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在分析汉字形音义中的局限性

合集下载

利用六书理论辨析形近易误字

利用六书理论辨析形近易误字

利用六书理论辨析形近易误字形近易误是指字形相似、易混淆,容易导致写错或读错的现象。

在语言文字学领域中,出现形近易误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在中文学术论文中,形近易误尤为突出,这不仅会导致读者理解困难,还可能影响到文章的学术性和标准化。

六书理论是中国文字学的基础理论,揭示了中文字符的起源和发展。

六书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在利用六书理论进行形近易误辨析时,可以根据字的特点和构造进行分类,进一步分析和归纳同形同音字的辨析方法。

下面通过实例,探讨如何利用六书理论解决形近易误问题。

首先,以“青蛙”和“青蟆”两个词为例。

这两个词在汉字形式上非常相似,易混淆。

但是,通过六书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青蛙”中的“蛙”属于会意字,表示“蛤蟆”形态的下半部分,而“青蟆”中的“蟆”则属于形声字,表示“春蚓”的音旁加上“虫”部。

因此,正确的写法是“青蛙”和“青蟆”,分别指代不同的动物,而不是同一种动物。

另外,以“浓缩”和“浓朔”为例。

这两个词同样存在形近易误的情况。

但是,通过六书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浓缩”中的“缩”是形声字,表示“散射”的音,而“浓朔”中的“朔”则是指事字,表示朔月的月份形态。

因此,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浓缩”和“浓朔”,分别指代不同的物质和时间。

综上所述,利用六书理论可以有效地解决形近易误的问题。

通过对字的构造、音义方面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每个字的内涵和用法,避免因形近而误解、误读、误写。

在中文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字的选择、使用和辨析,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学术性。

六书简评

六书简评

“六书”的局限性: 1.“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 声前四书与转注、假借后二书的性质不 同,并不在同一平面上。前者是形体构 造的法则,后者是使用文字的法则。 戴震:四体二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六书”中每一书的界定都不够明确。
指事、会意、转注、假借 令长
武信
假借、引申
界 定 不 明 确
象形与指事不易分:力、交 象形与会意不易分:眉、石 会意与形声不易分:娶、羞
“六书”是不宜于分析古文字与现代汉 字的。
新的汉字构造学说
唐兰:“三书说”
象形文字 象意文字 形声文字
陈梦家:“三书说”
裘锡圭: “三书说”
象形 假借 形声 表意 假借 形声
“六书”简评
“六书”的价值:
“六书”理论是我国最早的论述汉字结构 原理的系统理论。“六书”理论在全面分析小 篆构形的基础上,归纳了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类型,首次使汉字内部所隐 藏的条理显现出来,最早科学地揭示了汉字结 构的一般规律,对2000多年来的汉字研究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从《说文解字》诞生到近现代, 汉字结构分析一直采用六书分类法。
界 定 不 明 确
兼类
宋代郑樵《六书略》象形 下有兼声、兼意,指事下 有兼声、兼形、兼意,形 声下有兼意。
王筠《说文释例》有一类 是指事兼形意声。 汉字本身的复杂性 六书体系本身的不严密

3.“六书”理论主要是依据篆文建立起来的, 并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甲骨、金文中的形合字 隶变以后粘合的字: 更、無 古文字中的象形字经过隶变、楷化后不象形的 字:马、牛、象

浅谈“六书”说在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六书”说在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六书”说在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的运用“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汉字书写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六书”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习汉字的基础。

首先,关于“象形”和“指事”这两种书写方法,它们都是通过图画表示事物,是最为原始的汉字书写方法。

在小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象形”和“指事”字,比如“日”、“月”、“水”、“木”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形,来理解字义和用法。

而“会意”则是在“象形”和“指事”的基础上,通过将不同的象形或指事结合在一起,表示更加抽象的意思。

比如,“心田”表示“忧虑”,“日月合璧”表示“和谐”。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将一些常见的“会意”字进行分类,如“心”、“口”、“手”、“目”等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

“形声”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书写方法,它是通过形和声音的组合表达某个意思。

其中,“形”指的是字的形状,而“声”则是字的音。

在小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形声字的构成和用法,如让学生发现一些常见的形声字,让学生双手比划,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来记忆形声字。

“转注”是指汉字在书写过程中的变化,其中的“转”指的是笔画的分离和转向,“注”则指的是在原型基础上进行稍加改动后的字形。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笔画比较活动,让学生在书写中感受到汉字的转注变化。

