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纤维化的检测
移植肾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优化方案
· 专家论坛·移植肾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优化方案王浩钧 孙泽家 王玮【摘要】 移植肾纤维化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移植肾的功能和存活率,甚至可能导致器官衰竭和患者死亡。
目前关于移植肾纤维化的研究非常复杂,包括免疫、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药物毒性等,移植肾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依然极具挑战性。
本文旨在总结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入探讨移植肾纤维化的成因以及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优化治疗方案,有望改善肾移植受者的预后,也将为临床医师更好地管理肾移植受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肾移植;并发症;肾纤维化;生物标志物;慢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中图分类号】 R617, R6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4)01-0003-07Optim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renal allograft fibrosis Wang Haojun, Sun Zejia, Wang Wei. Department of Urology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20,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WangWei,Email:*******************【Abstract 】 Renal allograft fibrosis is one of the common and severe complications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function and survival rate of renal allograft, and may even lead to organ failure and patient death. At present, the researches on renal allograft fibrosisare highly complicated, including immunity,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fection and drug toxicity, etc .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nal allograft fibrosis remain extremely challenging. In this article,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was reviewed and the causes, nove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renal allograft fibrosis were investigated. By improving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optimizing treatment regimen, it is expected to enhance clinical prognosis of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ians to deliver proper management for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Key words 】 Kidney transplantation; Complication; Renal fibrosis; Biomarker; Chronic rejection;Immunosuppression; Stem cell therapy; Gene therapy 作者简介:王玮,医学博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博士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肾脏纤维化的过程及其MRI成像
肾脏纤维化的过程及其MRI成像摘要:许多慢性肾脏病是由于组织间纤维化或肾小球内组织纤维化的逐渐发展而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
这种纤维化通常是由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在活化细胞时释放的趋化因子在急性炎症反复发作的情况下转化所致。
临床上检测肾脏纤维化方法有很多,但是目前缺乏一种非侵入性动态监测肾脏纤维化的可靠手段。
功能性MRI成像在检测肾功能、评估肾纤维化程度方面近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肾脏纤维化;炎症;功能性MRI介绍慢性肾脏病(CKD)是由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血流减少而导致的肾功能进行性丧失。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2017年发病率为12%,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烟草,蛋白尿等疾病因素的增加,这个数字正在上升......这给个体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
CKD可以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肾脏纤维化是CKD进展的主要病理标志,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最终共同途径。
一.肾脏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大多数慢性肾脏病始于急性发作,其中炎症过程占主导地位,根据所涉及的肾病,可影响皮层和髓质的炎症过程以各种形式占优势。
这些急性发作的强度和重复性与肾内纤维化的发生之间存在直接联系,炎症反应在促进其发展中发挥作用[1]。
病理生理学肾内炎症反应的特征是许多细胞的活化,主要是巨噬细胞[2]。
这些巨噬细胞一旦激活,就有可能合成具有细胞毒性,抗血管生成和促纤维化作用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其中TGF-β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所涉及的其他因子是PDGF,FGF,TNF-α,白细胞介素IF6 ......这些不同的因子将作用于肾小球内或间质内并促进细胞如肾小球膜细胞(在肾小球中)和肌成纤维细胞(在间质中)的活化。
这种机制在缺血再灌注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3]。
在肾小球损伤的情况下,活化的系膜细胞将能够增殖,变成平滑肌细胞,以改变周细胞和足细胞并促进细胞外基质特别是非纤维状IV型胶原蛋白的产生。
这是肾小球纤维化的发展。
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纤维化过程也是由合成趋化因子引起的,这些趋化因子与蛋白尿有关,一方面造成肾小管细胞的损伤,另一方面利于形成上皮—间质转化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状I型胶原的产生。
肾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
肾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肾纤维化是各种形式肾脏病发展的最终共同途径,其结果是肾脏功能进行性不可逆转的损害,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肾纤维化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致肾脏损害因素,均可导致肾纤维化。
因此,建立好的肾纤维化模型对于研究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延缓肾纤维化的措施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实验证实,肾纤维化与炎性细胞的侵润、成纤维细胞分化/增殖、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沉积和肾小管萎缩有关[1]。
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慢性病理过程,很多细胞介质和生长因子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一过程。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 3 个方面: 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主要包括促纤维化的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 和起保护作用的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TEMT or EMT) 过程的作用,包括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的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 Ⅰ、Ⅲ、Ⅳ) 、纤维连接蛋白( FN) 等; 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包括 Smad 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 主要是Smad2、Smad3 和起负调节作用的Smad7) 和非TGF-β依赖的Smad 信号转导通路( 如ERK/P38MAPK) 。
