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对联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苏轼对对联的故事

关于苏轼对对联的故事

关于苏轼对对联的故事苏东坡对联趣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

诗、文、词、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传世楹联也不少。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

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

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

使者笑问东坡:“这……”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

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

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

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

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

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

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名人故事】名人读书:苏轼改对联_350字

【名人故事】名人读书:苏轼改对联_350字

【名人故事】名人读书:苏轼改对联_350字
苏轼,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名 calligrapher ,他不仅精通文学、书法、绘画,而且是一个读书狂热者。

苏轼一生钟爱读书,以其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文坛宠儿,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影响了几代人。

苏轼一生中最有名的读书故事之一,就是他改对联的故事。

苏轼一次走进一个书店,看到书店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探骊歌洛浦,扣舷见湘妃。

”苏轼并不满意这副对联,觉得字句之间的结构不够紧凑,押韵也不够工整,于是他决定改写对联。

苏轼回到家后,重新思考对联的写法。

他花了两个小时,绞尽脑汁,终于写出了自己满意的对联:“挂帆凤辞临浦,破浪翔见湘妃。

”这副对联字句结构更加紧凑,而且押韵工整,更富有意境和声韵。

苏轼将这副对联送给了书店主人,并且告诉他新对联的写法。

书店主人听了苏轼的讲解,认同了他的改动,并感激地把新对联重新挂在了店门口。

这个故事反映出了苏轼对于书法和文学的极高要求。

他追求字句的紧凑、工整和意境的表达,力图将每一句话都写得更加优美,给读者带来更多的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

苏轼的改对联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才华和追求完美的品质,也启示了我们,无论是在读书还是写作中,都不能满足于表面的套话和平庸的表达方式。

我们要追求字句的精练和准确,力求在文学艺术中达到最高的境界。

苏轼的改对联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写作课,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在书写和创作中不断攀登和突破。

只有不断追求进步和完美,我们才能在文学和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楹联故事(六篇)

楹联故事(六篇)

楹联故事(六篇)楹联故事 1苏轼愧添门联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代词宗,他的词奠定了豪放派的地位,对后代影响深远。

他的诗文、书法,皆造诣很深,成就超过了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是北宋“三苏”中的佼佼者。

苏东坡自幼博览群书,才智过人。

8岁时,曾因纠正老师的错误,令老塾师刘微之自惭形秽。

11岁时,写了著名的《黠鼠赋》。

从此,名闻遐迩,常常受到称赞。

少年的东坡,有点名气之后,不禁沾沾自喜,有些飘飘然了。

有一年除夕,他的父亲让他写一副对联。

他乘兴写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并把这幅对联贴在大门上。

几天后,来了一位白发老翁,他手持小书一本,说道:“特来向苏公子求教。

”苏东坡看到有人上门求教,心里很欢喜。

不料,接过老翁的小书,打开一看,不禁呆了,因为,书上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

老翁笑道:“请苏公子赐教。

”苏东坡顿时面红耳赤,只得认错:“请老爷爷原谅,小生一时狂言。

”经过这次教训,苏东坡才明白,世界很大,学问似海,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

他拜谢老翁之后便提笔到门口,在上下联前,各添两个字,把原对联改成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从此,苏东坡立志发愤学习,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

楹联故事 2同名巧对李梦阳李梦阳,明代文学家。

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

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

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

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

”于是他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

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

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苏轼改对联的故事

苏轼改对联的故事

苏轼改对联的故事
苏轼改对联的故事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

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

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

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

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谜底:加“发愤”,和“立志”。

苏东坡在杭州莫干山的对联

苏东坡在杭州莫干山的对联

苏东坡在杭州莫干山的对联苏东坡是个妙人,他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有趣的故事和精妙的对联。