最后是“假借”,它是通过音义相同或相近的汉字互相借用来扩大汉字的使用范畴。

在小学教学中,可以教授一些常见的言字和炎字的用法,让学生掌握假借的基本规律,同时通过一些故事或实例,让学生理解字义和用法。

总之,“六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它不仅是学习汉字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汉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古汉语(一)思考与练习 及其参考答案

古汉语(一)思考与练习 及其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一)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绪论名词解释1.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古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文言文和古白话文两种形式。

2.文言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3.古白话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语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变文,禅宗语录。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这些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工具书的阅读一、名词解释: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首创部首编排法,用540个部首编排汉字。

字头下先列小篆形体,后说解。

说解时先释字义,再用“六书”分析形体结构。

《说文解字》确立了“六书”的理论和体系,以秦汉通行的小篆为分析对象,间或举出古文和籀文,保存了汉字的篆文资料和古音古训,对于我们认识甲骨文和金文,了解词的本义和演变,以及阅读古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大徐本、小徐本《说文解字》的原本已失传,世所通行的是宋初徐铉的校定本,称为“大徐本”。

徐铉之弟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称为“小徐本”。

3.清代《说文》四大家是指清代注解和研究《说文》的四位最著名的学者,其著作如下: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

4.《尔雅》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词典,其作者和著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大抵为战国末期到汉初的学者汇集经典中的训诂递相增益而成。

现存《尔雅》共三卷十九篇。

其中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为普通语词,后十六篇为百科词语。

《尔雅》十九篇的篇目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15文员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谈谈汉字的特点。

2.简要说明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

3.许慎《说文》序里关于六书是如何解说的,举例说明。

4.谈谈六书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

5.简要说明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区别。

6.形声字的基本结构形式有哪六种,举例说明。

7.如何理解形声字的形(意)符?8.意符和部首有何异同点?9.为什么说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方式?10.分析下列汉字的形体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人、解、高、大、诗、车、责、闻、刃、亦、星、虎从、莫、取、及、锡、见、斧、看11.简要说明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12.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有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13.有哪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举例说明。

14. 什么是通假?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5. 用字通假与造字的假借什么区别?举例说明?16. 什么是古今字?举例说明古今字有哪些特点?17. 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8. 通假字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19.什么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什么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二者的关系怎样?参考答案:1.谈谈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每个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是一种以象形字为基本构字部件的表意体系文字。

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形、表意和音义结合三个阶段:(1)表形阶段:表形阶段的汉字,主要是直观描拟外物的具体形象的象形字,它们有的是直接从记事图画脱胎而来的。

(2)表意阶段:有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用象形、指事难以造字,人们就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形成了会意字,汉字进入了表意阶段。

(3)音义结合阶段:表形和表意的字,只能用形象或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语词的含义,而不能表示语词的读音。

因此,每一个字的读音,必须一个一个地死记。

而文字的作用,就是记录有音的语词,因此,这些字在使用上和发展上,就受到很大局限。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人们就已经造好了的表形、表意字为基础,创造了音义结合的造字方法,汉字进入了音义结合的阶段。

说文解字的价值和局限

说文解字的价值和局限

说文解字的价值和局限《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国人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

特别是《说文解字》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贡献1.建立部首是许慎的重大创造之一。

汉字是凭借形体来表示意义的,因此,对汉字义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汉字都按所属义符加以归类,这是汉字学家的工作,这项工作,由许慎最先完成了。

《说文解字》一共分540部,除了个别部首还可以合并与调整外,从总体上说都是合理的,都符合造字意图。

许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上煞费苦心,把形体相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这等于把540部又分成若干大类,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义符,更正确地理解字义。

每部所属的字的排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依据以类相从的原则。

具体说来有三种情况:其一,词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其二,词义属于积极的排在前边,属于消极的排在后边;其三,专有名词排在前边,普通名词排在后边。

许慎创造的540部首和一部之中各个字的排列方法,都是从文字学角度出发的,这种排列方法更能体现部首与部首、字与字之间的意义联系,这与后世从检字法角度的分部和按笔画多少分类迥然不同。

2.训释本义。

许慎之前的经学家为经典作注,都是随文而释,所注释的字(词)义,基本上是这个字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意义和灵活意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紧紧抓住字的本义,并且只讲本义(由于历史的局限,个别字的本义讲得不对),这无疑等于抓住了词义的核心问题,因为一切引申义、比喻义等都是以本义为出发点的,掌握了本义,就能够以简驭繁,可以推知引申意义,解决一系列有关词义的问题。