1 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导致的肾纤维化模型大鼠UUO模型的制作方法:大鼠氯胺酮麻醉后取右侧卧位,局部剃毛,常规消毒铺孔巾,选择左侧背部肋下约0.5cm为切口,依次切开皮肤至腹膜后,游离肾脏及输尿管,将左侧输尿管用组织钳托起取中段部位,用止血钳夹住,在管两端各用丝线结扎后剪断输尿管,然后连续缝合皮肤。
UUO的特点是:进行性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小管和间质细胞增生,肾实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这些改变最终导致小管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2],肾实质被纤维组织取代,而肾小球相对不受影响,不会产生高血压或脂代谢异常[3]。
肾脏纤维化的分期介绍
肾脏纤维化的分期介绍概念肾脏图肾脏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生理改变,是肾脏的功能由健康到损伤,再到损坏,直至功能丧失的渐进过程。
肾脏由于受到创伤、感染、炎症、血循环障碍,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致病因素刺激,其固有细胞受损,发展到后期出现大量胶原沉积和积聚,造成肾实质逐渐硬化,形成瘢痕,直至肾脏完全丧失脏器功能。
肾脏内固有细胞纤维化、硬化的过程也就是肾脏纤维化的过程。
肾脏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ECM)的异常沉积为特征的。
疾病分期一期炎症反应期该期是肾脏组织受各种致病原因损伤后,出现的炎症反应阶段,此期在临床上除仅有尿检异常外,无任何不适,亦称无症状期。
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代偿性很强,此时的肾功能可不受影响或轻度损伤,但在肾脏内部炎症反应后的病理损伤是严重的,部分病人已经出现肾小球硬化,其临床症状的出现是滞后的。
该期如果规范治疗。
如采用扩血管、抗炎、抗凝、防血栓形成以及降解治疗措施,病情是完全可以逆转的,甚至可以痊愈。
如果未经规范治疗,或错过治疗时机,肾脏内部病理损伤会逐渐加重,病情就会迅速发展到纤维化形成期和瘢痕形成期,给治疗会带来很大难度,且困难多,逆转机会少。
二期纤维化形成期该期是肾脏纤维化形成已发展到全肾脏组织,纤维化形成后的炎症损伤已经破环了健康肾单位,影响了肾功能,病情已进入到失代偿期或肾衰竭期。
如果在该期继续规范治疗,继续扩血管、抗炎、抗凝和重点对纤维组织进行降解治疗的措施,只要这四项阻断治疗措施到位,病情就有可能逆转,远离透析;如果没能有效预防与控制易感因素,没能控制好饮食或治疗不到位,如果对一些可逆因素错过了有利治疗时机,病情很快会进入瘢痕形成期——尿毒症终末期。
三期瘢痕形成期肾脏纤维组织一旦发展成瘢痕组织,是永远不可能逆转的。
如果患者还有1000多毫升尿量,就说明还有保持尿量的残存肾功能,通过微化中药多靶点治疗只要能保护好目前的残存肾单位,使肾功能不再继续恶化进展,就有希望逐渐延长透析时间或逐渐摆脱透析。
masson 染色肾组织的描述
尊敬的客户: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撰写一篇关于“masson 染色肾组织的描述”的文章。
我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这一主题,以便您能更深入地理解。
1. masson 染色肾组织的描述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masson染色以及它在肾组织中的应用。
masson染色是一种组织染色方法,主要用于分辨胶原纤维和肌纤维,并且可用于观察肾小球间质的纤维化情况。
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中,masson染色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肾脏病变程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masson 染色肾组织的应用在肾脏病变的研究中,masson染色被广泛应用于观察肾小球间质的纤维化程度。
肾小球间质的纤维化是很多肾脏疾病的共同表现,包括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通过masson染色,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肾小球周围的胶原纤维沉积情况,以及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情况,从而评估肾脏病变的程度和类型。
3. masson 染色肾组织的意义根据masson染色结果,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肾脏病变的类型和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观察纤维化程度,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保护肾功能。
masson 染色在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masson染色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肾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可以从纤维化的角度全面评估病变情况,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masson染色的应用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深入了解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进展规律。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解释,相信您已经对masson染色肾组织的描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染色方法在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病变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也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推动肾脏疾病的深入研究和治疗进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masson染色肾组织的描述。
nafld纤维化评分公式
NAFLD纤维化评分公式是一个用于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纤维化程度的评分系统。
这个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参数:
1.年龄:年龄越大,得分越高。
2.BMI:体重指数越高,得分越高。
3.IR或糖尿病:如果存在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得分会增加。
4.AST:ALT比值:这个比值越高,得分越高。
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越低,得分越高。
6.白蛋白:白蛋白越低,得分越高。
具体评分公式为:NAFLD纤维化评分=-1.675+0.037×年龄+0.094×BMI+1.13×IR 或糖尿病(是=1,否=0)+0.99×AST:ALT比值-0.013×血小板计数-0.66×白蛋白。
请注意,这只是一种通用的评分公式,具体的评分公式可能因不同的研究或临床实践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正在考虑使用这个评分系统,建议参考相关的专业文献或与医生进行讨论,以确保准确性和适用性。
肾脏纤维化检查正常值
标本采集:空腹安静状态采血单独一管(促凝管)4ml-5ml参考值:1.血清β2-MG(β2微球蛋白) 0-3mg/L(0。
8-2.0)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较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血流量降低,则血清β2-MG升高。
尿液β2-MG(β2微球蛋白)↑1、是反映近端小管受损的非常灵敏和特异性的指标;2、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β2—MG明显增高,而下尿路感染则正常。
2。
血清hsCRP(C反应蛋白(CRP))0-3mg/L是反应炎症的敏感指标3。
血清Cys C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的检测、监测化疗药物对肾功能的损害、诊断肾脏纤维化判断纤维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1-14岁 0.51—0。
95mg/L14—50岁男0。
63—1.25mg/L女0。
54-1.15mg/L50岁以上 0。
60—1。
55mg/L4。
血清HA (血清透明质酸) 0—110ng/ml血清HA浓度的变化,对鉴别急、慢性肾病及对肾病综合征与单部位损害的部位和程度 ,反映肾脏的病情变化有重要意义,对肾脏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5.血清LN(层粘连蛋白) 0—95ng/ml肝纤维化、肿瘤转移的最新指标6.血清PCⅢ(血清Ⅲ型前胶原) 0—90ng/ml联合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元(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三项指标升高与肝纤维组织增生呈同步性,显示出良好的正相关(P<0.01)结论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极大增加临床诊断7.血清C—Ⅳ(血清Ⅳ型胶原) 0—85 ng/ml8。