就说他在杭州莫干山那回吧。

那时候的苏东坡啊,那可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

他到莫干山游玩呢,走得有些累了,就想找个地方歇歇脚。

正好看到一座小寺庙,于是他就迈步进去了。

这寺庙里的老和尚呢,平常也没怎么见过外面的大人物,再加上看苏东坡穿着打扮挺朴素的,就没太把他当回事,只是冷冷地说了句:“坐。

”然后又对着小和尚喊了一嗓子:“茶。

”苏东坡倒也没在意,就坐下来和老和尚聊天。

这一聊啊,老和尚发现眼前这人不凡,那学识那谈吐,不一般呐。

于是老和尚就变得热情起来,说:“请坐。

”又吩咐小和尚:“敬茶。

”再接着聊下去,老和尚越听越觉得苏东坡不是普通人,赶紧问姓名,这一听是苏东坡,老和尚那态度立马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恭恭敬敬地说:“请上坐。

”又对小和尚喊:“敬香茶。

”苏东坡心里觉得好笑又有趣,他看这老和尚这么势利眼,就想逗逗他。

他起身要走的时候,老和尚请他留个墨宝。

苏东坡也不客气,挥笔就写下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这对联一写出来,老和尚看了那脸一阵红一阵白的。

这副对联啊,把老和尚前后态度的变化描写得那叫一个生动。

从这事儿也能看出来,苏东坡这个人啊,很有幽默感,也不藏着掖着。

他用这么一副对联就把这事儿里的人情世故给点透了。

他就像是我们身边一个很聪明又很风趣的朋友,看到不对的事儿就用自己的方式去调侃一下。

而且啊,他写的对联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看不懂的,就像平常说话一样,大家一看就明白其中的意思。

这也说明他是真的有才,能把生活里的小事儿变成这么有意思的文化作品。

这就是苏东坡在杭州莫干山的对联背后的故事,每次讲起来啊,都觉得这古人的智慧和风趣真的是很让人佩服呢。

学无止境(国学故事)

学无止境(国学故事)

学无止境(国学故事)
学无止境
苏东坡从小就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过目不忘,每看完一篇文章,便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经过几年苦读,他已是饱学之士。

一天,他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

上面写到:“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


过了几天,苏东坡正在家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

他出来一看,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老太太指着门上的对联,问他:“你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吗?”
苏东坡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吗?”
老太太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本书,请帮我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东坡接过书,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

他不禁羞愧万分,觉得自己说的大话太丢脸,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

老太太忙上前阻止:“慢!我可以把这副对联改一下。

”于是在每句前面各添两个字,改成:“发愤读遍天下书,立
志识尽人间字,”并谆谆告诫:“年轻人,学无止境啊!”
智慧小语:我们暂时拥有了人身,但凡夫的想法没什么恒常可信的,故一定要夜以继日勤奋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在求学的过程中,也要记住“学无止境”这句话,万万不能骄傲自满、得少为足。

苏东坡对对子妙计讨鱼吃_对联故事

苏东坡对对子妙计讨鱼吃_对联故事

苏东坡对对子妙计讨鱼吃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两人论诗作联,也常常互相取笑,从中得到极大乐趣。

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荤。

一天,他炖了鱼,正要吃,抬头一看,苏东坡进了寺门。

心想:早不来,晚不来,一吃鱼他倒来了,先不给他吃。

急中生智,顺手把敲的磬翻过来扣在鱼盘上推到一边。

苏东坡一进庙门就闻到香喷喷的鱼味,心想: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可以享口福了。

挑帘进门一看,佛印吃着米饭,桌上只有一碟咸菜。

佛印也很大方:“学士驾到,与贫僧一起吃粗饭吧!”
苏东坡只好坐下来吃白饭。

他边吃边琢磨,这鱼放在什么地方呢?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倒放的磬,心里明白了,可怎么把磬里的鱼拿出来吃呢?忽然心生一计。

苏东坡说:“前几天,你让我给一位善人写对子,我一直没写出来。

后来想,索性用一副现成的算了。


佛印问:“哪一副?”苏东坡告诉他,就是常见的: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
说到这儿,苏东坡装作忘记的样子:“下边是什么来着?”佛印说:“庆有余。


