
![肾脏纤维化的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71e231dda58da0116c1749d1.png)
新纤维化为了更好的配合临床、服务患者,检验科对肾脏纤维化的检测进行了重新调整,新的项目如下。
-MG、尿NAG、尿GGT/尿Cr, 早上弃去晨尿,喝500ml水,60min1.肾小管三项,包括尿β2后留尿,尽快送检。
收费45元,当日出结果。
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statin C,Cys C)又称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非糖基碱性蛋白。
作为检测肾功能的一种新的内源性标志物,近年受到临床上的重视。
它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如菊粉清除率,同位素标记物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等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稳定、可靠、方便。
2004年美国FDA批准将它作为检测肾功能的指标之一。
Cys C作为一种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有其独特的优点:(1) 人体内所有有核细胞均可持续合成,并分泌至细胞外液,如血液、脑脊液、精液中。
这是因为编码Cys C的基因属“管家基因”,此基因能在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中持续、恒定的转录与表达,无组织特异性,故产生稳定。
(2)Cys C分子量小、带正电荷,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在近曲小管几乎被完全重吸收,重吸收后被完全分解代谢,不再重新回到血液循环。
(3)特别是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 C的唯一器官,并且肾小管也不分泌Cys C,因而血清Cys C浓度主要由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决定,并且不受性别、年龄、炎症反应、肿瘤、肌肉活动、肌肉量、饮食摄人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是反映GFR比较理想的指标之一(4)Cys C灵敏度高,与肾小球滤过功能相关性良好。
许多临床观察证实,当肾功能轻度受损,CR变化不明显时,血清Cys C已增高。
Laterza等详细总结24项对比观察结果,l5项研究证明检测肾小球滤过损伤,Cys C优于CR和Ccr。
Cystatin C的临床应用:1.CysC是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敏感指标:CysC是应用前景较好的内源性测定GFR物质,大量研究证明Cys C与GFR的线性关系优于所有其他内源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肾功能正常值
![肾功能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4546f050f78a6529657d531d.png)
肾功能正常值
一、肾功能正常值二、肾功能检查前的准备三、肾功能检查项目多少钱
肾功能正常值1、肾功能正常值
1.1、内生肌酐清除率。
肾功能指标正常值范围在80-120ml/min之间,平均值为100ml/min。
如果清除率小于正常值的80%,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1.2、血尿素氮(BUN)。
血尿素氮的正常值为
2.9-7.5mmol/L(8-21mg/dl),血浆非蛋白氮(NPN)的正常值为14.3-25mmol/L。
1.3、血肌酐(Scr)。
血清肌酐的正常值为44-133μmol/L(0.8-1.5mg/dl);酶法男性为53 -106μmol/L(0.6-1.2mg/dl),女性为44-97μmol/L(0.5-1.1mg/dl)。
血肌酐的代谢、生成和排出受肾外影响很小,是检查肾功能的理想的指标。
2、肾功能检查方法有哪些
2.1、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查。
试验前和试验日低蛋白饮食三天,禁食肉类,避免剧烈运动。
试验日早上8时排光尿,再于此后至次晨8时的24小时将尿液收入加入有甲苯防腐剂的洁净容器内在。
2.2、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测定。
取静脉血1毫升,注入抗凝管内,充分混匀。
正常的血尿素氮为9~20毫克/公升,血肌酐为1~2毫克/公升。
2.3、酚红排泄试验。
验前不能服用阿斯匹林、青霉素等药物。
试验前及试验中应避免饮茶和咖啡等利尿饮料。
试验前20分钟患者先去排尿,然后饮水300~400毫升,之后不再饮水。
肾功能检查正常值
![肾功能检查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1ce018d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1.png)
肾功能检查正常值肾功能检查,不仅是肾病患者需要做的检查,就连怀疑自己是肾病患者的人也是要做这些检查,那肾功能检查项目都有哪些?肾功能检查正常值又是多少?肾功能检查项目:1、血尿素氮(BUN)2、血肌酐(Scr)3、血尿素4、血尿酸(UA)5、尿肌酐(Cr)6、尿蛋白7、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8、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9、尿素清除率10、血内生肌酐清除率11、尿素氮/肌酐比值(BUN)12、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PSP)肾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如上,肾功能检查项目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肌酐与尿素氮,如果当你这两项指标超过正常值的话则说明你的肾脏已经发生损伤,那么这两个肾功能检查正常值是多少呢?肌酐与尿素氮检查的正常值每个医院的检查方法不同,因此数值有所区别,我院的这两项肾功能检查正常值分别是,肌酐40-120umol/L,尿素氮2.86-7.14mmol/L。
如果当你这两项标准超过正常值时,一定要抓紧时间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到尿毒症期。
来源:中国肾病研究院肾功能指标肾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形成尿液,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肾脏的功能如果受损,排除水份和废物的能力下降,多余的水份和废物就会在体内积聚下来。
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肾功能指标,直接或间接地了解肾脏功能的变化:肾功能指标1.尿量:正常人每天的尿量在800~1500毫升之间。
如果肾功能受损,尿量常常会减少,例如肾功能不全Ⅱ期的病人,尿量会减到每天500毫升以下,而Ⅳ期也就是尿毒症期的病人,每天的尿量可能少于100毫升。
当然,尿量只能很粗略、间接地反映肾功能的好坏,有时尿量没有减少,但肾功能损坏已经很严重了。
肾功能指标2血肌酐:肌酐是人体肌肉产生的一种废物,由于肌酐几乎全部由肾脏排出,并且极少受食物的影响,因此相对客观地反映肾脏的功能,如果血中的肌酐浓度升高了,就说明肾脏清除废物的能力下降了。
血肌酐浓度的正常值为小于1.5毫克/分升(或170毫摩尔/升)。
肾脏纤维化检查正常值
![肾脏纤维化检查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61c3f9d684254b35eefd34d1.png)