血清TIMP-1(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53-153pg/ml血清TIMP—1水平反映了慢性肝病肝内炎症和纤维化的一些重要特征,在目前情况下是一种较好的肝脏纤维化无创诊断和随访指标.肾小管三项,包括尿β2—MG、尿NAG、尿GGT/尿Cr肾纤维化标记物至少包括ECM成分及其裂解物、ECM代谢相关的酶、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和其他相关检测等四大类。
肾纤维化资料
肾活检与病理检查在肾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
肾活检
• 肾活检是诊断肾纤维化的金标准,可以获取肾脏组织进 行病理学检查,了解肾脏损伤和纤维化的程度 • 肾活检有助于明确肾纤维化的病因,指导治疗方案的制 定
病理检查
• 病理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如肾小管萎 缩、肾间质纤维化等 • 免疫组化检查可以了解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相关因子 的表达水平,如TGF-β、α-SMA等
腹部超声
• 无创、简便,了解肾脏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对肾纤维化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 • 可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肾脏的体积缩小、回声增强等异常表现,提示肾纤维化的存在
CT和MRI
•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结构和功能,对肾纤维化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可以发现肾脏的肾皮质变薄、肾小管扩张、肾间质纤维化等异常表现,为肾纤维化 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继发性肾疾病与肾纤维化
• 继发性肾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 损害等
• 糖尿病肾病,高血糖损伤肾脏,引发肾纤维化,表现为肾小球 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 高血压肾病,高血压损伤肾脏,引发肾纤维化,表现为肾小管 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 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等,免 疫反应损伤肾脏,引发肾纤维化
减退 • 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细胞因子失衡、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基因表达改变等
• 细胞因子失衡,如TGF-β、PDGF等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促进ECM的合成和沉积 • 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如Wnt/β-连环蛋白、Notch等信号通路的激活,影响肾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 基因表达改变,如E-cadherin、α-SMA等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肾脏细胞间粘附减弱和细胞骨架重塑
肾纤维化功能性MRI的研究进展
纤 维化 。
4 0 例 慢 性 肾病 患者 ( 6 例 膜性 肾病 ,5 例微 小 病 变 型
Ko r s mo 等[ 4 通过对 1 7 头猪 进 行 扫 描 ,结果 发 肾病 ,5 例非 典 型 膜 性 肾病 ,5 例局灶增生性 I g A 现 肾纤 维 化 的 肾 组 织 硬 度 与 正 常 肾组 织 硬 度 有 肾病 ,3 例 系膜 增生 性 肾小 球 肾病 , 1 例 高 血压 肾病 ) 显著 差 异 ,并 与 肾 组织 纤 维 化 的程 度 显 著 相关 。
3 D 多频波场采集( 3 DMMR E ) 获 得 高分 辨 率 的 肾 3 扩散 张 量成 像 ( dj f l u s i o n t e n s o r i m a g i n g ,
) 脏 弹性 图 ,清 晰显 示 。 肾脏皮 髓 质 之 间 的 区别 ,为 DT1
A图【 1 。水 分 子扩 散 的各 向 的扩 散 极 其 活跃 ,所 以肾脏 的A DC 值 大 于其 他 腹 编 码 的取 向和 灰 阶 即F
部 脏 器 ,肾皮 质 ADC 值 高 于 肾髓 质 。而 肾纤 维 化 异性 可 以用 来 追 踪 肾脏组 织 的纤 维 走 行 ,评 估组
肾脏纤维化检查正常值
标本采集:空腹安静状态采血单独一管(促凝管)4ml-5ml参考值:1.血清β2-MG(β2微球蛋白)0-3mg/L(0.8-2.0)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较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血流量降低,则血清β2-MG升高。
尿液β2-MG(β2微球蛋白)↑1、是反映近端小管受损的非常灵敏和特异性的指标;2、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β2-MG明显增高,而下尿路感染则正常。
2.血清hsCRP(C反应蛋白(CRP))0-3mg/L是反应炎症的敏感指标3.血清Cys C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的检测、监测化疗药物对肾功能的损害、诊断肾脏纤维化判断纤维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1-14岁0.51-0.95mg/L14-50岁男0.63-1.25mg/L女0.54-1.15mg/L50岁以上0.60-1.55mg/L4.血清HA (血清透明质酸)0-110ng/ml血清HA浓度的变化,对鉴别急、慢性肾病及对肾病综合征与单部位损害的部位和程度,反映肾脏的病情变化有重要意义,对肾脏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5.血清LN(层粘连蛋白)0-95ng/ml肝纤维化、肿瘤转移的最新指标6.血清PCⅢ(血清Ⅲ型前胶原)0-90ng/ml联合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元(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三项指标升高与肝纤维组织增生呈同步性,显示出良好的正相关(P<0.01)结论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极大增加临床诊断7.血清C-Ⅳ(血清Ⅳ型胶原)0-85 ng/ml8.血清TIMP-1(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53-153pg/ml血清TIMP-1水平反映了慢性肝病肝内炎症和纤维化的一些重要特征,在目前情况下是一种较好的肝脏纤维化无创诊断和随访指标。
肾小管三项,包括尿β2-MG、尿NAG、尿GGT/尿Cr肾纤维化标记物至少包括ECM成分及其裂解物、ECM代谢相关的酶、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和其他相关检测等四大类。
肾脏纤维化
肾脏纤维化的治疗方法及其选
05 择
药物治疗在肾脏纤维 化治疗中的应用
•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药物、抗纤维化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 • 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 抗纤维化药物:如ACEI/ARB、虫草制剂等 •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肾脏纤维化进展缓慢,但不可逆
• 纤维化程度与肾脏功能损害程度成正比 • 纤维化程度越高,肾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小
肾脏纤维化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关系
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共同途径
•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最终都可能发展为肾脏纤维化 • 肾脏纤维化程度是评估慢性肾脏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肾脏纤维化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并发症密切相关
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会增加肾脏纤维化的风险
•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易感人群的识别与预防策略
易感人群主要包括有家族遗传史、慢性疾病史和不 良生活方式的人群
• 有家族遗传史:如多囊肾、Alport综 合症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 有慢性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 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 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高 盐饮食、缺乏锻炼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 未来研究方向:肾脏纤维化研究的未来方向主要包括 • 深入探讨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揭示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 • 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如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 • 寻求早期诊断和预测指标,提高肾脏纤维化的防治效果