苏东坡赶忙接过话岔儿:“什么?'磬有鱼’,那为什么不拿出来吃呀?”说完,一欠身,把不远处的磬翻了过来,“果然有鱼,吃呀,吃呀,不要粗茶淡饭了。

”佛印也笑了:“这个学士,真够机灵的。

”。

有趣的对联故事

有趣的对联故事

有趣的对联故事有趣的对联故事有趣的对联故事1苏东坡和佛印谈论佛事,佛印大吹什么佛力无边、佛法无边。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在帘子后面偷听着,便想刺他刺,就写了一句拆字联,叫使女拿出去,交给苏东坡,东坡一看连说:“有意思,有意思!”便念给佛印听: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见是挖苦自己,怎能甘心认输,经过一番思索,终于对上了这个拆字联。

写出来,交给了东坡,东坡看后又交了苏小妹,苏小妹一看是: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一天,苏小妹正和苏东坡吟诗作对,不料,佛印走了进来,她急忙躲藏帐中。

佛印见此情形,即口占一联:碧纱帐里坐佳人,纱笼芍药。

小妹想:这和尚真是恼人,人家兄妹正谈得起兴,被你冲散,你还吟诗戏我。

好,待我回一联骂你一句。

于是,念道: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水浸葫芦!”苏东坡拍手称妙。

佛印只得摸着光头苦笑。

有趣的对联故事2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

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的雅号。

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

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对张先进行戏嘲。

对联写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成为曲剧《西厢记》)故事,将张先比做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

张先得联,亦制一联写道: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

这副对联,对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

有趣的对联故事3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

秦观因为那首《满庭芳》的词写得很好,特别是第一句“山抹微云”是个佳句,因而时人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使这句词成了秦观的绰号。

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

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

”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那时柳屯田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

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

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

简短且有趣的对联小故事

简短且有趣的对联小故事

简短且有趣的对联小故事1.求有趣对联,简短点的对联故事吟诗赏月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水果和药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

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

”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

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

”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尸骨”未寒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东坡吃草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

苏东坡巧对对联的故事等

苏东坡巧对对联的故事等

苏东坡巧对对联的故事等作者:来源:《新作文·中考作文智囊》2009年第08期苏东坡巧对对联的故事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是一个很喜欢吟诗作赋的高手。

有许多关于他巧出妙对联的故事。

而且所做对联新颖别致,流传至今。

有一次,苏学士与他的好友黄山谷在一棵松树下饮酒下棋。

一阵微风吹来,一粒松子掉到棋盘上。

苏东坡手拈松子,笑着对黄山谷说:“我有一上联,你要是在三步棋的时间内对不上来,就要罚你饮三杯酒。

”黄山谷望着苏学士那飘飘欲仙的长髯说:“你这个大胡子既然有此雅兴,我当然奉陪罗。

对不上,甘愿受罚。

”苏东坡口占一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山谷望着湖边的青青柳丝下,有一垂钓者。

心中即得一联。

但是,黄山谷想喝苏东坡为他斟的那杯酒,就故作为难之相,表示达不出来。

苏东坡以为真的难倒了黄山谷,就笑吟吟地倒酒递到黄山谷面前。

黄山谷一把抢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苏东坡知道自己被戏弄,连赞:“妙对。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日落西山,天色渐晚,苏东坡与黄山谷收棋归家。

黄山谷见晚霞明灿,回头对苏东坡即景生情吟道: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然后拉着苏东坡向前奔跑。

苏东坡蹲下身子,使得小个子的黄山谷使出浑身解数,也拉他不动。

然后苏学士一松手,使得黄山谷跌了个仰面朝天。

苏学士哈哈一笑,吟道: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朔雪飞空,农夫齐诵《普天乐》。

一句话新闻练习例一:把下面的一段简讯浓缩为15字以内的一句话消息。

陈一峰任教于广东惠州大学艺术系,为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

他曾历时两年游历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画下几千幅速写。

他的作品,渗透着强烈的乡土情怀。

1998年10月20日至25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惠州大学主办的陈一峰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