标本采集:空腹安静状态采血单独一管(促凝管)4ml-5ml参考值:1.血清β2-MG(β2微球蛋白)0-3mg/L(0.8-2.0)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较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血流量降低,则血清β2-MG升高。
尿液β2-MG(β2微球蛋白)↑1、是反映近端小管受损的非常灵敏和特异性的指标;2、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β2-MG明显增高,而下尿路感染则正常。
2.血清hsCRP(C反应蛋白(CRP))0-3mg/L是反应炎症的敏感指标3.血清Cys C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的检测、监测化疗药物对肾功能的损害、诊断肾脏纤维化判断纤维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1-14岁0.51-0.95mg/L14-50岁男0.63-1.25mg/L女0.54-1.15mg/L50岁以上0.60-1.55mg/L4.血清HA (血清透明质酸)0-110ng/ml血清HA浓度的变化,对鉴别急、慢性肾病及对肾病综合征与单部位损害的部位和程度,反映肾脏的病情变化有重要意义,对肾脏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5.血清LN(层粘连蛋白)0-95ng/ml肝纤维化、肿瘤转移的最新指标6.血清PCⅢ(血清Ⅲ型前胶原)0-90ng/ml联合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元(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三项指标升高与肝纤维组织增生呈同步性,显示出良好的正相关(P<0.01)结论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极大增加临床诊断7.血清C-Ⅳ(血清Ⅳ型胶原)0-85 ng/ml8.血清TIMP-1(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53-153pg/ml血清TIMP-1水平反映了慢性肝病肝内炎症和纤维化的一些重要特征,在目前情况下是一种较好的肝脏纤维化无创诊断和随访指标。
肾小管三项,包括尿β2-MG、尿NAG、尿GGT/尿Cr肾纤维化标记物至少包括ECM成分及其裂解物、ECM代谢相关的酶、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和其他相关检测等四大类。
肾脏纤维化的分期介绍
![肾脏纤维化的分期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f8c5cfc9e31433238689302.png)
肾脏纤维化的分期介绍概念肾脏图肾脏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生理改变,是肾脏的功能由健康到损伤,再到损坏,直至功能丧失的渐进过程。
肾脏由于受到创伤、感染、炎症、血循环障碍,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致病因素刺激,其固有细胞受损,发展到后期出现大量胶原沉积和积聚,造成肾实质逐渐硬化,形成瘢痕,直至肾脏完全丧失脏器功能。
肾脏内固有细胞纤维化、硬化的过程也就是肾脏纤维化的过程。
肾脏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ECM)的异常沉积为特征的。
疾病分期一期炎症反应期该期是肾脏组织受各种致病原因损伤后,出现的炎症反应阶段,此期在临床上除仅有尿检异常外,无任何不适,亦称无症状期。
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代偿性很强,此时的肾功能可不受影响或轻度损伤,但在肾脏内部炎症反应后的病理损伤是严重的,部分病人已经出现肾小球硬化,其临床症状的出现是滞后的。
该期如果规范治疗。
如采用扩血管、抗炎、抗凝、防血栓形成以及降解治疗措施,病情是完全可以逆转的,甚至可以痊愈。
如果未经规范治疗,或错过治疗时机,肾脏内部病理损伤会逐渐加重,病情就会迅速发展到纤维化形成期和瘢痕形成期,给治疗会带来很大难度,且困难多,逆转机会少。
二期纤维化形成期该期是肾脏纤维化形成已发展到全肾脏组织,纤维化形成后的炎症损伤已经破环了健康肾单位,影响了肾功能,病情已进入到失代偿期或肾衰竭期。
如果在该期继续规范治疗,继续扩血管、抗炎、抗凝和重点对纤维组织进行降解治疗的措施,只要这四项阻断治疗措施到位,病情就有可能逆转,远离透析;如果没能有效预防与控制易感因素,没能控制好饮食或治疗不到位,如果对一些可逆因素错过了有利治疗时机,病情很快会进入瘢痕形成期——尿毒症终末期。
三期瘢痕形成期肾脏纤维组织一旦发展成瘢痕组织,是永远不可能逆转的。
如果患者还有1000多毫升尿量,就说明还有保持尿量的残存肾功能,通过微化中药多靶点治疗只要能保护好目前的残存肾单位,使肾功能不再继续恶化进展,就有希望逐渐延长透析时间或逐渐摆脱透析。
acr的正常值 -回复
![acr的正常值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4409b8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c.png)
acr的正常值-回复标题:ACR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引言:尿液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简称ACR)是评估肾功能和筛查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ACR的正常值范围,并解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通过了解正常范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肾脏疾病。
一、什么是ACR?ACR是一个关于尿液中微量白蛋白(Albumin)和肌酐(Creatinine)浓度比值的指标。
通常,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很少,而肌酐浓度相对稳定。
因此,ACR的变化主要由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引起。
二、ACR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根据国际肾脏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的定义,ACR的正常范围为3.4 mg/mmol(男性)和4.3 mg/mmol(女性)以下。
超过这个范围可能表明患者存在肾脏问题或潜在的肾脏疾病。
三、ACR的临床意义是什么?1. 筛查肾脏疾病ACR是肾脏疾病筛查的重要指标之一。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导致肾脏疾病最常见的原因。
通过测量ACR,医生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性肾脏疾病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减缓疾病进展。
2. 监测肾脏功能ACR的测量还能提供有关肾脏功能的重要信息。
肾脏是过滤微量白蛋白的主要器官,ACR的升高可能暗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
因此,在治疗肾脏疾病的过程中,监测ACR的变化能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和治疗效果。
3. 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ACR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表明,高ACR值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助于及早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并制定适当的预防措施。