• 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肾脏纤维化的研究将取得更多 突破,为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延缓肾脏纤维化的进展
• 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调整建议,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 • 定期评估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调整干预方案
纤维化实验检测指标
纤维化实验检测指标纤维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纤维化程度及相关指标。
纤维化是指机体受到慢性刺激或损伤后,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并替代原有正常组织的过程。
纤维化实验检测指标的确定对于研究纤维化的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纤维化实验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一、脏器组织形态学变化纤维化的形态学特征主要包括纤维组织增生、胶原沉积和基质增加等。
通过组织切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可以评估纤维化程度。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Masson氏染色和Sirius红染色,能够清晰显示纤维组织和胶原纤维的分布情况。
形态学变化的评估可以帮助判断纤维化的程度和类型,为后续实验提供重要参考。
二、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纤维化过程中,许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会发生改变。
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组织抑制金属蛋白酶(TIMP)的平衡失调会导致胶原沉积增加,促进纤维化的发生。
通过免疫组化或免疫印迹等方法,可以检测纤维化相关蛋白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从而评估纤维化的程度和发展趋势。
三、细胞因子的检测细胞因子是细胞间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常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可以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或基因表达水平,进而研究其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四、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个基因的调控和表达变化。
通过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或RNA测序等高通量技术,可以分析大量基因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谱变化,从而筛选出与纤维化相关的关键基因。
这些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五、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受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如Wnt/β-catenin、TGF-β/Smad和NF-κB等。
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等技术,可以检测这些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和激活水平,进而揭示纤维化过程中的信号传导机制。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细胞凋亡与自噬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
细胞凋亡是指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细胞主动发生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会导致肾小管 上皮细胞的死亡和丢失,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ECM的合成。
自噬是指细胞通过溶酶体途径对受损、衰老的细胞器及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分解和循环利用的过程。自噬对肾脏纤维化的影 响取决于具体的病理条件和自噬水平的高低。适度的自噬可以清除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质,减轻肾脏损伤;而过度或不足的 自噬则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加重或影响正常的肾脏修复过程。
02
TGF-β是最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之一,它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 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分泌,抑制ECM的降解,从而促进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03
PDGF和CTGF也具有促纤维化作用,它们能够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 白的分泌,同时抑制ECM的降解。
氧化应激与肾脏纤维化
活性氧族(ROS)是主要的氧化应激标志物之一,它 能够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并诱导促纤维化因子 的分泌。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在肾小球内高 压、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氧化应激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进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 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也是导致肾脏 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药物性肾损伤
01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
导致肾脏损伤和纤维化。
02
药物性肾损伤的机制包括直接毒性作用、免疫介导的
02
CATALOGUE
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与降解失衡
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和降解在维持肾脏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肾脏纤 维化过程中,ECM的生成增加而降解减少,导致ECM的积累和肾小球的硬化。
schmidt病理评分法
schmidt病理评分法Schmidt病理评分法是一种常用于评估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
该评分法旨在从多个方面对肾脏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以及血管变化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Schmidt 病理评分法的原理、应用和评分标准。
Schmidt病理评分法是以发表该评分法的德国病理学家Schmidt的名字命名的。
该方法通过对肾脏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定量分析,评估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肾功能状况、预测疾病进展的速度和预后,以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Schmidt病理评分法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评估指标: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血管变化和炎症细胞浸润。
每个指标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根据组织的病变程度进行评分,最终得出一个综合评分。
肾小球硬化是指肾小球中的毛细血管壁增厚、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增生。
根据病变的程度,可分为0级到4级,分别代表正常、轻度增生、中度增生、重度增生和硬化。
肾间质纤维化是指肾小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和纤维化。
根据肾间质纤维化的面积百分比,可分为0级到4级,分别代表正常、轻度纤维化、中度纤维化、重度纤维化和全面纤维化。
第三,肾小管萎缩是指肾小管的数量减少和结构异常。
根据肾小管萎缩的程度,可分为0级到3级,分别代表正常、轻度萎缩、中度萎缩和重度萎缩。
第四,血管变化主要包括动脉硬化和静脉扩张。
动脉硬化可分为0级到2级,分别代表正常、轻度硬化和中度硬化。
静脉扩张可分为0级到2级,分别代表正常、轻度扩张和中度扩张。