此外,许慎在训释本义时,常常增加描写和叙述的语言,使读者加深对本义的理解,扩大读者的知识面,丰富本义的内涵和外延。

3.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分析。

许慎在每个字下,首先训释词义,然后对字形构造进行分析,如果是形声字,在分析字形时就指示了读音,如果是非形声字,则常常用读若、读与某同等方式指示读音。

“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优劣论

“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优劣论

学习汉语的焦虑情绪,改变他们认为汉字难写、难认等想 诚提出另一问题:汉字的断代研究太薄弱,我们并不能将
法,提高学习效率。
汉字在各个时代的断代发展了解、考察、研究得很充分、
(四)有利于纠正学生的错别字,让学生从根源上重 很全面,这自然会影响到汉字系统的研究、描写。反映在
新认识汉字
课堂教学环节中,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汉字在每一阶段的发
语言应用研究
“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 应用价值优劣论
□王瑞晓
摘 要:本文就“六书”理论是否应加入对外汉字教学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其应用价值的优劣两方面进行解说。在 对外汉字教学中可以运用“六书”理论,但要因时、因地而异,不可一味地滥用,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 后再采用。
关键词:“六书”理论 对外汉字教学 应用价值 优劣
后来有人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质疑,如戴震
认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是造字之法,这是毋庸置疑
的;但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之法,它们并不能产生新字,故
而提出“四体二用”之说。后来又有“三书”说,主要包
括唐兰认为的象形、象意、形声;裘锡圭的表意、形声、
假借以及陈梦家的象形、假借、形声等。此后又有詹鄞
鑫、苏培成提出了新六书说。
首先“六书”抓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特征,它
基本上反映了汉字构造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
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义的演变线索以及创造新字都有
重大意义。“六书”说不仅在中国古文字学中占有重要地
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对我们当代人以及外国留学生学
习汉字、掌握汉字的形体、了解字义的演变、理解音、
形、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留学生即便面对庞大
等来表示物象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将生动的形象展现在留 处理,这种分类方法本身就不够严谨,缺乏科学性。

对六书理论的看法

对六书理论的看法
2.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1):通过线条化与图画拉开了距离,象形程度降低了,属于独体造字法,比如说“日( )(中间的一横是装饰性笔画,无实际性意义)”、“月( )”、“牛( )”、“羊( )”、“果( )”、“须( )”、“瓜( )”等字;
2):是用象征、借喻、暗示的手法,强调图形和文字相结合,比如说“大( )”、“婦( )”、“王( )”(天下所归往也,三画连其中谓之王)等字。
“来( )”、“令( )”、“西( )”、“北( )”、“韦( )”、“久(灸的初文)”、“朋( )(朋为两串具)”。
2):本有其字的假借,包括别字,比如说“草”、“弥”
以上为六书理论的具体介绍,接下来我想说说六书理论的意义:
1.六书理论为近代语源学,古文字学的根基;
2.六书理论对汉字ຫໍສະໝຸດ 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3.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譬”即声音。
1).途径=表意字+音符,比如说“星( )(这么多得小方形代表着众多的星星)”;
2).表意字+表意字:音符也有表意的作用。比如说“娶( )”(上面的“取“字有表意兼会意的作用)、“启( )(上面的“門”有会意兼形声的作用)”、“止( )”、“它( )(蛇的初文)”、“益( )(溢的初文,像水太满将要溢出来的形状)”;
下面我想对这六种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参考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分别具体介绍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下文括号中为对应字的甲骨文)
1.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1):纯符号性质的,比如说“上”( )和“下”( ),属于独体造字法,有抽象符号;
2):在象形文字上提示符号,比如说“本”( )(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末”( )(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朱”( )(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还有“亦”( )(像人流汗的形状)、“刃”( )(刀坚也、像刀有刃之形,凡刃之属皆从刃)等字。

六书理论在现代汉字结构中的价值和局限

六书理论在现代汉字结构中的价值和局限

六书理论在现代汉字结构中的价值和局限
六书理论是汉字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全球汉字文化和历史深通,被公认为
是对汉字构型、构成及其根底的文化框架和历史情态最为完整、系统和谨慎的总结。

六书理论反映了上古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甚至得以发挥到当今。

然而,六书理论也着实面临着现代汉字结构的局限性。

首先,六书理论的笔画构成单元仅仅与汉字的结构有关,而对汉字的读音和外
延意义丝毫不予重视,因此仅以六书理论研究汉字,无法弥补汉字本身存在的读音和实质性意义的不足。