四、ACR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 年龄和性别ACR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尤其在50岁以后的男性中更为明显。
此外,女性的激素变化(如月经周期和妊娠)也可能对ACR产生一定影响。
2. 外源性因素在进行ACR测量前,患者应遵循一定的准备步骤,如避免大量饮水、剧烈运动和摄入过多的蛋白质。
肾功能正常值标准
![肾功能正常值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1c70b5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2.png)
肾功能是人体内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废物和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了解肾功能正常值标准对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态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肾功能正常值标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血清肌酐血清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血清肌酐的正常参考范围为男性:53-106 μmol/L,女性:44-97 μmol/L。
血清肌酐水平增高可能意味着肾脏受损,需要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二、血尿素氮(BUN)血尿素氮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血尿素氮水平通常在2.9-8.2 mmol/L范围内。
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可能表示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或蛋白质摄入过多,也需要引起重视。
三、肌酐清除率肌酐清除率是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通过24小时尿肌酐浓度和血清肌酐水平计算得出。
正常成年人的肌酐清除率约为80-120 mL/min。
四、尿素清除率尿素清除率是评价肾小管排泄功能的指标之一,通常通过24小时尿尿素浓度和血清尿素氮水平计算得出。
正常成年人的尿素清除率约为60-70 mL/min。
五、尿酸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的一种,通常通过肾脏排泄。
正常成年人的尿酸水平范围为男性:208-428 μmol/L,女性:149-357 μmol/L。
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与痛风、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等疾病相关。
六、尿量和尿比重正常人每天的尿量约为1000-2000 mL,尿比重在1.010-1.025之间。
尿量和尿比重的改变可能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
七、尿蛋白尿蛋白是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含量应当很低,通常为阴性或微量。
如果出现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需要进一步检查。
总结:以上就是肾功能正常值标准的详细介绍。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评估肾功能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肾脏疾病。
同时,这些正常值标准也会因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而略有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肾功能检查正常值
![肾功能检查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efa7a01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f.png)
肾功能检查正常值
肾功能检查是一种评估肾脏工作情况的方法,常见的肾功能检查包括血尿素氮(BUN)、肌酐、尿常规等指标。
下面是一
些常见的肾功能检查正常值及其解释。
1. 血尿素氮(BUN)正常值范围为8-20 mg/dL。
BUN是指血
液中尿素的浓度,它主要反映肾脏对尿素的排除能力。
该指标增高可能提示肾脏功能受损,如肾炎、肾功能不全等。
2. 肌酐正常值范围为0.6-1.3 mg/dL(男性)和0.5-1.1 mg/dL (女性)。
肌酐是人体内无机酸代谢产生的一种代谢物,它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肌酐的浓度较高可能暗示肾脏功能减退。
3. 尿常规正常值包括尿蛋白、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比重等指标。
其中,尿蛋白正常值为阴性或小于30 mg/dL,尿白细
胞正常值为0-5个/HP,尿红细胞正常值为0-2个/HP,尿比重
正常值为1.003-1.030。
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肾脏的排泄
和浓缩功能。
除了上述指标外,肾功能的评估还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管重吸收功能、肾血管阻力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药物清除率法、肾活检等方法进行评估。
肾功能检查正常值的范围可能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仪器和实验室标准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肾功能评估时,应结合个体的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肾功能检查正常值只是参考范围,并不能完全
代表肾脏的功能。
如果发现肾功能指标异常,应及时就诊,并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
肾功能三项正常值
![肾功能三项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c7b0b02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8.png)
肾功能三项正常值肾功能三项是指尿素氮(BUN)、血肌酐(Cr)和尿酸(UA)的检测指标。
这三项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和排除废物的能力,对了解肾脏功能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正常人的肾功能三项的正常值范围如下:1.尿素氮(BUN):尿素氮是空气中过剩的氨通过肝脏转化成尿素后由肾脏排出体外。
正常人的尿素氮的浓度在7.0-20.0mg/dL之间,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验室的标准进行调整。
2.血肌酐(Cr):血肌酐是骨骼肌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正常人的血肌酐浓度在0.6-1.2mg/dL之间,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验室的标准进行调整。