炎症细胞浸润是指肾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数量和程度。
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可分为0级到2级,分别代表无炎症、轻度炎症和中度炎症。
根据以上五个指标的评分,可以计算出Schmidt病理评分。
评分越高,表示肾脏病变越严重。
Schmidt病理评分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用于评估肾脏疾病的程度和类型,对于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肾脏纤维化是一种病理过程,指肾脏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的过程。
它是慢性肾病的一种终末阶段,并且常导致肾功能衰竭。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作用过程,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发生的主要过程。
1.炎症反应引起细胞损伤:慢性肾炎、药物中毒、高血压等因素会引发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炎性反应,导致肾组织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2.细胞损伤引发细胞系信号通路的激活:细胞损伤后,受损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会被激活,包括TGF-β1、NF-κB、CTGF等,这些信号通路的活化促进了纤维化的进程。
3.炎细胞和炎性因子的释放:炎细胞的浸润和各种炎性因子的释放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炎性因子会进一步损伤肾小器官。
4.细胞增生和迁移:细胞增生和迁移是纤维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会增生,并从肾小管壁进入肾间质,形成肾脏组织的异常增生。
这些细胞会释放一些生长因子,如胶原增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TGF)等,进一步刺激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5.细胞外基质沉积:在纤维化的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起着重要的作用。
受刺激的间质细胞会产生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等胶原成分,并分泌到细胞外形成纤维网络。
这些纤维网络逐渐增多,取代了原有的健康肾组织。
6.过度纤维化:炎症反应和细胞增生导致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增加出现纤维化的表现。
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会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损伤。
7.血管收缩:纤维化的过程中,肾组织血管的结构也发生改变,如肾小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等。
这导致了肾组织缺血和缺氧现象,进一步加重了纤维化的程度。
8.肾小球硬化:纤维化的过程引发了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壁变得增厚和硬化,导致毛细血管滤过率下降,肾小球滤过功能丧失。
总之,肾脏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作用过程。
炎症反应、细胞损伤、细胞增生和迁移、细胞外基质的沉积等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第8页
• 而MyoF合成与分泌胶原不易被降解, 故而破坏了对ECM合成与降解动态平衡调整 机制, 造成大量ECM异常积聚, 破坏了肾脏 组织结构, 造成功效肾单位逐步丧失。肾 功效进行性恶化到消失是肾脏纤维化形成 最终止局。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第9页
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各类肾脏病发 展到终末期共同路径,再次证实: 肾小管- 间质纤维化程度与患者肾功效以及预后亲密 相关。所以即早有效地减轻与控制间质中炎 性细胞浸润,控制炎症性反应,来预防间质 纤维化发生与发展是能够延缓肾功效恶化进 展,患者预后是能够改进与逆转。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第12页
• 3.在炎性介质、造成炎症反应不停刺激下, 进而促使系膜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被激活, 促使MC增殖、收缩,并表示分泌系列炎性介质、 细胞因子(PDGF)、生长因子(TGF-β)、血 管活性因子(ET-1、Ang-Ⅱ);促使肾小球上 皮细胞足突融合释放促炎症因子,上皮细胞增 生等造成肾小球“三高”状态,促使GBM损伤, 通透性增加,在临床上会出现蛋白尿、血尿。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第30页
• (2)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 细胞凋亡、数量降低;MC收缩, 肾小球血流 量降低, 肾小球滤过面积降低, GFR下降; 炎性细胞浸润, MC表型转化后分泌合成不易 被降解ECM数量增加, 促使肾小球硬化。
肾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第31页
(3)肾小球上皮细胞退行性变, 出现局 灶节段性和/或上皮细胞塌陷型局灶节段性 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 (早期细胞新月 体、晚期纤维新月体形成);细胞肥大、足 突融合或消失, 细胞体变薄, 上皮细胞凋亡 丢失。
• 3.因为肾小球内压刺激,PDGF、Ang-Ⅱ、 ET-1释放,深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间质 成纤维细胞增殖,造成管腔狭窄,血管硬化。
纤维化指标纤连蛋白
纤维化指标纤连蛋白纤连蛋白是一种在纤维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纤连蛋白的存在与纤维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是纤维化指标之一。
纤维化是指在组织损伤或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发生结构和功能异常改变的过程。
纤维化通常发生在长期或重复的组织损伤和不可逆的炎症反应中,例如肝硬化、肺纤维化等疾病中。
纤连蛋白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并在纤维化过程中沉积的蛋白质。
它的主要功能是在组织损伤后修复受损的组织。
然而,在长期或重复的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中,过量的纤连蛋白会沉积在受损区域,形成纤维化病变。
纤连蛋白的沉积是纤维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通过与其他细胞外基质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纤维网状结构,增加组织的稳定性。
然而,长期过度的纤连蛋白沉积会导致正常组织结构的破坏,影响组织的功能。
为了评估纤维化的程度,医生常常会检测纤连蛋白的含量。
纤连蛋白的含量可以通过血液或组织样本的检测获得。
一般来说,纤连蛋白的含量越高,纤维化的程度就越严重。
纤连蛋白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纤连蛋白的含量,并帮助医生评估纤维化的程度。
纤连蛋白作为纤维化的指标,不仅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评估,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的效果。
一些抗纤维化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也与纤连蛋白的检测密切相关。
除了纤连蛋白,还有其他一些指标可以用于评估纤维化的程度,例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转化生长因子等。
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纤维化的程度和预测疾病的进展。
纤连蛋白是纤维化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检测纤连蛋白的含量,可以评估纤维化的程度,并辅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随着纤连蛋白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相信在未来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联合检测TNF、尿β2-MG、肝纤四项对肾纤维化无创诊断的评价
维化病情 发展最重要的独立危险 因素 _ 。 9 J 31 . 一MG的来 源 及分 布 8 一MG是 一种 低分 子蛋 2 上皮细胞和肾成纤维 细胞有 T R NF 1基 因表 达 ; 肾小管 上皮 细 白质 , 内 主 要 由淋 巴 细 胞 、 细 胞 和一 些 上 皮 细 胞 所 分 体 巨 胞损伤及再生过程 中, F—a合成 和分泌 明显增 多促 进 肾小 泌l TN 1 。它是细胞膜上完整 的白细胞抗原 ({ ) } 分子 上的轻链 I 管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的增 殖 和分化 ; NF—a T 促使 肾脏 局 部分 , 广泛存在 于所有 有核细 胞膜 上 , 中以淋 巴细胞 含量 最 其 管上皮细胞有 T NF—a的基 因表达 及蛋 白合 成与分泌 ; 肾小 管
维普资讯
中国中西医结合 肾病杂志 2 0 0 8年 1月第 9卷第 1 期
qI TwN,aur 0 8、 . , o 1 Jn ay2 0 , I9 N .