展出的50幅作品,大部分是他近年来的新作。

这些作品造型敦实朴拙,用笔沉郁、厚重,其中的两幅巨制《战争》与《和平》,画面宏大,用笔豪放,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

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

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摘要:1.东坡赤壁简介2.东坡赤壁门口对联的来历3.对联的内容及寓意4.对联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5.对联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正文:东坡赤壁位于我国湖北省黄冈市,是一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风景名胜。

其名字来源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他在此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赤壁赋》,使得这片山水倍添诗意。

东坡赤壁门口有一副对联,不仅彰显了对联艺术的魅力,还传递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

东坡赤壁门口对联的来历与苏东坡密切相关。

据说,苏东坡当年游览赤壁时,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所吸引,遂在赤壁山崖上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

为了纪念这位文豪,后人便在东坡赤壁门口贴上了这幅对联。

对联的内容为:“山水之上有文章,文章之上有山水”。

这幅对联以山水文章为主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文学创作相融合。

上联“山水之上有文章”意指美丽的山水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文;下联“文章之上有山水”则表达了这些诗文又为山水增色,使得自然景观更具文化韵味。

对联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丰富。

一方面,对联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崇尚,体现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对联也展示了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的才华与气度,是对他文学成就的赞美。

此外,对联还传递了我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与人生哲学,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幅对联不仅成为对联艺术的典范之作,还为后世文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许多文人墨客在游览东坡赤壁时,都会被这幅对联所吸引,进而创作出新的诗文。

可以说,这幅对联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综上所述,东坡赤壁门口的对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我国对联艺术的瑰宝。

这幅对联不仅彰显了我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与人生哲学,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人苏东坡的有趣对联故事

名人苏东坡的有趣对联故事

名人苏东坡的有趣对联故事名人苏东坡的有趣对联故事导语:据说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

有一个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

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

出于尊敬,他为老人让了坐,问:“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书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

越往下看,生字越多。

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

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

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拓展:民间对联故事民间对联故事:解放前,齐白石的家乡湖南省湘潭县常演社戏,曾有人题过两副对联在戏台两侧,一联是:白居易何等风流,樊素小蛮,女子歌声才子调;石季伦自夸豪富,锦衣金谷,前人奢侈后人评。

上联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作著名的长诗《琵琶行》的典故,赞扬诗人才气之高,琵琶女歌声之妙;下联也用了一个典故:石季伦,指西晋的石崇。

石曾与贵戚王恺斗富,以蜡代薪,作锦步障!"里,王恺虽得武帝支持,仍不能敌。

上下两联褒贬分明,又冠以“白石”二字,于巧思之中寓评论,颇见功力。

另一联是:白门楼具铁甲三千,一战竟成擒,谁教尔英雄气短;石头记有金钗十二,豪华终是梦,顿使我儿女情长。

此联也用了两个典故:《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因沉湎酒色,以至白门楼兵败被擒;《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虽各不相同,但都如大梦一场,统归太虚幻境“薄命司”。

苏轼兄妹对诗故事(通用8篇)

苏轼兄妹对诗故事(通用8篇)

苏轼兄妹对诗故事苏轼兄妹对诗故事(通用8篇)著名的诗人苏轼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而苏轼的家人的文采也不逊色,为中国的文学作出卓越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兄妹对诗的故事,欢迎阅读!苏轼兄妹对诗故事篇1相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脸长,其妹子出句嘲笑他:“昨日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

”苏东坡反唇相讥:“莲步未离香格下,额头已到画堂前。

”小妹不甘示弱,又笑哥哥的满脸胡须:“欲叩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小妹经常与苏东坡抬杠:苏小妹薄唇圆脸,乌黑大眼,高耸额头,双颚外凸。