3.尿酸(UA):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正常人的尿酸浓度在3.5-7.2mg/dL之间,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验室的标准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肾功能三项的正常范围是根据大量正常人群体检结果所确定的,因此并不是绝对准确的,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
此外,不同的实验室或医疗机构对正常范围的设定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参考具体的检验结果。
当肾功能三项的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表明肾脏功能存在问题。
高于正常范围的BUN和Cr值常常与肾脏功能不全或肾衰竭有关。
而高于正常范围的尿酸值则可能与痛风、肾结石等疾病有关。
在临床上,肾功能三项常常与其他指标结合使用,以全面评估肾脏健康状况。
例如,尿素氮和血肌酐的比值(BUN/Cr比)可以作为评价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之一,用于鉴别肾实质性疾病和肾前性疾病。
此外,尿酸与其他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痛风或肾结石等肾脏相关疾病。
总结起来,肾功能三项正常范围是一种重要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肾脏排泄和代谢废物的能力。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肾脏功能的异常变化,有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肾脏疾病。
但我们要明白,这三项指标仅仅是肾功能的一个评价指标,不能完全代表肾脏的功能状态,其他的尿液检查和肾脏影像学检查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评估方法。
肾脏病理评分标准
![肾脏病理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6903d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e.png)
肾脏病理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肾脏损伤程度和判断肾脏疾病进展的评分系统。
以下是常见的肾脏病理评分标准:
1. 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标准:根据肾小球损伤程度,将肾脏病理分为Ⅰ-Ⅳ级。
其中,Ⅰ级为正常肾小球,Ⅱ级为轻度病变,Ⅲ级为中度病变,Ⅳ级为重度病变。
2.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评分系统:根据肾小球损伤程度、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以及血管病变程度,对肾脏病理进行评分。
该评分系统将肾脏病理分为1-3级,其中1级为正常或轻微病变,2级为轻度至中度病变,3级为重度病变。
3. 肾脏病理指数(RPI):根据肾小球硬化程度、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程度,对肾脏病理进行评分。
该评分系统将肾脏病理分为1-3级,其中1级为正常或轻微病变,2级为轻度至中度病变,3级为重度病变。
4. 肾小球滤过率(GFR)分级标准:根据GFR值对肾脏功能进行分级。
通常将GFR大于90mL/min的肾脏功能评为1级,GFR在60-89mL/min之间评为2级,GFR在30-59mL/min之间评为3级,GFR在15-29mL/min之间评为4级,GFR小于15mL/min评为5级。
这些肾脏病理评分标准都是为了更好地评估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监测病情进展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然而,每个评分系统都有其优缺点和使用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分标准。
同时,肾脏病理评分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总之,肾脏病理评分标准是评估肾脏疾病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
纤维化实验检测指标
![纤维化实验检测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8306537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f.png)
纤维化实验检测指标纤维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纤维化程度及相关指标。
纤维化是指机体受到慢性刺激或损伤后,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并替代原有正常组织的过程。
纤维化实验检测指标的确定对于研究纤维化的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纤维化实验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一、脏器组织形态学变化纤维化的形态学特征主要包括纤维组织增生、胶原沉积和基质增加等。
通过组织切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可以评估纤维化程度。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Masson氏染色和Sirius红染色,能够清晰显示纤维组织和胶原纤维的分布情况。
形态学变化的评估可以帮助判断纤维化的程度和类型,为后续实验提供重要参考。
二、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纤维化过程中,许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会发生改变。
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组织抑制金属蛋白酶(TIMP)的平衡失调会导致胶原沉积增加,促进纤维化的发生。
通过免疫组化或免疫印迹等方法,可以检测纤维化相关蛋白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从而评估纤维化的程度和发展趋势。
三、细胞因子的检测细胞因子是细胞间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常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可以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或基因表达水平,进而研究其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四、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个基因的调控和表达变化。
通过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或RNA测序等高通量技术,可以分析大量基因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谱变化,从而筛选出与纤维化相关的关键基因。
这些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五、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受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如Wnt/β-catenin、TGF-β/Smad和NF-κB等。
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等技术,可以检测这些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和激活水平,进而揭示纤维化过程中的信号传导机制。
