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出机构及其基本形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出机构及其基本形式

顶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1.顶出机构应设置在动模一侧;因塑件一般均留在动模一侧以便顶出。

2.顶出时与塑件的接触面应为塑件内表面及其他不显眼的位置,以保证塑件外观。

3.顶出装置均匀分布,顶出力作用在塑件承受力最大的部位。以防变形和损伤。

4.顶出机构应平稳顺畅,灵活可靠,足够的强度、耐磨性,平稳顺畅无卡滞,并且制造方便,易于维修。

顶杆的结构形式和固定形式

①顶杆的结构形式,如图6-5所示

②顶杆的固定方式,如图6-6所示。顶杆的组装精度,如图6-7所示。

ⅰ)配合长度L:当d<6㎜时, L=2d;

当d =6~10㎜时,L<1.5d。

ⅱ)配合精度:理论上,单边间隙不大于塑料的允许溢边值即可。

实际上要求总间隙不大于塑料的允许溢边值。

因各种塑料的溢边值不同,故顶杆和顶杆孔的配合精度为一范围H8/f8~H9/f9(流动性好→小;流动性差→大)

ⅲ)顶杆和顶杆孔的配合间隙在注射时起排气作用,间隙大则排气功能好。故选择间隙时需兼顾排气和溢料两方面。顶杆顶出机构的设计要点:

a. 设在脱模阻力较大部位:

成型件侧壁、边缘、拐角等处。如图6-8所示(形芯强度,为修复、扩孔留余地)

b. 设在塑件承受力较大的部位:较厚处、立壁、加强筋、凸缘上。以防顶出变形。

c. 位置布局合理,顶出受力平衡以避免塑件变形。

d. 在确保顶出的前提下,数量尽量少以简化模具结构,减少顶出对塑件表面影响。

e. 对有装配要求的塑件,顶杆端面应高出形芯h=0.1~0.5㎜,以免影响塑件装配,但不能太高。

f. 顶杆应尽量短以保证顶出时的刚度、强度。

g. 不易过细,Φ<3㎜时,应采用阶梯形提高刚度。

h. 必须在塑件斜面设置顶杆时,为防止顶出过程中滑动,再顶杆部斜面上开横槽。图6-8 d)

i. 当薄、平塑件上不允许有顶出痕迹时,将顶杆设在浇口附近。图6-8 e)j. 在带侧抽机构的模具中,顶杆位置尽量避免与活动型芯发生运动干扰。图6-8 f)

k. 避开冷却水路

l.材料:T8A、T10A,头部淬硬HRC50~55。

2.顶管顶出机构

用于中心有圆孔的塑件及环形轴套类塑件。顶出时周边接触塑件,动作稳定可靠,塑件顶出均匀不变形,无明显痕迹,但精度要求高。材料T8A、T10A,经淬硬处理HRC50~55。加工较难,应尽量采用标准件。

(1)顶管顶出机构的基本形式

形式一:型芯固定在动模座板上,顶管固定在顶杆固定板上。固定方式有图6-9a)~d)四种。

特点:结构可靠,但型芯和顶管太长,制造、装配、调整均困难。

形式二:型芯固定在动模板上,顶管和顶管座成为一体。另有一辅助顶杆。辅助顶杆在顶出板的作用下推动顶管座和顶管在型腔板内滑动。这可使顶管和型芯长度缩短,但型腔板厚度增大。图6-10

实例:双顶板顶管顶出结构实例图6-11。详解各件名称、动作过程、顶出特点。

(2)顶管顶出的设计要点

①用于顶出塑件的厚度不小于1.5㎜,否则强度难保证。

②顶管的组装精度与顶杆的组装精度相同。

③顶管与型芯保持同心,允差不超过

0.02~0.03㎜。其内孔末端应有0.5㎜的空刀间隙以减少与型芯的摩擦磨损,利于排气、利于加工。

④都应设置复位装置,必要时还设导向零件,尤其是顶管直径较小时。

⑤材料:T8A、T10A。端部淬硬HRC50~55。最小淬硬长度大于顶管/型腔板的配合长度与顶出距离之和。

3.推板顶出机构

深腔、薄壁塑件如壳体、筒形件或形状复杂的塑件,不允许有顶出痕时采用推板顶出。即在型芯根部安装一块与之形状相同的、滑动配合的顶板。顶出时,顶板沿型芯周边平移。

(1)特点:

①顶出位置在脱模力较大的塑件底部边

缘区,顶出面积大,顶出力大且无明显顶出痕迹。

②运动平稳,顶出力均匀,塑件不变形。

③无需设顶出机构的复位装置,合模时,推板靠合模力的作用带动顶出机构复位。

(2)推板顶出的结构形式图6-12a)~e)

(3)推板与形芯的配合形式

应避免因相对移动产生的摩擦、磨损。若采用孔径配合,虽加工简单,但弊病如下:

①顶出移动时,产生滑动摩擦,造成彼此磨损;且推件板一旦磨损或磨耗,很难修复。

②合模复位时,易于在形芯上的尖角发生碰撞而损伤。

③垂直配合易因制造误差而产生定位的偏移,使单边的配合间隙过大产生溢料飞边。

故通常推板与型芯均采用斜面配合的形式。如图6-13所示。

4)推板顶出的设计要点

①推动推板的推杆应以顶出力为中心均匀分布,以使推板受力平衡,平行移动。推杆兼起推板的导向作用。图6-12(c)尽量加大顶杆直径,同时采用H7/f7配合精度。

②推板与形芯间采用H8/f8的间隙配合。即不溢料飞边,又可较好定位。

③推板的顶出距离不得大于导柱的有效

导向长度。

④推板的配合部分做淬硬处理,常用镶件。

(5)推板顶出实例:图6-14详解各件名称、动作过程。

4.顶块顶出机构

用于平面度要求较高的平板状塑件或表面不许有顶出痕迹的塑件。

特点:

①顶块推顶整个塑件表面,顶出面积大,顶出力均衡,塑件不变形。

②制作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