由此,苏东坡笑道: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轼也是满腮胡须,肚突身肥,宽袍大袖,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因此,苏小妹也回敬苏轼: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轼兄妹对诗故事篇2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

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

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

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

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

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不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苏轼兄妹对诗故事篇3苏小妹年十五时,生得天香国色,加上才学过人,所以一些风流才子后生纷纷求媒,其兄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非常欣赏名士秦观(秦少游)的才华,遂将秦的一篇文章介绍给苏小妹看,苏小妹看后大为赞赏:今日风流才子,明朝龙阁学士。

苏东坡兄妹诗联趣事

苏东坡兄妹诗联趣事

苏东坡兄妹诗联趣事苏东坡诗联趣事苏小妹之婚事小妹以文章选婿,垂涎小妹美色文采的未婚青年纷纷填词作赋,拖东坡代为转达美言。

方若虚与东坡是老八,东坡居士将其力作先行呈上,小妹阅后批曰:笔底才华少,腹中滔略无。

居士怪小妹言辞刻薄,有拨老八面子,怎奈白纸黑字已落在方先生稿上,只得模仿阿妹笔法在两句批注后各加一字“有”、“穷”,批注变为:笔底才华少有,腹中滔略无穷。

将方若虚哄走。

方前脚刚离开,又冲进一奶油小生秦观,气喘吁吁的将其新作捧上,央求东坡居士快转与小妹,此秦君与居士也是把兄弟,东坡自不怠慢。

小妹接到稿件定睛一看,乃新填词曲一首: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小妹看罢暗喜,秦君少游正是小奴家心中的白马王子……”小妹自顾情意绵绵的遐想,竟忘了回复。

且说东坡将词曲呈妹子后,便回到客厅与少游小兄弟胡侃:“小弟莫要担心少要害怕,阿妹是我看着长大的,她的终身大事我能做一半的主,况且你老弟乃当今风流才子,百代倜傥名士,只可惜与我苏门爷仨同一时代,要不然你可是要纵横一世了”。

这个秦少游特别崇拜苏轼一家,当然想与苏家结成连理,就可以常在一起吟诗作赋了。

但又担心起苏小妹的相貌是不是太难看,以前大户人家的闺女是不出大门抛头露面的。

很快秦少游打听到苏小妹要去附近的寺庙上香,于是,他就就扮成一个游方道人,提早到庙门前等候。

苏小妹的轿子一到庙门,秦少游就注意到了。

当他看到苏小妹姣好的身材,相貌端庄。

他心中的石头落地了。

接着,他又想去试一试苏小妹的才华是不是真如传说中的一样高。

秦少游就跟了上去,假装化缘。

他上前一鞠躬说: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苏小妹见这个道人有点不正经,怎么老拿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她?于是她随口回绝道: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秦少游一听,才学果然不错,他又追上前再出一对子: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苏小妹不屑一顾地回一句: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古人巧对对子的故事有哪些

古人巧对对子的故事有哪些

古人巧对对子的故事有哪些一些巧对对子的故事,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让人拍案叫绝。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人巧对对子的故事,希望能帮到您。

苏东坡巧对有一次,苏东坡与他的好友黄山谷在一棵松树下饮酒下棋。

一阵微风吹来,一粒松子掉到棋盘上。

苏东坡手拈松子,笑着对黄山谷说:“我有一上联,你要是在三步棋的时间内对不上来,就要罚你饮三杯酒。

”黄山谷望着苏学士那飘飘欲仙的长髯说:“你这个大胡子既然有此雅兴,我当然奉陪罗。

对不上,甘愿受罚。

”苏东坡口占一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山谷望着湖边的青青柳丝下,有一垂钓者。

心中即得一联。

但是,黄山谷想喝苏东坡为他斟的那杯酒,就故作为难之相,表示达不出来。

苏东坡以为真的难倒了黄山谷,就笑吟吟地倒酒递到黄山谷面前。

黄山谷一把抢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苏东坡知道自己被戏弄,连赞:“妙对。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日落西山,天色渐晚,苏东坡与黄山谷收棋归家。