其次,六书理论所定义的构成形态均指中国传统汉字,无法解释一些晚近出现的大量信息技术新型汉字,因此在现代汉字结构中,六书理论的作用也因此局限性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失。

尽管如此,六书理论的价值仍然不可忽视。

六书理论依然可以为研究汉字的文
化直觉、汉字的汉语拼音规则及汉字的拼写规则提供有力的线索和参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了解当今汉字的深层历史提供科学的支撑与客观的反思。

同时,深入探究六书理论,也为探索汉字语法、汉字构词以及汉字义项内部联系等贡献了一大部分指引和铺垫。

另外,六书理论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同今日汉字默符,为我们所熟悉的电子文化构型赋予时代性和社会性,从而更好地塑造出新型的汉字文化符号。

总之,六书理论在现代汉字结构中的价值依然不容忽视,但它也同样会面临局限。

新发展时代的汉字并不是完全依赖传统文化符号的复制,更多的是要结合现代社会环境及时代背景去赋予汉字及文字文化各种现代化的内涵。

在这一新时期,更多需要以六书理论为基础进行系统规范的分析研究,以求不断更新汉字的理念与实践,理解和解读汉字历史与文化,真正做到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精品】3第三讲古文字学理论:六书理论

【精品】3第三讲古文字学理论:六书理论

有的学者对省声字持肯定意见
陈世辉认为:省声字是古汉字形声字中存在 的一种现象。 姚炳祺认为:省声也是汉字在特定历史时期 的一种特殊的注音手段。它反映了这些字在 汉代的读音情况,对研究某些谐声偏旁的读 音变化很有参考价值。 温知本对省声字也予以肯定,并探讨了省声 的三种情况。

形声字的地位






即,从?从?。表示人靠近食器就食,本义为靠近。 折,从艸,从斤。表示用斧斤断草,本义为折断。 表,从衣,从毛。本义为毛朝外的皮外衣。 冠,从冖,从元,从寸。表示手拿帽子戴在头上, 本义为帽子。 香,从黍,从甘。本义为谷物散发出来的香甜气味。 军,从勹,从车。表示用战车围成营垒,本义为围 成营垒。 寒,从宀,从人,从茻,从?。表示人在屋里铺着、 盖着草御寒,本义为寒冷。 暴,从日,从出,从二手,从米。表示太阳出来用 手拿米来晾晒,本义为晒。



突破了纯表义的局限,音义结合,提高了文 字对语言的适应能力,所以数量多。如:氧、 镁、锂、吨。 朱俊声《说文通训定声》:象形字364个, 指事字125个,会意字634个,这三书约占 12%。据王筠《文字蒙求》统计,《说文解 字》共9353正篆中,象形有264字,指事有 129字,会意有1260字。这前三书约占18%。 形声有7700字,约占82%。 据估计,甲骨文中的形声字占20%左右, 《说文解字》中的形声字大于80%(82%), 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大于90%。

散开式
中声边义,如:衝(从行重声)、術(从行 术声) 中义边声:如:隨(从辵隋声) 中声义上下,如:彦(从彣厂声)、哀(从 口衣声)、黄(从田光声)

省形与省声
省形与省声都符合汉字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汉字形体简化。 1.省形:潘天烈统计《说文》中注明“省” 的,正篆共有119个字,其中形声字意符笔画 省略的有45个,非形声字字形笔画省略的有 74个;重文有42个,其中属于形声字意符笔 画省略的有17个,非形声字字形笔画省略的 有25个。可见无论是正篆还是重文,省形是 客观存在的。

浅论形声字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浅论形声字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浅论形声字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形声字是汉字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由“形”和“声”部分组成,其中“形”部分表示该字的意义,而“声”部分则表示该字的音。

形声字是汉字中数量极为庞大的一类字,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也同样琳琅满目。

形声字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形声字方便记忆。

由于形声字具有“形”和“声”两个特征,因此在记忆汉字时,可以通过“形”部分来理解该字的意义,而通过“声”部分来记忆其发音。

例如,汉字“听”,其中的“口”部分代表“形”,表示“耳朵”形状,而“王”部分代表“声”,表示它的发音是“汪汪”的声音。

这让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记忆更多的汉字,既提高了效率,又减轻了记忆负担。

第二,形声字有利于表达语义。

形声字除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忆其意义和发音之外,还可以通过组合不同“形”和“声”部分来创造新的字义。

例如,汉字“听”和“闻”都表示了“听取声音”的意思,但可以把“口”和“门”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汉字“闻”,表示“闻取气味”的意思。