・ 91 ・
联 合 检测 T 、 l 一MG、 纤 四项 对 肾纤 维 化无 创 诊 断 的评 价 NF 尿 3 2 肝
梁 栋① 王 辉① 王 涛① 卢 玲②
肾纤维化 ( 包括 肾小 球硬化 和问质 纤维 化 ) 是各 种 肾脏 疾 肝 脏 病 中 已列 为 肝 纤 维 化 的 指 标 。 由 于 不 同 脏 器 纤 维 化 总 的 病发展到慢性 肾衰竭 ( R 的共 同途径 … , C F) 积极 防治 肾纤 维化 发病机制是相似 的 , 有研究表明 H 、 N、CⅢ及 Ⅳ 一C同样能 A L P 对延缓 C F的发生具 有重要 的临床 意义 。 目前 , 床上 肾纤 反映 肾脏 的纤维化病变 _ 。 R 临 5 J 2 1 H H 主要 由 肝 内 皮 细 胞 摄 取 分 解 , 量 小 分 子 . A A 少 维化诊断 有赖 于 肾脏病 理 学诊 断 , 肾活 检是 一种 有 创性 检 而 A 除肝组 织 损害 , 其在 肝纤 维化 时 血清 尤 查, 对于有 肾活检禁忌证 的患 者则无 法施 行 ; 法广 泛 的在基 H 亦 由肾小球 滤 过 , 无 A H 升高, 在肾病 、 恶性肿瘤患 者血 清 H 水平也 升高。与文献 A 层医院开展。并且 , 于医学 伦理学 , 以通 过重 复 肾活检对 鉴 难 6 J 当 血清 H 升 A 病情作 动态监测 , 而且 患者 也不 易接受 。因此 , 寻找 一组 无创 报道邹 万忠 _ 的研 究结果 提示 : 肾功能受损 时 , 且随着病变加剧而呈升高趋势一致 。 性诊 断指标对 肾纤维 化 的诊断 、 病情 动态 观察 、 疗效 的客观评 高 , 22 L L . N N属 于结构性 糖蛋 白 , 由肝星状 细胞合 成后 价, 有着积极 的临床 意义 。近 年来 的研究 表 明 , 瘤坏 死因子 肿 广泛存 在于血液及间质中 , 测定其在血清 中的含量可 间接表 明 (N 、 T F)尿 微 球 蛋 白( 一MG)肝 纤 四项 [ 括 : 明质 酸 、 包 透 ( HA)层黏连蛋 白( N) Ⅲ型前 胶原 ( CⅢ) Ⅳ型胶 原 ( 一 、 L 、 P 、 Ⅳ C ] 肾组织纤维化 的发 生发展中都有异常表达。 )在
肾脏病的影像学检查
肾脏病的影像学检查近年来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死率也逐年增长,逐渐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在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之后就会出现肾脏纤维化这一病理表现,肾脏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能决定肾脏疾病预后,因此防治、延缓肾脏纤维化对改善慢性肾脏病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目前对慢性肾脏病病人的诊断主要是通过检测肌酐估算eGFR,达不到理想中的早起诊断要求,从而会促使病人错过早期治疗时机,对病人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而目前慢性肾脏病病人的纤维化严重程度判断金标准是肾脏穿刺活检,但由于属于有创检查,推广有较大难度,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在肾脏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本文主要分析肾脏病的影像学检查。
一、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DWI在肾脏肿瘤中的应用:DWI最初是应用于肾脏实质组织内的囊性与实性病变的区分中,在肾脏实体肿瘤的水分子表观扩散系数(ADC)要明显低于囊性病变。
相比于良性囊性病变的ADC值来说,经DWI检查分析后发现,实体肿瘤的ADC值更低,且DWI诊断准确率与对比剂增强与磁共振影响相当。
近年来对于DWI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对肿瘤亚型的区分,在b值取0与800sec/nm²时,在3.0T场强下,肾脏乳头状细胞瘤、透明细胞癌、肾脏嫌色细胞癌相比,平均ADC值最高。
尽管目前DWI在肾脏肿瘤检查中的应用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ADC值比较依赖b的取值范围,因此目前DWI对肾脏肿瘤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就是探索适当的b值水平。
DWI在肾功能不全中的应用:对于一些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来说,通过早期诊断能充分检测出肾实质损伤,而这一诊断结果对病人的早期治疗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的小鼠模型行DWI检查能够发现,随着肾组织成纤维细胞数不断增加,ADC值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ADC值则能够作为一种生物学标志应用于肾脏纤维化的检测当中。
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行DWI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发现,不同水平的GFR与ADC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纤维化为了更好的配合临床、服务患者,检验科对肾脏纤维化的检测进行了重新调整,新的项目如下。
-MG、尿NAG、尿GGT/尿Cr, 早上弃去晨尿,喝500ml水,60min1.肾小管三项,包括尿β2后留尿,尽快送检。
收费45元,当日出结果。
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statin C,Cys C)又称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非糖基碱性蛋白。
作为检测肾功能的一种新的内源性标志物,近年受到临床上的重视。
它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如菊粉清除率,同位素标记物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等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稳定、可靠、方便。
2004年美国FDA批准将它作为检测肾功能的指标之一。
Cys C作为一种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有其独特的优点:(1) 人体内所有有核细胞均可持续合成,并分泌至细胞外液,如血液、脑脊液、精液中。
这是因为编码Cys C的基因属“管家基因”,此基因能在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中持续、恒定的转录与表达,无组织特异性,故产生稳定。
(2)Cys C分子量小、带正电荷,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在近曲小管几乎被完全重吸收,重吸收后被完全分解代谢,不再重新回到血液循环。