黄山谷见晚霞明灿,回头对苏东坡即景生情吟道: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然后拉着苏东坡向前奔跑。

苏东坡蹲下身子,使得小个子的黄山谷使出浑身解数,也拉他不动。

然后苏学士一松手,使得黄山谷跌了个仰面朝天。

苏学士哈哈一笑,吟道: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朔雪飞空,农夫齐诵《普天乐》。

牧羊女巧对裴律清康熙年间,山西侯马大李村有个叫裴律的,自幼饱读诗书,尤擅赋诗联对,被誉为三晋第一才子。

这裴律样样都好,只是由于少年得意,渐渐变得狂妄起来,自诩才高八斗,未免目中无人。

这天,裴律出外踏青,只见春光明媚,芳草萋萋,一群洁白的羊儿正在泉边饮水,他诗兴大发,随口吟道:“白水泉口口口品……”没想到吟出上联后,反复沉吟半晌,总也续不出下联来,急得他抓耳挠腮。

正在为难之际,忽听得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裴律抬头一看,只见是一个牧羊姑娘,便道:“你嗤笑我,莫非能续出下联来?”那姑娘莞尔一笑,随口吟道:“山石岩石石石磊。

苏东坡妙作对联的小故事

苏东坡妙作对联的小故事

苏东坡妙作对联的小故事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作对联的故事。

以下,小编为你整理的苏东坡妙作对联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坐与茶”苏东坡在任杭州刺史期间,有一天,只身一人穿着便服到莫干山游玩。

当时正是盛夏时节,苏东坡一路走来又渴又累,便到山中的一座庙宇内歇息。

庙里的主事道人看见他穿得十分简单,就漫不经心地说:“坐!”又转向道童随口吩咐道:“茶!”两人落座交谈后,道人发现这个人言语不凡,学识渊博,暗想:这个人肯定不是等闲之辈。

于是就邀请客人到厢房去细细交谈。

深入交谈后,道人才知道客人是当地的刺史苏东坡,于是连忙起身施礼,引苏东坡进客厅,并连声说道:“请上坐!”又嘱咐道童:“敬香茶!”天*渐晚,苏东坡起身告辞,道人连忙取来纸笔,执意请苏东坡题字留念。

苏东坡稍加思索,提笔一挥而就: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这副对联以道人前后所说的话联缀而成,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字字如芒。

道人看过之后,对自己“见人下茶”的做法惭愧不已,如今落得个出乖露丑后悔也没用了。

神来之笔某地有个老员外,颇有名气,是个秀才,平日里十分自负,言谈之中,甚至没把苏东坡放在眼里。

头房夫人六十大寿的时候,他听说苏东坡即将路过这里,他想:干脆趁这个机会和苏东坡会上一会,到时候出个题目难住他,不就更加显出我的才气了吗?但是,要出个什么题目呢?他思来想去,终于写出一副对联,并把它挂在寿堂上:这房老婆不是人;三个儿子都作贼。

当苏东坡路过时,老员外连忙请他到家里来吃酒。

宴席上,老员外指着那副对联假意谦虚地说:“老头子我才疏学浅,力不从心,这副对联写得不好,请苏学士帮忙修改点石成金。

”苏东坡明白这是老员外有意为难自己,就命人取来笔,在那副对联上刷刷点点,写完后就自顾自地喝起酒来。

老员外转身去瞧那对联,只见对联已变成:这房老婆不是人,好似仙女下凡尘;三个儿子都作贼,偷来仙桃献母亲。

关于苏东坡的趣味小故事

关于苏东坡的趣味小故事

1、无肉与无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苏轼在黄州东坡种菜时写下的对联,是写给苏小妹的。