因此,形声字不仅可以丰富汉语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加汉字的表现力和韵味。

第三,形声字有利于理解文字。

对于初学者而言,汉字中有许多生僻的字,让他们感到难以理解。

但是,如果能够掌握形声字的知识,就可以通过“形”和“声”部分的组合来推断该字的意义和发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字。

这种方法非常实用,特别是在阅读古籍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生僻字的含义。

尽管形声字具有许多优越性,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形声字不是所有汉字都有。

虽然形声字是汉字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占了汉字总数的70%以上,但仍然有许多汉字没有“形”和“声”两个部分的组合,这种字就难以通过形声记忆法来习得。

例如,“心”和“电”这两个字,都没有形声成分,这就让通过形声记忆法来记忆这些字的音形比较困难。

第二,形声字容易混淆。

由于形声字的“形”部分和“声”部分是分别独立的,因此同一个“声”部分可以和不同的“形”部分组合成不同的字义。

试论“文字学者是否当以摒弃六书形声之说为入门之钥”

试论“文字学者是否当以摒弃六书形声之说为入门之钥”

试论“文字学者是否当以摒弃六书形声之说为入门之钥”摘要:六书,经典汉字形体分析理论,以“四体二用”之说解剖汉字的构造条例,历来被奉为圭臬。

但“六书”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它自出世便拥有无上权威,不容侵犯,而是它在发展过程中,以其自身庞大的严谨体系厘清误解、将真理愈辩愈明。

本文试从六书“形声”说的异面提出一些可供厘清探讨的思路,以完备“六书”体系。

关键字:六书“形声” 陈独秀汉字观文字学一、文字学与文字学者文字学,又叫汉字学。

文字者总而为言,若分而为义,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

察其物形,得其文理,故谓之曰“文”。

母子相生,孳乳浸多,因名之为“字”。

所谓“依类象形谓之文,孳乳相生谓之字”是也。

文字学者,必要了解汉字的起源、本质、发展和演变,其中“六书”又是发展演变过程中重要的节点,以许慎《说文解字》为代表的造字法用字法一度成为解释汉字形体的主流。

前者概念皆不赘述,只略说以示明晰。

汉字起源于图画,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形音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到现在使用的楷书以及行书、草书等辅助字体。

东汉许慎总结前人成就,著《说文解字》,系统分析了汉字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

二、陈独秀论汉字难学晚清以降,汉字难学论骤然兴起,逮至民国,几成定论。

陈独秀,这位鲜为人知的语言学家,对汉字难学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 “中国文字训诂之难通, 乃误于汉儒未见古文,不知形义, 妄为六书之谬说; 许慎又易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之说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 中国文字训诂之学益入迷途; 而由依经为义, 经文几经传写, 往往乖谣, 儒者乃从而穿凿附会之, 又或故为艰深, 以欺浅学, 使学者如入五里雾中。

说文字之书籍愈多, 而文字之形义愈晦,原本小学而变为专家之业, 宜其用力久而难通也。

”陈氏在《实庵字说》中最明显的语言观点,是发扬训诂学上的“右文说” ,认为“声之所在,即义之所在,声同者义亦不甚相远”。

六书的意义和局限性

六书的意义和局限性

六书的意义和局限性(一)“六书说”的历史贡献意义六书的概念经过许慎在《说文叙》中加以具体解说,并举出例字,建立起汉字的造字和用字条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慎之后,有不少学者对许说加以阐释,推动六书理论趋于成熟。

古人并不是先定出六书的原则,然后再造字;而是在汉字大量产生,相当成熟之后,人们才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归纳,逐步得出结论。

这个结论与汉字的形体构造和具体使用基本上是相符的,因而对文字学研究作出了不朽的理论贡献。

六书作为汉字构造和使用的条例,既指出了汉字的结构规律,也包括了汉字孳乳和应用的法则,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六书的原则对于识读古文字,整理汉字,创制新字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根据。

所以,直到今天,六书仍有其研究和实用价值。

六书理论的建立,是古文字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六书说”的不足由于时代的局限,六书也有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