(3)特别是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 C的唯一器官,并且肾小管也不分泌Cys C,因而血清Cys C浓度主要由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决定,并且不受性别、年龄、炎症反应、肿瘤、肌肉活动、肌肉量、饮食摄人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是反映GFR比较理想的指标之一(4)Cys C灵敏度高,与肾小球滤过功能相关性良好。
许多临床观察证实,当肾功能轻度受损,CR变化不明显时,血清Cys C已增高。
Laterza等详细总结24项对比观察结果,l5项研究证明检测肾小球滤过损伤,Cys C优于CR和Ccr。
Cystatin C的临床应用:1.CysC是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敏感指标:CysC是应用前景较好的内源性测定GFR物质,大量研究证明Cys C与GFR的线性关系优于所有其他内源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特别是对早期或肾功能轻度损害的肾脏疾病,Cys C诊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的变化,其特异性和敏感度均显著优于肌酐。
2.肾移植时Cys C的改变:对于肾移植病人,移植后的肾脏可能会因为急性排斥反应而损伤,甚至导致移植失败。
因此敏感而准确监测到GFR的变化,及早的诊断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Cys C作为一种理想的肾小球滤过率检验的内源性标志物,在肾移植后肾功能监测中的作用倍受关注。
3.急性肾功能损伤的诊断:目前,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沿用了近百年的肌酐,其诊断的灵敏度不理想。
最近的研究表明,Cys C较肌酐可以早1.5天检测到AKI 肾功能的改变,成为急性肾功能损伤的一项重要早期指标。
4.肾脏纤维化的诊断:半胱氨酸蛋白酶是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酶之一, Cys C通过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来抑制ECM的降解,从而参于了肾脏纤维化,成为诊断肾脏纤维化、判断纤维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5.在监测儿童肾功能中的优势血清肌酐的的浓度受肌肉容量的影响,很难准确反映儿童肾功的善。
血清Cys C的浓度不受性别和肌肉容量的影响,也不受大多数药物和炎症、运动的影响,儿童在一岁后就达到成人水平,在监测儿童肾功能中有其独特优势。
Cys C浓度的稳定,是它作为GFR内源性标志物的基础和优势,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它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1)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使Cys C产生增加,但中、小剂量激素无此作用。
(2)甲状腺功能对Cys C浓度有一定影响。
(3)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免疫抑制剂诱导的代谢改变,肾小管间质损伤可引起还未代谢的Cys C回漏至血循环,以及Cys C抗体结合蛋白增多影响滤过等,但这些影响因素,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β2-微球蛋白肾小球的主要功能是滤过功能,肾小球纤维化时,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下降,所以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血清β2-MG、血清Cys C等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肾小球的纤维化。
β2-微球蛋白(β2-MG)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1 800的单链多肤,位于所有有核细胞的细胞膜上,优其是富含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表面,是人白细胞抗原(HLA) 的轻链蛋白部分,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脑脊液、唾液以及初乳中。
正常人β2-微球蛋白的合成率及从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当恒定。
β2-微球蛋白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9.9%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并完全分解,不重新回吸收入血液,因而健康人尿液中、血清中其浓度甚微,且相对稳定。
正常人血液循环中的β2-微球蛋白浓度主要受肾功能的影响;升高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是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较敏感的指标。
肿瘤细胞可产生大量的β2-微球蛋白。
感染(如如人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乙肝、丙肝病毒及HIV感染时),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亦可升高。
肾移植成功,血β2-微球蛋白下降,一旦升高,提示排斥反应。
尿液中的β2-微球蛋白排出量取决于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和血中的β2-微球蛋白的浓度。
在肾小球滤过负荷正常的情况,尿β2-微球蛋白可反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降解重吸收功能。
在pH≤5时,因尿中酸性蛋白酶的作用而迅速分解,24小时下降80%,这一过程在膀胱内就已进行,因此通地在排出的尿中加入碱性试剂来避免其分解的方法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建议的方法是:弃去晨尿,喝500ml水,60min后留尿。
三、超敏C反应蛋白1.C反应蛋白(CRP) CRP是肝脏在炎症刺激时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下生成的急性时相蛋白,因其可与肺炎链球菌的细胞壁C-多糖结合而被命名。
是目前最有价值、最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许多炎症事件的发生,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监测。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采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的CRP,被称为“超敏CRP(hsCRP),是微炎症状态时的一项客观敏感的指标,也是机体存在细胞因子激活的标志物。