东坡上风光旖旎,遍布奇花异草,苏轼自是情绪开朗,也变得更加浪漫。

高兴之中,苏轼在房前种了一大片竹子,看着自己的竹子雨后春笋,节节生长,自是怡然自得。

但是生性刁蛮的苏小妹见状却闷闷不乐,埋怨哥哥浪费地亩,只知道玩乐,不懂生活之艰辛。

在他看来,就应多种一些值钱的草药蔬菜,卖了钱,把生活过好,多买些鱼肉吃。

于是苏轼就给妹妹写了这副对联规劝妹妹。

在苏轼眼里,人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得活得艺术一些,作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从不一样方面解读了人生,要勇敢顽强,一片芳心,活出气节,清心寡欲尤其竹子的气节令苏轼景仰。

苏轼嗜好画竹,他对竹子的一枝一叶都有深深的感悟,都能够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

2、苏轼的故事:苏轼立志读尽人间书自幼聪明过人的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

许多年长的人都来苏家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苏轼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了,苏轼渐渐骄傲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能够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了。

在这种自满的情绪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书房挂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就在小苏轼自满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求教。

他对小苏轼说:“我问了好多文人,但他们都不认识这本书上的字。

听说你博学多识,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认识,因此我走了好多路专门来找你,期望能得到你的帮忙。

”苏轼一听很自信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字吗我肯定行!”但他翻开书看了一会儿就呆了,这本书不但没看过,就连名字都没听过,而且书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认识。

这一刻,他明白了人外有人的话的意思了。

对着老人满含期望的眼睛,他只好惭愧地摇了摇头。

透过这件事,苏轼觉醒了,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那么骄傲实在不就应。

一幅对联-小故事大道理_哲理小故事_企业管理哲理小故事

一幅对联-小故事大道理_哲理小故事_企业管理哲理小故事

一幅对联-小故事大道理_哲理小故事_企业管理哲理
小故事
苏东坡年少时写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贴在门上。

其父苏洵看见后,不禁为孩子感到担心,小小年纪就如此狂妄自大,自满自得,如何能够虚心,求得上进呢!可是撕下对联,肯定会刺伤孩子的自尊。

他沉思了片刻后终于想到一个好法子……
一日,当苏东坡再次看到这幅对联时,他脸红了。

原来对联变成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深深体会到父亲的用意,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终于取得非凡的成就。

小故事大道理:抓住对方的心理,用巧妙的办法,让他人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更有效地促使其改正。

对联故事苏东坡发愤读遍书

对联故事苏东坡发愤读遍书

对联故事苏东坡发愤读遍书
发愤读遍天下书;
立志识尽人间字。

苏轼从小喜欢读书。

他天资聪明,记忆力特别强,每看完一篇文章,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几年苦读,年轻的苏轼已是饱学之士。

一天,苏轼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读遍天下书
识尽人间字
这天,苏轼正在家里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

他出来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便问道:“老人家有什么事?”老婆婆指指门上的对联,问:“先生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
苏轼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
老婆婆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一本书,请先生帮我识识看,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轼想:“这有何难!”他接过书,看也不看,就说:“你听着,我念给你听!”可他仔细一看,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那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

苏轼急得满头大汗,只得问:“你这书是从哪里来的?”
老婆婆笑笑说:“先生,别问是哪里来的啦!天下的书你不是都已读完了吗?”
苏轼满脸通红,只好回答说:“我没有读过这本书。


“你这本书都没有读过,那为什么要贴这副对联呢?”老婆婆问
道。

苏轼听了,羞愧万分,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

老婆婆忙上前阻止道:“慢!我把这副对联改一下吧。

”边说边把对联改成:发愤读遍天下书
立志识尽人间字
并谆谆告诫说:“年轻人,学无止境啊!”
苏轼回到书房,立刻找出启蒙老师曾经赠给自己的“学无止境”的条幅,把它张贴起来。

从此,他谦恭苦读,勤奋学习,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对联故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

诗、文、词、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传世楹联也不少。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

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
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

使者遂叫路旁
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

使者笑问东坡:“这……”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
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

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
就走。

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

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

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

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

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