许慎对六书的定义,每书只用八个字概括,由于太简单,而带来界说的含混,使得后世理解各异,如转注一书一千多年来,争议纷纭,莫衷一是。

六书分汉字为六类,类与类之间有时不易划分。

郑樵《通志·六书略》提出“兼类说”,认为一个汉字结构,可以兼跨两类,想弥合矛盾,但兼类说本身并不合理,容易引起混乱。

段玉裁一方面说指事是象形,一方面又说,两书不容混淆,彼此矛盾,颇感分类之难。

王筠分指事为正例一,变例八,还是没有把问题说清楚。

在给汉字具体分类时,更是因人的认识不同而各说不一。

如“齐”,一般认为是象形,而会意也似有道理,王筠却又认为是指事根本原因是分类的原则标准显得含混。

六书看不出汉字发展的轨迹。

许慎分汉字为文与字,他隐约觉得汉字有发展先后,但他的发展观念是笼统的。

古代学者拘于《说文》,只是对文字进行平面的分类,缺乏历史发展的观念。

六书不能解释所有的汉字。

“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优劣论

“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优劣论

“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优劣论本文就“六书”理论是否应加入对外汉字教学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其应用价值的优劣两方面进行解说。

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可以运用“六书”理论,但要因时、因地而异,不可一味地滥用,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后再采用。

标签:“六书”理论对外汉字教学应用价值优劣一、引言根据语言学家们对对外汉语的研究和探讨,以及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得出汉字难学的问题主要归结为:难认;难写;字数多;形、音、义之间有交叉,容易搞混;难查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学者们提出了运用“六书”理论进行对外汉字的教学。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还可帮助他们弄清汉字的发展脉络,了解汉字的字形和意义的变化,同时又使得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进而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对教师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也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但也有学者对此持否定的态度,如卞觉非(1999)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该定位于现代汉字。

虽然传统的“六书”理论与现代文字学有相通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六书”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的分析。

同样的术语有的名同字异。

另外,其他一些学者提出如果字字都用“六书”理论进行解说,从古研今,这也未免太繁琐,可行性也不强。

所以,本文主要就“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有无应用价值、应用价值的大小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六书”的提出及发展《周礼·地官·保氏》中最早提到“六书”一语,“六书”是“六艺”之一,“六艺”是当时周王朝贵族子弟们必须学习掌握的各种本领。

虽然《周礼》中提到过“六书”,但对它的具体内容却没作解释。

前人对“六书”的解释比较权威的是郑众、班固和许慎的说法。

郑众分“六书”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六书”谓之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并以此六书来教育公卿大夫们的子弟。

浅析“六书”的现代意义

浅析“六书”的现代意义

浅析“六书”的现代意义作者:段秋红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06期摘要“六书”一词出于《周礼》,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 汉字的“六书”理论即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归纳和概括,而非造字法。

“六书说”依据小篆分析汉字结构,反映了汉字构造的法则,许慎用它分析汉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也有局限性。

唐兰、陈梦家、裘锡圭分别提出“三书说”理论,对传统“六书”有所突破,又有新的问题出现。

后代学者也提出了不少批评。

实际上,“六书”理论对文字学及其它学科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六书” 井汉字构造汉字教学理据现代意义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六书”最早出现于《周礼》。

《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此时“六书”并没有具体的名称和分类。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生命力极强大的意音文字。

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样:“人类社会正是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文献记录而过度到文明时代的。

”在汉字的起源问题上存在多种学说,有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图画说和契刻说,在这诸多学说中,最有说服力的是记事图画说,早期的象形文字都来自记事图画,都是客观事物的绘制。

为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汉字的源头只有一个——记事图画。

对于汉字的结构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慎采用“六书”说,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班固也采用“六书”说,但具体名称却与许慎的不同,他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郑众在《周礼解诂》中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六书理论在现代汉字结构分析中的价值和局限

六书理论在现代汉字结构分析中的价值和局限

六书理论在现代汉字结构分析中的价值和局限
,文中不能出现个人观点。

六书理论是古代汉字学的一项重要理论,其有助于研究字的构成与关系,
在现代汉字结构分析中仍具有重要价值。

六书理论认为汉字由六部分构成:形旁、言笔、象形、会意、指事和转注,这六种不同的构成方式有助于人们归类学习汉字,使字体显得清晰结构化。

其中,形旁是简化后的古字部件,一般具有简单实用的构思,例如“一”、“丨”、“丶”等;言笔是古代用以表示言谈的,把言语表达为文字的一种形态;象形则是以具有可见形象的符号表达,它们的意义多数可以据其形状直接认识和理解;会意则是把两个或多个汉字(形象)结合在一起,使意思更加完整和明确;指事是根据实际器物、人物或行为形象直接画出来的;转注是把古代专有字汇拆分出来,形成新的汉字。

这种基于六种概念的字的归类方式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汉字,并为汉字结构分析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也为有关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分析和参考依据。