近年研究证明,肾脏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普遍存在慢性炎症反应,这种慢性炎症仅仅表现为患者炎症因子及CRP等在正常范围内的轻度升高,虽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临床症状,但却是直接影响肾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原因,近年国外有学者称这种持续的轻微的炎症状态称为“慢性轻微性炎症状态”。
简称“微炎症状态”。
微炎症状态时,机体CRP增高,但是不超过10~15 mg/L,这是判断微炎症反应状态的标志。
CRP的升高反映了介导炎症的细胞因子的存在,它们能直接或间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又可能通过复杂的细胞因子等途径导致炎症活动,从而引起炎症活动和内皮功能紊乱的恶性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抗凝功能下降导致血管硬化和血栓形成。
CRP也能直接诱导内皮细胞产生血浆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 mRNA和PAI-1蛋白的表达,并使其活性增加。
2.慢性炎症反应还可以通过造成肾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系膜细胞的损害等多种途径使肾脏损伤:①炎症反应可引发机体的氧化应激,使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OX—LDL可直接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②炎症反应可以促进糖化及脂化终末产物修饰血管蛋白,引起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促进动脉硬化发生发展。
③炎症源性细胞因子可刺激血管内皮因子释放,使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
④通过合成粘附因子及化学趋化物,促进白细胞合成并释放超氧化物和蛋白水解酶,引起组织损伤。
3.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所以c反应蛋白这个极其灵敏的炎症标志物,在各种类型心血管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外心脏病专家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C反应蛋白水平可预测将来1-6年或更长的时间心肌梗塞及中风的危险性。
基础C反应蛋白含量>2.1mg/L的人,比较C反应蛋白含量<1mg/L 者,将来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为后者的2.9倍;发生缺血性中风的危险性为后者的1.9倍;发生外周动脉血管性疾病的危险性为后者的4.1倍。
对于怀疑有感染等CRP可能明显升高的病人,宜作常规CRP。
四、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分子量140KD,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细胞内。
血液中的NAG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尿中的来自肾脏,不受血中NAG浓度的影响。
NAG在肾脏内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内,尤以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含量最为丰富。
溶酶休是各种攻击因子(如生物毒素、化学毒素、自由基、免疫活化因子等)容易侵犯的靶位,受到攻击时会迅速诱导NAG的释放,使尿中NAG活性增高。
固各种原因引起的活动性肾小管损伤时,尿NAG活性是一个灵敏的指标,主要用于:1.尿物引起的TIN时,尿中的NAG变化远早于其它指标。
2.糖尿病肾损伤,早期即可有肾小管损伤,NAG的升高甚至可以早于mAlb,固现在提倡联合尿mAlb、NAG和β2-微球蛋白或α1-微球蛋白以提高肾并发症的早期检出。
3.有助于上下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尿路感染引起TIN时,NAG升高。
4.高血压肾病、妊娠诱发高血压肾病的早期监测(合尿mAlb、NAG和β2-微球蛋白或α1-微球蛋)5.肾移植排异的早期诊断。
6.重金属肾毒性监测早期发现肾小管损害的有效手段。
五、尿γ谷氨酰转移酶尿γ谷氨酰转移酶(尿GGT)活性增高常见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急性肾缺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在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早期也可增高。
当肾脏,特别是肾小管局部有炎症,并累及近曲小管时,尿GGT常可增高,如果肾小管的炎症损害时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所引起的,尿GGT的增高尤为显著;相反,但肾脏仅有解剖结构上的异常或生损害,而并无炎症反应,如多囊肾、糖尿病肾病、镇痛剂性肾病、髓质毒绵肾等,尿GGT并不增高,大多数肾小球肾炎患者尿GGT均增高。
特别时GGT/Ccr的比值增高更明显,并发现尿GGT增高的程度与肾炎的活动程度直接相关。
当患者经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炎得以缓解时,尿GGT大多可恢复正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用尿GGT的测定判断是否有无肾脏累及的指征。
尿GGT活性正常多提示无肾脏累及;狼疮性肾炎患者中则70%以上尿GGT活性显著增高。
尿GGT的测定和其他尿酶一样,可作为重金属和药物肾毒性的监测指标,临床上某些重金属可能引起中毒性损害,尿GGT活性显著增高。
使用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发生肾毒性反应时,尿GGT活性也显著增高。
注射造影剂可使尿GGT的排出暂时性增高。
尿GGT为肾移植排异反应较为敏感的尿酶。
肾移植后,随着肾功能的恢复,尿GGT的排出亦显著增高,1周左右尿GGT恢复至正常水平。
如果出现排异反应,尿GGT将再一次增高,据统计,肾移植排异反应时,约50%患者尿GGT的增高和临床症状几乎同时出现,约35%患者尿GGT活性增高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最早可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24h,尿GGT即已增高,约15%的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后才有尿GGT增高,少数患者在排异症状出现后数日尿GGT才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