肾功能检查各项的正常值是多少
![肾功能检查各项的正常值是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7c8c2a9416fc700aba68fc48.png)
肾功能检查各项的正常值是多少?肾脏是我们重要的脏器,它的健康尤为重要。
肾功能检查能够筛查肾脏疾病。
肾功能检查各项的正常值是多少?重庆民众体检中心介绍肾功能检查各项的正常值★尿酸:参考范围:140~340μmol/L尿酸增加见于痛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尿毒症、肝脏疾患、中毒、甲状腺功能减低、白血病、妊娠反应、红细胞增多症。
尿酸减低见于恶性贫血,使用阿司匹林、噻嗪类利尿剂等。
提示:纠正血尿酸偏高,关键要限制饮食中嘌呤的摄入。
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主要是动物内脏、海鲜以及各种肉汤,而大多数蔬菜水果中含量较少。
所以,高血尿酸的患者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
同时,因为蔬菜水果是碱性食物,所以对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有一定帮助。
★尿素氮:参考范围:1.7~8.3 mmol/L尿素氮偏高的原因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肾性偏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
第二种情况,肾前性偏高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等。
第三种情况,肾后性偏高见于,如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两侧输尿管结石等。
肾功能失调、肝功能衰竭可导致尿素氮值偏低造成尿素氮偏低的原因有多个,因此,患者如果出现了尿素氮偏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不能笼统地把尿素氮偏低的原因理解成肾功能失调,从而使自己过度恐慌。
因此,为了防止受到不必要的惊吓,先做个肝功能检查,确诊好病因后,再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治疗,从而耽误治疗时间。
提示:单纯的尿素氮升高可能因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蛋白质类食物引起,改变饮食结构,平衡蛋白质、含糖类食物和蔬菜的搭配,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
所以,为明确病因,应该跟医生咨询过后再决定治疗手段。
★肌酐:参考范围:45~84μmol/L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可升高。
如何看肾功能化验单
![如何看肾功能化验单](https://img.taocdn.com/s3/m/2db21c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4.png)
如何看肾功能化验单肾功能化验单是测量肾脏功能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常用于判断肾脏是否正常工作,检测肾脏疾病是否存在以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看肾功能化验单需要了解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下面将详细介绍常见的肾功能指标及其解读。
1.血尿素氮(BUN):正常范围为2.5-7.5 mmol/L。
血尿素氮是肾脏代谢产物,也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之一、当肾脏功能受损时,血尿素氮水平会升高。
高血尿素氮可能表明肾脏有问题,但并不一定说明是肾脏疾病,还需要结合尿液检查等其他指标来综合判断。
2. 血清肌酐(Scr):正常范围为53-106 umol/L(男性)和44-97 umol/L(女性)。
血清肌酐是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可靠指标。
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血清肌酐会增加。
血清肌酐升高可能表明肾小球损伤或肾脏疾病,但单独检查肌酐并不能确定具体疾病类型,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临床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3.肌酐清除率(CrCl):正常范围为75-125 mL/min(男性)和85-125 mL/min(女性)。
肌酐清除率是通过24小时尿量和血清肌酐浓度计算得出,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
肌酐清除率是反映肾小球滤过能力的重要指标,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肌酐清除率会降低。
肌酐清除率低可能表明肾小球功能受损。
4.尿素清除率(BUNCr):正常范围为55-120 mL/min。
尿素清除率是通过24小时尿液中尿素氮含量和血清尿素氮水平计算得出的指标,主要反映肾小管对尿素的重吸收和排泄功能。
当肾小管功能受损时,尿素清除率会降低,表明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功能下降。
5.尿蛋白(UP):正常范围为0-8 mg/dL。
尿蛋白是一种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尿中没有或只有微量的蛋白质。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或肾小管损伤时,尿中蛋白质会增加。
尿蛋白异常通常是肾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6.尿白细胞(WBC):正常范围为每高倍视野0-5个。
病理评分内容及标准
![病理评分内容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e8d3ad789eb172ded63b7bd.png)
病理评分一、慢性病变评价间质纤维化、肾小管病、肾小球病、内膜增生,间质及小管病变是确定CAN 分级的基础,而肾小球和血管病变有助于确定CAN的类型。
1、慢性肾间质病表1 间质纤维化“ci”定量标准0 –间质纤维化占<=5%的皮质区域1 –轻度- 间质纤维化占6~25%的皮质区域2 –中度- 间质纤维化占26~50%的皮质区域3 –重度- 间质纤维化超过50%的皮质区域注:1)小管间质的病变成为慢性移植肾病的分级基础。
2)对慢性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和/或丧失(atrophy and loss)的分级仍然依据皮质实质受累的百分比2、慢性肾小管病表2 小管萎缩“ct”定量标准0 –无肾小管萎缩1 - <=25%的皮质肾小管萎缩2 - 26~50%的皮质肾小管萎缩3 - 50%以上的皮质肾小管萎缩注:1)小管间质的病变是慢性移植肾病的分级基础。
2)慢性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和/或丧失(atrophy and loss)的评分依据皮质实质受累的百分比3、慢性肾小球病表3 移植物肾小球病变“cg”定量标准0 –无特征性肾小球病变1 –系膜基质增宽,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伴或不伴有分层(即环双层化),≤25%的非硬化肾小球(至少中度系膜增加)受累;2 –系膜基质增宽,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或分层(即环双层化), 26%~ 50%的非硬化肾小球(至少中度系膜增加)受累;3 –50% 以上的非硬化肾小球(至少中度系膜增加)出现系膜基质增宽,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可伴有分层(即环双层化)。
