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才_专才谁更适应社会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
1、人才:有某种特长的人。(97版现代汉语词典1060页)
2、全才:在一定范围内各个方面都擅长的人才。他要求具有广阔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简单地说就是具有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使用变动能力强等特点。(97版现代汉语词典104页)
3、专才:专集中在某一件事或物上。即指某一个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97版现代汉语词典1649页)
4、社会竞争: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竞争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各个方面,并不是一个狭义的学术定义或学科方面的单向能力,社会竞争力是一种比较性指标,强弱是相对的,通常在实践中,主要与社会基准水平比较。
二、切入分析:
1、竞争的特点:
对抗性
手段多样性
自由性
2、社会竞争的要求:
要看谁更能适应社会竞争,主要是看谁更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被社会淘汰的几率更小。这就需要竞争者的综合素质比别人更胜一筹。
2、当代社会的特点:
⑴、社会的复杂性
⑵、社会具有变动性与开放性,当社会发生变动时全才比专才更能适应变化。
⑶、社会的创新性。在科学发展上的交叉复合性。当今的创新往往产生于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之中。所以全才比专才更具创新优势。
3、全才的能力特点和优势:
⑴、较强的适应能力
⑵、审时度势的能力
⑶、推销与沟通的能力
⑷、谋划与决策能力
⑸、综合创造能力
⑹、组织管理能力
三、总结:
全才和专才都是人才,在当今社会中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都能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但就社会的竞争力来看,全才比专才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竞争的要求。
四、对对方论证的猜测:
1、对全才的定义过于偏激,把全才理解为事事无所不通的。
2、认为专才在某一专的领域内比全才更精所以更能适应社会竞争,忽视了社会竞争的特点和适应社会竞争的要求。
3、只看到社会的分工细化,没有看到细化带来的对整合更高的要求。
五、对对方容易混淆我方论证的概念:
1、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专门的岗位,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做了一样工作,他就是专才,
2、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主导的专业,所以我们不能说有了一个主导的专业,这个人就是一个专才,
3、我们说每一个人的学历都有高有低,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学历高,他就是一个专才,他就有才能,
4、今天我们所谈是人才的适应性,不要过多地谈论社会的需要性。因为,社会具有变动性与不可预测性,社会今天需要的是搞核武器的,可能明天需要的就是防御计算机病毒的人才。
5、全才与社会贡献的大小
6、把全才与半桶水、万精油区分开来
(如果要论社会更需要全才还是专才,两者都需要;如果要论社会的贡献大小,两者难分高下;要论单一的工作,或许专才略有优势。)
注意:
一专多能
专才无限扩大化
社会需要
社会贡献
全才难以培养
六、对方的名言:
1、关东有句俗话:满身是刀,没有一把利。
2、“机会每个人都能遇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兑现。”
3、贪多嚼不烂。
4、孙子兵法说: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5、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韩寒
七、我方名言:
1、现在很多科学巨献都产生在边缘学科,试问一个只知他所在的领域的人.岂不是过于狭窄,古对知识分子的最高评价是:学贯古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此提法,也并非没有道理的。
2、你未来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多,学得更快-----彼尔·圣吉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谚语
5、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6、“技多不压身”--(专才:技多不养家)
八、我方词句:
1、所谓“适者生存”,竞争也是智慧的较量,在现实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植物间争阳光、争水分、争养料;动物间争地盘、争配偶、争食物;企业间争原料、争市场、争销售;人和人之间争成绩、争岗位、争配偶等···
2、台湾一个很重要的人叫余英时,他告诉我们,专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会培养出对很多事情了解的很少,对很少的事情了解的很多。
3、当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它带来的是对人整合更高的要求。分工是社会需要,整合才是最终目的。在这方面,全才与专才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4、善于把握时机,敢于展现自己。
5、全才可以在人生竞场里做到进可攻退可守的全方面综合应用型人才!
6、专才和专才的结合更能使某些结合领域有突破性进展,这是个多么可笑的理论。就拿文学和网络来说吧,一个对文学精通但对网络几乎是一窍不通的人要做一个网站希望对网络精通的人来帮助,而网络精通者对深奥的文学知之甚少,倒是对理学有些涉猎。那么如此专才对专才,又如何交流?这样的结合是很枯涩的,说句不好听的两人间的相互交流就如同对牛弹琴。如果有对网络和对文学都精通的人才来处理这样的事情,那将变得多么简单!
7、再來看看全球的企業,有那個大企業是只專於某一產品的?沒有。
就算是一些制衣的品商,他們也要不斷開發新的市場、新的品牌、新的樣式,設計師也要了解各個不同文化的喜好、潮流的興衰及商業的利潤,因此很多名設計師本身也會各樣知識,如建築、音樂、繪畫、歷史等。
一間企業若只專精於一種產品,只要社會需求改變,他就得結束生意。相反,若他能橫向發展,以和企業原產品為中心,不斷研發週邊產品,再以週邊產品發展成另一系列貨品,並不斷地發展下去,就能永遠和社會、市場掛鈎,也更加能保持其競爭能力。
8、虽然专才比全才在专业上有更多的知识,跟更高的技能,但是要把专门的工作做好,在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沟通协调,更需要的是整合创新,更需要的是整体性思维,宏观性把握,而这些只有全才能做得更好。
9、有人笑称,在北大哲学系,搞中国哲学的不懂西方哲学,搞西方哲学的不懂中国哲学,搞马克思哲学的什么也不懂。搞伦理的不讲道德,搞逻辑的语言不清,搞宗教的什么也不信。这虽是笑话,但也形象地揭示了专业化所带来的危机,更是专才莫大的悲哀。
10、有这样一则故事,如果你有一块木板你可以飘着过河,如果你有十块、百块木板你可以搭一座桥过河,如果你有千块、万块木板那么你可以造一艘船乘风破浪。那我们何不用多种知识武器造一艘大船乘风破浪呢。
11、当今创新的点正是出现在不同思想,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沟通、融合、综合的地方。
12、我方从来没有认为全才就是天才,而全才就是掌握了多方面技术的人才
13、如果专而不全,就会导致知识专业化、思维片面化、情趣专业化,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要求即社会竞争。
1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体育教育,要有"一技之长",要能融会贯通, 更要培养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15、即在大学期间注重对学生进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它当然包含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16、同样是体育界的人。李宁退役后能在商业界创造事业,邓亚萍能在奥委会任职。而其他人有的向娱乐界转变,不转变的能做教练都不错了。更有一些曾经的体育冠军,今天生活困难。固然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17、每个人都是一个水晶,亮面越多就越值钱!
18、高等教育法:大学的教育是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19、7.1江泽民:要把大学生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20、如果对方辩友将物理学这么庞大而精细的学科一概而论,按照您的思维,不管是文学、历史学、管理学都可以统称为认为科学,不管是数学、物理学、化学都可以统称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