然而,六书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它侧重于汉字的构成,由于
汉字历史变迁巨大,因此,有一定的难以脱离传统形式以及对其他字素进行解读的情况,从而可能导致字词不够统一。

其次,由于这套理论定义比较死板,忽略了某些词语和意象前后文之间的灵活联系,这会给今天汉字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

总之,六书理论在现代汉字结构分析中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开
展汉字的形分析工作方面,它的结论对字形研究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汉字研究领域也正在不断探索新的认识,取舍合适的理论来推动其中的发展。

浅谈“六书”说在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六书”说在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六书”说在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的运用“六书”指的是汉字的六种书写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这些书写方法不仅对于汉字的形态和结构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对于汉字的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运用“六书”原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的构成和意义,提高词汇记忆效果,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首先,象形、指事、会意三种书写方法的原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义。

象形字是由物体形态直接抽象出来的,例如“日”、“月”、“山”等字。

指事字则是采用特殊符号表示物体和动作的,例如“人”、“口”、“手”等字。

他们的构造特点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鲜明的图形特点也方便了学生的记忆。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单体字组成一个新字,表达新的含义,例如“夫妻”、“明月”、“风雨”等字。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会意字来培养对汉字的探究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汉字的借义和创造性使用的能力。

其次,形声、转注、假借三种书写方法的原理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能力。

形声字是由声旁、义旁组成的,例如“观”、“妇”、“贵”等字。

这些字首先通过声旁音节表示音,再加上义旁表示意。

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这些字时,需要同时记住拼音和意思,加深了对字的印象和记忆。

转注和假借是一些字的特殊使用方式。

转注是从另一个字的注音表示其音,例如“诸”字的“者”音。

假借则是从其他语言或方言借用的字,例如“茄子”字是从阿拉伯语的“a-s-si-sa”借用过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字的历史和演变过程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运用“六书”原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识别字形结构和认识字的组成原理来推理出字的意思,具有一定的探究、分析、综合能力。

在语文阅读和写作中,学生也可以运用这些能力进行推理和创造,进一步提高语文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运用“六书”原理可以丰富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的构建和含义,提高词汇记忆效果,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六书的贡献和局限性

六书的贡献和局限性

六书的贡献和局限性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由于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所以,虽然不少古文字用“六书”涵盖不了,但大部分古文字还可以用“六书”的方法分析。

“六书说”抓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汉字构造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把握字义的演变线索和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六书的局限性:
首先,象形、指事、会意三类界限不明确。

如“高、大”和“日、月”一样,所用的符号也是象实物之形的,可它们所代表的词,并不是所象之物的名称,而是跟所象之物有关的“事”的名称,在这点上又与“上、下”极为相似。

从不同的角度着眼,有人把它归为指事字,有人把它归为象形字。

又如“伐、受”等会意字,带有明显的图形意味,郑樵《通志·六书略》认为是象形字。

其次,六书中转注的问题最大,立说如林,聚讼不休,没有哪一
主张为世人公认。

关于假借的例字,没能够把借字表音同词义引申区别开来,因此后来研究六书的学者,不再区别假借和词义引申,这也
是六书的缺陷。

最后,六书不能概括所有汉字的造字方法。

如“彭,鼓声也”。

“壹”(zhu)在古文字中象鼓形,而右边的乡,按照前人说法是对鼓
声的形象表示。

那么这个“乡”,既不表音也不表意,六书中无法归类。

汉字隶变以后,大量汉字变成既不表音又不表意的记号字或称半记号字,如“年”,原来是个形声字,从禾千声,本义是谷物成熟、年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书”在分析汉字形音义中的局限性
摘要“六书”理论自产生以来,在分析汉字的形音义方面具有极其的重要作用。

但随着汉字的演变与发展,其局限性也日益明显。

本文着重于探讨“六书”在分析汉字形音义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六书;汉字;形音义;局限性
“六书”一词产生之后,文字学者在讲汉字构形之时,往往会遵循“六书”的说法。

“六书”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段玉裁在《广雅疏证·序》中說:“圣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

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

”由此可知,古人造字是先有义而后有音,然后才造出形。

而我们考求字义,是先观其形,再得其音,后得其义。

所以,在造字之始,形与义是相统一的,我们可以运用“六书”理论来分析汉字的形音义。

而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篆文,再到隶书、楷书,还有草书和行书,历经了多次重大变迁。