注:1)记录肾小球数和硬化百分比2)评分是依据病变最严重的肾小球作判断的3)血管环双层化是由系膜插入引起的慢性移植性肾小球病变的最特异性改变,而系膜基质增加是潜在重要和特异性较低的病变。
4)中度系膜基质增加是指至少两个小叶出现相邻的血管襻间系膜间隔增宽,达到两个系膜细胞的宽度。
4、慢性肾血管病表4 血管内膜纤维性增厚“cv”定量积分cv0 –无慢性血管病变cv1 –小动脉内膜增厚致管腔狭窄<=25%,可伴内弹力板断裂、出现泡沫细胞或少量淋巴/单核细胞。
肾病各种化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修正版)
![肾病各种化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02e46587c24028915fc3e3.png)
肾病各种化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电解质:正常值血钾k+ 3.5~5.3mmol/l钠Na+ 135~145mmol/l氯cl- 96~108mmol/l钙ca+ 2.1~2.8mmol/l二氧化碳co2-cp 22~29mmol/l二、肾功能:尿素氮 3.2~6.8mmol/l血肌酐42~104umol/l (国际指标<133umol/l)尿酸342~445umol/l三、正常成人双肾彩超大小:长10~13cm 宽3.5~4.5cm 厚2~3cm四、肝功能:血浆总蛋白60~80g/l白蛋白35~55g/l球蛋白25~35g/l五、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VOBNP<125pg/l)六、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150mg(或0.15g)七、尿沉渣:正常尿红细胞小于3个/HP尿白细胞小于5个/HP尿常规:PH 6~8 SG 1.003~1.030八、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K/DOQI)中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肾小球滤过率GFR >90ml/min 肾储备能力下降期89~60ml/min 氮质血症期59~30ml/min 肾衰竭期29~15ml/min 尿毒症期<15ml/min 尿毒症终末期九、贫血分度血红蛋白(HGB)男90-120mg/dl(轻度贫血)女90-110g/dl(轻度贫血)89-60mg/dl—中度贫血59-30mg/dl—重度贫血<30mg/dl—极重度贫血一、尿常规二、血常规三、生化检测血液免疫学检验项目及意义精品文档可编辑。
acr正常值范围
![acr正常值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952fbad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d.png)
acr正常值范围ACR正常值范围ACR是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ACR值范围是多少呢?下面将按照不同人群进行分类,详细介绍ACR的正常值范围。
一、成年人成年人的ACR正常值范围为0-30mg/g。
当ACR值超过30mg/g时,说明肾脏出现了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
二、儿童儿童的ACR正常值范围与成年人略有不同,一般为0-20mg/g。
但是,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尚未完成,因此ACR值的正常范围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三、孕妇孕妇的ACR正常值范围也有所不同。
在孕早期,ACR值一般为0-20mg/g;而在孕晚期,由于孕妇体内的肾脏负担增加,ACR值的正常范围会略微上升,一般为0-30mg/g。
四、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ACR正常值范围也有所不同。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ACR值的正常范围应该控制在2.5-25mg/g之间。
如果ACR值超过25mg/g,说明糖尿病已经对肾脏造成了损害,需要及时治疗。
五、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的ACR正常值范围也有所不同。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ACR值的正常范围应该控制在2.5-25mg/g之间。
如果ACR值超过25mg/g,说明高血压已经对肾脏造成了损害,需要及时治疗。
六、肾脏疾病患者对于肾脏疾病患者来说,ACR值的正常范围会根据疾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ACR值超过30mg/g就说明肾脏已经受到了损害,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总之,ACR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人群的ACR正常值范围也有所不同。
如果ACR值超过正常范围,就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以保护肾脏健康。
acr的正常值 -回复
![acr的正常值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0043a7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f.png)
acr的正常值-回复ACR的正常值是指尿液中的阿尔布明/肌酸比值,用于评估肾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在正常情况下,健康成年人的ACR值应该在范围之内。
然而,当ACR值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会提示肾脏疾病的存在或潜在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ACR的正常范围、测量方法以及超出正常范围的可能原因和意义。
首先,了解ACR的定义十分重要。
ACR是阿尔布明/肌酸比值的缩写,通常用于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和尿蛋白的排泄量。
阿尔布明是一种血浆蛋白,而肌酸是肌肉代谢产物。
通过测量尿液中阿尔布明与肌酸的比值,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一般来说,ACR值越低,就表明肾小球滤过膜功能更好。
ACR的正常范围通常为3.4毫克/克以下,或者是30毫克/克以下。
具体数值的选择可能会因具体实验室的标准而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当ACR值超过这个范围时,可能存在肾脏功能异常。
此时,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以确定肾脏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测量ACR的方法通常是收集早晨的第一个尿液样本。
在集尿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尽量清洁的环境,避免尿液被外界污染,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采集到尿液后,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超出正常ACR值范围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其中,最常见的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阿尔布明从肾小球中漏出,从而使ACR值升高。
这种情况在一些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以及肾炎等中常见。
此外,其他因素如感染、肾功能衰竭、脱水以及长期高蛋白饮食等也可能导致ACR值超过正常范围。
高ACR值的意义在于提示了肾脏功能异常的可能性。
肾脏是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器官,其功能受损将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准确测量ACR值,可以及早发现肾脏疾病的存在,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定期检测ACR值还可以监测肾脏疾病的进展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并帮助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ACR的正常范围是非常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肾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超出正常ACR值范围可能暗示肾脏疾病的存在或潜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采集:空腹安静状态采血单独一管(促凝管)4ml-5ml参考值:1.血清β2-MG(β2微球蛋白)0-3mg/L(0.8-2.0)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较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血流量降低,则血清β2-MG升高。
尿液β2-MG(β2微球蛋白)↑1、是反映近端小管受损的非常灵敏和特异性的指标;2、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β2-MG明显增高,而下尿路感染则正常。
2.血清hsCRP(C反应蛋白(CRP))0-3mg/L是反应炎症的敏感指标3.血清Cys C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的检测、监测化疗药物对肾功能的损害、诊断肾脏纤维化判断纤维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1-14岁0.51-0.95mg/L14-50岁男0.63-1.25mg/L女0.54-1.15mg/L50岁以上0.60-1.55mg/L4.血清HA (血清透明质酸)0-110ng/ml血清HA浓度的变化,对鉴别急、慢性肾病及对肾病综合征与单部位损害的部位和程度,反映肾脏的病情变化有重要意义,对肾脏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5.血清LN(层粘连蛋白)0-95ng/ml肝纤维化、肿瘤转移的最新指标6.血清PCⅢ(血清Ⅲ型前胶原)0-90ng/ml联合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元(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三项指标升高与肝纤维组织增生呈同步性,显示出良好的正相关(P<0.01)结论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极大增加临床诊断7.血清C-Ⅳ(血清Ⅳ型胶原)0-85 ng/ml8.血清TIMP-1(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53-153pg/ml血清TIMP-1水平反映了慢性肝病肝内炎症和纤维化的一些重要特征,在目前情况下是一种较好的肝脏纤维化无创诊断和随访指标。
肾小管三项,包括尿β2-MG、尿NAG、尿GGT/尿Cr肾纤维化标记物至少包括ECM成分及其裂解物、ECM代谢相关的酶、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和其他相关检测等四大类。
但实际上,目前尚无真正含义上的血清肾脏纤维化标记物,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有以下几种,可用作肾脏纤维化的辅助诊断。
• 1.血清β2-MG• 2.血清hsCRP• 3.血清Cys C• 4.血清HA• 5.血清LN• 6.血清PCⅢ•7.血清C-lV•8.血清TIMP-1另外,在阻断肾纤维化的过程中,TGF-β,PDGF两项化验指标也是精确了解肾脏纤维化受损程度的重要指标。
正常表达时能抑制炎症和细胞增生、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免疫功能而起正面作用;PDGF能诱导系膜细胞增生(系膜细胞既可产生PDGF,又可被PDGF作用)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I,TIMP-1)1.血清β2-MG ,2.血清hsCRP,3.血清Cys C ,4.血清HA,5.血清LN,6.血清PCⅢ,7.血清C-lV ,8.血清TIMP-1 及TGF-β(转化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原性生长因子)、补体等相关检查。
该几项检查是针对对肾脏纤维化进展程度的特异性检查项目,一般医疗机构尚未开展。
显示患者仍有保守治疗的意义。
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甘胆酸(CG)透明质酸(HA)脯氨酸肽酶(PLD)血清Ⅲ型前胶元(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人血清层粘蛋白(LN)ELISA定量检测1.试剂:(包被板和标准品需-20℃保存);其余4℃保存。
① LN包被板(内有保护液,使用前洗涤2次,剩余-20℃保存) 8孔×12② LN标准品:LN standard (2000ng/ml) 1管③标准品稀释液:Standard diluents 1瓶④ LN酶结合物:LN Enzyme tracer (1.1 ml) 1管⑤洗涤缓冲液:(10ml),用蒸馏水20倍稀释1瓶⑥显色液A / 显色液B(6 ml)各1瓶⑦终止液1瓶2.操作程序:3.结果判断:酶标仪A450nm测定。
酶标仪定量(设立程序)或电脑软件定量(公司提供软件)。
定量范围:15.0—1000.0 ng/ml,小于15.0时按15.0报告。
4.正常参考值:115.7±17.3ng/ml5.注意事项:A 包被板在使用前在室温溶解,洗涤2次扣干洗液使用,剩余者于-20℃保存,下次直接使用。
B 为保证检测质量,标准品若不能在1月内使用完,请直接保存在-20℃,反复冻融对不影响实验结果。
C自用户收到试剂开始,酶结合物在4℃保存2月内质量稳定,使用周期长者可于-20℃分装保存。
6.临床意义:肝纤维化、肿瘤转移的最新指标——层粘连蛋白(LN)o 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是细胞外间质(ECM)中的非胶原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基底膜的透明层,紧贴细胞基底部,与IV型胶原结合形成基底膜的骨架,影响细胞的粘附、运动,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与肝纤维化发生、肿瘤的浸润、转移等有关。
肝纤维化时,LN基因过度表达,窦周间质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中的mRNA增加3倍左右,Disse间隙中LN含量增加10倍。
因此血清LN含量是反应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的良好指标。
此外,LN合成和沉积大大增加,形成特殊改变“肝窦毛细血管化”,与慢性肝病门脉高压发生有关。
癌症转移首先要突破基底膜,因而LN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
o 正常人血清LN为115.7±17.3微克/毫升,慢肝(中度)>140微克/毫升,肝硬化>160微克/毫升。
正常人血清中LN浓度较低,肝纤维化时,血清中LN浓度明显升高。