在汉字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形、音、义等各方面均发生了变化,如果再利用“六书”理论来分析汉字的构形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本文将从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来阐释“六书”理论在分析汉字中的局限性[1]。

首先,不能运用汉字“六书”理论来分析演变之后的文字字形。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专著。

而今看来,许慎对一些文字构形的解释也有与文字本义不相符的。

这是因为处于东汉时期的许慎,没有看到甲骨文与金文,在运用“六书”理论对汉字进行分析时,便难免出现些许错误。

如“匈”。

《说文》:“匈():膺也。

从勹,凶聲。

,匈或从肉。

”而甲骨文作“ ”,“)”为“胸”的指事符号,胸前有物交叉。

战国楚简作“”,可以隶定为“胸”。

胸部的指事符号从人形上析离,由于“凶”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从“匈”字分化出来,所以许慎误以为凶声。

这种便是以讹体为说,分析字形出现错误。

再如“晵”。

《说文》:“晵():雨而昼夝也。

从日,啓省聲。

”“晵”字甲骨文作“ ”,从日,声,但后世“”字不单独使用,而是作“啟”。

因为许慎不知该字字形的演变,所以他分析的字形与初文不合。

还有现在推行的简化字。

比如繁体“產”。

《说文》:“产(),生也。

从生,彦省声。

”繁体字的“产”,我们可以运用六书理论据形索义,而简化之后的“产”用“六书”理论分析,则只知其声,不知其义。

所以,运用“六书”造字法分析汉字字形时,要考释出字源,否则很可能出现错误[2]。

其次,不能运用“六书”理论分析现代汉语的音读。

对于形声字来说,运用“六书”理论分析字音,则主要看声符的读音。

而在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文字的读音与声符的读音均发生了变化。

假若这种变化不同步进行,就会出现声符读音与文字读音的偏离。

如“辈”,从“非”得声。

“辈”和“非”上古都属邦母微韵,后来“辈”和“非”的声母发生了轻唇、重唇的分化,二者的读音变远,“非”提供的声音理据弱化。

再如“旁”,从“方”得声。

“旁”“方”在上古均属並母阳韵,都属于重唇音,声音相同。

后来,“方”和“旁”的声母发生了轻重唇的分化,读音变远,“方”提供的声音理据淡化。

同时,也不能运用现代汉语的读音来分析古文字的字音。

如繁体字“豔”,从丰、盇声。

如果运用“六书”理论来分析字音,我们很容易发现它的声旁与该文字实际读音不同。

其实不然。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中“盍、盇,(古)匣叶”,“豔、艳,(古)余谈”。

根据音韵学知识,“豔”,喻母三等(余)上古归匣母,可见其与盍声同;而“叶、谈”主要元音相同,所以“豔”从盍。

再根据上古十三韵部,同横排的主要元音相同,所以“豔”为形声字。

综上,运用六书理论分析字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再次,依据“六书”理论考释字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清代段玉裁在《经韵楼集》中曾指出: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余义焉。

守其本义,而弃其余义者,其失也固;习其余义,而忘其本,其失也蔽。

其实,意义一旦产生,便会随着事物的发展、人类认识的提高而不断发生变化,变化了的意义和根据本义所造的字形之间虽仍有联系,但人们想要找出这种联系,需颇费周折。

尤其是当变化了的意义取代较早的意义而成为常用义时,形义之间由于缺少了本义的过渡就更难被联系起来。

如“张”,本义是“施弓弦也”,沿着这一意义所具有的“伸张”特点引申出了“肿胀”、“帐幕”义,“肿胀”和“帐幕”都与“张”的字形没有直接联系。

再如“羞”,本义为进献食品。

《说文·丑部》:“羞,进献也。

从羊,羊,所進也。

”而后引申出“怕”、“羞愧”义,字形“羞”与“怕”“羞愧”义的联系便不明显。

再如“虹”。

该字甲骨文为“”,像长有两头的怪兽,巨口,有角。

古人认为“虹”是天上的神物,在雨天常探其带角的双首下地吸水。

而《说文》:“虹,螮蝀也。

状似虫。

从虫工声。

”“虹”为形声字。

不管是早期象形字,还是“从虫工声”的形声字,其构造意图都是把“虹”视为一种兽或虫。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虹”的认识逐步走向科学,却不明白“虹”之所以从“虫”了。

综上所述,“六书”理论在分析汉字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我们不能随意地运用六书理论来分析汉字的形、音、义。

否则,便会贻笑大方。

参考文献
[1]许慎,徐铉.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444.
[2]李娜.《说文解字》误释字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2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