其升高程度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一致,同时它也反映了肝窦毛细血管化的程度。
因为在正常肝组织中,肝窦无LN,但在肝纤维化时,LN和IV型胶原相结合,陈招灾Disse间隙,形成内皮基底膜,从而使肝窦毛细血管化,此既妨碍了肝细胞与肝窦间各种营养物质的交换,又产生门脉高压。
所以血清中LN升高程度与门静脉高压程度也是一致的。
o 综上所述,LN血清浓度升高程度不同,反映了肝纤维化的不同程度,当其显著增高时,常提示肝硬化的形成和门脉高压的存在。
但血清层粘连蛋白在其他非肝纤维化病人亦有升高,如肝癌、胰腺癌、肾病、糖尿病等,分析时应引起重视。
肝纤维化四项定量(ELISA一步法):人血清透明质酸(HA)人血清三型前胶原(PcIII)人血清四型胶原(IV.C)人血清层粘蛋白(LN)肾小管三项,包括尿β2-MG、尿NAG、尿GGT/尿Cr尿β2-MG、尿液β2-MG(β2微球蛋白)↑1、是反映近端小管受损的非常灵敏和特异性的指标;2、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β2-MG明显增高,而下尿路感染则正常。
尿NAG尿路感染进行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值的测定,上尿路感染的临床符合率为88%,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符合率为90%,认为尿NAG 酶可作为上、下尿路感染定位诊断的一项指标。
尿路感染的诊断,单凭临床症状及中段尿培养细菌计数每毫升尿在10万以上,只能说明是尿路感染,但不能说明是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还是下尿路感染(膀胱炎)。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EC3.2.1.30,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是一种位于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相对分子量约有140000。
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前列腺和肾近曲小管溶酶体含量最高。
NAG有多种同工酶,大多数组织有A和B型同工酶,少数组织含有微量的I、S、P型同工酶[1]。
按等电点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B、I、P、A和S型同工酶。
肾组织有A、B、I等3种同工酶,肾组织损伤时主要是尿NAG-B同工酶升高。
NAG同工酶由2种亚基组成,α和β。
NAG-S由2个α亚基构成,NAG-A由α和β亚基组成,而NAG-B、I、P都只含有β亚基[2~4]。
尿中NAG主要来源于肾脏本身,而不是来自血液。
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持续高血糖使非酶糖酰化速率加快,导致组织缺氧,血液粘滞度增高[1],同时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P-选择素等血管活性物质[2],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变化,引起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引起肾损害。
本文通过定量检测尿中微量蛋白[包括白蛋白(mAlb),Ig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探讨其在糖尿病肾损害中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1)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52例,其中男85例,女67例,平均年龄43.2±15.5岁。
(2)对照组65例,健康献血员。
1.2 尿微量蛋白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及IgG采用酶免疫法(ELISA)测定,NAG采用终点比色法,试剂盒均由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各组间采用t检验统计结果。
尿中两种微量蛋白及NAG含量正常参考值上限为:mA1b<19 mg/L,IgG<5.0 mg/L,NAG<18.5 U/L,测定结果高于参考值上限者判断为阳性。
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ase,NAG),是广泛分布在哺乳动物身体各组织中,在人类,为泌尿系统所特有的酶。
肾干冻切片发现NAG几乎存在于近端肾小管细胞的溶体酶中,分子量约为14万,是一种重要的溶酶体酶,与粘多糖类及糖蛋白代谢有关,酶的活性最高值是在近曲小管(PCT),低值在小球(GF)、近端小管垂直部(PR)、髓袢上升支(MAL)和皮质集合管(CCP),膀胱粘膜含量最低。
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可测得少量NAG,但在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时,NAG活性显著升高。
尿中半乳糖苷酶(GAL)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细胞中的酶,属溶酶体酶。
以近曲肾小管含量较多,正常人尿中含量很低,当肾组织尤其是肾小管损害时,尿中含量明显上升。
由于它富含于新生态溶酶体中,肾损伤后修复时,它又可升高,所以它又是肾损伤修复的标志。
如果GAL 持续升高,则表明肾损伤处在修复过程中,说明愈后较好。
另外,临床上以NAG/GAL比值评价肾损伤的程度和愈后,优于单测NAG和GAL。
GAL/NAG比值越小,说明肾损伤越严重,愈后越差,反之,比值越大则提示肾损伤轻微或恢复。
一般GAL/NAG比值:尿毒症<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炎<肾炎恢复期。
动态观察NAG和GAL两者变化对肾疾患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尿GGT/尿Cr尿微量蛋白(m-pro)、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r-谷氨酰转移酶(GGT)联合检测对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终点法检测尿微量蛋白总量、NAG酶以及尿肌酐(cr),速率法检测尿GGT.结果:正常对照组尿m-pro/cr为(7.05±5.8)mg/mmol,NAG/cr为(6.75±2.81)u/mmol,GGT/cr(23.64±15.88)u/mmol.尿蛋白定性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m-pro/cr,NAG/cr,及GGT/cr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单项及二项检测m-pro,NAG,GGT这三项指标阳性率较低,将这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高血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阳性率分别达82.5%,75.8%和85.2%,大大提高了阳性检出率.相关分析表明m-pro,NAG和GG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尿m-pro,NAG及GGT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在人体各器官中,肾脏、胰腺、肝脏中γ-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的含量之比约为100∶8∶4,肾脏中含量最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此酶增高并不明显,主要通过尿中排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